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第三季前面几集都看得我有点反感女主角了,一再违背自己的原则,且偏执到几近歇斯底里。
然而这最后一集的最后十几分钟,编剧把她从云端上拉了回来又送了出去,让这部律政剧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才知道前面所有的剧情都是为了这最后的结局做铺垫,不能不为编剧的神来之笔拍案叫好。
身经百战的皇家律师Martha几乎没有掉过眼泪,即使是她失去肚子里的孩子的时候。
敬业、执着、强悍是她作为一名杰出的辩护律师的标签。
但是,她在听到她最厌恶的人Micky的一番话后却难以自制地流泪了。
并不是因为她输掉了一场她本该赢得的官司,而是在于证据唾手可得,而她却没有想过进行最基本的物证辨认,更在于她从业二十年来坚定的信念,动摇了。
什么时候起,她不知不觉地把雄辩的技巧放在第一位了?
她一直坚信自己对当事人的判断,不论是引发大学校园爆炸案的恐怖活动,还是导致警察毙命的暴力冲突,她都千方百计为嫌疑犯洗脱罪名,甚至运用一些手段“救出”当事人。
当Clive质问她是不是对死者的死亡真相负有责任时,她说她不能只做一名律师。
对于为Alan的儿子辩护,Martha除了朋友道义,还不自觉地承担着母亲的角色。
那么,除了律师身份外,她还不自觉地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我想大多数时候她都扮演着当事人拯救者的角色,而她坚信这样做是正义的。
她把她的热情、理想与信仰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当事人的命运就是她的全部。
尤其是她的一个当事人因为输掉官司而选择自杀后,进一步加重了她的道德负担,不论如何,必须为当事人取得胜利,胜者即正义。
这样的Martha,对于当事人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她总能想尽办法为他们赢得诉讼,但对于Martha自己,她不知道自己在咄咄逼人的庭辩中,已经渐渐成为一场场只在乎输赢的游戏的工具,而她追求真相的初心,已经在真真假假中不知不觉地迷失了。
自己追求的理想到头来却是一场场游戏而已,叫Martha怎能不震动?
“Who am I ?” Martha在律所主任的竞选演讲时只说了这一句,再没有下文。
这是她对自己过去二十年来的反思和迷惘,却没有答案。
她是一个律师,但她也只是一个律师,当她把超出律师本身的其它角色加在自己身上时,太沉重太复杂,她承受不起,她陷入迷途。
而Martha又是何等聪慧之人,她对于这句话的思考,绝不会只停留在她的职业上。
Micky在思考死亡时曾经说过,对于死亡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死亡的方式,死后将给后世留下什么,以及死后到哪里去。
相对于死亡,人对于活着最大的思考也许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Martha在遭遇重大的挫败后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质疑,她没有办法不去追问自己在法庭游戏中所起的作用。
这些思索,极大地动摇了她一直以来的执着与信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正义只不过是关乎输赢的游戏,原来真实的自己并不是她一直以为的那个“我”,发现这个真相的震撼远比输掉官司的痛苦对她的冲击更大。
一时间,二十年来自己曾经为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工作通通失去了意义,毫无意义到哪怕她的事业可以更上一层楼,她也不再有任何兴趣,毫无意义到哪怕她那个生命即将终结的多年老友站在马路对面追寻她,她也不再有任何留恋… …然而,这是最悲哀的吗?
