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思考的东西完全就是我曾经设想的但写不出来的故事,和看完I型起源时带给我的惊喜是一样的,用科学的研究去揭示轮回的可能,最后给出解释:来生是今生的另一个版本。
平行世界主题好像永远是我的最爱,但要把这个题材拍好却很难,你不能一下子就给出平行宇宙的设定,那样故事会变得很苍白,而在这种摸索中揭示出平行世界的故事是我最爱的。
神奇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对于轮回转世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认可和接受,在我还没看科幻电影没看任何宗教文化读物之前,我自己想过有时我身体在没受到外伤时却突然很痛,这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我此刻正受到撞击或是什么伤害,出现这些念头的时候我大概小学三年级,而且这些念头都是自然而然涌现在我脑海里的,我想也还有很多人会这样去思考和解释遇到的事情。
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大脑在合理化你没法解释的事情,但那么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同一种解释本来就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
再补充一点,我看到有篇影评说导演最后处理有很大的bug,“让人逃避现世去弥补遗憾,但每一世总归会有遗憾”,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但我认为导演并不是在宣扬逃避主义,他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也已经通过主角之口输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多自杀的人总觉得自杀就能在下一世过上好日子,但连这一世的生存意义都没搞清楚又怎么确定下一世能过得好呢?
”本片并非是宣扬人有什么遗憾就通过自杀来解决,人生可以重启这种思想,反而我觉得它是一种对当今世界自杀率越来越高的反思,最后的结局还是挺美好的,我们一生中总有最最遗憾的事,也许那最遗憾的事会让我们的意识在抽离本体后又再次返回某个时间点(因为时间本来就是人的幻觉,且电影中假定意识本来就是一种物质),然后不断修正那段遗憾,最终完成此生的修炼。
整部片包含了很多哲学思考,又与剧情相辅相成,并非单纯说教,在看完整部片重头看一些话才发现伏笔竟埋得这么深,真的是一部好片
在“来世”被科学证实存在的一年后,数以百万计的人希望结束生命以到达来世。
此时一对男女坠入爱河,却要同时面对他们悲痛的过去和来世的真相。
影片前面的部分超级无聊又无趣,导致我昨晚看了不到30分钟就睡着了,可是今天接着看下去,发现前面都是有伏笔的,看到最后,发现这真的是一部好片,而不是凑时间!
影片标记的是科幻,你以为会有各种酷炫的特技,新奇的设定,牛逼的场景,我告诉你,统统没有,这更像是一部温吞...
如果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新的生命的开始,你会如何看待死亡。
因为,我们无法得知死后的世界,所以我们害怕死亡。
因为这种未知,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发明了宗教,东方的阎罗殿,西方的地狱。
它们都用轮回说,给我们规定了来世,并且规训我们的当下,善带你通向极乐,恶拽你入极苦。
无论如何,我们的来世无法在于当世发生关系。
我们总会忘掉当下,东方文化发明了孟婆汤,饮下即刻忘掉所有红尘俗事;西方发明了灵魂异世界,两个世界永远无法重合。
如果人类发明了一个机器,可以探索来生,发现死亡不过是人类肉体的消亡,但精神可以去到来生,哪你会如何看待死亡?
如何选择生死?
