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看到最后,我居然成了Shirley Schmidt粉。
Shirley,她表面上看是个光彩照人的睿智女性,对她的设定,大概算是法律界的传说或者女神——这5季以来,几乎业内所有的大牌律师,稍微Handsome一点的法官,要么曾是她的情人,要么,就都对她心怀点超越同行间互相尊重的小幻想和小戏谑——而且她和各位情人分手后大家都还相敬如宾。
这说明两件事,第一,Shirley确实能力极强,而且为人正派,不是那种靠容貌上位的女性(这就更要人命),她也是那种尽量在不必要的时候不耍阴谋的女人,但这不是说她不腹黑不聪明。
所以这些绝顶聪明的腹黑男人都是敬重她的。
第二,她应该是个骨子里热情如火的女人,而且有幽默感,加上美貌,所以,大概只要她愿意,同行们都是很想与女神发展的。
但是Shirley这样的女性未必留得住男人。
她身上还有另外一面,就是自我控制和自律(这个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她其实从内心深处看是没有安全感的)。
在事务所里,开人摊牌这种脏活累活都是她干——因为她有非常冷静甚至冷酷的一面,也一直都在追求行为的合理性与性价比。
这样的人,一旦逻辑自洽之后对别人下手时,是底气十足不会动摇的(包括对之前的Jerry),同样,如果跟她讲道理,讲明性价比和合理性,她也是能够纠正甚至推翻自己之前做法的(比如后面重新接受Jerry)。
Shirley的服装其实已经说出了一切:中性套装配艳丽的项链或者耳环。
她既需要表露自己的女性特质,又很微妙地不希望自己被人认为是个靠女人魅力吃饭的人。
这里蕴含有这种强势美丽的女性在一个男权社会里生存所特有和必备的二律背反。
Shirley其实是个对自己非常苛刻,安全感远没有他人认为的多的女汉子,她其实有双重性:外表勤奋自律,从不失控,非常努力想做到完美和对别人公平,也正是因此,她必要的时候可以非常腹黑和冷酷——潜意识里,她是绝对精英主义的,因此,干掉达不到她标准和她逻辑范畴之外的人,她根本不在意。
但内心,因为某种不安全感,Shirley的内心只对几个人开放。
和她相反,Denny的内心实际上是非常柔软和open的,Alan则介乎他们两人之间。
第五季里,Shirley的男友Carl对她的评价非常一针见血:对配偶来说,她是很有控制力(包括自我控制)的女人,搞得像对方的妈,最后,她却抱怨没有人来照顾自己。
Shirley本能地会喜欢的那些男人,无一不是任性、才华横溢和自信的人,但基本内心都是大孩子,自私、吵闹和有些幼稚。
她这样的女人,天生有大局观,冷静而且不愿意自己和对方受伤害,所以最后总是沦为他们的保姆,帮他们善后,处理各种烂摊子。
同时又因为她会保护自己,所以搞搞搞最后跟他们的关系就会变成哥们——男人们肆无忌惮冒险,因为知道她不是需要保护的那个,相反,还总是能够谅解他们——她前夫便是一例,宁可去呵护年轻的missy。
对此,Shirley不是不心酸的。
但是这个局面是她自己造成的,真的不怨别人,因为这些男人无一不是充满激情和天赋的人,她想去征服他们——这其实代表她隐秘的渴望(因为她的自律使她无法完全放纵自己),她渴望自己成为他们,能稍微放松一点自己,突破自我克制的窠臼,并且纵情任性。
但不幸的是,和这些能够打破世俗规律的大男孩们在一起后,她强大的控制本能又会发作,因此又要充当管束他们的人——她其实是不由自主地在把他们变成自己。
最后,她就累了。
严格地说,这其实无关乎配偶,是她自己两面性的纠结。
所以Carl是她最合适的伴侣和归宿,Carl可能远没有她过去的男友们有趣和才华横溢,但是他稳妥可靠。
他懂她,而且很有幽默感。
Carl有时候会萌发一些挺任性的不太符合他稳重形象的小抱怨(其实他也蛮调皮的),这种小男孩感十分可爱。
他大概觉得自己不如那些机灵的EX们,觉得Shirley对自己漫不经心(这是有点小自卑吧,哈哈)——其实,这种女性如果在谁面前漫不经心,才真是卸下了心防,因为她们在不信任的人面前是从不松懈的。
Shirley跟之前所有的男友,大概都是种“斗争”和控制的状态(争夺控制权,让自己不逊色于对方)的状态,唯独在Carl这里,她享受被他照顾,信任他而且依赖他,甚至对他有点小任性和小残忍(其实,她对外人才不会这样不公平和松懈)。
所以说,她确实应该嫁给Carl,她最后选对了人。
而Denny,他自有一种纯真,他和Shirley之间因为他对她真诚持久的倾慕,已经成为一种超越爱情的亲情。
他们都知道这个,所以,她变着法儿保护他宠他,他开玩笑般利用一切机会追求“挑逗”她。
有他存在,她才觉得自己有控制力,有人需要。
有她和Alan在,Denny才会有安全感。
我相信,在她曾经有过的所有恋人中,大概只有失去Denny,Shirley才会悲痛欲绝。
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她年轻时代最美好的一切消失了(它们即便被所有人遗忘,也会鲜活地保存在Denny的心里),也会让她真正意识到生活的残酷——对她这样的女性,生活原本比任何人都慷慨大度,但最终,这一切还是敌不过时间和死亡。
PS.我才意识到,Candice Bergen居然是Damage的导演,新浪潮的路易马勒的太太,wow。
我估计这位女演员在现实生活里就很像Shirley。
2008-09-07这段时间以来,每周末赶回家要做的最最要紧的两件事就是看 The Practice / Boston Legal和一周五集的锵锵三人行。
锵锵算是我目前仅存的和时事有所联系的渠道,里面有我敬仰的老师,有我所能理解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植根于各领域的幽默机智甚至痞气俗气,总之就是很萌很欢乐。
至于TP和BL这两部同宗同系的律政类美剧,算是伴随了我很长时间的一份饕餮,营养极为丰富,近乎奢侈,可惜,9月份开始的BL第五季是这帮人在这个天地里的最后故事了。
Denny老了,老年痴呆了很久,不能一直这么下去,至于Alan,这个男人全身正发散出越来越强烈的悲剧感,如果说TP8里的他还只是弥漫着一股能够轻易虏获女性的边缘少年的忧郁卷狂气质,那么BL4里的他已经孤独到让人不忍深探的地步了。
在喜剧里发放悲伤的情调,这一招太狠也太毒,让人生气。
波士顿法律的最后一集,事务所面临被中国集团收购的境地,Alan带着所有主角趾高气扬地和中国股东见面,发表一大段关于美国自由精神和宪法精神的演讲,宣称要解雇所有的中国老板,演讲内容一如既往地具有巨大的煽动性。