并不。
Martha在挫败后醒觉了,并选择了出走。
没有人知道她未来的路,但无论如何,对她来说那个game已经over。
而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奋力追逐这个game,在不自觉地陷入这个game,比如最后成功加入Shoe Lane的实习律师Amy,也还有那么多人,在玩这个game,在利用这个game,比如Caroline和Clive。
哦,Clive,真是一个精通游戏规则的男人,有时候他也可以表现得大义凛然,但只要和他的自身利益相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
他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
当然了,作为情场老手的他也经常会表现出一些绅士温情,连女强人Martha也曾经被俘获芳心,只是,他的“I love you”实在太廉价了。
他可以随时爱上别人,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前途随时和对方分手;他可以和女人在酒吧的厕所偷欢,也可以和女人在办公室奋战。
他的人生,只有脑袋和下体,没有心。
没有原则,就不会被原则困住;没有心,就不会被情感束缚。
这样的精英,最容易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精英,最善于玩各种游戏。
当Clive和新来的女经理在办公室忘情亲热的时候,动静过大以至于惊动了正在加班的Billy和Martha,他们怔怔地站在门口,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
这个场景,含义深刻。
这个他们当成家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他人为所欲为的温床。
默然无语的两个人,一个是面对自己的旧爱与他的新欢做曾经和自己做过的事,另一个则是面对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同样的黯然神伤。
也许,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还暗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种传统模式的结束。
Shoe Lane的创始人Alan已经离开,和他共同创业的Billy即将不久人世,而Martha,也已经成为故人。
这里,将由讲求新方法和高效率的女经理和精明圆滑的Clive共同把持,他们的目标就是永远有案子可接,游戏不停,生意不断。
不管你觉得悲哀与否,游戏的规则已经被书写好了。
他们兴趣正浓,他们兴高采烈。
最后十分钟的高潮,我想编剧想表现的远不止是法律和法律从业者。
正如Micky所说的那样,警察也和Martha的辩方一样,当人们眼里只剩下输赢的时候,已经再没有余光去发现眼皮底下的真相,而,真相,最先被牺牲的真相,本是Matha当律师的初心,是法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
想想,世上的其它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只是关注如何战胜对手,而忽视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为了追求最后的成功,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自己的原则。
当我们蓦然回首,追问“我是谁”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远得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远得忘了自己是谁。
我一直想,为什么编剧选择让Micky说出真相,是因为他更有说服力?
恰恰相反,他是Martha最厌恶的人,也是不讨警察、黑帮、法庭任何一方喜欢的人,所以他在法庭的陈述不被当成证词采用。
事实上,这也正好契合了本剧的主题,真相就在那里,但人们却不相信它不需要它。
而看破真相,说出真理的人往往不是自以为是的精英,他可能是你鄙视的人,甚至可能是与你结下梁子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Micky最后那句“run for your life”才显得如此真切和沉重,才会对Martha产生如此大的冲击。
同时,编剧可能还想说的是,不管你曾经多么混蛋,一旦你从中清醒,勇敢地面对真相,坦然地接受死亡,选择生命本真的意义,就可以完成灵魂的救赎。
看看,这样的神结尾,叫以后的编剧如何超越它啊。
第三季一开始就给了我们温暖和悲情兼并的暗示,clive得到了silk,终于可以和martha说我爱你,而且前半部分一直很老实,基本没有再像前两季一样只用下半身思考......但billy的身体每况愈下,办公室又来了一个处处与他作对的哈瑞特(我看到很多人给她的评价都是绿茶婊——看起来兢兢业业,倡导女权,实则处心积虑,偏心极强,欲擒故纵)其实看第三季上半部分我没觉得她怎么样,但最后她和精虫上脑的clive滚在办公室桌上的时候,内心不仅蹦出一个大大的艹!!
服从于新鲜和刺激感的软弱,让人绝望又悲伤。
看到第四集的时候,我对皇家律师的结局设想还大体没变,看得出来billy在安排后事,比如送走jake...这些都还算是夹杂着小悲哀的温情,但到了五六集,基调和情节走向突变,米奇再次出现,像掌控一切的神明一样,他像君王一样召唤billy和clive,告诉他们要拯救martha,谈着自己的童年和人生,那段对话(他对billy说,自己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经成年,五岁的自己看着身边的那帮小孩儿,看着他们浪费时间和生命,看着他们把时间浪费在“做小孩”上)和剧情毫无关系,我个人认为那只是编剧或导演自己想和我们说的话,他让无所不知又卑鄙不堪的米奇,让求便有得却失去自由的米奇,对着荧幕,对着我们,静静地说着那番话。
到底是做小孩好,还是做大人好,孩子的天真也是愚蠢和无知,长大之后内心就能成熟吗,不一定,但小孩子就不能有历经沧桑千疮百孔的内心吗,有可能。
台词的作者,想跟我们表达什么?
