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门』是一个锄强扶弱的正义门派。
影片讲的是它的第二代传人王小龙和王小虎以及后加入的石黑龙,与邪恶势力罗刹门抗争,最终战胜火云邪神的故事。
提到火云邪神,很难不想到周星驰的《功夫》,然后自然而然地拿两部影片做起比较。
就先拿火云邪神来说。
《功夫》很完整地塑造了一个武痴的形象,出手狠辣但不失纯真。
相比之下,本片里的大反派火云邪神未免过于单薄,他坏,他很能打,就没了。
就像戴在他脸上的面具一样,撕掉这两个标签,这个人物就消失了。
其他人物也可以拿来比较。
《功夫》的主人公阿星从怀揣梦想的小混混到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中间有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
反观本片,王小龙为虎作伥又振振有词,王小虎做事鲁莽,石黑龙不知道是来干嘛的——这些人物一个个面目模糊,关系不清,都无法担纲统领全片的主人公。
再说女性角色。
《功夫》成功地塑造了包租婆这个经典形象,哑女戏份不多,但对阿星的人物建立至关重要。
本片中的两个主要女性角色都只是花瓶,罗刹女与王小龙似有青梅竹马之谊但交代不清,两个人成年后的关系又极为拧巴,扮演罗刹女的李小冉只能尽力表现自己并不擅长的风尘味道。
马小灵对王小龙和王小虎的感情都莫名其妙,她在白云山的英勇献身毫无来由,也就无法感人。
王小龙的母亲更只是一个符号,片中对她为何离开龙虎门语焉不详,但是她用几句教诲就能让王小龙在黑道混了多年仍是一朵白莲花。
本片的影像风格颇为诡异,满屏黄绿配色可能是为了表现漫画的质感吧。
《功夫》也有漫画元素,但民国时期的质感非常扎实。
而本片中,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快意恩仇的江湖气质,龙虎门三少的杀马特发型,彼此格格不入。
本片拍摄晚于《功夫》,可水准却是全面落后的。
午夜时分,看一场午夜场——《龙虎门》。
外面越是漆黑安静,里面的打斗就显得越是激烈。
对一部那么久远的漫画来说,短短90分钟无法是无法概涵所有的。
对于我来说,没有漫画的基础认识,也许就当是一场武打片来看好了,至少不枉甄子丹一番心机。
我是迟到了几分钟,开场的一幕没看齐全,但后来在日本餐厅那场戏倒是精彩,补了一个遗憾。
旁边的朋友说,那么多的电影拍下来,都已经没有什么新意的了,再有的,不过是拍摄手法的转变而已。
听到这句话,就刚好看到镜头转为俯拍,成群的打手涌进三个房间,这种感觉很不错,立体感很足。
镜头渐渐拉近,近身的打斗,充满力量,畅快淋漓。
也许看得太多特技效果,太多大制作大投资,太多眩目得虚幻的场面,突然回归那么真实的纯粹的动作片,感觉那么实在接近,仿佛身体里的血液也随着贲张起来。
本来并不太喜欢甄子丹,但戏里的表现确实不俗,动作干脆利落,爆发力很强,加上一脸的冷酷无情,似乎终于打出了专属于他自己的动作方式。
《龙虎门》海报大事标题“十年无法超越的动作巨制”,当然这也许只是一种宣传手段,但甄子丹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在近期的影片中已不多见。
余文乐表现也不俗,武起双截棍起来也有模有样,但他的身份就可能有点来历不明,还没有正式拜师学艺,就得无端为龙虎门卖命了。
谢霆锋就好像有点无聊,除了有一段兄弟的感情戏之外,打斗场面也没什么架势,不算突出。
电影中的武戏份量也相对吃重,情节就略为单薄。
如戏中作为一代宗题的元华,在火云邪神面前却是如此不堪一击,于情于理有点快进了,转眼间就被击毙了。
按道理说,师父被杀,武馆被拆,心里面肯定又恨又悲,但这里没有把这个情节好好发挥出来,除了给谢和余两个大特写后就完事了,没有将这个悲愤推向高潮,带动观众的心理。
至少我一边看着,也没有一种马上要报仇的冲动情绪。
黄玉郎对于多年的心血自然不肯被人专美,少不了也要客串一个角色。
只是太轻易地,他说一两句话,就能让谢跟余修炼得脱胎换骨,挺赶时间的。
有点不爽的还是最终打斗那场,怎么火云邪神家里一个喽罗都没有?