这部由罗伯特雷德福和鲁妮玛拉的出演的新片的《发现》(The Discovery),就切中了这个颇为宏达的终极命题。
生死不光是科学问题,对于具有智慧,精神世界发达的人类来说,生死是一个哲学问题。
而电影本就是一种哲学情景。
哲学是关于矛盾,关于断裂的理论。
哲学化解矛盾,缝合断裂;换句话说,哲学制造综合,在断裂之处创造一种新的综合,在原本的差异处建构联系。
无疑生与死就是最大的一组矛盾,生于死之间,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中具有无法联系的断裂缝隙。
生与死永远无法在当世完成联系。
令人欣慰的是,电影作为哲学的一种情景,却可以超越其他艺术形式,或者科学形式,创造生与死的新联系。
电影本就是围绕存在和显现关系而形成的誖伦。
电影的问题,就是关于存在的问题。
电影既有复制现实的可能,也含有这个复制品完全虚构的维度。
新片《发现》就在对于现实世界的复制和虚构中,完成了对于生与死,生命意义的一次探寻。
影片一开始,就是拉开了叙事的鸿沟,制造了断裂和矛盾。
罗伯特饰演了发现死后世界的科学家。
他的发明证明了人类在死亡后,脑电波依然活跃,人类可以脱离当下的肉体,去到来生的世界。
这个发现被公布后,世界出现了大波自杀潮。
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市民还是政客,都忙着去死。
主持人说,这是人类即发现新大陆,登陆月球后的第三次伟大发现。
随后,她追问,面对大波自杀潮,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对此负责。
罗伯特坚定的回答,不会!
就在这时,摄影师在感谢完罗伯特后,当场举枪自杀。
全场哗然,罗伯特神态僵硬,在眼中,我们看出了他的动摇。
影片的故事视角随后被拉到了一艘只有两个人的海船上。
男主角杰森和女主角鲁妮玛拉在船上相遇。
故事由此开始。
原来杰森正是罗伯特的儿子,他听说父亲又有了新的发现,于是赶回家。
他明显对玛拉有好感,在床上她痛斥自杀行为的泛滥,可在下一个场景,杰森却偶遇正准备再大海中溺亡的玛拉。
他果断救下玛拉,并带其前往了父亲的驻地。
这个私人领域不光是父亲发现来生的研究场所,还是收留自杀未遂者的疗养地。
父亲的新发型是可以用机器,以视觉的方式,让人们看到死去人的脑电波形态,由此也许可以证明,死后的人,到底去了那里,那个来生究竟是什么模样。
疗养所的人都在等待博士的发现,他们太希望看到来生的世界。
但,男主杰森对此是反感的,他认为父亲应该对死去的人负责人,是他的发现导致了世界自杀潮的出现。
《发现》需要观众的耐心,前面所有的叙事都是为了高潮的铺垫,影片的主控思想非常隐蔽,一直到最后才悄然缝合。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死亡的人都是因为对于现实的遗憾。
来生是他们的后悔药,所有一批人选择以死亡的方式,追求新生,弥补当下的遗憾。
罗伯特为什么要发明这个机器?
杰森为什么方案这部机器。
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心病,罗伯特的妻子,杰森的母亲,她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终结生命。
而其自杀的原因是罗伯特沉迷科学研究而忽视了她的存在。
那晚,妻子和平常一样希望寻得关注,但罗伯特继续沉迷于研究,妻子冷静的上楼,在浴缸里溺死了自己。
杰森无法面对,选择了离家出走,而父亲开始了探寻来生的发现。
罗伯特的目的很简单,他无法释怀妻子的自杀,通过来生的探寻,他希望找到妻子死亡后的去处,一边是想询问她为何选择抛下她死亡,一边是为了和她团聚。
玛拉选择在海边溺亡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不留意,让在海边玩耍的儿子遭遇了溺亡,丧子之痛让她无法走出当世精神的困境,她同样希望在来生寻求改变。
在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死去人的来生其实并不是真的所谓新生,而是对当下世界的一种再造。
他们发现死去的被研究者,希望通过来生弥补当初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过错。
由此,罗伯特也通过死亡见到了妻子,在来生中,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在那个关键的当晚,选择了和妻子来场烛光晚餐,他叫住了准备上楼的妻子,给了她一个久违的拥抱。
罗伯特和其他人对于这个研究结果,感到极度震惊。
因为,这个来生更加可怕,它宣布人类可以跨越时间的维度,弥补过去的遗憾,引发未来的改变。
这个所谓的来生无疑将导致更多的人选择自杀。
死亡由此变成了一种奖励,变成了一种对于当下自我无足轻重的选择。
人们可能因为一点的不满足,稍微的遗憾,就会选择自杀,寻求改变,弥补当下。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有着太多的遗憾,无法弥补的亲情,失落的爱情,惋惜的友情,我们短暂的当下,有着无数的遗憾和不可追寻。
当死亡成为他们的希望时,自我了解就会成为他们新的圣经。
所以,罗伯特选择毁灭机器,就在他即将宣布这个消息是,杀死亲人,前来寻求庇护的女子枪杀了玛拉。
爱上玛拉的杰森一改排斥态度,选择使用机器,自杀后去到来生,寻求改变。
影片《发现》在这里埋下了一个巨大的故事伏笔,原来一开始的两人在游船上的相遇已经不是第一次。
杰森和玛拉早就认识,爱上玛拉的杰森,一次次去到来生想要改变寻死的玛拉,可总是失败。
来生不是未来,而是关照当下,是在某个选择的关键节点时,当我们做出另外一个选择时,人生走向另一种可能的来生世界。
比如,当我们面对两份爱情时,我选择其中一个人,都将对来生造成巨大的影响。
我们的来生是我们对于当下众多平行世界我的一次体验。
最后杰森能够拯救寻死的玛拉吗?
