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追击

Cold Pursuit,冰天动地(港),酷寒杀手(台),穷追不舍,冰峰追击,硬粉,Hard Powder,In Order of Disappearance

主演:连姆·尼森,劳拉·邓恩,米切尔·理查德森,迈克尔·艾克朗德,布拉德利·斯泰克尔,韦斯利·麦金尼斯,汤姆·巴特曼,多米尼克·隆巴多兹,尼古拉斯·福尔摩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挪威,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冷血追击》剧照

冷血追击 剧照 NO.1冷血追击 剧照 NO.2冷血追击 剧照 NO.3冷血追击 剧照 NO.4冷血追击 剧照 NO.5冷血追击 剧照 NO.6冷血追击 剧照 NO.13冷血追击 剧照 NO.14冷血追击 剧照 NO.15冷血追击 剧照 NO.16冷血追击 剧照 NO.17冷血追击 剧照 NO.18冷血追击 剧照 NO.19冷血追击 剧照 NO.20

《冷血追击》剧情介绍

冷血追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尔森(连姆•尼森 饰)是基欧滑雪场的扫雪车司机,身为荣誉市民的他终日勤恳工作,以保证这座宁静小镇交通的顺畅。有天突然传来儿子身亡的消息。为了追查出杀害儿子的真凶,怒火中烧的内尔森不惜以身犯险,卷入重重杀人案,踏上了歼灭贩毒团伙的道路。复仇路上,狂妄冷血的毒枭“海盗哥”、残暴的印第安帮派首脑“白牛”等浮出水面,错综复杂的凶狠敌军、险象环生的黑帮对峙、以及枪林弹雨下的生死大战,一场冤冤相报的血雨腥风席卷了这座雪白安宁的小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三分之一抗癌的我神偷大盗诺艾尔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独家试爱金鱼妻假面骑士亚马逊们第二季花园农家群星精灵宝可梦:梦幻与波导的勇者路卡利欧看见你便想念你钻石行动心底里的名字胜算大堡礁惊魂命运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假如我是真的周五下班后衰仔斗邪神遗弃之地光与影星期8特警队贫民窟之王骗徒一家亲红丹心罗伊诉韦德案光芒暗金丑岛君外传剧暗金犀原小姐

《冷血追击》长篇影评

 1 ) 这套路反得......所谓人生,所谓命运,就是一地鸡毛

《飓风营救》里,从美国飞到欧洲,凭借蛛丝马迹在96个小时内,于茫茫人海中找到被贩卖的女儿的父亲,大家还记得吧?

《飓风营救》剧照这部影片的紧张刺激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

它的主演连姆·尼森,之后又演了《空中营救》《通勤营救》,皆是单枪匹马的动作英雄。

《空中营救》剧照可今年,他的动作新片《冷血追击》却有不同。

看《冷血追击》的海报,我以为是一部类似于《冰血暴》的风格化类型片。

洁白无暇的雪地上,一串令人心惊的脚印,不远处是斑斑的血迹。

另有俯视下,一道蜿蜒绵长的车辙带着血迹划破雪地。

还有树干穿透轿车的惊悚画面。

看完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黑色幽默复仇片。

它翻拍自2014年挪威电影《失踪顺序》,导演是同一个,汉斯·皮特·莫朗。

只不过,北欧的冰天雪地被移到了美国丹佛一个宁静的小镇。

扫雪车司机内尔森(连姆·尼森 饰)每日开着一辆大功率的扫雪车为往来车辆清扫道路。

影片开头便是一辆扫雪车独自开在茫茫雪原上。

配上欢快的配乐,颇有点自得其乐的意思。

接着是凌晨天蒙蒙亮,扫雪车在广袤雪地里发着微弱的光。

几十年如一日地独自开着扫雪车行走在很多时候无人无车的雪地里,看上去很有几分独行侠的冷清和深藏不露。

不过,“独行侠”内尔森有一个温馨的家。

在内尔森被评为小镇荣誉市民的那个早上,妻子细心地替他打理了着装。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内尔森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过着规规矩矩的安稳日子,家庭美满,人生赢家。

可惜,这一幕幸福只停留了短暂的五分钟。

当他在领奖台上发言时,他的独子凯尔正被人杀害......

