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

模仿犯,Copycat Killer

主演: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庹宗华,姚淳耀,范少勋,江宜蓉,夏腾宏,侯彦西,汤志伟,吴岱凌,盛鉴,刘亮佐,黄河,陆夏,李亦捷,陈博正,曹芯瑜,邱偲琹,游安顺,王真琳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模仿犯》剧照

模仿犯 剧照 NO.1模仿犯 剧照 NO.2模仿犯 剧照 NO.3模仿犯 剧照 NO.4模仿犯 剧照 NO.5模仿犯 剧照 NO.6模仿犯 剧照 NO.13模仿犯 剧照 NO.14模仿犯 剧照 NO.15模仿犯 剧照 NO.16模仿犯 剧照 NO.17模仿犯 剧照 NO.18模仿犯 剧照 NO.19模仿犯 剧照 NO.20

《模仿犯》长篇影评

 1 ) 真的心疼我心如姐啊!

《模仿犯》。

6分。

马克明编剧,张荣吉导演,吴慷仁、林心如主演作品。

追剧真的好累啊,10集诶,10个小时,真的不想再贸然追剧了。

作为一部犯罪悬疑剧,前几集的犯罪手段确实很吸引人,愿意跟着镜头去破案找线索,尤其是嘉文主动露脸之前,剧集对案件的线索卡得很严。

但嘉文主动露脸后,线索开始失控,警方和检方对嘉文的布控开始跑偏。

作为一个已经有相当多证据指向的犯罪嫌疑人,警方竟然没对他进行24小时监控,这搁在TVB简直是犯罪本身。

在嘉文车祸死亡后,陈和平莫名其妙被曝光了,这时候剧集开始垮了。

检方就像吃了通灵药一样突然盯上了陈和平,但面对如此嚣张实则漏洞百出的罪犯,检方不仅没有申请搜查陈和平的住所和办公室,还让他在工作之余去杀了林心如饰演的女主播以及郭检的前女友心里博士——摄像头都装不起吗?

隔壁邻居都是聋子吗?

然后,郭检就开始发疯了……看得出来,松岩市确实经常路上空无一人。

心疼心如姐,那么强悍的职业女性,竟然被罪犯这么糟蹋……

 2 ) 善良是什么?是终其一生只为灰得发白。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说觉得人越长大,越觉得这个世界只有灰色,没有黑白。

陈和平是灰色的,他的恶意很多,可我觉得不可能是绝对的百分百,尽管他天性的善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郭晓其也是灰色的,就像面对陈和平的时候也会展露他的另一面一样,他不是圣人,情绪带给他的恶意也是恶意。

我不相信人性善永远大过恶,反之亦然,这东西视情况分配。

只是纯粹的恶会带来毁灭,纯粹的善呢?

难道就不会了吗?

花了小半个月看完,最后的立意拔高没给我带来什么感触。

不过要非说喜欢这部剧哪里,或是为什么打了五颗星,那我觉得是因为它比较耐心且认真地否定了“非黑即白”这个词。

挺不错的。

plus:刚说没人能百分百善良就想起了马伯伯这个角色,ok…放眼全世界找不到的圣人在这部剧里找到了!

 3 ) 家庭结构的解体:没有父、母的时代

如果说这部电视剧存在悬疑和恐怖的话,可能是它埋藏了一个呼之欲出的谜团,这个谜团关乎这个时代:片中几乎所有人都生存在并非完整建构起来的家庭关系中。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编剧出于某种需要弱化了片中人物的家庭背景关系。