第三季的案子大多有一个特点,直觉判断或者深入分析过后的结果,都与真相大不相同。
无辜羞涩的少年才是暴动的幕后使者,狂躁暴力的男子却是黑帮势力的替罪羔羊,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不仅我们在问,剧作人应该也在问。
(剧作人有过做律师的经验,否则皇家律师也不会拍的如此专业)第五集第六集开始一切都在崩裂,官司,爱情,亲情。
无辜的前男友被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不利证据,米奇作为证人出庭说出实话也没能挽救局势,虽然保护了martha,但自己的性命毁于一旦,billy的癌症注定了他的离开,还剩下一个clive,最后还是和哈瑞特滚在了一起。
那么martha能依赖谁呢,她仍旧是身处危险的。
有人说结尾处martha迷失了自我,她消失在billy的眼皮底下,像个不曾存在的梦境。
观众呢,作为观众的我也迷失了。
看完就去查新闻,我才发现第三季真的是剧中,而且不是收视率低的原因,那就是剧作人的意思了。
为什么呢,留给我们一个糟糕的结局,路还没有完,观众却知道前方一定是黑暗。
可笑的是,clive一直强调martha太善良,她的正义和温暖总会让她成为被利用的对象,最后的最后他告诫martha的前男友,不许利用她的善良...可难道他就从来没利用过martha的这个软肋吗,他的懦弱、花心和时不时的奸诈,当他无助时用小狗一样的眼神看着martha说她才是他世界上最信任的人的时候,martha难道没被利用吗。
有些英剧有个特点,就是虽然很棒但我不想再看第二遍,比如黑镜,比如皇家律师。
时不时向你展示出来的人性黑暗和生命的悲剧走向,总让人难以回味第二遍。
看来时不时还得看看低情商低趣味的美剧,修补修补心灵的内伤...
我多么想还有一个第七集或者第四季,但是不会有了,他们的故事走向了尾声。
看到末尾我越来越有觉得有一种宿命感,看完之后我又好像觉得像了一场梦一样。
英剧真的最后一集才是高潮。
米奇道出了一切的真谛:“我不是控方的证人,也不是辩方的证人,不能两者兼顾因为我都不是,还有第三条路沃里克小姐科斯特洛小姐,而这第三条路是每一个法庭上最先被吸收掉的,你们都知道我指的是什么,因为它不符合,向来如此。
你们都不想要它,它就是真相。
”米奇说出了真相,他迎来了最终的宿命。
他最为史上最大的告密者,被人谋杀在所难免,他也早已做好了准备迎接死亡。
Bill眼看着他一手打造专做辩方的鞋巷在新任办公室主任Clive的领导下即将走上控方的道路。
Billy接受了,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生命也即将走向末尾。
他牵挂的玛莎,他视她为挚爱的玛莎(我一直以为他俩属于生死战友,没有爱情),该何去何从呢?
她消失在夜色中,没能告诉我们答案。
Who am I?
玛莎自己都不能回答自己这个问题,如何能够告诉众人呢?
鞋巷对玛莎和Billy来说就像家一样,那个家是辩方的家,而现在家已经没了,玛莎二十年来第一次想家,家保不住了,她也要去流浪了。
当我看见玛莎最后消失的时候,我有一种她被风带走的感觉,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说说Clive吧!
第三季第一集就跟玛莎告白,虽然我觉得有点不太对劲,觉得后面会有刀子,但不得不说我当时看前几集完全就是被他们甜死了。
但是Clive的“I love you”实在是太廉价了,我想玛莎也深知这一点。
当他和哈莉特在办公室做爱的时候甚至惊动了比利和玛莎。
比利和玛莎什么也没做,那是我觉得最无奈的画面。
他们是属于不同的时代,而且一个时代马上要落幕,一个时代马上又要开场了。
即将落幕的那方还能说什么呢?
虽然我每次看见Clive跟人调情的时候我都在心里说“别调情别调情”,但是Clive就是渣到底。
我不得不承认Clive最适合当办公室主任,他能够给大家利益,玛莎的理想,沃里克的both都不如Clive的money。
如此追逐利益的一个人,那就去吧,为了当上皇家律师,去做了控方,去做了沃里克小姐的初级律师,也如愿当上了。
为了当办公室主任,和行政主任搞在一起,那也随他吧!
