昨晚看了这部片子。
钢琴演奏出淡淡的忧伤,即使在声嘶力竭的爵士乐中,那种悲伤的孤独还是难以掩盖,甚至欲盖弥彰。
音乐本该抚慰一个人的心灵,与音乐为伴的人不应该如此寂寞,或者不如说,如此烦躁。
可是对于Luca,那个在非洲海滩上奔跑的孩子,在他童年发生巨大事件的那一刻,他的整个人生便戛然而止。
即便他长成了大人,留着英武的胡子,有着坚硬明朗的线条,他的内心还是如孩子一般,寂寞,孤独,难以安慰。
即便是音乐,也难以平息他的寂寞。
音乐是诉说灵魂的语言,但音乐能飞上天堂也能坠入地狱,或在地狱边缘飘荡。
他想飞,可是他无法飞。
于是,他沉默了,他徘徊了,他闭上了交流的心门。
可是,不能飞,为什么不选择用走的。
人生能有多远,走到底就知道了,何苦要在地狱边缘飘荡,坠落。
我们不是Luca,所以我们不能真正了解他的忧伤。
只是,那个小小的有着倔强下巴的男孩子,原本不该用音乐湮没飞翔的翅膀。
春寒料峭,长歌当哭。
当母亲由于卢卡的不断微笑而失神,车祸身亡的时刻,卢卡的泪眼中饱含着血和迷惘。
泣涕而彷徨。
卢卡的一生成就于钢琴,是钢琴让他暂时和那个认为自己害死母亲的自己告别,而达到一种逃离怅惘和寂寞的境界。
他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他,可以在家庭聚会上间接指责自己的父亲;他,可以因为女友辛琪亚和另一个男人交谈甚欢而不相信其肚中孩子是自己的,导致辛琪亚的逃逸和人流;他,可以因为好友的死而认为是自己用音阶杀死了他。
这部影片从亲情、爱情、友情的角度,甚好地揭示了与音乐结缘的卢卡如何一步步滑向沉沦,万劫不复。
音乐人是孤独的,因为爵士而自由,可音乐付出的代价却是切实存在的清寂和薄凉。
他的内心无所依托,是以在音乐的羽裳中绽放自己超凡脱俗的艺术家天才,他的内心钩戈始终与母亲的微笑和允诺相伴连。
他没有将自己的才华束之高阁,而是以生命的薄凉渐渐稀释才华,让夜月不再怀疑自己的寻道心灵。
他曾经数度试图自杀。
第一次是在妹妹芭芭家,他将木板隔挡在房间门口,自己看着川流不息的道路,试图轻身一跃解决自己无法排斥孤独和心碎的生命。
幸好芭芭及时通知了辛琪亚;第二次是卢卡以刀片划开自己的手背,鲜血汩汩流出夺人心魄;最后一次是他选择悬梁结束自己的性命。
生命,原本不过是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有些人在束缚之中消磨了意志,有些人抑制不住与生俱来的悔和憾,只能由着大化的岑寂而杳杳归去。
卢卡的生命伊始就充满了疮疤和伤痛,结痂之后,心灵的沉重和悲痛还会以不同的形式提示他的残缺和价值领域的疏失。
他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浮屠的冷漠的盛世不会给他活在人间的理由。
有些天才的人格疏失却是天赋的,也是成就他们性命之情的必然条件。
即便梅兰之品,也要在翻覆和哀愁中刻写自己的绝命篇章。
他的内心浸润着悲凉愁绪,这种悲凉值得人道的悲悯同情,而他的写意——化非洲的独特文化为心灵之翼,和意大利城池的素性绝世之调相互融合的钢琴生命体验,也给他带来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声誉。
我不愿意说他最后的下场是失败的,只能说个人有个人的品相和命数,卢卡之呜呼哀哉在于其独特心灵史的悲伤,这份悲伤影响了他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也许他的女友辛琪亚不能真正理解慰藉这一颗残缺的艺术心灵,只能够以正常人的面相梳理人生面临的窘境和轻狂。
