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步对人性和社会体制的剖析让观众觉得压抑的话,这部的结局更加让人绝望。
还是第一部最经典和震撼。
第二部直接忽略好了。
在故事三中,导演对CUBE的处理低调了许多,并且开始老老实实地讲述关于CUBE诞生的前因后果。
从电影本身的结构上看,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个不落。
只不过,对于《Cube》系列来说,这却似乎不是一件好事,它标志着这个系列影片从一部具有横空出世的理念的佳作堕落到成为一部平庸的英雄主义影片。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如下关于CUBE的情况:它是由一个有着军队及政府背景的神秘组织所建造;该组织雇人对CUBE中所发生的一切进行实时监控并录像,雇员没有人身自由;建造CUBE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拿人做实验进行研究用;CUBE中的“试验品”据说是与该组织签订了合同的死刑犯——当然,这可能只是该组织的一面之词,“试验品”进CUBE之前还被消除了记忆,就算逃出CUBE也会被追杀。
故事的男主角是该组织的一位智商超高的雇员,他为CUBE中的一位女子所吸引,决心进入CUBE中帮助她逃离CUBE。
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将女主角带出了CUBE,而自己却被抓了回去,送进了CUBE——并且被改造成了第一集中的那个“弱智”青年。
影片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神秘组织的冷血及变态,为了消灭主角,甚至不惜破坏游戏规则,人工启动所有机关。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成了反抗强权的斗士(事实上,影片对女主角的设定就是一名反政府主义者),从某个方面来看,影片剥夺了观众思考的空间,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与该系列的第一集大异其趣。
从技术角度来看,第一集与第三集应该是同一个CUBE,因为里面的机关基本上都一样,“游戏规则”也大体相同。
不同的是,第三集通过手动开启的方式让我们见识到了CUBE的全部功能。
另外,对于第一集中最后似乎逃出生天的“弱智”青年(也就是第三集中的男主角),第三集暗示了不同的结果:姑且不论“组织”是否会心甘情愿的让背叛的雇员再一次逃出CUBE,光是那个“你相信上帝吗?
”的傻X问题就会要了他的命——我根本不相信回答“Yes”就能活着走出CUBE,何况他也未必会说“Yes”。
于是,整个系列中唯一的亮色也被抹杀了——除非你认为第三集中的女主角和女儿躲避在丛林中度过余生是个好结局。
整体上来说,该系列秉承了系列电影一蟹不如一蟹的通病,尤其是第二集,相当的不知所谓,要不是第三集来了个回归,估计真就不能看了。
纵观《Cube》系列,第一集胜在横空出世的理念和精彩的人物转变,到了第二集里人却被忽略了,而第三集为了追求故事性而抛弃了第一集的理念。
本来,CUBE完全有可能会像MATRIX一样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词,然而后两集的定位失误让它沦为平庸,可惜,可叹。
个人认为三部都挺好的,整体剧情结合起来让我联想到弥留之国,各自对应其中的三种游戏类型。
第一部是梅花游戏——综合协作游戏。
游戏参加者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团结起来,运用团队精神一起逃脱立方体。
其中逃脱大师的扔鞋子大法,女学生和疯子的数学才能,建筑师,警察和精神科医师的专业才能都有所体现。
团队精神非常重要,最后好几个人也是被被害妄想症的二逼警察害死的。
在弥留之国中,最先出现的也是梅花游戏。
这类游戏放在第一位是非常合乎逻辑的,梅花游戏涉猎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更方便也更好的把观众引入剧情,交代整个游戏的结构背景。
第二部是方块游戏——智力游戏。
第二部其实确实和第一第三部联结起来的剧情关系不大,但不能说毫无关系。
第二部是第一部往另外一个方向更高递进的游戏方式。
从逃出三维密室到逃出四维密室,这个科幻烧脑的设定是非常有意思的,把我们从狭隘的思维带向了更广阔的宇宙。
第三部是红心游戏——心理游戏。
比思维极限更高的递进还能有什么呢?
