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因为被名字吸引偶然抢票看完的电影。
莫名其妙地从开头前奏响起,看着缓慢行驶在绿荫路的小汽车,就陷入一种似曾相识的想要流泪的冲动。
想起一句话,“既像告别,又像告白”,说得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电影的质感太好了。
满溢的咖啡、翻涌的浪潮、关了又开的房门,像是脆弱而又等待被看见的情感。
往日的恋人,如同干净利落的琴键、如同老人金色的头发,如同嘈杂人群中清脆的笑声,充满无法被紧握住的温馨与疼痛。
过季的风,充满遗憾。
当分别终将成为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的结局时,我终于在电影里明白,真正的生活中,是没有结局的。
被一个人阅读、被一个人理解的喜悦,伴随着短暂交汇的时光,永久地停留在每个孤独个体无尽的记忆中,超越了有限的生命,永恒在不同人们身上重新被点燃、重新被感知。
过季的风,像是迟到的礼物,像是多年后拆开的信件,像是只有醒来后才能逐渐清晰的梦,拥抱了每一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告诉他们,有人曾来过。
告诉他们,有人曾倾听过他们的话语。
告诉他们,有人曾为了他们,千千万万遍。
这部电影的人声、配乐时不时延续到并不是当下的那个场景中,明确告诉你,这是导演的意图,我想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的一些细节。
男主和妻子的对话中,妻子显然不是一个冷漠、平面化的角色,她知道男主的想法,只是她的处事原则和他不一样,她认为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大家继续干该干的事情就好了,而男主则会不断回想,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怀疑自己的决定,自我内耗,这时妻子的话,延续到了男主的疗养过程中,变成一种背景音,似乎是在隐隐地指责——不针对男主的决定——你为什么不继续朝前看呢?
男主妻子的实用功利主义倾向带来的积极乐观也种下了起不到任何安慰作用的恶果。
更不用提男主不断被合照一事打扰,来疗养不仅要听妻子的唠叨——她似乎表现得像一个boss,或,他的经纪人,而且还在各种场合被要求合照,礼貌的话语背后是行动带来的粗鲁,惊喜的是初恋联系了男主,在这无聊的疗养中终于出现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时,见面时的“一切都好”却让故事缓缓下落,似乎两个人对于当下都没什么可言说的,太快袒露心迹不好,聊表面的事情也没劲,于是只是草草收场。
女主的钢琴声弹奏出孤独、泛起涟漪的心声时,被自动弹奏所取代,于是钢琴声蔓延到了男主的酒店,下一次相见的序幕缓缓拉开,在平常的对话中我不知为何感受到了暧昧的气息,“30分钟不会看太多吗”“没事,我们慢慢走”倒不是后面这句略显煽情的话,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看完整个城市的对比,带来的暧昧气氛甚过一切。
一起看过婚礼,应该很难不心动,但命运的交叉带来的庸俗我不欣赏,甚至不感甜蜜,虽然内心期待过,也觉得顺其自然,但还是不行。
男主的留言侵入女主和丈夫的日常中,于是假装汽车抛锚的最后一面终于还是发生了(emoji和信息给电影增加了不少轻松的气息,赞),体面的告别在最后一句“答应我不要再回来”中达到气氛的高潮,此时汽车开在公路的画面已经不断切入他们的离别,一切都仿佛预演,事先就已经安排好了,“过去是本该发生的过去”,我搭建了酒店在这个地方生活期待你来海边疗养的那一天,是命运转换成幽默感于是女主可以继续向前,但过去只是过去而已,没有什么是meant to be,正因为这样的对比,带来的凄怆感更浓烈了一点,我想大家都会畅想他们如果重新在一起的未来吧?
正如男主自己所言,他是一个平庸的人,电影的名头始终给不了他孤注一掷的勇气,不管是戏剧还是爱情,他的按部就班没法给他跳脱的勇气,更让他没有过问初恋分手之后生活的勇气,这样一个稍显自私,且对女主做出伤害的人,在最后一刻的和解也仍然是关注自己而不是对方,但他没和任何人提起的懦弱就那样交付给女主,也是另一种成长吧,只是这成长没有带来实质的变化,彼此的生活还是成为平行线,仿佛过季水果,只能放在打折区。
(本来想说接受慢慢腐烂的结果,觉得太矫情啦!
