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两个老闺蜜
两个小鲜肉这部法国伦理片对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口味有点重,评价起来有点尴尬。
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虽然不是乱伦,但属于伤风败俗的不道德行为。
即使是在法国也是有失体面和尊严,毁掉名誉和地位的事情。
两个曾经的美丽女人,尽管已经徐娘半老,青春不再,但风韵犹存,且红颜易老,欲壑难平,面对两个小鲜肉的诱惑和勾引,把持不住,坠入爱河,为此两个女人一个舍弃男友,一个抛弃丈夫,这种不伦不类的关系一直保持了两年,直到其中一个男孩有了新的女朋友,才忍痛割爱,戛然而止。
两个男孩分别组建了家庭,各自有了女儿,两个女人也当了婆婆,有了孙女后又当上了奶奶,大家相安无事,两家人一起相聚,其乐融融。
不想其中一对旧情复燃,一直在偷情,不慎被发现,导致轩然大波,两家儿媳携孙女弃家出走,剩下两对情侣,重回过去的时光,共同回到了那座海中悬浮平台,那是他们的诺亚方舟,世外桃源。
法国不愧是世界的浪漫之国,他们把情爱演绎到了极致,让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儒家文化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极度不适应。
忘年恋在今天的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闺蜜之间和下一代的交叉恋情还是让人尴尬,虽然彼此没有血缘的亲情关系,但是感情上的亲情关系还是让人无法接受,更不要说坦然面对,朝夕相处了,这得有多大的心呀。
所以说论心大还是外国人,拿得起,放得下,什么都不是事。
相比较,在性爱方面,西方人更接近动物的原始本能,可以尽情的放纵自我,而东方人受到的清规戒律约束而压抑、内敛。
所以,今天的中国可以因为财富、地位而忘年恋,这种纯粹为了情而忘年恋,不可有,忘年,不可恋。
很久没能静下心来看完一整部电影了,这部电影的海景真的让我很向往,原来真的是有碧海!
闭眼回味浪拍沙滩的感觉,真好!
开始唠嗑电影剧情了,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我觉得没白看,两男主冲浪时,真的太酷了,我这颗内陆心都澎湃了,好想好想有生之年有机会可以体验冲浪的感觉,在海面上飞起的感觉似乎很爽!
我还是蛮喜欢这部电影的转场,有着是一种怀念,也有惊喜。
最开始两小女孩在海里游着游着就长大了,然后他俩的儿子在海里冲浪冲着冲着也长大了,哈哈哈哈哈哈,写着我觉得有点搞笑了!
还有就是走一段路,给了好几次镜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俩家都多了个孙女,一行8口人走在左转通往海滩的小路上。
罗兹给我的感觉,就是处事不惊,气场很强,但不膈应人。
其实我也没看懂为啥伊恩会爱上他妈妈的闺蜜,他和罗兹突然地发生关系,当时看着确实很迷,猜想这也是评分较低的原因之一,对于这种关系,咱大部分人不太能接受,似乎有悖伦理。
我觉得我还是很佩服罗兹的,她真的很有勇气,很坚强。
当他儿子汤姆说破了自己和里奥,罗兹和伊恩的关系时,她当机立断,去找里奥说清楚,不应该再这样继续下去;还有她和她丈夫分开后,聚会上再重见时,毕竟曾快二十年的夫妻,给我感觉就是很洒脱,不尴尬;还有就是当里奥要拒绝那个追求者(名字忘了),罗兹的表现也很仗义……伊恩,相交于汤姆,我是喜欢他的,我的审美觉得他更帅,还有就是跟年轻的小李子有点像,奶帅奶帅的,讲真,冲浪的时候真的很man!
他对罗兹是认真的,而且之前俩人保持关系时,他是专一的。
我更喜欢他还有一原因就是,可以不长情,但不可以不专一!
有点遗憾的就是,年轻气盛,本以为找个女孩(汉娜)点燃罗兹的妒火,确实是有效果的,可惜就是罗兹的坚决,真让他伤心了,怒火冲浪时把腿给整伤了,汉娜也是把握了这个时机,陪伴着伊恩康复,俩年轻人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当伊恩与汤姆约饭时,他自己都很明确地表示了,汉娜是个好女孩,嗯,就开始派好人卡了,他预示着俩人该不久后就会分手,他对她没有爱!