演讲

杀害内尔森的生活轨迹,从这天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

真应了他在领奖台上说的:“当你每天行驶在同一条路上时,你很容易想换一条路。

”他真的换了一条路。

这让他的下半句“而我尽量让自己不这么想,因为,我很幸运,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显得无比讽刺。

“一开始就选择了条正确的路”内尔森不信警察说的,自己的儿子是死于海洛因过量,但儿子终究是死了。

感情隐忍的他,在办完丧事后,独自一人来到自家车库决定饮弹自尽。

扣动扳机前,他知晓了杀害儿子的凶手——镇上的大毒枭“维京”。

这次,这位锲而不舍救女儿的老爹,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复仇。

但当你以为连姆·尼森又将无往不利时,影片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大毒枭“维京”认定自己莫名其妙接连消失的三个手下,是被对手——印第安帮派杀死了。

于是,他将印第安帮派首脑“白牛”的儿子爆头,并曝尸荒野,以示回应。

曝尸荒野于是,影片戏剧性地转变为两大帮派的你死我活,直到最后。

而内尔森,从电影中期开始,就成了一个旁观者,或者,是跟在正在捕蝉的螳螂后面的黄雀。

甚至最后,还和印第安帮派首脑“白牛”联手,两个痛失爱子的父亲向大毒枭“维京”报了仇。

步骤很简单,你开扫雪车卷起一根树干“定”住他的车,然后我一枪毙了他。

定住

击毙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种来自北欧的粗犷方式,突如其来的最后一击是全片的亮眼之处,生猛、戛然而止,带点让人想笑又笑不出的无厘头。

就像全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每一个人的死亡,内尔森的命运,事态的发展。

如内尔森干掉第二个人的时候,曾若有所思地问了对方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史上最伟大的四分卫是谁?

“史上最伟大的四分卫是埃尔韦还是曼宁”对方一脸迷惑地回答了。

“埃尔韦?

”内尔森依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干错利落地举起枪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看上去是让对方选择一种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死法,而内尔森大叔“若有所思”的认真样与他的利落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可怜对方还以为大叔要放过他了呢。

同样的“反差萌”也体现在他收拾第三个人的时候。

先是一路雪地追踪,在音乐调节下,气氛紧张。

眼看着扫雪车越追越近。

突然,内尔森将扫雪车拐到了另一条路上,前面吉普车里的人松了口气,我们却知道——好戏要来了!

果然,狭路相逢出其不意者胜。

此处配乐满分。

我不禁感叹一句,内尔森大叔真会玩。

这种猫捉耗子般的追踪,趣味十足,又闪烁着致命的光芒。

看多了好莱坞流水线生产的套路化复仇电影,源自北欧的这个小故事让人觉得特别。

带着极寒之地的肃杀与凛冽,举重若轻地用诙谐来掩盖对生命及命运的深深的嘲讽......

它有一点昆汀·塔伦蒂诺恣意张扬的暴力美学,展示了各种各样出其不意的死法。

善于利用我们的心理,每当我们觉得内尔森要收手了,下一秒屏幕就黑了。

嘲讽的十字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英式冷幽默,一点美式自嘲。

比如电影后半段,印第安帮派用“你要是非让我们预约房间,我就投诉你种族歧视”来威胁前台小姐。

“你告诉我和我的朋友,我们只能去保留地”不过,原版挪威电影《失踪顺序》更加粗粝,反派也更有特色。

毒枭

塞尔维亚老爹无论是癫狂的毒枭,还是慢吞吞的塞尔维亚老爹,都极具个性化色彩。

翻拍成的美版《冷血追击》,加入的好莱坞元素中和了一部分粗粝,显得更诙谐,也更温柔。

比如让人捧腹大笑的“维京”大毒枭掌掴前妻,不仅没掴着,反而还挨了前妻一记“猴子偷桃”。

而在原版中,这一记掌掴可谓快、准、狠。

但大体上,《冷血追击》仍保留了北欧电影孤独、安静的叙事风格,和深沉的故事架构,毕竟,导演是同一个嘛。

我是看完《冷血追击》,再去看《失踪顺序》的,虽然后者各方面较前者粗糙,但是我喜欢北欧电影的独特质地——野性。

你呢?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2 ) 以暴制暴!北欧犯罪片与美式喜剧片的冷血融合,连姆大叔又揍人了