也只有人心了。
所以第三部回归心理层面并且把整个设定圆了起来,并留下了一些悬念。
这个自愿进入游戏失忆后又疯狂想逃跑的设定让我想起了《人生切割术》。
人有时候就是会连自己都卖了对吧?
哈哈哈哈哈很有趣。
这里表达的人的自我假象和第一部表达的结构和主体的关系有联结,下面我慢慢来细说。
这部影片体现出的最有意思的就是社会结构和主体的关系。
很多人也是因为第一部中对这方面论述的那段剧情而爱上这部影片。
第一部中,建筑师承包了立方体工程的一部分,他只是想从中捞点油水,但他并不知道它是用来做这么残忍的事情的。
然后大家在猜测元凶是谁以及他的目的时,建筑师说:根本就没有操纵一切的人。
制造立方体的每个流程的人都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然后引向更高的思考,随即悟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没有罪魁祸首,但每个人都是凶手之一。
悲剧就是这么发生的,我们来想想大部分自杀的人,压垮他的是某个特定的人某件特定的事吗?
当然不,而是一群人小小的恶意积聚而成的。
甚至大部分人并不是以伤害别人取乐,不是有意的,他们只是想“捞点油水”。
当代盛行“犬儒主义精神”,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使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变得越来越冷漠。
每个人的行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动,互相影响。
更多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当我们多买几套房子来收租,哄抬房价,过着人上人的生活时,就会有几个人因为租不起房子而流落街头。
(如果有钱人都这样做的话。
)如果说建筑师的思考是第一部的高光的话,我相信第三部中的高光剧情是:问逃出立方体的人是否信神,然后按下no键。
yes和no的按钮让我想起集中营纳粹里把犹太人关进毒气室然后按下按钮杀死他们的故事。
实际上,神明并不是神本身,在我们的生活中,强权就是决定我们生死的神。
我们只要对强权说不,只有死路一条。
另外,更值得深思的是,按按钮的人。
我曾在一本有关社会学的书《恶的科学》中看到过,战后人们痛骂德国人,而每个参与恶行的德国人却都很无辜的说:我并没有杀人,我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一部分人的任务是制造毒气,一部分人的任务是建造毒气室,一部分人的任务是把犹太人们关进毒气室(流程很零碎其实,我记不太清了),还有一部分人的任务仅仅是“按下按钮”。
这些仅仅需要“按下按钮”的人甚至不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自己说的,其实我不太信。
)但即使知道要做这么可怕的事情,他们敢拒绝吗?
拒绝的话被残忍杀害的也许就是自己。
无论是第一部中的建筑师还是第三部中按下no的人,滑稽的是他们本身做的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却是实施残忍暴行中的一环。
建筑师是无意的帮凶,而按按钮的人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
这就是结构和主体的关系,结构形成了主体,而主体促成了结构的再生,无限循环。
帮凶们促成了恶行,并壮大了施暴的队伍。
大环境和个体之间亦是如此互相影响。
男主为什么签卖身契?
最后谈一下还原剧情的设定。
男主自己把自己都卖了,和人生切割术女主一样都是失忆之后难以置信自己会这样对待自己哈哈哈哈哈!
我们之前思考的结构与主体的关系中,“结构”指代的都是个人或者个人的行为。
那么这个设定,以及第二部对时间和平行空间的拆解让我开始思考:人是不是一个整体呢?