在他看来利益至上,感情随手可以抛弃,沃里克和哈莉特当然也是他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当然人是复杂的,追求利益和性欲的快感,但也不妨碍他追求正义,追求真相。
前两季几乎没见Clive激动过,打架过。
第一季玛莎被人控制了,他去拽人拽不开,我还以为他手无缚鸡之力呢,没想到这一集跟肖恩也挺能打啊!
他看到被猥亵的少女,他也会感到愤怒和同情,并去灭了被告。
你可以说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但是他在生活中真的是个渣男。
其实我看剧的时候真的对办公室恋情非常无奈,之前看《实习医生格蕾》《新闻编辑室》之类的两人总是因为理念分分合合的。
但起码是个he,但这次是个be(be才正常)。
这一季Clive和玛莎老打对台,别说他俩闹心,我也觉得闹心。
一边说着公私分明,一边招架不住玛莎的请求,Clive不输谁输。
沃里克小姐至始至终只有那瓶装着白酒的矿泉水瓶,她骄傲,她自负,无视Alen的好意和提醒。
她当然也学识渊博,但是她也没能当上办公室主任,蓝小姐把最后一票投给了Clive。
对了,沃里克那一巴掌给Clive打的,都给人打懵了,估计Clive很少受到这样的待遇吧!
说到艾米,Billy也真是冤啊!
本来想给玛莎拉票的,结果给人误解成那个意思,Billy因为治疗的原因,变成了姐妹,所以才会把手放在大腿上,但是作为男人比利实在没办法自己说出这件事,Billy差点晚节不保。
好了,该走的人走了,该赢的人赢了 ,该输的人输了。
每个人都走了自己所选择的路,那就接受最后的宿命吧!
再见,Billy,愿你死后能够入天堂!
再见,Martha,愿你能够不忘初心,愿你能够继续走下去,愿你永远快乐,觅得良人。
再见,Clive,你就继续左拥右抱,当你的办公室主任吧!
我相信现在的你就很快乐了!
忙碌中看完了,每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的,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想,但是还是写在这里的吧。
玛莎在面试QC的时候,面试她的前辈说过一句话A prosecutor doesn't win or loose,she just present the facts.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长久以来,刑事诉讼中强调控辩双方的对抗,控方在掌握了他认为足够的证据后,便不在小心翼翼,便忘记了他的使命并不是把站在被告席上的人送进监狱,而是为大家呈现事实。
辩方亦是如此,本身从规则的设定上来说,辩方无需证明被告无罪,只需证明控方指控不成立即可。
如此一来,往往一场最应该有关于事实的庭审就变成了双方攻防的表演,而那本应该是找出事实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
第三季的突然结束,恐怕编剧也是想告诉我们,玛莎本来可以做一个对事实负责的律师,但是她最终选择了蒙起自己的眼睛——至少在某些时候是。
而最终,恰恰是那样的想法阻碍了她发现关键的无罪事实。
乔伊对她说的话,就是想告诉她,走吧,去做回自己吧,不要为了目的而忽略或掩盖事实,因为那恰恰会让你达不到你的目的。
当然,为了严谨,我还是要说明一下,这仅仅是我对本剧的理解和思考,不代表现实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作为Silk系列脑残粉,从第一季对律师职场演绎的懵懂,到第二季法律知识的恶补,再到第三季的不解、质疑和最后的想骂人,我只想说,魔法特你特么的一定是用来毁灭世界的!!!!
想树立三观的小伙伴请第一第二季走起,因为那个时候Martha还在追求真相与事实,因为她相信通过她的眼睛能够看到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同样这也造成了她第三季最后的失误,从第二个案子就能看出,她选择了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而忽略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人在对视中也可以隐藏自己的情绪,谎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揭穿。
所以不管是控方还是辩方,都只是为了自己所站的队伍利益来服务,我们在前三季见惯了控方的斩钉截铁,凭经验凭感觉凭一些所谓的证据,一脸嫌恶的面对辩方律师,认为他们都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二等货;辩方律师更是看不起CPS,认为都是一群以为自己抓了点犯人用了点高科技分分钟就能治你死罪的老顽固。
关于控辩方的争论从第二季开始,到第三季高潮,最后还是犯了罪的Micky告诉大家真相,虽然法官说不予采用,呵呵呵呵呵呵这况且还是在司法独立的英国=。
=好了其实我不懂专业内容,那我们来聊聊喜闻乐见的感情戏。
Martha和Clive,有多少人记得Martha第一季的孩子是Clive的?