连姆·尼森,这个身高1.93的爱尔兰老男人,在50岁之前用儒雅刮起了一阵绅士风,摇曳了无数人的魂。

在《辛德勒名单》中,他有一眼勾魂的魅力,一个又一个女人流连于他的温柔,备胎都当的心甘情愿,只愿与他春宵一刻。

50岁之后, 连姆·尼森突然被激发出另一种潜能,体内的爱尔兰热血开始激荡。

打开了任督二脉的连姆·尼森在《飓风营救》(Taken)里为营救女儿大杀四方。

影迷恍然大悟,原来看连姆·尼森揍人也如此爽快。

随后一连出了两部续集,三部影片在全球刮起中年大叔狂潮,一共拿下惊人的9亿美元票房。

整个系列,为了营救亲人,大叔在片中手起刀落共击杀了200多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见神杀神遇佛斩佛。

随后,连姆大叔又先后在《空中营救》、《通勤营救 》、《天龙特攻队》等动作片里完成了“海陆空”全天候救援,把中年男人的荷尔蒙燃烧到了极致。

一年没有揍人的连姆大叔最近在新片《冷血追击》(Cold Pursuit)中再度亮相。

影迷一看简介,为子报仇,黑帮杀戮,雪地枪战,估摸着一定是连姆大叔又开发了新的凑人方式和场所,而且洁净的白雪和鲜红的热血一定蛮般配。

影迷们和胖哥怀着同样的观影期待迅速入坑,结果看了一半发现导演不按套路出牌,当头棒喝之后一阵眩晕,发现连姆大叔原来还能演暴力黑色幽默啊。

《冷血追击》其实改编自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的另一部电影《失踪顺序》。

影片特有的北欧暴力和地域文化,以及影片中不时杀出的黑色幽默令人记忆犹新。

但影片极为小众,观看过的人不算多,这为《冷血追击》留下了一定的观影空间。

《冷血追击》从风格到故事几乎就是《失踪顺序》的美国落地版。

把地域空间搬到了美国的冰雪小镇,男主角换成连姆大叔,核心的黑帮火并,城市利用毒品侵蚀小镇等元素背景直接嫁接使用,让北欧暴力美学在好莱坞开出了异样的花朵。

平心而论,出自同一个导演,且故事分割高度类似的作品,《冷血追击》比《失踪顺序》显得更加工整,处处带着好莱坞修建过的痕迹,但同时也失去了《失踪顺序》那种粗糙的凛冽感。

影迷们各求所需,两部影片选择观看其一,都可获得不俗的“反类型”体验。

《冷血追击》中,连姆大叔饰演一名平凡的扫雪车司机尼尔斯·考克斯曼。

才获得小镇年度人物奖,却意外得知儿子因为吸毒过量死去。

人生大起大落,中年丧子,让他的家分崩离析,人生触底的他差点在家中选择饮弹自尽时,突然得知儿子的死原来有蹊跷。

他顺藤摸瓜,希望一步步抓到幕后黑手,报仇雪恨。

按着这个套路,《飓风营救》的戏码看似就要压不住火,可导演偏偏剑走边锋,不断打破叙事套路,让偶然性反转取代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膨胀。

靠着自己“干净”的身份,无害的外貌,考克斯曼不太好看地击杀多名小毒贩,但离黑帮头目却“咫尺天涯”,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却永远也够不到对方。