卢卡最后的人道毁灭是一场劫难,也是他同宇宙结缘结仇的造化,他的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的丰厚和美好都将镌刻在每一个观者的心间。
#每日一片# 资料馆今天(严格说起来应该是昨天了)放映了由意大利爵士钢琴诗人卢卡·佛洛瑞生平改编的传记片《寂寞钢琴师》(又名《钢琴,独奏》,《寂寞钢琴师》是台湾译名,个人还是觉得直译的《钢琴,独奏》味道更对一些)。
男主角卢卡·佛洛瑞由吉姆·罗斯·斯图尔特主演,四月份北影节安东尼奥尼特展时放映了他所参演的众星璀璨的《云上的日子》,在其中与依蕾·莎丝特出演对手戏,作为电影的第一段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也是个人最喜欢的),初见便被其古典优雅的气质以及俊美贵气的面容所吸引。
而在本片中则已全然褪去了那时的青年气质,尽管蓝眼睛依然好看却再认不出曾是那个梳着考究金色烫发的颀长男子了(要不是看了演员表我打死也没认出来)。
不过69年生人出演该片时已经38了,自然无法与95年巅峰期时相比较。
起初我以为以吉姆的年纪饰演男主角年龄稍大了些,不过查到卢卡·佛洛瑞正是38岁去世,看来影片中还是有些时间跨度的,只是没有表现得很清楚。
影片的前半程都没有表现出非常优秀的质素,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是该片高不成低不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随着剧情慢慢铺陈开来,后半部分有所升华,可仍觉得整部电影始终缺那么一把力。
影片伊始的童年时期算是片中比较出彩的段落了,海滩戏耍印象深刻。
母亲的角色塑造得尤为突出——一个永远抱藏着秘密心事的女人,好似时刻怀揣着某种忧思,沉浸在自我世界,却永远能注意到孩子的不对劲。
这也是卢卡病症的一切症结所在——驾驶汽车的母亲回头来对着自己微笑却意外翻车,于是在童年的卢卡心中埋下了永远无法原谅、不可救赎自己的种子。
而步入成年的部分拍摄就较为差强人意了,虽然并不糟糕,但也实在找不出什么亮点,两位好友浮夸的表演更是差评。
电影始终围绕着卢卡对于家庭的某种眷恋执着,以及使他一步步走向深渊迷失在自我中且愈发沉重的心灵枷锁。
其实比较吊诡的一点就是他的兄长和姊妹的配偶都完全没出现,尽管兄弟姊妹都是关心弟弟的温柔的人但这点很缺乏说服力。
和女主角的感情戏则中规中矩。
有些优秀的细节,例如看到即将与自己演出的爵士乐大师的讣告,加深了他内心深处“害死母亲”的自责,进一步把自己推向了绝望深渊。
唱片、地图等物件勾起童年回忆以及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对女主角吐露出恶毒的嫉妒话语致使女主角堕胎都对角色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后半部分三场戏比较出色,其一是与芭芭的对手戏,妹妹这个角色演得非常好,她处在一个最为尴尬的位置,与哥哥的关系最为亲昵,算是家里人同他的纽带,同时也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纽带(?
),每次对哥哥的担忧难过总是能无措到哭出来。
其二是卢卡在钢琴上剁手时,哭泣着声嘶力竭喊出的“妈妈!
爸爸!
