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飘来可以下美味食物的云,这不是我小时候憧憬的事情么?
编剧选择了一个并不算非常复杂的故事,但是讲得美轮美奂充满乐趣,特别对于人物刻画的小细节令我直到现在都还印象深刻。
男主角。
他对于科学发明的热情,苦中作乐的肢体动作,还有那么一点小贱样都深得我心。
写到这里又突然想起了他第一次跟女主角站在码头上聊天,听闻女主角对自己发明物的称赞而一脸明媚花痴地看着她的样子。
哈哈,忍不住又笑出声来。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相同模式的《驯龙记》的剧本,稍弱于《美食从天而降》。
某天我跟藕粉一起探讨了《驯》与《美》的剧本。
颇有意思。
-正太华 14:01:29我跟你讲驯龙记的故事大纲吧,你边听边回忆一下美食那个片 藕粉 14:01:47能不能两个一起?我两个都只看了预告` 正太华 14:02:22第一段:陷入某种困境的村子。
龙经常会袭击这个村子,村名是海盗的后代,他们每天疲于与龙搏斗,并且以此为荣 第二段:不被父亲看好的儿子。
但是这个儿子喜欢动手发明点啥,又很文弱,他也希望能做掉一只龙,给父亲看,获得父亲的认可。
但是他总是搞砸。
第三段:儿子以某种方式成功了,父亲不相信。
这儿子遇到了一只龙,他本来要杀他但是没杀,还跟他关系搞得很好。
在这中间他也获得了很多如何与龙和平相处的办法,这让他在村里的驯龙师培训大赛中成为大冷门大获成功。
第四段:儿子获得父亲认可,但是隐瞒了真相是他收养了一只龙。
在与龙相处中他过得很开心,还谈了个恋爱。
这一段就是很放松的戏了 第五段:父亲发现真相,震惊,反对儿子。
把儿子关起来,还组织了战队远征龙洞。
父亲发誓一定要把大龙杀死,还把儿子的小龙也抓去当了方向盘 第六段:大战中,儿子赶来拯救众人。
众人感动。
接受小龙。
完 藕粉 14:09:26食破天惊的呢? 我也只看了预告.你说很像的话...那我来猜猜写` 正太华 14:10:09好 藕粉 14:14:36第一段:陷入食物短缺的地方。
一日三餐只能吃沙丁鱼过活,让人都痛不欲生第二段:总是半路捅篓子的科学家。
希望能研究出将水转化为食物,改善大伙的生活。
但是他总是搞砸。
第三段:科学家以某种方式成功了,成为大冷门大获成功。
第四段:这段应该是比较放松的戏么,变个小恋爱啥的,但发现自己的发明有隐患.第五段:最终隐患爆发,食物雨酿成巨灾第六段:科学家和爱人冲入了自己的发明,解决了危机正太华 14:16:55嗯对 就是这样的 完全一致 ---从中咱们获得了这个成功模式的框架了还有就是关于男性渴望得到父亲承认的情结。
千古以来都是如此。
因为我不是男性所以难以体会,似乎作为女性我也没有特别渴望得到母亲承认的情结。
也许是男性这种生物对于成功的欲望更强烈吧。
这个闹哄哄的电影,背后到底在说什么?
总结成一句话——诚实的面对自己才能赢得真正的情感所有角色的脉络都可以用上面这句话解释首先我岔开话题,说点表面的东西沙丁鱼小镇,色调灰暗,人们的生活没有希望,但小镇的人们似乎并没有陷入某种绝望,他们围观可笑的典礼,把不再可爱的宝宝奉为偶像,已然如此荒唐了,但是像警察,镇长那样的秩序管理者还在努力维护着小镇的运转。
难道没人发现小镇毫无希望?
每个人都在埋头拉车,并不去想车辆前进的方向?
难道小镇居民都是神经大条的傻子?
但这说不通啊,这解释不了为什么镇长发现主角的发明背后孕育的商机后那果断的行动力,我想只有一种解释大家都在说谎,都在欺骗自己,这不是什么沙丁鱼小镇,这是一个谎言小镇(沙丁鱼这种东西,是要装在罐子里保险的,还记得片中关于can的谐音梗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里的人已经把自己封闭进can了……)关于主角,无论他多么聪明,无论他嘴巴多么碎,有一点,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
主角的爸爸从来没有去过的他的实验室,一次都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连这世上唯一的亲人都不了解自己,可悲吧?