)
这是一部很美的电影。
在季节之外,男女主两个人都在生活的外面去温习了一次过去的生活,过去的爱,但是这里面有带有很多的恨。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温柔的复仇的故事。
爱丽丝是没有能够过了这道情坎的,所以她主动的制造了一个偶然,她回到了他的生活里,她又爱又恨,既是想要报仇,又是想要再见他一面。
在两个人不断地互动当中,巧妙的出现了一场婚礼,两个老太太的婚礼,二人暮年相遇成为真爱,这就仿佛是一个暗示——真爱也许并不会过季吧...就在这场婚礼之后两个人发生了关系,(这里有一个超现实的细节,在婚礼上,两个老太太最后在表演鸟的两个男士发出海鸥的叫声慢慢远去之后相拥共舞,而突然在一声海鸥的叫声后,女主出现在了男主的房门前)男主第二天没有如约离开,他和爱丽丝又见了一面,二人的谈话又在海浪和海风中起起伏伏,最后在一家餐馆里,处理鱼的一段惊悚的描述后,爱丽丝告诉男主她没有重新开始生活,这么多年那些曲子美丽的曲子就像鱼的脑袋里有什么一样不得而知,她消失的这些年,她始终痛苦的想着他....他名声大噪她却碌碌无为,他云淡风轻的离开,拿得起放得下但是她却不是。
但是人在爱的面前从来没有平等,从来便是the two of us together and each of us alone 。
本片的高潮部分就在这一段餐厅戏之后,在车里爱丽丝问男主为什么不走,他语塞了。
接着她就捅破了,Et c’est quoi l’idée c’est quoi ? De toute façon c’est pas important pour toi. Tu vas retrouver ta jolie vie, ton travail super c’est facile,la vie pour toi. Tu prends tu jettes tu pars. tu veux que ça se termine comme ça ? Je sais pas peut-être oui . 她说出了她的怨恨,她也意识到了男主的恐惧,这是一个节点,一个两个人都必须重新开始的节点。
只有这一刻两个人处在相同的恐惧当中。
即使跨越了15年。
(15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出现第一次是两个人在咖啡厅喝咖啡的时候,爱丽丝就刻意的强调了15然后爱丽丝的女儿过15岁的生日,就像是在纪念着什么尤其的突出,接着在一次晚宴上客人问到了爱丽丝女儿生日的事情,她陷入了沉思。
)c’est pas du tout un hasard. c’est des collants complètement organisé. 结局相当的妙,相遇到底是不是偶然,不得而知,这就是使得我认为这像是一场爱的复仇的原因,爱在找着平等和相似,就是因为很多的落空,爱里面有很多的恨,其中包括——我希望你和我一样的痛苦,我希望你像我一样久久不能遗忘。
所以最开始爱丽丝才说,也许对你来说过去了就过去了,很容易,因为你开始成功,和你妻子那样强大的女人在一起而不是像我一样可怜的女人...这是她的怨恨,她恨的最开始是分手这件事情,恨爱情的结束,接着她恨的是对方越来越好的生活,最后她恨的是自己,是自己没有做到的毫不在乎,投入生活,恨自己走不出来,她恨那个没有被看见没有自洽的她自己。
她的爱和她的恨一样的多,这是她为什么想要再和他见一面——她想真正的和这件事告别,她想他与自己一样的痛,她想听到对方承认自己,她想证明他们的爱没有过季。
她想知道他们同样是会害怕会纠结的人,他们同样是在爱的面前脆弱的人。
两个人在共同的害怕失落破碎当中相互拥抱着,然后真的开始了重新生活。
当然这也可以只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出轨故事,或者是简单的爱之纠结的故事,再或者是中年危机的故事,又或者是一个红玫瑰与白玫瑰式的得不到最完美的故事,再或者就只是一个爱情过季了的故事。
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某个时刻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个人假期(间奏),以及这段 “个人间奏”对于我们无法逃离不那么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你看你没有严重的疾病,最近才去做了检查。
你还是和同一个人在一起。
你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赚了大钱....’但就是没问——’过得幸福、快乐吗'?