但是最后,他收获的是所有中国人的赞叹和掌声。
这些掌声和叫好说明他们压根不管Alan的谈话目的,大家只是被他的演讲才能所折服,发现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律师,千万不能放走这种人才啊。
对于双方来说这种反应都是天大的讽刺,Alan以为自己作为下属可以改变上层的意见,这是理想主义在资本现实面前的绵软无力。
而中国人面对这一大段对美国人对自由民主精神和中国人权的慷慨演讲后的回应,居然是无关痛痒的观众式叫好(而非谈话双方所应当有的交流),他们压根没把自己摆在交流的位置上来,这又是多么大的讽刺。
编剧将他们刻画为无视美国精神的资本家,是的,他们才是真正冷血无情的资本家。
五季波士顿法律,每一集我们看到因为各种不同问题引起的各种不同案件,主角们从教育、家庭、军事等各个角度去质疑美国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但骨子里,他们是如此骄傲于自己的美国人的身份。
所以最后一集我们看到这个事务所面临倒闭的危险,居然要被毫无human right的中国人收购时,他们感到自己是如此地被冒犯和侮辱。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听到太多官媒针对中国运动员在竞赛中面临不公待遇的报道,出于一直以来对官方态度的审慎态度,我尽量让自己不要受到影响。
但某一天,当我翻看电脑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会的录像时,居然委屈到哭出来了。
我们耗费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是举全国之力精心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形象,但最终带来的改变却仍是如此微小。
说实话看完这部剧我才能真正了解西方世界始终不给中国平等的话语权的原因,骨子里对自我制度和文明的优越感足以让他们傲慢地树立对中国government的刻板印象。
而这,又是无法通过简单的一次奥运会的展示就能消灭的。
而面对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的指责,我们又能怎么回应?
如果你选对了律师,你就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司法系统。
——Ron,Justice 没有不散的阳台谈话,对于Alan和Denny也不例外。
最早看Boston Legal,完全是因为此剧在伊甸园上获得了比Justice高得多的评i价,当时,初涉法律剧,已经觉得Justice足够好看了。
对于Boston Legal,与其说是法律剧,不如是喜剧更为恰当,满篇的笑料,但其中又不乏打动人心之处,油嘴滑舌的Alan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学习法律?
多少人头疼不已的问题。
在电影Catch Me If You Can里的天才Frank的办法很简单,看法庭戏,然后模仿之,再就堂而皇之的上法庭了……当然这也有点太艺术了,不过,影视作品确实是了解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窗口,Boston Legal自然是此类寓教于乐案例的佼佼者,至少,能知道什么是Reasonable Doubt,Jury是干什么用的,The Supreme Court是怎么开庭的,第五修正案有何作用……诸如此类(类似的法律电影还有JFK, 12 Angry Men, To Kille a Mockingbird, The Rainmaker……电视剧还有夭折的Justice, 以及Boston Legal的先导剧The Practice……)。
谁是Boston Legal里面演出时间跨度最大的角色?
当然是Alan Shore了,那谁是第二呢?
Denny Crane?非也,而是三明治老太Catherine Piper,此角色从The Practice S08E12(或许是11)就出现,直到Boston Legal的S5E11,而我们的Mad Cow在The Practice S08E17才出来。
期间这个老太收过贿赂,当过Alan的秘书,杀过人,打过劫,卖过三明治,欺负过实习律师(在S2里面这段尤其搞笑),还从医院营救过好友……真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而Crane, Pool & Schimidt里面的律师皆只能举手投降。
既然是法律剧,那么最精彩的自然是一段段的法庭戏,回想一下,其中数段至今记忆犹新:S1E01里面黑人牧师在法庭上的引吭高呼,第二季的黑寡妇案子 Alan连用三套说辞,第四季里面Denny年轻时候的风采(此段绝了),依旧是第四季Alan在Supreme Court上的义正言辞,自然还少不了在全剧最后一集Alan回归Supreme Court……而又以其中结辩尤其精彩,没有一句不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常理看来无从辩护,却被Crane, Pool & Schimidt里的律师们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口,所以,我才有了灵感,写了那篇《像Alan Shore一样思考》与《三段论的另一面》,都是受此剧启发。
没有不散的宴席,即便精彩如Friends这样的剧集都有谢幕的时刻,Boston Legal的谢幕还是颇为雷人的:中国人收购了Crane, Pool & Schimidt;律所的名字改成了Chang, Pool & Schimidt;Alan和Denny真的成了Couple(不知道有没有电视台愿意拍Husband & Mad Cow,哈)……总之,有始有终,自从Alan在The Practice S08E01里面亮相,已经过去了六年,六年来,Alan这个民主党人肚子圆了,越来越不正经了,身旁的美女换了一茬又一茬,各色绯闻女友鱼贯而过,唯一不变的是“Denny Crane”,每晚的“阳台谈话”,永恒的Mad Cow…… 此剧完毕,只是不知未来是否还能见如此精彩的法律剧,虽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但这后浪何时才能赶上前浪?
