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还没和家属在一起的时候,暗搓搓视奸她的豆瓣主页,几篇影评中就有谋杀。
当时就记下了有时间要补这部剧,说起来到现在也没补前两季,是个遗憾。
后来我们在一起了,第三季也开播了,就一起追了起来。
现在的罪案类美剧多到一个广告牌下来能砸死三个连环杀手,为了吸引观众纷纷推陈出新:男侦探女侦探男女侦探男男侦探,长得靓性格佳会卖萌会卖腐,大喊着“NYPDLAPDCIAFBI”冲进现场恨不得一集破三个案子遇到三十个变态以刺激观众早已麻木的神经。
所以听家属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它之前两季才破了一个案子”后我整个人都震惊了:就这效率,还好意思叫自己罪案剧?
罪案谜观众当场loss一半。
再来看两位主角:嗯传统的男女搭配,基佬观众loss;女主永远嘴唇干裂脸色苍白头发凌乱,穿着老土的圣诞毛衣不修边幅到了极致,男性观众loss;男主看惯了还挺帅的哦,可惜说话永远含糊着,还是个混混性格,部分女性观众loss;男女主角除了一起坐在车里抽烟外都没什么亲密接触 想看罗曼史的观众loss⋯⋯等等,还剩下什么观众么?
由此可见一直低迷的收视率也是很能理解的。
这么想着我看起了第三季,然后整个人被吸进宇宙深处了。
——这部。
罪案剧。
太赞了。
第三季的具体情节我其实早就忘了,导致开看第四季时反应了半天谁都是谁干了啥,但神作第十集留下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
整季的腔调都是有条不紊的压抑,剥茧抽丝,按步就班地把一项项残忍的事实摆在你面前,爆发,绝望,沉淀,引向最终的结局。
Real people, real life。
真实的生活里你爱的妹子还是爱着渣男,然后你们信任了错误的人,都死了;真实的生活里也不会有drama发生,没有在死刑的前一分钟打来的关键电话,让无辜者清白;真实的生活里女侦探没有和美家庭,自幼被遗弃,与儿子关系紧张,只能和死人相处良好;真实的生活里男侦探虽然有美女在怀,可是他吃素,被所有人吐槽在吃屎[。
这种真实感是谋杀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和其他大小罪案剧区别开来的重要标识[记得上季还吐槽了隔壁的汉尼拔23333]。
这种真实感也延续到了第四季,another real people, another real life。
观剧过程中其实我脑洞起了推理小说:如果说其他罪案剧或是黄金时代的本格派,以解谜为唯一目的;或是与浪漫轻小说结合,谈谈情破破案;或是真刀真枪拳拳到肉的硬汉派,主角游走在善恶之间,那么谋杀就是娓娓道来的社会派:案子并不复杂,凶手也不豪华,侦探更不智商超群魅力爆表,但是涉及其中的每个人物的生活都极其细致地被描绘着,笔法细腻,鞭辟入里,观众就和剧中人一起眼睁睁看着,体会着这些命运和改变。
那些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宛如你熟悉的至亲好友,不知不觉间,你已经不可自拔。
主角是个sensitive的男孩,喜欢钢琴充满爱心,却一再被现实碾压,恨意发酵,终于在重压之下迸发,算是激情杀人吧。
他的家庭表面幸福美满,深究起来却是满目疮痍:我的爸爸不爱我,我的妈妈不是我亲妈还性骚扰我还曾经和我同学有过一腿,我的姐姐是个暴露狂还剁了我的琴弦,我的妹妹是个天使可她在这个家里也没有足够的关爱。
我的校长是我的亲妈,我的同学全bully我,我唯一的朋友被爸爸赶出家门⋯⋯天啊都可以连续投稿FML版一个月不重样了!
