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完了,五味杂陈。
安藤桃子想表达的内容很多,在此领略一二内心已实属压抑。
第一次写影评,不好,只是一些感悟罢了。
1.关于剧中的老人对性的渴求或对年轻肉体的窥视,难道是因为他们太孤独?
但化解孤独的方式千千万,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一种?
对于霓虹国的这种情色文化,不理解故不做评论。
2.细想刚出生的婴儿和将死去的老人活在一个时代,这真是个矛盾的存在。
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认知不同,造成不可跨越的代沟,孩子大了不愿和父母多亲近多半是因为可聊的话题少了,在一起呆着没劲。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0.5毫米距离吧,肉眼看不到却着实存在着。
3.实际上何止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距离,所有人之间都是。
我们应该反思当下年轻人爱与被爱的问题,我们已经不太会单纯的爱了,总是渴望所获大于付出,凡事总喜欢考虑目的在先。
反之当被爱时,我们有没有给予出等价的爱给对方?
爱是一种能力,我很害怕有一天我会丧失这种能力。
4.最后那个教师爷爷老年痴呆后发表的那番言论令人深思。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再乘以好几万倍,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是站在国家与人民之上的,权力者强加施行的,是恶,是罪行。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上战场和敌人殊死搏斗的,他们内心也会恐惧也会退缩,他们也不愿意抛弃妻儿老小背井离乡最后尸首无存。
5.说实话,我很害怕老去,害怕衰老迟缓的肉体,害怕病痛的折磨,害怕孤独的陪伴,害怕死亡。
生活在学校每天看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觉得衰老有多么可怕,但走进医院的ICU病房、街区的养老院,看到那些暮色沉沉矣的老人,想到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真是可怕。
6.还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呀。
女主身无分文,无家可归,选择了一类自己最擅长打交道的人群作为依靠,看似蛮不讲理带着痞气但却真正的给予了老人们不曾得到的关怀。
其中还意外收获了一部车子和茂爷爷给的100万,虽说为善的目的不是索取回报,但我一直相信好人会有好报,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
7.结局女主带着茂爷爷的100万,带着有精神问题的女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就像片尾女主开上的那条绵延不断的公路,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已经上路了。
试问你找到生活的方向了吗?
就用片尾曲《残照》作为开始吧。
影片用总-分-总的形式表达,讲诉包含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亲情直指整个剧中父母与子女之爱;爱情指忘年交、夫妻之爱;友情则指与老人间度过的美好时光。
其中参杂恐惧、喜怒、忧伤,像是放映一张老唱片,娓娓道来。
佐和,有一份老年护工的工作,却因一次意外而失去工作,对整个世界突然感到一种失望。
当她流浪没法时,遇到的三位老人却重新给她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一位是戴着氧气的老人为避开家人吵闹而趁机出游正想去KTV;一位是曾经的修理工离家出走盗自行车玩的老人;一位是在书店偷书的老教师。
也正是她护工的经历,对三位老人的同情,从而在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故事,从中获得了新生。
最后,当她再次回到事发地点(也揭开谜底),整个影片也由《残照》短短的几句歌词总结了一系列故事情怀。
那便是:太阳已然落下独自在黑暗的房间,凝视脚边满溢的时光,追寻之事没有结果,只能随风而逝,深爱之人如今都已远去,传向远方仿如夕照。
整部影片间接展现当代人,年轻人、老年人之间的0.5mm距离。
她说,每天都有小孩降生,第二天就可能有老人去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座城市显得那么陌生,但当你走进发现,谁又能不在乎。
现在,我和你的距离刚刚好。
彼时,她和意外发生时留下的孩子正在吃面。
而这句话不刚好印证当下,孩子老人之间的距离甚远,而作为年轻人青年一代看到的又只有钱、孩子,老人似乎被遗忘,剩下护工来看护,却很少有人真正会照顾老人。
而这样的结果正是与一个家庭的教育、责任感不强造成的。
第三位老人,作为教师的角度,最后给佐和一盘录音带,里面明确表述了他的观点,年轻人因为那0.5mm的激情而不断积聚出能量,这种能量叫做革命,而这样的革命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他虽然用战争做比喻,但也间接反应这个时代,人的思想多么可怕。
面对当下的宅男宅女、中年人等,当我们关在自己的黑屋不与人言,当我们开始只关心生活不关心他人,一切都开始疏远。
难道真要等到有一天我们变成陌路,形同路人才想起我们是亲人、爱人和朋友吗?
所以,我和你0.5mm的距离是刚刚好?
人啊,只有当回忆的时候才觉得珍贵吧!
那为何,不在相遇时懂得珍惜呢!剧中孩子与父亲是这样、侄女与老师是这样、孩子与老人是这样,所有人似乎都是这样。
这不免想起,和一位相交多时的女友见面,却发现她变了很多。
因为贪婪而变得麻木,不再像以前见到的那个她,开心善良。
玩手机和电脑多过与我交谈,虚荣心作祟让人敬而远之,甚至为她感到伤心,因为她少了快乐,多了愁怨。
也是,都为钱为生活,怎么能不心忧。
只是,请你为钱为生活的时候,多看一眼身边人,也许他也正看着你,不是希望,而是失落。
所以,愿你看了这部片子能够真正懂得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需要靠爱、信仰、微笑去维护的道理,因为或许有天他们就消散了……
影片一开场,一个年轻的女护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照顾着一个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老人会死去,家庭会继续下去。
这是一眼望见的外部。
就在这时,内部展开了。
女儿提到了老人的有心无力的性需求,投入胸部饱满的女性怀中的情感需求。
即便在不能动荡的父亲面前说话,一听父亲的咳嗽,女儿也有几分忌惮。
在那顿并不丰盛的饭桌上,完全无视一切的孩子让女儿的窘迫尴尬掩饰都掩饰不住。
那一晚,女儿上吊了。
抛下父亲和孩子。
那一刻,觉得她已经疲惫绝望到了极限,另外,她大概拿不出答应给佐和的一笔钱。
她什么都不想管了,她只想解脱。
因此失业又丢钱的佐和无处容身,于是把目光落在落单的老头身上。
三个老头。
第一个,只是想在卡拉OK过夜。
第二个,单身一个人生活。
第三个,有家庭,有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妻。
开始,他们看起来都只是老了的人。
随着佐和的接近,他们的内部展开了。
老人是怎么样的?
