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蝴蝶效应》,其不断来回穿越的剧情创造手法,充满了悬疑,充满了新意,让大家见识到了埃里克·布雷斯这位电影上的鬼才。
基于《蝴蝶效应》号召力,在当时可是积聚了一波粉丝。
只可惜,埃里克·布雷斯在拍完《蝴蝶效应》后,除了参与了几次编剧外,并没有拍摄任何电影,逐渐淡出了电影圈。
正当很多人即将遗忘他的时候,时隔16年,以《战争幽灵》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再次燃起对埃里克·布雷斯这位导演的关注。
大家肯定都会好奇,时隔16年,埃里克·布雷斯导演的电影的水平到底如何了?
他是否还在坚持他原来一贯的科幻悬疑风格?
带着这些疑问,带着激动的心情,看了《战争幽灵》这部电影。
剧情各种反转,充满悬疑,也捉摸不定
不断反转的剧情,其用意是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其带来的创伤是不可磨灭的。
不管是最开始二战中执行行动,再到城堡主人被残忍迫害,再到与德国士兵的激烈交战,再到后来的现代战争中的杀戮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中的美国大兵用实际行动,用血和泪的经历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其带来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
现代世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有的只是我们生活的和平国度。
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各种局部战争,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沉痛代价。
为了减轻战争创伤,我们应该呼吁人们重视世界和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难得看到夹杂惊悚恐怖科幻战争,这么多元素于一体,而且还没有拍成很无聊的电影。
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反战思想很清晰,但是它的表达手法非常巧妙且省钱,并不是通过正常的战争宏大场景和牺牲人数众多表现出来的,却是通过几个散兵的视角来展开。
这样他们就能躲开主战场,所以他们眼中看到的都是小部队一样的敌军,以及因战争而到处躲藏的普通百姓。
避开烧钱的大场面,转而通过荒凉的土地侧面烘托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流离失所,实在是小成本电影太聪明的选择。
接下来惊悚恐怖更好办了,一栋古堡,几个战友的配置就齐了。
虽然有场景的局限性,但是电影视角时而第一人时而第三人时而还是瞄准镜,切换很流畅,而且难得的是jump scare运用的时机很恰当,没有故意为了吓人而安排,所以反而在看的时候能被吓到。
结尾科幻在把人拉回现实,看到环境后又仿佛觉得不是现实,当答案揭晓后,才恍然大悟发现导演安排了一个又一个前面的伏笔全对号入座,环环相扣。
整部电影一气呵成,节奏循序渐进。
虽然会有一些小瑕疵,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恐怖片佳作。
至于是否有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如果相信男主的话,那就是有鬼;如果跳出他的话站在第三视角分析,也有可能是他深埋在心底的愧疚和惶恐,将某个普普通通诅咒的话入心了,而从他惊魂未定的样子看也确实有可能是心魔作祟。
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说教,可通过这些逃兵们厌战的话和行为,观众能清晰捕捉到电影想传达的内涵:战争,才是无法狡辩的罪恶。
一旦开战,就没有赢家。
《战争幽灵》,一个5人美军小队,在二战的战场上,被派去守卫一个古堡,他们的敌人是纳粹,但是他们发现,古堡内有幽灵。
相当讨厌这种依靠突然出现在屏幕里的可怕幽灵加上音效,依靠一惊一乍吓观众的桥段,而且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观众真的要心脏好才行。
关键是,影片一共才1个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候才告诉我们所谓二战是假的,5人是在阿富汗战争中出了意外,被安排脑部修养,才进入一个RPG二战梦境,简直在逗我。
加上最近美军从阿富汗全面撤军,这些士兵做出的牺牲毫无意义。
我认为这个片子是纯科幻片,结尾中系统中的病毒是由主角几人的阴影或者潜意识制造出来的而非有真正的鬼魂,我会在下面给出理由。
首先阿富汗家庭并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如果有,我认为他们应该去找的是isis而非一直缠着主角团,而且在他们集体被杀之前也没有暴露主角团,这可以表示阿富汗家庭并不憎恨或者责怪主角团,如果有,那他们也可以借用系统直接处死主角们,而非用这样的惊吓手段。
只是他们的死给主角几人带来了阴影和愧疚,而咒语也绝不可能是老妇人发出来的,因为这个炸弹炸完后这个老妇人竟然毫发无伤,显然这一幕也是主角幻想出来的。
而最后主角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主角希望重新拯救法国家庭,但有个问题,那就是法国家庭早在他们来之前就已经遇害了,也就是说主角小队根本来不及拯救他们,所以主角们也只能在这种虚拟幻境中不断的重复过去的悲剧。
从二战开始,开头主角醒来看到人影消失暗示惊悚元素。
接着是古宅闹鬼情节看了一大半到了最惊悚部分突然发现是个科幻片,这电影成了《源代码》?????