我不认为男主自己签的“卖身契”是被造假的,而更倾向于当时的他有某种目的而把未来的他给卖了,或者是平行世界的另一个他签了文件把这个他给卖了,这样就更能说通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第二部的故事里把这些线索联系起来,既然这个组织已经可以制造出四维的立方体,那说明在这部影片里“人”决不是一个整体。
在《人生切割术》中,人可以通过大脑手术分为两个人格,生活人格签下卖身契让工作人格无休止的工作,自己坐享其成。
在本片第二部中,时间的重叠和量子发散的无限可能也完美诠释了人不是一个整体。
其他平行空间有无限个我,其他时间点的我也不是同一个我。
即使从三维角度来说,人也是由细胞等物质组成的。
所以我们不仅是结构也是由结构组成的整体。
宇宙多奇妙~而同为结构的另一个男主,却能签下卖身契决定我们看到的这位男主的命运。
这像不像我前面说的按按钮的人(神,强权)能决定其他人的生死。
纳粹能决定犹太人的生死。
本片表面就是围绕一个拥有复杂结构的立方体来展开故事的,甚至能够对结构和主体的关系展开到方方面面来体现,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三部里面来说,最喜欢前传。
好几年前看的片子,但是现在仍然能记得十分清晰。
第三部除了数字空间逻辑外,有了更多的情节,解释了为什么人会被放到cube里,为什么在里面的人会失去记忆,出口在哪儿?
把不符合政见的人,都伪造同意书,丢到Cube,这是政府排除异己,同时做三维测试的一个大阴谋?
但这三部,显示的一个共同点:人性。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尤其是第一部的警察,心底阴暗、自私、怕死的情绪展露无疑;第二部的食人狂;和第三部的二个观察者,所展露的正面人性。
看了之后不禁幻想,如果是我在那个cube里,我是否会有test trap的勇气,是否可能舍弃同伴一直有个疑问,第二部里弱智儿Wynn跑出去后,会遭遇什么样的情景?
按影片的制作顺序是cube1、2、0,但0是前传,所以技术角度的顺序是0、1、2:1、开门方式:cube0是旧式的机器,类似于公交车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式隔板门;cube1是双手转把柄以旋开的箱式拉动门;cube2(最高科技)是触摸式自开隔板门(设计门的杰瑞死于本片中)。
2、监控方式:cube0是旧式的机器,人工监控;cube1没说有无监控;cube2(最高科技)完全无法监控,导致了建造的组织也必须派间谍(凯特)进去才能实现目的。
3、杀人方式:cube0是旧式的机器,有毒液腐蚀掉肉、超级病毒烂肉、火、超低温、钢丝绳切割(这个最有比较,因为cube直接进步为激光切割了);cube1有喷掉脸(飞天神鹰)、激光切割……cube2(最高科技)超立方模型剪人、时间高速流逝饿死或老死人……4、房间标号:cube0是abc字母表示数字;cube1是数字,但要计算质数因子;cube2(最高科技)无需数字代号,也可能无法标注代号,因为他是超立方体和很多平行空间、在变且可以合并(最终归一坍塌)。
5、被关人员:cube0是很多打着同意试验的罪犯身份的小白鼠,除了女主和男主;cube1拍得最早,是有社会隐喻的几个不同身份人员,只有建筑师是设计了整个装置的外壳;cube2里被关的用迈克斯的话说是“每个与这个东西有关的人都丢到这儿来”,有游戏设计师迈克斯、打官司的女律师、女天才黑客盲女莎夏、知道方案的理论数学家佩莉太太、设计触摸门的杰瑞、五角大楼的上校等。
==========================================从技术角度,几点感想:1、cube装置是某大集团(目前透露出的明确信息就是cube2里出现的大军火商艾桑公司)所建,它是在逐步设计、建造、完善中,也可以理解为经历了一代、二代……从技术看,cube0和1应该属于一代技术,cube2属于二代技术,且最终完成(cube2影片最后黑西装sir接电话所说的‘第二阶段已结束’)。
2、有人说cube0拍的太粗糙,其实这正是其合理之处,因为一开始的cube刚设计时只是个魔方组块结构,最终二代却实现了(当代技术还没有的)4维空间超立方体结构。
3、cube0最终把男主设计成了cube1里面的智障,起了前后呼应作用。
但从技术角度看,cube0和1是明显不同的两个装置,从0到1装置升级、建造不是短期内可以做成的,那智障要被关在装置里多久?
吃喝拉撒这么解决(呵呵呵,又瞎琢磨了)?
其实,影片既然要这么呼应,为何不直接用cube1的电影道具去拍cube0呢?