可惜,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常态。
无论主角如何表现,有一个标签故事已经或明或暗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家伙,孤独的要死。
无论是猴子助手,怪异的高出正常房屋的实验室,极端冷漠的人际关系等等,都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家伙,孤独的要死。
他为什么会如此的孤僻呢?
他明明满脑子的奇思妙想,他爱他的爸爸,他也可以为了心爱的人做出果冻城堡,他明明热情似火啊。
为什么呢?
你可以说是因为童年阴影,别人不够友善,主角的自闭都是别人的错。
但是这个世界上恶意或者误解每天都在发生,别人都阴暗下去了么?
不是的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焦点效应,人们会高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徒增烦恼。
举例来说,也许你会为了自己服装上的小小瑕疵而懊恼一天,但当你问起友人是否发现这一瑕疵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别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你烦恼了一天的问题。
主角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天性,心理上的弱点人人都有,为什么他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理弱点,一直持续到了成年之后呢?
(从这点上看,主角和宝宝的人物弧光是完全一样的)回答上面的问题,因为主角的父亲也有问题。
套用一位up的话,父子之间的桥梁没有了,母亲早早去世了,这是主角所有悲剧人格的源泉。
简而言之一句话,主角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过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开始表白时,无法赢得女主的原因。
角色部分只以主角为例,接下来谈谈故事情节,是吸引儿童观众的主要部分。
他们不会被人物的心理成长和背后的价值判断所吸引,但是他们会被情节所吸引,说句时髦的话,卖点当然这一篇不是写给儿童的,所以我还是尽量理出天降美食这一创意背后的东西。
本片最大的情节或者说创意,就是天上掉吃的了具体创意来源于哪里不去讨论了,我想讨论一下,天降美食这种情节如何和我们的主题契合。
这里我引入一个编剧概念,叫做虚假的胜利。
大致意思是编剧过程中,在主角真正的胜利之前,要为主角安排一次虚假的胜利。
这一桥段的作用,一方面取悦观众,另一方面为主角即将到来的挫折铺垫。
详细的不展开了,总之,天降美食这种噱头本质上其实是含有负面情绪的,在西方这种吃饭都要祷告的地方,美食居然从天而降了,还祷告么?
估计不用了吧,伸手接就可以了嘛。
这意味着什么呢?
宗教那一套原罪,贪欲应该很明显了。
所以,天降美食其实是一种负面欲望的表达,如同性欲,暴力一样,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但是却被压制的欲望。
前面提到过小镇居民生活的并不开心,时刻压抑自己,所有人都在can里,他们想不想释放自己,放飞自己的欲望?
当然了,谁不渴望快乐呢?
天降美食给所有人提供了一次释放欲望,暴饮暴食,梦想成真的机会。
这不是主角一个人的虚假胜利,这是所有人的虚假胜利。
如同王多鱼的一个亿,如同夏洛的一场梦(抱歉一时只能想起这两个)回到一开始就给出的总结诚实的面对自己,才能赢得真正的情感电影其实给了我们审视自己的机会,愿屏幕前的各位赢得真正的情感,不枉此生。
百无聊赖的周五之夜,不如去看场电影。
刚好早上巴士频道介绍这片时,黑框眼镜主持人信心满满地给出五星,于是我没有犹豫。
不得不说片头开始就有惊喜,那个常轨百遍的自由女神,dune被香蕉击倒。
继而紧凑地吸进你的注意力,一切有如flint干劲十足的aa->bb->cc->dd,题材其实很套路,但十足是从人物的性格和笑点上频出花招,看到最后满意度已是大增。
先想数落一些那些百年不变的套套:每部片都有一个世界需要某人拯救。
群众永远目光短浅,变脸变得够快。
某人往往备受挫折,目标路上艰难险阻。
父母的爱是恒久的情节卖点,尽管有时候略显盲目。
在想表扬一下那些打动俺的:乌烟瘴气了一周,和周围人一起大笑,这感觉真好。
小的时候就曾经梦想过自来水管里流出酸奶来,在果冻的世界里溜冰,若干年后竟然有人用电影表达出来了。
flint失意的时候让我感同身受。
警察出道时候让我想起功夫熊猫。
sam这个角色很有可爱,虽然让我想起up里的奶奶。
父亲塑造得很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俺,那双眼睛太逗了。
得到那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父亲的肯定,对孩子来说是件多幸福的事。
皆大欢喜,完满收场,这个礼拜的浓浓阴云暂时一扫而光。
美国人心目中的大餐,不过牛排,烤鸡,披萨,热狗,汉堡,超级冰淇淋,意大利面,培根,糖果……可惜啊,基本上都是没啥吃头的东西,吃多了就会变成市长那个样子,嘿嘿不过,吃快速食品也有点好处,快速嘛,省下了品尝复杂美食的若干时间,就可以更多的投入到生产各种了不起的电影上来,吃各种垃圾食品,居然还能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出现在电影中,真是不佩服美国人不行了美国人干脆把电影搞成第一产业得了,把工业都交给其他人干吧
对“飞屋”感到沉闷了吗?