那座洁白透明的房子里装满了肮脏的秘密,将他的整个人生都吞噬干净,死亡是他最后的反抗——不是他人的死,就是自己的死。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被迫对着深深恨着的妈妈的照片打手枪,还是以爱之名,那一刻无数推理小说主角附体,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厄勒克特拉Orestes纷纷露出了谜之微笑,我竟然看出了杀戮之病的味道:那是怎样的怨恨与压抑,又是怎样的绝望与疯狂。
如果没有这次爆发Kyle的结局不是自杀就是变态吧,简直细思恐极。
军校背景除了制服福利还提供了一群骚动的公子哥们作为参演人员。
青少年能有多残忍已有无数日系推理小说演示了鲜活案例,随口就能说出放课后啊白夜行啊告白啊这种大热标本,更别提这些各有各的黑历史的小少爷。
女校长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你们觉得这些孩子一帆风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和问题,都得自己挣扎面对。
有意思的是,日常的混蛋AJ和Lincoln不管平时多残忍,也从来没想过真刀真枪的命案会发生。
也许就像Kyle说的,他们太幼稚,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恨。
或者在平日的bully和变态中他们的黑暗已经发泄完毕,根本不需要放大招。
他们和Kyle的对比鲜明又可悲,真是可惜了两张帅脸。
[等当然“美剧史上最不讨喜的男女主角”(家属语)的心路历程还是主线的。
衔接上季末尾的湖边弃尸,《湖边谋杀案》的“我们再也离不开这片湖了”简直可以当作宣传语了。
Skinner的死对两人的影响是巨大的:Linden更加只关心死人了,敏感神经质,和所有活人的关系都一团糟;Holder复吸毒品,变成彻底的asshole,面对即将到来的女儿不知所措。
两个人明明只有彼此可以信赖,却在小小的车厢内争吵猜疑,互相揭露最深刻的伤疤,多年之后才有了真正的和解。
我一直没想到他们两个会真的在一起,毕竟Holder从头到尾都有女朋友,还是Firefly的舰员呢[。
但当剧情发展到那一刻,却是那样的合情合理。
兜兜转转到最后,只有他们两个是同类。
借用寄生兽的结尾来说,就是生命脆弱,生活艰难,但在它结束之前,让我们彼此取暖偎依。
他们终于和世界达成和解,宛如归乡。
希望可以再相见。
原谅我忍受不鸟弱智编剧,我第四季只看了最后十分钟,但是十分好奇第三季那个失踪女孩最后找到了吗?
是不是被那个bad警长也一起杀了,然后把蓝宝石戒子给自己女儿戴了?
真的非常不可思议?!!!
哪位大神仔细看完了,麻烦解答下我的疑惑。
结局还是温暖的,看到男女主最后走到一起,还是感到很圆满。
ps 豆瓣这煞笔的至少要打140个字,真是折磨人啊
终于把《谋杀》全四季看完了 虽然到最后也觉得米瑞伊诺丝这张脸不适合Linden这个角色 但在最后一集之后黑屏开始播放演员表的时候 还是很失落 就像是去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样 再也看不到永远天色昏沉 阴雨连绵的西雅图某处 Linden和Holder两人坐在车里边抽烟边讨论凶案的情景了 两个无论怎么努力尝试都不适合拥有家庭的人注定会在一起 确切说 他们的关系不叫朋友 更不是情侣 而是搭档!
只有搭档这种关系才有组合感 才会产生合二为一 融为一体的效果 他们一起对抗着西雅图的阴翳 也对抗着埋在心底的阴翳
* 这个VS访谈看完还是觉得心里挺舒畅的,对最后那个kiss scene也做了解释,所以就粗糙翻译一下收藏起来。
很多人肯定看过了,不过贴过来也没害处。
*访谈有点标题党的味道就是了…*终极剧透预警By Michael Ausiello / August 7 2014, 11:22 AM PDTTVLINE |一开始就决定要让Linden和Holder最后在一起吗?
Linden和Holder的结局有许多不同的可能。
让两人在一起是在本季初时开始讨论的,我们感觉这个结局对头。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Linden的最终归宿应当是来之不易的平和心境,那里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
在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中,她必须选择妥协。
我一直深知,她的心灵之旅将在找到那份平静之后最终画上句号。
Holder说“你面前的不是鬼魂,也不是逝者们。
”而从一开始我就凭直觉知道我想做的事——揭示出是谁站在她面前、是谁存在于她的生活中。
我当时没意识到那个人肯定是Holder。
但是我希望Sarah在结局时能够看清她眼前的人、能够发现世界之美。
这也就是她立于城市的迷人远景前这一影像反复出现在各季片头的原因之一。
这一影像随着剧集的发展而转变。
她注视着的是一座死亡之城。
然而到了结局,它(最终)成了一座生机之城——那也就是她的归属。
TVLINE |找到这份平静使她能够与Holder恋爱?