看门的也得有一两个吧?
就这样让那两个人直冲而进。
情节设计没有一点惊喜,几乎都可以猜到进程了,只余不带花巧的动作来搭救场面。
影片中,有两个女配角,从而暗伏了两段感情戏。
马小灵与王小虎可谓是一见钟情,实在仓促又苍白,就几个照面就可以生死相许吗?
至少不能说服我。
倒是罗刹女与王小龙的一段是最丰满的。
由当初的第一次相遇,王小龙的相救,已经注定这个罗刹女欠了他的。
他们的相见总是在漆黑里,暧昧的泳池边,说着只有他们才能懂的说话。
罗刹女拼命想拉拢他,我们都是同样的人,我们都不是好人。
王小龙仍是一脸的无情,坚守心里的限度。
她一直是那么淡定,其实心里一直又是那么绝望,希翼他眼里能流露一点点温柔。
他其实也是爱的吧,不然怎么会为她剌上自己的标志。
最后一幕,罗刹女轻轻滑坐在他面前,生死之隔,两人却无法言语,无法触碰,只余那印记,印证一段深刻心里却无法吐露的感情。
其实,这本来就是漫画,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无非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已。
或者,不必想得太多。
龙虎门 电影 艺术今天不是什么好日子,至少这天气,找来龙虎门来看,(没办法经济条件差只能找盗版的)除了动作更加绚外,基本没什么突破,毕竟是从漫画改编的,我又不怎么喜欢这样的暴力漫画,因此从个人感情上讲不喜欢这类电影。
从功夫片的角度来讲,甑子丹确实有突破,武打的设计越来越符合我们的口味。
成龙的谐趣,李连杰的帅气,和甄子丹的刚猛。
似乎我们已经习惯,。
但是相比之如此鲜明的正邪的剧情,又难脱离好来坞的制作风格,成为不用带脑子看的商业电影,至少比之先前的《杀破狼》,除了大量的CG特效外,剧情是无法超越的,就我来说,我始终不能接受穿着时装在空中飞来飞去一人大战千军的场面,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帮派,连杆枪都难找,难道是谁定下江湖规则都得遵守?
武打给人的刺激是明显的,在神经中突然的涌入,但是长期的精神兴奋最后只会萎靡,即便让你无法想象的CG,亦是如此,因为从电影本身,剧情肯定是第一位,即便是周教授的无厘头也是讲究的,而其他则只是一个组成部分,难怪梁朝伟,李连杰会拍出《英雄》,在单一的商业模式下,电影会随着时间流逝,谁能成为经典,就会是最后的赢家,而如今好莱坞模式兴风作浪下,早已不需要去成为经典,武侠可以用电脑来做,演员可以用媒体去炒,盗版可以不管,票房照样来找,再烂的电影也能去冲击奥斯卡,即便只拿到一个视觉表现奖,也就当作一个代表中国的“国际导演”丰功伟绩了,无法再找到唐诗宋词的美韵,千古的编钟只能放在博物馆里,刘三姐的歌声已经远去,蝶衣的绝唱无人知晓,余下的是英雄+美女的套路,任是一个市井小人也比之有趣多横。
剧本丧失了起码的人格真实,而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只是吹灰之力。
谁还去管中国文化弘扬不弘扬的,谁还为着艺术事业奔走呢?