可是导演不让,汉娜有娃了,唉,论小雨伞的重要性。
汤姆,我不太想写他了,当他发现罗兹和伊恩的关系时,总觉得他是带有报复心的,后面确实同里奥搞得热火朝天,然而还是好景不长,玛丽出现了,然后他真的很渣!
里奥,欲罢还休,她就很典型的恋爱脑,没啥安全感,患得患失!
也许吧,闺蜜的性格多少还是得有点互补,写不下去了。
结局,我是没想到的,以为看着伊恩和汤姆都有女儿了,罗兹和里奥都成了奶奶,俩个家庭回归正轨了,就这样圆满地结束了,不念过往,但朝前走。
没想到的是,里奥和汤姆还偷偷地保持着关系,唉,还被伊恩发现了,伊恩不爆发才怪,也是很real,立马找罗兹理论,不知是忽略了玛丽和汉娜的存在,还是故意的,他和他妈妈的闺蜜,他兄弟和他妈妈的关系,就这样赤裸裸地公开了。
玛丽很是有毛晓彤那股范,当机立断,还不忘cue汉娜,很是瑞思拜。
这部片子法国上映的时候用的题目是Perfect Mothers。
看了预告后我就一直纳闷儿取这一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看就只顾得上情节和震撼于片子的口味之重了。
不过这种两对母子交叉OOXX的题材不要说是生活中,就是影视作品里也鲜见。
不过第二次看就品出了些别的。
看了小斑的影评,深以为然。
自愧达不到小斑的理论高度和涉猎广度,但关于弗洛伊德大叔理论终极实践的调调真是甚得我心。
如果暂时抛开伦理道德,四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敢于承认自己和面对自己的勇气实在是令人感动。
Ian对母亲说“可是我爱她啊!
”,Lil对Roz坦承“我感觉很好,我不想停下。
”在用海边微湿的空气,蓝天绿树金海岸和阵阵涛声熏蒸出来的气氛里,这些朴实直白但真实的话语像古刹鸣钟一样震慑了我的心。
所以与其说片子的口味重,不如说编剧虚构了一个现代社会中有可能真实存在的桃花源。
就像片尾时,在生命的海洋里,四个人安静而和谐地徜徉在人性的浮木上。
世界广阔,风光旖旎,但在这个桃花源里,他们安然于这一小方共同的浮木之上。
人性和伦理是个对我来说太大太深的命题。
人需要伦理还是人群需要伦理呢?
人都是有欲望的,而人性也偏向于屈从于欲望。
在这一片小小的桃花源里,四个人的欲望能得到平等和谐的满足。
刹那间突觉一种美好。
如果说对一个人来说,另一个人的出现如果满足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统一就能达到“我有你便完整”的话,片中的四人关系还附带着赠送了人类的群体需要。
试想如果是两个人的桃花源,怎么看都不如四个人热闹充实吧?
于是个体的需要和小范围群体的需要都被完美的解决掉了。
于是我对题目的理解由一开始的讽刺反语版,后来的勇于承认承担版,到了现在的桃花源版。
这片子有这样一种魅力,娓娓道来,平铺直叙但是又饱满生动,明明是虚构的,却让人感觉那么真实。
似乎抓不住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但是又能让你天马行空的思绪翻飞。
看到最后,在所有的冲突矛盾激烈地爆发过后,让人有一种人性不可违的无力感,却又有一种顺从和接纳以后的平静和安心。
片名虽叫adore,但似乎片子的主题并不是爱情。
不论是从人物关系还是演员表现来看,Roz和Ian这一对都略胜一筹。
剧情上,只有Ian明明白白地说出了对Roz的爱,而另一对不知是导演忘了铺垫还是编剧无意为之,并没有窗户纸捅破之前那欲拒还迎欲语还休的部分。
如此一来,二人关系的进展就好像完全是对另一对的报复。
不过那又如何呢?