是找到她生活的真相并且不逃跑……Linden是个跑者。
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她逃离一切。
而她对Holder这样说道:“家就在此处。
你就是家。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TVLINE |(最终集中)那五年的时间间隔也是你一直计划好的吗?
我一直知道在季终我们会终结现时故事,跳到五年后的Linden与Holder。
这个故事绝不会以案件结束、Linden再度逃离为结局——那感觉无非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Holder和Linden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最终召唤。
我们将她归来的那最后一刻视为歌剧的最终章。
如果这个故事还能有另一个结局的话,Linden会离开Holder,并且永远离开西雅图。
对这一角色来说,那将是个完全不同的结局,她将永远无法找到平静。
TVLINE | Mireille Enos和Joel Kinnaman拍摄最后那两个镜头时你在片场吗?
是的。
最后的镜头就是我们拍的最后一场。
我们是故意这样安排的,如此一来,一切都会在此画上句点。
对Mireille、我自己、Joel以及整个团队来说,那场戏都是热泪盈眶的……所有人都悲喜交集。
我们已经成了一个家庭,我们都爱着那些角色们。
TVLINE |关于结局,两位演员之间有过许多讨论或争论吗?
毫无争论。
季初的时候,我和Mireille坐下来聊,我告诉了她故事会如何结束。
她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有眼泪不断从她的眼里流下来。
然后她看着我说道:“这很完美,这是她理应得到的结局。
”我又单独把结局告诉了Joel。
他的眼睛变得有些湿润,并且说:“我们别再谈这个了,把它留到那个时刻吧。
”于是,那一天,两位演员感觉都是在诠释角色的真谛。
而且他们诠释得如此动人。
当然,所有人都对最后那场戏感到分外紧张。
排练和调光的时候我们真的都非常安静。
当一切工作都完成之后,每个人都开始落泪、拥抱。
TVLINE |有传言说你们拍了一场吻戏但没有采用。
是真的吗?
我们没有拍。
我知道我绝不会去拍一场吻戏。
那会显得太矫情。
是这样的,Jonathan Demme(最终集的导演)有一次拍了一个不错的升降机镜头(我最终没有采用)。
这个镜头尾随Holder走向Linden,然后就在两人站到一起之时,镜头精确地移开了。
镜头转而眺望美丽的河流和天际线,但Joel和Mireille仍然继续表演——他继续向她走去,两人对视,然后……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笑)所以他们接吻了!
最有趣的是,当时所有人都围着显示屏在看最后那个镜头的拍摄,只有脚本监督兼制作人Kristen Campo在看着Mireille和Joel。
Campo不停地用肘子推搡我“快看!
快看!
”而我当时的反应是“我在看啊!
我就在看这个镜头啊!
”所以我完全没看到那个吻,但他们的确亲了。
(原图可以见http://canadagraphs.weebly.com/uploads/2/2/3/9/2239898/5373317_orig.jpg )TVLINE |所以Linden和Holder最终接吻了但没被拍摄下来咯?
对,没被拍下来。
(笑)TVLINE |那真够有意思的。
好啦,继续别的热点话题。
Billy Campbell(Richmond扮演者)的回归是个惊喜。
那是怎么一回事?
最后搅乱Linden计划的人是她的劲敌,这感觉很自然。
两人最初都渴望并试图行善,但他倒向了黑暗的一边。
比起安排一个匿名的中士或中尉在警察局长面前向她宣布决定,让市长来做这事显得更合常理,而他会很乐于这么做的。
因此我们给Billy打了电话说希望你回归,他说“只要你说个时间就行。
”TVLINE |像Linden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回到犯罪现场去销毁关键证据呢?
