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而来,失望而去。
我想这是对这部影片的最佳评注。
“末世未来”的科幻大场景,外加“丹泽尔·华盛顿”金牌影帝助力,还有神秘复古的线索暗藏,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吧。
结果这片我还是分了两次才看完,第一次由于影片色彩过于灰暗而提不起精神,第二次也是按捺了半天心情才等到片尾字幕出现。
问题究竟在哪呢?
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丹泽尔·华盛顿大叔在唱独角戏,然而作为面无表情、寡言少语的独行侠,影帝的表演未免过于僵硬与死板了。
相比类似角色,比如《K星异客》中的凯文·史派西,或者《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让·雷诺,都有所欠缺。
像这样的“三无”(无口、无心、无表情)角色,则需要通过独特细节以及标志性动作进行塑造。
像前面提到的“K星异客”带上墨镜后有着让人猜不透的微笑,而“杀手里昂”则有“坚持每日喝牛奶”的典型特征。
可能大家要说,作为一个在末世横行牛逼哄哄的瞎子大侠,哪来的那么多好说的。
但是作为影视作品,主角便缺少了吸引人的元素。
这部片子另外一个要命的缺点,便是故事线的薄弱。
一部圣经引发的惨案,书的名字相信即使是东方观众,在影片开始不久便能猜中。
过于偏重对宗教的反复引用,反而让本作显得浅薄与功利。
信仰之力不是说出来便能改变世界,而是不断的传诵与排除异己的过程。
何况圣经前后版本无数,全凭后人的各种解读。
为了这样的东西大打出手,是不是太难看了一点?
然后还有这扯淡的结局,在让人啼笑皆非之余,成功让本片上升为闹剧。
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一部有全明星阵容以及充满类固醇的预告片的电影在上映后却像瓦片丢进了水里一样没什么动静(豆瓣上这个电影的评价只有波西·杰克逊的三分之一)——因为这个电影是给没有信仰却在寻找信仰的人看的。
首先信仰不是自然科学。
信仰是超验的,直到你相信它之前你都不会相信它。
因为并不是一个基督徒,所以虽然这个电影充满着基督教元素,但我更愿意把这个电影看成是一个关于通用的信仰的象征主义的故事。
在沉浸在极度的繁荣(或者叫虚荣)之中人类并没有意识到信仰的价值,整个文明最终被自己毁灭。
而这种毁灭未必是物理的毁灭,电影中所描绘的世界不需要理解成是真实的世界,它完全可以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现实文明世界——一个荒芜的充满贪婪淫邪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不需要详细描述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被毁灭的,虽然做几个核爆CG会让大部分观众更愉快一些。
但恰恰是当一切都归于虚空之后,人类会意识到信仰的价值——先知的好人自然知道,聪明的坏人也会想到。
这里的好坏被具象化成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刀枪不入原地满血复活的侠客和独霸一方有思想有追求有品味崇拜墨索里尼不看达芬奇密码的山大王,而他们所真正代表的是文明对信仰的需求的两面性——也就是正教和邪教的对立。
对那些说这个电影胡诌的,我想到一个圣经故事:耶稣在路边让一个瞎子重见光明,这个瞎子跑去宣讲神迹,却无人相信。
耶稣便说现在不能看见的能看见了,能看见的倒瞎了眼。
特意找了一下圣经原文,最后面对不信耶稣的人,耶稣说"If you were blind, you would have no sin; but since you say, 'We see,' your sin remains.“
Eli音译应为“伊莱”。
这又是一部关于末日预言的电影。
Eli在荒漠中孤独前行,场景像极了老式西部片,充满独行侠、强盗、小镇、恶霸、枪战等元素。
然而直到影片结尾,我们才认出,原来故事发生在美国旧金山。
只不过旧金山已经变成了一片荒芜发废墟,也许是人类又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能认出这里是旧金山,其实是源于隔海相望的恶魔岛(The Rock),一座在好莱坞大片中亮相率极高的小岛。
讽刺的是,这座小岛的保存完整程度反倒远高于旧金山市。
Eli豁出性命保护的圣经也终于在小岛上的印刷厂得以继续印制传播。
不过圣经真的可以成为救世之书么?
