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这部2000年的剧,感慨良多。
现在李冰冰任泉算功成名就了,演庞飞燕和展昭的星途暗淡许多。
至于周杰,很多人说他得罪人人品不好所以在不如还珠其他人。
我倒是觉得周杰好像做收藏,卖大米没什么不好。
可贵的是,他的演技像是歌里面唱的“问心无愧”。
少包一每年暑假电视台重播我都会看,虽然已经不害怕童年阴影--隐逸村干尸,水缸里的考生,拎着自己脑袋的将军,还有那无比诡异的配乐,却仍乐在其中。
抄袭这事是板上钉钉,逃不了,也值得我们反省,为什么不能自主创新。
另一方面瑕不掩瑜的是周杰的演技。
主要任务围绕包拯,公孙策,展昭,楚楚,飞燕。
这五人里,属包拯描写最多,分量最重。
公孙策的长相可谓是偏偏公子,白面书生,服装也显得人干净秀气,可是也能感觉他演技还是稚嫩青涩。
包拯那种大愚若智,胸有成竹,悲愤,坚定都被周杰诠释的很好。
周杰的台词特别棒,细细想来每次包拯破案结尾陈述都有让犯人自杀的心灵浓鸡汤(简直是孟婆汤嘛,喝了就投胎)。
这一大段慷慨陈词,铿锵有力。
其实特别装逼,特别大道理。
这是让周杰义愤填膺地讲出来我竟能跟随他的情绪走,而不是冷漠脸看他装逼。
其实看电视剧听到好多人都是一个人配音感觉很奇怪,又不是动画,演员没条件收音起码要自己配音啊。
自己台词不过关的还能演戏的,估计也就咱们这的特色。
韩国演电视剧前会有研讨会,有让主演读台词的环节,美剧也有一些试镜视频。
咱们这好像只有定妆照,只要美美哒就行啦,全剧精华都在片花。
周杰他的每个镜头都没有让你觉得是放空,或是不用心。
不是我怀念过去的电视剧,像陈丹青所说,其他地方对我们电影评价太宽容了。
我觉得现在大家对我们电视剧也太宽容了。
而我不是宽容的人,所以我说现在电视剧里的主演演的真是乏味,敷衍。
你能清楚感受到他们没有创造激情,他们演的都是一个人。
周杰的尔康,包拯,龙飞绝不会让你想到是一个模式。
周杰的表现力惊人,收得回来,放得出去。
说是因为话剧出身,感觉整个人能定在角色里,而不是有浮的感觉。
很讨厌现在总有粉丝说我家谁谁有进步以后会更好,算了吧,给他十年又能如何?
我特别偏爱周杰,所以评价很高。
每个凶手都有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每个凶手都是本单元剧中颜值最高,不服来辩),使他们不得不杀人,但是他们杀得人里面都有那种无辜的人。
一旦凶手手上沾了血,他们也变成恶魔。
与恶龙缠斗,久之亦为恶龙。
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其他办法去伸张犯人心中的正义,他们就只能手刃仇人,或敌人。
为名,为利,为情。
飞燕刚出场非常蛮横,吵闹(配音也要背锅),随着剧情发展经越来越喜欢这个任务。
聪明,狡黠,大胆,开朗,也算多才多艺。
加上演员长了一张圆脸,显得可爱。
其实人设和赵敏有点像,出身高贵,灿若玫瑰。
飞燕和公孙策的爱情线也甜蜜。
最经典的台词:你将来必定被心爱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现在已经是了。
至于草蛇灰线,从开头八贤王和庞太师的对垒,到最后也是以这个结束。
中间还牵扯出狸猫换太子惊天阴谋,最后解开谜底把整个剧推向高潮。
最后庞太师还是庞太师,皇上还是皇上,八贤王还是八贤王。
只有包拯他成长了,他变了。
没有落入全剧只为主角开挂让路的俗套。
我很喜欢这样的收鞘。
《名扬天下》1—6 密室杀人的诡计很一般。
案件里层层剥茧逼近真相,案件外庙堂江湖博弈角力。
先是楚楚求了狼女,然后是高丽太子之间争储,还有郡主的密恋,直至最后找出身边的凶手。
朝堂上八王和庞太师的龃龉初见端倪,边境外大辽、高丽陈兵蠢蠢欲动。
公孙策对包拯才华的嫉妒、楚楚对包拯似有若无的情愫。
人物鲜明,精彩纷呈。
《血祭坛》7—12 第一集,宋朝的素质教育搞得不错啊。
一直记得第一次看到李冰冰是在学校放映的《过年回家》,当时颇为惊艳。
相比于现在有些熟女风,更喜欢当初清纯的样子。
一直记得第一次看到释小龙是当年风靡一时的《旋风小子》。
现在很少看到他的作品了。
第一次看郑佩佩应该是《唐伯虎点秋香》,所以总是把她当笑星。