片中受害者可能并非没有父母——毕竟,他们也以群像的形式出现在了被诬为凶犯的胡建和的葬礼上。

但是,在包括受害者等在内的生活中,父、母本应同时出现的角色,在这个故事里是残缺的。

这种消失或许并非单单是由于编剧的某种惰性,剧中可以看到针对部分人物的刻画,会刻意去描绘人物背后的家庭关系。

而这种家庭关系也指向并非以往由父亲、母亲和孩子构建起来的完整的家庭关系。

更多的,在这部剧集中,呈现出了更多单亲家庭、无父无母的略显残缺的家庭关系。

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下面具体罗列),也让这部电视剧显得多少有些恐怖。

第一组:受害者江雨萍:小路描绘过江雨萍的身世。

她不靠爸妈,自力更生。

跟家里关系不好,很少联络。

爸妈想让她嫁人,还不让她学画画。

小路跟江雨萍在这座城市里成为彼此的依靠,互相鼓励。

双方是彼此唯一的“家人”。

郑嘉仪:(公园礼盒)银行职员郑嘉仪,电视剧中有给到她的资料表。

虽然她有父、有母,但是剧中提及她留下的紧急联络电话无法接通(也以此印证家庭关系的疏离),这导致银行消极处理,也导致他们很晚才查出断掌主人的身份。

不喜欢银行工作的她,跟同事的关系也很淡,下班后另有手模的兼职。

可能是剧bug了,紧急联络电话这栏资料表里没有填写秦怡君:秦怡君的外公马主委因为其处世哲学,在片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时候秦的父母离婚,她由外公亲手带大。

当国中老师后,开始与家里很少联络。

即便如此,还是给外公每周一次电话。

也是因此,外公最早觉察出了她的失踪。

她的妈妈出场便是因车祸在医院卧床。

或者说她妈妈出场的方式是在画外的:负责提供外公给秦怡君赠送礼物的珍贵视频画面。

彤妹(林羽彤):父亲是警察。

但父亲常常因办案而失去对自己的关注。

曾经有一次让彤妹被遗忘在公园里。

两人关系十分紧张。

彤妹感觉到被束缚。

关于母亲去向,片中未提及。

袁子晴:彤妹的好友。

两人想要合作开店卖衣服,但是彤妹爸爸一直反对。

袁子晴就像天生的石猴一样,她的父母在片中彻底消失。

张明美:沈嘉文的女友。

也可能是片中第一个死亡的女性角色,死后被陈和平与沈嘉文埋在了院子里。

一直被伪造成远在加拿大。

她的母亲两年多内只是收信,但从没跟女儿联络过,仅仅按时支付抚养费用。

她母亲说,她爸则跟别的女人跑了。

姚雅慈:电台主播,高级制片人。

片中没有交代她的父母,也没有交代她的丈夫到底是谁。

她的孩子在重新上演一个悲痛的故事:既没有父亲、也失去了母亲,成为了另一个孤儿。

胡允慧:跟弟弟相依为命。

依靠自己抚养弟弟,一路走过来成为心理咨询师,却没有办法照看好自己的弟弟。

最后想跟自己心爱的人重新开始生活时,却死于非命。

第二组:关联者路妍真:受害者陈雨萍的室友。

从南部过来,跟家里关系不好,很少联络。

胡建和:与姐姐相依为命。

姐姐从小抚养他长大。

从小在学校里被人家暴。

也因为此,跟铁哥们嘉文走得很近。

李筱琳:读书期间霸凌胡建和的同学之一,那个写着让沈嘉文去死的人。

没有交代父母。

郭晓其:父、母、五岁的妹妹都因自己彼时一句谎言而最终造成惨祸,成为了他这辈子的梦魇。

它也让郭晓其成长为了郭晓其。

但这一创伤经历,也在前女友身死时遭遇防线的崩塌,对法律丧失信心的他选择了放弃程序正义、对凶手执行私刑。

过去的没有过去坤哥:晓其的舅舅。

拉扯晓其长大。

两人相依为命。

他没有组建家庭,晓其的“舅妈”是一台出租汽车。

几十年不带变的那种。

陈宏亮:可能是沈嘉文父亲。

陈宏亮原配孙翠华在其当选时过世。

尔后身边时常出现沈嘉文的妈妈赵佩芬的身影。

第三组:施害者沈嘉文:可能是私生子。

剧中说他的父亲十多年前就过世了。

交代了他可能是某高官的私生子。

而这个父亲总是在通过其他渠道照料母子二人的生活。

他的母亲,是一个失去了头胎孩子的产后抑郁患者。

也是这个母亲,变成了嘉文的加害者,让他一生都在尝试摆脱自己两个月大便夭折的姐姐的“诅咒”。

田村义:他的妈妈是跑掉的。

他父亲因为他的事难过到身体坏掉。

难得的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在片中也成为被要挟的筹码,并最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交友不慎的典型。

