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我认为海媛是一个很冷漠的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她怕惹麻烦,自以为是,警惕性很高,从不对人敞开心扉。
她活的不高兴,整片就没见她怎么笑过。
可是,她却是一个生活在首尔,有着自己小公寓的白领。
无人岛上的人,根本不配称之为人。
所以,我都不愿说他们是冷漠的。
因为动物,没有冷漠这种情感。
永远不要惹老实人,因为她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那些禽兽不如的东西,让人难以相信世上还有这样自私冷血的人的存在。
不,说他们自私冷血,都是高看了他们。
可是原来,海媛是知道的。
她知道福南的一切苦难,却最终漠视,离开。
福南演的极好,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最深最深的绝望,绝望到令人奔溃,失去任何理智。
当福南坐船离开时,我在心里说,走吧!
走吧!
去到首尔,隐姓埋名,开始真正的生活吧。
可是,她已经不再有心,又怎么活着?
复仇!
复仇!
让所有的禽兽都感受她曾感受到的痛!
最后,她终于跌倒了,即使如此,她还是有力气去杀海媛,但是她没有。
也许在临终时刻,她只想忘记一切的苦痛,去感受那一丝丝美好,哪怕很短,很短。
看到最后海媛的转变,以及哭泣,我没有任何感受。
她不愿惹祸上身,这非常让人理解。
可是,她明明可以在福南海子死后好好安抚她,离岛后带自己的一些男性朋友过来,强制性把福南带走,谁敢说不?!
谁敢非法拘禁?!
如果是个陌生人,都可能会如此做,更不要说是从小的玩伴,你是她的唯一。
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爱和所有的希冀都背负在你身上,你却背弃了她。
这个时候,海媛不再是冷漠的人,她同岛上的人一样,已经沦为禽兽。
「放大电影细节后的人性」有剧透慎入其实有时候,把残忍人性血淋淋的摆在面前的电影,比鬼片更让人不寒而栗,因为你无法用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来安慰自己这就是福南的悲哀,无论如何隐忍,无论如何逃避,也无法逃出人性的地狱,即使她的心是那么善良,她的笑容是那么无邪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很多,我只想补充几个小细节1. 女二是被清洁工大妈给锁在卫生间的,因为她不满女二对收废品大妈的态度「导演在女二向收废品大妈咆哮后,给了清洁工一个特写」这是一个烘托女二所代表的看客们自私冷漠性格的桥段,我认为清洁工不是因为同情和正义感而报复女二,而是因为深刻的感同身受——同为社会地位底下的群体,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发泄。
同时告诉观众清洁工和收废品大妈他们这样的弱势群体,虽然弱势,但也会反抗,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福南的反抗堪称是血淋淋。
2. 缺乏教育让小燕到死都还不知道自己是被继父诱奸了福南问小燕为什么要涂指甲油,抹防晒霜的时候,小燕回答:因为我想得到爸爸的爱,我在为得到爸爸的爱而努力——这是让福满崩溃的一句话,让福南的怀疑得到了残忍的肯定。
但是在小燕,一个十岁,从未读过书,看过电视,走出过无岛的小女孩来说,除了人天性对于男女身体接触的羞涩之外「女二问小燕爸爸是如何爱你的,她羞涩的笑了],她什么也不懂 导演只是从侧面的角度含蓄的告诉了大家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大概猜想到,小燕和女二,一起回家听见了房里出来的妓女的叫声,然后被母亲强行拽走,之后她应该是出于好奇询问过爸爸,他爸爸应该是告诉她,他在爱那个妓女,就像他们一起去钓鱼的时候做的事情一样,出于小女孩对父爱的渴望,小燕一定是希望自己的爸爸只爱自己一个,所以「努力」的学那个妓女的样子,涂指甲油,抹防晒霜。
想到这,我突然觉得,她死了,其实挺好,不然余生需要经历多少苦难?
想起歌手韩红,作为人大代表,每次都提案都是关于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我希望她能实现她的提案,真的。
3. 所有人的尸体是福南自己埋的为了印证到底是福南还是老头埋的,重看了几遍,她先杀了路人甲三人组,当晚下起了暴雨,有一个只有三秒的镜头,是一个人头在土里,漏出了眼耳鼻,我截图放大看了下…「口味就是这么重」发现是最后杀的那个老人,就是姑姑的妹妹,福南给女二说他老公玷污她女儿那晚,躲外面偷听那个~应该是福南掩埋了尸体,但是挖的不深,雨水冲了脸部出来,福南这个时候掩埋尸体,是为了男人们回来不发现异常「男人们经过土豆地的时候,除了闻到气味不对之外,没有看见任何异样」,之后掩埋尸体,我确实没有找到啥证据证明是福南掩埋的,但是…你们忍心让老头干这么多力气活么?
还得爬上树把色情狂的人头给拿下来… 而且,给女儿的坟墓盖上了很多美丽的贝壳,给老公的坟墓,看上去是一堆的瓦罐碎片,其实是用大酱盖住了尸体,打碎了大酱罐子盖在大酱身上固定成坟墓的样子,这么爱憎分明的做法,老头做不到…4 福南不仅给女二写过信,还打过电话女二接到警察电话,开车去警局的路上,接到一个电话,接起来不耐烦的说我正在上班,对方说,看来首尔的工作真的很忙啊,给你写信你又不回,你真的不来看我了吗?
结合福南逃跑时要偷钥匙,打开柜子打电话的桥段,女二不耐烦挂掉的电话,是福南偷偷拿了钥匙,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求救机会…哎5 女二一开始就不想知道福南生活的怎么样福南告诉女二她女儿的遭遇后,她们激烈的争吵,福南最后说了一句:知道这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吗?
说那样的话!
