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艳后

Marie Antoinette,玛丽皇后,凡尔赛拜金女(台),豆蔻风华,玛丽·安托万,玛丽·安托奈,玛丽-安托瓦内特

主演:克尔斯滕·邓斯特,詹森·舒瓦兹曼,朱迪·戴维斯,雷普·汤恩,萝丝·拜恩,艾莎·阿基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日本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06

《绝代艳后》剧照

绝代艳后 剧照 NO.1绝代艳后 剧照 NO.2绝代艳后 剧照 NO.3绝代艳后 剧照 NO.4绝代艳后 剧照 NO.5绝代艳后 剧照 NO.6绝代艳后 剧照 NO.13绝代艳后 剧照 NO.14绝代艳后 剧照 NO.15绝代艳后 剧照 NO.16绝代艳后 剧照 NO.17绝代艳后 剧照 NO.18绝代艳后 剧照 NO.19绝代艳后 剧照 NO.20

《绝代艳后》剧情介绍

绝代艳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八季狂野时速试着用土下座来拜托她们吧精武英雄陈真美人遇太行山上第三颗星只差一个你接吻的饺子长相思第一季触发警报熟女镇第二季又见牡丹亭赦免嫁给不同世界的你恐惧症的滋味舞林怪兽争霸战大片毕业生甜心老爹宋慈之草人案樟树味,茉莉香BeBeWinans的《我们三个国王》功夫联盟嘻哈帝国第三季神秘友友物美价廉的摄影棚不负时光外宿的霍莉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绝代艳后》长篇影评

 1 ) 一场视觉冲击

电影的前半部,总是让人想到与中国的习俗对比,不免会精分一下下:1 奥地利送了那么多女儿去和亲?

奥地利很弱小么?

法兰西强势得连个陪嫁都不让?

居然还得脱光光(俺们中国大户人家,不说十里红妆,至少是绝对得有陪房滴)搞得身边一个得力的人都没有2 同房的仪式,原来也有闹洞房的。

不过周围那些人总象是居高临下的看猴子表演架式,哪象是祝福啊!

同样早上也要检查类似喜帕的东西,不然何来“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说.3 子嗣,看来不管到哪个国家,这都是妃子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子凭母贵,母也凭子稳。

4 法国没有妾妃,但可以有情妇(称之为 伟大的友谊),宫廷中命妇一把一把地走动?

咱们的皇朝,是不能这样的。

起床换衣的镜头出现了三次,展现这个人物的变化:从极不适应地尴尬地笑,到习以为常,第三次用挑衅的目光展示身体。

早饭三次:找话题,安静,到无视床第之间:羞涩,攀谈,香水勾引,终于亲吻却没了下文四周的贵妇态度:行着周全的礼节,却昂着高傲的头,说着隐晦的讽刺,。

18岁突然间成为了王后,威胁没了,于是主导着别人的态度:低下高傲的头变成谄媚。

她奢侈到极点,却庆幸还有一个词没用她身上:放纵糜烂.直到 她终于有了孩子象征着自然的简单的,是她的内心,活力。

卸下重重假发,换下花边衣裳,洗去脂粉,她穿着简洁的服装、披散着头发,与孩子在田园。

花朵、山林、鸡羊、 甲虫、草从,晒太阳、读书、泛舟……远离社交生活的玛丽清新自然,满身风韵与伯爵爱恋重回宫廷的她, 在她越来越美,越来越可爱的时候,却成了法国的债务。

影片这里没用再描写奢华的生活。

看来也不曾减少。

孩子变多,衣着的色彩渐深,人变稳定玛丽陪着她的丈夫一起被抓,最后上了断头台。

那是一个奢华迷乱的时代,华服,香槟\ 宴会\ 花朵\ 数不清的视觉冲击,一派眼花缭乱、纸醉金迷完全可以忽视电影的内容。

可是总记得那三个镜头:1 宴会过后在凌乱的房间里醒来,她还是那小姑娘,迷乱的孤单的眼神。

2 生过孩子后,在田园里躺在草地上的满足感3 站在窗口思念情人,侧面特写就是为了玛丽平反的一个电影,不管史实,只看美色吧

 2 ) 玛丽·安托瓦内特,华丽的,空洞的

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妻子,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波旁王朝的皇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国王一起被送上断头台。