”心中的孩童还没完全离去,父母之爱的缺失是这辈子永远的隐痛。
其三是最后决定自我了结时的平静坦荡。
剩下的大概就是,母亲的车祸现场拍得略假,断裂的珍珠颇为做作;家庭聚餐一处矛盾安排有些刻意别扭;卢卡回到非洲一段里身材窈窕的黑人妹子非常好看;饰演童年期卢卡的小演员有些灵气蛮可爱的;演员表里有《完美陌生人》女主角之一的阿尔巴·罗尔瓦凯尔,然而我好像没见着;扮演哥哥的Corso Salani先生看起来年纪实在是大了点,虽然眼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正片结束后放映的真实卢卡·佛洛瑞童年录影欢快的音乐影像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可惜有些打断了卢卡遗曲《How Far Can You Fly》本该延宕的情绪。
整部影片在剧作上和基调上我实在不甚满意,故事本可以展现得更好,不过摄影和音乐还是很过硬的。
同样是钢琴师的传记片,我还是更喜欢《闪亮的风采》一些。
看完了《寂寞钢琴师》,然后去查了Luca Flores的所有资料。
寂寞空灵的音乐,纤细敏感的心灵。
天才。
命运。
童年。
需索。
亲情。
孤独。
残酷。
宿命。
童年,有太多单纯而透明的快乐。
你给的爱太深、太甜蜜,所以我才会在长大后深深的自责。
从古典到自由的爵士,我在音乐中寻到了真爱。
只是,因为我的担心,我竟亲手葬送了它。
我后悔,但却无力挽回。
我知道我早就生病了,只是因为你的离开,使我原本脆弱的心更加支离破碎。
只是,周围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我?
没有。
我所想要的,都怕在不久的将来会突然失去。
我已经畏惧了痛苦,失去的痛苦。
所以我总是在沉默。
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有真实的需索。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最真实的。
不要只看到我眼神中的冷漠,多想想我的内心感受。
短暂的逃离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
但回家后我又一次被拉回到残酷的现实。
阳光射进瞳孔有些刺眼。
当亲情和爱情在指尖跳跃过后悄悄流走,还有什么来温暖我内心的脆弱?
手轻轻滑过钢琴的黑白键,我绝望了。
我知道你们不想看到这样的我。
这样颓废,错乱,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生活之于我,没有了任何意义。
我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如空气般轻薄。
我不想让你们继续痛苦着……有人说,天才都是寂寞的。
很不幸,我不是那个例外。
路要靠自己去走,感谢你们的关心。
我只是,再也没办法去接受。
我写的曲叫"能飞得多远".这是我一生的疑问.人生能飞得多远?
为何无法飞翔?
音乐诉说灵魂的语言.语文有时会令人混淆.但音乐能飞上天堂也能坠入地狱.或在地狱边缘飘荡.我爱那些用最后气力...挥洒每个音符的音乐人.How Far Can You Fly?
娓娓道来的柔情,像是对Luca一生的真实写照。
深邃的目光,寂寞枯竭的灵魂。
短暂如同火花般的生命。
绚烂过后默然消逝。
简单的盒带。
忧伤的曲子是我对你们炽烈深情的爱……
我这个人话不多,有时候也是个话痨。
好在,我极其想倾诉的时候也不需要特别多听众,所以我得罪的人应该不多。
高中里的迷茫期,我经常会在特别深的夜里给某个我很想念的人打电话,说半天毫无主题、乱七八糟、有的没的,废话。
现在回想起来,我相信,那些曾经夜里被我吵醒现在仍然还能继续跟我做朋友,对我有真感情。
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图片、音乐,越来越抽象难懂,却又更为格外情深意重,直至心灵相通。
我说出来你不懂,和我不说你都懂,不需要太多渲染和前奏。
所以我写给你的话,你开始读不懂,后来不想读。
其实不晦涩。
只是揣测人心费力又让人受折磨。
一针见血的刺痛和立竿见影容易让人快活。
可那些脆弱敏感的人,经历不了直白语言如暴风雨般的冲击,犹如当头一棒,余下所以更需要一个自己的世界纵情,疾风骤雨,畅快淋漓。
根本就是个疯子,从小时候开始就和别的小朋友如此不同。
都不知道卖萌撒娇哭一下。
当很想念的爸爸从远方回来,扔下玩泥的罐子和小伙伴,一溜烟的跑回家,躲在沙发底下,气都不敢喘。
被发现会怎样呢?
放声大哭也不能表达想念,这让我想躲起来,害怕那些平淡的语言不能够表达自己。
奶奶从沙发底下拖出来,用手轻轻往爸爸面前推,这是你爸爸啊,你不是想爸爸吗?