从字典里面摘出“艺术”有几个意思1 表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2 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3 形状独特而美观的电影完全可以属于这三种范畴,它更可以结合音乐、美术、服饰、绘画等等为一体集中表现,剧本的取材更需要立足于现实才能超脱于现实,虚构才不会变成虚假。
因此正如我们需要《红楼梦》而又不能没有《金瓶梅》,我们只要3个小时的《指环王》而不需要破坏生态的《无极》...所以这些不可能成为经典,也许在多年以后,这些东西成了CG教学案例,或者成为MBA的营销课程,还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废弃光碟...蹂躏,我们的神经和精神诈骗,我们的金钱和希望破坏,我们的追求和理想这个时代,将只能在历史里面轻描淡写,甚至不需要后人记住,即便经济发展的速度再快上几倍,即便明天我们就能去火星。
但是身为主体的人却失去了藏在本性中的激情,一味的追求自己的想法而后人格的内涵只能停留在这安逸的50年中,怎会出现拿着笔杆当匕首的鲁迅,或者腰系双斧的李逵,而那些把电影当作工作、人生的人,会被称为艺术工作者吗?
这样的艺术催生了无饰的人体,无声的音乐,白纸一张的图画,正在酝酿无字的书,无物的电影...两千多年的老庄也许会甘拜下风,弗洛伊德是否已经忏悔,为他们的理想?
还是追寻的意境,他们不知道是谁取消了这种限制,衍化为行为,抽象,复杂...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艺术!
这一天叫后现代,他们的追求?
Dragon Tiger Gate/龍虎門December 5th, 2006很“美”的影片,不过也光剩下美了,没什么情节,甚至可以说故事十分乏味。
发表几条拙见,算是看过此片了:* 开头谢霆锋我踢、我踢、我踢踢踢,一看就是甄子丹的招牌架式,现在传授给谢霆锋了,他运气真好,谁都帮他。
* 谢霆锋和甄子丹的岁数应该差一辈儿了,片中演亲兄弟。。。
* 片中都是机器人,打败几百人也不累,空手把倭刀打弯也不会受伤,连衣服都不破,圣斗士好歹还穿件圣衣捏。
* 小龙小虎的两个女人纯属多余。。。
* 罗刹门好像只有两个人:boss和罗刹女,拿三节棍和分水刺的两个怎么看都像是花钱雇的职业杀手。
并且只有两个人的罗刹门居然能够颁发走私营业执照——罗刹令。
* 最终boss是窝囊废,只会欺负老头子,最后和后生仔们斗的时候嘴里说着还有什么厉害的招数没有,其实自己的绝招根本就使不出来(杀元华时用的拳头发亮的那个)* 中式功夫片和老外动作片的最大区别是,老外动作片用的炸药多,车子、房子全要炸,中式动作片用的风扇多,我吹~~~袍子鼓来了,头发飘起来了,人也飞起来了,so cool~* 片尾,小龙说:我们两个都是阿龙,不如你改个名字,叫阿豹吧。
小虎说:阿豹,挺cool啊。。。
龙虎门本是取自两个人姓名中的龙、虎,现在如果再加上个豹,那岂不成了——龙虎豹?
男生们应该都知道这本杂志吧?