他们的关系又该如何结尾呢?
来生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吗?
《发现》以建构时间的方式,让神性或理性,以纯粹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但同时,它也是理性的,影片将主控思想死死的锁在了珍惜当下的围城中。
不要期待死亡的改变,而是在活着的时刻尽量体验人生,让我们在亲情爱情中少一些遗憾。
爱是对死亡的反抗,爱是奇迹在存在中的降临,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当下的事件拯救爱。
所以,化解矛盾,弥补生与死的裂痕,也许不需要来生。
用力在当下,接受事实,去权力保持距离,果断的做出决定,让我们在生活中存在,感知真正的生活。
每次看完这种科幻题材的影片都会有很多感触,但是有觉得很鸡肋,毕竟来世这个老生常态的话题,这一部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让人惊喜的答案。
其实要引起观众有所感触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前期很长的铺垫,最终到故事高潮的时候,所有的感官一触即发,那种被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真是不要太爽啊!
讲到这,又不得不吐槽一下国产电影,国产电影往往开篇宏伟壮观,中篇莫名其妙,结局哭笑不得,当然社会环境导致,我也不想深究。
讲回正题,本篇也有给我这种感觉。
开头记着参访引入“发现”这一个感念,以及后面几百万人的自杀,期间种种不免让观众才生疑惑,在这个片子里,来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经常看电影的同学应该也了解,这部片子竟然标了科幻两个字,结局肯定是要有魔幻色彩的,也就是,来世这个话题绝对不会是男主老爹真的弄错了,然后跟所有人说自己研究有误。
结局男主无限轮回改命,算是对轮回转世的一种美好的想法吧。
其实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少能拍的好的,这样的故事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尾对观众而言都不会满意。
就像随便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叭叭叭,一大堆,挖很多坑,只要作者不填,观众就有无限的遐想,而然对于来世,外星人,超能力,宇宙所有的猜测,也都只是猜测。
人的想象永远都无法做到像大自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每一个细节看似没有关联,实际环环相扣。
所以像本片的结尾,自己意淫下,什么样的结尾才是最好的,不知道。
抛开轮回转世这个话题不说,单讲电影,老外优秀的片子表现手法还是很成熟的,前期各种铺垫,虽说看上去有点无聊,但起码不觉得跳戏。
反观国产,往往想表达的点太多,结果一无是处。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导演编剧就是抓不到这个重点,可能拍的主题小了,显示不了大制作大成本,不能招商引资吧。
并且因为大成本大制作这个点足以吸引观众;小成本电影因为成本小,所以跟多的精力花在剧情编剧上。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算是及格吧。
只是来世这个话题开头好讲,结尾不好结。
寓意还是好的,人不管来世还是今生,不要留遗憾,想到的,只要不危害他人,就去做!
有意思,但是这片定义的来世似乎更像是带记忆带身体的穿越。
真正讲的来世应该完整经历从出生到死亡吧?
片里还借着女主的口来问,动物有没有来世?