手足无措,小脚踱来踱去,低着个大脑袋,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爸爸。
眼睛都不敢抬。
真是不讨人喜欢。
爸爸要离开的时候,又不知躲在哪棵树上,谁也唤不下来。
偷偷的跟在爸爸身后走出村口,一直走到长途汽车站。
车开走的时候才入戏,眼泪流进喊爸爸的嘴里。
爸爸会不会因为不喜欢我,就再也不回来了。
会为自己跟哥哥姐姐相比拙劣的表现而担忧,直到爸爸下次回来的时候。
都不会为自己哭的小孩,长大注定是个软弱胚子。
所以,明知道相依为命的奶奶不久于世,连再见都不敢说,就想一步迈过门框,头也不想回。
没礼貌,不懂事,一点规矩都不懂。
说不出再见,害怕真的只能再见了。
所以,大学毕业的时候,好朋友们喝的稀里哗啦,哭的惊天动地,一个人猫在宿舍里收拾满地狼藉。
真是个理性又没有感情的人。
讨厌这种如此理性的人。
受了委屈和教训的夜晚,没有拥抱和安抚,只有一只苍老的手,握着才能睡着。
就那么一直握着,以为睡熟了抽回来,都会在被窝里蜷缩成球颤抖。
生病了也如此,谁去医院都哄不好,除了这只手。
害怕也不会说,握着手睡到天明。
当那只苍老的手离开我以后,还是经常会有个时刻会想握住一只的手,就单纯的想握一会儿就好,好像抓住了小时候带离寂寞无助的稻草。
心里的情感,找一个出口,安慰什么的也没用。
谁给你养成的这些臭毛病。
留下来暧昧,变态,神经病的恶名,充气娃娃商店也有卖“手”的嘲讽。
从那以后连递出手的东西都只捏个边角,生怕惊住同类。
你要学得开朗一点,才能从你的世界里走出来。
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吗,为什么你痛苦的时候,我也难过。
我尝试过的爱、恨、愤怒与嫉妒,和大家的不同?
总需要释放和发泄,才能和周围人同步统一。
方法越来越粗暴简单,倒也效果不错。
抽烟、吃糖,泳池里的中间道,塑胶跑道的第十分钟,巴赫E小调的最后一幕。
当我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了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呼吸的冲动。
从此,招人烦的话痨,深夜里的电话,想握一下手的冲动,都像被治愈好的顽疾,没有再犯过。
非常谢谢、十分抱歉、下次再见,能有多难说出口。
非要当个神经病啊,你这不是神经病吗!
我不想当神经病。
我这张脸太过云淡风轻,我这颗心太过波涛汹涌。
如果能反过来,我就会成为情感的真主。
弹吉他,手指上有厚厚的茧,其实我连和弦都不知道几个,我弹出的声音是我梦里呜咽的小河,流过你走过的路。
人生是一个旅程,而有的人,还为正式上路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他试着正常的生活,试着原谅自己,试着和命运和好…艺术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个视角至于如何理解,只是每个人的事我想有的人会看到悲伤有人看到绝望有的人看到与命运和解的无奈有的人试着去理解他以及和他一样的人有的人则看到了自己,或者看到某些道义,开始慰藉自己不适合太幸福的人看,如果不能理解,看到伤口只是伤口,没有意义人生就是:感受、原谅、愤怒、悲伤、报复、和解、铭记、遗忘、恨、爱
影片,以一个镜头开始,又以同样一个镜头结束。
卢卡的童年,在那片被浪花击打的海边,是一幅很快乐的画面,但整个配乐的基调却带着那么一丝不知名的哀伤。
小卢卡本有一个完整的家,做一个普通的孩子,仍然有着那个年纪该有的叛逆。
在父亲每次出差的日子里,他都会躲藏起来,不肯送行。
不是因为不爱父亲,而是因为有太多的爱,而无法原谅父亲频繁的缺席。