我指的是她回到湖中小屋去扔手机的那场戏。
我们犯了罪后是会做傻事的,不是所有人都是福尔摩斯或阿加莎•克里斯蒂。
当处于情绪波动状态时(正如Linden在经历那起出乎意料的事件之时与之后所明显表现出来的),人们会做蠢事。
而对她来说,回到湖中小屋意味着“让我从情感上把这事了结了,让我说声再见。
”她爱这个男人,爱得很深,爱得很久。
而她杀了他。
她恨他。
她厌恶他。
于是在各种情绪的笼罩下,她下错了一步棋。
TVLINE | 正如Holder很清楚地告诉过Linden,如果Skinner被谋杀一事东窗事发,他会失去很多。
但他同样也在戒酒会上近乎供认罪行。
这也令人觉得有些蹩脚。
很多警察都会告诉你,事实是人们渴望倾诉。
我们并非天生的反社会分子。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一般人,犯了错,觉得愧疚,想坦白,想为自己辩解,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个理由。
我认为两个人的事后反应都符合坏人们的一贯行为。
所以,没错,两个人本不该做出那些举动的。
TVLINE |有一幕是Linden开车紧紧尾随Skinner的骑着自行车的女儿之后——如果别的车没有甩到她面前的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我的感觉是,Linden可能会在最后关头阻止自己去撞她。
整季下来,我们一次次目睹Linden和Holder走向崩溃边缘,又回归现实。
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向内心的黑暗情绪做出妥协,这是他们在过去从未直面过的。
因此我相信,在Linden的内心深处,她决不会要杀害一个孩子——那不是她的本性。
但看着这怎么也甩不掉的孩子一次次出现,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的确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并诱惑她采取行动。
TVLINE | Holder和Caroline最后结婚了吗?
结了。
然后又很快离了。
(笑)他们两个不是同类。
他和Linden是同类。
TVLINE | Kyle最后因为谋杀进了监狱吗?
还是Rayne上校替他顶了罪?
不,Kyle入狱了。
TVLINE | 你之前跟我说过第四季绝对是这部剧的终点,但Holder和Linden都还活着。
并且正如我的一位读者所建议的,一个重大谋杀案(比如,嗯,Holder的女儿)会是使两人重操旧业的完美引子……(笑)我们把她带到了她旅程的终点。
她找到了一直寻找的东西。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原文链接 http://tvline.com/2014/08/07/the-killing-season-4-spoilers-final-6-episodes-linden-holder-kiss/
看完其实我是有些迷惑的,首先剧情整体比较压抑,可能是因为Linden和Holder始终背负着杀害Skinner这件事,然后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调查一直被上校限制,就感觉剧情推进也有点慢。
再来就是这个案子给我的感觉也很怪,让我不知道去怎么定义Kyle,他是凶手,或许也是被害者,在这个一个家庭可能很难不被逼疯,但是他自己也说了,他的妹妹Nadine是家里唯一一个爱他的人,但是在那场残忍的屠杀中他仍然没有放过Nadine,残暴已然在他的骨血里滋长,而他不愿承认,Nadine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一切,所以他选择毁灭,他的所作所为没有办法让我同情他。
还有他的两个同学也是蛮奇怪的,虽然说他们目睹了Kyle屠杀家人的全过程,某种程度上Kyle的行为也是受到他们的刺激,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其中,就算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在美国估计也追究不起来,所以他们后面那么慌我也不知道他们在慌什么,还有这一切又是怎么被上校知道的?
他俩又是怎么和上校凑到一块的?