无论这三个老人身份地位有什么悬殊,他们的特征都有相似性。
他们起初不信任人,抗拒靠近。
他们有面子,怕损失信誉,甚至到担惊受怕的程度。
但他们孤独,又像孩子一样,渴望沟通。
渴望温和亲切的陪伴。
佐和了解老人,懂得如何与其相处,也懂得如何照顾他们。
于是,很短的接触,她也给了这些人温暖。
第一个在儿子家住,赌气出来想把钱花光的老人。
给了佐和一万日元,又把自己的大衣送给了衣着单薄的佐和。
虽然他逗趣地摸了摸佐和的屁股,但也是可爱善良的老头。
第二个老头非常搞笑。
偷自行车,在咖啡馆挑衅年轻人。
但实际却胆小如鼠,害怕被无视,即使骗子也愿意结交,甚至钱交出去也无所谓,只要骗子愿意理他。
他逗了一把佐和,住进了养老院,把他宝贝的车送给了佐和,还在车的后备箱盖上粘了一百万遗产给她。
第三个老头,仍有着强烈的色欲,渴望年轻的身体。
在有护工的时间里,他一整天都不在家,显然并不是去上课。
在外面混时间,因为烦透了家里那种窒息的气氛。
瘫卧在床的妻子,不得已照顾的情况下,他大概看都不愿去看一眼。
他一样也不信任佐和,但是佐和的出现,让他感到了生命的活力,日子的生趣。
他好像又变年轻了,以至于半夜听到妻子的吼唱时,他在意念里捂死了她。
是歌声让他回响起了曾经,他们曾年轻过,曾经走过的路。
他控诉战争,战争毫无意义,死了的人都可惜。
在帮忙把妻子挪到轮椅上时,他久违的给了妻子一个有力的拥抱。
以为年轻的他,转眼就痴呆了,而卧床的妻子悄声说,很想快点去另一个世界,只想(某个人)能再抱她一下。
联系到她看着丈夫,说——这是我爱的人——丈夫的表情。
原来更深的内部——这是一对同床异梦的夫妻,虽然度过了长长的一生,但感情并不好。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着深深的孤独。
佐和只是一个临时寄居者,做得远不如她的人更容易留下,而她不能。
因为这些老人都已经没了决策权,他们已经不归他们自己管了。
最后,她又遇见了早先那个问题少年。
第一个家庭的内部才彻底展开了。
丧偶父亲的性需求,造成了这个家庭隐性的悲剧。
佐和的内部和问题少年的内部也得以展开了。
佐和是两性人,外表是女性,但染色体是男性,没有子宫。
而问题少年是一直被当做男生养的女孩。
他们都没有家人,或许也没得到过什么爱。
就像剧中说的——现在的(日本)人,不被人爱,也不会爱人,只看到迷茫的自己。
犹如在黏稠的泥沼里,越来越不能动荡的人一样,即使泡在家里的澡池里也无济于事,浓稠得化不开。
只有爱和被爱的时候,那泥沼才会变成舒缓清澈的泉水,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伯格曼有句话——关于老去,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是如此艰难。
我不知道名字为什么叫0.5毫米,但我知道这不止是一部讲老人的电影,这更是一部讲爱,讲对生命的关怀的电影。
把莎翁的台词团成石子收进衣兜里,存着。
总会有那样的时候,你摸到它,会感觉到它的热能量。
特别是在感慨人生时,拿出来,把它掷到生命之流中,它会带走你的孤独、你的心事,你不仅能听到回响,还能感受到它在你心里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那好像是其他生命体传来的电波,把你一个人的孤单分摊给了世上千千万万熟悉的陌生人。
电影《0.5毫米》就是那一圈圈的涟漪,它回应的是这样两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
有没有觉得《0.5毫米》的女主人公纱羽是拥有特殊“思想”的呢?总之,人生的好或坏同她相见,一定会呈现出独特的景致,这就是电影《0.5毫米》令我着迷之处。
我甚至希望她就是我们对窗内的风景,看着她不动声色地活在自己的日子里,她有歌声,有笑容,她还有自己的哀愁,但没有绝望。
任何时候,驻足窗前遥望她的身影,都能感觉到悲伤与无助是风轻云淡的,那样的一个人,留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定是让人欢喜的。
可是我说的这个“纱羽”,她在电影《0.5毫米》里是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子,无亲无故,牺牲了尊严,还丢掉了护工的工作,被逐出出租屋,没有积蓄,只能流浪街头。
其实,她连个像样的行李都没有,唯一一件可以挡风的大衣也被落在了公车上。
被不幸宠幸的人,大概就是这样了。
悲歌成了生命的主旋律,像很多歌者唱的那样:“一个人走在冰冷的长街上”,孤独的分量还不够,王杰还要把天地都不爽人的气氛唱出来,“黑色的夜,燃烧的风,无情的细雨,溅湿的心。。。。。。
”总之是事事倒霉,处处碰壁。
好在人与人一定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便要有不同的思想,纱羽的思想引领她寻找着活路。
日本高知县盛产杨梅,杨梅花是他们的县花,所以我说纱羽像一株被海风吹拂着的杨梅树,任凭风吹雨打,在静谧的高知县无声无息地生长着。
她在等待开花结果,事实上,她早放弃了自己的花期。
电影这样描述她的悲哀,她隐藏起自己的情绪,一边开车一边无所谓地吐露真相,她没有子宫,自己早已不再是女人了。
所以,她只是彷徨在“去与留”的迷茫里,活着抑或死去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那么深刻的问题了。
但,未曾想,她竟是暗夜里的一盏灯,与她相遇的路人,都能借她的光明走一段无悔的路,其实,她始终兀自绽放着,因她早已是开了花的花灯了。
我说《0.5毫米》是日本电影啊。
不用多想了,它与生俱来的的淡淡的忧愁不似狂潮般聚积某一点扑面扫来,就会像散不去的黄梅天,熏蒸着人们心里的潮湿,久久不散。
他们是无法与愁绪别离了,那种真挚的情感还会感染到看电影的人。