(也可以将他归类到受害者。

)钱家堂:色情影像店及施虐场所索多玛的正式员工。

不是本地人,没住处。

片中说,联系他老家,但是联系不上。

陈和平:父母希望他的人生“和”、“平”。

他的人生一点都不“和平”。

他纵火烧死了自己的小黑狗、烧坏了木屋。

他也可能涉嫌纵火烧死了自己的母亲、电死了自己的父亲。

所有巧合的事另外,就像是一个人们无父无母的隐喻:刚出场时玩最终幻想六代游戏的刘耀宗,他的养父母(注意是养父母)也是残忍地被凶手杀害。

而犯罪人是谁,片中并没有深究。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另一个待解的问题:他的父母去哪里了?

或者再补一句,即便他有父母,他跟父母的关系是不是也像片中所有人一样,疏离?

 4 ) 第一次生气到下载豆瓣写评论

生气到爆!

浪费我六个半小时看完 剧情拖沓拉垮,接下来要讲的会涉及剧透,介意者慎看,但是奉劝别看,听人劝吃饱饭!

1、第一次发现命案,找到酒吧这个地点,没有查酒吧的工作人员,大忌,一个两三年前的案子,一个现在的案子,中间隔那么久,酒吧有几个做那么久的?

这个线索不追?

2、凶手的车已经出现,车上还有受害者头发,车主以及行车记录,包括监控录像不追?

不查?

当你那会儿没有监控,车主信息之类的不查?

相关目击人员不走访?

自己不查,等着天上掉证据?

3、凶手让马伯伯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还是把怡君杀了,刑警女儿被抓后,刑警也照杀人犯说的做?

老刑警都没自己的判断力与分析力?

OK,fine,你可以跟我说关心则乱,但是作为一个刑警,女儿失踪了,你不去查酒吧的人,只会去酒吧喝得酩酊大醉,闹事,无能狂怒,等着杀人犯自曝?

4、已经查到了十几年前有个校园霸凌案件受害者脸上有目前连环杀人案死者脸上同样的标记,也不往下查这个十几年前做恶的人?

不顺着胡建和这条线往下走?

5、已经确认沈嘉文是重大嫌疑人,也不派个人盯梢?

这头被抓进警局问话,那头就出去虐杀彤妹,中间不派人跟着?

OK,fine,彤妹内心os:球球了,你们别查了,等我自己逃出去算了6、把袁子晴尸体砍头后丢公园最高的滑滑梯上摆好姿势,在晚上七点前,这么大阵仗没有目击者?

OK,当你没有,当你就这么牛7、已经确认陈和平是凶手,为什么还是不派人盯梢?

就这样让他肆无忌惮再杀俩?

强行降智推动剧情?

姚雅慈被害后现场没有找到凶器,也不查?

尸检也不做?

不推断是什么凶器?

已经确认是陈,胡允慧也知道他,为什么能让他入室杀人?

现场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俩是为了死而死?

8、彤妹住院后,站岗的女警离开一会儿就变得异常激动,凶手就这么坦然自若得长驱直入?

一个目击者都没有?

9、为什么不派人盯梢陈和平?

而是一个一个确认身边人是否安全?

这是在干嘛?

强行降智让他干掉胡允慧吗?

离谱10、已经搞成这样了,就当他很厉害吧,最后却是演戏让他在直播的时候自曝自己是凶手,怎么?

收不了场,只能这样写吗?