会有些莫名其妙,也可能是我跳着看吧,忽略了一些关键内容。
再来就是上一部少女连环杀人案,没想到是这种结果,可能在资本看来,凶案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对他们有利。
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Linden和Holder的关系终于更进一步了,不得不说Holder真的像是Linden身边永远不会背叛的护卫,即使在那样的紧急关头,他都要当爸爸了,受到诱惑,他都没有选择背叛。
总的来说这一部给出来的东西有些乱又有些模糊,也没有给人很强的冲击力,比较一般吧。
看完大结局,感慨万分,冰冷了4季,最后10分钟的西雅图终于暖了起来,Lindon难得的笑容定格在片尾,带点不舍,唏嘘送别本剧。
曾经两个孤独的人在下不完的雨里挤进车,递上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插科打诨几句,就是最惬意的时光。
可惜西雅图太冷,连慢慢吐个烟圈的时光也容不下。
暮色下的楼群静静耸立,世界这么大,而每个人都在孤身上路。
人们的秘密与黑暗随着每一季的案件展开,晕染了西雅图的阴郁,无辜的人死去,牵连的人受难,无论警探还是疑犯,大家都是在泥沼中奋力挣扎的困兽。
想成为good father的Holder,和想成为good mother的Linden,带着各自的病痛与软弱,挣扎出一身的泥泞,看着自己的样子无比自我嫌恶,还不如破罐破摔证明自己就不是那个料。
幸好,再冷的沿途也会有前路闪烁的灯光,再坏的境地也会有希望去拯救。
the home was us,看得我都快泪奔了,才发现两个美剧史上最不讨喜的男女主角,带走了我的爱。
剧终人散,伴着雨刮的节奏听一首《Peace Of Mind》吧。
“请上天赐给我宁静 让我可以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请上天赐给我勇气 让我可以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请上天赐给我智慧 让我可以分清这两者。
“
完全没想过会是这种发展,看得越来越崩溃,无能为力到哭都哭不出来,只剩绝望。
前两季主要是案件的连锁反应,涉及到的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漩涡中。
后两季在有新案件出现的同时花了很大功夫在说林顿是谁。
很明显林顿有很多缺点负面情绪阴暗心理,她不那么好的一面被越来越多的展现出来。
而这就是林顿,她是人不是完美无缺的神。
林顿实质始终是那么强大但不代表她不会有脆弱的时候。
林顿会崩溃,会判断失误,会做错事,因为她是活生生的人,没拿到人生的剧本她只能一点点摸索,反复崩溃可第二天还是会继续尽一切努力哪怕只是无用功。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都能迅速找到凶手,只能不断试错才能更靠近真相。
把枪对准霍德的那一刻的林顿是最真实的她。
两个人最真实的自己都是只有对方能看到。
当一切都分崩离析反而证明林顿和霍德是真正的同类。
两个每日都在痛苦中徘徊努力让自己更像普通人的边缘人。
哪怕各自生活都摇摇欲坠哪怕怀疑动摇哪怕拔枪相向,但最后还是站在一起。
单向镜那一刻没有一句话但爱袒露无疑。
明明最亲密的动作只有一个错开的吻和最后的拥抱,一直都那么克制。
“我早该想到你也会离我而去”“我早该想到你是唯一不会离开我的人”。
霍德纠结过,天平的一端是林顿一端是他触手可及的一直想要的普通生活。
最后很明显,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想都没想过要给自己留后路那么最后也不可能会离开。
而回过头去看霍德自始至终都站在林顿身边,他承诺过会一直相信她,“Think of me as your sensei in the blood sport of life”,事实上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句话贯穿始终尤其在后两季显得更有意义。
甚至掌握主动权的一直是林顿,不管什么事不管离开和留下。
无论如何感谢最后给了一个林顿停下的机会,否则她真的会一直跑下去,因为不知道怎么停下能在哪里停下。
后劲太大了,案件的沉重和林顿霍德的无奈都挥之不去。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神啊,请赐予我宁静,以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气,好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来分辨这二者的区别。
”************某一个瞬间,十年前追的老剧重上心头,因为想起了这段台词。
当时留下的轻微震荡,忽然惊觉竟是眼前人生的全部了。
仿佛时间长河里无数相遇中,稀有的,冥冥之中有着确定意义的那种。
宁静祷文(The Serenity Prayer),由美国神学者Reinhold Niebuhr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随后被广泛引用(如戒酒互助)。
十年前沉浸在两位主演绝妙的化学反应和抓人的叙事里,隐约意识到这段话是在为整部剧点睛,Sarah的折返是一场终于成功了的自我救赎;想来她若不折返, Stephen应该也能过得不错,毕竟他有上帝和年幼的女儿。
更需要拯救的是Sarah. 她见过的死尸,手上的鲜血,她经历的命运残酷和人生冷冽,如果没有丁点共情,大概是种令人羡慕的人生。
挣扎过(着)的人懂,这世上大概没有救赎只有自救。
Stephen并不挽留,因为知道强留不济,最包容的爱是放你选择。
知己如此,人生何求?