Clive真的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搞过多少个女人天晓得,也亏了Martha醉心工作懒得和他调情。
所以,在对第三季Billy和Amy这件事情上,Clive多少是有些瞧不起Billy以及觉得自己拿手活被别人抢了这种雄性动物脑残基因在其中的情绪,而且Clive前两季被捉的怕了,第三季才一直装乖,然后最后一集放个大招,把之前能调戏的都调戏一遍,你们真的相信他没和那个CPS的女的来一发???
人家都暗示的那么明显了。
当然,Harriet虽然是个bitch,但是不得不说,她在职场面对Billy的Glass-celling情境下,表现的还是很勇猛,如果有第四季,yy下,该bitch也会栽倒在自己把持不住和Clive搞一起这件事情上,而Clive永远都会被女人耍,第二季貌似有这个情节吧=。
=其他人,Billy一直Love miss,no doubt,这种love里包含了太多东西,至于他为什么会Sexual assault,个人猜测他是想试试自己还能不能做一个正常的男人,而且这也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常用手段,然后第三季第二个bitch,哦不对,其实不该叫人家bitch的,Amy Lang,我们姑且称她为二到没朋友小姐,她在第三季的主要作用就是搅混水以及展现自己有多么无能白痴的一个角色,so……Shoelane发展堪忧啊,以后多接接那种杀了条狗被抓了的案子吧。。。
Jake一如既往的卖萌,Billy其实真的关心他,但是正如上文所说,他的关心是old style,B爷不了解小J真的想要的,所以,John在第一季会和那个谁合伙逼宫,第二季貌合神离,第三季暗度陈仓,虽然他也很敬重Billy,但是明显这个家伙智商相当之高并且懂得低调做人。
Miss Warick,狡猾的老狐狸最后还是会被编剧抓住当场扒皮的If……(以下为不负责任猜想)如果有第四季,首先shoelane的话Martha肯定是没法待下去了,因为被Clive把持成为了CPS小跟班,Billy估计挂了,没挂也半残,Micky死了这大家都看得出来。
Martha也许会继续和Monk Family抗争,为了真相不遗余力,Harriet和Clive东窗事发,bitch被赶跑渣男被取消QC资格,John成为了主管,Jake回来接替Billy,Martha也因此回归Shoelane,Amy终于醒悟跟着Martha学了一身好本事,Warick……酗酒进医院=。
=可是没有第四季了,我的情绪也从刚看完第六集平复了许多,或许离开才是最好的结局。
《逍遥法外》追到冬歇,偶然发现《皇家律师》。
常年浸淫重口美剧,第一季的《皇家律师》很是惊艳,周末熬夜看完。
其案件之简单,人物剧情之不那么狗血,让人停不下来,好像正常的律师职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盗窃、强奸、种族歧视等各种案件,还穿插着pupil的小案子,酒驾、宠物等等。
第一个案子女主就败了,即刻打破主角光环,后来的每一个案件都集中注意力看她的庭审好在哪儿。
Martha很有魅力,沉静、低调,思路清晰,夸张的表情都没有,为每一个当事人尽心尽力,事务所的政治斗争毫不关注,一切都是秉公办事。
清楚自己想做想要的并一直做下去。
孩子要留就留,跟爹还是好朋友,就只知会你一声。
第二季就有点重口了,黑帮家族,残忍谋杀。
第一个案子里Martha也太单纯愚蠢了,为了胜利而胜利,她想不到XX家族会杀害大高个吗?