先性后爱,由性而爱也不是不可以。
况且本来四人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亲密非常,感情基础、信任、依赖、了解统统都有,就差临门一脚把性质转化一下了。
这四人,Roz坚强果敢中不乏温柔洒脱,Lil随和天真里也有冷静理智,Ian时而大胆直接时而腼腆内敛,Tom则在少言寡语中依然能流露出内心。
只是Tom在一出场的时候不小心露出的虎牙让我有种吸血鬼片移植进来的喜感。。。
再加上演员除了肌肉没有太出彩的对人物的诠释,让这个角色显得单薄好多。
人说忘年恋忘年恋,其实就算是普普通通地恋一场,要忘却的也有很多。
而片中的两对恋人,要忘的也不只是年而已。
其实真心觉得忘并不比恋要容易。
如果不是教育不到位,很多情况下人们是很难做到片中人物那样的随性洒脱,真实坦然。
伦理不论需不需要,总还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群体中根植于每个人的心里的。
不忘无法恋,忘了也不见得就能恋。
这样忘了恋了,看看即使不觉美好,起码难得。
以我浅薄的认知来看,所谓伦理可以理解为人伦加理性。
虽然影片的四位人物以绝对的人伦去理解,并没有违背!
只是两个男孩亲如兄弟,两位母亲比闺蜜还亲近,而且两位男孩也是那两个女人从小看着长大的。
所以这里面又夹杂了一些近似伦理的元素。
在我看来,四位人物在基本人伦的底线上,自己的感情战胜了理性。
他们俩俩一对的感情,不可否认有爱情的成分,可又夹裹着恋母情结和恋子情结。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性最深处的是感性!
人的感情真的是复杂而又简单。
复杂是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人总是在理性与感性间来回,简单是感性和理性总会有个胜负之分!
这部电影如果简单以人伦去认知那么这部电影就很浅薄,但是以人性去理解就会感知其简单架构之后的复杂难以言明的东西!
首先,以几组美好的词汇,勾勒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和记忆:>>Roz, ian, Lil, Tom;>>蓝天,大海,阳光,沙滩;>>海边别墅,海上木筏,冲浪滑板,健美身躯;>>自由,欢愉,安宁。
影片的多数时间都在四个人的小世界中,亲密、欢愉与安宁。
相爱本身就是很私密的东西,这样的小世界,旁人很难伸进另一段亲密的关系。
Roz的丈夫,一直追求Lil的男人,以及ian的妻子,都有着“过客”这个共同的意味。
影片中的台词,ian对母亲说“可是我爱她啊”,Lil对Roz坦承“我感觉很好,我不想停下”。
如此朴实的直白和内心,表达的情感很真切、很纯粹。
在情感正亲密激情的时候,Roz果决的结束了这段关系。
看到这里,真的很希望,Roz能选择在ian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之后(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再自然而然的淡出。
这样,至少两人的欢愉时光会多一些,心里也不会那么痛。
可是,如果这样,不就像了Tom/Lil的故事了么。
正因为有Roz的果敢,有ian的强烈依恋,才有了后边ian情感的激烈迸发,以及让我们感受到这段爱恋经得起时间,经得起外界关系的考验。
庆幸的,Roz/ian的故事和情感,更是动人。
特别要提的是ian的爱恋,强烈、勇敢而执着。
最后有一段,他不顾妻子们在场,毫无所畏而失态地大吼,虽说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另一段关系的不管不顾,似乎有着不成熟的东西,但这岂不也体现着ian有着更为难得的真实与洒脱。
暂且忽略人物关系,我在想就如何选择生活来说,若是我,至少年轻时,应该会偏向于去悉尼寻找所谓的成长与可能性;可内心深处,要说怎样的生活更让人向往,那当然是四人的海边世界。
影片停歇,闭上眼睛,眼前似乎浮现着那蓝天与大海,和海上漂浮的木筏,以及躺在木筏上的Roz, ian, Lil, Tom……
这样说吧,这样4个人的困境,不亚于恐怖游轮上面的剧情:所有人都出不去,一切都在轮回。
我认为暑假就应该看优美风景、青春系、度假系的电影,找到这一部封面如此透心凉的电影便马上开始看。
封面轻描淡写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来吧,这差不多两小时的观影时间里面一定让你忘却了世间的烦恼,感受夏日带来的快乐。
我错了。
这部电影的故事,远比度假系电影来得复杂和阴暗,因为这四个人,无一能够走出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困境——关于情欲的困境。
面对情欲,我们的处理方式大概像四个主角:有Roz清醒意识到爱的存在但及时叫停的理智却残酷的态度;有Lil不知所措被动面对困境被动应战的态度;也有Ian这样因愤怒而亲手破坏所有一切的态度,而Tom则在偶然认识了才华洋溢的舞台剧情人后主动逃离又回去。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分分合合,结果都是令人难以满意。
有时候我很烦港媒为了凑字而把影片改成什么"XX情欲海”,总爱用“海”字很没新意。
现在发现,“海”太无边无际,无法战胜了,所以用来比喻“情欲”实在合适。
依我看,按照他们那样子的处理方法,逃离情欲是不可能的,就像主角们被海包围而居一样的隐喻,因为没人肯“搬”。
人面对危险,总有天生的直觉告诉你如何躲过,而欲望却总是把人往相反的方向拉。
在还没与对方儿子发生关系之前,Roz的丈夫劝说她和儿子一同搬去悉尼住,她的理智(直觉?