有灵魂当然就有来世,老话不是说嘛,人死后可能投胎成动物。
这样算的话,说不定人还能投胎成宇宙种族、外星人、超人、怪兽之类(如果真有的话)的,反之,它们也可能死后转世成人。
它们要是活着时以超凡力量瞎折腾人类的世界,它们转世后就得在下一次轮回,作为人类,去品尝那种超凡力量造成的折腾。
咳,说多了,这电影选材不错,能让人思考点不一样的东西。
影片最危险的设定是,原来世上真的有后悔药——kill yourself!
身体只是灵魂的载具,它不生不灭,自始而终。
关于灵魂探索的题材,近些年又重回人们的视线。
无疑,对于灵性实相、生命意义的追寻孜孜不倦的我,也喜欢透过这类影片来愉悦身心。
对灵魂的未知总让人兴奋Netflix公司在美剧的成熟,让它在电影上异军突起,我喜欢它的出品——从它世界观的设定,故事的新颖度,配乐的清新,这一次《发现》也没让我失望。
故事讲述在“来世”被科学证实存在的一年后,数以百万计的人希望结束生命以到达来世,摆脱此生的困境。
“发现”宣布两周年之际,科学家(罗伯特·雷德福)的儿子(杰森·席格尔)救起一位自寻短见的女子(鲁妮·玛拉),并把她安置在父亲的“实验救济所”里。
一边抗逆、一边跟随科学家父亲的研究步伐。
随着影片的深入,不料发现自己一直处于濒死的状态,困在了重复遇见女主并拯救她的循环,一番说教“揭示”后最终解脱到达真正的“来世”。
全片102分钟,开篇以科学家的电视采访现场展开,纪录片式的问答让主题明朗,形而上的”灵魂“问题变得亲和、有说服力。
随着摄像记者的一身枪响,拉开本片的片名《发现》,干净利落,悬念迭生。
紧接着讲述男主在邮轮和女主的第一次相遇,第二次见面并救起,发生在“实验救济所”的事情。
一具实验尸体的“来世”研究,成了男主“大发现”的导火线。
不得不说,影片进行到一半,约46分钟时的发现,几乎可以把观众蒙骗,这是第一个坑——所谓的“来世”影像不过是逝者的记忆,这样便推翻了科学家的理论;然而男主和女主的一次次的深入探索,又抛给观众一个问题——如果不是逝者记忆,还能是什么?
看到这里,我曾想过是逝者为了安慰自己的悔恨而自我创造的另一个“幻象”,一个自己不曾犯错、不曾懊悔的完美结局;过了半小时,到了影片01:20:26,即接近尾声时,科学家父亲说了一句“如果那是此生的不同层次呢”,才开始把“来世”的实相引向“平行宇宙论”;紧接着,随着女主被射杀,受父亲启发的男主心急想去到一个女主安然无恙的世界,便自我实验,没料到来了个惊天大反转——男主实际上从影片开始就躺在实验室里,之前在游轮遇到的女主,他并没跟随下船,相见的第二天女主就跳海自尽了,这是事实。
片名后的第一幕邮轮戏已经是男主躺实验室见到的“轮回”,他由于懊悔女主的死去,一次次地拯救她,始终放不下——这是他在“濒死”状态下创造的空间循环,并非真正的来世影像。
当他最终放下,听从女主呼声,真正死去后,01:32:00后才是本片唯一的“来世”画面,在那里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平行宇宙,海滩上险些遇难的男孩被男主救下,女主也不再失去儿子,男主也记起了女主,可以想象,最后他们又愉快在一起了。
影片色调偏蓝冷,试图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阐述“来世”,然而对“来世”的景象和存在意义不作过多探索,讳莫如深地以一个爱情故事来包装,可谓有利有弊。
剪辑上的“记忆闪回”能为影片添加悬念,只是略感用力过度。
可贵的是其世界观的设定不走寻常路,把死后描述为去了另一个平行宇宙,而非轮回投胎,换上不同的身份和身体在截然不同的生命场景。
在平行宇宙里,人还是你自己,身边的人物关系大致不变,但你可以临在左右你人生路径或思想情感的关键节点里重新再来,作出不一样的选择,让你圆满幸福——这个设定可谓同类型电影的一个新看点,但也是导演透过科学家父亲最后想毁掉机器不让证据流外的一个“危险信息”,告诉人们世上真的有后悔药,那就是自杀,在平行宇宙里选择你合适的时间节点重新扮演,变得幸福。
