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故事
Historias extraordinarias,Extraordinary Stories
导演:马里亚诺·利纳斯
主演:马里亚诺·利纳斯,沃尔特·雅各布,奥古斯丁·门迪拉哈苏,Raúl Agüero,Alberto Ajaka,Diego Alarcón,Rodolfo Andreani,Matías Arce,洛拉·阿里亚斯,Enrique Boess,Hector Bordoni,Fe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本片讲述了三个以字母为代号的男人的神秘冒险经历,时长245分钟,共分为18章节,以魔幻现实的手法表现出阿根廷近代历史文化的变迁,叙事方法新颖独特,长镜头摄影精湛,尽管并不属于大制作,而是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但最后的结局却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阿根廷实验电影杰作。(08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In ..详细 >
沼泽寻找石碑还可
@阿根廷电影展。主线是三个人X、Z、H的故事,再嵌套几个小碎片,有种在看博尔赫斯和波拉尼奥的小说,在迷宫里穿梭和巡游。看似被牵引,实则可以是开放结局。很喜欢lola那段和各种配乐,最后i wanna go home的音乐响起,真的想走了实在坐不住了(其实中场休息回来思绪就很飘)。很好笑的是这次中场休息有点晚,大家都忍不住提前去洗手间了哈哈哈。
@2023阿根廷电影展。观影前带着些许对博尔赫斯式的期待,意料之外的美式风格和偏阅读的观感。刚开始画外音几乎剥夺了人物自己的声音,随着人物对任务线/命运的犹豫和抗拒渐渐让位,就像哈姆雷特。Z目睹了狮子的死亡后坚决逃离了寻找宝藏的游戏。河流的一条线,剑拔弩张的上一代和下一代如何兼容,一个拍照,一个炸毁。唱歌的老者也像莱昂内执着于刻画的光荣的失败者。想起昨天看的官方说法里老父亲问的:你还会看云吗?故事和歌谣成为了历史的介质。历史是不可追溯的吗?恐怕不是,只是新的一代人不想再被历史“挟持”了,生活可以在此刻,在此处。
平原流向高塔 狮子今夜死亡XVIII
9.2分 几无门槛而极旷阔的电影。文字与影像相辅相成的典范,像在读书,但你完全不必担心想象力不可及。非凡的四小时犹如飓风卷集着拉美的神秘宝藏,飞奔万里倾泻在我的身心。 每一幕都比上一幕更好看,更深远;纷至沓来的高潮,散布在时时处处。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叙事盛宴,一场露骨而无伤大雅的偷窥,每一个迷恋窥私与神秘的人都会为之迷醉。 不仅三条主线足以抓住我的心,其实更天才的是那些随意的发散,流连于老人和丈夫之间而片叶不沾身的女人即为全篇之最精华。 结尾除却Z的故事收的巧妙,另外两条线都有问题:X的故事本可以结束在寄出档案那一刻,是以本就打算轻巧作结而非过度消费,那又何必画蛇添足? H的故事让人不尽兴,凯撒的故事太私人了,而这并非一部具有私人气质的电影。 若结尾更满意,也许五星也说不定。
画外音的叙述并不是为了证明电影的文学化表达,相反,这部电影反而是证明影像自身魅力的作品。事实在于,当已经有人向我们说明了剧情,预言了走势,那我们还如何从电影中获得快感?答案则是剥离叙事,更注重影像内部的逻辑,所以我们才看到如此多的视听的编排手法:分屏、横移转场、抽帧、特写,多角度多视点多景别地对同一个事件的描述。另一点在于,影像的编排永远与人物与事件的状态有关:如圣马丁磨坊大屠杀一章对此事件的表现形式—照片的拼接,正好对应于x在多年后用各种二手信息拼接此件事情的全貌。拥有叙述意识的画外音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表达自我,但这并非是与影像冲突的,准确来讲:这也是电影视“听”的重要部分,就是电影本身在向我们讲述故事,传递情感,捍卫尊严,而并非是其他的任何东西。
9.5 第2000部,注定是将永久改变我狭隘观念的电影写作,关于拉美文学神秘,幽默又虚无的一切在这里交汇:闭上眼睛我们听见了波拉尼奥式的叙述,睁开眼睛则陷入这反复变调的影像漩涡之中。
#阿根廷电影展# 9分。能把三个毫不相关的故事交互穿插分18章讲述(其中一章还分了3小节)并且讲了半天基本都回到原地宛如啥事都没发生也是牛逼。全篇始终贯穿旁白和悬疑,配以嵌套故事,以及非常出色的配乐。感叹南美人讲故事也是蛮随性的,其实可以一直讲下去…反正一直在路上😂,验证了映前导赏的说法:实验性、形式大于故事内容的杰作。
去拍波拉尼奥吧!如果格局再大一点,那基本就是利纳斯的2666了。三个人物扯出一个小全景,各式各样的离题段落让整部影片变得极其自由散漫并充满意识流色彩。但是,正如波拉尼奥一样,这些故事是一个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小漩涡,不仅非凡,而且让人难以忽略。与此相对应的是失去了一切含义的影像,粘稠的画外音根本把影像本身具有的全部叙事功能粘走了。故事到底存在于哪里呢?故事存在于充满想象的非凡的画外音里,而影像给出的,是绝对发生过的、平凡的真实。
理解交口称赞的关键亮点,固然也比《一千零一夜》要流畅许多,但依然没有体验到太多,有关这个故事在包罗万象的内涵、层层嵌套的结构以外的「非凡」之处。巨量旁白的信息输出和平平无奇的影像流转(影展修复版大概能加分很多吧...)间配合相对有生硬感,会让人觉得纯文学性的阅读想象,更适合进入这趟南美大地的漫长旅途。这样的叙述形式,或许最引人入胜的是《水浒传》?
