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久没有看剧了,最近的业余时间好像都是在手机上看微信公众号和看知乎,觉得没什么剧可以追。
下饭时看一下小崔的脱口秀也是个乐趣,终于看了《非典型少年》,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首先记录一下,怎么判断是不是爱上了一个人,三个规则:早上醒来首先想到他,和他在一起你变得更好,有什么事希望和他分享。
我一个中年人,结果还要看青少年剧,了解怎么判断是不是爱上了一个人,看来我们这社会确实缺乏情感教育。
我小时候看的言情小说又真的太脱离实际了。
当然,扎希德说得也对,当你爱上一个人,你就知道。
按照这两个标准判断,我都不算爱上什么人,条件都不满足。
其实这里面在我看来,没有坏人,妈妈虽然有人觉得有点表,但我作为一个妈妈,理解她,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老公又中途逃离一段时间,全部生活就是围绕孩子转,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不需要她了,会很失落,希望找到自己的生活,会有一段比较迷茫,虽然出轨还是过分了。
这里其实我觉得剧情不太合逻辑,她前面和酒保睡,明显是晚上,那她是以什么理由不回家的,她可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妇女,又不能以工作加班出差作为理由。
后面虽然以互助会姐妹亲人死了作为理由,结果就穿帮了。
剧情设定,妈妈应该是very hot的,不然不能一下就搭上那么hot的酒保。
不过没觉得,就觉得她是一个中年妈妈形象,而且脸还有点僵,美国人生活条件真好,全家就爸爸有工作,住着大房子,生活条件也挺好,小孩有钱看心理医生。
爸爸中途逃离,后面也还是负起责任来,尤其是孩子青春期给孩子的支持,也不错。
凯西真的太飒了,就觉得给凯西安排的男朋友是不是差了一点,看来我还是中国人观点,以成绩判断孩子。
埃文还是挺帅吧,矮了点,而且看到后面他为凯西出头,觉得这个男朋友也还不错。
佩姬还是挺可爱的,敢爱敢恨的,给企鹅抹脖子下手真狠,就是话多了点,不过也许是互补,山姆话少,需要这样的女朋友,茱莉娅看来人设是日本人,看剧就觉得真是张爱玲说的,我们中国人是眉毛和眼睛隔太远了,生了相思病,和欧美人比较起来特别明显,日本人也是这样,不过我喜欢我们亚洲人这个特点。
为什么发不了短评啊?
Sam虽然有自闭症,但是口齿清晰,逻辑通顺。
最喜欢看sam和stumpy的互动,为什么不多安排一些?
一直以为Beth是喜欢Casey的,Casey不是一般的爷们,第一次看女演员没刮腋下,Evan 衬衣腋下还漏一个洞。
也可能侧面说明evan家境不好。
paige每次出场比换一身新衣服,估计剧组衣服上最大的开销就在Paige 身上了
自闭症题材美剧。
主角山姆患有高功能自闭症,就是雨人、谢耳朵、爱因斯坦那种自闭症,而不是一般人亲戚家的孩子那种动不动就嗷嗷叫发疯打人完全无法沟通的自闭症。
这剧主要讲述的就是山姆一家的生活,想要恋爱的山姆、曾经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的老爸、出轨的老妈、超酷的妹妹……妹妹真是太酷了,中间有几集其实挺矫情的,有点看不下去,全靠妹妹的颜我才撑下来,小姑娘不可限量啊,感觉能接小K的班了。
另一个小惊喜是,妈妈的出轨对象是[寻]里的Richie,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哥,总能不动声色地演出一往情深的感觉。