《玛丽·安托瓦内特》,Sofia Coppola的第三部电影,展现了玛丽从奥地利小公主到法国皇后的一生中的些许片段,极尽华丽却难免被认为空洞。

大概从片头音乐开始,就应该大概知道这电影绝对不是讲历史,甚至称传记都有些勉强。

十八世纪的法国宫廷竟然配上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

十四岁的小玛丽来到了凡尔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绝对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尽管王子好像对她并不很感兴趣,而且法国宫廷的繁杂礼节也让她有些厌烦。

婚姻生活并不完全如意,她还没学会这座宫殿中的生存之道,而一位新的皇室成员的诞生更让她难堪。

乏味的宫廷生活自然得找些有趣的事,高跟鞋、折扇、礼服,水晶的、镶钻的、蕾丝的、皮毛的,蛋糕、甜点、香槟,连赌钱的筹码都是五彩的。

终于太子妃成为皇后,小女孩也十八岁了,她有了第一个孩子,有了一座宫殿里的村庄,有了一个英俊的情人。

最后的生命必然多事,第三个孩子不幸夭折,而革命的战火也使得他们离开了凡尔赛,离开的马车上,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菩提大道,我想她并无留恋。

画面定格在一片狼藉的凡尔赛,摇滚乐再度想起。

原来,Sofia一点都没有变。

她所关注的仍然只是那个年青的女孩,她的单纯又复杂的心理,她似乎拥有一切但又空洞无比。

自杀的女孩是,东京街头的女孩是,法国的皇后仍然是。

所以导演尽可能的把所有的镜头都对准这个女孩,她的宫殿,她的锦衣玉食,她一个又一个的舞会,她梦幻般的农场;她因为没有孩子的失声痛哭,她对情人如情窦初开一般的期待。

那么历史呢,当然只是陪衬,尽管它何等的波澜壮阔。

电影在戛纳引来骂声一片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段法国人引以为豪的追求自由的历史在一个美国小女子眼里还不及一个女人的礼服高跟鞋折扇来得精彩。

实在很想知道,一向自负而高傲的法国人在听到片尾那节奏强劲的摇滚乐会是怎样的表情。

但是,金棕榈能给《911》,Sofia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表现她眼中的玛丽皇后呢。

更何况,这华丽而空洞的电影实在就是玛丽在凡尔赛的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华丽的,空洞的。

 3 ) 关于这个甜腻蛋糕的失望……

就像是一部专门打造给女性看的电影,整部影片避开了残酷情节和政治观点,单方面的描写玛丽皇后生活中漂亮华丽的那一面,梦幻的场景,精致的道具,还有最为称道的美丽奢华的服装,把洛可可风演绎到了极致外表看这场公主梦很美,可从爱看历史电影的观众角度看却真的没有满足我对这个故事的本身期待,确实是美而空洞。

人物感情线索不明,剧情从头到尾没有起伏,她和杜芭丽夫人那历史上著名的恶交没有一点戏剧张力,从讨厌到妥协都很平淡;她和菲尔逊伯爵的一段外遇也没有什么火花,对两人感情的理解不如去看百度;而对她一生评价影响最大的“项链事件”也直接给省了,显得后来国民的叛乱很突然;包括最后举国叛乱她和路易十六命悬一线的生死处境都是流水账……两个角色都很木,克斯汀·邓斯特这个不算漂亮的女人是娇作有余而灵气全无,算演出了玛丽皇后前期的天真可爱,却没有演出后期的荒唐肆意和奢靡轻浮,从16岁进入皇宫到最后临死前的气质神态都一直呆呆傻傻,天真懵懂到底。

路易十六更是喜怒哀乐一点没有,僵硬呆板,总是很不自然,就算要表现平庸也不用完全塑造成个木偶吧?

