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
La mort de Louis XIV,路易十四的最后时刻(港),The Death of Louis XIV,Last Days of Louis XIV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维森·阿泰欧,菲利佩·杜阿尔特,何塞·瓦伦斯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语言:法语,拉丁语年份:2016
简介:1715年,八月。一次外出散步后,路易十四感觉腿有些痛。接下来的几天里,国王依旧忙于处理国家政事,但却难以入眠、发起高烧。他几乎停止了进食,身体迅速虚弱下来。这就是路易十四——法国最伟大的国王所遭受的漫长痛苦的开端,而他的亲戚和医生们都难逃干系。详细 >
欧盟影展。有趣,上一场《海上火焰》像在看剧情片,这部剧情片却像是纪录片。短暂花园戏开场后变为室内戏(想及《呼喊与细语》),近景,特写甚至大特写居多,十分逼仄。国王死去亦如常人,过程展现细致入微,摄影美如画。但说实话除了我最爱的小安托万,我真不知道看这片还有什么意义……
实在难熬 妈的看了五分钟就要睡着了,看人病死真的太没意思了,安冬尼演的舒服,整部电影睡床上不用动,吃吃喝喝真的爽。
无戏剧无舞台,塞拉是最会拍的电影人之一,砍杀一众藏在电影后面做做作的舞台效果的老登。
苍蝇乱飞,他想吃肉皮冻。死前很多雀鸟声。
今天早上在地铁站看了一半,中午吃饭看了一半。也许是地铁的原因,太沉闷了,也许是生理的原因,死亡是一场物理变化。对他而言,既是漫长的煎熬,也是离世的最后光阴。不了解路易14,但是发现,他真的是很有礼貌,任何时候,他们都很有礼貌。只是我想,外国人的毛发,胡子那么多,清洗是不是很费功夫呢?路易14,直到最后,心智都没有迷失,睿智的人啊!感受他在床上的过程,尤其是不能进食的时候,当死亡离得那么近,是不是,很想结束?看到了生命的挣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无能为力!这就是恐惧!
被禁锢的视线、对话和摄影机,等待死亡也太枯燥了。
压抑,却不沉闷。本指望看到老国王克服病痛(哪怕一次),朝服盛装,重现威仪,但是并没有。他的大脑仍是国王,对朝臣、危机仍然心中有数,对财政、法律仍然谨言慎行。然而,他的属性(作为国王)已与他的存在(作为人)产生了分离:他的身体已经步向死亡,无可挽回。悲悯啊,一个政治人物,能在他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逃离政治吗?他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挥一下帽子,都有众人为他鼓掌,这是他曾经的权力,也是他如今的重负。前景里晃动着危危颤颤的烛火,背景里传来窸窸窣窣的虫鸣,黯淡的画面道出了权力的边界:生命,及其服从的自然法则(病痛、死亡、灵魂的归宿)
太多自己不懂的深沉!
一幅由死神亲手作成的古典油画,将平面艺术塑造成立体化的影像文本。塞拉通过画面构造与影像手法所展现的角色弧光令人唏嘘,镜头中反复的固定面部特写,并沿着狭窄拥挤的空间缓慢推移,扑面而来的腐臭感令人窒息。不仅是孤独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更是一群人在地狱的门口凝视着,观赏着,在加速死亡的过程,当肉体与灵魂都在随着时间慢慢僵硬,就像是在刻意给予观众具身化的煎熬,将不断克制的心理情绪进行持续性收拢-释放-最终打碎。
#BIFF21#室内戏,画面美的像油画。一直小景别,静谧,逼仄,压抑。再伟大的人都逃不过病痛生死,看着腿的溃烂被病痛折磨的一点点死去,无可奈何又是宿命。
一房一王朝,所有的荣光都在盛装谢场;一床一人生,最后的时光都在平躺流逝。而油画般的静谧,是用来打碎死亡最后的丧钟。
够考验观影耐心的。最伟大的人都会经历卑微而屈辱的死亡过程,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死亡是一个均衡器,亚历山大死后与他的仆人并无两样。
古典美学的影像化。二刷,not good enough though,稳稳一部一步台阶#向下
太陽也有熄滅的時候
看不懂
高潮了
宫廷室内戏,全场低气压,把电影当油画儿来拍算怎么一回事嘛~~~功勋赫赫的君王,死亡来临的那刻也不过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现代性的真实感与古典故事的奇妙美学反应。
凡尔赛里路易十四和gay弟弟太俊了。serra用极美的方式拍出这场充满大特写的死亡纪事反而是暴力地让你去直视太阳王的行将就木。眼神,抽搐的面部神经,蜡烛,丝绒,杂发,喝完牛血干瘪的嘴就是一张泄了气的褶皱皮囊上任人割出了一条裂口。配乐缺席,配乐出场。最后一场死亡崇高起来又迅速消解
想起了《大明王朝1566》《女伯爵》,位高权重的之人孤独与悲哀。hold住下面的人真是费心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