然后主角回忆一波,电影又变成了中东题材战争片原本以为差不多了可以结束了,最后的记忆中所有人被炸了个稀巴烂,想着圆回去了,是个科幻片不料还是导演nb来个诅咒,这还是个鬼片,又回去了我吐了,还好我是倍速看的没被吓到,入戏不深但我有个地方有些疑惑,最开始换班的那波人是真的吗?
真的走了吗?
想想就离谱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冤魂
--我是剧透的警告线-其实这不是个鬼片,从头到尾都没有鬼。
小分队在阿富汗,因为大批ISIS增援,最后选择躲在夹墙里对医生一家见死不救,然后被医生的家人炸残了(我认为医生家人本意不是想去炸小分队,而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和ISIS同归于尽,但是没想到炸到小分队,但是,就算她想炸的就是小分队,也不影响情节解读)然后小分队被救回美国,因为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而接受心理治疗。
治疗的手段就是通过输入神经信号,把小分队对阿富汗的记忆改写成二战的记忆。
因为在一战,二战,阿富汗战争中,只有二战,美军站在是没有争议的正义一方。
将阿富汗的故事改写成二战中的故事,是为了消除小分队心中的,没有挺身而出拯救无辜平民(而且还是因为帮助美军而收到牵连的平民)的内疚和自责。
如果在新故事里他们消灭了德军,那么他们的创伤故事就变成了英雄故事。
所以没有什么法国鬼。
新故事里二战的犹太人对应实际中的阿富汗人,纳粹对应ISIS。
但是心理医生没有想到的是,小分队昏死之前听到了那句阿富汗诅咒,这句深深留在他们潜意识里的诅咒变成了新故事里面的鬼,而这个鬼并没有因为被安葬而安息,而是阴魂不散,反复纠缠。
小分队后来因为这句诅咒意识到新故事掩盖下的真实故事,(眼睛男找到的日记一直是德语的,在安葬尸体的时候突然变成波斯语了)他们无法找到能原谅自己的理由,所以就被困在这个慢慢发展成鬼魂梦境的噩梦里面。
导演其实想用一个新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不正义战争的谴责:小分队不管选择救或者不救都不对,这是一个无解的题,就好像小分队走不出的这个噩梦。
如果医生一家是美国人会怎么样?
按照好莱坞/美国主流价值观,就算一队人去救一个人也是应该的(拯救大兵瑞恩)但是他们是阿富汗人,道义上可以救,但是敌强我弱时选择自保也可以说得过去。
我觉得这个片子拍的别扭的地方在于,导演把自己架到一个很敏感的位置上:ISIS当然是反人类的,但是挑起战争的美军就干净吗?
谴责战争和谴责美国,和谴责美国军人这个度很难拿捏的合适,所以最后鬼片占了太多篇幅,后面的反转来的太突然,结尾更是一头雾水,强行营造出还有下集的感觉。
其实篇幅来说,完全可以把故事拍完的,可能导演也不知道怎么收尾了把。
导游只适合拍恐怖片、惊悚片,拍战争场面就是堆翔。
把德军士兵拍得太二了,50个德军居然只扔了颗手榴弹,连枪都没开一枪就被干掉了。
完全不必要选这个战争题材,因为导游根本不会驾驭战争场面。
前段古堡里的场景实在太长,又臭又长,典型的狗尾续貂。
导游还是再选个题材重拍为好。
另外,系统如何会被侵入的也没有说清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会不会拍着拍着拍摄经费不够了强行结尾?