自闭企鹅的恋爱探险男主患有自闭症 喜欢企鹅 治疗师推荐他恋爱 他却爱上了治疗师 后来有个同校妹子很喜欢他因为他诚实可爱(校园line我可太爱了) 男主按照爸妈的判断喜欢一个人的规则去做判断:1早晨起床第一个想到的人2那个人让你变得更好3有什么重要的事会想告诉她 但是其实判断爱一个人自己内心最清楚不过了 即使没有规则 而现实两人相爱还要考虑许多因素 随着时间流逝 会慢慢成长的敢爱敢恨的百米跑者超喜欢男主的妹妹 是个田径特长生 尤其擅长四百米 很帅气 动作都是干净利落的 体育生的气质拉满并且很好看 因为自闭症哥哥自己的想法往往实现不了 但也能理解家人 很成熟 她和男友的线也很喜欢 像好朋友一样待在一起聊天谈心 完全爱对方 真心希望对方幸福胆小如鼠后知后觉男主的爸爸在男主小时候离开了好久 他接受不了自闭症的事实 而逃离了 在同事面前从不提起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 不过现在很努力一点一点接近自闭症的孩子 并努力帮助孩子们保护孩子们坚强努力也会躲避男主的妈妈在男主爸爸离开的时候辛苦的带着自闭症的男主还有是婴儿的女儿努力生活 参加互助会 研究治疗食谱 一直在操心着家里的一切 不过孩子长大了 似乎不太依赖她的时候 来到都是陌生人的酒吧仿佛卸下了几百斤的重担 也没忍住出轨了 不过家庭的温馨与良心的呼唤她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不过出轨的秘密被发现则是极大的危险。。。
因为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谁是年龄比较大的 可能我是有这种搞清楚关系的强迫症或者说是想知道的东西就一定要弄清楚的强迫症 所以又认真又看了一遍第一季 Casey是Sam的妹妹 在第八集20分5秒左右 母亲对父亲说:你丢下了一个刚确诊的孩子和在学步的婴儿。
终于搞清楚了是elder brother。
刚刚看了美剧《Atypical》真心欢乐啊。
看得超爽的。
很逗的地方很多。
第一次看视频看到笑到不行。
踹不过气。
我觉得真的有一种魔力,那就是。
好的故事——只是单纯地展现事实的发展。
不去评价这件事情的对错。
真的,这部剧里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吧,算是。
姐姐需要时刻照顾Sam的感受,在学校都经常要被Sam困住。
Sam的症状是那种过于呆萌的状态,但是因为我是这个症状,我无法意识到这是不好的。
大家都得让着我(妈妈每天因为Sam的病焦急地不行,按部就班地生活着、焦虑着。
爸爸曾经逃避过,爸爸不愿意把这种家庭的事情和自己工作、自己的生活搞成一团。
嗯,其实这种爸爸的状态还是蛮好的。
虽然有过逃避,但不是因为Sam的状态而影响正常生活、不大惊小怪。
只是自己的孩子而已。
但爸爸和姐姐的关系更好是真的。
爸爸喜欢更聪明的小孩,妈妈更关照弱小的小孩。
这是真的。
而且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鲜明啊。
妈妈虽然出轨了,但是我们能够完全理解她啊。
她每天生活地如此焦虑,如此平淡,为了家庭她仿佛贡献了一切,所以她非常欣赏也非常羡慕那种自由自在地生活吧,nick就给了她很大的冲击吧,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人能活得如此自由自在,不顾世俗的眼光。
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理解她为什么会出轨了。
包括后来描绘妈妈出轨后那种自责的心态,那种一惊一乍的模样。
都太鲜明了吧。
哈哈哈哈有时候居然从男主身上看到了身边人的影子,都是很喜欢讲自己的学术、自己的逻辑,也是对自己喜欢的政治历史知识可以滔滔不绝,就像Sam讲自己的南极洲一样。
而且妈妈的形象刻画地也好棒啊……瞬间理解母亲看到自己儿子谈恋爱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都是不愿意拱手把自己儿子让人。
就像爸爸不愿意看到女儿天天和男票腻歪在一起,总得找茬儿。
哎呀看来妈妈看儿子女朋友不爽是一种天性,伪装大度是一种选择;同理,爸爸看女儿的男朋友不爽是一种天性,伪装大度是一种选择………………看一个剧,人生百态啊(´・ω・`)还有那个心理医生,是个亚裔,临床心理学博士,特别符合亚裔学习好的这个刻板印象啊(?