然而,他总是在父亲的车开走的路途里拼命的追赶,最后默默的叫一声“爸爸”,目送父亲远行。
夜晚因思念而靠钢琴排解的母亲,依傍着琴声,孤独的流着眼泪。
小卢卡顺着琴音走到母亲身边,听母亲弹奏曲子。
那一晚的母子虽然起初是难过的,但钢琴将母子深层次的情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也因此,一个眼神的交流致使了一桩悲剧发生。
一场车祸,让小卢卡失去了最爱的母亲。
翻车后那刺耳的轮胎不停的旋转声,让小卢卡得了病,从此活在了自责和爱与恨交织的感情里。
那个与母亲一起弹奏钢琴的夜晚,成为了卢卡与母亲之间,最美好的记忆。
也由于那场悲惨的车祸对卢卡造成的刺激,让长大的卢卡成为了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意大利爵士钢琴师。
或许卢卡心里认为,只有钢琴可以让自己与母亲靠的更近一些。
影片讲述了卢卡经历的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对偶像的崇拜。
这些情感的交融里充斥着极端的爱,与恨。
他也以同样的方式爱着自己,也,恨着自己。
那么的爱,却无法原谅。
所以,一直痛苦。
那次父亲过生日,全家相聚在一起。
卢卡送给父亲的礼物是一本具有收藏价值的地图册,父亲看了很是喜欢。
可是卢卡心里掩饰不了他对现有家庭现状的一种不满和对父亲的埋怨,不由自主的对父亲说出了“现在的家庭聚会的现状,或许不能怪你,可是能不能不要只是在生日、节日和假日的时候,才会有家庭聚餐”,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意识上的冲动,又说了一句“是地图的错,让世界太大”。
随之气氛沉重,卢卡离开。
爱情的产生曾经一度让卢卡有了归属感。
他为她写曲子,那种轻柔慢调的曲子表现出他在这份感情里感受到的细腻与温暖。
但是她的离开和偶像的死讯又再次让他回到了那种阴影里。
甚至想自己结束掉自己。
病情逐渐恶化。
为了缓解病情,他选择离开他所在的城市,再次回到了非洲。
在路途里,给每一个人写信,告诉他们他的生活。
同时也是在表达他内心的爱。
从非洲回来,卢卡和父亲住在一起,那晚他想弹琴,但是却用一把小刀划破自己手背上的皮肉,在血液涌出的同时,他痛苦的哭喊着“爸爸,妈妈!
”,歇斯底里的耗尽了他生命里最后的力气。
在最后一次电击治疗后,他回到“La Rose”酒吧,让她再抱一抱自己,在她说出“卢卡,我爱你”后,失措的离开。
最后,卢卡留下了一个录音磁带,3首钢琴曲和一封遗书。
悬梁自尽。
其中有首歌名叫“How Far Can You Fly”,或许他一生都在寻找那种距离有多远。
这部电影的锁链其实重心是在亲情上。
正如她对卢卡的妹妹芭芭说的“恕我直言,你们的家庭关系才是最复杂的”。
也因而造就了悲剧的结局。
但又或许是喜剧,因为卢卡一生都在追求的距离,就是他追寻自己与在天堂的母亲的距离。
钢琴看似造就卢卡悲剧的结尾,但其实用钢琴的音阶结束自己才是最好的救赎。
钢琴本不成为一个题材。
可能是这东西本身个头太大,甭管是电影还是小说,出现在哪都支支楞楞得碍眼。
看多了掰着手指头也能数出一把来,似乎凑成了群。
其实哪跟哪都不挨着。
这“又”是个钢琴家的故事。
实际真正碰到我的是它对寂寞心境的描述。
那同样来自童年的,永远无法填补也无法和别人交流的寂寞。
那无止境的追问似乎只有坐在钢琴前才能获得片刻的停歇。
这在听者看来就成了“如诉的”琴声了吧。
实际上再没有什么比弹琴更能让头脑彻底清空的事了。
至于要通过琴声“表达”什么,实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真到了连弹琴都不能平静的时候,人又怎么能不发狂呢?
母亲?
或许吧。
为什么不呢?