最后的最后,男主全程很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就像我工作一样。。。

一群吃干饭的,看得窝火。。。

就这样了,奉劝大家不要去看。。。

我现在看完了,气得睡不着,窝火。。。

 5 ) 大烂片一个,纯纯诈骗剧!

如果不是怀揣着对编剧左踢脚右正蹬的心我都看不完这部剧。

写的是什么狗屎烂剧情,前面写的好好的,后面就好像开上了高速公路的二手桑塔纳破车一样,剧情走偏,车直接散架,我直接分裂。

男主的人设简直烂得可以,一整个一个双标狗,受害者不是他亲人朋友他可以劝别人冷静是吧,一旦涉及到他前女友了,提枪就去找人直接开干,把自己弄进局子他不会以为自己很酷吧??

对抓凶手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吗??

给勇哥背黑锅是不是很伟大啊??

这样的情节有啥用啊?

完全不理解。

明明胡建和就是有重大嫌疑,虽然说勇哥有私心,但是如果能早点调查胡建和,是不是就能早一点发现沈嘉文?

你相不相信的有啥用啊?

杀人犯家里人还不想相信自己亲人是杀人犯呢,这么不客观做什么检察官啊?

整部剧所有人都是用来做男主的工具人的吗?

为了映衬他很帅气是吧?

一个检警,每天废寝忘食,觉也不睡,饭也来不及吃,没日没夜看资料,看出来个啥啊?

还不是毫无头绪,一点线索没有,就知道叫别人查:这个我要知道,那个我要知道,没有我的允许他不准走,bking是吧?

里面警察和检察官都是废物,前面就不说了,后面知道凶手都是谁了,没有监视,没有跟踪,就让他堂而皇之想杀谁杀谁,受害者病房来去自由,我看他不是凶手,他快成神了。

叫的上名字的警察就那几个,勇哥快退休了,他浑水摸鱼,大超每天就知道无能狂躁,想法单纯,为什么有这么多煞笔警察啊,无语。

女主也是,怎么死的也没说清楚,草率下线,她都知道凶手是谁,她待在家里,就这么被杀了?

我看编剧懒得想了,他非得让女主祭天吧?

胡建和也是纯纯一个大撒比,怀疑好朋友杀了人赶紧报警行不行,后来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了,还要凑上前去说我帮你,以前你帮我现在我帮你,自己都有心理疾病,你别指望拯救杀人犯好不好?

最后被误认为共犯,那你姐被人扇耳光你开心吗?

呵呵。

沈嘉文,大傻子经典童年buff,各种离谱操作,杀人手法一点不高明,愣是找不到一点证据????

离谱 田村义的自杀也服了,不会保护证人吗。

就等着从他嘴里敲出来东西,不保护他爸???

离谱。

在我以为沈嘉文就是幕后黑手的时候,爆出来其实陈和平才是主谋,就在我以为有点意思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才是个笑话。

最后靠自爆抓人也是牛的,真牛,牛啊,呵呵。

一开始是马主委吸引我去看的,这个人物很饱满,我非常喜欢,前面演的非常好,后面他说的话非常有哲理,不要限于怨恨,无穷无尽,不要去电视台二次伤害,还有能冷静地记录下和凶手的对话,甚至能感觉到说话方式不一样,和男主几乎同时猜到有共犯,之后又鼓励男主,人物弧光太大了,不如让马主委做男主!