所以Sarah选择了自救,两人终于可以互相成就。
如果看到这里还在纠结是不是爱情,该不该是爱情,这四季轻松随意的看过来也未尝不好。
S/S都是不幸但又足够幸运的。
回忆之前的有些情节:Richmond N个褐发前情人里,他们去取证的Meg, 在社区儿童游乐场里哽咽的说“I left because it hurt too much to stay”, 然后走回不远处玩耍的家人 (S1Ep13); 还有Danette在桥上闭眼数到五 (S3Ep11); 最后Kyle认罪,被问为何连唯一珍爱的妹妹都不放过,因为在她眼中映出的自己,是个恶魔。
最后暗影中的Nadine身着白衣宛如天使,葬送掉她的生命,也是杀掉了最后一点自救的机会,从此余生永无宁日,生不如死,是值得的惩罚。
记得当初Netflix binge watch看到这里泪流不已。
看着Sarah了然悲悯的眼神,我猜想她可能也是在那一霎那决定自首。
- 这些角色才是这部剧里真正无药可医的。
The coarse savages; wretched and wicked, the miserable sinners.第三季里很喜欢两个深陷泥潭的人在沙发上欲吻还休的片段。
现在记得更清的,竟然是Sarah那一串安慰对方也试图说服自己的 “It’s gonna be ok.” 而自己心里却深深的清楚,it’s NOT going to be ok. 面对生活的馈赠,人要怎样止痛?
酒药性死,不计其数的愚蠢办法,自伤与伤人。
想要真正的解脱吗?
听到Kyle说 “I need to find a way out”, Sarah点头,有谁不想呢?
以为宁静祷文会是灵药,可是如果连接受都做不到,后面两个该如何谈起。
所以只有逃跑,自我放逐。
所幸她找回来了,为期五年;有人却是无期。
是所有的人生都值得拯救吗?
又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
To live by pain, or die in oblivion, that is the question. 如果有幸继续,勇气和智慧呢?
你有上帝,还是某个能帮你自救的人?
孤身一人的无神论者,the misery of miseries. 如果你也属于这个类别,你用什么呢,家人,工作,爱好,还是你的心理治疗师?
第三季里原以为只是一个可爱的小梗,后来想Stephen的纹身大概不光是为了萤火虫和宁静号,也是角色的内心写照;爱了十年的Detective Linden, 她终于做到了,在Piece of Mind空灵的吟唱里,在西雅图清冷的天际线下;也许温柔而洞察的编剧想要重复的,是每个人或许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微妙而弥足珍贵的平衡;在存在感知和自由觉醒之间的无垠荒野里,藏着一条路为自由意志。
也许我也能吧?
愿你我皆能。
******10172023 更新:一瞬间以为找到了能帮自己自救的人,后来发现不是,后来又发现其实某种意义上还是的。
10月15日凌晨收到提醒有人点赞了我以前讨论区的一句留言,自己都忘了,特地重温了摘录下来,“… ‘cause it’s so rare, that... a person who sees who you are at your core, who sees what you’re good at, what you love to do more than anything, who you really are..,…” 无关的细节连起来我误以为是命运,坠落的感觉很好。
还是要make the best of things. To some people, the blunt truth means more than anything. - 愿每一位挣扎的无神论者都能最终遇见真正的灵魂伴侣,尽管很稀有,- 再不济,找到宁静。
先要有灵魂,还要,爱自己的灵魂、毫无保留地,要相信。
认识你以后我变成了行动派,是为我自己;任何行动,最终都是为了自己;要活下去,活下去,不是勉强活下去,而是真的活下去。
之前有天(06/12/2023)我的心忽然告诉我要离开死亡,于是我就活了。
(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刚好peace of mind放到最后一段吟唱部分,脑海里全都是Linden回来站在Holder面前的画面。
用爱情定义他俩,确实显得单薄了。
但是并不代表他俩最后结局不能以这种方式在一起。
爱情不是那么庸俗的东西,它本来就应该建立在soulmate的基础上。
一种关系亲密到极致就是永远不分离。
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拜托那些人不要再纠结他们是基友还是恋人,也不必高高在上,说他们就不该在一起。
这种观点太狭隘了,如果两个人天各一方,曾经再亲密的关系也要走向分离。
感情就是一种不联络就会消失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真的对你很重要,难道你不想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吗?