)……疑神疑鬼最后让自己的男朋友受不了了ಥ_ಥ还有里面的互助小组啊……过于真实了,大家都要说同一套术语。
不说术语还不行……会被觉得不是“以人为本”。
真的很有启发性啊。
有时候虽然专业领域的专业术语说起来很有专业性,但是如果强求所有人都得用这一套话语体系的话就会觉得怪怪的……有点强人所难了。
哈哈哈所以这给我的启发是,以后,在我的心理咨询的道路上。
我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专业素养很多时候不是一定只体现在那种专业用语啊、专业话语里,这些东西也不强求别人都做到,更多地还是要有真本事,实践本领。
光拿着一本书念是不行的。
不知道怎么打三星半。。
因为这种类型片子真的多所以感觉编剧再强大也写不出什么大的新花样,但是所幸细节到位,Evan帮妹妹说话,sam给老爸的第一个拥抱,老爸因为一点私心偷偷揣着sam的秘密,公交车上发病妈妈把衣服垫到sam头下的样子,冰屋,silence party,约会前的踩点都很戳泪。
而且音乐简直棒呆,感觉配乐师才他妈是经历过一切,泡遍所有音乐app收藏类似『夜间红眼航班』『抑郁症患者的普罗萨克』『听后摇的时候我想流泪』这种歌单但是深藏功与名的那位啊!
所以尽管说了上句话就能猜到下句会接什么,矛盾点安排在哪里都很套路,一切说教都只在本剧集里起作用,而且很可能续集马上又要自打脸,这剧还是让我看得非常享受。
生活尴尬,我们永远都在弄糟然后避免弄得更糟,伤疤有,心碎有,试图避开一切意外,体面地生活然后发现一切“对不起”“我爱你”都来得他妈的不及时但又总是那么准确无误地将我操翻在地,然后你说起什么意大利面加奶油,什么一只企鹅做不到的那些事情,居然让我感觉好了一点。
在任何一件事上轻易责备任何一个人物都是我做不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今生第一次,永远没有什么经验可讲。
有的人谈起某些事情来仿佛自己已经过了两辈子,或许他们有过一次宝贵经历,人人都会有,和零差不多。
(文/杨时旸)又怪异又治愈。
这就是《非典型孤独》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你很难说这部美剧讲述了什么,即便它似乎有一个清晰的主题,一个患有“高能自闭症”的18岁男孩儿遭遇了自己的青春期。
有关自闭症和孤独症的美剧并不鲜见,但大都悲戚或者悲壮,而《非典型孤独》却无底线无节操地耍贫,充满讽刺和揶揄,到处夹杂着有关性的段子,看到最后,却慢慢地发现,某些温热的东西开始在心中流淌,那些满不在乎和调侃其实才是真正的尊重,从而把那个自闭症的孩子剔除了患者身份,他不过就是个普通人,偶尔说点怪话,时不时造成点尴尬,可想想,谁又不是如此呢?
大家都有病,不是吗?