直接就按两个故事是发生在同一套装置里设定就是了。
4、cube0影片里被困人员设定了一个反政府人士身份的女主,这并不合理,或许电影是为了起到一定的反政府喻义吧。
但试验就是试验!
排除政治异己就是排除异己!
完全没必要把两件事搞在一起。
一个大型的超级组织做决策,会为了省点小白鼠的费用而专门把政治人士搞来做试验?
直接让人消失更简单的吧。
总之,影片还可以,1和2我评4星,0稍差但也给4星。
Cube外,WYNN艾瑞克·维恩和DODD这两个系统工程师正通过监视屏对身陷Cube内的人进行实时监控并录像,他们自己也只能呆在监控室里不能出去。
根据上头的说法,Cube内的人都是死囚,他们自愿签署粉红色协议书,被洗脑失去过往记忆后进入Cube参与这个试验来代替死刑。
WYNN发现Cube中的蕾斯是个政客,她并没有失忆,WYNN也没有找到该女子的协议书。
WYNN觉得该女子不应在里面。
之后上头来电话,有人到了Cube出口,DODD和WYNN根据命令执行退出程序。
WYNN发现逃到出口的正是他的同事欧文。
此时的欧文已经被洗脑失忆,DODD执行程序用铁链栓住了他,并问他问题:问题一:说出你的名字。
问题二:你相信有上帝存在吗?
当欧文对第二个问题回答不时,DODD按下了“不”的按钮,结果欧文被地板上窜出的火烧死。
DODD让WYNN将写有执行结果的信放入电梯,但WYNN却走了进去,电梯下降,开门后正是Cube的入口,WYNN进入Cube去营救困在里面的人。
WYNN找到了蕾斯等人,告诉他们自己负责收集数据并用多种化学和生物试剂测试大脑的活性和忍耐程度,并记录他们的梦。
蕾斯等人之前发现了房间每个传送门上都有用2个点号隔开的3个字母标识。
WYNN说一共25个房间,只有2个房间有Z坐标标记着26,它们会周期性的移动到边缘,但有2个出口点被监视着,另有1个意外的出口可以直接到Cube外面。
杰克斯带着助手费恩和奎克利来到监控室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他们根据上头的命令将房间传送门上的字母铁条全部溶解,将周围房间都启动了陷阱,并对WYNN所处房间启动电流攻击,危急时刻DODD扯断了电线,他们逃过一劫。
DODD继续破坏电路被杰克斯发现,遭到了毒手。
Cube因为电路破坏停电,所有陷阱失效,10分钟后系统将重启,清空程序会烧毁房间里的所有东西。
困在Cube里的海塞克曾是名士兵,参军时被偷偷植入了芯片。
杰克斯根据部队监视网络激活了海塞克的疼痛抑制功能并使其体力增强,对他启动了谋杀WYNX和DODD的指令。
WYNX和DODD合力干掉了海塞克后通过房间一个出口进入水中逃出生天。
但两人上岸后就遭到袭击,WYNX被抓,DODD逃脱。
WYNX醒来后发现被绑在手术台上,杰克斯告诉他他直接被判决有罪,并给他看了已经签有他名字的粉红协议书。
WYNX脑中被植入芯片变成傻子后丢入Cube,与其他人一起成为实验室里新的小白鼠。
该片作为Cube的前传交代了Cube产生的背景以及Cube中人由何而来。
片尾变成傻子的艾瑞克·维恩也与第一部里的孤独症青年卡赞呼应。
Cube外的WYNN和DODD做着看似合乎法规的工作,其实却成为了政府的刽子手。
而政府高层把蕾斯这个持不同政见的人丢入Cube可见其对异己者手段之毒辣。
第一部里的隐喻在前传里变得明示。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很变态很恶毒很神经质的那个拐杖独眼龙结局不太靠谱没太明白,看来还非得看看续集不可了^^
看完第三部后,我真无法给三部在自己心中排个高低,它们都很优秀,只能说第二部比较独立了,而第三部是第一步很好的衔接或铺垫。
想看《cube》三部曲很久很久了,一直没定心下来看··很久没这么过瘾了,上次这么澎湃是《saw》带给我的,但是它的续集没有cube三部曲能给我同样的触动。
看了第一部,就一口气连看三部,看后直呼精彩。
看到wynn,和里面的“小白鼠们”,心想如果某天自己身处其中,就不会有这么高的智商让自己安全,我的理科忘得差不多了……下场就是个悲剧如果我是女主,我心中的他会不会像wynn一样不顾一切冲进来救我,毕竟太不现实,死亡面前人人自危。
谢谢wynn,他给我以温暖,虽然明知是虚构的,但是他身上还有闪闪人性的光辉。
最后很绝望,它的结局简直和saw如出一辙,根本就有boss主控局面,不会让人有选择的嘛!