我一直觉得,日本的电影它是离上帝、离现实最近的,滤过园子温的电影《Suicide Circle》里的血腥,它里面要诉说的“秘密”就像樱花树上飘落的花瓣,在我心里成了一枚小图章,仿佛印刻着岛国人的族群心理中存在着的一种独有的情绪。
“自杀循环”已是到了不可挽回的终极环节,而这之前,漫溢着的无法控制的消极、空虚、克制、矛盾、混乱、狂躁情绪,都被掩藏在恬淡的笑脸下,笑容当然不是伪装出来的,因此,这样的心理文化令人惊惧,下一秒就是酿造悲剧的时刻,像《0.5毫米》中小真的妈妈留下的礼物。
悲情这种东西也似熬制的糖浆,会越熬越黏稠。
假设出一个麻烦的问题,貌似险象环生,但怎样它都能绕过悲剧的结局。
若把你放到一处荒岛上,就是所谓的“荒野求生”,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有人说她会带上无所不能的男朋友。
你看,这个冒险故事立马变成了爱情故事,结出了喜人的果子。
记得几年前我看过英国的一档真人秀节目,演绎的是“流放富二代”。
把他们空降到某个犯罪率极高的贫民区的街头,掏空钱夹,使其一无所有,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是露宿街头的生存考验。
这听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最怕夜降临,狂欢的妖魔鬼怪悉数醒来,对谁都是个糟糕的境遇。
但相比较《0.5毫米》里的纱羽,他们实在太幸运,不仅有睡袋,还有在暗中保护他们的录像团队。
最大的问题是,纱羽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放弃自己、放弃毫无生机的生活。
那么,纱羽是如何“自救”的?用五位老人,电影划出五线谱,纱羽跟着乐谱上的音符吟唱,能够听到自己的歌声,那就像是在呼吸,至少能证明自己活着,人之所以被寂寞杀死,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了开口歌唱的勇气。
说回到电影《0.5毫米》,剧中的五位老人,贴着不同的身份标签出现,迟暮是共同的遗憾,他们都有所不舍,亦都有所求。
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在刻画五位老人时,电影选取了放大镜中不同寻常的微型特征。
可能不同寻常的是我们惯常的视角,事实上,那些活出自我的人一直在演绎着别人眼中出格的自己,好的,坏的,有趣的,荒唐的。
总之,我们的思维是“刻舟求剑”还是“以己度人”更是“坐井观天”。
于是,被那样一句话揶揄:不是人老了才变坏,是坏人也会变老。
原来故事是要这样讲的。
纱羽以护工身份走进去的第一户人家,它不寻常在方方面面。
老父亲、离异的女儿、不开口说话的“幽灵少女”小真,三代人,父女关系古怪,母女关系古怪,爷孙关系古怪,人人古怪,但都努力跟随着正常的生活节奏。
听到小真的妈妈要纱羽陪她的老父亲睡觉,这古怪的请求,成功地引燃了电影。
耄耋之年的昭三老人,穿着纸尿裤,身体羸弱,有时意识都不清醒,可是可是,老人家也有性爱方面的生理需求,这需求还相当生猛。
怎么也想不到,一夜春宵会在黑暗中开始,在烈火的灰烬中结束,最令人震撼的是,这一“请求”预告了小真家的散伙饭已上桌,纱羽的受难日来临。
万家灯火,悄无声息地灭了一盏,只有上帝知道,谁都不在乎。
离开小真家,死亡的真相便不再拿到台面上来讲了。
纱羽成了无业的流浪女,徘徊在迷茫中,她设计了各种偶遇的桥段,认识了康夫、茂、义男三位合起来接近200岁的老人。
纱羽不仅蹭饭,她还蹭屋子做安身栖所。
必须承认安藤桃子是个会讲故事的作者导演。
每一种忘年交都有顺理成章的条件,每一次的邂逅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
这些可爱的老人,他们让年轻人提前看到未来的自己,无处不在的孤独将吞噬所有的人,无一例外。
与遗产捆绑在一起的生命价值,让康夫孤单的心境看起来更孤单,只闪着钱币的冷酷之光。
离家找清静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了,时代已变,卡拉OK彻底地分割了现代与过去。
康夫能赠与纱羽的也是考量过的,一张钞票,情理上是不多不少的。
加上一件大衣,那是额外的礼物,也是值得万分感谢的。
纱羽永远抱有感恩的心,哪怕被别人的霉运牵连。
第三位老人出现。
茂还在与时间竞赛,偷自行车、冲年轻人狮吼、赤膊锻炼,他用调皮捣蛋的小伎俩努力证明着自己仍可“自食其力”的能力,怪只能怪骗子无处不在,混淆了陷阱与馅饼的茂,像个小孩子一样哭泣。
茂在哭泣的时候,看片的我真是各种滋味,苦涩难咽。
人老了最怕孤独,仅仅是求一个能说话的人,这真不是广告语。
人心换人心也不总灵验,并不是所有的心声都能找到用心倾听它的人,若是孤单一人,还被拒之他人的心门之外,包括自己的子女,大概只有养老院这最后一项选择了。
现代社会,信任稀缺,施与受都附加了条件。
旧时走来的淳朴的老人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则,茂让纱羽暂时保管他的钱袋子,没错!他只能与她分享这份精神喜悦了,进养老院还要各种花费,姑娘,你是懂的。
哎呀,人心都是肉长的,惊喜会出现的。
不管怎么说,纱羽是茂的幸运星,茂亦是纱羽的福星。
避不开正能量的口号,有没有想到这句话,真真是德养运、善养福!不求回报,只要良心是好的,你就可能在车后备箱里找到装有百万的钱袋,不要嫌少哦!告别了茂,纱羽的思想与人生将获得一次免费的进修课程,接下来2个小时的故事成为整部剧的重心。
抓住偷看少女写真集的退休教师义男,纱羽死缠烂打,打入义男先生的家,学生的角色变成护工,再变成情妇,一变再变,纱羽与义男的关系也在化敌为友。
从反战到生死的话题,一点一点擦拭着纱羽混沌的迷惘,使其通透明了。
被老年痴呆的现实埋葬掉的爱情,因为纱羽的到来,有了复活的媒介。
夜深人静时,纱羽与优雅的师母合唱,义男在远处轻轻吟和,这样的编排感性又婉转,把一种荒唐的忘年交引向了令人喟然长叹的悲情里。
