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哥的传说》12月8日将在京举办主创见面会这就预示着这部小制作电影开始打响突围战,正如我们的人生,生来从艰难的时刻做起,而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理想实现。
昨天很幸运地参加了人生第一场电影试映见面会,看的是一部全部由非著名演员出演的非大制作的电影《哥的传说》,本想回来就趁热打铁地写一写感受但一直拖到现在才写完。
本着非专业评论,只是有一说一。
首先要说的是又碰到一次主办方没有计算好人数的情况,晚来的人没有地方只能跟影院加了椅子,场面略显混乱。
横店影城的放映厅不是很大但也被人塞得满满的,有些闷热。
此次见面会出现的只有女主角和制片人,女主角显得有些紧张和羞涩,因此基本上都是制片人在回答问题,当然了大部分问题也是针对制片人提问的。
主办方在大家提问之前放了一小段片花,操着方言的人物和快速转换的镜头让我感觉仿佛即将看到的是一部“疯狂系列”+“盗版猫”的结合体,加上制片人宣传买电影票还能享受到很多商家的优惠,不由得在我心里对这部片子产生了一种不太好的印象,恐怕里面会像之前大受批评的《杜拉拉升职记》那样植入太多广告(后来事实上我没发现严重的植入现象)。
但鉴于制片人说自己是西安人,这部片子也是在西安拍摄的,而我曾经去过西安并对那里怀有深厚的喜爱之情,我还是决定努力让自己不去想那些影响判断的东西。
影片开篇除了音乐并没有给我之前的印象带来太大改观,依然让我觉得像在看山寨剧。
剧情既然不方便透露我也不方便写。。。
片名很抓人,用了近年来非常热的一个网络语组合“哥”“的传说”,应该会吸引到不少目光关注。
但从情节上讲,我个人更倾向于它的另一个宣传点“想爱,就爱”,毕竟这是一部设定为爱情喜剧片的影片。
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公主与贫民的爱情,听起来似乎剧情很狗血,没有跑出俗套的爱情结局,但细想一下,其实生活就是那么的俗。
要把一个很俗的故事演得不那么无聊,情节固然很重要,但相配应的场景很重要,剪辑很重要,音乐很重要,演员更重要。
说到场景,或许是因为西安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所以看到影片中涉及到的每一处景致就都会勾起一些回忆。
那屹立千年的城墙,热闹的小吃街,大雁塔,钟鼓楼,古玩城,各色美食和阡陌街巷,个人感觉场景处理上该剧是下了功夫了,既没有生搬硬套地把剧情和某个地点强安在一起,使得每个情节发生的很自然,又让人领略到一座千年古都的景致。
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在街心公园起舞的场景,让人不禁感叹这么古老的城市居然可以是这么的浪漫,让我突然有一种想去西安过节的冲动。
影片的剪辑还是比较有新意的,尤其是快结尾一段女主角的回想,用倒放的形式感觉很新颖。
剧情的推进节奏和意外冲突的处理把握得还可以,那些笑点的设置和煽情的地方没有隔靴搔痒或者过于做作。
当然也有遗憾,就是前半部分有些地方似乎剪切处理得不到位,在演员和观者感觉还没有足够释放或结束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有点意犹未尽。
后半部分个人觉得较之前面好,尤其是当经历了友情考验的几个好友重新走到一起时,那种朋友间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让人感动。
而本片另一个亮点应该就是音乐,带着方言的歌曲、配合镜头的不同视角带领我们与当地文化进行了一场近距离接触,不用去想是否听得明白,恰当的感受不需要过多语言。
演员们基本上都像是在本色出演,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的形象都挺符合角色需要,或许因为没有太大的名利身份压力反而可以放松发挥,倒让我觉得其实最好的表演就是让人觉得你并不是在演别人。
相比较而言可能女主角在某些地方处理的稍有不足,尤其是结尾时当她穿着婚纱追赶男主角的车到路口,车子却径直而去的时候,人物感情释放明显不够到位,不足以打动人心。
但作为一个新人来说整体上的表现还是应该鼓励的,毕竟每一个成功的演员都必然会经历一个不够完美的蜕变过程。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部影片选择圣诞期间上映还是会有一些优势的,整体上还是能够迎合节日市场对轻松浪漫的需求。
从我个人来说并不是很喜欢那种用什么大投资砸出来的特效电影,如果让我选择我更喜欢这种贴近生活的影片。
尽管制片方在强调这是一部低成本电影,但就像谁说社会底层小人物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同样我一直觉得小投资并不意味着拍不出好作品,只要用了真心和诚意就一定会得到肯定,如果让我选择,我想我会再看一遍。
虽然故事中有很多地方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总体来说是一部挺向上的电影。
笑点大部分集中在前面,很吸引人,到了后面就是靠剧情了。
虽有些落入俗套,也能基本猜到结局,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描述还是挺到位的。
在心静的时候,是娱乐和消遣时光的不错选择。
对于剧情,虽然是大家美好的愿望,不过我觉得男主跟那个筱筱在一起更符合现实。
最后车又倒着开回来,是给我们一点希望吧,就像鲁迅最后在坟头添了一个花环一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最后,鼓励一下这类草根电影吧
看这部电影,我本没有报什么希望,是在无聊之余,找出这个片子度过一个很乏味的下午,结果,它却给了我惊喜。
这里没有大牌云集,这里没有奢华场景,这里描绘的是市斤小人物的故事,虽然他们演技还不够成熟,但是,它远比一些大牌云集,动辄上亿成本却不知所云的所谓大片来得更真实,更有看头。
西京囧事这是一个白富美的逃婚女爱上励志屌丝男的故事,成本不大,演员不熟,情节凑合不算难看,最后还是女主穿婚纱倒追,令电影有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跟电视剧后厨差不多,想不通一个集团千金,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竟然嫁给这么个屌丝,没见过男的吗?