女二回了一句:我知道什么呀我知道。
女二确实不知道福南受了很多的苦,但是她有很多机会知道,她来了那么多天,一句你过得怎么样也没有问过,甚至当年亲眼看见福南为了保护她而遭受羞辱,也佯装不知道。
这是她惯用的自保伎俩,在首尔指认的时候,在警察调查福南女儿死因的时候…她都不知道………6 导演有暗示过女二在福南女二被误杀时,是在场的在演福南被抓回去之前的镜头是女二独自在家睡觉,然后被蚊子给咬醒了,起来关门继续睡的镜头,我猜测,她应该是被吵醒之后,睡眠浅,这个时候福南她们开始吵架,被声音吵醒了出来看怎么回事,总之福南听到她说不知道时,绝望的表情,真的太心疼了7 事发后是几天之后福南和女二才去的县里福南叫船时 船夫说了句 无岛吗 那里安静了一段时间了, 而女二也是因为找不到路,无线电又被福南剪断了,饿昏倒了被发现的,同时警察打开了螺旋桨盖子,发现了血迹,才觉得应该去一趟无岛调查顺便说一下,导演是通过刻画福南磨剪头的镜头,告诉大家电话线被剪断了8 我认同的几个观点:1 船夫是被螺旋桨搅死的,血太多了2 女二的手铐是警察拷上意图不轨,如果是觉得她是嫌疑犯跑醒来跑了,那么一楼的监狱更方便,何必专门背到三楼「女二跑下来的时候,楼梯转了两次弯」,也有人说为什么警察倒在座位前,如果抱到楼上,就应该马上开始不轨,这时候被福南敲昏,我认为的是,他做坏事之前肯定要关一楼的门,而福南是在这个时候敲门了,他下来开门,装做若无其事坐在位置上接待了福南,也有一种情况是他开了门福南就把他打昏了,然后搬到座位上做出趴着睡觉的姿势,因为他的座位正对门口,而从女二逃跑拉门的时候可以看到,门是玻璃门,没有卷帘门,外面能看到里面的情况,福南是拿他当幌子3 妓女没有死,最后福南叫船的时候有出现背影,他们不可能随便杀人的,死了个小女孩,还需要开死亡证明呢,妓女也有室长,有朋友的好不啦,能查到当天她是叫了船过去的4 妓女也是一个可怜人,她和福南的谈话中,她提到了要不要一起逃到首尔,她用的是逃这个词,她也有提到室长让她来的,所以猜测她应该是被当地人控制了,被迫卖淫的可怜人
我看这部剧超级害怕的,相关的韩国犯罪片没少看,就这部害怕了。
为什么?
因为金福南被打的时候,简直是我童年生活的重现,我的父亲就跟 电影里的金福南的丈夫一样,大男子主义,动不动就火。
我家就是这样,最后我跟我妈都不敢说话,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就会引燃火焰筒,全家爆炸。
我爸也跟金福南里的丈夫一样,把女人带回家。
还动不动打我妈。
虽然说我也有过把我父亲干掉的想法,但我还是忍下来了。
剧毕竟是剧,有极大的夸张在里面,虽然说有极强的代入感。
最后金福南把所有人都 杀了,我 并没有觉得很解气,只是觉得很难过,本该有更好的选择。
一开始的金福南的逃跑时的害怕,和后来提刀追杀形成鲜明的对比。
曾经有人给我讲解圣经,我问引导人,地狱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当时没有想明白,现在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吧。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老好人,不喜欢看到别人不开心,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
所以哪怕拜托了这个家我还是这个样子。
对别人的要求,毫无反抗。
金福南提起了刀,给了我很多勇气。
不是说我也得去杀人,而是我可以真正去为自己考虑些什么了。
有时候因为内心对别人的惧怕,喜欢去顺从。
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也不会在意。
哪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会很不开心,因为在我的original family里这就代表着危险。
所以我一直努力地做一个好学生,争取到最好的给老爸看,仅仅是规避危险而已。
而后来自己所看的书,看的电影和剧,都是为了别人。
我觉得很浪费时间。
到了大学一样,同学要我去买辆山地车来骑,我一点也不喜欢,但还是买了辆2000的,花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之后就没骑过。。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开始思索这一切,直到金福南 提起自己的镰刀,我才知道,不必这么窝囊的活着的。
做你喜欢的事情,维护你自己的权益。
文/南赫1.太阳:太阳是福南的的力量源泉,是她杀人的外部动力,而绝望是她杀人的源动力。
福南直视了一会儿太阳,开始了杀戮。
而影片末尾,海媛也直视了一会儿太阳,随后就去警察局指认了凶手。
当凶手威胁她时,还拿起了笔奋起反抗,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忍让。
2.两个女人的合体:这个意义在片中有很多处暗示。
如,福南坐船来到首尔边上的小县城时,她穿着海媛的白裙子;在福南死的那一刻,镜头又给出了太阳,而阳光照在了海媛身上;最后,海媛与无岛的合二为一。
这些都可以视为两个女人最终合体的过程。
3.崩溃:福南的崩溃从海媛在大家面前为了自保,不肯说出真相开始。
当然,这时还没产生杀戮的想法。
4.小岛上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看出,岛上的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是相当乱的,甚至可以说毫无人伦可言。
老头与四个老太应该都发生过关系,福南与万宗、铁宗、船夫、警察都是表兄妹的关系,小燕的亲生父亲无从得知(福南被除老头以外的所有男人蹂躏过)。
这些都可以从对话中看出。