孤独、遗憾、从妻子的身上看到不久之后的自己,这是义男挥之不去的恐惧。
孤独的宿命在人呱呱坠地时,便已书写在了每个人的命运簿里。
义男反复重复着记忆里耿耿于怀的遗憾,不可逆转的“老年痴呆症”还是来敲这位老人的心门了。
毫无疑问,纱羽在自救的同时,其实,她是来拯救迷茫少女小真的。
这部电影到这儿,彻底掉头,回到了电影的起点。
按心理学上认识痛苦的治疗方式,阴差阳错,“剪发”的行为打开了进入小真内心世界的窗口。
小真开口说话了,穿上了妈妈的红裙子。
离开了父亲,便躲过了一种“轮回”——可能像母亲一样失去自我的不幸遭遇,至少不会重蹈覆辙。
“少女初潮”的一组镜头寓意了成长过程的痛苦与收获。
终于,存在于纱羽与小真之间的微妙的0.5毫米,把她们俩的人生无缝连接上了。
生与死亡在0.5毫米处彼此颔首致敬,“逃匿”在0.5毫米处撞见勇往直前的“勇气”,如花的姑娘,痴呆、孤独、濒死的老男人,他们的灵魂在0.5毫米处对话。
在和煦的风里,在充满激情的歌声中,这部电影有浓得化不开惆怅,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一直想要热情地拥抱彼此。
姐姐安藤桃子导戏,妹妹安藤樱主演,心有灵犀相映成趣。
现在想想,电影《0.5毫米》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家庭电影”。
虽始于一个家庭的破裂故事,却用成长与家的主题贯穿了全剧。
戏外更加精彩,二人的父亲奥田瑛二是此片的制片人,母亲安藤和津担任片中的料理设计师。
安藤樱的公公柄本明在剧中饰演了第五位老人,即小真的父亲。
【7.9】1、这女的真是够猥琐、邋遢,在超市里偷香水来喷,还喷裙子里2、有些女人就是喜欢和老年人待一块,他们与暮气沉沉久居3、女主不断地更换老男人,通过老男人们不端的行为挟持他们,也用自己的肉体、青春身材诱惑他们,让他们为她买食材、提供住所、给她的车🚗加油4、“战争没有没做不可的理由。
”日本、德国的民众最应该明白这个道理5、一群世俗眼里的烂人、怪人,导演试图从他们的生活中展现美和哲学6、看这电影单纯心理不适🤢,从理性上找不到太多槽点。
女主虽然喜欢和老男人混在一起,但也没失身,就是让老男人看得到吃不到,还让他们心甘情愿把家产给她。
最后女主还是和一个古怪的、穿着被他杀死了的妈妈的红色裙子的年轻人一起跑了,也没有和老年人一起过一生7、电影冗长,分两次看完。
不推荐看
看过一集 2012年秋季的《世界奇妙物语》,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叫《蝉》。
大概讲述的就是一个人死后可以按当时的福报来换取来世投胎的机会,有世间万物可以选择。
主人公上辈子的福报换来的钱只够投胎做蝉什么的不热门的。
于是他决定做蝉,在经历大部分蝉生在地下的昏天黑地后,主人公终于破土而出,飞到高处用尽全力鸣叫7天后死去。
但据他形容,这7天的鸣叫是他最爽的时刻,开心到哪怕死掉也值得了。
想到这里——老去在我看来好像是时间给予万物的惩罚,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倒计时且所有人都无法幸免。
如同一只蝉,经历过大部分昏暗的日子,可放声鸣叫快乐的日子加上去只有短短数天。
无论如何在我听来这种鸣叫都是一种哀嚎,十分残酷。
可我有时听着蝉鸣,又能联想到小的时候,经历过的那些有蝉鸣的夏天,吃过的冰西瓜,吹着电风扇偶尔打个喷嚏,然后大声喊妈妈。
如何坦然接受老去,是这两年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如何学会平静体面的面对父母的离去,也是午夜梦回时困扰我的噩梦(总会幻想那个时刻,来当做预习)。
当我看这部电影时,我的情绪是不安和困顿的,就像直面了我的噩梦。
我不是虚无主义的践行者,可这种悲观的情绪有时会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显得不够积极。
说到蝉——遇到转折和困难的时刻,我就总选择“硬顶上”,就像鸣叫着的蝉一样,虽然我知道可能没什么意义,但也为了这0.5毫米,这绝无仅有的体验。
这些能让人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在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可能也就是寥寥无几的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
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黑暗里,等待时机,这0.5毫米,又0.5毫米,挪着挪着……离破土而出近了又近了……悲剧式表达总是有它最真实最具有批判性的一面,在我看来,这比只歌颂正面意义更有深度。
一种是问题的起源,一种是给出的答案。
当我第一次看到 爱伦·坡 的《 征服者爬虫》 时,正好我的朋友在旁边唤我看一个小盲盒。
我正逐字逐句的仔细揣摩,不禁眼角抽动又内心汹涌无比震撼,被唤后又连忙恢复平静用微笑来迅速遮掩。
“你怎么了?
”“没什么,这个盲盒挺好看的,买嘛!
”瞧!
这是个喜庆之夜在最近这些寂寞的年头!
一群天使,收拢翅膀,遮好面纱,掩住泪流,坐在一个剧场,观看一出希望与恐怖之剧,此时乐队间间断断奏出天外之曲。
装扮成上帝的一群小丑,叽叽咕咕,自言自语,从舞台这头飞到那头——他们只是木偶,来来去去全由许多无形物支配,无形物不断把场景变换,从它们秃鹰的翅膀内拍出看不见的灾难!
那出杂剧——哦,请相信将不会被人遗忘!
因为它那被抓不住它的人永远在追求的幻想,因为一个永远旋转的怪圈最后总是转回原处,因为情节之灵魂多是罪愆,充满疯狂,充满恐怖。
可看哟,就在那群小丑之中闯进了一个蠕动的怪物!
那可怕的怪物浑身血红从舞台角落扭动而出!
它扭动——扭动!
真是可怕,小丑都成了它的美餐,天使们呜咽,见爬虫毒牙正把淋淋人血浸染。
熄灭——熄灭——熄灭灯光!
