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
La Ciénaga,湿乐园(港),魔沼(台),The Swamp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梅赛黛斯·莫朗,格拉谢拉·博尔赫斯,马丁·艾德赫米安,蕾奥诺拉·巴尔卡斯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法国,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1
简介:每年二月份,阿根廷西北部就会开始下起热带雨林特有的倾盆大雨,雨水把广阔的森林变成了一片人畜都无法通过的沼泽湿地,炙热的太阳晒在沼泽上,热气与雾气让这儿一片死寂。五十岁老妇人梅恰,就住在这片沼泽地的边缘,她与她的表妹塔丽在这儿经营着一座农场,她们各有四个小孩,各有一个老公,两个家庭在沼泽边挣扎着生存,但是这一年夏天..详细 >
雨季弥漫的乱伦气息,冷漠的婚姻关系,都让人窒息
看似凌乱,其实编织得很细密。例如非洲老鼠的故事,那口牙齿,男孩的换牙,咆哮的狗,电视新闻中的高塔,男孩的坠亡。一个事件细细密密地铺垫了无数,但却努力让事件看起来像是生活流中的偶然。弱点是缺少透气通透处,不太好看,但却有意思。有评论说是契诃夫戏剧的阿根廷版。
影片展示了阿根廷西北部两所曾经富有而如今缓缓陷于各自生活泥沼的家庭琐碎而松散的日常生活,并借此案影射国家自九十年代末经济危机起面临的社会陷落。在安稳环形叙事中,场景外的角色大都无法预知当前事件走向,而包括死亡在内的关键事件都被去显著化,美学上采用了乡村情节剧与抽象戏剧的混合形式。
【7.8】很是让人窒息的电影。炽热潮湿的天气下,一个中产家庭的关系和情感就这么如游泳池的腐水般慢慢腐烂,儿子和母亲,仆人和女儿,不正常的相处模式和冷漠的人情,锁住了观众的希望,阿根廷这个国家的未来也尽是灰暗。很佩服导演对声音的处理,有机会找一些他的其他作品观赏。
视听语言居然塑造出黏腻闷热潮湿的体感。观看体验很不好,很闷,简直是“阿根廷中产家里的摄像头开着”,加之粘稠的气氛,就像影片开头在沼泽里挣扎的牛。脸盲症最讨厌的片子,分不清谁是谁,但也许是导演的刻意为之,以营造出暧昧混沌感。压抑沉闷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家庭成员间复杂暧昧的关系,隐约乱伦的怀疑,永远在喝酒的中年夫妻,仿佛有一个泳池派对,但总在下雨和久未清理的肮脏泳池。女孩无证开车,男孩上山打猎,女人们永远去不成的玻利维亚,角色们反反复复在受伤流血。空虚的精神,无望的未来,加之种族间的复杂关系。电视播放的看到圣母的新闻。讲的是9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如果更了解阿根廷社会情况能更深入理解本片。有些镜头光影设计还是很哇塞的。
这部电影真的在讲一个故事吗?恍恍惚惚地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在拍,可是它们相互之间真的有必然的关联吗?虽然整个氛围拍得很美,但也很少有停下来的特写,镜头总是很快地从A到B,加上人多又吵,嗡嗡嗡一阵,啥也没留下,过目就忘
23.05.27 大光明剪辑的魅力,每个人如同那头陷进沼泽里等死的牛,对常见的南美山林意象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作用,声音运用到最后一刻,作为首作可谓是很强
#coldme冷门文艺电影放映活动福州场人物群戏,略有混乱的人物关系,弱化了叙事,更多的是通过声音来表现阿根廷雨季,摇晃的镜头展现雨季的潮湿,沉闷和焦虑感雨水,炎热,潮湿又黏糊的感觉,像陷入沼泽一样无法脱身 @2022-06-11 16:21:03 @2022-12-05 14:26:15 @2022-06-11 16:21:03
声音打造的迷墙,如同那头沉陷沼泽的牛,人物在物理世界的包覆下,先觉或后觉地丧失了行动力,由此蔓生出一种恍惚、凝滞的精神状态。为其注入充分流动感的,则是对多重环境质料准确的运用,以及内嵌的不同线索分支(种族、性别、代际),高度意识流的影像组接深得拉美文学精髓,带我们抵达那些无法也无需被定义的混沌。更难得之处在于,将中产作为描摹对象,并未减损体验过程的平民化,或曰超越性。因此对比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该片最显著价值并非内容本身,而是其完熟又成系统的美学风格实践。
好看,镜头非常阿克曼,结尾及故事有点现实主义。但整体非常南美的中产崩塌。
有多执迷圣母显现的影像,就能多残忍地侮辱“别的种族”的下人,正负相抵,困在沼泽般动弹不得的生活里,大家都是祭品。不过放了那么多mecha的神经质,为什么不放tali的眼泪
这导演真喜欢玩隐喻呀,之前看过她的《无头的女人》,那是更成熟的作品。这部片最好的部分是表演,影片整体太过于琐碎了,你可能要说她就是要表现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的,但琐碎之外这部片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剪辑的高明之处也没看出来,只觉得随意
中文字幕,温情尚存,世间人情冷暖自知
95/100 暴雨将至的眩晕感如此强烈,也是恰好的梦之体验:靠层次众多时而压迫的声音;跳切与不规则的构图;大量依靠身体来表现...始终紧紧依靠视听语言带来紧张和黏稠,混乱感甚至夹杂着乱伦意味,家庭中不平等甚至独断的权力关系和氛围仿佛带着对政治环境的体现。望天期望有电视宣传里的圣女,低头有无人在意的老龟爬过,大部分时间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而一个大的事件注定发生但不知何时到来,这就是电影吧。
肮脏 破碎 神经质 混乱 低气压 黏腻 隐秘又张扬的情愫 在杂草丛生与雨林蒙翳的荒原深处,近景特写的景别、自然调度的镜头和动与静恰好的配比在恒定的节奏里呈现其生存状态而非叙事,就像作为孩子梦魇的狗鼠竟然是尚未换牙的自己,圣女必须亲自去见证她的不存在,叙事是无意义的因为你知道它必定引向宿命般的悲剧。如果要拍《百年孤独》那这应该就是我能想象的方式。丨才反应过来是马特尔扑通跪倒。
聲音確實是很棒 但生理上實在難以接受這部影片包含的許多元素 濕、髒、吵 有點受不了
喜欢电影的画面、声音,营造的氛围感
没看懂??看了个寂寞
弱化剧情,模糊人物,多线视角构建的并非是清晰明了的家庭结构,而是一种身处泥沼、盲目烦躁的气氛,这一氛围冲破屏幕,直达观影者的内心。在繁杂细碎的生活细节之中,具体的事件从未出场,但由其多个人物叠加重合的气氛莫名的达到了最高点,抛弃具体文本与主线人物的做法,反倒是令这份感触更加深刻。不管是沼泽中的牛,还是人物身上的伤,都在指向他们的这种生活环境,最后的梯子跌伤,求神无望,又点名的当下处境的无可打破,而这一大的整体氛围,又隐喻了群体的当下与宗教种族的问题。
我以为我会很喜欢。环境闷到窒息,混乱的家族群像,尖刺的冰与电话铃,泥泞与青苔游泳池,洁癖看不了这个。(有亿点点想喝冰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