真为编剧寒啊 -_-!http://www.fwolf.com/blog/post/262
看完了《龙虎门》,让我感到多少有点为难,为难的是我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这部电影,这部影片是在是一个有些奇怪的极端的混合体,组成这个混合体的两个极端就是——极好的武戏和极差的文戏。
是的,没错极好的武戏与极差的武戏,大部分时间里我为了要观看那些极好的武戏而不得不去忍耐着可这些极差的文戏,这可让我大倒胃口,以至于想好好重看一遍都有些提不起兴趣。
武戏好是因为本片有一个出色的动作导演——甄子丹,他也是本片主演之一。
知道甄子丹差不多有十年了,那时我还是一初中生,看电视剧《精武门》,他在里面演陈真,觉得他的动作够劲,姿势够酷,便记住了他。
最近几年,他演了《英雄》、《杀破狼》等电影,表演和动作场面都挺不错,应该算继洪金宝、成龙、李连杰之后,又一个十分出色的动作明星。
文戏很差,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糟糕,原因有很多,比如像故事老套,讲的基本就是坏人为恶,好人行善,坏人踢了好人的馆,杀了个把好人,而且还不明白斩草除根的重要性,结果幸存的好人又学了大本事后来报仇,坏人被灭,正义得到伸张,中间还可以夹杂些师兄师妹你情我爱、浪子回头兄弟相认之类的感情剧情。
这种剧情我连名字都懒得往上填,因为这种类型故事太多了,除了名字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多。
当然剧情老套的电影很多,其中不令人讨厌的也有不少,这就要看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了,明知剧情老套,就要扬长避短,武戏精彩,就要全片围绕武戏服务,那些可有可无的,观众一看肯定就烦的能删就删,留着也是拉低全剧的平均分;情节无聊,就在对白上下点功夫,话说得有意思点,别净整些不知所云、云里雾里的台词,听了就晕,本来可以很清晰的剧情,一下就乱了。
只可惜这部戏的文戏没做到这些,台词弄得虚头巴脑、味同嚼腊,剧情整得也是惨不忍睹,最不能让我容忍的就是每场戏人物一出场就开始摆pose,显得傻里傻气不说,而且死板得要命,我感觉就像是在看画、看海报,而不是在看运动的影像,当然这只是指文戏。
剧中的几个男主角——甄子丹、谢霆锋、余文乐还算将就,当然这是因为有武戏给他们提分,文戏还是差。
女主角就惨多了,没有武戏,文戏又那么无聊,当然得分就不可能高到哪去了。
董洁基本还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花瓶,李小冉可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她似乎就不太适合演像“罗莎”这样妖艳性感的角色,她应该更适合清纯路线,比如《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安琪,或者是活泼开朗型的女孩,比如像《别了,温哥华》的杨西。
路数不对又加上剧情无聊,失败啊!
一九九○年,徐克的《笑傲江湖》公映。
影片一改张彻、胡金铨时代经典武侠的硬桥硬马路线,更多的引入了动作美学和特技效果。
电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两年之后,徐克的力作《新龙门客栈》更是将“新武侠”的灵动飘逸发挥的淋漓尽致。
就此,充满现代电影视觉特点的“新武侠”诞生并走向壮大。
此后十年的功夫片中,不乏凌波微步、御空而行的大侠形象。
到了二○○一年,徐克另一部“图变”的作品《蜀山传》问世,当年徐克对《蜀山》寄予厚望。
希望能成为其作品的又一个转折点,并扬言《蜀山》要连拍3部,拍成中国人的《星战》。
可惜这部奇幻大作却由于对于宏大叙事的整体失控惨遭败北。
排除掉特效,《蜀山》的动作仍带有“新武侠”的许多痕迹。
实际上,在《蜀山》败北时,新武侠已经露出颓势。
虽然转年的《英雄》仍是走“新武侠”的路线,但也只是“新武侠”最后的辉煌了。
十年轮回之后,对于“会飞的大侠”观众们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了。
于是,二○○五年,《杀破狼》再次将“真功夫”放到了电影的宣传之中。