这个观点使影片的价值观变得诡异,倘若导演(同时也是本片编剧)真的认同这种“来世”理论,显然令人悲观。
若是事实,必将引发又一轮自杀狂潮。
我本人是认同灵魂的存在,轮回也是众多科学的研究发现(不喜勿喷)。
最近我想像过人的轮回并不一定是线性发展,即这一世死后不一定会接着投胎到下一个线性未来,也许会投胎回过去的历史节点,即过去的平行宇宙,继续影响过去的平行实相——我想这一个观点完全值得研究,也可拍成另一部电影(我说真的,嘻嘻)尽管关于影片灵魂来世的价值观不太认同,但这确实是影片的新鲜所在。
顺便赞下恰到好处的配乐,为营造悬疑氛围加分。
最后推荐几部本人中意的灵性电影,希望有缘人共赏——《圣境预言书》《功夫熊猫1》《飞跃来生缘》纪录片《轮回》《灵性的实相》《生死与轮回》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灵魂的存在提醒你,成为光,成为爱!
这不是爱情片,不是惊悚恐怖片,而是一部让我们思考死亡这个哲学命题的剧情片。
如果真的有来世,并且一定比今世更美好,那么是否会像片子一开头那样,不论社会精英还是小人物,都宁可选择“到那里去”,去到更美好的地方?
William 的父亲坚信自己的理论,执着于对新实验的研究,看上去是个走火入魔的科学狂人,但这样极端的方式更可能是一种自我救赎(关于妻子的死)。
不太相信自己父亲的William 发现了实验是成功的。
虽然结论跟预期不太一样:来世并非更美好,而是在弥补今世的遗憾。
当Isla死后,William 为了与心爱的人再次相见,躺在了实验机器里。
当他再次与Isla相见时,才知道「真正的」关于来世的真相:死后的来世并非如活着一样,过一个完整的一生,而是会在一个循环里,不断重复。
片尾男主父亲说要把儿子救回来,倒数完123后,画面并没有回到实验室,而是男主站在海边,所以男主应该是没有“活过来”的。
他在“轮回”里救了Isla的儿子。
注意这里的用词:轮回。
这时的男主究竟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
不得而知。
关于今世、来世、轮回,他们的形态各是怎样的?
是否根本没有活着或死亡,而只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不得而知。
我们今世的相遇,也许都肩负着前世的使命。
这部电影很简单,只不过拍的复杂些。
就是告诉大家,人死以后会回到某个你后悔的时刻,但是这个时刻是一个平行宇宙y的你,平行宇宙的你会拥有一点你前世平行宇宙x记忆(微乎其微),但是你不断死,不断带着你那微乎其微的记忆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的潜意识就是爆发,发现有些东西或者地点似曾相识。
直到你又一次死,又一次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就是记住一些东西,这也就是男主说的:“When I get there,will I be able to remember you?”然后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说的:“I hope so”,然后结尾时男主回了一下头,应该是长记性了。
这部电影开头就是一个引子,告诉你你死了以后会去一个地方,男主的父亲的就是卖关子(剧本需要)。
然后画面转到男主的船上,剩下的就是很普通的电影故事情节,各种铺垫,直到女主死去,男主犯贱也去死。
这个才是高潮。
上面的几位说什么男主一直是昏迷状态(类似做梦)的循环,难道你们没从头看完电影吗(快进看的)?