人家是律师嘛,职业就这样,谁还管法庭之外的,要怪就怪黑帮太坏,怎么能把这笔账算在Martha身上呢,她又不是圣母,再说肯定是Martha太单纯了,谁能想到他们有这么坏。。。
是,很有道理,可我还是觉得Disgustful AngryMartha最初败诉的案子,孕妇藏毒,事后沟通想帮她上诉时了解了案件真相,当事人不想上诉,I'm safe here. Martha 握着她的手,无言胜有言。
即使是法律从业者也有触及不到的黑暗角落,Marhta不会义愤填膺地追到X国找那几个男人给他们定罪给孕妇伸冤,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即使当事人选的是15年牢狱之灾。
第一季的Martha是明世理的。
大高个挖眼案,大高个是有点弱智的,Martha有责任为他争取最好的。
Clive就提醒Martha要大高个知晓说真相的后果,大高个简单的认为Mr.黑帮已经不在法庭上了,听不到他说的话了,所以他才举证。
Martha是有误导大高个嫌疑的。
For what????
致当事人利益于何地?
就为了胜利胜利,真相真相?
都怪编剧。
我不觉得有这么坏这么嚣张的黑帮。
第二季的案子更骇人,真相也更为重要,大都是被Martha逼着说出了真相,原来这么有苦衷,not guilty!从轻处罚!
当事人大都藏着掖着不说,for what?
连律师都信不过还指望谁来帮他?
(真正的凶手自热会藏着杀人真相不说---这是常理。
MarthaMartha代理的大都是有苦衷不愿意说的人。
)第一季不是这样的。
庭审,庭审,we don't know the truth,双方当事人都是正义脸,“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不,我是有苦衷的”,控辩双方实力相当,没有多么真的真相,全靠律师对已有证据的解读。
第三季越编越离谱了。
案件越来越大了,国家阴谋都编进来了。
MI5。。。。。。
Don't know why,很是反感国家阴谋类的美剧英剧。
质量上乘的电影倒也没什么。
Martha 也没有沉静的魅力了,怒吼,激进,夸张的表情,庭审越来越像表演,没有冷静的理性,和美剧的情绪化女主有什么区别。。
哎。。。。。。
声明:毫无法学基础,不对以下言论负任何责任。
不过欢迎评论指出任何错误的地方。
silk这一季隔太久,我都忘了上一集在讲什么。
这一季的中心很明显了——在最后十五分钟,托米奇之口——不管是警察还是律师都太迫于让自己所相信的观点被认可,真相反而被掩盖;整个法律体系在输与赢得争斗中失去其原本的意义,最好赶快逃出去。
尚有余温的legal high试图告诉我们,律师并不是侦探,律师的职责不是所谓追求真相,而是帮助委托人赢得胜利;而本剧则反思律师们是不是太在意输赢,反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真相“?
这样看来,也许是有趣的平衡。
让我们假设,宇宙中存在某种至高无上的神智(或者某种高度发达的文明所建立的律法条例,对于无神论的同学们),可以精准巧妙又恰如其分地为每一件事做出”正直“的判断。
那么,有了这份”绝对正确的判定“,我们人类的任务就是无限接近它:首先,承认人的智能是无法达到这个高度的,因此我们编造出”法则“,让规则来代替”人心“,提供更可靠、恒定、强壮的结论;然后,条例无法自动执行(也许某种高等文明发明了”判例机“可以LOL),因此我们需要人来解释条例以匹配千千万万情况各异的事件;再然后,对于不同人的解释我们需要有一个判定,鉴于没有任何个体能够确保完全的正确,那么我们交由一个群体来做出判断;最后,对于整个”法则系统“的运行,要有一个人得以从近似管理员但实际不干预结果的偏向性(而不是不干预结果)来确保这套系统的正确运转。
于是我们有了(各种律政剧里看到的)法律体系。
那么就很清楚了:不管是追求输赢还是追求正义,律师们和警察们一起在努力,从两个方向出发、利用平衡巧妙地接近所谓”绝对真理“。
那么不管是李狗嗨还是丝绸,所提倡的结果是一样的:让”人们“更了解这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从而保证这一体系的正确运行。
对于追求输赢的,努力跳脱出判定输赢的规则,尝试以真相而不是判决书判定正义是否得到伸张;对于追求正义的,也记着并不是自己——而是包含了自己的整个系统——的努力,才让真相得以获得最妥善的对待。
如果是这样,我还能说服自己为什么你国的法律体系选择了由法官而不是陪审团作出判决: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人民“的人,他们其实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人民“还远不够资格为自己、为他人做出判定。
(不服气吗?