反正这种结尾可以理解导演用心,但观众很不舒服。
重拍吧。
介绍一下这电影吧。
这部电影的模板,契机,逻辑,几乎和《 源代码》差不多。
不用我多说你们也知道大概了吧。
前面全是坑,最后才填。
我是半夜三点看的,与亚洲鬼片那种恐怖入骨的氛围不同,欧美电影所谓的恐怖真的吓不了我。
幽灵比起鬼,我觉得只是恶,并未有什么恐怖感,哈哈。
故事开始于二战背景,一个美军小队进入一个古堡与里面的恶灵纠缠战斗,期间也交杂着和德军的战斗。
结果幽灵,德军,美军三方乱斗……这只是开始,就像前面说的,只是代码,源在最后,慢慢看。
中国古话说,种恶得恶,视恶无睹,皆有恶报,大概就是本片精髓了。
本片战争是挖坑,恐怖是铺垫,科幻是点睛,能揉在一起也算小有新意,我给3.5星,还不错。
埃里克·布雷斯能够无缝地把三种元素糅合在一起,还能讲述一个颇为自洽的科幻故事,可见宝刀未老,只要努力憋一憋,还是能拍出有趣的电影来的。
看《战争幽灵》开头,就是在讲法国古堡五壮士的故事。
二战期间,一只五人美军小队奉命驻守一座法国古堡。
他们行进到古堡后驻扎安顿下来,没多久一只50人德军队伍杀将过来。
双方在古堡内发生激烈战斗,打得好不热闹。
美国人和德国人在法国的土地上发生战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法国。
法国的土地可以由别国占领,也可以由别国守卫。
当然这是玩笑话,其实还不是因为法国军队被英国佬玩死了,这些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在影片中也是在玩日常辱法。
自己家园被各国人民轮流占领,而法国军队的战斗力还不如鬼。
如果要遵守不能成精的“规定”,这怕不是量子军队穿越而来吧。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球状闪电》里的量子军队。
再看《战争幽灵》中部,又变成了恐怖片配置。
观众们不用怀疑自己的眼睛,古堡里打着打着盟军和纳粹就和鬼魂开始亲密接触。
在处处透着诡异的古堡里,一切都显示着古堡曾经发生过非常惨厉的悲剧。
影片中恐怖元素吓人手法还是依靠最老套的Jump Scar,利用音效和剪辑完成惊吓效果。
如果观众们一开始没做好观看恐怖片的打算,很可能被吓一个措手不及。
而化解鬼魂怨气的解决办法也是恐怖电影中最常见的化解大法。
先摸清楚闹鬼的缘由,找到鬼怪怨气症结,然后再好言好语一顿安抚了事。
最后到《战争幽灵》结尾,影片一跃成为科幻电影。
冲锋在前的大头兵活着的时候是帝国主义侵略工具,死后依旧不得安生,变成了帝国医疗科研的小白鼠。
按照影片里的说法,“二战是最温和的促进兄弟情的场景”,英国人这么认为自有其道理,毕竟敦刻尔克大逃亡断后的是法国军队,自己可以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利益。
相信这句话的都被英国人卖了,说这话的英国人自己都不信。
科幻中夹杂着一些神秘学,影片风格显得更加多样化。
战争、惊悚、科幻三位一体,把硝烟战场的残酷、闹鬼古堡的惊悚、VR创伤治疗的时代感拉满,堪称让人眼前一亮的恐怖电影。
电影的整体结构与《蝴蝶效应》《致命ID》《恐怖游轮》类似,美军5人小分队陷入法国贵族古堡怪圈中循环往复,期间经历了窗台鬼影、神秘祭祀圈、浴缸溺毙等一系列神秘事件,就在大家一脸懵逼之际,画风突变成男主从虚拟世界里醒来,背景换成了人工智能科技实验室,而5人小分队在现实中其实是阿富汗战场上身受重伤来此接受身心治疗的士兵。
他们眼见帮助他们的医生一家被ISIS惨无人道的虐杀,却没有及时冲出来选择营救,最终被女主人怀抱炸弹同归于尽,重伤的他们在接受VR治疗的同时,也被怨念强大的医生一家幽灵所困扰:人工智能系统被破坏、5人深陷二战背景无法逃脱、现实与虚拟之间反复醒转遭遇心理折磨,原来这一切都是幽灵对他们见死不救的惩罚,要让他们一直携带心理上沉重负罪感,在轮回中焦虑且无奈。