2010年,末日动作宗教电影《艾利之书 | The Book of Eli》早知道是宗教电影我就不看了,毕竟不太感冒,开始以为是动作片,因为确实有点酷。
各种装B 简直可以给满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好吧,我败了。
女主的存在就是推进故事线了吧。。
确实太2X了。。。
猪一样的队友不过如此。
有种想一巴掌呼死她的感觉呢。。
这个末日公路的感觉还有色调,非常像《MAD MAX》。。
可惜相差太远了。。
动作戏也并不多。。
剧情也狗血点。。
其实还是传教。。
---我是信仰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无聊看看还是可以的,我对宗教电影不太感冒,评分偏低了
艾利的耳机:Monster牌的Beats Tour“面条”式入耳耳机;播放的歌曲是:Al Green 的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给个新蛋的耳机销售链接:http://www.newegg.com.cn/Product/21-c55-002.htm
阿甘两年在美国跑了几个来回,可是男主一直往西走了30年还没走到终点,后来女主开车没加油就把男主送到了终点。
不知道这是哪个星球的故事,如果是地球,男主就算每天爬10公里,30年可以绕赤道近3圈。
还有男主在镇里那么厉害,手枪对长枪还干掉一堆人,自己毫发无伤。
后面到了破屋子里,有了长枪,没怎么反抗就被抓了。
繁华之于枯萎,优越在了当下的斑斓,却试图恒久在斑斓里,深沉不能。
枯萎的世界,深刻泛滥,执迷泛滥,随处都可劫杀,随处都可调戏,放手不能。
不深沉,你需要圣经;不放手,你需要圣经。
他不是跃马扬刀的侠,他是背负箴言的圣。
西行之人,荒漠狂沙只是衬底,至于西行,信仰罢了。
昨晚看了这部片子,怎么说呢,很喜欢,一开始没有看相关的介绍,完全是冲着奥德曼去的55岁的艾泽尔,还有演反派演到妙趣横生的加德曼,在世界末日之后30年后站到彼此的对面...《2012》之后,我们似乎都在把听说的灾难与之对号入座,我们有时恐慌,有时故作镇定嘲笑那些与我们一样恐慌的人,我们不停的搜索那些像是某些暗示的现象,我们叹息...却怀着侥幸始终没有真正相信这一切会如约发生...而这部片子,在大气层终于开了一个大洞,愤怒的太阳摧毁了我们拥有的一且之后的30年后,向我们展开了另一个世界,没有文明,只有武力,征服,还有无处不在的食人族,颤抖的双手索拉娜问eli,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eli说: pepole have more than they need,we have no idea what are precious ,what was not。
we threw away things people kill each other for now.是啊,当我们失去一切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的,不是当时的美好,而是我们没有珍惜当时的美好,使我们自己犯的错...终于我们现在要拼死争抢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是什么声音,让他在这样一片废墟中行走了30年...信仰,是我们通向重建,通向文明唯一的路,信仰温暖人心,给予慰籍,信仰能让人有所相信,有所坚持,会顾及到他人而放弃丧心病狂的毁灭之举,会因为对已经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而遏制贪念、学会珍惜。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见过那些皈依了宗教的人,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信仰使他们的内心安静下来,使他们不再狂躁,不再恐惧...有人说这是一部恶俗的宗教信仰的片子,而正如我们不能通过最后圣经是一本盲文书就推断eli是一个盲人一样,圣经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我不信基督,但我喜欢圣经,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像片中女主角一样脱口而出说:that is beautiful...信仰是一切的源泉eli总是对自己说saty on the path.it is not your concern.最后却义无反顾的回过头,用自己拼死保护的圣经换取了小女孩的一条性命,这时他也终于参透的圣经,参透了信仰,找到了最终的west,用自己的心读出圣经,安静的闭上了眼睛...那个长的像极了爱因斯坦的白发老者说:this is where we are going to start again。