后来看了《大醉侠》《金燕子》,才知道她之前是打女啊。
这个娘演得也好搞笑。
两个不同类型的美女在包拯面前争宠很好看。
展昭的设定太雷人,作为旁观者和保镖很称职。
最消沉的时候,果然只有公孙策能把包拯打醒。
宋朝好cp当之无愧。
按照套路,常雨一看就不是好人。
无头尸的用意太明显啦。
害怕戴围巾的梗抄的“金少”《塔罗山庄》。
《隐逸村》13—18 核心诡计抄金少,金少抄岛田。
本土化很不错。
比如由龙的形成想到诡计。
由面人的拆散重组到核心诡计。
这些中国化的意象运用恰如其分。
编剧还是下功夫的。
密室杀人的诡计抄《密室里的行者》。
新增一个庞秋燕。
一开始和楚楚一样刁蛮。
两个又有所不同,一个是可爱,一个是骄横。
人物塑造上也有可取之处。
《殿前扬威》19—24 对科举的表现严重歪曲。
第一个案件诡计抄明智第一案。
第二个案件抄“绞首学园”。
其实崔明冲还挺有气派的。
庞飞燕好烦人。
陈道明这眼角吊得变形了。
众位这头套沾得发际线都掩藏不住。
惜燕的脸就是守活寡的。
既然云霜不是他杀的,他为何要去杀当时看到的三个人呢?
《五鼠闹相国》25—30 其实和五鼠关系不大。
气氛还不错,凶杀最密集的一个案件,公孙策最活跃的一个单元。
庞飞燕的感情线怎么处理?
移情别恋给包拯腾地方,吃着碗里的瞅着锅里的。
药柜上的砍痕暗示凶手抄柯南。
《魔法幻影》31—34 康乔颜还不错。
联想到之前的常雨,这单元的丫头,都还不错。
这次全靠公孙策了。
可是没有什么推理,也谈不上诡计。
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编剧啊。
《翻龙劫》35—40 狸猫换太子。
好像所有包公的电视剧都绕不开这个案子。
这次和传说有出入。
利小刀的案子诡计又是抄老梗。
串起了《隐逸村》留下的悬念。
众人为掩盖惊天秘密的种种选择是看点。
甚至是八王都要牺牲自己。
好基友终于表白了。
放在今天一定是大卖点。
推理变宫斗了。
这个系列,三个包公,还是周杰最好。
1.八贤王和庞太师有JQ,当年霸气外漏的八贤王如今越看越像小受2.公孙策的牙齿很白,除了公孙策其他人不管帅哥还是美女牙齿都很难看(至今为止还没能完整观察到公孙策的牙齿==)3.小展昭很可爱4.神马楚楚和飞燕都是幌子,其实公孙策和包黑炭才是一对5.就演技而言,有点两头小中间大,贵为第一主角的包大人明显用力过度,表演各种做作,龙套们很不专业,有的不敢直视镜头,有的拼命想引起观众注意,一众主角们很出彩6.女演员们带着各种塑料花,当年的睫毛膏质量也不怎么地(但素妆容比马桶台清新自然多了)7.里面的莲花姐姐很有爱,但后来这些年确实讨人厌,以至于让我以为当年是错觉,如今重看,确实是人变了,当年的她依然很有爱8.鼻孔周的台词功底不是盖的9.酸策的管家、卓云的管家、飞燕的管家、欲赠金百两助包黑子上京赶考的丑女的管家都叫来福,来福是北宋管家的别称么?
10.怀念剧中搞笑台词的请戳这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2658182/
《少包1》作为B站播放量和弹幕数前十的电视剧,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当年播出时,我一来年纪太小,二来迷恋《还珠格格》,所以几乎没有看过。
今年暑假等于是第一次看。
这部剧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最喜欢的还是释小龙的展昭。
我以前看《三侠五义》原著时,展昭给我的印象是身手不凡、行侠仗义的潇洒侠客。
释小龙的展昭除了有各个版本的展昭都具备的侠义精神,更赋予了这个角色独特的风格。
在这里,南侠还是一个小奶猫,稚气未脱,说话奶声奶气,怕鬼,贪吃,好奇男男女女的关系,甚至会尿裤子,楚留香似的“河山飘我影踪”的大侠形象一下变成了我们身边邻家的小孩,惹人怜爱,让人随时想摸摸他的小光头,捏捏他的小脸蛋。
第一部的展昭就是如此的稚嫩,却又让我不得不心生敬佩。
他不是一般任性淘气的小男孩。
他自幼在相国寺长大,练得一身好武艺,一片赤子之心。
出场时为了给大哥报仇而刺杀公孙策,但一得知真凶另有他人,立马跪下向公孙策道歉。
大丈夫恩怨分明,敢做敢当!