但毒贩的相继失踪却引发了“维京帮”头目的猜疑,觉得是多年宿敌印第安帮派在宣战。

于是维京帮以杀死印第安帮派头目儿子作为警告。

这一挑衅撕毁了两个帮派多年的“和平协议”。

印第安帮派头目决定“以牙还牙”,势必要杀死对方头目的儿子报仇雪恨。

无名小辈考克斯曼就这样引发了当地两个黑帮毒品组织的世纪火并。

高潮时刻,双方混战,考克斯曼上演了精彩的“黄雀在后”,一连串的偶然推进故事,把结局引向了令人瞠目结舌又捧腹爆笑的惊喜结尾。

按照影片的发展模式,主角考克斯曼在后半段其实渐渐隐退“幕后”,两位性格特征强烈的黑帮大佬浮出水面。

一个看似强硬,实则懦弱无厘头,遇事犹豫不决,有时候还比不上自己印第安裔的前妻;

另一边却是实打实的老派硬汉,看上去被时代抛弃,在现代环境中格格不入,但印第安人的果断作风又让人物充满了独特魅力。

三对父子关系还发生了奇妙的重合,考克斯曼绑架了维京帮老大的小儿子,最后还和印第安帮老大惺惺相惜。

人物之间关系发生着让人无法预料的化学反应,故事在反转中“横冲直撞”,这种反套路的叙事方法的确让人惊喜连连。

另外,《冷血追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暴力中不断插入的喜剧元素。

比如维京帮老大身为毒贩,却给自己的小儿子制定了严苛的营养餐,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比毒品还丧尽人性。

自己崇尚暴力,而儿子却温文尔雅,喜欢大师古典乐曲,把暴力看作儿戏和冲动的表现。

影片甚至对美国式的“政治正确”进行了调侃。

一群印第安黑帮去到酒店,不靠暴力,不洒美金,不骂脏口,仅仅凭借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威胁大堂经理要在网络上“写差评”就获得了VIP入住的资格。

这类角色与行为的“反差”笑料充斥全片,很好的缓和了影片的节奏氛围,同时丰富了人物性格层次,将北欧式的黑色幽默融入到了美国语境之中。

看片之前,抛弃自己的固定类型成见。

看片时,保持着接纳一切的“放空感”,相信你能从中获得新奇的观影体验。

完成了“海陆空”营救的连姆大叔也算跳出了既有的类型舒适区,让我们看到了他冷幽默的一面,中年动作明星的转型,难道就要从这部北欧剧情片开启“融冰”之旅了吗?

我们拭目以待吧!

 3 ) 走出“营救宇宙”,期待“奥斯卡.辛德勒”的回归

看到片名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一直认为影片命名是很高深的学问,不是一定要真切的反应电影的内容,也不需要让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就算是商业片,也可以尽量将片名文艺化、抽象化,给人多一丝遐想。

对于动作类型的商业电影,个人觉得州长的经典大作《真实的谎言》代表了此类影片命名的最高水准。

《冷血追击》,这个生硬且耿直的片名,像极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港台地区对好莱坞电影的译名风格。

那个年代,街头巷尾的录像厅刚刚完成对热血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客厅电视柜里的VCD、DVD机。

音像店、租碟市场的显眼位置都是当时最火爆的港台、好莱坞枪战动作电影海报,片名基本上离不开“绝地”、“极速”、“绝命”等等诸如此类。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每看到这种复古风浓郁的片名都有一种被穿越的感觉。

说回影片,近些年连姆尼森大叔深陷《xx营救》系列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他不辞劳苦的利用自己敏捷的身手、万能的主角光环,嫉恶如仇的铲除各国恐怖分子、黑恶势力。

对于没完没了的《营救》宇宙我也是深恶痛绝。

当看到这部作品与营救风格高度雷同的片名时,几乎就认为是换了马甲的衍生品,顿时毫无期待。

末了才发现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营救》系列的cult片,风格上能看到一丝昆丁塔伦迪洛的影子。

暴雪、边城、复仇,很多细节都充满着黑色幽默。

每一个人物都不会显得多余,通过神情、动作、对白,被塑造得有棱有角,个性鲜明。

随着目标被逐个消灭,心中都伴随着一种释放和宣泄,仿佛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在主人公的冷血追击下,一并干净利落的快意恩仇,实在大快人心。

观影完毕,真心期望连姆大叔能走出自己的《营救》宇宙,毕竟当年的”奥斯卡.辛德勒“是那样的光芒万丈、深入人心。

加油,大叔!