法国革命了,一切颠覆,这些严肃题材在这部电影中却给我的是 两个小朋友过家家过完蛋了 的感觉。

我看有的影评说导演就是故意想拍出这种空洞的效果,表现出玛丽宫廷生活的“空虚”,我很无语,前期享尽荣华的物质生活就算表现的空虚点可以理解,但后期那些生死处境和心理状态难道也还“空”吗?

她漂亮聪明,很容易赢得贵族们喜欢。

她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直在王室的生活中养尊处优,不懂得贫穷饥饿,也没有尝试去了解民间疾苦,她不懂政治也不喜好政治,只喜欢闺阁琐事和漂亮衣服首饰,一心都在美丽的物质之上,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奢华生活,加上路易十六对她的宠爱,她更是是无忌惮,想要什么东西都任性而为,一点不依就和路易十六大哭大闹,而路易十六也一味的纵容了她。

如果她只是个普通贵族的富太,她应该会享福的过完一生。

可她是一国之后,就缺少了对民众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事实是在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状态下,她的奢华无度使法国专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

她奥地利的身份在风口浪尖也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大多数人积怨不满的宣泄口,从历史角度看路易十六王朝的覆灭她负有很大责任。

人民吃不饱饭,而政策却对贵族高度偏袒,增加人民税收却对贵族分文不取,虽然路易十六有过多次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但这个巨蟹座的男人实在缺乏坚强的意志,缺乏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所以他的改革计划并没有成功。

路易十六的懦弱和一再退让是悲剧的埋线,而他妻子玛丽皇后长期奢华的喜好和挥霍却是真正的导火线。

夫妇二人尽失民心,最终路易十六和这个祸国殃民的“妖后”被推上了断头台 。

女性导演对于这个角色没有做出批判可以理解,但对于人物感情的不表达和事实的描述缺失却让我无法苟同,没有性格的角色没有魅力,也减淡了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同情。

事实历史上,玛丽是个好母亲,对孩子亲力亲为, 不要奶娘和仆人代劳。

强大的母爱使她在最后的逆境中掙扎求存,自尊使她在荒唐指控下毫不屈服。

这个从出生就一方风顺的女人在最后死亡的威胁前,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尊重了丈夫决定,坚定的站在丈夫身边,直到最后死亡从未真正低过头,甚至表现出比路易十六更为勇气的一面。

一个天蝎座女人特有的执着,一个非常坚强的妻子。

很多可以打动人心的地方电影都没有去表现,最后只一句“只要国外陛下留下來, 我也會留下來”意思了一下,还很显牵强。

我看不出感情的基调砸哪里,看不出玛丽和路易十六的感情状态,到底有没有过爱情都是悬念,对路易十六和她的同床未同事着的几次描写也显得莫名其妙,就好像路易十六不正常,或者是个傻子……而不是历史上说的因为太年幼而对男女之事不通。

处理的太模棱两可了,如果没有感情阐述和导演观点,电影和记录片有什么区别呢?

题外话,关于他们的感情,我想尽管是政治联姻,他也是爱上她的,所以纵容袒护,自己生活简朴节省却满足她的虚荣奢华。

而她就算也是因为政治才嫁给了这个外貌平平的男人,就算她年少时曾经出轨,但长久夫妻之情,他对她很好,将心比心,最终的不离不弃也说明了和路易十六举案齐眉的夫妻之情。

我个人是同情玛丽皇后的,因为路易十六先去后,她面对了很多臭名昭著又恶劣无比的指控,被诬陷和自己6岁的小儿子乱伦等等,身为一个母亲,这只怕是比死还难受的侮辱,明明不是事实也苦于无力还击。

“当控诉人在最后提醒她没有回答是否与儿子存在乱伦关系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终于改变了她从进入法庭以来一直镇定的情绪,激动地抗议这项指控。

而对于这项她唯一没有应诉的指控最终被法庭裁令成立时,她回答说,我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人类的天性,拒绝回答这样一个对母亲无礼至极的指控!

我呼吁所有在场的母亲给我这项权利。

”以前看到这段时我总是唏嘘,为达到目的而不折手段的人性真恐怖……她和路易十六一样被推上了断头台,他们子女的悲剧却还在延续,年仅9岁的昂古列姆公爵夫人遭到了暴民和狱卒的各种殴打和轮奸,而年仅6岁的路易·查理被虐待致死,手段非常残忍。

所以革命者又如何?