《杀破狼》获得了广泛的认同,《龙虎门》也应运而生。
“真功夫”也是《龙虎门》的看点之一。
从整体上说,《龙虎门》确实够“打”,打的也足够漂亮。
港片节奏快的特点相当明显。
电影并没以一场打斗开场,而是营造氛围,调动观众预期。
在随后酒楼和餐馆的两场戏中,电影以罗刹令为线索,引爆了两场精彩的打斗,让人十分过瘾。
电影至此大约半小时,主要人物悉数登场,正邪对立分明,是经典的好莱坞法则。
尤其是在餐馆的一场戏里,镜头的运用很有些特点,开始交待环境的连续穿墙和几个长镜是个看点。
随后在翻江蛟逃跑一场垂直俯拍和群殴部分,镜头模仿漫画页的特点分割画面也做得很有特色。
看得出来,叶伟信相当的用心。
另外,比较有特点的还有两场,分别是王小龙精神和肉体的重生。
一场是在一片原野之中,人物背后打光呈现出的轮廓光晕强调了圣洁感,还有孩子所代表的纯真,王小龙精神重生了。
肉体重生一场被设置在水中,给人母体的暗示,也比较有特点。
看字幕时注意到电影的造型又是张叔平,呵呵。
近年来他可是相当的走红。
几位主要人物的造型做得颇得原作风采,尤其男演员一头飘逸的长发,动起来飘逸有形的很。
当然,电影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女主角的设置,就有些无足轻重。
除去最后的救人一场外,出场与否似乎根本不影响剧情。
这倒是和董洁在演艺界的现状有些类似。
另外,几位主人公的刻画几乎是全部欠奉。
除了男一号王小龙,对于其心理还有些描述外,王小虎,石黑龙基本上除了会打以外,观众对他们有啥想法,一无所知。
当然,这个问题是漫画电影的通病,由于漫画作品本身的特点,主要人物大都是正邪分明,形象模式化严重,在电影改编中,应该多下些功夫来塑造才好。
殊不知,这几年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都在走“英雄亦凡人”的心路线索,《龙虎门》对于人物塑造的淡薄,显示出了香港电影的一些问题。
这又要引出另一个问题,就是电影中反派的塑造,往往,一部漫画电影中,最吃戏份的是反一号。
因为漫画英雄的形象大多是高大全,所以反角的塑造直接影响了整部电影的厚度。
很可惜,《龙虎门》中的反一号火云邪神,除了打人和挨打外,连脸都没露出来让大家看一看。
本以为最后要揭开面具露出真面目,没想到最后被瓦砾埋了后,居然挖坑逃跑了。
其实,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终场的“正邪大对决”中。
开场无人垫场,两位主角连小喽罗都没打,直接就面对大魔头了。
观众的预期没有充满就直接释放,绝对让人感到缺了点什么。
随后的打斗虽然拳拳到肉,虎虎生威。
但总让人觉得和前面开场的打斗无甚区别,打的特点不够鲜明。
两人的绝招效果也只是尚可,震撼力稍差。
等到王小龙同志一出场,火云邪神就毫无招架之力,被一直暴打致死。
痛快倒是挺痛快,不过少了一波三折,显得这胜利有点太轻松了。
不能说不爽,只能说不够爽吧。
十年轮回,又见“真功夫”三字,但要说十年内没有功夫片能超越本片,恐怕不是香港电影的幸事。
另外说两句和电影无关的话题。
其实,《龙虎门》漫画原名《小流氓》,哈哈。
后来黄玉郎生意做大,成立玉皇朝公司,才嫌《小流氓》这个名字不雅,该成了《龙虎门》。
不过,改成《龙虎门》后,大部分的漫画都是枪手捉刀,黄玉郎腐败了。
后来入狱又东山再起就是后话了。
其实看过《杀破狼》之后就有心写一写甄子丹,但各种原因没有写成,这倒无关紧要,因为还有《龙虎门》这样的片子出现。
认识甄子丹是源于一部三级片,名叫《魔唇劫》,那是上大学时在录相厅看的,有一点请不要误会,此片绝不是《卿本佳人》类所能比及的,应该是一部有关邪教的影片。
朋友总结片中有三快:“女人脱衣快”,“地点转换快”,还有“甄子丹的腿快”。
前两快看片的增多慢慢忘却了,但最后一快始终令我记忆深刻。
《铁猴子》是甄子丹另一部极为叫座的影片,该片再一次将甄子丹的腿快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哪位武打明星还有甄子丹这样的迅捷。
所以虽然李连杰与徐克创造了黄飞鸿神话,但事实上,我还是偏向于甄子丹的佛山无影脚,恐怕也只有他能够真正诠释,对于我这个不懂武术的人来说,速度与力量是我所看重的,想来也与李小龙的截拳道精神是相吻合的。