这个岛上的男人只把女人当做泄欲和干苦力的工具,福南成为压倒这个充满乱伦与暴力的“原始社会”的最后一根稻草。
5.妓女:当福南求海媛无望时,一个在外人看来无道德可言的妓女帮助了她,这可视为一种道德讽刺。
6.福南何时对海媛起杀心:海媛在众人面前拒绝说出真相,令福南绝望。
当海媛与船夫一起逃走时,福南觉得她已经与伤害自己的人站在同一阵营了。
福南偶然发现了海媛的船只,尾随警察来到警察局,她希望杀死海媛,这样就可以和海媛永远在一起了。
7.坟墓:片子接近尾声,老头为这个岛上死去的人都立了坟墓。
这些坟墓中,只有小燕的坟旁有祭品。
老头也在死前,为自己烧了一炷香。
坟墓的位置值得注意,该死之人都死在了欺侮福南的地方或者正在欺侮福南时。
三个老太是在唱歌时被杀的(福南在干苦力),小叔死在了欲强暴福南时,“丈夫”死在了殴打福南的家里,短发老太死在了对男人的“希望”里,船夫死在了曾经令福南无法逃生的岸边。
8.首尔:首尔无疑是福南心中的桃花源。
她始终让小燕保留着一本描绘首尔的书。
福南在杀人后前往首尔,但她到达的是首尔边上的小县城,并且死在了那里。
她已经永远无法到达首尔,到达她心中的桃花源了。
9.小时欺侮福南的四个男孩:这四个男孩应该是万宗、铁宗、船夫和警察。
福南报了小时候的仇。
10.福南来首尔的目的:杀死海媛。
如果福南时为了在她心爱的首尔生活,她上岸时的眼神不会那么无助迷茫和绝望。
10.想象另一种结局:福南穿着海媛的衣服开始了在首尔的生活,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去遵从那些看似合理的规则,甚至这些规则更令她窒息和绝望。
她明白了,首尔其实就是另一个无岛。
文/鬼脚七副导演这个头衔有一种饱含希望的感觉,比如说罗西里尼的副导演费里尼,雷诺阿的副导演雅克·贝克,李翰祥的副导演胡金铨,还有小津安二郎的副导演今村昌平。
而这一次,是金基德的副导演张哲秀。
平心来论,我是不会把这部片子放入“好片”的归类里的,毕竟有太多明显的缺憾和稚嫩,不够圆熟,流于技巧,不说自成风格,连想要比肩金基德都还为时过早。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部生涩却又充满蠢蠢欲动的脉搏的作品里,更可以看到一个新生导演的成长,可以看到一个从金基德的剑走偏锋的风格里走出来的“副导演式”的导演。
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个闪亮的名字也未可知,毕竟只消看看韩国电影这20年来的发展,怀抱乐观的一点的态度也是有理由的。
说起来,在类型化电影中,惊悚是长盛不衰的一个大类,在这个类型之下的亚类型中,有所谓强奸复仇类的一种。
很容易理解,这类片子的主角是走上复仇道路的(肉体/精神)受辱女性。
而自然的,这一类电影的主题很明显地指向男权,即便产生各种多样化的变体,但是总路线是不变的,那就是“沉默中爆发”,金福南就是这样一类电影。
韩国导演会选择这么一类主题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作为深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小国之一,在东西文化的夹缝中,韩国比日本更加感到进退维谷和左右碰壁。
他们不像中国人那么轻易地数典忘祖,也不想日本人那么泾渭分明地坚守传统,而对于男尊女卑这一价值体系的来回拉扯,正是一个极具现实意味的沉重话题。
金福南是一个农妇,老实本分任劳任怨,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望,但是在无岛这个远离社会,按照自己独有的法则运行的小岛上,她绝不敢有半句怨言。
所以我们看到他被丈夫随意殴打,被小叔子蹂躏,被家族长辈训斥,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没有存在感。
唯一的安慰是写信给远在首尔的幼时朋友郑海媛倾吐心声。
而身处都市,整天忙碌的郑海媛连母亲的电话都不耐烦地挂掉,怎么会有心情看一封封无聊的信呢。
在这里其实作者表现的是两类不同的女人,至少是,看起来不同的女人。
一种如金福南,活在传统的男权阴影和暴力轻蔑之下,她们是弱者;另一种活在看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里,有工作有地位,但是很明显,像郑海媛,她们仍然是弱者,不敢表达自己的声音,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敢说不敢做。
更可悲地当然是后者,当没有传统伦理,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尊贵和卑微之后,她们仍然经受着另外一种形式的低贱。
这然后又可以延伸地更远,变成另外一部《郑海媛杀人事件始末》,当然这又偏题了。
说回金福南,促使她爆发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女儿的死,二是郑海媛的冷漠。
这两件事相继发生,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后者,作者特意设置了两人儿时友情的另一条线来补充,其中最为核心的一场是郑海媛被男生欺负,而金福南拼命保护她的内容。
这当中的用意很明显,一场不对等的友情终于在十五年后让人心灰意冷。
金福南看见郑海媛站在山头上的身影,但这个自己把她当朋友的人却在警察面前矢口否认自己目睹过现场。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金福南十几年来唯一的精神依靠坍塌了。
郑海媛在怕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是之前那件事的阴影作祟?