罩住每一个哆嗦的影子,大幕像一块裹尸布一样,倏然落下像暴风骤雨,这时脸色苍白的天使,摘下面纱,起身,肯定这是一幕叫《人》的悲剧,而主角是那征服者爬虫。
影片里剧情的处理方法,也是奇幻的、荒诞的去直面人心,或高尚、或阴暗的角落。
当老人们不再是一件被随手丢弃的废品,作为世界上的唯一,再荒诞的想法,也在银幕上被满足了。
这蝉啊蝉……穷其一生总是荒诞。
为了那几天鸣叫的日子,还有值得保护的爱。
PS:今天是我生日!
生日快乐!
导演极具社会学视角,从老年人群体出发,关注到老年人的爱和性的需求,老年人也需要爱和性,像小孩子一样更需要被关注,而不只是身体上的照料。
电影具有日本乃至亚洲电影独特的特色,在导演安藤桃子和安藤樱姐妹身上看到了对社会隐性现实的关注,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年老的老教授不想变得痴呆,做着各种脑力训练,去参加读书会,不想被身体照料,事事都会自己做。
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与抒发,老教授年轻过拥有自己的故事,他对生命社会以及经历过的战争都有自己的认识,即使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但是战争的种种画面和影响仍然挥之不去,就像我们不能忘记一段历史,因为它真实发生过,发生即有原因,有意义,有影响,谁能肯定战争思维不会继续在社会心理中上演呢,所以影片老教授才会多次呼吁战争是多么荒唐啊,战争不会再发生了吧。
老教授一面想象着深夜掐死她曾爱过的女人,那个已经痴呆摊床只会突然大声唱着歌的“疯老婆子”,一面却在夜晚和她一同唱起了那首歌,或许是代表着她们爱情的一首歌。
岁月残忍,谁也抵不过衰老,曾经美丽动人他爱的女人如今已瘫痪在床批着花白的乱头发,痴呆不得动弹,所以老教授才会去书店偷偷看年轻女人的穿着水手服,偷偷看妙羽洗澡,拿起她的内裤,可在一瞬间就会跑掉,对于女性和美的渴望即使在年老的年纪也依然会有啊,但那也让人羞耻,所以女主妙羽在发现老教授看水手服时,老教授才会羞愧难当,那确实和他的身份思想远远不符啊,他亲身经历过战争与死亡,即使战争本身是如此的荒唐,他,也曾是一名光荣的海军啊,再后来成为一名教书的教授,在当地是如此的有声望,但是再光荣有学问的老教授也会有对性的幻想,这并不是可耻的心理,而是我们所忽视的现象,在年老的妻子不再美丽瘫痪痴呆,他们对美丽和性的幻想就自然而然会借由其他的女性形象上。
终于在妙羽为他的夫人静江在她苍白年衰的脸上化上鲜艳的妆,涂上她最爱的樱花指甲油,用她那已经呆滞快说不出话的唇缓缓地说出站在她面前的老教授是她喜欢的人时,老教授才发现他现在所恨所厌恶想要掐死的这个疯老婆子还是他曾爱过的那个美丽女人啊,一切都没变,变得只是岁月。
独自生活的年老阿茂以偷东西偷自行车来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注,扮演着社会认为的他的形象,以痴呆恶毒面对众人,隐藏自己的孤独和善良,因为没人愿意好好听他讲话,压根就没有人。
但是他却能信任陌生男人将自己一生积蓄交给对方打理,仅仅因为那个骗钱的男人会和他说话,愿意当他的朋友啊。
在谎言被揭穿,骗钱的朋友当众大吼死老头,阿茂吓到躲在浴缸中尿了出来,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即使自己多么怀疑,就算那个家伙因为钱才和他亲近,他也说钱他拿去就好了,自己也用不了了,因为在心里相信即使是想要钱,那个家伙也有听他说话,可能会有一点点当他是朋友吧,那个家伙或许会感谢他这个朋友愿意将这一千万给他。
所以在妙羽揭穿那个男人,他的“好朋友”破口大骂阿茂,没有丝毫看得起他时,阿茂才会几近崩溃,唯一一点他所想要的好都没了,所有都没有了。
其实他只是想要一个可以理解他的人,仅仅是理解就好,钱在他的眼里已不重要,他们那代人只会认真的工作却不会花,他们过惯苦日子,即使在多么艰难的岁月,也努力工作养活了自己的女子,在时代变幻,子女已经成为有钱的一代时,他们也不愿意做子女的负担,在年轻就攒下一生到死的钱。
可就算如此,竭尽全力的养育,到老也不想麻烦自己的子女,一生都在贯彻自己的无私的善意,最终在子女那里却真的变成了不管不顾,阿茂的女儿有自己的好生活,再也没有管过他。
在金钱上阿茂确实不需要女儿去付出,但是在心理和种种需要上,阿茂是如此孤独,最亲的他所付出最多的却没能去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而女主妙羽在剧中扮演的就是这些老人想要的情感对象,也是他们内心里的另一个自己。
他们想要理解,一个理解他们心理的人。
所以才有妙羽对阿茂说我们还回那些别人的自行车吧,阿茂显得那么开心,他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啊,因为从未有人注意过他,或许他对于这么偷来的自行车也有过内心的挣扎,可仍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终于有人让他还回去了,那才是真正的那个善良的他啊。
她帮助老教授克服心理障碍,直面自己真实的想法,她更像一个推手,在这些老人的家庭中推动了老年人衍生问题的解决,克服了那0.5毫米的距离。
《0.5毫米》是日本女导演安藤桃子的第二部作品,剧本由安藤桃子改编自己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0.5毫米》而成。
据说这可以被称为一部“家族作坊电影”,不仅由妹妹安藤樱担任主角,父亲奥田瑛二任制片人,母亲安藤和津担任料理设计师,还有妹妹安藤樱的公公和婆婆——柄本明和角替和枝(另一演艺世家)分别出演了重要的角色。
《0.5毫米》于14年上映后在日本及海外的不少电影节都获得好评。
如果以主人公山岸佐和(一译纱羽)这一无家可归的前老人专职护工为切入,这是一个关于“相遇”的故事,算上原本工作和服务的片冈家,佐和总共遇见五位老人,同时进入他们的生活。
自佐和在第一户片冈家遭遇意外事故后,其后的发展相对模式化,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佐和是位潦倒的家庭保姆,依靠着在单身男子家里做工维持生活,说不定也能因此发展出不少故事。
不过,正如本片叙事中黑色怪诞的成分一样,我们好像永远也弄不清佐和接近这些老人的目的。
仅仅是为了蹭吃蹭住或为了金钱?