在女主没死之前,男主的父亲那次(心跳停止)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死后会去到一个平行宇宙,A宇宙死去的人去B宇宙的时间节点正好是A宇宙当初悔恨的时间点。
但是平行宇宙是完全一样,确切说是量子宇宙(掷色子),会有一些小细节不一样(上一个死者的纹身)。
同时他的父亲发现这样做只会让人们更想自杀,所以他决定更想自杀男主刚开始的时候是昏迷状态,不是死亡(心跳还没停止呢),是自己潜意识创造的一个环境(类似做梦),所以他弟弟说他没死怎么能看到这些画面,应该是机器可以读取潜意识里的思想。
人在潜意识里有时会看的更清楚一些事情,类似自言自语。
男主又看见女主,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潜意识(类似做梦),关键就在这,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说他死了很多回,都是为了挽救女主,第一次是因为巴拉巴拉巴拉的,所以男主总是也自杀,捎带的带着点生前的记忆来到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因为那是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男主只是有一点生前的记忆(已死男主的平行宇宙),这种结果就是导致不同结果的产生,同时不断的男主死亡,不断的记忆被累加,终于在这次进入到潜意识里男主通过自己幻想出来的女主告诉了男主这个结果。
同时男主这次是又要死了,男主潜意识里的女主告诉自己(说白了就是自己告诉自己,就像做梦似的,都是你幻想出来的),总是回到船上最终救不了女主,同时男主还会自杀,只能到“and now you’ll go someplace else”,随后男主通过自己的潜意识明白了,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当然这回是死了以后去的。
那一片白代表的是死亡的瞬间,也就是由活着时候的自我对话潜意识梦境跳转到了死亡后的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自己深上。
电影到这有个收尾呼应,就是男主对女主说的话,他以前死过1分钟,那个时候还没遇见过女主,但是实际上他看到过就是一个平行宇宙的女主的儿子,但是他以为是自己小时候或者是他弟弟。
结尾的时候回到了男主死了1分钟看到的那个平行宇宙上,也就是男主潜意识里告诉自己的到“and now you’ll go someplace else”的那个地方,这样就能彻底的救女主了。
这部电影很简单,只不过拍得复杂些。
就是告诉大家,人死以后会回到某个你后悔的时刻,但是这个时刻是一个平行宇宙y的你,平行宇宙的你会拥有一点你前世平行宇宙x记忆(微乎其微),但是你不断死,不断带着你那微乎其微的记忆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的潜意识就是爆发,发现有些东西或者地点似曾相识。
直到你又一次死,又一次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就是记住一些东西,这也就是男主说的:“When I get there,will I be able to remember you?”然后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说的:“I hope so”,然后结尾时男主回了一下头,应该是长记性了。
我没办法给这个片子太好的评价,细腻之处当然有,但是如果看过了《降临》,这种细腻就完全不算什么,我印象里降临我给了满分。
就像有些人的评论说的,确实有些伏笔,但是毕竟不是降临的那种处处伏笔。
先说最大的伏笔,两个人在船上的第一次对话,有一个评价说听到了女主说了两次:我正听着呢,,,但是如果大家放大一点声音就会发现,前面有一个啸叫声,就好像穿越一般的那种白噪音,女主的声音透过白噪音穿过来,很多个I,这不是两次,这是很多次,每次的声音都透过时空穿越过来。
男主感知到这种穿越,所以觉得头疼,想要靠进椅子里休息一会儿,同时捏着眉头想要缓解这种不适。
之后,其实是很多次相见的错误重叠在一起,很多次修正……第一次可能是男主想要救她,第二次可能是爱上她,第三次可能是深入接触,第四次可能是发现她晕船,第五次可能是……很多次之后,变成这一个次空间的相遇,变成带着晕船药的男主,变成最后中枪死去的女主。
所以,亲爱的观众,你还能分辨哪一个版本才是现实的生活么?