蒙放老师被官兵乱箭射杀时,他出手阻挡,是为了让蒙放有个公正的审判,蒙放感叹地说说:“十二岁,却有大侠的风范。
”遇到有人欺负常雨时,他挺身而出:“功夫是用来锄强扶弱的,不是用来欺负女孩子的!
”在相国寺,他偷听到五鼠拜祭师父的话,将往日同他们的恩怨一笔勾销,化干戈为玉帛。
年齿尚稚的小奶猫,一身正气,颇具大侠风采。
展昭从第一部“殿前扬威“那个案子开始为包拯办事,不管白天黑夜,烈日暴雨,包大哥一句话,他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在第二部尤其辛苦,包拯简直事事要依赖展昭。
展昭从不求回报,从小爱听江湖故事的他把“义气”二字融入到自己的骨血中。
也像他自己说的——这是一种叫做“情”的东西。
第一部的展昭稚气未脱,第二部更有担当、更有头脑,第三部更通透。
可以说,展昭在不断成长。
释小龙本身也跟着这个角色成长。
作为三部中唯一不变的主角,三部少包看下来,我们可以很惊奇地发现那个一口奶音的小娃已经成长为翩翩少年了。
展昭是少包系列中我最喜欢的角色。
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人物立体丰满。
释小龙本身跟这个角色很相似,同样是自幼在寺庙长大,同样是一身功夫,同样贪吃。
在我看来,释小龙演展昭比黄飞鸿更到位,他的颜值演技都是无可挑剔的。
老梁看电视曾经评论说释小龙演技平平,我并不认同。
展昭的师父、大哥去世时,他脸上一股悲愤之色,双眼含泪。
面对敌人时,正义凛然,一脸正气。
带包拯等人回相国寺时,变得活泼异常,充满了得意自豪。
小奶猫是支撑我看完少包的动力,最爱小奶猫!
第一位:白衣翩翩的黑公子——包黑炭第二位:儒雅俊朗的白公子——公子策第三位:聪明可爱的小公子——展昭第四位:柳叶弯眉的女主角——凌楚楚第五位:机智有趣的包麻麻——包大娘第六位:可爱刁蛮的女二号——庞飞燕这部剧的主要几位主角成就了这部被我们深深记得的经典电视剧——《少年包青天》小时候的回忆,不记得看这部剧的年龄了。
但黑脸包青天,曾是我们众多记忆里不可抹灭的一段深刻记忆。
公正廉洁,不偏不倚,追求事实的真理,淡泊功名利禄。
不畏权贵,只为追求事件真理,公正不阿的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还有很多的神秘感,悬疑,每件案情的推测,冷静分析剧情。
都是这部剧的亮点
重温少年包青天,印象深刻的就是公孙策×庞飞燕的cp。
飞燕的出场是具有戏剧性的,包黑炭以为是什么动物,直接上去一顿乱揍,没想到会是个妙龄少女。
而飞燕作为“我爹是太师”的人物,生来就是嚣张跋扈的,她会命令包黑炭,将全村的男子排好队,一个个听声音,为了找出那个锤她脑壳的人,她也会将包黑炭用绳子吊起来审问,而不顾后果,但她精通医术可以救活楚楚的爹,也会细心的在包拯进京赶考时安排好住宿。
这样的女子跟公孙策相遇了,从一开始的姓庞不姓龙的争辩,到小树林过夜,再到戏班的破案,两人的感情升温,到结局的那句提问和回答。
“公孙策,你什么时候来向我爹提亲啊?”“等我考上状元吧。
”这一对欢喜冤家,相遇在最好的年华。
我就当结局是公孙策考上状元然后向庞太师提亲吧。
我发现 这部里德包拯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人物,从第一个案子开始就在他的身上探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做一个功利主义者,还是追求唯一的真理。
在中国人的逻辑里,到最后一定会在狸猫换太子一案中质疑包拯的选择,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为了国家,放弃掉一个小小的真相又有什么所谓呢?
哈佛公开课里,讨论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
而包拯,到底是全天下最聪明的人还是全天下最蠢的人呢?
八贤王是忠臣,但是他同时也是个投机分子。
他选择的是国家利益,多么伟大,忍辱负重,多么高尚!为人为臣,理应如此!