当我们失去一切的时候,也不会是世界尽头,只要我们还有信仰,还有我们愿意坚守的东西,就有start again 的勇气...最近一直晚睡,几乎每天都在两点之后,然后早晨六点醒来一会儿,睁着眼看着就这样亮起来的屋子,听见外面的人声,车声...然后再次睡去,醒来已然是十点...不太记得梦,以前总是斤斤计较着自己梦,每一个梦,揣测着梦背后的含义...如同热爱夏天,是很偏执而无法被理解的怪癖...喝小米粥,早餐或是午餐...总之,一段时间以来,无法早睡早起,无法正常吃饭...在完全混乱的作息中,苟延残喘...昨天决定早早入睡,然而看完这个片子,已经是将近一点,最后没有任何悔意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The book of eli不是一部动作片,而是一部夹杂着少许动作场面的宗教片。
当世界一片混沌,没有政府、没有组织、没有真正的权威,力量决定着一切。
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没有信仰,只是苟活着。
水,只能拯救个体的生命。
卡耐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通过控制水源控制了一个小镇和些许武装。
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只有掌握了人们的思想,才能够控制无数个这样的小镇。
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派人寻找圣经。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明圣经代表着拯救和救赎,而卡耐基却要通过杀戮的方式去获得,这就注定了他不会是上天选定的人。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战争使天空破了个洞,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伤害了人们,将他们变成了食人的野兽。
而侥幸躲在地下逃脱的人们在返回地面后只能一方面躲避着食人族的杀戮,另一方面寻找着赖以生存的水和食物,艰难度日。
可以说,战争摧毁了家园,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世界变成如此的直接原因。
然而实际上,在战争开始前人类就注定了将要面临这样的劫难。
当书籍被焚烧,一同被销毁的还有慰藉人类心灵的媒介。
人类从此失去了信仰,缺失了指引。
当人类内心空荡无以填覆时,战争便不可避免,一切都不可避免。
可以说,“焚书”是导致世界如此的根本原因。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本圣经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这说明上帝并没有放弃人类,人类还有希望。
而主人公eli,在主的指引下,找到了圣经,并带着它一路向西。
凭借着信仰的支撑,毫无畏惧,誓死完成自己的使命。
个人觉得影片的结尾非常好。
eli并没有把一本形式上的书带到西方净土,而是把上帝的思想带了过去。
这时候,他才真正的成为上天的选择,成为上天派往凡间的使者,成为天使。
而记满了上帝思想的圣经竟然是一本盲文书确实很令人吃惊(也许这正是这本书免于被焚毁的原因吧^_^)。
当影片的最后eli背诵“创世纪”这一段落的时候,也代表着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而eli也最终得以安息,回到了主的身旁。
圣经中习惯以the book of + NAME来叙述主的使者经历重重磨难,传播主的思想的故事。
本片的片名取为the book of eli也正间接反映了主人公是上帝选择来到人世传播其思想的使者。
话说唐三藏一行人,去取西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结局如何了?
嗯,和爱因斯坦,伏尔泰,甘地,耶稣一样,他死了,确切的说是他们都死了,师徒四个,一个活口也没有。
就如同《艾利之书》电影男主角艾利一样,尘归尘,土归土。
说到死与生,从来就是一个无限跳跃的话题,你可以联系到烟熏火燎,任由身体发生梅纳反应而巍然不动的邱少云,也可以想到地动山摇,独善其身毫发无损的范跑跑。
当然,他们无论选择生与死,最终都会死。
生死皆是幻象,都他妈不是真的,这样说终究有些空,换种说法,从生物物理学角度解释就是,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皆不过是脑海中的闪动的电流感应而已,所谓神仙皇帝,妖魔鬼怪,不过是脑中的正负能量,二哥一生忠义,耶稣开示众生,于是飞升,他们是神,只要他们仍存在与人的脑中,他们就永远死不了。
只要文明仍在,他们就会不朽。
而故事就发生在末日萧条的背景下,资源匮乏,而比起资源匮乏更重要的是文明的消亡,在史前浩劫下,是团结互助,携手共度难关。
亦或占山为王,老子天下第一。