可能因为这(是个)太过于奢侈(的问题)。
因为所有的数据目标都有指标可衡量且可及,独独这个不能。
“这里很平静,没有特别多的事情要做’"太美了,艾莉丝""所有这些......都只存在于我的手机里,也存在于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些小纸条上,这些都深深藏在我心底。
”“这些作品没有跟任何人听过,这是我的错才让它们变成这样的。
我把自己困在一个山洞里,完全的孤独,即使在这里。
我不后悔搬到这里来住,但我后悔的是没有离开,那是我后悔的地方。
后来我有了女儿之后,我做得很好,然后....我....我.....我无法表达出我的感受,你明白吗?
”“我曾经有很多....我不知道....有很多的想法,但后来这些都深埋在了我心里,是真的深藏在了心底。
这大概是我的错,所以你没跟我这样的人在一起很正常""你不应该这么说,这是两码事""但是我知道....有像你这样的人,也有像我这样的人,而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状态在她正身处的那个场景,是解离或是“不在场’的。
”那么,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段怎样的假期?!
#过季
你偶然来到小镇度假,时隔十五年的恋人重逢我们像老朋友一样,面对面坐在餐厅的窗前,熟络自然亲切地交谈,开着会心的玩笑,和你说话是这样轻松快乐你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演员,我也有了美满简单的家庭我把所有浓烈的情感都深藏心底除了一位八十岁的老妇,没有人知道我们曾经相爱,没有人听过我流露心声的作曲回到家,导演给了一幕这样的镜头:丈夫喝着可乐,毫无魅力的脸,凌乱的头发,糟糕的身材,自顾自地讲着骑行的经历。
我背着丈夫做饭,泪流满面。
当二人在酒店相拥,我只感到:Finally🥹无关色情,无关婚姻,无关道德,只关乎人性最自然最深切的情感一边抑制不住爱,一边批判、指责、嘲讽———因为曾经带来的伤痛一边觉得他的夸奖是奉承,一边希望他真心赞许最后那一幕,潮水都褪去,只剩我一人站在潮湿的滩涂上你开始道歉“拜拜爱丽丝”,你说不要对我说再见让我们这次好好地分手吧#电影分享[话题]# #高分电影[话题]# #拯救剧荒[话题]# #过季[话题]#
#过季# 围城外,以为是一枝红杏;围城内,却是一场心灵的救赎耐着性子重启了两遍,才挨过开场的平淡和溢出屏幕的无聊,看到后面的波澜,才明白前面的铺陈是多么必要焦点不自觉地会聚焦在女主身上,一场自导自演的偶遇,却解开了十多年前的心结如果说相遇是一场缘分,那么告别就是场劫难,告别的仪式感太抚慰人心了,好好告别的温和,和那种戛然而止让被迫离别的人陷入多年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证明,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四十度的灿阳和多少个晚秋的寒风那种创伤,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你会怎么道歉?