你会回来的!

 4 ) 认真你就输了 不认真你就死了!

连姆.尼森是我十分喜爱的一位男演员。

从《辛德勒的名单》开始注意到他,到《飓风营救》、《空中营救》、《通勤营救》……的营救专业户,连姆大叔以他的理性、冷静、果敢完美诠释了中老年男人“血染的风采”。

《冷血追击》是连叔今年2月上映的作品,他的演技依旧辣么稳。

好演员不必太帅(如黄晓明)、也不要太丑(如黄渤),甚至不需要演谁像谁,只要演好一、两种类型片,让观众看着心里有底、不易出戏就是成功。

和营救五部曲不同,本片的男主内尔森只是一位素人父亲,而且这次没有人需要他营救,他一心只想着复仇!

由于没有“专业背景”,在《追击》里他杀起人来非常随性,既没有周密的计划,也没有专业的工具。

往往还没等把对方杀死自己先累趴下了,而且处理尸体的方法也是从小说里看到的。

因为是素人,所以影片中基本没有精彩的打斗,取而代之的是穿插点缀的黑色幽默。

比如,每当剧中人物死后,都会黑屏显示这个人的姓名、绰号,最多时一屏列出了12个名字。

再比如,贩毒组织首领维京的儿子在学校居然被同学霸凌;维京不仅给儿子规定了严苛的营养餐,而且还要求自己和手下身体力行,so当他们在研究丧心病狂的恶人计划时,手里端的不是马提尼而是碧绿的蔬菜汁!

类似的黑色幽默还有很多:黑帮分子不靠暴力更不靠财力,而仅仅靠威胁给差评制服了不良商家;维京的儿子被内尔森绑架后,非常开森,睡在内尔森已故儿子的卧室,要求听“睡前故事”,内尔森给人家孩子读的竟然是扬雪车使用说明书;一心想要飞翔的印地安黑帮小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前一刻还在空中荡漾,下一刻就被卷进扬雪车搅成碎片后再次抛向空中……我感觉这些星星点点的冷幽默很酷拽,比一味的打斗、飙车高级得多。

每当被剧情带动着不合时宜地(因为片子里刚死了人)发笑时,我都在想:认真你就输了!

但影片中不只有这些天马行空的戏谑,还充满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哲理。

内尔森花大价钱雇了个杀手,结果这个杀手转头就去找维京,要求维京以同样的价钱购买情报。

交易结束后,维京问杀手:你在哪儿学的职业道德?

随后,窗帘一拉,屏幕一黑,杀手的名字上榜。

一个打酱油的门卫曾经在自己的危难时刻得到过内尔森的帮助,但他忘恩负义,为了钱主动跑去出卖恩人。

“正义使者”维京当然不会放过他。

于是,屏幕也为他黑了一次……不认真、不敬业、没操守,你就死定了!

我认为豆瓣给《追击》的评分明显偏低,这么高级的电影给8.7分都不为过!

 5 ) 導演處理細節很到位,營造氣氛很出色

如果我像男主般孩子被不明不白殺害,我猜我也會想盡方法報復 - 兇手是什麼人、幹什麼的、有什麼瓜葛也與我無關,誰殺我孩子,誰得賠命但男主實在太牛了,竟然親手殺了三個黑幫毒犯,還引發兩派黑幫互殺,去到最後簡直是殺人狂歡了,而做死亡報告的黑底白字畫面已由一開始的警示、沉默效果變為喜劇效果。

黑幫大混戰後,他即時如常地奉召去清理積雪,完全把黑幫混戰視為一碟小菜,如果男主不是有個毒犯親戚(還是情報販子親戚?