烂片一个,浪费我这么长时间时间,要不是没有负分,连一星都不给,煞笔。

 6 ) 一部阿瓦隆本子剧

很阿瓦隆or狼人杀的一部剧,梅林是心如姐,一开始就洞察到陈和平是坏人,但是几次节目喊话实在是过于做好神明身份结果被坏人派系暗杀,;莫甘娜是陈和平,一路装好人引关注,甚至复刻心如雅慈姐的一系列动作,太像莫甘娜了……郭晓其虽然是男主,但实际上是个闭眼良民,小路是派西维尔,中途错认梅林😅😅,实际没发生什么有效指引作用,在看到陈和平抽雅慈姐烟盒这么重要的信息竟然漏传没有给到平民……刺客是孙嘉文,无脑就是一顿乱砍,柯佳嬿的弟弟是坏人白痴,也让好坏两派都分不清到底他是好是坏哈哈哈哈哈🤣🤣真是完美契合剧情来说,一开始还挺上头,设定+一些献祭表演仿佛杂糅了各种热门推理悬疑本子,但是感觉到6-7集之后中间节奏明显有些脱节,老是忍不住拉进度条,检方一直在被牵着鼻子走,好人阵营接连无发动技能的被跳杀,好几轮因为找不到凶手,最后凶手都被他们慢到无语忍不住出来跳狼坑说自己是那匹铁狼……😅只能说好人阵营尤其是神派还是太菜了些……心如姐作为梅林结果没盘好派西维尔的位置导致派西离职,错认莫甘娜,虽然后续有敲打派西但是派西早已经认错了梅林于是乎也没什么用了…… 男主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盘逻辑的闭眼玩家,耐不住每次没什么天眼或指引,最后只能通过死亡排除法找坏人🥹🥹柯佳嬿虽然标着女主实际上角色扁平戏份少到可怜,完全工具人🛠用法,最后全靠炸心里话出来不然真是完全没办法破案,看的都要气死了…… 不过比较好笑的可能是编剧埋得梗,男主问女主平复心情的工具是什么,结果女主竟然拿出了随身听开始放音乐,真是耳边随时都要想起“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还有就是最后男主当了律师也跟 我们与恶之间的距离 里呼应上了hhhh

 7 ) 还是有点不习惯检察官来侦破案件

在印象中,检察官可以直接在早期就介入重要刑案,好像是韩国特色。

韩国检察官的强势地位,让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介入案件的时间和程度。

在我们这边,除非由检察院交由警方协助调查的案件,一般的刑案通常前期是由警方独立负责侦破和聆讯,在掌握基本情况和犯罪事实后,再决定是否交由检方立案起诉。

警方和检方分工明确各管一段。

另一部高分侦破剧逆局里,湾的警检合作也跟我们这边类似。

但是本剧里,郭检察官不但很早就介入案件,而且近乎全程主导案件的侦破,更像是韩国的以检带警的模式。

所以又有点搞不懂了,如果有熟悉湾的警检合作模式的伙伴,来帮忙解个惑。

因为同期有另一部20多集的割喉碎尸的破案剧做对比,模仿犯故事主线比较清晰,没有把注意力过度分散到跟主线无关的情节上,这点挺好,至少不会看着看着把最初的目的忘记了,莫名其妙插入很多跟主线无关痛痒的剧情来。

案件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悬疑,可以说反派暴露的比较早也比较明显,剧情的起伏和紧张程度也不如逆局。

最后结局也收的有点过于简单和匆忙。

最大的反派隐藏那么久,然后就突然情绪崩溃自我暴露了,这也有点过于简单草率了。

而且侦破的大部分环节都是检察官一个人的调查和推理,警方似乎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这点有点说不过去。

无论在湾还是韩国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系列恶性凶案频发的情况下,压力最大的必然是警方和当地执政者,而检察是不会作为公众视野的第一责任方的,所以这里感觉有点悬浮了。

总体来说,7分剧,推荐一看。

 8 ) 关于《模仿犯》的一些槽点(内含剧透慎入)

很久没看过槽点这么多又让人停不下来的剧了。

和很多人一样,几乎是一口气刷完的,所以给三星。

前六集看完:就这样?

7-10集:原是我太天真。

(第8集:高能!

)看到很多人夸了,我就补充点不同声音。

总体上显而易见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1. 媒体。

剧中主要推动剧情的力量有三方:检警(检察官+警方)、媒体、罪犯,其中媒体占比非常大。

但本剧中的媒体,不论是记者还是电视台主播都非常不贴合现实。

第三集马主委做客林心如节目。

这段真的太假了,也是全剧让我最愤怒,最想骂脏话的一段。

面对一个刚刚失去外孙的可怜老人,现场call in进来的观众说“你孙女出入不三不四的地方,她自己有问题”“她就是活该”。

人家都死了孙女,能说出这种话的怕不是反社会人格?