对,没错,但是更深层的,如前所说,她自己也同样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甚至是捍卫者。
她自己的一举一动,无非是更加牢固和筑高了男权这堵暴力的墙。
其实如果不拘泥于男权这个范围,还大可以推而广之,当下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这样穿的冠冕堂皇,皮肤细腻白皙,生活在大城市,却冷漠如冰,无情如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福南比郑海媛更是一个先觉者。
她反抗了,当然这种反抗在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孤岛上显得无比的苍凉。
她逃逸了,她从对于男权的屈从和恐惧中成功地逃逸了。
(当然她却不能从社会的伦理和道德中逃逸。
)剩下郑海媛怎么办,作者让她采用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脱离牢笼。
那就是指认凶手,这无疑是一种挑战,一种反抗,一种说“不”的声音,仔细回味郑海媛在警察局指着两个流氓说“就是他们干的”的时候那种眼神,就能发现,这不仅仅是“良心发现”这么一个简单层次上的问题,而是作为金福南的延伸和补充的另外一种形式的爆发和觉醒。
这部片子的视点是很女性的,当然这和金基德有关,与其说作者在表达女性的的觉醒,不如说他在“促使”她们觉醒,在这一点上,总还是有一点缺陷。
说缺陷,第一个出在时空转换上。
影片界限分明地分为三段,首尔,无岛,首尔。
交代了郑海媛的处境和铺垫了认凶事件之后,就把场景转换到了无岛,而在金福南完成自己的逃逸之后,又把场景转换回首尔,去完成郑海媛的觉醒。
这样的设计未免显得生硬和架空,人为的痕迹太重,无岛确实纯属虚构,但是几乎毫无关联地直接转换,更会让人产生对接不上的芥蒂感。
说到无岛,这里还有一条略显诡异的暗线,也就是岛上人的血缘关系,一场海难遗留下的一夫多妻制的社区滋生了这个岛自己的生存规则。
说起来,这是一个很“金基德”的设计,但是在这儿无甚用处,这种显得晦涩和潮湿的人物关系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白白地荡开一笔,反倒产生了疏离。
此外,场面的血腥也是微瑕之一,当然,金福南的爆发的影像表达一定是建立在大量血浆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导演显然多少有些沉湎了,在金福南杀死丈夫的一段中,仰拍的视点镜头尤为明显。
我以为大可不必,孔夫子说,过犹不及。
镜头累积太多,反而把理应表达的那种愤怒冲淡了,如果金福南只是一个压力之下爆发的疯女人,这个片子就大大失去本身的意义了。
另外,结尾收得不够干净,剧情处理上有有些拖沓此类问题,大抵是经验所致,谅也不会成为致命处,所以无谓强求。
这不是一部上乘之作,我还是这么认为,然而处女作就好像处女一样,功夫不好,但偏偏有可爱之处。
欣赏一部有缺陷的处女作,有时候比欣赏一部大师经典更能切身地学到一些东西。
你洗完澡后她总是不耐烦地抱怨地板很湿、你的衣服总要和她家人的衣服单独分开清洗、有专属漱口杯所以她的女儿希望你用一次性塑料杯漱口,这样的亲戚对你而言真是尴尬又陌生的存在。
而金福南小姐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没有娘家的亲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人,连唯一一个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儿时玩伴都是一个尴尬又陌生的存在。
这些人在心里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总不断提醒着你:她真的很不亲切。
这位不亲切的玩伴从小天性就不亲切,又在首尔这种压力颇大的都市生活,所以凡事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姿态过活着。
然而金福南每天面对的是无休止大工作量的农活、毫无爱情基础的老公、态度恶劣的婆婆和禽兽一般的小叔。
金福南以乐观的姿态承受这令人难过的一切,因为她觉得世上还是有自己女儿和儿时玩伴这些美好的存在。
问题是搭上一个你对她好对她真她却很不亲切的儿时玩伴,这事就有点危险了。
于是虽然你隔三天就为玩伴没人住的房子清理打扫;每天给她做上一顿好吃的农家餐食;甚至在背地里救了她好几次,这位玩伴依旧相当不亲切。
你很快就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当你准备带着女儿逃跑时玩伴再三推托不帮忙不说,在女儿被害死时目睹整件事情的玩伴因为贪生怕事居然拒绝指认凶手。
世上最爱的女儿死掉了,满怀着十几年感情觉得是世上唯一一个朋友的儿时玩伴原来根本就不把你当回事,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生不足惜死不可惜这件事情足够悲凉么?
除了她日复一日遭受的种种非人待遇和原本单纯乐观的心态,以上就是金福南杀人前的一切生活。
值得吐槽的是,我一直觉得母爱是世界上最给力的爱——无论是《告白》里化悲愤为复仇的森口老师,还是《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里化绝望为复仇的金福南;促使两个弱女子萌生杀戮之心的导火索都是女儿的死。
相比较森口的心理复仇战,金福南这个乡下女子的复仇显得更加血腥直接和畅快淋漓。
为了不影响你观影的效果,杀人的过程这里隐去。
实际上,在最后,当福男化着不搭嘎的浓妆对船夫说:“想要去首尔走一趟呢”的时候,我心里一直隐隐替她高兴,也许这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不是么?
可惜,她明显已经失去生存下去的任何支撑,她搭船出岛原来是另有目的。
果其不然,在最后的最后,儿时玩伴依旧不理解福南为什么一夜间可以从一个单纯的弱女子变成一个毫不畏惧的杀人魔。
福南只是简单地说:“因为,你实在是太不亲切了。
”对福南来说,反正活着也没有依恋了,如果已经不怕死,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沉淀了许多日才能平和写下这篇影评,因为如同标题一样,越是给力的影片,往往越难下笔写影评。
总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这部精彩的电影却担心影评没有足够的煽动性。
实际上,这部影评也写得简单粗糙,但是我却可以说在《告白》的电影遭遇滑铁卢后,《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无疑成为今年我所看过的日韩影片中最棒的一部,《大叔》在它的衬托下也有了一丝矫情和褪色。
付诸一片真心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是最最令人难过的事,就如同那些从不关心我近况却又莫名其妙不知为何关注着我的友邻一样,我们彼此啊太不亲切了不是么?
“今年最有力的韓國電影!
“《金福南殺人事件的前末》(下稱《金福南》)在韓國舉行媒體試映會之後,幾乎所有到場媒體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作為一部獨立電影,《金福南》正式上映初期在韓國全國範圍內只有三十塊螢幕上映,但一周以後便因為驕人的票房成績迅速在韓國全國範圍內擴大到一百多塊螢幕。
這也可以看得出《金福南》在韓國國內不僅贏了專業影評人的讚譽,更是獲得了普通觀眾的認可。
其實今年早些時候在參與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雙周單元時,《金福南》就已經得到了許多歐洲媒體的高度評價。
法國知名影評人Romain Le Vern甚至給出了五顆星的滿分評價,“這是一部極其有力的處女作,融合了奇幻,血腥,恐怖,滑稽,犯罪,色情等眾多元素”。
僅一部處女作便可以驚起如此波瀾,不由得讓人對這位新人導演張哲洙產生了濃厚興趣。
仔細觀察預告海報上的英文手寫字體,會吃驚地發現這與近幾年韓國另兩部新人處女作《美麗》《電影就是電影》海報上所使用的字體猶如出於一人之手。
而這兩部處女作的導演田在洪與張勳正是韓國名導金吉德一手扶植出來的,那張哲洙呢?