)簡直說不過去。

其實警察那條線,我有懷疑過老男人警察是收了黑幫錢對毒品睜一眼 閉一眼的,但他雖然著女警不要多管閒事(有人在室外抽大麻那幕)但又極力想女警與其輯毒警前男友復合,到最後與海盜毒犯老大對望那一鏡頭的驚訝及聽其遺言,還弄不清他到底是白是灰還是黑如果死剩那個印弟安黑幫老人發現他兒子是因為男主的行動及誤會才被對家殺掉,他會做掉男主嗎?

整體劇情不是我杯茶,但導演處理細節很到位,營造氣氛很出色

 6 ) 浅析冰天雪地下的挪威原版与美版的不同点

Some cause happiness wherever they go, others whenever they go.- Oscar Wilde

《冷血追击》(2019)2014年,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Hans Petter Moland)执导了一部黑色犯罪喜剧《失踪顺序》(Kraftidioten),主要讲述了一个雪地道路清理工人,因儿子意外死亡,而被迫秘密寻找并暗杀所有杀害他儿子的嫌疑人的故事。

到了2019年,莫郎再次出手,重新翻拍该电影,而这次稍微不一样的是,启用全美版的主创阵容,在保留了几乎大部分的原版的故事与细节外,新增加和修改了部分设定,而这些细微的不同也正是两个版本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的主要原因。

《失踪顺序》(2014)、《冷血追击》(2019)本文将列举挪威原版与美版的部分不同点,并聊聊这些区别背后所暗藏的实际意义。

1. 在挪威原版中,男主角的名字叫尼尔斯·迪克曼(Nils Dickman),而Dickman本身也可以拆分为Dick(男性阳具)和Man(人),故在影片里,许多角色都曾嘲笑过Dickman这个名字;而在美版中,这个类同的设定也有被保留下来,男主角的名字改为了尼尔斯·科克曼(Nels Coxman),而Coxman与Cockman音同,Cock除了公鸡外,也有男性阳具(J8)的意思,而毫无疑问,美版片子许多角色也没有放弃这个好笑的谐音梗。

《冷血追击》(2019)2. 两部电影都有一个桥段,便是代表了反派集团的敌对集团的塞尔维亚人(在美版中为旧印第安人),来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挪威版并没有太多戏份,而在美版中,办理入住的酒店服务人员误用了Reservation(有预定服务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保留地的意思)这样的敏感词汇,造成了一定的笑点,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笑点的设计也算是体现了美版实质上是对挪威版的进一步的完善。

《冷血追击》(2019)3. 在挪威版中,当格瑞文-奥尔·福斯比(Greven - Ole Forsby)成功掌掴了他的前妻,而在美版中则没有得逞,前妻不但躲开还给予其一个饱满的偷桃;某种程度上既是削弱了美版中“维京人”特雷弗·卡尔科特(Trevor 'Viking' Calcote)这个角色的威严度,强化了女性自主的一面,同时也使得美版的整体氛围更加诙谐幽默。

美版这一幕十分解气4. 挪威版中有提到尼尔斯·迪克曼是个移民,但并未提及来自哪儿,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尼尔斯·迪克曼之前的故事,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如此擅长狙击、杀人、藏尸等一系列非常人能轻易做到的事,而他与其兄弟之间的故事也并未过多描述,而美版亦没有对此有解释,可以说在这方面影片绝对有着超强的bug。

《失踪顺序》(2014)5. 两个版本都有集团首领的手下与首领的儿子吃牛奶麦片的桥段,而美版在这个片段中则增加了该手下与儿子探讨赛马博彩业的事宜,这段小小的对话的增加,既是完善了该手下的性格特点,又对犯罪故事本身的氛围增加了一份反差萌的戏谑性。

《冷血追击》(2019)6. 尽管挪威版中也有出现两位警察的身影,但其戏份远远没有美版中来得多,美版不仅修改了其中一人的性别,增加了许多两人互动的戏份,使得这两名警察的存在并非像挪威版那样的“可有可无”。