这个桥段极其不符合实际,先不论现实中会不会有人打电话进入一个直播节目说这些反人性的话,真实情况现场导播一定会控场的,因为这种舆论导向会影响媒体口碑和公信力。

导演这样拍究竟是想展现人性的残酷还是台湾民众的脑残,又或是花式秀下限?

第七集。

柯佳燕饰演的胡允慧在弟弟死后做客林心如的节目,后者上来就问,“你和弟弟一直住在一起,请问你对他了解如何?

” ???

拜托,这真的是资深新闻主播兼制片人问出来的吗?

那不如直接问“你和你弟熟不熟”算了。

这部剧中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比较白目且毫无水平和营养,不知道台媒的真实情况如何。

2. 胡建和。

对剧情推动不大,挺讨厌一角色,讨厌的点在于懦弱且是非不分,也算死有余辜。

3. 作为本片中的检警代表,郭晓其和林尚勇都很喜欢冲动地把枪口朝向罪犯啊。

4. 胡允慧。

犯罪心理师,在本片中虽然不算什么资深的咨询师,但她展现出来的总是一副唯唯诺诺,委屈巴巴的样子,有点儿魂穿陈韵如的感觉了。

咱就是说,这样的心理师,可信吗?

5. 检警的办案能力在这部剧中真是一言难尽。

眼看着一个个知情人、证人、共犯死掉,永远事后诸葛。

第9集。

既然都知道凶手是谁,竟然猜不到他会对证人下手??????

作为本案唯二(父女)活着的证人兼受害者,警方都不加强保护的吗?????

怎么能够让他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证人病房?!!!

还有,凶手是公众人物,在他正常大摇大摆工+警方已经暗暗锁定他为头号嫌疑人的情况下,警察都不派人盯着他的???

还能让他轻轻松松继续杀人????????

我的个天,导演,这么多所谓的咖来演这部戏就是为了死而死吗?

6. 剧中女性除了被害似乎一无是处。

女一女二女三对推动剧情到底有什么用?

7. 最后一集,都已经判了凶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终身,媒体采访的时候还叫“陈主播”?

门口一众信徒一样的人举着牌子喊“无罪释放”???

这是认真的吗?

真是三观尽碎。

很多人可能都评说这是一部日式推理风格的剧,我不否认,但日式推理不等于无能推理。

总结:槽点虽然不少,但还是那句话,可看性不错。

最后,全剧最喜欢的人物是马主委。

 9 ) “但我会努力 让新闻不变成 戳人伤口 喂养观众的一场秀”

3.4/5氛围感很到位 尺度很够 人性的幽暗和温情刻画得都够真实 感染力很强 连同主角大家都是心理受过重大伤害的人格 每个人都不容易 剧情很有现实感但是剧情逻辑铺陈和分量的问题不小最不理解的是陈和平你怎么会认识沈嘉文 这点没有讲清楚我真的抓心挠肝啊啊啊胡氏姐弟感觉就是工具人(看人设可以理解吧)田村义那条线也缺失 我本来觉得会很有戏的姚雅慈也有点不清不楚挺特别的是这部剧就是典型的男女主不算情侣 吊打某些内娱咖位之争只能说陈和平的设定也不太够力吧 天生反社会人格 能理解“模仿情绪”的设定结尾也有一个更深刻的升华 可是只有渲染没有逻辑有点小缺憾吧 更喜欢原著的结局2023.10.7刷完全集有一些高光台词是真的很喜欢:“出于理性,还是出于愤怒?