心目中的甄子丹绝不次于李连杰,除了一些漂亮的动作以外,甄子丹的力度更是李连杰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十分地看好此人,但事实上却是甄子丹基本上没有创造任何辉煌,虽然《铁猴子》中的黄麒英表现得极具大家风范,虽然《黄飞鸿》里的官爷阴狠毒辣,《新龙门客栈》里的公公变态霸道,但他仿佛只是一个过客,没有给人留下再深的印象了。
我想,如果真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甄子丹太有型,太酷,这反而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瓶颈,令他错过了许多好的角色。
《千机变》可以说是甄子丹回归的一部重要作品。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部好片,但里面的武打设计可以说是甄子丹式风格的初现。
说到甄子丹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家良。
在香港有几大班,刘家班(刘家良),成家班(成龙),洪家班(洪金宝)和世界瞩目的袁家班(袁和平)。
作为武术指导,刘家良一直提倡武术的真实再现,所以他当年错过了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直到《七剑》中才与徐克完美的合作了一把。
早期的刘家班为邵氏拍过了许多武打经典影片,一招一式,稳扎稳打,十分讲究中国的武术渊源。
在我记忆中,当时有许多香港武打片都是以拳种的名字命名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此命名就意味着你必须尊从该拳种的特点。
那时的武打影片不但向观众传达了善与恶的区别,同时也传达了各种武术流派的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武德观念,所以少了许多格斗的意味。
在七十年代初,李小龙的影片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的影片第一次将武术与格斗相结合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李小龙死后,电影中格斗的概念又淡化了,成龙戏谑武打开始替代刘家班的真功夫武打设计,于是武术在成龙这里更具杂耍的意味。
后来洪家班,元奎到袁家班风靡全球,真功夫近身肉搏的武打很难再看到,电影也多是舞蹈式的武打动作。
甄子丹是崇尚真功夫的人,所以他加入了刘家班,直到《千机变》中担任武打设计时才开始初现甄氏功夫。
其实在这之前,甄子丹自拍了几部影片,也单独任武术指导,但由于影片不卖座,他的设计也不为人知。
《千机变》由于是打偶像牌的英皇投资,所以广为人知。
不过说实话,这部影片并没有将甄子丹的设计完全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动作令人耳目一新,但只有闪光点而已。
在这个时候,《七剑》出现了,可以说替甄子丹的武打设计起到了辅助作用。
《七剑》的武术指导是刘家良,与甄子丹在影视表现武术方面可以说有相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徐克的回归。
当全球都充斥着袁氏特效飘逸的武功时,徐克则抛开了《蜀山传》之类的空灵,回归到武术本身,所以《七剑》给我们逞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效果,尤其是一段巷战,十分抢眼,与《方氏玉》中那段蒙眼巷战的写意明显不同。
但刘家良深厚的武术功底,对传统武术的认知还是阻碍了此片走得更远,直到甄子丹的《杀破狼》横空出世。
武术以德服人的概念在《杀破狼》中一扫而光,格斗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格斗的招式中充满了角色本身的性格,这一点上可能连李小龙的设计都无法比拟的。