美版的两位警察的相处模式为典型的职场模式结语在电影业中很少会出现同一导演拍摄同一作品的两个版本,也较少会有同一导演翻拍其自己的作品,而汉斯·皮特·莫郎与他的《失踪顺序》、《冷血追击》就是非常特殊的例子了。

整体来看,《失踪顺序》的气氛与画风都偏严肃冷酷,演员们不苟言笑的表演与人物冲突所造成的黑色幽默,都能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冲击感,而美版的《冷血追击》则更像是一出犯罪喜剧,新增加了大量台词与包袱都显得非常滑稽幽默,对部分角色的扩充与完善、以及对挪威版故事的美国本土化等举措也让这个发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故事,多了一份人情的味道。

《冷血追击》(2019)

 7 ) 为爱出手

两个父亲,不,三个都是父亲。

两个父亲因缘巧合到在前后脚时间里被海盗杀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共同联合干掉了海盗。

意外的,并不血腥,甚至暴力的都没那么严重。

在内尔森执意于用空拳把‘’地狱‘’面部打的血肉模糊却笑了出来。

"海盗"也有自己的儿子,儿子很贵族气质,很聪明,甚至善良,一点不像他也不像他母亲。

他和父亲就如天使和魔鬼。

最后,两个没有了唯一儿子的老人一起走了一段路,不知道会不会还能约上喝上一顿。

 8 ) 《冷血追击》故事结构存档

剧情结构:(铺垫)雪地清障工科斯曼获得好市民奖杯;儿子在机场物流部开转运车;一家人幸福生活;(转折)儿子和卷毛被黑帮绑架,卷毛逃脱,科斯曼儿子被注射大量毒品而死摆放街头;(争论)妻子愤怒辱骂科斯曼,都是他只顾工作;妻子愤而离家而去;科斯曼自杀,卷毛前来告知实情;(带入第二幕)科斯曼决定为儿子报仇;(B故事)黑帮与黑帮白牛火拼的故事;(游戏时间)科斯曼通过卷毛的信息,相继锁定干掉三个贩毒黑帮分子;(中点)在前黑帮成员僚机弟弟哪里获知杀害儿子的终极元凶——贩毒黑帮匪首维京(坏人逼近)维京杀死另一黑帮匪首白牛的儿子,引发白牛宣战;僚机弟弟给哥哥介绍杀手,杀手却出卖情报给维京,使得维京明白杀错人;(一无所有)维京抓住僚机弟弟,弟弟包揽全部罪行,被维京强杀;(进入第三幕)渴望和解的维京强杀小弟以求跟白牛和解,却惹怒同是维京手下的小弟姘头;科斯曼绑架维京儿子,维京儿子却兴奋不已,科斯曼为他读铲雪机维修手册做睡前故事;(大决战)学校保安维京处举报科斯曼,维京带人杀去;同时白牛也接到小弟姘头的通报,带领小弟赶去;警察告知科斯曼家中来人,科斯曼带枪前去,狙击不成反被抓,逼问儿子之际,白牛杀入,双方混战;准备逃跑的维京被斯科曼用砍树机戳中逃跑汽车,被白牛乱枪打死;(结局)科斯曼和白牛白开车离去;维京儿子也自己开着铲雪车欢快的向山下开去;

 9 ) 关于《冷血追击》的观点

应该是翻拍2014年的挪威电影《In.Order.of.Disappearance》的,觉得还是挪威版的好看,看见连姆总有一种出戏感。

挪威版的悬疑感更强,剧情节奏控制得自然,台词也更精炼,男主全程表情冷酷,淡定和果断,人狠话不多的形象深刻,背景音乐与情节的发展结合的非常完美,文艺感更强,表演更加自然和抽象,不愧被冠以挪威最佳悬疑电影。