至少,我们天朝是20年也拍不出来,或许我太悲观了吧……但愿吧…… Time to Say Goodbye, Boston Legal… Fromhttp://shiyuhang.org/blog/428.html
写专英课辩词的时候怀念起Alan Shore来,《波士顿法律(Boston Legal)》一落幕,渐渐就不会有人在模拟法庭上模仿他了。
他缓缓扣好西装的两粒钮扣站起身来,瘪瘪嘴站到陪审团面前作结案陈词,他的上臂画起了圈,偶尔伸一下头颈,瞪圆双眼,“You know...”,接下来基本上是近期全美各大报刊社论专栏的排列组合。
我们看了100集这个眼袋很深的中年男人拎着皮箱冲进全木装潢的大房间里唠唠叨叨,他能让谁都瞬间以为自己是有同情心且脆弱的人,他紧张时嘴唇微微颤动甚至话语杂拌(Word Salad),他是聪明人也是好人,多难得啊!
但或许我是在怀念James Spader,《情挑六月花(White Palace)》里还是与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大谈忘年恋的好莱坞金童;《性.谎言.录像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里眼神还清澈得鹿一样,那么内敛退拒的戛纳最佳男主角;《欲望号快车(Crash)》里身材还好得像健身教练;第九季的《宋飞正传(Seinfeld)》里客串,还一站起来比男主角高半个头。
为了Alan Shore,他增重了25磅。
一直以为,艾美奖三次颁给他,多半在感怀他是从电影圈里掉出来的落架凤凰,原来也有医保津贴的成分在。
于是BL里,就看Alan渐渐老去,和更老的唐璜Denny Crane四下窜访找一点点慰藉,女人华服雪茄威士忌,Shirley那些光荣疯狂的往事,也要放大再放大才好。
BL注定不是什么完美的剧集,结局挖空心思嘲笑中国人,最起码是小家子气了些,自己的烂摊子偏要迁怒于人吗?
民主自由公平的“代言人”也觉得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中国不堪一击,实在让人沮丧到不屑辩论了。
只能说,去中国的船太慢,很难激发外人设身处地的想象力。
想知道James Spader给探索频道的《列国图志.中国(Discovery: Atlas China Revealed)》配完旁白,到底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唐璜不是浮士德或哥尔德蒙,几十年游遍花花世界,他最后只是疲倦。
两个超有魅力的男人好基友一辈子了,还结婚了,但他们都是超级直男,这是怎么回事?
前阵子姐安利了《傲骨之战》,复习可戳➡️豆瓣9.4!
谢天谢地,最有性格的一群律师回来了!
其实,在律政剧里,其“母剧”《傲骨贤妻》在姐心中只能排第二。
NO1是这部:两位艾美视帝飙戏大作、CP碾压的《波士顿法律》。
⬇️
虽然是13年前的老片,可是经典啊,五季的豆瓣评分,最低分也高达9.2!。
IMDb是8.4。
⬇️
要安利心中挚爱,总要酝酿好久。
这部剧,最早姐是在BT上下了看的。
后来一直找不到资源, 现在腾讯和B站有了,姐立即去重刷了。
如果你还没看过,恭喜你捡到宝,请忽略当年的感人画质。
毕竟,这个故事,有太多超越画质的东西。
⬇️
男一号之一是他,Denny Crane,是律政界的传奇。
他在45年中赢了6043个案子,未尝败绩。
可到了七十多岁,金刚不坏之身面临考验——他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还有点疯牛病,总是在杰出与癫狂之间挣扎。
律所的其他命名合伙人,也在想办法摆脱他。
所以本剧的一大主题是:英雄迟暮,如何保持尊严?
⬇️
Denny的扮演者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之前最出名的角色就是《星际迷航》里的库克舰长。
在弹幕还不风靡的年代,《波士顿法律》剧组经常官方自带弹幕,比如这个,“舰长大人”听到克林贡人就追忆过去,眼泪都要下来了。。
⬇️
另一位男主角是他:Alan Shore,Alan四十多岁,作风另类同时富有同情心,有梦游、失语症等怪病,还害怕小丑。
但他在法庭上光芒万丈,尤其擅长长篇大论的结案陈词,有发觉人内心阴暗的能力。
⬇️
就算你没看过《波士顿法律》,对Alan的扮演者詹姆斯·斯派德 James Spader也不会陌生了。
他是《罪恶黑名单》里的“红叔”。
几乎无所不能,城府极深。
⬇️
他也是《复联2》里的奥创。
⬇️
人家年轻时也是风华绝代啊。
关于大叔,姐之前安利过,复习可戳➡️【大起底】演奥创的居然是他!
跟钢铁侠相爱相杀30年(大叔控进来)
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Spader大叔标志性的动作:歪着头,扬起下巴、嘴角轻蔑地下抿,就是从Alan Shore这个角色开始的。
再配上那一把磁性的嗓音,绝了。
⬇️
其实,《波士顿法律》本身,也是另一部律政剧《律师本色》(The practice)的衍生剧。
在《律师本色》后期,新加入的律师Alan Shore行事不走寻常路,圈粉无数,于是导演大卫·凯利又单开了以Alan Shore为主角的衍生剧。
Spader大叔也成为艾美史上唯一一位在两部不同美剧中以同一个角色拿到视帝的演员。
厉害了!