翻出你的租房合同,看看它包含了你实际遇到的情况的百分之多少?
)Our people is not prepared to be LAW MEN.(硬拗英语何苦嘞……)当然我也仅仅是猜测。
整个宇宙有着漫长的过去以及总有终结的未来,也许并不在意中间某个渺小星球上转瞬即逝的文明罢了。
所谓“绝对正义”,也不过是因为相信“总有方法让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而成立的。
但你总要相信点什么,不是吗。
玛莎最后的问题就在于,她渐渐忘记探求fact,而把client的利益和立场放在了truth上面。
她当然可以这么做,成为一个silk以后,她似乎靠着自己的performance和speech skill,可以在庭上编出让jury信以为真的故事,story还是truth恐怕她自己已经无法分得清了。
天性善良富有激情的她喜欢作辩方,站在弱势的一方,好像自己代表了正义一样。
但是Clive不断告诉我们,哪有那么多被冤枉的被告,谁规定做控方就不是在捍卫正义?
控辩和所谓正义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
但玛莎已经走得太远,这时她只要对client的信任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就会立刻崩溃,结尾的Who am I也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点突然想到,对clitne的信任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事Martha对client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例如最后一集中就完全是对ex的感情...... 今天突然看懂了这部剧,想多说一说。
在和ex案件并行的还有Billy的案子。
Clive说Martha的辩护方法是Politics,无非还是在说她忘记了事实,还是在利益的层面上扰乱人心。
当然最后的胜诉依据还是Bethany说出的事实……
第三季里Martha变得易怒还有一些固执,她似乎被困住了。
我甚至开始质疑Martha的判断,而编剧也挖了更多的陷阱。
案件一,法官儿子因为过激行为致使一名警官殉职,有一个关键点在于男孩儿的行为是否是在受到威胁的前提下发生的,在梳理过程中Martha 发现男孩儿存在精神障碍,高压环境让他产生幻听引发了这场悲剧,但这并不能抹掉男孩儿参与了游行并伤害了一个人的事实。
Martha的能量让她甚至不需要用精神状态作为辩护点,为将男孩利益最大化,她从警F的漏洞中为男孩做了无罪辩护。
她又赢了一次。
但是,那个殉职的警G以及家属怎么说?
法律保护了男孩儿,那个警官的遗孀便是被抛弃了吗。
案件四,这也是让Martha对自己产生质疑的转折点。
在这起牵涉到恐袭的案件中,因权限所致,Clive是被指定为唯一可以看到关键证据全貌的人,可是Martha不顾Clive的暗示最终用全部智慧帮助被疑为恐怖分子的年轻人证明了清白。
但此时,她已经有些偏执地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表面上是在为委托人争取权利,实际上她开始带着偏见并更在乎输赢,追求真相的过程变成了律师们的诡辩技艺大赏。
年轻人离去时那复杂深邃的眼神完全不同于做为委托人时表现出的单纯无辜,Martha错愕,镜头也在这里落笔,不再深究,但观众却不会停止思考。
最终撼动她信念的是最后那个案件。
作为前任她首先就失去了绝对的客观,当Clive问起他是谁?
Martha回答,他是年轻时的我。
与其说她在为Sean辩护,不如说她在证明自己当年的爱没有错付,证明自己现在依然正确。
她的无条件信任却没有换来Sean的完全坦白,Martha盯着Sean的眼睛要把他看穿,而Sean也报以坚定地回复“我没有做!
”Martha再一次选择相信,哪怕在求证过程中疑点重重。
Sean还是欺骗了她。
他只说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真相,虽然最终证明他的确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但那也仅仅是错过了,他已经做好了实施犯罪的充分准备,如果他首先和被害人相遇结局不会改变,所以他真的无辜吗?
这个案件是否可以套用“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定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的原则?
应该说Sean的间接利用敲碎了Martha信仰的边缘,一直以反派出镜的Mickey最后那段自省式的证词才是击溃她的重锤。
I’m法律究竟是什么?