对“怪兽外星人”感到无聊了吗?
来点儿天降肉丸儿吧。
2012灾难的Q版变种,令熟悉美国动画电影的观众倒吸一口气,well well 了半天不置可否,本片的特征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点古怪,但足够清新。
降了那么多大鱼大肉,可一点而不腻。
且来稍稍总结本片特点:密度大:1个半小时内的创意点数量顶的上一般影院片的一倍(想想“飞屋”有多少个创意点)速度快:不拖沓,尤其不吝惜缩减关键场景、关键戏份的时长,更放弃了人物的充分展开,形成紧凑的风格效果(飞屋的速度?
)钩子的有效性:所谓“钩子”是编剧埋设的剧情伏笔,例如:代替鞋的胶、长腿电视、猴子思维翻译器、老鼠鸟、强壮“脱星”、警察的选择、小熊软糖、小猫录像……钩子之多,基本都明确、有效地挂在了主情节上。
人物成长:虽然较简略,但脉络清晰。
设计原创性:人物原创程度不高,甚至明显抄袭,性格设置等不够独特,角色动作过于概念化,更鲜有特色(当然比不了迪斯尼)恶趣味:趣味点过于独特,因此势必引发特定人群的恶感,注定不是全民观看的作品(当然比不了迪斯尼)给五星的原因:本片用讨人喜欢的方法将其优势最大化:“天上掉馅饼”这个点子让人着迷,是导演并没有陷在“馅饼”里,而是充分拓展了一个丰满的故事。
(飞屋,被陷在那个屋里了)速度加密度,用故事、点子、钩子弥补制作与设计上的不足,牺牲了一点儿“复杂度”,但得到了爽快感。
不同于皮克斯、梦工厂,肉丸儿砸下来,恶趣味不是吗?
另类元素的主流运用,快速情节拖动一切……这也许预示着商业动画电影的变革。
小众趣味的渗入。
绝对是另种选择想想吧,要是十年前,这片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PS 引申一把:警告美国人民要积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味食物也会造成环境的毁灭性灾难。
我想说,太欢乐了!
从来没有一部灾难片那么欢乐过!
又是意大利面龙卷风又是肉球陨石又是天外飞饼又是剩饭大决堤又是围困孤岛,弱鸡男主还先后遭遇烤鸡兵团,三角脆刀山,热油熔岩,女主花生过敏肿成猪头,宠物猴子大战熊仔软糖,一爪掏心,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长城砸下一巨大幸运曲奇(话说,为毛国外的中餐馆都送幸运曲奇,我订那么多次排骨饭都没见着那玩意儿呢?)“你们要被玉米压扁了!
”于是长城被玉米压扁了!
埃菲尔铁塔被三明治拖垮了!
总统山四伟人被砸派了!
(小梁应该觉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爸爸的眉毛是可升降的,爸爸的比喻都是钓鱼的,爸爸电脑小白程度让人想扶墙,爸爸要戴上猴子语言翻译机才能述衷肠;男女主接吻之前要先鼓腮,你们难道是接吻鱼么!
我也想冲进果冻房子里!
我也想打冰激凌雪仗!
我也想泡芝士温泉!
能再下点排骨饭么?
肉饼饭也可以,不然来个皮蛋瘦肉粥温泉吧!
又及,通心粉头太好笑了!