难怪官方又在台词里夹带私货!
⬇️
《波士顿法律》主要讲述了发生在Crane, Poole & Schmidt律师事务所里的故事。
一切成功律政戏里的重要元素,它都有,比如激烈的庭审交锋,到处挥洒的EQ;立意深刻、挖掘人性,案子切中时弊;还有复杂职场关系和感情纠葛,等等。
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姐就来说说,那些《波士顿法律》独有的、高亮的闪光点吧。
CP中的战斗机伟大而孤独的友情在好莱坞,双男主剧情,一向是吃香的。
Alan Shore和Denny Crane这一对活宝呢,亦师亦友。
两个超级才华横溢又超级孤独的人,都有浑身的毛病,都不按套路出牌。
但因为他们实在太优秀了,这样的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没毛病。
要知道,《波士顿法律》首播是在2004年,男男CP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遍地跑。
Alan Shore和Denny Crane这一对的关系,是很有新意很吸引人的。
这两个人做的事情,也从来没care过旁人的眼光。
比如,一起做SPA⬇️
在公司的化妆晚会上扮火烈鸟,姐看这一段的时候,笑得腹肌都出来了。
⬇️
更虐狗的是,这两个人每天晚上(每集最后),都要在阳台上手拿威士忌,面对波士顿夜空,在阳台聊工作、人生、女人(庆祝他们的友情)……⬇️
这就是本剧最著名的“阳台时间”。
有网友看过后说,“这里发生的一切,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态度。
”这大概是需要一点人生阅历之后才会有的感触。
赢下了一个个案子,有的如释重负,有的芒刺在背。
做律师到他们这个级别的,天天在灰色地带游走,有多少违心和荒谬,也只能当作杯中酒穿肠过。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高智如Denny和Alan,大概是有着最刺骨的体会的,幸好,他们还有彼此。
⬇️
这几年,我们萌过不少男男CP,卷福对花生,年轻的X教授和万磁王,那一点点暧昧就让CP党心跳不已。
在Denny和Alan这里,这些都不算事儿。
Look,他们俩,几乎天天都在露骨滴表白啊!
⬇️
各种求同睡。
注意,这两位都是直得不能再直的直男!
后面会有论述。
⬇️
因为Alan有夜游症,也因为他不信任亲密的关系,所以他一直都住在酒店里。
这两人睡在一起,居然还用绳子绑着!
⬇️
结果Alan起夜就绊倒了,这一段再次笑出腹肌。
⬇️
因为足够强大,所以不care别人的想法,甚至是法官的想法。
⬇️
有时候,Denny还会吃醋。
⬇️
一起过夜只是一种形式。
两人的友情,深厚到一种什么程度呢?
如果Alan杀了人,Denny会义无反顾为他脱罪。
⬇️
而Alan,可以为Denny拔管。
爱他,就要替他拔管,这是维持他尊严的最重要的方式。
⬇️
做好友,并不代表事事认同。
Alan和Denny在很多事情上的立场都不同。
Denny是典型的共和党保守派,喜爱枪支,发誓绝对不会投票给奥巴马(第一季播出时恰逢小布什连任)或者希拉里。
而Alan则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姐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是,有一次傲慢的Denny用彩弹(类似打CS的那种)射击了一个黑人流浪汉,流浪汉打上门来,要告Denny。
而Denny胡搅蛮缠死不认错,摆出老板的架子,还用友情作为要挟,让Alan放弃为流浪汉辩护。
Alan内心不认同Denny的作法,但是为了维护他的自尊,选择私下用钱和流浪汉和解。
因为“比起钱来,我和Denny的友情更重要”。
⬇️
就算有那么多的不认同,Alan为什么又对这段友情矢志不渝呢?
也许,因为Denny教给他很多东西。
Alan擅长做结案陈词,他总是雄辩滔滔,长篇累牍地(佩服Spader大叔的台词功底)来联系、渲染、夸张,揭露人性阴暗面,揭露社会的不公平,转移陪审团的注意力。
而Denny对法律体系、社会大众以及当事人内心的把握,远远胜过Alan,能够不动声色扭转乾坤,四两拨千斤。
在第一集的这一段,Alan要帮一位黑人小女孩争取一个一直属于白人小姑娘的音乐剧角色。
结案陈词,Alan说了再多,也无法转变陪审团的看法,还是Denny神来之笔,让一位有声望黑人牧师突然闯进来,一通演讲,改变局势……这就是律师的magic,“从帽子里变出兔子来”。
某种意义上说,Denny在Alan身上看到自己,而Alan则在Denny身上看到自己的将来。
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相识被滥用”,大家都是社交媒体上“点赞之交”的年代,他们的友情,是基于理智和感情,智商和情商的双重深度的。
因此,傲娇如Alan,也是会寂寞,也是会表白的。
⬇️
而更奇葩的是,这两个法律体系的挑战者、甚至是规则制定者,最后居然结婚了!!!
无关性,只是,选择用这种方式生活在一起罢了。
连Alan也说,即便是放在他们身上,这也太荒谬了。
感觉Denny为了说服Alan和自己结婚,调用了全部的法律知识和辩论技巧。
⬇️
Denny抓住了Alan希望用钱财帮助穷人,开免费法律咨询公司的心理。
而Alan何尝不知道?