两个人在一起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一定是因为爱情,也不一定只因为爱情。
比如你我周围很多人,并不是因为相爱才结婚。
但是也有极少数的couple,两个人互相成就,就像两块拼图,缺了谁都不完整。
林顿和Holder就属于后者,虽然结尾没说他们是否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关系已经到了那种程度,即便在一起也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意料之中的事情,不是吗?
西雅图的雨绵绵不断.永远记得Holder的Yo!
Linden!
和两人不变的衣着.连续四季的灰暗剧情,在破案的过程中俩人不断地折磨着自己的内心。
Holder找到他的上帝,Linden走遍四海,终究回来,因为真正让她内心得到平静的不是远离西雅图和那些残酷的案件,而是曾经与Holder在车上吃着垃圾食品,在西雅图的街上到处晃悠的岁月。
烂尾,本来前两季是靠案件支撑的片子,后两季硬变成了玛丽苏,绿茶婊,主角没有配角招人喜欢。问题是女主又老又丑,性格烂,不顾家,换男票就算了,睡上司,睡同事,多次破坏别人,可以想象,男女主在一起也没好果子,女主你牛逼,越看越垃圾
说实话觉得他俩不适合在一起但却是最好的拍档,这季很好,就是太虐,砍了也罢,无以为继
结局表白感人。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在一起过日子。
案情方面总算没有各种拖拉凑时间不合理的旁枝,虽然真相还是索然无味,但最后那矫情的结局算什么?holder你傻了么?还好只有6集,浪费一下午就够了
二主两季智商不在线,DA小姐姐真好,AJ真好看。
无聊透顶的剧情,很普通的案件,男女主角都变得让人讨厌。
20140817-20140824 其实比较一般,感觉还不如第三季,焦点都在上季的结尾怎么圆,灭门案编得水准欠佳,女军官一出场就猜到了八九。
基本上是上一季编剧车祸的连锁反应,人物变成这样确实已经没有再继续走下去的必要。怀念前两季阴冷神秘的西雅图和这对互相取暖的搭档,现在却连雨都不再怎么下了。
最后一集,西雅图的雨都停了,最终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家就是我和你整天抽着烟开着辆破车瞎晃破案,Linden&Holder,最爱的刑侦剧搭档。
说实话,非常失望。前两季神剧的节奏到了这里生生拉低至少两个档次,如果说第三季我至少还抱着观望状态的话,看完第四季简直就是几乎吐血的节奏。还有那个结尾,非要两个人在一起才圆满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甚至影响了我对美剧的整体印象啊!啊啊啊啊
我来平衡下评分,就因为最后一季给五星吗?最后一季真心没看下去的动力,但是总算看完了。
最后Linden的那番话看的哭成狗了。最后这一季真的破案是其次了,就像Linden说的,她没有家,让她最怀念的就是和Holder开着车抽着烟转悠着破案。这对搭档虐了四季让人揪心了四季,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oh,snap.
这一季看的人真憋屈,只有最后十分钟才是舒畅的
狗血烂尾了 😡
再见Linten ,再见Holden。
我看过最悲伤、最绝望的一部剧。前两季还好,后两季令人发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人请不要尝试。Sleepless in Seattle cuz there's no light in Seattle.
忍不住棄了,就看到第四集.還好這劇終於結束了...
完结打卡。盒盒编剧别以为你最后五分钟成功把我催哭了你就赢了,其实第四季全程就是为了这五分钟存在的对吧!案子!烂!主角!渣!凶手!蠢!我不原谅!就算你找了一堆制服小鲜肉按吨发福利我也不原谅!
这一季男女主线故事更诡异了,案件编织也是……(以及,有些cp没人磕真的是有原因的
这一季存在的唯一必要可能就只有最后的十分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