沒錯,張哲洙也正是被韓國媒體稱為“金吉德使團”的第四員捍將。
“復仇女”是韓國電影一直延續的主題之一。
從六十年代開始的韓國影史名作《下女》《魔的階段》到近十年來被世界影迷所熟悉的《親切的金子》,特殊的“大男子主義“社會結構讓韓國電影人總是對於“復仇女”這個題材情有獨鍾。
今年恰逢《下女》上映五十周年,林常樹導演的翻拍致敬版憑藉著全度妍再次突破出演等種種噱頭,順利進入戛納主競賽單元,但口碑卻不是那麼盡如人意。
要說今年最具有金綺泳版《下女》氣質的作品,還是當屬這部《金福南》。
善於把捏韓國男女感情的洪尚秀導演,對於韓國社會的男女關係,有這樣的點評,“女人是男人的未來”。
但這遠遠不如老前輩金綺泳的總結來得精闢,“男人是廢物,女人是怪物,怪物幹掉廢物”。
《金福南》便又是這樣一部完美詮釋怪物如何幹掉廢物的作品。
金福南苟且偷生于尚處於極度崇拜男根的農耕社會,從普通平凡農村婦女變成嗜血殺人怪物只是早晚之事,但張哲洙導演卻通過一種更為女性主義的視角解構了這場孤島殺人案件。
金福南在孤島之上受盡淩辱,僅存的依靠便是自己的女兒和幼時的玩伴海苑。
這兩位女性與金福南的關係在金福南突變之時起了致命作用。
女兒的慘死和玩伴的漠視,讓金福南處於極度絕望之中,只有殺戮才能為自己做主。
雖是新人導演,但張哲洙在觀眾的情緒低度上卻是高手。
螢幕上到處噴射的血漿,充滿獵奇的殺人方式,讓觀眾直到影片末尾,都不敢放輕鬆。
對於影片過度的暴力血腥,《好萊塢報導者》的點評文章提到,“無盡的屠殺,估計連導演自己都不知道要將暴力引向何方”。
這樣的疑問像極了影片中海苑的一句臺詞,“金福南,你為什麼不獨自逃亡首爾這樣的大城市呢?
”假設金福南是一個受過所謂文明社會的高級教育的婦女,她是不是應該去拿起諸如法律這樣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顯然目不識丁的金福南不是這樣的精英女性。
金福南的扮演者徐英姬,也許會覺得有些眼熟。
徐英姬正是這幾年掀起韓國極度暴力電影大幕的電影《追擊者》中被割首的妓生扮演者。
這一次她仿佛被《追擊者》附身,手持屠刀,十步一人。
雖然與金福南的精湛演技相比,另一位女主角海苑不是太顯眼。
但由她引出的開頭與結尾,著實另人可以回味許久。
《金福南》的開篇部分,可能讓不太清醒的觀眾驚訝道,“這難道是在翻拍山姆•雷米(Sam Raimi)去年的B級片回歸之作《拽我下地獄(Drag Me to Hell)》嗎?
”別太心急,看下去,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一個充滿野性的孤島之上。
孤島與女性,是韓國異色導演金琦泳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既然說《金福南》比今年正式翻拍版《下女》更具有金綺泳的精髓,不妨注意一下影片的最後一幕。
當海苑緩慢躺倒在地上化身為一座女人島時,這是本片最大點睛之筆。
這座血淋淋的孤島不正是金綺泳導演另外一部名作《異魚島》嗎?
也正如《異魚島》中的詛咒那般,見到此島的人必定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影片中不斷地重複著眾人對於金福南的一句評價,“你太不親切了。
”真的是像金子,金福南這些韓國電影中的復仇女形象不夠親切,甚至過於殘暴嗎?