但他也清楚,Denny的老年痴呆日渐严重,Denny希望最后来替他拔管的那个人,是法律上的亲人。
⬇️
最后,连最高法院的法官都拿这两个活宝没办法,宣布他们为“夫夫”。
哈哈,荒诞,但是也合理。
在这两个人身上,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
行走的种马女人最性感的,是智商和性情这一对CP,在美剧史上绝对闪闪发光。
但他们真的都!
是!
直!
男!
两个人,都是从第一集撩妹到最后一集。
Denny会去跟事务所最大的客户的老婆搞外遇,Alan的女友更是从同事到法官,一个都不少。
对于两人的“公狗”属性,官方吐槽可谓精准。
⬇️
如果简单给这世上的男人分个类,大概就分为有魅力的,和没魅力的。
(而魅力这东西,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Denny和Alan,挺着肚子、谢着顶,看到女人两眼放光,但就是有女人缘,这就是魅力啊!
忘了说了,Denny结过六次婚,而Alan更是始终无法许下承诺。
这大概是他们俩的又一个共同点吧。
⬇️
这样的人设,放在现在,应该会激起女权主义公众号的公愤吧。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子再有魅力,姐妹们也是远离比较好。
但奇怪的是,放在剧里,你就是没法不爱他们。
美剧的爱情观,向来是open的。
《波士顿法律》在爱情方面的精髓在于,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女人的智商和性情,远比她的年龄和外表重要。
前面说了,本剧故事发生在Crane, Poole & Schmidt律师事务所。
而命名合伙人之一Schmidt,就是一位60岁的“奶奶级”女性。
然而,睿智的她不但是Denny的真爱,也是Alan仰慕的对象。
爱她就在化妆舞会扮成她,捂脸.jpg。
⬇️
Denny更过分,在办公室的柜子里,藏了一个形似Schmidt的充气娃娃……这,也太重口味了。
⬇️
可是Schmidt奶奶生气归生气,关键时刻,还是会力挺Denny。
毕竟两人是多年并肩作战的老友了。
可见,Denny此举虽然猥琐,但他并不是小人,他的绝世才华,让人忽略了猥琐。
⬇️
而且,谁说年纪大的女人就不会再爱,不需要性了?
一个女人到了60岁,就只能是“奶奶”吗?
她就不能以一个“女人”的方式,吸引男人吗?
人家照样爱,被背叛了就利用法律知识分走你的家产,让你痛到彻骨。
这才是对付渣男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有一个例子,说明Denny和Alan这种生物,并不是真的以貌取人的。
律所里多的是又性感又聪明的年轻律师,Denny偏偏对这位性情火爆聪明过人的——侏儒(这里没有贬义,只是就事论事)小姐情有独钟,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
而Alan,他可以为“杀他未遂”的前女友辩护,把她救出精神病院,关心她,帮她再次站起来。
但当前女友再度痴缠时,Alan的态度是明确的,从不拖泥带水。
他的爱情箴言是“在恋情中,我只要求一件事,保持完全的自我”。
⬇️
还有,Alan大学里YY了无数次的女神,请他替自己的老公打官司。
打官司的途中,女神发现准市长老公和竞选team中的美女有一腿。
(似曾相识的剧情有木有)Alan帮着打抱不平,帮女神获得了更多行政任免权,而女神则在老公当选市长的当晚潇洒离去。
(这一点真的比Alicia潇洒)。
⬇️
镜头一转,在Alan无数次幻想过会和女神亲热的Motel,一个女人的裸背,却并不是女神,而是Alan律所里的性感女律师Tara。
有一点反转,但这样最好。
不是每个女神,都是睡过才算圆满。
Alan更懂这个道理吧。
嗯,总之,除了结尾太草率有争议之外,的的确确是神剧。
别错过了,姐去找Whiskey了。
剧评原文请戳碾压一切CP,好看到停不下来。
两个直男结婚到底为了啥?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娱乐拆穿姐”哦!
重温了BL 的第五季, 竟然已经忘了Crane , Poole & Schmidt 已经给更名, Shirley 第一次在法庭上留下眼泪,因为想要留住自己创办的律所, my name is still on the door . 但从来不会忘记最后的最后 Alan 和 Denny 在 Nimmo Bay 幸福的结婚。
不会忘记他们的 阳台对话, 敞开心扉的对话,一生能有这样一个能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想法,秘密, 阳光,阴暗, 怀疑, 信仰 毫无保留的说出来, 应该也是一件最幸福,最满足的事情。
再好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对Alan 和Denny 的喜爱, 才华横溢, 良知, 热情, 挑战, Denny Crane !多么感谢当年的自己, 不知道如何的知道了这一部美剧, 从而一直喜欢到现在, 会认为Denny , Alan 就是他们自己, 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的, 梦想有一天能够见到Denny , 我知道他现在已经是快90 的老头啦,一定等着我:)每当对自己有所怀疑, 需要一份前进的推力的时候, 都会回到BL , 因为这里有我想要的力量, 和想要成为的向他们一样的 Hero .
越来越喜欢语言的魅力了记得死亡诗社里面说的:诗是为了泡妞。
呵呵,确实是语言的很大功能。
这部片子让我更加领罗了语言的魅力。
值得一看的片子顺便说下 ALAN.大家觉得他有没有想中国古代的那种铁铮铮的文人,像纪晓岚一样。
像SHIRLY说的:具有极高的技能,善良,高尚。
真的能希望自己看到那天:像5季里面的那天,美国人不喜欢中国很多的地方,但是没有办法阻止这个趋势。
还记近代我们是多么讨厌他们吗?
对鬼佬所作的很多事情大的不屑吗?
那有能怎么样呢?