)让她选择答应;而发生了关系之后,却反口说不去了。
因为直觉告诉她,离开了这个地方(地理距离)这段畸形的恋爱就会消逝了,得不到了,而当时候那在身体里的欲望还刚醒来,不愿意褪去。
所以,即使面对离婚的风险,她依然这样选择。
所以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地理距离是可以扼杀这段情欲的。
而之后的所有剧情之中,没人再提起,试图用拉大地理距离的方式来走出这个令人窒息的关系。
相对应的,是Roz的儿子Tom到了悉尼(拉大了地理距离)之后认识了他日后的老婆,本来那段看似牢不可破的情欲马上就有了缺口,这段细细的裂缝是这段关系中唯一一次出现的希望。
最后,因为他赶着回去与情人相会,而又回到了原点。
你看,只要你总想待在一起,就会回到原点;即使世界之大,但你哪里都不能去,哪里都去不了。
而这四个人捆在一起而无人step aside,更是没有生还的可能。
每个人都错过了自救的机会,这何尝不是我们普通人每天面临的机会转折?
上帝很会开玩笑,既赐予你挑战困难那些高贵的品性,同时也在人性中放置着欲望和情欲,既可幸福得在天堂,也可互相折磨得像在地狱,为的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在A站看到有网友留言说“哇,国外的人就是开放!
”,表达的是一种三观被震碎的惊讶感。
而我觉得,这些困境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会遇到。
而国外的影片,只是倾向于摊在阳光下展现出来而已。
无论展不展现,这些人性的隐秘依然存在。
而我认为,放在阳光下展现出来,起码能让我重新思考,不至于放在了某个封尘的角落而忘记了,以为自己是一个多么纯洁高尚的人。
这样,我在理解他人的时候或许多了一份理解。
俩女主对对方的宽容,让我很怀疑这世上真否有如此坚固的友谊。
而剧中所有的主角同时表现出来的宽容,则让我羡慕,这或许不是真的,这或许违背了母亲对儿子保护的天性,和对于被伤害的怨恨,才成就这部电影。
这部贴着有“伦理”标签的电影,它到底哪里“不对”了呢。
其实这只是在普通不过的老少配而已。
但却放在这个四角关系中,让人小纠结了一会。
没想到的是,关系却能发展下去!
是母性无力抗拒真爱呢,还是真爱毁坏友谊呢。
但电影的结尾似乎说明了前者。
接近尾声时,“it's all your fault."似乎在说明什么,是在指责她当初抵挡住不诱惑,如果她作为一个母亲,有负起责任的话,她就不会让他犯错,事情就不会发展成这样,but, who knows.我感觉对口味的电影无需过多的修饰,平静的叙事,美丽的海景,有魅力的演员足以。
從畫面上來看這是一部特別小清新的電影。
湛藍的天空,蔚藍的大海,感覺都藍到一塊兒去了。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更加美麗的「鮮肉」和美麗的「御姐」。
重點是,還有重口味的劇情。
其實也還好,大致就是「你上了你朋友的媽,然後你朋友不甘心,也把你媽也上了」。
然後還真TM產生了「愛情」。
所以我說,其實拍A片導演絕對都是文藝範兒,只是他們還沒有找到如何「裝B」的突破口,然後他們就都變成劇情片、文藝片、大片的導演了!