有人说《杀破狼》是传统武术电影的回归,我想只说对了一半,原因有两点,一是它结合了刘家良贴身真功夫的传统武术与李小龙格斗式武术的精髓,而这两者在七十年代时是各自分开的,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二是它更结合了剧中人的身份,最突出的莫过于吴京的阴狠,真是如同小说中说过的招招歹毒。
这显然是一种在回归基础上的超越,令人不可小觑。
甄子丹也因为《杀破狼》一片而奠定了自己一个著名武术指导的身份,可以说仅此片,甄子丹的地位便可与刘家良等人相提并论。
但谁也没有想到,甄子丹竟然在《杀破狼》之后走得更远了,《龙虎门》这部影片在武打设计上几乎汲取了这三四十几年来所有武打影片的精华。
一部漫画作品改编的电影,在武打设计上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对于甄子丹这样的近身理念者,如果换了袁家班,也许更显得顺理成章一些。
但事实上,甄子丹却将《杀破狼》的风格延续了下来,而且更突出更明显。
近身真功夫与格斗的结合几近完美。
许多人乐道影片开头谢霆锋酒楼一站的腿功,但事实上最能体显甄氏风格的是日本料理店中那场战斗。
影片竟然采用了俯拍镜头,这是早期武打影片大全镜所常用的镜头,后来由于不激烈,节奏缓慢而慢慢地退出了武打影片,取而代之的当然是局部特写的蒙太奇手法,所以说甄子丹这次用的俯拍镜头绝对是一次冒险,但事实上,他成功了。
狭小的隔断,人群的拥挤以及镜头下的贴身肉搏这一切把一个现代多少认为有些禁忌的俯拍镜头表现得极具冲击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袁和平的俯拍镜头大多是渲染造型的,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但毕竟这是漫画,影片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写意性的武打桥断,尤其以最后一场打斗戏最为明显。
可以说最后一场打斗戏是一种尝试,即写意与写实的结合,说实话,还是不如前面那些格斗式的武术打斗来得过瘾,但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它们的确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可能是甄子丹野心的一种体显。
华人的武术电影是相当令人骄傲的,在世界电影史上肯定会留下重重一彩的,甄子丹这两年的崛起令我们相信后继者有人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虽然我们可以说甄子丹重现了香港电影史上那些武打影片的精髓,但笔者更想说甄子丹是在回归的基础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十分重要。
最后顺便说一句,《龙虎门》毕竟是由漫画改编的,剧情简单,有些情节过于随意,但有了甄子丹,此片应属收藏之列,个人鄙见!
2006-8-16韩兮
上周五终于补课,看了《龙虎门》。
正佳飞扬影城。
howie说跟《杀破狼》不一样,可我看的时候不由得回忆起《杀破狼》来。
http://blog.sina.com.cn/u/475e5802010000rl还是那么一以贯之地往“有型”的路上狂奔过去不回头。
甄子丹刻意让头发遮住脸,任风吹的样子,如果是他的影迷看到,会尖叫吧?
甚至在想,甄子丹的影迷里会否有一个他自己,甄子丹呢?
连着两个片子看下来,就会觉得,他这样热爱自己,简直是一枝热血沸腾版的水仙花。
我并非对这种对自己的热爱有所反感,毕竟,剧中人物并非只是在搔首弄姿,而是结结实实地在散发着硬朗的光芒。
是自恋,也算是恋得其所。
记得小时候不是很爱看功夫片,总觉得功夫片有很多练功打斗的场景,拖得好长,如果当时有快进键,我一定会把这些个场面快进过去,直接看结果谁赢谁输。
现在反而倒过来了,情节倒不怎么去挑剔,功夫场面打得好看才紧要。
所以看《龙虎门》,居然不觉得“文戏零分”之类的感觉,看下去还算过瘾。
实际上这部片子简单到,人只需要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跟我小时候的是非观一致,跟直截了当拳脚到肉的打斗风格也匹配。
有一个场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就是龙虎门武馆一出场的情景,很多小孩子在练功。