如果非要找个熟悉的美剧类比,那么或许可以把《非典型孤独》理解为《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的“前传”,确实,这故事里的男主角萨姆,怎么看怎么像谢耳朵——与世俗格格不入,一身怪癖,极端聪明、执着又呆萌,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对男女关系懵懵懂懂。
萨姆到了18岁,仍然清瘦,孤僻,不敢与人直视,只有一个朋友,热爱谈论南极洲和企鹅,饲养一只乌龟,努力接受心理治疗,被焦虑的父母环绕,被疼爱他的妹妹照顾。
可他毕竟也在长大,终于一头撞上了每个人都躲不开的青春期。
他寻找爱情,获得爱情,被爱情伤害,也伤害他人。
当然,他在遭遇了性,这个普通人都难以捉摸的东西,对于萨姆来说,更加麻烦,它成为了一种催化剂,让他长大,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在经历了一切混乱之后,似乎在一点点摆脱那些与生俱来的症状,慢慢地融入人群。
这部美剧穿插着大量的独白和呓语,这个苍白的男孩儿自顾自地念叨着所有想法,他的不解,他的迷惑,他的希冀,他的愤怒,他的欲望,这样一来,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去注视这个困惑的男孩儿,通常意义上讲,他是一名患者,他无法藏住心里的想法,无法像绝大多数人那样沟通,比如,他不懂得暗示,不明白委婉,别人都觉得他难以招架,只有他那个善良的女友觉得这是坦诚,她对他说,“我爸妈不在家,你或许可以过来找我。
”但萨姆不太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去问他的朋友——一个自以为风流倜傥的geek,对方告诉他,那是暗示他有关性的事情。
于是,萨姆就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去问那个女孩,她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
这样令人尴尬的事有很多,但时间久了,这些原本啼笑皆非的尴尬却生发出另一种情境和反问,所有人,所有“正常人”,每天拐弯抹角,似是而非,人们封闭自己的想法,隐瞒真实的内心,然后说出某些让彼此觉得得体的语言,维系一种虚假的关系。
这算不算一种“症状”?
从这个意义上说,萨姆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对于周遭世界的深深的不解,却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它得以让人们反问自己,自己是不是每天也都陷于某种意义上的荒诞与虚妄。
长久以来,我们的视角都被固定在“大多数”和“正常人”的身份中,对于萨姆这样的人,无非是猎奇和讪笑的态度,但时间久了,却发现,自己身上需要被讪笑的内容并不比那个“病人”要少几分。
这个故事的成功在于,它并没有只聚焦于这个“患者”,萨姆是主角,但不是绝对的主角,换句话说,他并不是一切,即便他的家庭因为他的特殊情况,不得不做出应对,但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也都在处理着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困惑。
萨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内心。
从外部去观察,从整体上做判断,这是个其乐融融的家庭,除了萨姆,他们还有一个努力上进,聪明漂亮的女儿。
作为女儿,作为妹妹,凯西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家庭普通也令人安慰,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这个家庭并非没有裂痕,比如,她后来才知道,自己小时候,父亲曾经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只不过日后所有人对此都闭口不提罢了。
当父亲发现自己的儿子永远不可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与自己亲密相处,和自己嬉笑打闹,那种难以名状的压力和绝望足以撕裂所有人,所以,他的离家出走无法用道德判词进行指控。
这个悲戚又绝望的部分,在故事中是以短暂的背景出现的,由此,在向人们提示,这个故事也在慢慢地转换视角,镜头从对男孩儿萨姆的注视,缓缓摇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脸上。
爸爸走过了那段不堪,如今变成了一个笨拙又本分的男人,而妈妈,却在默默经历着一场悄然而至的中年危机。
她最重要的角色,其实不只是母亲和妻子,还是儿子的“护士”和“陪伴者”,但有一天,儿子突然告诉他,他应该自己去买衣服,而不是再穿妈妈随便买来的T恤,对于母亲而言,孩子的长大,是心绪复杂的过程,不只是欣慰,还有恐慌,自己满腔热忱被抽空了释放地点,自己的意义被突然取缔,她存在的价值还剩什么?