可实际上佐和不但负责老人的起居,也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和他们沟通并关心他们的人。
影片一开始佐和答应了片冈家女主人雪子在父亲昭三去世前同他共寝一次的请求后,却由于当晚老人的骚扰而造成一场火灾,并且老人昭三意外身亡,同时佐和发现女主人雪子的也上吊自尽。
佐和因此失业了,无家可归的她从自动取款机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然而新的生活还没来得及开始,佐和弄丢了钱,如果不想当凄惨的流浪者,她必须找到栖身之所。
于是她陆续遇到了几位老人。
首先是受够儿子一家为遗产而争吵的老人康夫,老人在卡拉OK前台磨叽,显然他分不清卡拉OK和旅店到区别,这时佐和趁机“帮助”了老人,不明所以的康夫和佐和度过一个颇为愉快的夜晚之后(有饭吃,有歌唱,有地睡),向佐和道谢告别,既玩笑又调戏地抓了一下佐和的屁股并往佐和手中塞了一万日元。
之后佐和遇到了一位独居的孤僻老人茂,片中的老人都是怪老头,抑或说老人给人平常的印象就是各种各样的怪。
茂喜欢恶作剧,扎人家的自行车胎,偷自己中意的自行车,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有规律的日常消遣。
在扎人车胎给佐和抓个现行之后,佐和开始同老头一起生活。
慢慢我们觉得这个老爷爷虽然有些憨憨的,却很单纯善良,以至于他把唯一会和他说话聊天的骗子当成唯一的朋友。
佐和作为一个专职护工,生活上不但把老人照顾得服服服贴贴,还给老人带来许多欢乐甚至帮老人解决麻烦赶走了骗子。
经历了欢笑和温暖的日子之后,老人茂说还是要回到该去的地方,他们坐着一辆帅气的老爷车驶向了养老院,这是迟早要来的告别。
虽然养老院用隆重的排场夹道欢迎茂的到来,但是茂对佐和的挥手作别仍旧让人难过。
还记得老人茂对佐和说过,红色是活着才能看到的颜色,而养老院则是一处失去活力之所,里面的人和世界隔绝,等待着被遗忘,这一次作别,不也是和这个社会作别吗。
类似的,佐和以抓住了老人义男在商场书店偷(青山裕企风格的)制服写真为把柄,假装成老师的学生寄住下来。
先生家中有一已经卧床痴呆的老夫人静子,以及一位干活并不认真的护工。
自称有学习会的义男实际上只是在商场的休息位上坐上一天,因此我们不得而知退休的义男究竟从事什么教学,我们仅知道的是老人曾经作为海军参加过战争。
从这个宽敞的古宅看来,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和之前佐和遇到的不太一样,老人较为刻板,说起话来都慢条斯理。
但是老人心中有着或隐或现的焦虑,能感觉出这和他已经痴呆的老伴有关。
佐和的出现让一切有所改观,老太太不但会哼唱好听的旋律和歌曲,甚至能下床坐在轮椅上去散散心。
很难想象当义男再次听见老伴熟悉的歌声,再次被老伴紧紧拥抱,心中浮现了什么明媚的画面,追忆了多久远的往事。
但这也同时促成了他和佐和的道别,不仅仅因为侄女的到来打破了现状,似乎是义男老先生自己放下了,他给佐和留下一盘自己录制的磁带,第二天他也已经认不得任何人了——他把佐和当作采访他这位战后归国的海军的来访者。
在导演的长镜头下,义男诉说着,重复着自己对战争的记忆,不满和恐惧,他说“活着就是奇迹”,甚至为自己的幸存而愧疚。
这是全片非常令人难忘的一段。
最后佐和再次遇到了片冈家的“问题少年”小真(遇见的不再是老人),并且借住在他父亲的家里,然而这家人并没比佐和的处境好多少,除了有一间有屋顶的房子栖身之外。
父亲是个无所事事的酒鬼,更不要说还有一个辍学在家从不开口讲话就会蒙头看书的问题少年,父亲一度说片冈家尽出怪人,冲突迟早要在这个家爆发。
随着佐和的到来和父子关系的紧张,揭开了最初影片中的片冈家的秘密。
随后佐和带着真子离开了这个家,临近尾声的一幕镜头是,小真得到物归原主的红色连衣裙,佐和则发现了茂留在汽车后备箱的一百万遗产,她俩双双瘫倒在地失声痛哭。
或许,这也是她们开始新的人生的契机。
老人实际上也是本片所刻画的重点,而佐和是串起这组群像的要素。
片中的老人都有一些共同特点,《0.5毫米》里的老人是真正“无缘”的,他们似乎与世界无关,或者痴呆,或者无所适从仿佛只是等死。
随着人身体的衰老,似乎灵魂也会萎缩,人变得疏离孤立,偏执乖张。
老年人成为被社会遗忘之人(他们身边已无他者),同时恰恰是最需要他人照料之人。
佐和则连接了这两个无法沟通接触的世界。
老年人是被遗弃的,没有人愿意理睬他们也觉得无法和他们沟通,因为他们活在“曾经”的时空中,甚至越活越回去——只记得更早更早之前的事情。
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老人是等死的行尸走肉,青壮年人的“活”和老年人的“活”似乎就这么刻意地被分割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
但实际上并被如此,好比片中的五位男性老人都有些好色,如果成年男性对性的欲望是合理的,就没有理由认为年老者的是羞耻、不尊甚至变态。
实际上他们所处的边缘状态,和社会整体并没有差别,(佐和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人性中所具有的善良,纯真,欲望,懦弱乃至罪恶,是人所共有的,比如就像片冈家违背伦常的秘密一样,罪恶始终是罪恶,甚至罪恶照样悲剧般的延续下去,延续到子女的身上。
本片的配乐也十分有意思,溜冰圆舞曲多次作为插曲出现,以此曲起始,片尾字幕时同时以此曲结束,直到佐和再次遇到真子之前,始终采用古典音乐(交响,弦乐重奏,钢琴曲)配乐,这之后则响起了干净的电吉他旋律,似乎是是一次古老和新生的转化。
还有一点是那条贯彻始终的红色连衣裙,影片中对片冈家的交代最为隐晦,有人认为红色裙子象征着乱伦,有人说红色是暴力和罪恶的隐喻。
不管怎样,我们怎么关注红裙子都不过分,导演在片名标题的(0.5ミリ)由白染红小数点上明显提示了这点。
(甚至映画官网的字体按钮也是鼠标悬停便由白变红,当然这是过度诠释的笑言。
)让我们回想片冈家的老爷子和换上红色连衣裙的佐和扭抱在一起的“起舞”场面吧(彼时的配乐同样是溜冰圆舞曲),罪恶的降临不能湮灭生命的鲜活啊,人还要活下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0.5毫米》另一个让人意外之处是似乎让我见到了日本的另一面。
虽然导演在叙事上已经大量精简(据说若按最初的剧本拍会有5小时),但仍在一些情绪的展现方面欠缺节制。
不过0.5毫米不失为一部展现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关系的佳作。
6.9.2015谢谢@ken指出小文关于配乐的错误