这版的商业性比较强,更多好莱坞商业动作电影元素夹杂在里面。

两部拍摄的雪山和雪景都非常美,铲雪车铲雪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10 ) 复仇

连姆尼森这个硬汉是不是专门拍复仇的动作剧情片,看过他几部片子,都是复仇的,还都是为子女复仇的,一个六十岁的老男人,满身肌肉荷尔蒙不输中青年,看的怪让人热血的,抛却什么复仇,抛却什么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六十岁依然还有看点,那种原始的,雄性的,愤怒的,冷静的,真特么性感,运动吧,健身吧,不管男人女人

《冷血追击》短评

拼多多版科恩

5分钟前
  • Anakin
  • 还行

黑色幽默……好多美剧熟脸。KOR-1080P 19/04/28

8分钟前
  • 人皮動物
  • 还行

剧本不错,可惜没拍好,节奏一般偏素;有点冷幽默,插曲挺好

10分钟前
  • MJ
  • 较差

本来觉得连姆尼森比较乏味,但这个片很有趣,越到后面越黑色幽默。另外毒贩的摩登玻璃大豪宅是加拿大建筑师Arthur Erickson设计的Eppich House II,很有看头。

11分钟前
  • ritalin
  • 力荐

看起来像是昆丁拍的,黑色冷幽默风格,多了冷静却少了暴力打斗场面,低于预期。比营救系列差。应该改名《冷峰营救》

12分钟前
  • 1号游客
  • 较差

看得出导演是想放很多元素在里面,但还是拍的太烂…

17分钟前
  • ViGgO
  • 较差

比预想中要好看的片子。跟剧名不同,其实本质是个带着黑色幽默的剧情片,冰天雪地下的复仇之旅,很有意思。片子也是翻拍自导演自己的作品,里面有很多让人会心的笑梗,还蛮有趣的,目测对很多人群友好。

1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其实我想看的是更直接的血腥淋漓的残酷复仇,后面比较黑色幽默也就还行

20分钟前
  • Lumity
  • 还行

3.5,像科恩兄弟的风格,不过收尾没有收好

22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Unknown (2011)Taken (2008)The Commuter (2018) Oh my good old uncle Liam Neeson...又冷又蠢的画风搞笑的杀人片...... 最戳我笑点的是丑到时髦的Thai wife... 你知道我这几个冬天一直在我winter home观察黑珍珠与thai wife嘛~ (然而再仔细一研究这是个越南老婆,为什么从长相到举动家居摆设都那么泰)

25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这部电影在连姆大叔的一系列作品里的位置就像片中儿子的死亡一样…悲催。

30分钟前
  • 旺仔流奶
  • 较差

难得一见的连姆老头没有打架啊,这部和他一贯的救人题材相去甚远了,突然感觉没那么好看了。有不少血腥的镜头,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睡100次酒店的小伙子。背景音乐配的是有点喜感。

35分钟前
  • 弓谷所長
  • 还行

bug太多 人物智商不在线,冷幽默…欣赏不来…

37分钟前
  • 飞扬小小宜
  • 较差

7分左右吧 感觉还不错的一部片子……但是前面节奏略慢……里面每挂一个drug dealer就出现一个带名字的黑幕到后面莫名点燃观众笑点……尤其最后一个滑翔伞的……看前面本以为是个复仇杀戮片…看后面成了黑色幽默喜剧

42分钟前
  • 爱死香蕉船
  • 还行

不是复仇吗,拍着拍着变成黑色幽默了。其实一点也不好看。

45分钟前
  • 软蛋黄
  • 较差

拍的什么玩意,纯粹的浪费时间精力

49分钟前
  • 何囧老湿
  • 很差

墨迹。

52分钟前
  • melvins
  • 较差

原本以为又是硬汉本色,没想到是戏谑荒诞!给儿子讲铲雪车的“睡前故事”真是可爱,美元上的一枪好羞羞!!

55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连姆大叔也救不了本片的无聊

59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这个片子到底是咋回事,弱智到爆的剧情我居然看完了,还看的津津有味

1小时前
  • 俞欢欢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