”“我曾经以为可以消灭黑暗来治愈自己内心的痛苦,现在才发现,黑暗一直存在,只能用更多的光和温暖去平衡”(大意吧,不是很完全)(这里能感受到一个理想主义者终于能够更强大地利用自己的专业来做事)“也许见到他本人之后,我一点都不意外”“你只不过是串场的笑话”“你连身为一个记者的底线都没有,凭什么跟我谈真假”还有就是标题:“但我会努力 让新闻不变成 戳人伤口 喂养观众的一场秀”一定一定不能对媒体产生惰性 一定一定要学会利用好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只能说台剧还是敢拍 僵化的zf和fl机关都特别传神

 10 ) 配角:姜还是老的辣

1.过程和结果哪一个更重要?

不记得在哪一个电视剧里,看过这样一句台词:“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可以不择手段”,当时觉得,这句话未免也太过偏激了。

但当这句台词放在《模仿犯》里,就显得特别应景和合理。

一味地追求程序的公正,与迟迟不能结案导致受害者人数的攀升,显然放弃前者才更加明智。

因此,匆匆露面,几句台词的许有为,许检成为全场MVP。

连下棋都要用“过河炮”收尾的人,我相信他跟郭检讲的“布局”是真的。

毕竟,他完全没有因为被郭检捉进去就针对他,反而还“一语惊醒梦中人”地点醒他,帮他结案。

姜还是老的辣,油条还是老的香啊!

2.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哪一个更重要?

刚出场的雅慈姐,职场精英的刻薄与利己裹满全身,她在自己的独家栏目里长袖善舞,擅长借力打力地谋划话题,制造热度,累积资本。

另一方面,她又坚守记者对“真实报道”的底线,即使自己团队里的人,去了对手团队,她也能真心送上祝福和善意的提醒。

陈和平对郭检的愤怒在于“被打断”“闭嘴”的忽视,但对于雅慈,全然因为她戳穿了他的面具,看透了他内心的本质,达成了真正意义上地“暴击”。

我欣赏她作为一名女性,敢在公众场合去呼吁大家撕掉职场女性特制的标签,也欣赏她遇事理智、冷静,有独自消化负面情绪的强大内心。

她落泪并不是因为恐惧死亡,而是因为愧疚,自己又要对儿子食言了。

3.知天命,不言弃外公这条线,我真的会哭亖。

罕见的不固执己见的老人他说,我信签文所写,早有预料,但难的是接受。

外公大跳“预言家”命运有时候经常给我们开各种玩笑,意想不到的,意料之中的,桩桩件件都是经历。

要怎么才能把经历换成阅历,堆积起人生的厚度?

或许就像外公这样吧,即使已知结局,也要全力以赴到最后一刻。

*BTW,此剧不必作为悬疑/推理剧来看。

因为第三集就可以盲猜出凶手,所有答案都被编剧喂到嘴边,哈哈。

《模仿犯》短评

反派有点立不住,以至于显得正面角色被浪费了。

7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吴慷仁的人物设定真的很像《恶距》,整部剧还是做了很大本土化修改。最让人失望的大概就是让大boss跳出操控和奴役的旁观者身份,亲自动手实施犯罪。

8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幼稚

9分钟前
  • 今夜雪糕🍦
  • 很差

他一严肃起来,就知道是他了……整体悬疑感不如《谁是被害者》,议题深度不及《台湾犯罪故事》,年代久远的改编确实有些尴尬。

12分钟前
  • 越审越多
  • 还行

期待值太高,观感很一般。想讲的东西太多了,又要批判司法体制又要批判新闻媒体,跟大杂烩一样混在一起,6集就能结束的剧,硬是水到了10集。老警官强行降智情绪激动送人头,血腥虐女为了猎奇而出现的画面不适感很重。

13分钟前
  • 3年2班李子维
  • 还行

看完尘封十三载再看的这部,更压抑,想探讨的问题也更深刻,但是故事的合理性和流畅度差一些,节奏慢,尤其是最后两集,明明已经锁定了凶犯,盯死他啊!也不至于再有受害者,唉…