還是不親切的只是這些復仇女所生存於的世界。
以为韩国电影全是偶像剧?长腿欧巴和野蛮女友?那早就是过去时了,如今的韩国电影最擅长的是那些批判社会的写实电影,以下8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韩国电影,向大家展示一个与韩剧截然相反的韩国真实社会,赤裸裸的揭示韩国现实生活中那些挑战人类底线的阴暗面,用严谨的制作态度将罪恶与丑陋毫不遮掩的呈现给观众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是由韩国真实犯罪案件改编,讲诉一个生活在偏僻小岛上地位低下的女人福南,被岛上其他家人当成畜生一样使唤,最终因女儿被杀,身心无法承受拿起屠刀解救众生的故事丈夫与妓女在房中云雨,福南从始至终在房门外干活福南天真热情的眼神与好姐妹冷漠无情的脸影片中最令人心痛莫过于福南最倾心的好姐妹,看到福南屠杀岛上的人而疯狂逃窜,将福南对她的友情消耗殆尽女儿被杀后岛民贿赂警察,集体无视福南的痛苦,将她推向复仇的深渊最终福南拿起镰刀开始大屠杀,手刃常年折磨性侵她的小叔子杀人回忆(2003)杀人回忆是韩国电影史至今难以逾越的高标杆,改编自韩国悬案雨夜连环强奸杀人案拍摄手法娴熟,剧情张弛有度,前两次都让观众以为抓到了凶手,实际上却都无罪释放晴天下麦田的美好景象,竟是杀人案电影的片头有人分析躺在水渠里的女尸士,是这个极具模仿力的孩子所为案件依然在发生,受害者一个接一个,当抓到最后一个嫌犯时观众和办案人员一样情绪激动等待良久的公文打开时似乎大家都认定了是他,却偏偏显示与现场DNA不符,眼睁睁的看着嫌犯逃离隧道深处愚笨的乡村警察相信神婆的玄学,认为符纸上会显现凶手的真面目17年后两鬓略白的原办案民警路经最初案发现场,情不自禁的蹲下望向水渠那头碰巧路过的女孩告诉他,前几天也有一个男人像你这样呆呆的蹲在这里看,原民警追问对方长相,女孩答:很普通原民警再追问,女孩又答:真的很普通,很普通那种民警瞬间眼眶微红,摄像机定格在他蜡黄的脸上,背后是最初那片金黄色的稻田,影片就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孩子们(2011)孩子们同杀人回忆一样,改编自真实案件,影片改编自发生在1991年韩国大邱的真实案件,该案件被称为青蛙少年失踪事件,是韩国三大未解谜案之一,也是三大悬案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阳光明媚的季节结伴上山,从此了无踪迹,没有人能说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十年后才偶然挖出孩子们的森森白骨韩国出动大量警力搜山寻找失踪的孩子十年后人们偶然发现了孩子们的尸体家长面色沉重的认领只剩白骨的孩子,这世间没有真相的案件,没有答案的谜团多得让人心痛梨泰院杀人事件(2009)梨泰院杀人事件相较其他影片的故事情节要简单的多,犯罪过程也并不复杂,只是两个人在汉堡店内的厕所导致一位大学生死亡萌男张根硕饰演的杀人嫌犯皮尔森嫌犯皮尔森演示杀人过程,其中多处细节与凶手作案手法不符电影将重点盯在案发后两人不一致的说法以及复杂的推敲和分析上,影片一次又一次形成结论然后再推翻,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难辨是非仅仅是因为好玩就残忍杀害无辜学生的另一位嫌犯两名嫌犯相互指认对方是凶手,并分别回忆不同的案发过程,使得案情扑朔迷离两位嫌疑人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在剖析还原过程中疑点重重,无法有利的证明是其中哪一任所为,导致最后无法结案,反复上庭陷入死循环熔炉(2011)熔炉甚至推动了司法改革,影片在韩国热映后引起巨大反响,韩国当局重审了当年的案件,将涉案人员重新起诉,并加强了对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惩罚力度长期遭受暴力和性侵的聋哑儿童,无助愤恨的双眼影片讲诉一位聋哑障碍学校的老师,偶然发现学生们长期被校长和老师性侵和虐待,为了将孩子们从魔爪中解救,为了将罪恶之人绳之于法,与罪恶势力抗争到底的故事丧失人性的老师在学校公厕对学生实施强奸善良正直的老师在维权过程中被警务人员殴打维权期间所遭受的苦难和维权过程的艰辛让人无法想象此片将韩国社会中阴暗无下限道德沦丧官官相护等现象体现的淋漓尽致道德沦丧的校长安然无恙的继续逍遥于世没有哪个人看熔炉不流泪不愤恨,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玩物(2013)玩物在韩国张紫妍真实事件为基础,添加了一些虚构的情节影片以一位韩国女明星的死亡为主线,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将案发始末,抽丝剥茧逐步呈现给观众,揭露了国政商高层性侵女明星的丑陋社会现象为查明真相追查到底的正直记者,没有他的坚持与执着,也许就没有真相大白这天一场一场的庭审进行到影片结尾才算真正显露了真凶,本以为就此完结,却急转直下的给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审判结果,可见政商勾结潜规则之强大影片原型张紫妍漂亮大方的生前照年轻漂亮的生命成了政商勾结的潜规则的牺牲品,可惜可叹追击者(2008)追击者以韩国连环杀人狂魔柳永哲为原型,讲述一个按摩店老板发现自己店内的挣钱工具按摩女们陆续失踪,为挽回损失而追查真凶的故事影片节奏紧迫画面凌厉,剧情刚发展一段,就毫无悬念的将凶手亮明身份凶手惯用的手法,用锤子凿铁钉穿入受害者头部,手段辛辣残忍按摩店老板与凶手展开追逐搏斗审讯过程中凶手轻松愉悦的讲述杀人过程,还时不时的吃些零食反倒在已知凶手是谁的情况下,将观众推入起伏不断的意料之外,导演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死死扣着观众的心弦,糟糕的办案者十恶不赦的杀人狂魔良心发现的按摩店老板终于逃出魔爪又被抓了回去残忍杀害的按摩女美珍刚刚侥幸逃脱的按摩女美珍,惊慌失措的准备逃跑最后美珍的头颅被放进鱼缸里同游动的热带鱼一起安静的待在水中共谋者(2012)共谋者被中国观众戏称:割肾者的救赎,影片以2009年一个真实中韩倒卖器官案件为原型,以人体器官贩卖组织为主线,引出在中韩之间往返的游船上,隐藏着一伙倒卖人体器官的组织他们有策划者医生搬运者守卫,常年活动在中韩往返的游船上,伺机对游客下手,获取器官后将尸体绑着重物沉入海底,抵