主角们千辛万苦,赴汤蹈火地逃出了,却又面临新的危机,要么回答no被烧死,要么逃出森林的也被麻醉针射中带回……很多人在讨论wynn成为第一集的白痴逃出生天后,在白光中被提问,回答yes or no,如他回答yes能否捡回一条命。
综合第三部第二部,只要成为被放入魔方,就是死路。
就算回答yes也是一死。
第二部那个女的最后不是逃出来了吗,结果被枪毙;让他重玩游戏?
没意义啊,他是个数学天才是不争的事实,与其留着他成为后患不如直接毙了他来的痛快;而且一个白痴对军方系统有什么用,已经是叛徒了。
所以第一部的白痴(第三部主角)面临问题时,要么被处死,要么面临另一种处罚吧 忽然觉得平凡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有人说,宁可死亡也不要痛苦,但当死亡真正来临时,又有谁会去选择死亡?
看了心慌方的第一部和第三部,很多人都说第二部很一般,也就没有去看。
看完第一部总觉得还差点什么,就抱着一线希望去看了第三部,也就是前传,果然没有失望。
人生没有错与对,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就没有了回头路,被推到悬崖的边缘又有谁会理性的思考,也许yes是对的,也许no也是痛苦的结束。
男主毫无顾念的冲进去去救女主,难道就为了一见钟情?
看到过这么多的生死难道就不会有一丝的犹豫。
当危险来临时首先还是要保护自己,那样才不会有人抛弃你,很可怜的胖胖。
这部前传血腥程度是最强的 而且布景色调也是很冰冷残酷的味道 但是为了叙事说明抽离出立方体 情感的处理也太过粗糙牵强 导致没有前两部的扣人心弦 结尾扣到第一部的点还不错 总的来说没有大失望 有个想法 如果再拍下去的话 可以按照立方体的点切入让电影 让整个电影系列也如同立方体连接 呵呵
这个系列到此为止吧 别再有续集了。
看到复制,粘贴。从第一部后面,都是复制,粘贴。三里面就多了个小喽喽,跟一没特别的感觉。
烂尾续作....
魔方 疯子的来由 杀人方法还是很恶心 哎
挺无聊的
最俗套的一部,抛却了神秘主义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B级片里最最没新意的血浆和人物设定,易懂但毫无亮点。
影片最后一幕应该是第一部里发现那个白痴的时候的情景吧,可为毛不选一样的演员来演呢?我觉得那样更有意思一些
不 好 看!cube2不好看就当我智商低了,这个0完全是抹杀1的想象力
里面的Bad boss很有Christoph Waltz的味道啊
费劲
cube的第三部,不如前。加拿大电影总觉得有些无力。
科幻而已
193
好好一帅哥给整成一个神经病,科技好发达阿
三部曲都看完才发现:神作一部啊!
方块内的一百种不同死法,拒绝重复
回归~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低能是怎么来的。
把第一部的科幻、人性、悬疑等优势毁之殆尽,反乌托邦呈现出来,可惜太弱了。
加上前传阴谋论三部曲就完整了。
第三部CUBE后劲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