个性,独特,内涵,并不等同于,无法融入现代电影的精湛和观者的舒适,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处理,西语旁白完全可以做成英语。这点成本和耐心也是本地化和国际电影的基本元素。坦白来说,这个电影并没有发现高出国内小众电影的地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偏执,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愚昧。
整部电影一直在絮絮叨叨,一直在旁白,我从来没有这么希望一个人赶紧闭嘴。电影播放期间,我还专门去搜索了一下这个导演,作家诗人,难怪废话这么多,作家就好好当作家
5+ 感觉旁白的重要作用在于拉开叙事距离,同时加入了“观看”这一过程(使之成为“叙事电影”十分关键的一点),颇有阅读式体验的意味。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我睡着了,不是电影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有机会补充遗漏的部分。//三个故事的交叉讲述,因为有旁白的缘故,略有点像解谜游戏。一些远景的拍摄都很美,比如泛着晨光点点在河流上划船寻找石碑的人,以及X躲在酒店所看到的对面窗户的光景,每个窗户背后是一段人生。#阿根廷影展
我猜,作者一次讲三个故事是为了给观众们省两张电影票😏😏😏
不是纹理而是平滑,不是刺绣而是拼缝。看似是最虚构的东西,但恰恰走向古典叙事的最反面,将现实中被折起来的部分再次拉开。
时隔2个月,依然没找到合适的语言去形容这部电影。好吧,文学性极强的电影?每看到喜欢的电影就觉得导演们真是太好玩了……
【阿根廷影展】并没有什么非凡的故事,也没有什么非凡的技巧。到底是回应道路的召唤,还是选择一种更稳妥的人生?动人时刻是奎瓦斯的独白,当我以为我赢得了人生这场游戏,我反而觉得我更可悲。假如人生的尽头,总是孤独而不幸,为何不选择去冒险?
导演真的很会讲故事,我始终感觉被旁白勾引着、玩弄着,快乐地。但是………我到底看了个啥(◔_◔)?简介说本片“表现了阿根廷近代历史的变迁”,我想那些衬在主要故事下面和搭在主要故事身上的边缘故事才是这部电影想讲的事情?我对阿根廷了解不多,所以没能被这部分感动,但我确实被本片的叙事感动到了。
一场盛大的文学之旅,极富质感美妙的旁白单拎出来就出产一本高质量小书(编导能力太强大了),南美的艺术家们都有一种肆意庞博的想象力和对影像、文字直觉式的掌控力,四个多小时的沉浸过于美妙,如共同神游在阿根廷土地上,不问过去不问姓名,只在苍凉寥落的歌声中寻根寻己。清晰窥见诸多文学大咖的影子——波拉尼奥、博尔赫斯、卡夫卡、保罗·奥斯特纷繁的一千零一夜式人物群像仿佛能自由生长,枝丫直抵天空,这是一个被无限拉长的古典故事世界,也是具有开放性质的影像组合衔接,三个旅人的运行轨道最终并无流俗交叉,在各自的小宇宙中演绎着生命的无常、莫名、古怪,人间的悲喜,命运的种种莫测,苦涩而不失魔幻的人生底色,各种细节幽微处太动人(如临终的狮子,后窗的窥视,土地测量员K的附身,成为不存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