为孩子筹备一场party,为闺蜜们做做头发,还有,就是去参加和维系那一场场自闭症儿童妈妈的聚会,彼此诉苦,赞叹,鼓励和互相八卦,除此之外,她的生活就只剩下去面对巨大的空洞。
未能免俗,她选择了一场婚外情作为填补空洞的捷径,那是一个和他们的生活完全相悖的男人,她所在的那个中产家庭,谨慎又妥善,总是充满计划,但那个酒保,只活在当下,他成为了一个绝望主妇生活中的强心针。
故事至此,人们就会明白,每一个人都在微笑的脸和假装不在意的轻松姿势背后,努力挣扎。
女儿在权衡,一边是更好的高中,一边是自己友谊和刚刚展开的爱情;萨姆的那个心理医生,表面上看起来对一切尽在掌握,但实际上,自己的感情也一触即溃……更不要提萨姆自己,一边在和疾病缠斗,一边开始对青春中突然来临的爱与性的本能不知所措。
有个爱他的女孩,他却觉得自己爱上了心理医生,又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爱情。
你看,所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区隔了常人和病人的故事,这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破碎,而每个人都在重组。
人们都遇到了生活里的一段颠簸,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妥善的方式试试到底该如何度过。
总体上说,这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它用一种自嘲和幽默的轻拿轻放的姿态呈现了原本可以想见的凝重主题,无法摆脱的怪异疾病、中年危机和青春困惑,还有那些永恒的困境,性与爱该如何处理,人和人又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可以让彼此不被熟悉窒息又不让彼此疏离。
生活轻巧地为人们设下严酷的谜题,我们只能遍寻谜底。
萨姆在经历了摸索,探求,挣扎,尝试以及经受过伤害和被伤害之后,最终慢慢变得柔和,他脱去了帽衫,穿上了一件礼服,和女友敞开心扉,他似乎懂得了爱情和生活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意义,即便那感受朦胧又模糊。
但是,谁不都是如此吗?
谁能说得清爱情的形状,谁能描摹出生活的轮廓。
你看着萨姆一点点敢于和人直视,看着他一点点能够明白旁人的感受,就会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美妙的变化。
萨姆不只是一个病人,他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
谁的生活不曾经历过困惑,颠簸和解脱。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看的时候觉得这一家人的形象塑造得很鲜明,有欢笑有烦恼;有自私的一面也有付出的一面。
就像吃两样食物时很难完全等分一样一口,家里不止一个孩子时也很难达到平衡。
也是难得在美剧中看到家里还有重男轻女的情况,但他们家显然有些特殊,因为哥哥刚好是个自闭症患者,剧中的妹妹显然也不像国产剧中的扶弟魔“樊胜美”一样惨,总的来看问题都不沉重地抛出了,也得到了改善
在一次家庭晚餐上,妹妹宣布自己可能要去一个很棒的高中就读的好消息,但妈妈很快就说:这样对你哥哥不好,因为他没有结对的援助了,况且他特别依赖你。
此时哥哥在妈妈心中占据了太多的分量,他成了妈妈优先考虑的对象,所以妹妹的未来和感受被忽视了。
好在妹妹的男朋友站出来点明了问题
诸如此类的情况也有很多,比如妹妹参加比赛,她冲过终点打破记录回头看观众席却找不到家人时一定很不是滋味。
天平往哥哥那一侧倾倒不仅伤害到了妹妹,其实也伤害到了妈妈,她总是沉浸在母亲的角色里过度紧张,当山姆试图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恋爱时,妈妈却再三阻止(有意思的是爸爸很鼓励山姆的恋爱同时又对女儿的恋爱高度警惕,两种情况一对比显得很幽默)
另外,关于山姆主观感受和主观世界的描绘也很生动,比如第一集开头手部动作的特写配合快速的自白,让我们直接的体会到他的焦虑情绪,还有他向朱丽叶表白失败后在公交车上疯狂背企鹅种类时的第一人称画面,很真实很深刻。
学到了一个词:变态式可爱,来形容山姆再恰当不过,这也是他还原女朋友日常线路时的自嘲哈哈最后还是想说,剧里的每个人物都很可爱,其实早已厌倦了好莱坞英雄主义人物的形象,这些有缺点的脆弱的人们显得更真实。
喜欢Casey Julia Zahid Paige Sharice!