自己先意淫一下吧,毕竟强国吗
What couple they made. 这是大结局的时候Jerry用来形容Alan和Denny这对活宝时所说的话。
BL在腐了整整5季之后,终于以一个非常规的理由让他们结婚了。
除了这句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任何语言在形容Alan & Denny带来的感动的时候,都是苍白的吧。
我爱Alan。
爱他什么呢?
Smart, kind, tender, care of people, brilliant……所有这些词加起来也不能完整的形容一个Alan。
他当然是绝顶聪明的。
那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逻辑完美、滔滔不绝又无比动情的long closing,每个女人看了都爱吧。
剧中就有多少个女人在他closing之后爱上他的?
Judge Gloria、女秘书,要被父母带回国嫁掉的小女孩……印象深刻的一个案子,是Alan那个在婚礼前杀死fiance的ex。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她,我几乎以为Alan要输了。
可是他又拿出了一个rabbit,用一个莫须有的证人证明了reasonable doubt,让案子起死回生。
最高明的是,同时他也得到了真相,并没有让凶手逍遥法外。
对比起来,Jeffery Coho来到Crane,Pool & Schmidt的第一单案子,就是恋母情结的男生杀死法官情人的那个,也是很精彩的一个案子。
Jeffery Coho也是用了reasonable doubt,将怀疑指向母亲最后让儿子开罪。
只是他最终打赢了官司,却没能找到真相,罪行正正是与儿子有染的母亲所为。
他们设了一个局,将Jeffery,法庭,整个司法体系玩弄于鼓掌。
但是Alan也不是无往不胜。
有两次他输掉了,不是输了官司,而是输了自己,输了他一直以来所信奉的东西。
一次是TP8里某集,Alan的好朋友,从小到大的玩伴,Paul杀死情妇的那个案子。
仍然是非常困难,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打赢了官司,最终却在他们幼年共同建造的小木屋里发现了真相,他不仅杀了人,对他说了谎,还完完全全利用了Alan的信任。
当Jimmy(or other people)质疑,Alan竟然也有朋友的时候,Ellenor是这样说的:Believe it or not, he lives on it(friendship)。
所以Alan也有软肋,那就是感情。
对朋友,他可以毫无保留的付出自己。
所以他疏忽了,他完全相信了Paul,却被无情的出卖了。
那一次,Alan被crush得粉碎。
我一直觉得他后来帮那个精神病患者藏匿遗弃凶器都是因此而起。
Ellenor所说的self-destruction发挥到了极致。
这时候,Alan是无比孤独的。
还有一次是那个Alan所谓的Truelove,为了保护自己出轨的丈夫,在法庭上改口供,也是利用了reasonable doubt,将怀疑引向自己,最终成功脱身。
Alan却是像棋子一样被利用的那个。
幸运的是,这一次他的身边有Denny。
所以他纵然感伤,也没有像上一次那样自毁。
所以要说一下Denny和Alan的不同,为什么Denny才是Alan的the one,别人不是。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出身,因为我始终觉得,童年决定人一生的性格。
Alan有一种偏执,就是对poor people有一种特别的关注和关心,不管是穷人还是有缺陷的人。
虽然他不会去主动找这样的case,可是只要遇到,他就很难不尽其全力去为这些poor people辩护。
他为cannibal的露宿者辩护,为穷困潦倒被人告性侵犯的父亲辩护,为对厕所有特殊癖好的无名氏辩护,为了给乞丐辩护不惜和Denny反目……从偶尔透露的一点点家庭情况可以看出来,Alan的童年并不幸福。
并不一定是经济上的穷困(虽然其家庭情况大概也并不很好),而是非常缺少爱。
Thanks Giving night爸爸都不在家,妈妈也很少和小Alan有什么亲密的动作,最亲密的就是量衣服的时候妈妈为Alan量尺寸。
爸爸从来也不以他为荣。
有一种说法是,在缺少爱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小孩,要么就是心理上有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安全感什么的,要么就非常优秀。
显然Alan是稀有的后者。
只是他再优秀再完美,仍然免不了有脆弱的一面。
他在面对长期、稳定的relationship的时候总是显得无能为力,总是对年纪大一些的成熟女性情有独钟。
这除了他14岁被母亲的朋友夺去童贞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大概还是恋母情结。
他如何从这童年阴影中走出来的,我们无从得知。
只记得他说过,他说他对homeless people有障碍。
不知是否因为他们会唤起他不堪回望的过去。
第一次交谈,Alan就注意到了Jerry后退的小动作和敏感的神经。
这当然是因为他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只是我觉得,没有一丁点类似经历的人,是不会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力的。
他为那些poor People的辩护,都是那样的感同深受。
不由得又让人对Alan的过去产生了一丝幻想,大概也是一个历经坎坷的可怜人儿。
所以他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开,他玩世不恭,他放浪不羁,他不去争什么合伙人,他只在乎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
可是,越是这样却越容易受伤害。
当人只有一个弱点的时候,那个弱点往往就是致命的。
所以有的时候Alan又显得那样脆弱无助,裹足不前。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他一而再的帮那个little person,Bernard,无非就是因为向警察介绍他的时候说了一句“He is a friend”,他就真的掏心陶肺的对人了。
Bernard第二次杀人的时候,Tara说,“he is hurt,deeply”。
可见friend这个词,Alan看得有多重。
而同样总是找麻烦的Catherine Piper,用沾着狗屎的手套跟Alan握手仅仅因为Al在9岁的万圣节在她的门前放过狗屎的那个老太太,后来得到Alan那么多眷顾,只是因为他曾经在她的门前拿到过万圣节的糖果。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Denny在侧,和Tara的分手,简直可以把Alan毁掉好几遍了。
既然说到,就多说几句Tara。
Tara是整部BL里面唯一适合Alan的女生。