I’m relaxing to this movie is so dragging like a TV series. It talks about population ageing. Well everybody is twisted some with ugly face but a warm heart. Well some others tried yourself tried your best to protect their image but they’re so holiday inside like the first old bastard, last wishes to cosplay, let them maid cosplay his mother and even have sex and leaf her face. That’s so weird, and then the second I was Busters, trying to sabotage everybody’s bicycle to just express his anger to everybody, but in the end, he’s afraid of everything is so scary he he peed his pants. What for the third one the so-called Hippocratic professor pretend to have bullshit that Sharon meeting, but he just has nothing to do you just wants wants to protect his dignity And finally, the protagonist saves a young girl and help Ruddy step out of the horrible past and move on towards the new life. The girls just tries to get the attachment with the family just wanna place to settle down and she does all she can. she does the housework, cooks delicious meals she puts everything everything bye Everyone says goodbye to her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and she finally has a new life with a girl totally on her own, and the only person that who cared about her chose to go to the nursing home and gave his beloved car and some money it’s a no Student choose to spend the rest of his life with her because he had a pretty young protagonist
老人与性——电影《0.5毫米》所展现的重要主题电影《0.5毫米》(0.5ミリ 2014)通过一位年轻女护工的特殊经历展现日本四种类型的老人的各自需要,贯穿这些需要始终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性”。
倒不是说这些老人对“性”有赤裸裸的需求,而是说他们的各种需求及其背后的东西往往与这个易被人们忽视的“性”需求关联密切,即使不是弗洛伊德主义者,通过观看本片,我们也不好否认这种人性中的原始驱动力。
对此最能理解的,无非像本片主角山岸佐和这样的人,她长期从事老龄人的护理工作,深切体会老人的需要,能给予老人专业护理之外的人道关怀。
当然,在满足老人需要过程中,她也获得成长,最终也找到她要守护的“爱”。
在解释上述主题之前,应先了解本片为何定名“0.5毫米”。
似乎可以确定的是,0.5毫米并非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本片中,0.5毫米的说法仅出现在佐和听第四位老人真壁义男给她的磁带录音时:“被逼到极限的人,他的光芒就超越了极限,会作为一个自我存在而觉醒。
那是能让他有移山的力量,山就是每个人的心灵,或许只能移动0.5毫米,但这些几毫米聚集起来,朝同一方向移动时,就是革命的开端。
”这句话似乎可这样理解:某些人的自我存在意识的觉醒会撼动人们对他们人性需要的某些固有看法。
既然本片以“0.5毫米”来命名,它就可以作为理解本片的一把钥匙。
那么,“被逼到极限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觉醒的”又是什么样的“自我存在”,对这些“存在”人们固有看法是怎样的,而这些“存在”又引起了人们什么样的“人性反应”呢?
显然,本片中所展示的四位老人是我们所说的“被逼到极限的人”,他们各有特色,我们不妨稍作概括:第一位片冈老人,垂垂等死型;第二位康夫,离家出走型;第三位石黑茂,孤独抱怨型;第四位真壁义男,忏悔压抑型。
他们的亲人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似乎不亚于让他们“早点死”:片冈老人的女儿希望他早点死,果真“久病床前无孝子”?
康夫儿子儿媳希望早得遗产,也是盼他快点死;石黑茂女儿希望他快点去养老院,从而摆脱对父亲的担忧;真壁义男侄女希望他快点老年痴呆,从而可以顺利管理他的家业。
亲人们的态度其实就是大家的态度,是得到社会默许的,然而他们根本就没关注到老人们的需要。
这就是将老人们逼迫到某种极限状态的家庭和社会原因。
所以,电影中借真壁义男老人之口作出如下反思:“现在的日本人不被爱,也找不到爱的对象,他们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扭曲了自我,失去了方向,只看到困惑的自己,因此不再为他人努力,而是结束他人的生命。
”他们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自我存在而觉醒的,我们不妨从第二位老人说起。
康夫不愿子女为继承遗产而整天争吵不休,带着氧气瓶离家出走,想趁自己还活着花光所有积蓄。
他的行为似乎是想告诉子女,他才是财产的所有权人。
石黑茂是位退休工人,女儿不在身边,积蓄能养活自己,但他不受尊重,找不到可倾诉的人,在他看来,能听他说话就是尊重,尊重即是朋友,即便是虚情假义的骗子;由于得不到关注,他时常盗窃自行车,搞点小破坏,他的行为似乎是对遗忘老人的社会的一种抗议。
真壁义男是位有着战争创伤的退伍军人,虽然想忏悔黑恶的战争,但无从说起,因为整个社会就想将此事遗忘,因而长期压抑着这种欲望生活,直至碰到一个愿意认真倾听他的人。
此外,真壁老人可能还是个感情非常压抑之人,他一辈子守护的夫人其实并不爱他,那位静江老人即使得了老年痴呆心里还记着他的爱人“晋一郎”,如此他们俩夫妻生活也很难说是幸福的。
他虽为战争忏悔,事实上,他是在为某件事羞愧:他活着回来了,当年他是否和晋一郎同时参战的?
因此,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似乎一直活在别人的误解当中,他终于将这一切向佐和倾诉了。
三位老人的行为似乎想告诉我们,虽然他们老了,但他们同样是人,同样需要理解和倾听,需要爱和陪伴,这就他们自我存在意识的觉醒。
无论社会是否按照老人们要求给予他们0.5毫米的改变,但至少佐和的心灵早已为他们所震动。
这似乎是本片的社会意义所在:真心接近,才有理解。
当一位老人的人性需求得不到满足,除了为自我存在意识抗争,他还能做什么?