法庭上大律师们唇枪舌战后的真相还剩多少残骸?
多年来她自诩的清醒坦荡在那几分钟里被Mickey毫不留情地粉碎,这个她鄙视的人最初是否也和她一样执拗于真相的探寻,中间经历了什么让他站在了真相的反面,并游刃有余地以法律做武器去对抗法律,而Martha自己呢?
今天的Martha离最初的自己有多远,离现在的Mickey又有多近?
其实在辩护过程中Martha已经被敲打过一次,指控Sean的警方在证人席上反击:Martha的辩护更新一场表演,而她自己沉浸其中。
Mickey决定了自己迎接死亡的方式,他在最后时刻走出了阴影。
Martha决定了自己的去留。
不久于人世的Billy是她白月光也是她留在鞋巷的动力,如今月光即将熄灭,她也毫无留恋。
她去哪里了呢,应该去回答那个问题了“Who am I?
”
那破灭的必将迎来新生。
玛莎的火焰不会熄灭。
《Silk》让我看到法律和正义是多么岌岌可危。
在制度里,有的只是一套话语对抗另一套话语,用故事描摹摸不清的事实。
个人在这里面是多么渺小无力啊,每一个细节又是那么过分的强大,有决定性的力量。
也许这终归是一个谁的声音响谁正确的世界,无论庭内庭外。
一瞬间我回到了关注安柏德普庭审的那个时候,想要呕出卡在喉咙深处的愤怒。
也许在职业道路上,最终还是会回到对自我最初的叩问,“who I am”。
我想要追寻的是什么呢?
对于有些人,一个目标就足矣,对于玛莎,只有有答案才能走下去。
多么怅然又有重量的结局,她远走,办公室主任继续被白男占据,政治和私情挤在这个小办公室里翻涌,有人酗酒,有人已去,有人将死。
辩方不再,理想不再。
同一条街口,从初级律师到皇家律师再到离去。
最后说点不喜欢的,探讨死亡时大谈masculinity看得我很厌倦了。
权力和性那么密不可分,性骚扰就是性骚扰。
这季一开始简直是对前两季的背叛 越往后越对Martha失望 而最后集结束再回过头看却又是必然的方向 但是案子真心蠢 而Harriet真是从头至尾的Bitch 第四季求弄死=。=
第一季第二季挺好的,到这里,martha变成了一个偏执狂,哎……
所有愚人节前后完结的剧集都是在耍流氓!
3.5。风格转变过大,虽有结尾深意,但个人感觉明显比前两季的水准有大幅下滑
第三季什么情况……
输赢/真相
看第三季还以为编剧换人了,查了居然没换。前几集只是变得平庸,最后一集更是糟糕,编剧好像以为自己要飞升了,神神道道,故弄玄虚。喜欢前两季的千万别看
Martha一直在赢,胜利的喜悦是持续工作的动力。直到最后一个案件让她信仰崩塌,黯然离场,工作狂Martha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怎么可以就这么完结掉QAQ
第6集暴击+封神。Clive和Harriet,婊子配狗,天长地久!
所有系列剧都有个缺点就是不能保持人设的一致性,Miss Costello becomes more and more emotional.
啊就这么完了,第三季感觉全员降智了,结尾一脸疑惑,哎
律政类最好的剧,没有之一!!!
这个烂尾真是够了………★★★
Clive老油腻男了,和理想主义者Martha注定是悲剧,但和Harriet绝配。真正欣赏Martha的是Micky,爱Martha的是Billy。Goodbye, Martha。
想不出再上升的空间就干脆弄成个谍战传奇 那个传统的大家长思维的“旧式”书记 虽然都是自家孩子 但不可能没有偏爱 过浓的母性用事算得上刻板印象吗
質量太高的政律據。期待第四季啊,不過不知道拍不拍,常常留個大坑。不然就是要等個好幾年。太隨性了吧~
这样的结尾作为剧终真的处理得太好 不仅把所有线索都理清 而且将法律讲得太透彻 一句“Who am I?”道出所有律师的困惑 律师对正义和真相的坚持到头来还是会被现实击垮 法庭不过是场游戏
比起前两季这季真的让我不太能看下去
总觉得烂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