我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有些激动。
很有之前看《七剑》时想冲上去跟那帮侠客握手的感觉。
功夫片里始终应该有正义告急的焦虑,这个出场以及片首的那段旁白让我误以为这种焦虑在《龙虎门》可以血气重现。
直到电影结束时,才略有失落地回过神来,一场误会。
本想跟那位英雄讨论一下时势险恶,可是英雄只顾顾盼自雄,真顾不上谈谈那些事关正义的事情。
1.龙虎门有三个男主,王小龙真子弹,王小虎蟹挺疯,石黑龙雨问了,最后王小龙对石黑龙,你也叫阿龙,要不改叫阿豹吧。
我不由大乐,龙虎豹阿。
同去的小妖mm也乐,我真想问她为啥乐,是否和我乐的一样。
2.看完后,waits遗憾的说,这片子小孩子看很喜欢。
我遥想当年少林寺让很多人跑去了河南,龙虎门会不会使一些小孩偷渡到香港。
转念一下,时代变了,谁还那样傻。
3.讲到王小龙离开了龙虎门,后来两兄弟在酒楼里交了一下手,我想,不错,兄弟相残才是战争。
最后发现,不仅没有相残,还没有合作。
不过两人有出前后对应的戏,王小龙面对王小虎冷酷地说,是不是应该我激动地抱着你喊弟弟,你激动地抱着我喊哥哥。
后来他激动地做了。
4.出现三次诺基亚广告,非常明显,且不必要。
可惜没有拖鞋产家做这广告,里面可有好几处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啊。。
5.董洁在里面充当花瓶的角色,可惜怎么看,她离花瓶都还有好大的距离。
僵硬阿僵硬。
不过有一点,她冲向她爸的尸体的动作,很有上垒的味道,比较符合片中她垒球高手的身份。
6.关底Boss本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角色,面具下如果出现一个大腕就挺好玩的,可是到死都没个露脸的机会。
应该向星战学习一下,最后关头火云邪神拿下面具说,王小龙,I'm Your Father。
这个角色唯一乐到我的地方是,他一运功,周围便震动,形成粒子波纹状,这时小妖插了句,阿,他好脏。。
也许香港的武侠片又走回了多年前的一板一眼真枪实弹的肉搏中,只是动作的招数更加层出不穷,人也更加边的钢筋铁骨了,所谓的肝胆相照,儿女情长,所谓的江湖恩怨,尔虞我诈,早在导演的弹指一挥间中烟消云散。
有人死了,有人报仇,然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江湖永远是这样风雨飘摇,硝烟过后剩下的偌大的战场如同我眼中沉寂的画面一样徒留了一片空白。
这部片子还真没有什么好看的,再加上我不喜欢看黄玉郎的作品,看起来就更加了无生趣了
故事俗套,动作和特效不错的〜
漫画之外,第一次看到王小蛇雄起了,原著里整天要靠玉儿帮助,活在小虎和黑龙的阴影之下,被勇猛无匹的火云邪神打压得抬不起头...
虽然两星我还是欢乐地在cctv看完了。
初中那会儿,为这动作戏痴迷到不行啊
香港动作片里算是很经典的了
这分明是武侠电影啊,夸张而华丽的武打设计,甄子丹关于武打暴力美学确实有一套!看得让人热血沸腾,虽然有些效果夸张了点...不碍事,毕竟是香港漫画改编过来的动作电影,就得这个味!
打斗场面还行啊
武侠片都走不出那个范畴了。
太装逼了,巨土
四星是给甄子丹的~~
造型被雷劈了是的
看得莫名其妙的。。非常莫名。
原本打啊打的 毕竟甄子丹还是真的有两下子的 所以光讲种田功夫电影的话还能过得去的 可是看到它喊了一句“黑级浮屠”之后到科幻级别了 再配上那些特效 我知道我输了。还有 发型师你出来一下我们谈一下人生。
漫画电影就是这样的,我没看过漫画版,但我也觉得电影版不错。里面的世界就是很简单的,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真烂片,为了片中余文乐超越时代的杀马特造型加一星。
有几段打得不错,情节超烂。
难道我可以看在甄子丹 叶伟信的面子上,就可以不叫你烂片吗?
甄子丹保证了打戏,然后呢。。。
大巴上看的,只能说从小就不懂欣赏港漫的人也欣赏不来改编的电影
6年前的港片看着就是舒服 十足的漫画元素让我想到了同样除恶扬善的钢铁侠 只是咱国人不整高科技 靠着腿脚与信念外加点灵丹妙药就可成为超级赛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