我以为Casey是姐姐emmm好看好喜欢嗓音,超喜欢Casey故意做Sam不喜欢的事hhh我要是Julia的病人我也喜欢她hhhZahid和怪咖做朋友的正常人 有点意思 刚开始觉得这家伙有点恶心 好多剧都有这样油腻的角色 润唇膏抹多了吧嘴这么油hhh(非正的梗)Paige这么优秀的女孩!
感谢收了Sam!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的走进了Sam的世界Sharice好可爱的女孩 性格也那么好 像是Casey的小妹妹那么喜欢Casey Evan 我以为这是一个流里流气的男生!
结果还不错!
温柔 对Casey不是为了性 还会补墙?Sam 我服他的画画!
太会画了吧!
不喜欢爸爸和妈妈。
爸爸自己离开过家,但是却对认识到错误的妈妈那么绝情。
如果我是爸爸我也恶心,但是妈妈在承认错误后没有大闹,完全听从爸爸的安排搬出去。
最爱的两个孩子都不喜欢她,她还那么为她们做事。
如果不是对丈夫离开过的事情心存芥蒂,也不会搭上酒保。
看这个剧就想起了 Sheldon 奇迹男孩 this is us讲亲情没有thisisus那么娓娓道来;Sam也没有Sheldon那么惹人爱;爸爸妈妈也不尽人意。
男主略丑,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们演的特别滑稽,就我一看知道他们在演
这个剧太肥皂了 立意倒是很好
男主挺有趣的 喜欢Casey!! 妈妈真的不讨喜…感觉不会看下一季了 就这样吧
更喜欢《非典型孤独》这个译名,人类的孤独很多时候或许是无法用正确的语言行为去表达自己,我这个孤岛,你看到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海底下我的全貌。
讨论自闭症很有意思,但是剧本太主旋律,太好猜剧情了。 陪人看的
美剧总是提醒你人不可信,身边最亲密的人还是会暗地里背叛你。然后呢还会狗血地被发现。
真实。有点冷。
7星,同类型看多了,埋的伏笔都不叫伏笔了。一部,非常普通平常的网飞青春校园剧
1.这是一部喜剧片?2.这是网飞的片子?3.这片子拍了四季?我感觉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吧,实际上1分四十秒…how boring it is…
两集半打算弃了,很喜欢男主的内心世界,也很喜欢妹妹和心理医生,也很喜欢爸爸的温暖,但我受不了妈妈企图控制孩子又腻腻歪歪不肯承认、找不到存在感暗戳戳作内个劲儿,虽然能理解她人到中年突然丧失自我必然有一段摸索期,虽然全天下的妈妈加起来未必比她做得更好,但实在是看不下去……
自闭症的主角题材,自闭症又如何还是有资格享受所有人生的phases🥰又成长了看美式家庭剧
生活中谁又是正常的
好无聊的剧 美剧的分水分也好大……
Sam同意把大脑捐献做研究的时候,真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话。
以自閉症患者Sam為圓心 以家人同事朋友同學畫圓 以每個人一小段遇上的生活問題展現出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孤島 Sam對家庭的影響和家庭反作用於每個人 Sam在這個過程中走出保護 但家裡每個人都遇到危機 一口氣刷完八集強推一下 真的超級喜歡姐姐那對!希望能續季!
本剧好感度姐姐Casey>姐夫Evan>治疗师Julia>基友Zahid>爸爸Doug>男主Sam>妈妈Elsa。本剧故事上依旧俗套,男主的敏感与自闭很大程度源于妈妈的过度保护与过度控制,而她妈自己的问题很大程度也是自己作的,对比姐姐,可以看出父母真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性格
很好。
妈妈在商场的特殊要求和爸爸对Julia说的“离我儿子远一点”都好无理,拥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不是你们到处、无底限要求特殊对待和过分包容的理由。还有Casey队友的妈妈指责casey的离开很自私我也是很不理解,好他妈的贱啊。奇怪做作又矫情。
3.6,这是有续集的节奏?故事一般般,开头挺新鲜。感觉对于自闭症的了解也比较片面。
低配版13RW 妹妹超级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