告诉我”这句的分量和勇气这部剧就像是一瓶香水,前调淡然,正如表面看到的两条无聊的生活轨迹,中调浓烈,勾勒出女主的这场越轨大冒险尾调木质,再看和重看都不觉得乏味,让人回味无穷
过季 (2023)7.32023 / 法国 / 剧情 / 史蒂芬·布塞 / 吉约姆·卡内 阿尔芭·罗尔瓦赫尔
《过季》2024.4.27北影节第三部小时候看汉武帝的传记,书上说一个人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需求是不同的,当他是年轻太子的时候想要的是一个顺驯如卫子夫那样的女子,当他业已成为成熟帝王,需要的就是李夫人那样能够揣摩圣心,能够在思想上和他平起平坐的女子。
我想《过季》的故事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只不过是相同的两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刚好匹配了需求,通过一段关系,打破矫饰,正视自己,好好告别的故事。
如果是过去的我,看到这样的故事可能会因为男女主出轨的道德瑕疵而心怀不满,也可能会因为如此相爱的两个人终于还是分离而感到痛苦,但今天看到这个故事,我掉了眼泪,却觉得松了一口气,就算还是很爱,他们也没有抓马狗血地为爱冲昏头脑,“勇敢”冲出“枷锁”。
曾经断崖式分手的两个人,时隔十五年再次相遇,过尽千帆,他们还能笑着谈起过往,有分寸地询问近况,已然是爱情的最佳结局。
可电影却并不满足于此。
男人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过气”演员,他孤独又懦弱,曾经不敢承担感情的责任而选择逃走,如今害怕话剧演出失败而临阵辞演,他光鲜的外表下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失意男人。
他面对不灵敏的咖啡机也只得手足无措;翻开剧本只读了标题就开始翻看最后的页数想看看多久能读完;无聊的时候用遥控器反复开门关门;曾经强强联合的老婆,可以为其规划职业生涯,却并不能花时间真正了解他…女人面对断崖式分手,心里一定有很多怨恨,她甚至没有去问一个答案,便将其归因于自己的平庸无为,有了女儿后更是埋葬了自己的理想,被动选择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维持一个“温暖”的家庭,我相信她所感受到的幸福是抓得住的真实,对她是有绝对吸引力的,但心里的意难平,被牺牲掉的理想的不甘心,化作咒语在心底盘踞,只等着某个节点爆发。
再相遇的时候,当男人再次爱上她的时候,锲而不舍地请她吃饭她接连拒绝的时候,我不知道她心里的结有没有纾解,有没有一点点报复的快感。
就像《半生缘》里曼桢的那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一样,生活就是如此残酷,就算再爱也回不去了。
所幸故事也没有停在分离,而是让两个人拥有了再一次告别的机会,男人终于面对自己的懦弱,发自真心地表达了歉意,女人也告诉他不要再回来了,两个人相拥而泣,蹭蹭鼻尖,亲昵地抚摸对方,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遗憾吗?
毫无疑问。
镜头回到航拍的公路,笔直的路上,渺小的一辆车在前进,其中的人几不可见,时间一路向前,没有人能被赦免。
但我们可以好好告别,再继续上路。
ps:女主好像法国版郭柯宇,差不多的年纪可以演绎这样好的角色,希望有一天郭柯宇也可以演到这样深邃的角色,她一定可以演的更好。
以及,大自然中小动物的叫声那段口技表演,真真令人赞叹,我太喜欢了!
几可乱真的听觉盛宴,完全现场的互动演绎,作为单独的表演也可大获全胜。
完整版请移步微x公zh:莫子瞎说大家好,我是莫子,今天给大家分享电影《过季》,来自法国导演史蒂芬·布塞(兼编剧),第八十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入围片单。
主要参演:吉约姆·卡内、阿尔芭·罗尔瓦赫尔我的评分:7.5/10电影类型:剧情/爱情电影主要情节:男主身为电影演员,在剧作组已经发布信息他会转向尝试舞台剧后,因不堪压力,他选择临阵辞演戏剧,在假期中来到海边小镇进行按摩休身,在那个地方,他收到了来自旧情人的信息,两人一见如故,感情一下追溯回十五年前,可时过变迁,如今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两人的人生轨迹也找不出交点。