又又及,我也想大战小熊软糖,我要把它们全都俘虏了带回家。
又又又及,我好饿……
看过很多美国的动画片,当然各有各的主题各有各的观点。
但是科技元素一直作为美国动画的主要元素和名片。
这其中足可见工程师文化在美国的植根之深。
在《天降美食》剧中不被同学们所喜欢的科学少年最终咸鱼翻生拯救世界,不得不说是对现实中的那些小科学爱好者们的一种正面鼓励。
相信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种喜欢搞科研张口闭口都是专业名词的孩子都不怎么受欢迎。
但是不可否认,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推动才能不断滚滚向前。
美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蕴含科技元素的片子不断的鼓励那些未来的科学天才们坚持走下去,同时也在不断的试图改变人们对这些“怪胎”孩子们的偏见。
因为,美国政府知道这些人才是美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而相对来说,目前的中国显然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有多少孩子小时候怀有科学家的梦想而最终去做了最赚钱的事情。
2011年1月第一次看,正好10年后的2021年1月二刷,想细品一下,记录一下细节。
两次观影的收获基本相同。
剧情是典型的美国式叙事。
单从台词和画面本身来说,信息量就过于丰富,编剧的质量之高,分镜的水平之老道令人叹服。
片名就很难翻译,剧本则几乎无法翻译。
基本每句台词都充满了眼花缭乱的修辞、典故和双关,还有纯粹的文字游戏,嬉笑怒骂,妙趣横生,但是理解起来也很累。
动作细节则突破了美国喜剧的局限,有点《小羊肖恩》那种幽默风格。
更不要说剧情中充满了政治隐喻、社会问题、伦理问题,作为科幻片,对未来持温和的悲观态度。
刚开了一个傻白甜的头,三句以内立马话锋一转就又复杂了起来,让人不明觉厉(如果你不是美国人的话)。
雨中众人面无表情饕餮的场面让人联想到《美丽新世界》。
叙事视角清奇,没有真正代入任何角色的价值观,不知道是一个客观老熟的成年人,还是海明威那种无视角叙述。
五彩斑斓的视觉元素,乍一看像是面向小孩的动画片,但叙述者又对里面的儿童角色之愚蠢往往投以轻蔑的嘲讽,而且你确定小孩子能看懂里面的市长腰围的变化与产业单一的香蕉国家的进出口政策之间的关系?
要说是面向成人的吧,又肯定不够严肃,把反乌托邦经典藏得那样深,表面看上去没人相信这是成人向,就连我也不信,必走过路过而后错过。
或者正是此种五彩缤纷的、高深莫测的黑色幽默,让我经过10年的细品之后,禁不住又加了一颗星🌟?
城市中,我们的肉体近在咫尺,心却彼此遥不可及。
汉堡、热狗、批萨、冰淇淋……当这些美味从天而降、糖林肉雨的时候,那些眼神、那些热泪、那些欢呼,绝不是出自人性的贪婪,而是源自每个人心中童年幻想破灭久矣后的重燃,源自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幸福感的极度缺失,源自你我心中赤裸裸的寂寞。
这种寂寞暗藏每个角色的心底,由来已久,挥之不去,愈演愈伤。
淡淡悲凉过后,却还孕育着希望。
这部动画电影整体看上去无功无过。
论人性,比不上《Mary & Max 》和《Up》;论新意,比不上《9》;论灾难场面,比不上《2012》;论怪诞,比不上《Charlie & the Chocolate Factory》。
甚至有很多桥段都“似曾相识”(我们暂不讨论是“致敬”、“抄袭”,还是“恶搞”)。
但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在2009年末来一场3D视觉盛宴,配上孩童般的美丽幻想,让你的味觉在即将湮没全球的美食暴风中奔腾翻涌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并不惊世骇俗,更多是淡淡的温存。
但我们依旧会潸然,因为某根神经被触及了。
也许是因为你目睹了“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荒诞而美丽梦想,也许是你在电影中找到了一群跟你一样寂寞的人,一个跟你一样寂寞的城市。。。
====================Flint Lockwood,不必说,他是电影中寂寞的核心。