18分钟前
  • 过气冷箭
  • 还行

这是在全方位展示湾湾社会治理系统的无能吗?过半后三星都撑不住了。既然侧重点在人与社会,但又给了案件本身太多篇幅,却又从不重视对漏洞百出的f4嫌疑人的关注控制和对痕迹线索的搜寻追踪,纯纯的作者想当然的自嗨式犯罪。吴慷仁更适合情感戏。

22分钟前
  • littlewine
  • 较差

宫部美雪。男导演,╯﹏╰

26分钟前
  • 冥王星(Ojas)
  • 推荐

鏡頭語言不會騙人,對凌虐女受害者的展現沒有必要,非常獵奇且惡意。人物刻畫扁平。兩顆星是給柯佳嬿和吳慷仁。

30分钟前
  • 🍇
  • 较差

整体还是挺不错的,有悬疑有反转,还带有台剧一向的社会议题、媒体与司法之类的,但可能确实是近年这类剧看多了,有一点点疲倦感。

32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恶心。犯罪过程拍得无比细致,对犯罪者的惩罚一笔带过,结局更是没有任何总结和惊醒,只是为了变态而变态,为了犯罪而犯罪。为了捧一个英雄形象,不惜抹黑整个系统。如果系统所有人都是这种低智商,这种级别的犯罪肯定到处都是,还用上新闻?这部剧除了男主的演技还行,没有其他可取之处,毫无逻辑可言。

37分钟前
  • Bella
  • 很差

首先柯佳嬿和吴慷仁这个组合就已经值五颗星了,我最爱的台湾男演员和女演员一起演了一部剧,真的不要太开心了!!!剧情目前推进的还算OK,但确实有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目前看到第七集,可以有四颗星!

38分钟前
  • Noémie
  • 力荐

真的不行。强行搞了一个男主,原著根本没有吧。然后他的人设也站不住脚,还花一整集原创塑造男主,之后再描写这个男主拯救破案的故事。天啦。而且编剧到底知不知道模仿犯的核心啊,模仿犯到底是模仿什么?这根本没有拍出来书的内核。有一些人物还是改编的不错,演的也很好。但书的后面两个女性角色的反思和她们的努力被弱化了。整体就是不行,各个维度来看都不行

43分钟前
  • 舒克贝塔
  • 较差

客观来讲我会给四星,前面五集非常精彩紧凑,第二集和第三集爆哭简直,选题的切入点是家庭关系,成长中的陪伴,延伸至性别认同,青春期,校园霸凌,太善良的人好像真的没有善报,阿伯的台词清晰又悲凉,从不同角度对于事件的讨论,新闻媒体和警察公检法之间的对立面。从一个理性分析他们的委曲求全救不回自己的家人,但感性的一面往往是人之所以为人,另一方面我看来是他们在为自己不能保护到家人而减轻的负罪感,类似于“我”都尽力了,可他是杀人犯都怪他的推卸责任。结局有点乏力,没有韩剧的复仇来的痛快,让人看完心中还是压抑憋屈更贴近现实吧,还学会了一个道理,不要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我们好像都是在痛苦中寻求那一点光亮

45分钟前
  • 伽噶
  • 力荐

就emmmmmmmm

46分钟前
  • 新郎噩耗啦
  • 较差

可以吊打内🐟90%的剧了,吐槽不跟踪没监控的不如去看下原著+百度下台湾省的法律法规+剧情年代设定。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每个人都演的很好,可以秒杀100%的同期偶像剧。

48分钟前
  • 云图
  • 推荐

白冰冰案台媒比这剧里只多不少哦,这么多年应该也人改不了吃屎吧(还有观众也不要太激动,纸媒现在为什么失势就是九十年代电视媒体、现在新媒体得势的原因

51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奔着吴慷仁和柯姐看的,结果好无聊。

54分钟前
  • 十一
  • 较差

噱头大于内容。这不是模仿犯,就是个神经病小团伙。

56分钟前
  • 蓝霉沉皮
  • 还行

Rose妈妈最后也是一样的结局……

59分钟前
  • 电影Mar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