他作为演员小有名气,可是却没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情感;她作为钢琴教师,在靠海小镇居住安家。
他们是时代下两个渺小又封闭的个体,只有在相见后才敢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的内心..主题亮点/摄影亮点:这是我第一次看史蒂芬·布塞的作品,直接却不生硬的表达方式,传递着细腻的情感,男主经常性地被放在画幅中央,通过摄影机实现与观众的眼神交流,使视角聚焦于男主的动作以及面部神态,无奈、孤独、落寞和无力感油然而生。
本片中常有男女主短信间的交流,导演用大黑屏的视效方式来强调文本,强调信息,情感附以文字,强化第一视角,让人们深处对话的情景当中,更能体会男女主相互链接所产生的依赖性。
也有粉丝找男主合照的片段,单独拉出来排列,对比,更能表示出男主落寞的心情。
一直以忧愁又动人的钢琴声延伸着故事。
男主在酒店按摩,与人交谈时被重复的影迷朋友谈话;自己辞掉了舞台剧,和妻子打电话妻子那却时刻在工作,自己心里有迷茫,有懊恼,妻子说我这有空隙的两分钟可以来谈...depress--压抑 de--press内心困惑的人在不断把扰心的事往下、往内压,积小成大,越出来放松越是得不到放松,于是在一次次小事(理疗时电话打进来,铃声不断响;咖啡机怎么关也关不掉,咖啡一直向外溢)中崩溃,大哭,却也无法实现真正的情绪发泄,于是又做回冷冰冰麻木的人。
电影所强调的不合时宜的感情,更是对双方彼此生活的慰藉。
长大之前我们是鲜活的,长大之后却对生活麻木,我们更清醒了,我们却也保持着更不在意的态度。
(本人也时常处于这种现象,唯有信仰,唯有真挚的链接,唯有令人难以忘却的moments,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
)(无论怎样,祝大家都能够保持对生活的激情,找到向前迈步的动力。
)他们在饭店里吃饭,讲着冷笑话,再讲到现今,最后讲自己。
话语出自女主:"不是我后悔搬来生活,而是我不能重新开始。
""我不能..我不能表达内心的自己""我没有主意了现在,(女主流泪)所有的一切都埋藏在我心底,真切地埋藏在我内心深处"在海边散步,彼此叹气,彼此拥抱。
结局,他们在车里,他们亲吻,拥抱,离开。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感谢你的关注,欢迎所有有想法的朋友交流!
完整版请移步微x公zh:莫子瞎说
仔细琢磨一些细节男主还是不够爱,对于他有这段没什么损失,没有也没什么遗憾。
开始到中间到最后都是女主比较主动,女主也是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已,毕竟生活平淡容纳不了快溢出的感情,精神不满足,释放不出就会泛滥到需要一个出口,谁都没到动真格的地步,成本太大。
但有了这一段插曲婚姻又可以维持个十几年。
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被这部电影戳中一部很难跟别人解释 只适合独自看的电影不只是因为失控的咖啡机 中年疲惫以及翻涌的浪 关了又开的门他的出现让你超出既定的轨迹 你们度过了一小段完全区隔于外界、全心倾注在对方身上的一小段时间你小心翼翼地感受从未有过的感受幸福却又陌生像是偷走了谁的一小段人生有了被一个人阅读 被一个人理解的喜悦 重新被点燃 重新被感知“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原来、应该、大概是这种感受吧?
这种无法向外人道也的情绪就像我们也无法得知女主写的钢琴曲到底有多动人“我清楚地看到你的缺点却还是无法克制被你吸引甚至你的缺点也会令我着迷而与此同时你肯定了那部分连我自己都否定的我”我会记住你分享的每首歌,每段过去,每张照片,会懂你分享的本身就很珍贵,会期待收到你每一次的消息以及不管爱意产生的时间长短都有温暖的价值王家卫把I love u翻译成“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
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
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仍然觉得好暖。
”有人觉得他是在强调人交集的短暂且爱因为很多因素很难有长久稳定的关系,但我觉得他是在说每个瞬间的感受都很重要。