达中国后将鲜活的器官保鲜送达医院售卖,连海关警察国有医院都是组织的一部分,互相勾结牟利憧憬着美好旅程的韩国小夫妇,此刻他们并不知道噩梦即将开始犯罪分子娴熟的调整摄像机准备拍摄手术过程,以便向买家证明器官的来源和新鲜程度无助的丈夫四处寻找失踪良久的妻子,船已抵达中国境内,一切都晚了如此庞大缜密的组织犯罪,让人细思恐极,在浩瀚的无辜游客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影片增添了很多戏剧性起伏,被害女与犯罪组织的关系,被害女失踪后苦苦寻觅的丈夫竟是组织幕后高层等等都为原型增添了不少悬疑氛围游船靠岸后组织成员火速带着鲜活的器官送往医院进行交易那家伙的声音(2007)影片根据1991年发生的李亨浩绑架事件改编,电视台主播韩京培的儿子被绑架了,绑匪打来电话要求1亿韩元的赎金,京培不得讨价还价京培与妻子智善都十分着急,无奈之下只好报警了,警方很快展开了调查然而警方的高科技调查方式对于狡猾的罪犯来说根本起不了作用唯一有用的证据便是绑匪打来电话时被录下了的嗓音一把低沉而且毫无感情的嗓音案情一直没有进展,京培与妻子连儿子的死活都不知道于是京培决定自己出面,偷偷向绑匪提出见面的要求影片改编自韩国三大悬案之一,原型是发生在1991年的一起韩国的绑架勒索并撕票的事件被绑架的李亨浩是一个年仅9岁的韩国小男孩,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园内被拐,父母在被电话恐吓勒索44天后,向歹徒交出了2亿韩元赎金但李亨浩的尸体却在汉江的某下水道被发现,警方的调查结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诱拐的第2天就已经死亡导演朴镇彪当时还只是某家电视台的摄影助理,他所在的节目组对这次诱拐事件进行了全程报道2007年,根据韩国的法律,15年的公诉期限已过,罪犯已经逃脱了法律制裁,在人们渐渐已经淡忘这件事的时候,朴镇彪征得死者父母的同意,将事件改编成电影,并在影片结尾向观众播放当时警方掌握的罪犯录音资料以及肖像素描导演朴镇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拍摄该片的初衷:有些事情,我们永远都不该淡忘
当一个人感叹大城市中的冷漠与现实时,难免憧憬提及过去在小时候生长地方,那街坊四邻的熟悉和欢乐。
然而,现实情况不见的那么完美,最近看过一组新闻,在农村空巢化背景下,留守孩子遭受性侵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熟人社会下,相互包庇、纵容或是碍于情面的容忍和利益交换,更让这样的暴力潜伏着,循环发生着,不知不觉引导出更大的暴力和悲剧。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是一部关于城市冷漠与自私的负面情感与孤岛小社会暴力与纵容负面情感的大碰撞,黑暗弥漫,暴力四起,而其中唯一的善良也最终被压榨出恶之花的悲剧。
影片一开始,一个城市里打拼的叫郑海媛的女子处于一种典型的濒临崩溃的状态,面对眼前的暴力行为不敢举证,工作压力巨大脾气暴躁,愈发多疑到怀疑好心的同事针对她而与之大打出手,到了这个份上,不用老板请她休假,她自己都该好好歇歇了。
确实,城市工作的压力常常令人迷茫,“逃出北上广”似的远离城市压力的想法也绝非中国特色,而这个想法下真正逃离城市的又是少数,更多人希望以一个远离城市的长假,卸下压力,放松心情。
影片到这里,郑海媛似乎是个主人公,而实际上,她只是一个后面主线剧情的“目击者”和事件效果的“承受者”。
这是一种电影叙事常见的手法,即以一个看似第三方视角,但是以目击者的经历和参与反衬与记录,制造第一视角的效果,而在剧情发生的同时,目击者的感受和变化又承载了剧情承受者的角色,更有代入感的表现戏剧冲突引起的情感冲击。
而郑海媛远行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岛上,与幼时玩伴相遇时,就引出了本片真正的主人公金福南,而郑海媛本身在海岛的日子,也目击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始末。
与内心焦灼痛苦,但外表光鲜的郑海媛相比,金福南皮肤黝黑,面容憔悴乡土,简直不敢想象她和郑海媛是曾经一个环境下长大的。
城市化的进程就是如此,尽管不一定必然产生强烈的二元对立,但是也势必让同样环境出身的村里人走向不同的际遇和状态。
而金福南与郑海媛最大的区别还不在于外表,更在人生际遇,已经成家的金福南,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更多则是家庭成员,乃至这个小岛整体的暴力侵害。
影片以一个个典型性的暴力片段表现着金福南的悲惨生活,有拳打脚踢的肉体暴力;有粗暴随意的性伤害;有随意辱骂的精神折磨;金福南的丈夫更当着她的面带女人回家,屋内张狂的浪叫,屋外是金福南麻木的吃着东西,这一幕已将金福南的人生状态写下了生动的悲剧性注脚。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一个遇人不淑的女人,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女人。
俗话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从金福南的身上你却很难看出她个人有合理抗争的希望,小岛上就那么几个人,一个绝对稳定的熟人小社会,而其中最具掌控力的男人都已经成为了对其施暴的对象,而岛上的年长的女人们对其尽管有些同情,但是也是与施暴者的合谋者。
从现实案例,我们常常发现,受害人常常成为施暴者的同谋者,侵害下一个更加弱小的受害人,那些年长的女人或许也曾经深受男权之害,但是她们依然包庇纵容暴力行为的延续。
于是,金福南只有需求外援,但是这也毫无希望,可以离岛的渡船船主与岛上男人们的利益关系更紧密,后面的事件看岛外的法律人士也可以被岛上的男人收买。
而最让金福南绝望的莫过于女儿的绝境和昔日玩伴的冷漠。
影片诸多细节都表现了,在金福南眼中,郑海媛便是成功的化身,她白皙的皮肤,看起来良好的社会地位,来去自由的状态都令金福南羡慕。
所以,当她发现好色的丈夫已经把魔爪开始伸向女儿时,她无法忍受,孩子常常是一个母亲忍耐的底线,她奋力抗争,却在又一场暴徒与懦弱者的共谋中失败,失去女儿的彻底失败,而郑海媛再一次的懦弱表现让这个曾经在少女期间便经历过这种背叛的金福南彻底绝望。