她深深的了解他,崇拜他,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支持他,仍是朋友的时候,放弃工作跟他走。
这些都让她与Alan别的女人不同。
她让如此不善表达内心情感的Alan说出了等同于I love you的you really smell good。
只是,她仍然不够强大,不能在他觉得受伤,他有所退却的时候给他信心和安慰。
而至于Denny,除了才华不相伯仲,做事不按常理之外,Denny和Alan很不一样。
Denny的父亲也是一个出名的律师,家里富有并受人尊敬。
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一辈子从来没输过官司。
Rich and famous,所有人都爱他,他没有什么害怕失去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Denny比Alan要简单直接得多。
他热爱生活,比任何人都爱。
他Live for today。
遇到喜欢的人事,就单刀直入去追求。
所以尽管Denny总是弄出各种各样的麻烦来让Alan帮他解决,他仍然是那太阳,是灯塔,是Alan的精神支柱,是Denny Crane。
BL虽然一直宣称是双主角,但其实Denny主要还是作为插科打诨没事搞点乱子出点事故的搞笑角色出现的,关于他作为一个律师的正面描写比Alan要少得多。
但即便如此,还是掩盖不了他作为一个不败神话的万丈光芒。
那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案件关键和本质的把握,是其他人根本无法企及的。
多少次别人还在为具体细节挠头甚至准备放弃的时候,Denny却一语点醒梦中人,从常人不为意的角度让案情瞬间逆转。
101那个reverend出人意料的演讲就是很好的一例。
以及,若干年前Denny第一个trial的被害人的儿子挟持当初的嫌犯要求案情重现的那一集,大概可以一窥Denny当年的风采。
当所有人,包括Denny的父亲都认为当事人有罪,当事人也不肯给出不在场证明的时候,Denny还是凭着他严谨的逻辑,更重要的是一个律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完美的使用了合理性怀疑而使当事人脱罪。
只是这成功来得并不容易,不知是否因此,Denny的父亲后来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Denny遇到这样的事情却没有造成什么心理阴影,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有二:一,这只是父子二人对于律师执业原则上的分歧,即便搞到很僵,仍然不会动摇父子之间的感情;二,有可能这件事对当时的Denny也着实打击不小,但毕竟岁月会让人成熟,所以说Denny是老年版的Alan也未尝不可。
所以Denny大概是这世界上最了解Alan的人。
Denny看Alan,是年轻时的自己;Alan看Denny,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Alan失恋,Denny用直升机载他去Nemo Bay钓鱼散心;Denny结婚,所有人都担心他被人骗取钱财,只有Alan觉得,他开心就好; Denny为夜惊的Alan守夜,带语言障碍的Alan去spa;Alan为Denny收拾各种烂摊子,为他争取experimental的药物上最高法院。。。。
他们之间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当最后一集Alan在最高法院动情的说出那句“I love this man,with all my heart”的时候,我只能说,这不是爱,又能是什么呢。
他们之间没有sex,可这感情却超越了任何一种男女之爱,或者以性为前提的男男、女女之爱,又远远浓厚、亲密过友情,是这世上最浪漫,最珍贵,最可遇不可求的情感。
What couple they made. They are flamingos. They are legend.
这集剧的主要案子是Alan处理的未成年少女堕胎案。
一个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15岁小女孩意外怀孕了,想堕胎。
但根据当地法律,由于她的年龄太小,堕胎需要经过监护人的同意,而她的妈妈偏偏坚决反对孩子堕胎。
小女孩无奈之下寻求法院的帮助,官司由此而起。
这个案子其实不难,因为有联邦最高法院Roe v. Wade的判例存在,这小女孩可以很轻松的赢得诉讼。
虽然主审的女法官和女孩的母亲同为人母,对孕育生命有着感情上的共鸣,但由于判例的存在,法官在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支持女孩的。
Shirely被Alan强拉去帮他打这个官司,但她作为一个有过生育经历的母亲,感情上也是反对堕胎的,这种感情随着案件的发展愈发强烈,Shirely的内心也承受着剧烈的感情冲突。
Carl为Shirely提出一条妙计,他引用数据说明在实行独生子女制度的中国胎儿性别选择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大量的女婴在怀孕阶段就被流产了。
而案件中这个女孩恰好提到过自己怀的是个女孩。
Shirely在法庭上破天荒的违反律师的执业准则,抛出这个”杀手锏“。
可惜,她最后仍然失败了。
当然,这个杀手锏也造就了本剧5年来最大的败笔。
Carl所说的虽是事实,但却指错了对象。
性别选择在中国的确是大行其道,但这个才15岁,估计连中文都忘得差不多了的小女孩不可能像传统中国人那样因为重男轻女而选择堕胎的。
要是基于这个理由二堕胎,那么支持堕胎的应该是女孩的母亲——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才是。
其实正如小女孩自己承认的,她选择堕胎的理由很简单:她不想因为生孩子而耽误自己的未来——她还要上大学,她还要享受青春。
Kelly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竟然弄出这样的怪事,实在该打。
剧情犯下低级错误是该批,但是该集剧讨论的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堕胎在美国历来是一个争议极大的社会议题,整个美国社会因此大致分成了”选择派“和”生命派“两大截然对立的群体。
大体上说,选择派(pro-choice)强调怀孕女性对身体的支配权,认为胎儿只要未出生就属于孕妇身体的一部分,而孕妇无疑对自己的身体有绝对的支配权,所以堕胎是孕妇的自由选择,他人不得干涉。
而生命派(pro-life)则认为胎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她在形成时即具有独立的生命的权利——一种宪法上的生命权,任何人,包括孕妇,都无权决定一个独立生命的生与死。
当然,选择派和生命派各自的理由并不如此简单。
对选择派来说,如果一个女性是在不小心,或者非自愿的情况下怀孕,那么让一个妇女为了一个尚未出生的生命而牺牲自己实在是极不公平的。
如果要保护胎儿,那么谁来保护孕妇呢?