为她的父母默哀,现实中应该是很难出现的吧.
参加的观影,组织不够妥帖。
影院不好找,亮点组织豆瓣的几个美女很赞。
影片唯有的亮点貌似就是插曲了,配乐其实不咋的。
还有所有人都不自信,这能出来好电影才叫见鬼。
西京的天空一样的昏沉,污染啊看街景最多的是围挡起来的楼盘广告,除了那个明显一看就是翻修的城墙那里找到历史的厚重去?
小吃是诱人,可谁会在网络上去订购一碗油泼面去?
以下罗列几个不可思议的地方:1、撞车不会找保险?
事故责任在对方,起码要把对方的车牌号记下来吧,那至于为了维修费用犯这大的愁!2、富二代不知所谓。
3、文革后大陆不是没有什么世家了嘛,有的只有新贵。
4、谁说所以人必须都有理想,去看看 最新版的蜡笔小新去。
所有这词太大啦岂可乱用,还芝加哥MBA我了个去。
(唉,不是说不应该有理想,只是受不了说教。
)5、你试试让一个爱美的姑娘五天不换衣服不卸妆。
那个化妆师怎么这也要每天化妆效果变淡点啊。
一个姑娘可以用一大叔的牙刷?
囧最大的败笔还是在结尾,其实仔细想想跟 罗马假日情节稍微有些像,先是出逃,诡异的相遇,等等等。
中国 就要拍自己的电影搞什么乱七八糟 看不懂的大片还真是浪费。
活出本真,拍出中国人自己的日子。
台词经典 没找到
天啊,贺岁档竟然有50部影片。
中国具有名气的演员岂不全部出来了?
这部是这个熟面孔,那部是哪个熟面孔,甚至几部都是一个熟面孔看谁的啊?
看这些国产的所谓大片还不如看欧美大片呢只是现在还不知道这些进口大片什么时候上映但是我宁愿看国产小片也不愿意看这些所谓的大片,没啥意思!
电影《哥的传说》,草根男人如西安古城曾经的王者风范,打动人心。
他的理想天地,完成了寻常百姓的人生向往。
很多我们在纠结、在迷失的东西,他以霍然旷达的情怀,以男儿热血的气魄,统统都给找回来了人生本来的面目。
像男人一样挺立,像男人一样努力生活,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江湖播种传说,赢得女人心。
小人物的大梦想—蚍蜉撼大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的大银幕上活跃的演员们总是那么几个。
毕竟要把故事搬上大银幕,制片方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他的商业价值。
于是乎,最有票房号召力的那几个演员们在不同的片子里面往往都要出现。
而霸占大银幕的几大制作方也无外乎那么几个——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基本没有小制作公司什么事情。
小成本电影基本上是在夹缝里求生存。
今年12月的贺岁档就是这样,葛大爷一个人挑了三部大片。
还都是名导的重量级作品。
此外另一部走喜剧路线的大片也集结了像赵本山,小沈阳这样极具有号召力的喜剧演员。
光是这几部大猛片,就得吸走上亿票房。
因此很多片子为了躲开档期,都纷纷转战1月份去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制作,一部名字叫作《哥的传说》的没有明星,没有大腕的愣头青电影,却是不要命了的勇闯了12月的贺岁档。
据传此影片的制片人非常有来头,还是这一阵子热炒新闻汪晓菲的朋友。
据知情人士透露也是个相当有背景的人物。
因此才敢不惧大片威胁,挑战高难度 。
当然制作人本人也认为,电影本身从情节到内容都有不输大片的亮点。
小成本挑大片,到底结局怎样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汪小菲的哥们拍新片 演员神似大S
我个人很喜欢这片子。陕西话也挺好听
这个很好看啊 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因为西安给+一颗星
剧情虽说有些俗套,不过作为一个老陕,看着家门口拍出来的东西,还是倍感亲切…
很不现实……
“人活着就是为了呼吸,呼,出一口气,吸,争一口气。”老男孩还有一颗童真的心,如果你没钱没地位,你要会浪漫会“土”会幽默有熊样。公主爱上贫民的故事。让我看到西安长啥样。某些唱段挺好的。
西安的古城还是能看的
喜欢里面的主题曲,加上拍摄制作技术不错,还比较有感觉。支持。
听到对白我就吐了...
哈哈哈 笑死我了 里面那个关于房子的话很经典人生最悲哀的是房子买了 人没了
笑
前后看了两次,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全,两次都是在长途汽车上的看的。对于这种百无聊赖时可以博人一笑的小成本电影,姑且可称为“司机电影”。
3星里有两星是因为黑撒给他们唱主题曲。。。 这电影真心破啊。。。
片子挺好,但是演员还是稍显稚嫩。总的来说不错。爱情片
撩匝咧
陕西人自己的奋斗
给油泼麺一星
哥给的分很高 因为这电影确实有很多优点,没大牌,没大制作,没关系,哥喜欢,比起很多国内大导拍出来的要真诚的多!
布织道 为什么迅雷上这个电影的评分还挺高 莫非都是泡馍去顶的?--
很西安 我觉得不错 大学时抱着对西安的向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