他更像是一个孔孟之道下的中国人,而包拯,是一个在西方哲学,法理学思维中诞生的人物。
我们暂时不考虑对错,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怀疑的可能性。
而现在的你,在精神上,是不是已经沦落为了一个中国人了呢?
不要忘记,在一个维度内,我们是自由人。
就像小时候读不进世界名著,青春期看不懂政治时事,长大了再看经典会解读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翻看经典老剧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乐趣之一。
但是每当打开弹幕和评论,总会看着看着就不自觉陷入沉思。
再看《少年包青天1》的时候,好多人吐槽:小时候明明觉得包拯是英雄,现在怎么看都觉得他讨厌。
很多人明明可以不用死的。
是啊,现在再看,发现那么多个被破的案子里面,竟然没有哪个凶手是真正的恶人。
不是为复仇,就是为报恩,或者为国家利益。
侉亿族满族被灭,唐飞一家全家被活活烧死,金龙官银被抢光屠尽,桩桩血海深仇,所有的凶手都背负着比生命更沉重的痛苦,不得不潜伏多年来完成复仇。
就像卓云在死之前对楚楚说的,他爱楚楚,当他对着凌大伯射出暴雨梨花针的时候他明白,他不仅是在杀死一个人,更是在杀死自己的感情。
当耶律良材为了挑起两国纷争而眼睁睁看着小艾被高丽太子羞辱,甚至亲手勒死心爱之人,他也在闭眼之前不断地问包拯,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人和人不可以和平相处。
爱恨交织,难舍难分。
看着包拯亲手揭开了罪恶的真相,也把至亲的好友送到生命的尽头。
突然也有了一丝困惑,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可是,侉亿族案件里搭上性命的还有无辜的展俊,隐逸村里卓云也误杀了正德,相国寺内公孙策和锦毛鼠都差点平白送命,谁又真正在乎别人的生死。
第一个案件里高丽太子被杀,包拯宁愿两国开战,生灵涂炭都不放弃继续调查,谁敢说这是大义?
起码作为普通百姓的我,实在无法理解。
在千鲤湖案件中,能够同时得到八贤王和庞太师认同的崔明冲,利用智谋设计弄死两个威胁他的考生和店小二,被揭穿时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他并不在乎这等品行不良之人的死活。
但是,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却恳求庞太师放过揭露真相的包拯,或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一心装着百姓和社稷。
在翻龙劫里,包拯拼死救下了八贤王,揭穿了当年狸猫换太子的往事。
大结局的时候,皇帝说六子煮面的手法任性妄为,不能把江山交到这样的人手中。
于是包拯反问他,如果六子有大智慧,有仁心,胸怀天下,皇帝是否就会让贤。
换来一阵静默。
我也在想,包拯曾经问六子有什么样的打算,他会全力以赴。
六子选择了退让,永远离开京城。
如果,他选择了争呢?
争回原本属于他的至尊之位。
那包拯是否也会帮六子把当时一心为民的皇上拉下帝位,扶着自小沦落民间的六子上去。
连六子都明白,做皇帝需要从小培养,不可能拉过一个人就干,仅仅只是因为血统关系。
那作为天下第一聪明人的包拯可懂?
从他宁可保住高丽尚书和郡主,还有一回回的追求真相过往中来说,答案呼之欲出吧,否则八贤王也不会宁愿为了维护国家安定而自愿变成杀人凶手。
不知道为何,总觉得讽刺。
剧还是当年那部剧,看剧的我们却已经不再是那时的我们了。
不过黑白对错,又哪里能够真正论得清楚,更多也只是立场角度不错而已。
我忽然想起了儿时姐姐讲给我听的一个故事。
有一群小孩在一段废弃的火车轨道旁玩耍,在火车疾驰而来时,几个小孩突然冲上了旁边正在使用的轨道,只剩下一个孩子还在废弃的轨道上。
列车长刹车不及,最后选择了变换轨道,火车开上了那节废弃的轨道。
那个无辜的孩子死掉了。
小小年纪的我听完这个故事很伤心,他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什么要死?