譬如,一个女性很可能是因为性侵犯而怀孕,如果此时坚持让她继续妊娠并生下孩子,对她来说实在是第二次的侵犯,这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让她面对一辈子的折磨(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愿意生下孩子);或者如本集中小女孩所说的,她才15岁,她还想上大学,她还想做很多很多事情,而一旦生下孩子,她的梦想就全破灭了。
毕竟,她才15岁,让一个15岁的小孩子为了一时的冲动而承担一辈子的责任,是否给她强加了太重的义务,以至于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从现实来考虑,即使法律禁止堕胎,仍然会有很多人选择堕胎。
有钱人可以选择到允许堕胎的州,甚至长途旅行到允许堕胎的国家去堕胎,而贫穷的女性显然就只能承受怀孕之重,或者选择游医偷偷堕胎,而这种不规范的堕胎手术对怀孕的女性来说是很危险的。
既然法律无法禁止堕胎,而且还会增加怀孕女性的危险,那么为何还要禁止呢?
生命派也有自己的理由。
孕妇对自己的身体是有支配权,但这种支配权并不及于另外一个生命。
在这个世界中,生命权是最绝对的权利,是不可让渡的,不可支配的。
堕胎是人为中止一个生命的存在,这种行为与谋杀并无二致。
同时,根据基督教的信仰,生命源于上帝,除了上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支配,所以,承认孕妇对胎儿生命的支配,既是否认生命权的绝对性,也是对上帝绝对权威的冒犯。
当年的Roe v. Wade的判决一出才会引起生命派的强烈的抨击,正是因为这一纸判决颠覆了基督教社会最为根本的思想信仰。
另外,从医生的职业伦理来说,堕胎也是应该禁止的。
”希波克拉底“中有这样一句:无论应何人之请,我也决不给予致命药物或做此类建议,也决不协助妇女堕胎。
这句誓言点明了医生的使命只是治病救人挽救生命,而不能扼杀生命,因而承认堕胎权也是对医生职业伦理的颠覆。
当年为了消除妇女堕胎的障碍,选择派挑选Jane Roe(真名麦克维)作为原告挑战各州对堕胎的限制,将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
最后,曾经当过一家法院的法律顾问的Blackmun大法官在医学图书馆苦苦研究了6个月后终于写出了Roe v. Wade案的判决书,宣告怀孕妇女有权选择中止妊娠,但同时也设置了一些限制,防止随意堕胎。
这一判决被视作选择派的里程碑式的胜利,因为除非最高法院自己推翻这个判决,或者修改美国宪法(立法不能推翻最高法院的判例,但修改宪法在美国来说几乎难于上青天),否则这个判例就具有绝对的效力。
对生命派来说,Roe v. Wade案的判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Roe v. Wade案的判决并没有彻底消灭生命派的信仰。
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still”a question!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根据调查,虽然如今大部分美国人都支持妇女在某种程度上有选择的权利,不过他们同时也认为堕胎与谋杀无异,这正是生命派的观点。
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甚至成为历届总统大选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Roe v. Wade的判决至今已经35年了,Roe案中争论的那个孩子也长大成人了,当年的原告Roe,如今却成了一个坚定的生命派,这个结果实在引人深思。
如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中保守派逐渐占据优势,而在堕胎问题上,一旦88岁高龄的Stevens的大法官去世,Roe v. Wade案的判决很可能就会被推翻,美国的堕胎法律就会改写。
看着Shirely电脑中不断播放的胎儿发育的幻灯片,一个观者很难不为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而动容。
而坚定支持堕胎如剧中Alan者,在最后的Balcony 谈话中也承认:从科学和人道的角度,很难反驳生命不是起源于一个概念。
感情结局亮了!最爱有好朋友的日子!
几个冗长的官司+丑化中国人的结局
最后一集我觉得中国被妖魔化了。所以茉莉人生中所言的可怜的区外国的人啊!我们中国要争气。
Danny Crane!
为了拔高而拔高 弃了
这一季水准下降,不过还是五星
1、Alan哥和Denny叔才是真正的情比金坚。2、Jerry终于得到了他的春天,其实一开始就觉得应该是他俩在一起的。3、为什么让C国人来接管firm啊?!我也不能同意!这是亵渎!4、这个结尾,感觉是在影射当年挨踢界的某次并购撒。
splendid finale:)
其实12·13集还是比较客观的。正视吧。
这一季谈太多政治不好玩
对DENNY和ALAN能为了选奥巴马还是麦凯恩而争吵表示无比羡慕,也见识了所谓排除任何干扰的填选票以及密封投票。 剧中没有任何对C国的贬低,一切都只是真实世界的真实写照。结局中CHANG,POOLE&SCHMIDT的律所名字令人作呕。
BL
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和始终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心这点真的很打动人,但这季整体的逻辑真的有点塌,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律所越来越人性化但我总觉得有些职业道德是不应该被“人性化”湮没
有情人终成眷属,alan和denny,Shirley和carl
有些情节实在太突兀了
整个全剧的过程,人性,道德,智慧,幽默…向Alan与Denny的友谊致敬!
101次缠绵
What's with the shitty ending... Meh.
终于明白大家为什么把这部剧叫做“辱华”剧集了。10年后再看,things do have changed。
These white bigot want to keep their financial status, but actually they did not. What are they afraid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