正如同我们正常人,当我们欲求无以排谴,可能就剩下“酒”和“性”了,与其说这是另一种欲求,勿宁说是其他欲求得不满足后的“填补”和“提醒”:真正有自我存在意识的人,这两样东西必定是少不了的,即使是老人,也无例外,尤其是“性”,最能产生伦理情感冲击,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老人的这种诉求或许是他们尊严的象征。
所以,当康夫碰到倒贴的佐和,他疑为她是妓女,当他要求佐和给他当护工时,仍不忘揩油摸她屁股,他虽不失尊重,但仍表明他是有正常人性需要的男人;当石黑茂和佐和相处融洽时,也不忘邀请她一起共浴,这种性暗示同样是一种“尊严”的表达;当那位长期压抑的老人偷窃小黄书,被发现后虽然那么惶恐,但他仍然不反对佐和向外人表明她的小情人身份。
这三位老人整体来看在两性关系上并无令人不齿的逾矩行为,但他们愿意给人以“性需要”的暗示,恐怕仍是他们自我存在意识觉醒的一种表达。
我之所以将第一位老人片冈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他的家庭关系非常复杂,似乎有乱伦之事存在。
片冈女儿雪子为什么希望她父亲早点死,虽有久病床前无孝子之说,但她的丈夫佐佐木健为什么在孩子出生前就离开这个家?
为什么她要穿父亲非常喜欢的、自己母亲遗留下来的裙子?
一件白色的裙子到底因什么污渍而非要染成红色?
为什么她要单独陪父亲喝酒?
为什么女儿小真从不开口说话,而且对她非常不友好,是因为看见了什么?
为什么她将小真作男孩打扮且禁止小真进外公的房间?
为什么女儿回到身边,作为父亲的佐佐木健要说女儿是片冈家族的人,而他发酒疯剪女儿头发时又说“我们不可能像,你身上只流着片冈的血”?
为什么她父亲病危,她还要满足父亲想咪咪的愿望,她又是怎么知道这个愿望的,父女会就这事交流吗?
她满足了父亲的愿望之际,为什么又选择自杀?
所有这些问题串起来想,不能不让人有乱伦的猜测。
即使有乱伦之事存在,片冈老人的不伦需要仍值得关注。
如果说同样的社会环境造就的不会是一个人,而是一批这样的人,那么,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在,社会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是片冈老人的需要有点令人不齿,然而,这不意味着他没有“自我存在意识的觉醒”。
他垂死之际,半昏半醒之间,仍然对红裙子有性趣,其实他已分不清裙内为何人,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宣示对他女人的主权,这个女人会不会就是雪子呢?
如果是这样,他撑着不死,雪子最后自杀的原因似乎就能理解了。
虽然不伦行为我们不太愿意说,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他的“觉醒”移动0.5毫米,但它引起社会的关注应该可以视为某种社会意识变革的开始。
如果我们愿意把佐佐木健也当作一位老人的话(他好像不太老),他同样也有着他的基本需要,他寡居多年,突然多了一个女儿,而且他还心怀芥蒂,又来了一个年轻护工,他的性需要似乎在慢慢激活。
当佐和意识到这一点,她带走小真时,虽然使小真避免了可能的悲惨命运,但同时又造就了另一个孤独的老人。
影片在最后这种表现是否在暗示,解决日本社会的老人问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5月28日)
一半弃。实在欣赏不来。
安藤樱撑足了一场3个多小时的戏
躺在想看列表接近十年的片子,觉得后怕的是如果十年前就看了,不知道那时的自己会不会朦朦胧胧被裹挟在各种“深刻影评”的洪流里,忽视自己的不适,还要教育自己这是不是就是好电影的样子。现在可以对自己诚实一些了,这样充满着男权臆想的乐色不喜欢就要说不喜欢,多一颗星仅仅献给安藤樱的演技。
0.5mm的偏移,拉近或拉远,在死寂和不堪中搅动起一丝生机。大衣、汽车、磁带、红裙子以及血肉本身,从每段与历史的相处关系中带走某样东西,踏上新的里程。反思和观察都好,但后期的说教拖沓实在有些难忍。不过还是喜欢它的特立独行。安藤姐妹真棒啊。7/10. [230521]
这种怪怪的电影只属于日本 别的国家拍不出来 电影时间很长 平淡压抑 怪老头们到了晚年都会色色的么 应该比两星更多 但是分了好几次看完的电影 没了太大的兴趣 观影感减分
我……竟……看……不……懂……
日本风格很浓厚的一部电影,但是中间几度昏昏欲睡。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吧,不是吗
三个小时,女主又演了一个落魄的角色,最喜欢那个像小丸子爷爷的光头大爷,日本人很大胆,看完觉得老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安藤樱的辛劳好美。
冗长猎奇。
需要二刷
电影真的很一般 发现竟然有三小时直接睡着 其实可以弄成深夜食堂那种 用护工的视点讲老人的故事 真的没必要像这样 日本电影现在大多雷同 一不小心就是家庭社会剧即视感 安藤樱在里面很甜啊
题材本来很有趣 然而太日本重口味 这压抑扭曲的生不如死美学真欣赏不来
看个意思意思意思得了,太长了,停了以后就不再想看了。
映后一位观众问为什么选择“高知县”拍摄这部电影,导演说她思考日本三十六个都道府县哪个最合适,因为在日本大家都很礼貌很有距离感,如果是冲绳就是冲绳的故事,是东京都就是犯罪片了,最后老爸推荐了高知县,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女主在这里就很合适。安藤姐妹的合作真的太棒了,五段故事五个老头,日本老年化下日趋孤独的一代,可能受过战争创伤的一代,被遗忘的一代。#26thSIFF
闷片
四星半 争议性主题 高完成度 日式荒诞情感 安藤樱天使大美人 结尾第四段与前三段相比稍显做作
有些细思极恐,几个孤独的老头子,但是老头子也不能为所欲为不是么??人说到底是孤独的,年龄不是界限。安藤的演技真是太厉害了。
😳😧😨😰😱
几场癫狂戏居然让我想到了阿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