⋯不過讓我感觸頗深,反倒是電影中強大的“女性”形象——這真的是一部踐踏男性尊嚴的“女權主義”電影。
母親的形象在整個電影的推進中在發生不同的變化,一開始她們是關愛你的媽媽。
再後來,她們變成了需要你“寵愛的戀人”,再后来,她们也可以是你婚姻中围城外的“情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影实则展示了一个男人成长中每一个过程,而女人起到了极其微妙的作用。
她孕育你,教导你,爱你,疼你,甚至被你“爱”的控制,被你吸引,但最后她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你的生活!
然,剧情最精彩的就是,这样一连串的女性形象,只通过一个“女人”就搞定了(因为两个妈妈,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复制了这些角色,算是各自平行中的“一个女人”)。
雖然這個世界大致上看是「男人」的,女人是弱勢。
但實際上,你會發現,你從子宮裡來,又把自己射回子宮。
週而復始的離不開她。
But,好在,好在,我慶倖的是,我不受女人這種動物的控制。
因為JB的魅力,遠遠超出了子宮對我的吸引!
哈⋯Maybe我成功了,逃脫了他們周而複始的“鬧劇”!
六月的倒数第二天看来一部很棒的片子《忘年恋曲》。
故事讲述在澳大利亚一个美丽的海滩,两栋别墅之间一对好友分别与对方儿子相恋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蓝天里两位美丽性感的姑娘嬉戏玩闹。
里欧和罗兹这对好朋友,从儿时到结婚生子相互陪伴彼此长大、成长。
他们各自的儿子伊恩和汤姆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冲浪。
里欧的丈夫死后,罗兹也更加照料里欧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一眨眼,两个儿子已是阳光开朗、英俊健硕的帅小伙。
在相对闭塞的海滩和别墅间,四个人冲浪、沐浴、喝酒、跳舞……不知不觉间,热血方刚的儿子伊恩爱上了美丽性感、率性果断的罗兹。
作为“报复”,汤姆也与莱恩的妈妈里欧上了床,必为世俗禁止、唾弃的两段不伦恋情就此展开。
伊恩对罗兹显然充满了爱意,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伊恩被罗兹这个成熟魅力尽显的女人吸引不足为奇。
汤姆对里欧情欲多过爱情。
对两位妈妈来说,是填补空虚寂寞的工具,是平淡生活的调剂,是缓解年龄增长焦虑和不安的兴奋剂。
说到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爱情?
爱情终究离不开一个爱字,爱总是能带给人安全感。
一直作为母亲身份出现的两位女主角在这一点上已经占了优势,而他们平时与外界隔绝、四人自成一体的生活中彼此都能满足对方陪伴倾听(友情)、关心照料(亲情)的需求。
如此三位一体结合的身份,自然不可多求也十分稀有,何乐而不为?
一个人的一生中,社会牵绊的情感设置也不外乎以上三种,既然已经能活得舒适自在,又何必再另寻他法?
当然了,这一定违背世俗常理,退回到原始人的境地。
写到这里,不禁又想到社会学家郑也夫的《文明是副产品》。
如果四人始终生活在只有彼此的世外桃源里,没有影响他人,那世人有什么好去指责的。
影片最后,四人着比基尼、泳裤躺在海水的甲板上沐浴阳光,随着海浪荡漾、随着甲板起伏,连墙壁上走动的声音也消失了。
(羡慕×10000)
漂浮在海面上的那只木筏,如果能永远躺在上面,该有多好!
真相大白,争吵暂停,母亲与儿子,好友与情人,重又并排躺在木筏上,那碧蓝的海水,荡漾着,正如子宫般温暖安宁。
这是女性导演才能拍出的细腻与敏感。
母亲与儿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在中国的伦理规制之下,儿子身为男人,唯一可以无所顾忌,表露真情的异性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
这个给予生命的女人,无论怎样,都是儿子毕生难以抹去的依恋。
腹中羊水的静谧,潜伏在意识的深处,恋母,其实是对人性中那种独一无二的亲密之感的执着渴望。
谁不期盼沉浸在爱的环抱中,获得永久的静谧?
但因着伦理,因着社会,我们必须克制内心深处的本能。
儿子不能成为母亲的情人,那么别人的儿子呢?
正如父亲同女儿,我们为什么不能娶别人的女儿?