一切因寂寞而生,一切也因寂寞的终结而亡。
Flint,一个通常被电影们冠以古怪不合群的小角色的名字,但同样又被冠以“Small is the new big”的蕴意;Lockwood,没办法,这是祖传下来的姓氏,僵硬与刻板的人生将在这一代被改写。
Flint寂寞,因为他是孩子中的另类,因为他失去了世界上唯一能理解他的人,更因为他的父亲是如此远离他的世界。
现实世界太过残酷,于是他养了猴子作为在意识领域支持他的伙伴;于是他建造了一个不怎么完美的实验室,并把它想象得十分完美;于是他制造了一台可以让天上掉馅饼的机器,为的是博得大家的认可。
Sam Sparks,也不必说,她有着和男主角Flint一样寂寞而痛苦的成长经历,这让我想到了Mary(Mary & Max中的女主角),也是一个曾经失去自我,想要通过改变形象而树立在主流人群中受欢迎度的特殊女孩。
与Flint不同的是,Sam不像他那么幸运,有个伟大的母亲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予她肯定与力量。
她早早就放弃了那些貌似古怪的梦想,为了不再寂寞,而屈从于“大众意志”,做了一名“正常”的女孩。
但心底那团烈焰始终还没有熄灭。
Sam,叫这个名字的女孩一定是那种比较男孩子气,不会打扮自己,不拘小节,甚至比较古怪,不受人瞩目的“角落女生”;而Sparks,这个姓,意味着她注定是改变这一切寂寞的火药。
(通常来讲,这种古怪女孩的性欲极强,所以也就更寂寞难耐一些。
)(以上2个主角几笔带过,下面的几个配角才是我想说的重点)====================Tim Lockwood,更不必说,祖传下来的渔业人生从未改变,而自从他的妻子离开这个世界,他与儿子Flint两颗心之间的桥梁就完全崩盘。
如果普天下母亲对儿子的爱可以用“至切”来形容,那么父亲对儿子的爱则一定是“至深”。
自古以来,父亲的角色大多是厚重的、深沉的、固执的、不溢于言表的(警察Earl是个特列,这也是我要在下文着重讨论的话题。
咱先把这段儿看完,眼神别往下瞟,乖哈~),却又是伟大的,伟大到坚不可摧,韧不可摇,伟大到不肯主动向儿子的世界迈近一步,却依然静静远观。
引用豆友『小仙藏zàng』的话:“为什么最亲近的人之间有着最远的距离。
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是要到最后时刻才能明白彼此的爱。
不是我们不相爱,而是我们爱到无法面对对方。
” (出处:http://www.douban.com/review/2437868/)在个人成长经历中,我深有体会。
最最挚爱的亲人恰恰会因为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而很可能永远无法走近彼此的心。
不是你不去努力,不是你不去创造机会,而是对方根本就不会敞开心扉、静下心来聆听你的世界。
试过之后,顿生悲凉,一次比一次更让你无望。
于是我们用对彼此的爱相互刺痛着对方,并且不断自我刺痛。
而这一切,仅仅源自一个观念上的小小差别。
很多时候都不明白恪守这些观念的意义到底何在?。。。
拉近两个人的距离,不是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办到的,在最关键的时候,如果对方不主动向前迈出一步,会让你绝望致死。
每个人都有惰性,停留在原地总比向前孤零零地迈出一步看起来要更可靠一些。
我们都畏惧改变,因为改变是个中性词,意味着两种可能的结果。
但只有你坚韧地跨出这一步,一切才有改善的可能。
我们都需要成长,同样,父母更需要。
====================Earl Devereaux,小城的警察,居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而一出场就被冠以了一个骚哄哄的、紧张兮兮的肌肉男形象。
他留着精致的胡茬,露着健硕的肱二头肌,穿着性感的紧身短裤,和及膝的白色长筒袜,举止man到夸张;他凭直觉办事,到关键时刻他还菊花一紧(导演专门给了个特写)…… 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可以得出一个不争结论:他是一个GAY!!!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我喜欢他。
很多人留言对我对他的性取向的判断表示非常不屑。
那么请问:有那个美国直男警察会穿白色长筒袜?