没有现实,不断的死去死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产生无穷多的平行空间,一直到我们得到幸福。
可能上一次相遇,男主还不知道女主无比想念她的五岁的儿子,但是下次,男主就可以从根源上改变这个结局,孩子不用死,女主也不会因为这种思念自杀。
一直以来的现实生活,只不过是第N次死亡之后的平行空间。
每一个空间都真实……最后的结局,终于在救了那个五岁的小孩,男主回头,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原来的错误被修正,是母亲么,或者是什么重要的人……彩蛋:大家都去修正自己的错误了,男主走了,父亲也抵挡不过挽救母亲的想法走了,没有了父亲这里成了一片荒芜。
留给观众一个猜想,那些人是因为父亲的死亡而对来生有了怀疑,去积极生活了,还是因为发现了来生的真相,都自杀去修正错误了呢???
没人知道,只有弟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
我们怎么评价弟弟呢,是一个懂得把握现在的人吧。
他曾经说,父亲的研究是为了纪念那些人,父亲对于母亲的自杀是,内疚并且带着一丝愤怒的(看英文,中文翻译不太准确,在兄弟两个对话的那一段,应该是一小时刚过的那几分钟),弟弟说,爸总会醒悟的,会明白妈妈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套用一句台词,记不住具体的了:如果你没有在这一世获得足够的经验,再活一世……或者生命的价值就是如此,人生是一场体验,我们总要把它完成
3月31号新出片子!
能够把科幻片搞得像海边曼彻斯特一样阴郁,也是服了Netflix。
其实不觉得这部片子有多属于爱情片的范畴,只不过是男主一心想救女主,两人都没有什么共同的经历,怎么就能算爱情了呢?
或许是我没看懂,没理清他们这几生几世到底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大概意思就是三生三世救女主。
有些人为了搞明白可能去看第二遍,我是不会了。
剧情对我没太大吸引力,而且色调非常地灰暗,不是很喜欢。
影片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慢太长了,阴郁得让人感觉是恐怖片。
加上尖锐的音效,不适合晚上看!
唯一好看的是女主,演过龙纹身的女孩,虽然她在影片里没太出彩的表现,但真的是颜值担当。
吐槽多的,一定是对这种题材没有兴趣的人;如果不是着迷于这类型电影的人,的却无法为这种缓慢的节奏,沉长的镜头,忧郁的色调买单。个人却是十分喜欢。作者的构想有新意。当下不好人生这盘大棋的时候,找个点来做好,也是很有意思的。
中午晚上各看了一半,后来越看越困。
影片用了90%的时间在来生轮回、线性时间和平行空间之间不断跳脱,一种阴冷的文艺范儿贯穿全片,而电影隐藏的内核其实是《恐怖游轮》。细思极恐。
如果有来世 我还会遇见你么
前面太拖沓了,大量的沉默……就最后10分钟好看
2017年已看112。血统纯得不能再纯的圣丹斯式科幻片。
Isla其实是will他妈吧……小男孩被水淹……相同的海滩……其实will被一次次困在这是因为得自己救自己,这样的话他也没有被水淹,他爸也不会开始研究这个东西,他妈也不会自杀。简直机智的拯救了全世界啊这是
netflix大法好
人的一生是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度过的 有一种说法是当你做出一个选择就会产生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的你会做出另一种选择 产生另一种的结果
投海那里看着都冷死演员辛苦了
人生重来算了
我是相信的,但肯定不会以这种方式存在。
概念还可以,但是细节有些粗砺。邪教的感觉太弱了,符号化,抽象的东西太少了。
相遇就是久别重逢的一个开始,相遇、相识、相恋到最后的分离,都是对来世的执念,是今生无法弥补的错误,苦苦追寻来世的弥补,轮回是心中执念产生。
唯一的一点哲学意味也被猝不及防的悬疑给冲散了
虚头巴脑
导演想解释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后悔药什么的还是容易像平行宇宙,夹杂着记忆,让记忆中的人来解释还是有点奇怪吧。
意识存储或平行宇宙,神经科学,个人的迷茫,找到那个最好的方向。
一言难尽····
有人说自杀的人灵魂无法超度,一直会徘徊在阴阳两界之间,就是片里的死循环空间,在里面上演各种弥补过失的桥段……感觉像最近常做的梦,某人来复合的情节每个梦里不重样……感到害怕……还是不要死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