姐姐说,如果他不死,就得一群小孩都死。
如果为了保住小孩们的性命,那么列车上无数的生命可能就会面临死亡。
很多时候不是论对错,而是权衡利弊。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成长为权衡利弊的成年人了。
那时候,周杰不再是尔康,演出了一个可爱的包青天。
那时候,冰冰很淳朴可爱,脸圆圆的挺好看。
那时候,释小龙还是小孩子,娃娃脸依旧武功高强。
那时候,那几个案子把我迷得昏天暗地,暑假里就盼着晚上四集联播看精彩剧情。
那时候,我们都感觉推理桥段和柯南很像,但还是觉得很好看很好看。
《少年包青天》我只完整的看过第一部。
第二部和第三部扫过几眼却再也没有看下去。
过了那个最好的时期,我依旧认为这是一个好片子。
一个属于那时候的印迹。
小时候看的时候非常讨厌庞飞燕,觉得她吵吵闹闹,极为刁蛮任性,而且喜欢吹牛,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澡堂里到底是几具尸体。
但是这几天重新看了一遍,却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她了。
首先,她是五个人最具有政治视角的人,比如隐逸村李四回忆当年的惨剧,她却一口道出真相“你们每家拿一具干尸,不过是想互相抓住对方的把柄,谁也不敢报官罢了。
”当包拯发现赛中原是被冤枉的,她也急切地说道“他是被谁冤枉的?
他是被你冤枉的。
”(你还能怎么救?
)。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政治视角,与庞太师的关系是毫无疑问的,就算庞太师没有教过,但有一个这么权倾朝野的父亲,从小周遭的耳濡目染恐怕她也学得够多了。
但她最大的特点不是政治视角,而是居然就把这些政治真相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
她愚蠢么?
不见得吧。
我觉得她只是受不了这件“皇帝的新衣”而已,在隐逸村她被包拯一顿怼,却抱着他哭了起来,开心滴说“从小到大没人这样对我”,说明她知道从小到大从别人得来的尊重都是建立在父亲权倾朝野的基础上,她渴望别人对她真实的态度,即使是被怼也要真实。
因此我觉得她平时的骄傲放纵只不过是希望他人关注自己的手段,但她并非不知道自己这种态度是不对的(在相国寺,她嘲笑死了和尚头,展昭勃然大怒,她立刻去安慰了展昭,为数不多地显示出自己善解人意的一面),同时这种关注无论怎样都必须单纯对于她本人是真实的,而不是考虑到她父亲之后(这就是为什么她在五人组里被另外四个人甚至包大娘都怼过,还会跟他们在一起)因此她虽然极为擅长政治,却又是厌恶政治的,因为政治意味着违心的谎言,意味着虚假的态度。
所以她才会当着面把皇帝的画说的毫无成就,所以她才最后跟包拯一起帮助六子,站在父亲的对面。
她不是不懂,她只是反感。
另外,正是由于她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如此的真实,因此她也是五个人中最为率真的那一个,相较于包拯和楚楚或者常雨那若有若无,欲拒还迎的爱情,她却显得坦坦荡荡,喜欢包拯,就一句“没想到你也趁人之危,不是君子,不过我也不喜欢君子”,喜欢公孙策,就一句“你什么时候找我爹提亲啊?
”所以她是剧里最真实的,这是一种我们大部分人几乎感到奢侈的真实,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把皇帝的新装撕扯下来,真相就是这样,它就该是这样。
少女的身体里装的还是一颗孩子的心。
吵吵闹闹下内心却是坦率而真诚,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那么喜欢她的原因吧。
谁能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笔能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经典,无需多言。再再再也拍不出这么精彩的剧了!
剧情模仿了很多推理小说
少包系列最喜欢这部,演员演技在线,剧情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是经典,周杰的演技真棒,没得黑,很喜欢看他演戏,可惜现在淡出了。
二星为了那位没事就喜欢用力煽鼻孔的家伙
一些阴影
曾经挺喜欢的剧,剧情环环紧扣,案情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本是冲着当时的任泉和李冰冰看的,结果被剧情吸引了,哈哈,挺好的剧,现在看来也是不错的!!
最喜欢的一个版本了
少包- -
现在看到周杰就恶心!
管他是不是抄袭,看的时候是真的很投入呢~~
这部剧当时看的时候吓死我了,周杰演的包青天在办正事的时候严肃谨慎,但平时跟公孙策展昭斗嘴的时候还挺可爱的,值得重温的剧
周杰演的不错,但是编剧相当无耻,全部案情抄袭,搞得我们老包很掉价啊,人家还是世界推理界第一人呢
剧情还是不错的
周杰你想干嘛,剧情什么的,唉~~为了任泉的美色
本来分要再高些,毕竟三部里最爱第一部,任泉和周杰屏幕搭得挺腐,释小龙那个时候还是有些可爱的。只不过看了金田一后对剧本很郁闷。
hehe
小时候天天看这个也不会腻
给一星是因为抄袭!
很做作
《一代贤臣庞太师》,《恩同父母庞太师》,《庞太师与我娘亲二三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