)他爱展示他的男子气概,他爱炫耀他的责任与权力。
同时,他最敏感,于是他拿胸毛当作雷达;他最脆弱,于是他在执行公务的时候都以儿子的健康成长为所有行动的导向;他最缺乏自信与安全感,于是他练就了一身肌肉。
影片中只有在儿子生日那天早晨、三口之家造船逃难、结尾大团圆的三个场景中出现了他的妻子,出境都极为短暂,平时都只是父子二人双双出现。
可见,导演也有意弱化妻子的角色,而单向强化父亲对儿子的爱。
这种爱与众不同,不再深沉,不再隐藏,甚至是过度直白与频繁地表露。
因为在这世俗称道的社会,他的人生已被很多“不得以”定格。
尤其作为一名警察,一名美国警察,一名黑人美国警察。
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他不在外面乱搞419;更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他不希望儿子的成长受到任何不良因素的干扰(也许他的童年中有一片灰色,我在胡扯)。
他把所有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保护儿子成为了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肉丸向儿子袭来时,他所展现出来的超人般的潜能,是任何一个心里没有爱的人所不可能做到的。
失去儿子,他只有赤裸裸的寂寞。
Earl,是本城最寂寞、最可爱的“小”男人。
===================='Baby' Brent,小城过去的童星,因儿时的一则沙丁鱼广告而一炮走红。
他的成名,见证了小城经济的振兴,而他长大后的种种不合时宜的举动(例如在公众面前脱裤子晾屁股,还穿尿不湿),也见证了这个城市在一成不变中渐渐走向衰亡。
“童星”往往都有着悲凉的结局,历史上很少有几个童星能够一直闪烁到最后。
偌大的一个世界,具备与生俱来的才华的孩子也可以是数不胜数的,但偏偏成名成器的凤毛麟角,这也只能用“幸运”二字来解释。
何况一个广告婴儿根本就无需任何才华,只要长个漂亮、讨喜的脸蛋就足矣。
所以一夜成名才是'Baby' Brent的“硬伤”。
因此他的人生被众人的欢呼与掌声所架空,因此他成长过程的暂停键被触动,因此他在昔日的光环下荒诞地延续他那已不再的可爱。
其实他心底是知道的,他真的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么荒诞。
于是,越长大越寂寞。
抹去欢呼与掌声,他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他只得在自我欺骗中残喘过活。
于是,才在后面的Chichen Brent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所在(尽管依然比较荒诞,但在他当时的心理年龄阶段,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真实的存在)。
为什么到结尾他还套着烤鸡装不下来?
因为他的成长键才刚刚启动。
允许他大胆地玩吧,没有什么比“知道自己是有用的”这条消息更能让人鼓起成长的勇气。
====================Manny,摄像师,危地马拉移民,原本他的身份是医生,兼飞行员,兼喜剧演员(还会玩冷笑话,说:”我其实还是个粒子物理学家“)。
来美国本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结果只落得一个没啥技术含量的抗摄像机的工作。
要不是因为一场横空乱世,他恐怕一辈子都要在这个人才过剩的国度被寂寞地掩埋了。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只是表象,其实这样的强人寂寞得更切,却埋得更深。
他的痛楚,谁又能理解得了?
少数族裔+矮个子+高智商+高学历,这样一个人生活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怎么能不是煎熬?
他甚至连爱都很困难。
幸好他赶上了这场“灾难”,你别看当别人都鸡飞狗跳的时候他却在飞机里冷静自若,那只是他在表现他应有的职业素养而已,其实他的心在狂喜,因为他的人生将从此被改写。。。
Manny,美利坚合众国many才华横溢、在寂寞中痛苦挣扎的少数族裔的一个缩影。
====================Mayor Shelbourne,小城的市长,电影中最“被”可恶的角色,却也是最可怜的角色。
(也是我这篇评论中第二个重点)。
一切远非“贪婪”二字可以解释清楚的。
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欲望,正如一切进步的根源也都是欲望一样。
欲望原本是一个中性词。
电影中Shelbourne不断膨胀的金钱与权利欲望的背后,你可曾留意,他是一个无亲无故、不被提及个人情感的角色(暂不讨论他的性取向问题)。
影片从头到尾都只单线条表现出了这个人贪欲。
一个角色如果极端单一到这种地步,要么是编剧有问题,要么就是导演想表达点什么。。。
而凭借对前面几个角色的分析,我更相信后者。
剥离这层权钱欲望,深藏在这个巨型身躯里的是一个极端孤独的灵魂。
其实他很简单。
Shelbourne,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一个非美国裔。
我们都知晓一个少数族裔在美国政界混日子有多难,而他的背后竟然没有一个女人(或者一个男人)。。。
你又是否留意,同样在贪吃,别人都没怎么变胖,而唯独Shelbourne渐渐胖成了一个需要借助机器来挪动自己身躯的一个怪物。
那庞大的肚子里盛放的远不是简单的“邪恶”和“贪婪”,藏得更深的是他那无限的寂寞。
肥胖症不仅仅是一种肌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
而每一种心理疾病都对应着多种根源的可能。
Shelbourne肆无忌惮贪嗜美食的根源,在于他人生中幸福感的缺失,更确切点说就是,在于他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无法得到。
心理学上说,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基础,应该至少具备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中的三者,正如少于三条腿的凳子是站不住的。
对于Shelbourne这个角色,前三者都是缺失的,他只得把全部精力用于一条凳子腿——追逐权势与名利上。
只有不断地爬升,他才能到支持和被认可。
所以他在精神层面上是病态的,而当职位暂时无法爬升的时候,他只得无限制地用美食来填补他内心的无底空洞。
如果抛开这个“蹩脚”市长的职位,他在这个世界上孤立无助。。。
看那结尾还在海里不顾死活地吃巧克力手指饼的精神病人,他又何尝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呢?