还记得晚春里父亲对着老友所开的玩笑,如出一辙。
成年男人在影片中是被刻意摒除的,里奥的丈夫早逝,罗兹因为眷恋着尼尔,同丈夫离婚,大海边的房子里,他们可以逃脱社会的规则,沉浸在单纯的欢爱中,尽情享受。
我从未如此欢愉。
里奥向好友罗兹坦诚自己的感受。
罗兹又何尝不是呢?
同时,两位母亲都明白,自己终将老去,儿子和情人迟早会离开,组建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她们约定,到时候,定会放手。
那么容易吗?
如果人的情感能说断就断,这世间定不会有那许多哀婉缠绵的情诗。
罗兹决定结束这种不对的情感关系。
汤姆爱上了同龄的女孩,已经结婚。
面对罗兹的决绝,伤心颓废的尼尔借助汉娜的身体转移注意力,而对方意外的怀孕使他不得不负起责任,成为丈夫,成为父亲。
缓缓推移的镜头,一望无际的大海,畅游,冲浪,晒阳,那样随性而舒适,难道我们的情感就不能如此这般地顺其自然,遵从本心?
尼尔责备是罗兹摧毁了这一切。
为什么你要主动停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继续相爱,继续享受彼此在肉体上所给予的亲密,欢愉与安宁?
你们孕育了我们,生养了我们,只有你们的身体才能给予我们真正想要的依恋,我们只有呆在你们的身体里,才能体会到回家的感觉。
Prefect Mother,什么样的母亲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
似乎没有答案,我们终究要活在人群中,活在社会里,被各种世俗的规则钳制着,违拗本心。
女人给予儿子生命,却无法将母体的安宁再次赐予。
每个男人,都在寻找着母亲,而每个女人,也都在寻找着儿子。
我们是依靠体温,依靠爱恋,才能活下去的生物。
我们都在寻找,生命原初的那份安宁与静谧。
喜欢这部影片,蔚蓝的大海,温热的阳光,他们肆无忌惮的缠绵。
也许,还有那份终不可及的自由吧!
除了猎奇没别的了
心大的澳洲人民
woderful
女导演的伦理观确实不同常人。
虽然有些剧情设定实在是难以让人理解——你搞了我妈我也要搞你妈,然后我们四个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位young god身材都不错可惜颜不行,虽然后面真相大白的情节处理失当笑场不断,不过在这样毁三观的剧情里两位女主角依然保持了很不错的演技水准,最后四人躺在无尽的碧波之上让爱失去身份认同
人帅景美
戒不掉
我只觉得剧情简直让我不忍直视。。。
帥哥美女,風光明媚,陽光沙灘海水衝浪。閨密對彼此的愛轉到對方兒子身上,最後四人躺在海上的漂浮木板上,遺世獨立,帶著世人不理解的感情繼續生活。 好奇那個木板怎麼飄回岸邊。
蓝天碧海飘啊飘,四人/交叉两对情迷荡失在汪洋
看预告片的时候觉得挺乱伦的,可是看电影就觉得其实还挺美好的,只是年纪差的大了点,但其实四个人和和谐谐的挺合适的。Naomi Watts真是美...然后是这两个男的长的有点像还是我对男的太脸盲了。。。
题材大胆,海洋、小屋的环境设置很有味道。不过剧情略狗血,故事推进也比较灾难,整体乏善可陈。娜奥米还算好,罗宾怀特真快老成渣了。
毁三观
太好了 想久久逗留在电影中的氛围里
女性的细腻与情绪化,光与海浪,出色的心理刻画与人物表演,感情的融入与安置,只有在海中央才是四个人的天堂。| 人物设置要不要这么对称哒~。。。
举手投足的优雅 一人给一颗小星星。
三观崩塌
这就是传说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么,好想学游泳和冲浪啊。PS:这个题材和情节好特别啊……
看过预告片,便再没什么惊喜了
若是早年,看这个电影,会尴尬到用脚趾头抠出一座悉尼歌剧院。如今受各路狗血大尺度剧情轰炸已致百毒不侵,看此片亦觉小清新。做闺蜜的至高境界,两人各生一子,然后……可惜了两位姑娘,知道真相后气死了。结局属于结局又不属于结局,躺在木板上随水漂去吧。无趣。01:51:14,rmvb,1.1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