LUCA的爸爸有次在山上跟他的儿子说,奇怪,你是一个有才能钢琴师,而我却什么都不懂....你是一个钢琴独奏家,不过,也许我们一家人都是独奏家...一直以为才能是天赋的礼物,看到LUCA的生平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才能也会变成一个人自己的捆绑.因为小时侯坐车时不断对母亲微笑导致母亲车祸身亡,所以也就一直都不原谅自己,哪怕他是一个才能超群的爵士钢琴家,他也决不原谅自己,而他决不原谅自己的态度同时也伤害了他的伙伴,爱人和家人,又反过来让自己深陷孤独无人可以理解的境地.而音乐,本来是可以做为缓解心情,表达自我的工具,在LUCA哪里音乐却变成了一座监狱,他会一天几个小时的练琴,而忽略与家人和爱人的沟通.看着这样的天才一步步的滑入深渊,不可能没有人不难过的.为了解决他的心头所患,他也曾勇敢地重回肯尼亚,可惜,仍然是要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去对抗内心的黑暗.于是,他还是失败了.有的时候想原来疯狂与清醒不过一线之间而已,LUCA的人生问题有解吗?也许,我又要说了,也许神可以救他吧.神的爱一定可以把他对自己无尽的责备都承担过去的.神的爱也一定会帮助他走出他的监狱和樊篱吧?说到底,人生不过是一场一个人奋斗的战争,依靠神的爱,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给自己的陷阱吧.
传记,开头到结局,几已定局。
电影如何记写这个开头和结局,才是看点。
这与灵魂无关。
片中的主人LUCA,背负童年的阴影,音乐演出大多在乌烟瘴气人声嘈杂的酒吧,最后以天才的盛名自杀,这些都与灵魂无关。
就如莫扎特,如此天才,所作无非是取乐宫廷的艳曲,这是音乐,也不便说是灵魂。
这部意大利影片,真地是意大利影片,不愧是意大利影片。
片头的音乐、影像,让人感到得流泪,让人不自觉得微笑——皆因那个天真顽皮的LUCA,他的母亲那红色的衣裙,在海天白沙之下,如此入画。
意大利的摄像就是这样地完成每一个镜头。
片头之后,弥漫起一阵黄沙。
于是,做好准备迎接一部慢片——意大利式的抒情情调。
不过,很好,在缓慢的节奏中间,有优美的跳跃的钢琴音乐,偶尔夹两条小提琴,过渡。
于是,再来,意大利的山,即便山不美,拍出来也是美的,否则不能入画;接着,非洲的黄沙,艳丽的颜色,平静的河,广漠的山......过于活泼的生命,往往突然之间死寂,正如乐极生悲一样。
最后,他的音乐,如此平静,深沉而入画。
入画。
生命,不过是一段漂亮的不漂亮的画面。
很好,这影片将这段画面剪裁得尤其入画。
传达了
这种题材,hold不住也是正常的。。。
那绝望破碎的音阶啊
努力弹琴和不被负面思想影响,抑制努力捍卫着孩童的灵魂。让我想起心经的“关”。我们得努力,为了补救身为正常人的我们。让我开始对无人声jazz有点点感觉
都是神经病!
有人爱,但没人懂
也许这就是天才的原罪,永远都只能做一个孤行者。
导演用画外音讲的故事太多了。
摄影很美,因为女主来看的这部影片,被她的容颜吸引。没想到这部男主也有精神问题,面且颜也很帅,这或许就是一点点巧合吧。
赞。
电影很一般 但色彩和音乐太美太美了
JAZZ
你能懂我吗?
这电影神经兮兮的
为何人生来要背负如此多的孤独与痛苦。
配乐让人心碎。。
How far can you fly
以给音乐家作传的标准衡量,本片的配乐难登大雅,配了的效果还不如不配,要是我,干脆就只用音乐家自己的作品,其它一律沉默,也许效果更好。
痛。很痛。
致郁传记片。不幸的童年要靠一生来治愈,天才的艺术家大都是疯子。他用音乐来逃避和疗伤,他用音乐来告别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