影片的细节呈现也很下功夫:比如贯穿全片的阿富汗诅咒单词、二战法国贵族一家四口与阿富汗战场一家四口穿越时空的对应、眼见阿富汗孩子玩翻花绳和女主被吊死的狙击手在二战虚拟背景里也一再重复类似话语、上演同样遭遇,古堡中发现的一箱雪茄在阿富汗战场里再次出现,特别是片尾的留白,本想回到阿富汗战场再次做出抉择的男主,醒来后发现自己依然在二战怪圈里,面对黑暗中抽着雪茄的男人,无助地喊出“what do you want”?仿佛又进入到下一个死循环,很是新颖。
结尾反转精彩,本来以为是俗套的打恶灵故事,原来是个高科技救赎的故事,但没有结尾,略遗憾
剧情差一个下山的道士,开坛做法收妖孽。
烂尾,还不如安排成鬼怪都是电脑病毒,男主他们的系统因为被病毒入侵,所以导致男主等人陷入鬼故事里无法自拔。前期虽然俗套但是传统,我不讨厌,虽然没吓到我,结尾改一下就好了。
很不错的设想和思路,就是结尾没怎么看懂,好电影是让人结束之后还要回味一下的,这就属于可以回味的惊悚片。结尾处不知道男主要怎么去救别人。
刷副本,主线任务不能跳过。
3.2/结尾反转太生硬
本身情节就很普通,结局更是还有很多可以展开的情节却突然结束了。平庸+烂尾。如果我写,会创作男主重新进入二战后大开四方,带领战友们在虚拟世界称王称霸。结局可以是全灭但精神永存的NE,也可以是人战胜鬼魂的HE。
很有趣的观影体验,从“战争片-恐怖片-科幻片”的变化,另外男主角有几分像加菲,还有格兰特·古斯汀的感觉……
蝴蝶效应导演自编自导之作,果然有几分蝴蝶效应的味道,剧情节奏紧凑,氛围营造与人物塑造皆具一定水平,接近结尾出来了个大反转直接从恐怖片跳成了科幻片,有意思
地雷挖金牙,影子吊死鬼,幽灵走出画,怪屋反围剿,无头翻花绳,ghost in the shell again. 前半段闹鬼还可以,结局反转太生硬
从恐怖到科幻再回到恐怖,光这类型的反转已经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想法很大胆[窃笑]
非常有趣。经典大宅闹鬼+战争创伤+科幻,部分让人想起《鬼故事》,其中loop的部分,各种小细节的解释都很好,只是有些地方剪辑得缺少过渡,结尾略仓促。目前分数真是低了。很惊喜的一个混搭类型片。
主题有点不明确,但是整体比较有意思
请大家别看……浪费两小时
当你以为是二战的战争片时,它变成了鬼片;当你以为是鬼片时,它又变成了科幻片;当你确定是科幻片时,它说自己是现代的道德讨论;当你终于接受了这个设定,它又变回鬼片了……
三星片子,加一星,每方面元素都有,却又都只做到了一般般,我都分不清这是部什么片了。
故事是个好故事,第一次见把恐怖片带到反战的高度的,只是呈现的方式和特效制作有点low了,看了看导演,严重怀疑这片子是早期拍的,视觉上太古早了,但无可厚非,这电影的各种反转和反战主题是值得一看的!
看得出有野心,但是用了大段时间铺垫的这个二战鬼屋大冒险实在太过无趣,而憋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的大反转也显得自作聪明甚至有点侮辱智商的感觉:阿富汗大兵的战争创伤用二战VR来治疗就因为能找到兄弟的感觉?还能带这么强行的?不过这片倒是给国内那些唯物主义恐怖片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方向,等等还是说压根就是跟国内的片子学的?
在这个恐怖片都老套的时代一股清流,可惜结局太仓促
越往后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