最后十分钟结尾结束的非常果断潮湿的情绪会反复,但过去的就是结束了但我没有女主的勇气说出:答应我 再也不要回来“不许离开我”大概是我最想对你说但这辈子都绝对不可能说出口的话了但还固执地想要成为与你并肩漂泊的云,一百年后彼此遥遥致意的岛屿,或是你肩上听风的蝴蝶。
抛开苦情的感情戏部分,其余的非常可怜好笑,很多地方甚至共鸣……这多余的感情戏,消解了前面铺垫的苦中作乐的有趣。如果基调保留在两人第一场约会的氛围中就再好不过。
职业倦怠的时候有钱有闲,待在郊区做几天水疗,和还惦记着自己的旧情人约会缱绻,是真的沉浸其中,但也是真的淡漠抽离。其实爱得有多浓烈不见得,人到中年被平淡生厌的婚姻,职业,子女日复一日搓磨,虽算不上千疮百孔,但就像那台怎么也关不上的咖啡机,突然之间细小的失控也足以让人抱头痛哭。其实不过是两个发牢骚的中年人借过往解压罢了(摄影和音乐很喜欢
既是告白 又是告别
4/10,摄影有趣,但也止步于此。剧情带点有趣的小心思,但内核仍停留在平淡中,未能给人深刻印象。
多美的景色,出轨却选了最烂的剧本。爱是本自具足后的溢出,不是十五年精心策划的自我感动。
“你在一个很自在的小镇,结婚,稳定的家庭,有可爱的女儿,喜欢的工作,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我无法袒露我内心的真实情感”。
boring尴尬
音乐不够好,对白也不够好,女主很好。婚礼上表演鸟叫那一段是最喜欢的
预谋邂逅 3.5
前面呈现资产阶级男星所处的艺术等级体制带来的焦虑,以及嘲讽上层阶级的失序空虚。之后视角转向体制外,又通过罗尔赫瓦尔空有手艺表明艺术体制对于作品流通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仍是布塞擅长的僵局情境,他的过人之处正在于能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偷偷分析其中社会文化的复杂性。更难得的是,他有一套政治的形式,去再现工薪阶层的生活。这体现在养老院老太的录像,和戏谑的婚礼表演。先是让观众和男星都误以为他成为鸟叫表演的焦点,但实际上他无人关心,表演最终落脚点是婚礼老太,随后偷情男女主也隐在人群中跳舞。唯一问题是,某些角度看,卡内神态实在太像德尼罗,难看的有点让人难受
咖啡机那里还挺同情男主,结果居然对服务生说不喜欢爵士乐,哈?不听爵士的男人,必定庸俗,不可深交也。果不其然,很快就露馅了……好在本片色调慵懒,音乐舒缓,专挑INFP的软肋捏,那也不忍心打低分了。
Friends with benefits
一场看起来有些普普通通的出轨。
1.大多数时候觉得节奏温吞,故事没有新意,无非是失意焦虑的中年男人遇见曾经恋人的戏码。但与此同时画面里的洁白简易、清冷孤寂,演员的出色演绎又让人不易厌烦;2.男女主角在(已婚成年人的)情感角力之后,终于鼓起勇气上床,不觉得让男女主角上床是好的设计,终究流俗,但又很喜欢看情欲戏,矛盾的观感;3.原以为在男女主角上床之后更加不会有出彩的发展,但恰恰就是在最后,女主角的一番独白——“这一切只存在于我的手机中,也在我脑海中......这是我自我藏匿起来的......我把自己埋在一个洞中,就一个人......不是我后悔搬来这里生活,而是我没有重新开始,我后悔了......”——结合女主前前后后的表演,在这一刻彻底打动我了。
好含蓄的出轨故事。男主是临阵退缩的男演员,让我想起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华金辞演一事,没有后续的报道,难道是已经谈妥赔偿?男主辞演后到海边小镇散心,偶遇前女友,一开始只是叙旧谈心,爱意后来终于爆发。在来来回回的分离后,俩人最终道别。大多数法国电影对于出轨这件事没有本片这么严肃,仿佛是家常便饭一样,电影之所以给我这么浓重的犹豫和纠结,主要还是感情描写得十分细腻,让人感觉他们的爱情充满了遗憾。很喜欢女主的那句话,“我’精心设计’这场偶遇,建了一座酒店,挑选了一个丈夫,养育了一个女儿,只为预谋和你的重聚。”
渣得一塌糊涂,还不如日常饭桌上的絮叨有意思。女的一张饼脸,毫无光彩。/重逢老相好,除了《日落之前》(2004),就没有值得看的。忍受50分钟就关了。
很难不讨论两性,男性逃避,女性承受,男性面对压力时往回收,女性压力爆发时选择克制而不是向外冲。即使作为配角的奶奶,也是承受后才找到真爱,如果以年龄为另一条线,中年错失,迟暮获得,追寻真爱的时间无论何时都不过季。#BJIFF
想不懂这么点破事怎么要拍俩小时……
中间那场鸟叫到底是为啥啊,不明白
独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