我们往往心存美好,相信童话故事般的前者,而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后者。
焚书坑奴三十年,文明剩下的只有本能。
智者归隐桃园,蛰伏修养,世间陷入无间炼狱。
世间已没有神,什么耶稣佛陀,二哥牛顿,早已随着燃烧的卷轴与老人的记忆,化为尘土。
其实神从来是真实存在的,神从来没有那么复杂。
在茹毛饮血的上古时代,你发明了钻木取火,你就是神。
在生产力高度进化的新时代,你写出了哲学思想巨著,给人指引,你就是神。
在道德沦丧,恶贯满盈的时代背景下,能独善其身,归隐山林,你就是神。
而我们的男主角不是神,他是个行头拉风的孤独行者,老而弥坚却不是不太冷的杀手,他是一个孤独的苦行僧,卫道者。
他从来没想过成为神,而他手中却有着能让人成为神的天书,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行尸走肉横行的时代,一篇小学生作文所包含的思想足以让人感动得肝脑涂地。
何况是神作《圣经》,有了他便能号令一方,万人敬仰,黄天而立。
于是自然如同唐僧西行一般,引得各路妖魔鬼怪要把他煎皮拆骨,生啖其肉。
三十年来,多少老人情愿死去,也不愿苟合于如此乱世。
而指引他活下去的只有书中的思想,以及一个要为此书寻找一个真正主人的信念。
神不能灭亡,亦不能被少数人禁锢利用。
朝着生命中的西,不断前行,保住最后的神,世间便有希望。
他终于遇到了他,一个同样感受过浩劫前文明的老人,一个同样明白《圣经》力量的老人,作为故事中的大反派,他想成为神,在用水源控制了一方小镇后,他仍不满足,他想控制得更多,他手头的资源却已捉襟见肘,他不够天赋,却有着超越天赋无数倍的野心,于是只有盗用先神的思想,只有成为人眼里的神,才能使其凌驾与世人。
于是他不断寻找,不计后果,不惜代价。
冥冥中自有天意,或者说一起在于选择,既然他选择了通过愚民政策控制小镇居民,最终在他失去武力保护后,自然被愚痴到只剩下本能的暴民所推翻凌辱。
自古以来,在小说,电影,网游,历史,宗教中,反派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帮助主角练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修行的人讲究悟。
看到是缘分,悟道要机缘,能兜头兜脑一顿毒打最好的工具当然是棒子,于是有了当头棒喝的说法。
苦苦修行三十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男主角在大反派一轮威逼利诱,终于领悟出《圣经》的真正含义,完成使命,善终于桃园。
思想需要传承,神仙圣人从来不排除开馆授徒,孔子弟子三千,唐朝和尚取经途中也有四大护法。
亦师亦友是种缘分,从最初不懂世事却loli动人,天真灿烂的女孩,到耳濡目染,保驾护航的有缘人。
最后得听经书,选择离开桃园,苦行修道。
女孩成长如果大道不止,源远流长。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酣畅淋漓的电影,就像一杯合格的咖啡,好喝的来,又有拥有丰富得味觉元素,不乏深度,回甘悠长。
哈里谢顿的阴谋
我喜欢这场景,喜欢这气场。就是结局太蠢了。
其实是圣经宣传片 不过末日之中 也只有信仰才是唯一的力量
除了装模作样还装得过去的人物,乱七八糟的电影!
赤果果的传教笑死姐了。。。这种顶级装X矫情的片还头一次见。。。不是Gary根本没办法坚持看完。。。
没说的那么难看,别不相信圣经的力量,至少请相信世界末日的时候确实需要一样比圣经重要的东西:信仰。
本来想一颗星星的 看到评价还挺高……很无聊 剧情很无聊 打斗画面还可以
我给这部电影的标签是:电影这也就是一部电影了,不出彩,剧情老套,俗不可耐
72/100。看完了才发现,哇,原来丹泽尔华盛顿演技这么牛逼啊。装逼的导演+打酱油的加里奥德曼,扣掉一星。ps,最后那墨镜一戴,Mila Kunis这小妞颇有朱莉神韵啊
很像末日危途,喜欢这种题材,不过结尾很诡异,四星很勉强
最后大坏蛋发现艾利之书是盲文的,我乐了。。总之,米国人还能搞了,为了圣经能编成这样
耶穌版西遊記
墨镜,风衣,砍刀,慢动作,剪影,360度环绕运镜,再来一个POSE...华盛顿终究不是救世主尼奥;末世,废墟,宗教,信仰,人性,航拍镜头...华盛顿也不是传奇威尔史密斯。
考虑到摄影,勉强可给如此直白的宗教宣传片及格分数。
演技、剧情、环境的渲染都挺好的一部电影,结尾地方也小小感动了下,为什么就因为是宗教而打分这么低?豆瓣有时候真的有失公允
如果这部电影由中国人来拍,那这本书大概就是红宝书吧……
(好难讲~)
刚开始鸡冻了好一会,以为又是一部《我是传奇》,可以把丹泽尔华盛顿跟威尔史密斯pk一下;剧情过半,丹泽尔童鞋华丽丽的杂耍动作,这是一部男版的《生化危机》嘛;到了最后,醒悟过来,这货活生生一部好莱坞主旋律大片嘛,把《圣经》换成一马列巨作,把背景代入国共年代,神马都不用说了。
催眠巨作
我也有本圣经,但是一直不怎么能搞懂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