(不信你再仔细看看,他吃桅杆的动作并不可笑,反倒很可爱。
导演并没有在结尾引导观众继续憎恨这个角色。
)====================一群寂寞的普通人,一个寂寞的普通城市。
我们深爱着对方,但怎样才能让你我更接近彼此?
……(这就是我对电影主要角色的解读。
一点拙见,希望罗嗦这么多能有点意义。
任何解读与评论,都有偏向作者个人经历的成分,所以这只是我的兴趣点与理解,甚至有点发挥和再创作的成分,不见得你会赞同。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质的评论读起来才会比电影本身更有意思。
)叶飞 | Y.Phoenix写于2009年12月10日,晨
很愉快的星期六,上楼梯的时候想起电脑里有上班时候June偷偷给我传的电影(我发誓,当时看见文件夹名字叫《食破天惊》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是悬疑片or惊悚片)。
非常喜欢还小小的Flint发明的喷喷鞋,对于老是系不好鞋带的我,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个当时被全班同学嘲笑的小发明,日后却成了拯救世界的关键。
非常喜欢晶莹剔透的果冻屋,真希望就可以这么躺在屋中央,一口一口把自己的房子吞到肚子里。
非常喜欢天上下的冰激凌,能够把房屋堆成很有食欲的样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口味,如果有冰激凌洒落到你头上,我会毫不犹豫的舔掉。
非常喜欢Sam跟Flint的kiss,鼓着腮帮子,亲亲的时候会笑场吧,“扑哧”一下。
非常喜欢Sam的Dad,对儿子的爱永远都表达不出来,只会使用一个又一个钓鱼的暗喻,但是,父爱无疆。
非常喜欢这么一个可爱又可怕的地球灭亡的方式,被食物干掉。
非常喜欢Flint的发明屋,是抽水马桶连接的尽头,还有“Welcome,Flint!
”的声音,有乱糟糟的仪器,有最伟大的发明。
概念很巧妙,故事也很可爱,权且一看
可能讨厌食物沾在身上油腻的感觉,所以看这片总觉得很不自在
The thing is, I can't...wait to show you this hilarious Internet video.
看了不舒服
索尼比皮克斯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耐着性子看完,因为有太多人说超越飞屋。细节确实到位,但剧情太平,总之,是失望。不过这几年索尼是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能看出来了。
没新意
比一般爆米花片儿好看些
打发无聊时间的故事;从天而降的食物 有些恶心 啊
终于我也开始相信 动画片也有不好看的 乏味至极的
这就是所谓的天上掉“馅饼”,想想真恐怖,这环境下的卫生状况该多么糟糕啊!
呵呵
IPTV 英语简字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69390/
挺好,虽然主线依然是老一套,大俗套。但是细节丰富,好笑,想象力挺好的。老爹的设计还挺感人的。同类中算是我比较喜欢的。
这要是在中国,下点麻辣烫火锅什么的……
画会所正图的时候看的~~~觉得饿而已
谁小时候不曾梦想有个属于自己的美食城堡
爽,好多好吃的。其实找一大群吃货来狂吃,就不怕这种食物袭击了。。。
天降美食创意不错!但是全片缺乏笑料情节老梗,难掩平庸,不如拍成短片。
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国外拍的电影,尤其是励志,或者青春偶像片,都有这么一个套路:首先是迫不得已做了一件大事,然后演变成坏事,最后主角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滴一滴眼泪,最多把原来的错事给弥补过来。于是所有的人都原谅的主角,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真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老外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中国人就拍不出这种片子。。。========2020-06-28 陪儿子二刷,弗林德毅然咬断面条去摧毁邪恶的食物生产机器的这一幕令人动容,但是最后那些救他的鸟是从哪里来的?前面没有交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