金福南越悲惨,观众便越愤怒,当金福南一次次被暴力加害的时候,她内心的仇恨也在一点点积累,观众心中对暴力对抗暴力的合理性认知也越来越强烈,直到最终转化成“这帮不得好死的畜生”的一种“期待”,历来,此类隐忍之中暴力大爆发的成功电影无不在这一节奏上掌握好了合适的节拍,如《稻草狗》。
于是,影片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让金福南爆发了,首先,她“疯”了,一个人闷头干活,似乎已成一具无脑的躯壳,实际上,这是她的复仇女神的蜕变。
接下来,一些列的血腥硬暴力场面接踵而至,连续的不给你一点喘息时间,镰刀、牙齿、匕首,一切都带着仇恨的火焰,向施暴者和同谋者投去。
这个时候,逻辑已经不是问题了,比如金福南为何突然如此力量生猛,而施暴者为何如此反应迟滞,已经忍无可忍的观众看着他们的惊慌失措已经大呼畅快。
但是,这一暴力的爆发,也只是暴力的轮回,留下的只是满地尸体的空虚和悲剧。
在我看来,影片高潮部分后,还安排个金福南离岛上岸继续复仇的剧情实在画蛇添足,这给本来存在漏洞的逻辑又添上一笔,或许,这是导演希望让她和目击者郑海媛来个深度接触,然后表现郑海媛所受的冲击。
实际上,不必了,岛上的郑海媛已经表现了她的懦弱,金福南也以对她一再的保护表现了这个岛上姑娘的善良与勇敢,而金福南在郑海媛眼前对施暴者举起的镰刀,已经足以冲击她的心灵。
郑海媛在影片开始对素不相识的人遭受暴力的漠视,与岛上面对爱护她的昔日玩伴的漠视遥相呼应,而正是这种漠视,让施暴者为所欲为,让受害人逐步陷入或者自我毁灭,或者同归于尽的绝境。
《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采取极具冲击力的,目击者代入式手法,让我们目睹了一个女人面对暴力的爆发,她的悲剧也不是个人悲剧,而是一个自觉不自觉形成的“暴力集团”引发的社会悲剧。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郑海媛,这个身处事件之中,又游离于事件之外的人,在经历了死亡的恐惧后,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认识:打破暴力的循环,就是要从不放纵开始。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a869c213da17e03fdc54015c.html
金福南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这部电影在人性的刻画方面非常给力,展现了人物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将人性黑暗自私冷漠和贪婪的一面揭示的淋漓尽致。
整个故事表现的很真实,也很血腥暴力,故事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貌似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可偏偏事不关己就能高高挂起。
福南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虽然你对我很好,但我谢谢你就够了,不愿意惹麻烦上身。
海媛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旁观者清不愿意帮助福南彻底放弃了人性,最后投身于罪恶和黑暗之中。
冷漠是对弱者最大的打击,福南那句:“你真的是太不亲切了!”不禁让人唏嘘……“最朴实的人被最信任的人唤醒心中的恶魔,才知道冷漠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镰刀。
”
正日当空的时候觉悟,用镰刀和锤子杀人,还有比这更左的吗
最可怕的不是男人对女人的暴力,而是女人对女人的加害。
不知道为什么在她杀人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快感。。。
前半段是《狗镇》那样的展现群体罪恶的伦理片;后半段是《亲切的金子》那样的血腥复仇片。前半段积聚的悲哀终于得以震撼爆发,然而并无太多复仇的快感。却更添苍凉哀伤。用心杀人的罪恶比用刀杀人更可恨。他们都该死。镰刀锤头很讽刺。尽管最后有点矫情和拖沓,但仍然要给这牛逼的导演处女作五星!
海媛总是巧合地目睹了福南的惨案,小时候福南背对着海媛,没能体会到背叛,把海媛当成自己唯一的希望,但长大后亲眼看见了海媛的熟视无睹,最后的希望幻灭了。目睹了全程的海媛才是电影里最恐怖的镜头。真希望最后福南一锤子把海媛抡死,可是设身处地,能有几个人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呢?
看过最恐怖的韩国电影,人性自私蒙昧的一面实在太阴暗,太恶心了。其实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有的,而且一定不少,只是没有那么那么极端。
真有这样的事情吗?
这么爆裂的题材拍成了一场闹剧
铺垫要不要这么长,看得人蛋疼,两个SB女人
叙事拖沓、场景除了血腥一无所有。为了表达而表达,人物离情感十万八千里,就像奶头剧,看起来受压迫的人反抗了很“爽”,但实际上却没把握好真实的“度”。
最后一个镜头,女二的身体和那个无人岛融为一体,这个冷漠的女人,哪怕活着,这辈子也逃不出去这个岛了。
并没有觉得那么好看。。。
最讽刺就是金福南以为海媛是来帮助她的, 然而海媛只是来度假的。
第一次看女主的戏是那部千次的吻,很喜欢!很不喜欢这次的角色,看完真压抑,都有心理阴影了。
一点都不惊悚啊 明明是顺其自然的都该被杀掉嘛
啊哈哈哈哈哈哈用嘴咬住刀直插进人胸腔这一幕太扯了啊!!你自己试试能不能办到~~~~他妈的是切豆腐吗??其实导演的水平不错的了,演员也可以,只不过首尔女的角色跟作用太违和了,故事的处理也不够精到,拖拖拉拉的
人性+蛮荒人,整部剧都透漏着荒野地方人的自私自利外加习惯,人性在那个地方就是个冷漠的字眼而已。整部剧看着叫人胆寒,不过就金福南开始杀人片段我有点接受不了,尤其是杀他丈夫那块儿,韩国人脑子有病么?自己的老妈亲戚都被眼前女人杀了,他在面对这个已经杀红眼的女人时还能被勾引到发情,差评
哼哼哼,用力过猛毫无才华的代表。恶魔岛狗镇盲山素媛都用上了,除了感官刺激该片还有啥呢?啥都有那就是啥都在白扯
着实难受着了...真心不喜欢!
本来应该是一部韩国女性的解放史,不小心被导演拍成了韩国女性的恐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