为了理想又如何?

也不见得多伟大,某些人性在利益和欲望下会扭曲初衷,变的无比可怕又无耻。

我因为早前看过这点历史,印象深刻,所以对于玛丽安托瓦内特一直抱同情和感叹。

所以对这部片是有一定期待的,片子出来后,避重就轻的态度确实是让我失望了……一部电影可以拍出各家不同看法,但不能空洞而没有灵魂。

索菲亚·科波拉这个女导好像真不适合拍这样背景题材的历史片,再精致也就是一本服装画册,还突然就会来一段现代摇滚乐,不伦不类的很幽默。

我想她要是去拍芭比娃娃系列真人版应该可以驾驭的很漂亮……片子就好像是片里对玛丽皇后的形容,像一块小蛋糕,甜腻却没有嚼劲,三星全给这蛋糕上虚滑的奶油。

 4 ) 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之前

这部电影是我重温次数最多的一部影片,纵然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内容空虚浮华不实,但是从导演的镜头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的迷茫与磕绊:在边境被转交给法国宫廷与朋友和小狗哭泣道别的她,深夜出逃在巴黎化妆舞会彻夜狂欢的她,背负着由子嗣维系的法奥同盟的压力而在凡尔赛宫内奔跑最后抵在门内崩溃的她。

在老国王骤然离世时,她与路易十六一齐跪下对上帝说“请指导我,我还太年轻来背负这个国家”,只可惜上帝最终回应的是人民的呼唤。

从此剧情在一种鲜艳的,明媚的,洛可可风的画布上埋下了晦暗的伏笔。

小特里阿农宫似乎是隔绝现实与理想生活的天堂,国王夫妇的不善经营体现在多个方面,路易十六可以因为一句“气死英国佬”而不留余力的支持美国独战从而继续对人民增税,王后终日在小特里阿农沉浸于自己的田园美梦中不问世事。

最终从满剧院的掌声到死一般的寂静凝视,王后也早在凡尔赛宫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位,那么接下来悲剧的发生也不过是顺水推舟。

而导演似乎比上帝更加偏爱这位少女,在她的镜头下,一切都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之前。

 5 ) 電影的餘留

导演及其他各工种希望自己倒腾出的电影最后能留下什么呢?

一切速朽的时代,大多只求观众能得到片刻娛饗,就連陳凱歌在<無極>上映那樣不可一世的時候,說起在法國盧浮宮看展,那些得到千年供奉萬年記的大師們不用得意,沒有人記得你們的作品,不過都是衝著名聲來到此一遊罷了。

陳說完全不指望電影能流芳百世,拍電影只對自己有意義。

就算口是心非也道出了真相。

觀眾撞上同一部電影時的心態,體態,精神狀態各各相異,感受自然不同。

是贊是棄導演大可不必留意,因為不關伊事,電影最多是個觸媒,這和寫作者一樣,能從寫作中得到的已在過程中得到了。

我曾在看過某些電影後輕微幻覺,模仿某個人物的行為打扮,也曾在看過另一些之後反覆難忘某場的景物陳設,記取某段突然出現的旋律。

這些我覺是電影從“古“到今就有的異於其他媒介的潛在魅力。

能餘留這些念想,便是我對電影的喜愛了。

影院家庭化,電腦屏幕化,youtube化,土豆化,最該喊冤的就是服裝道具這些工種,他們才是電影魅力的基本支撐。

但是像<英雄>,為何會讓人覺得服裝武鬥音樂縱然華麗但又空虛非常呢?

為何不能像marie antoinette那樣給人純粹的享受呢?

在於導演時不時要跳出來拿他的思想干擾大家,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marie antoinette卻沒有,思想退到很後面我喜歡一部電影,會為了它去開始聽某些音樂,開始養成某個生活習慣,開始識得欣賞某種衣妝,這是電影最直接最好的餘留物。

而導演很在乎的思想,會在某個時刻浮上觀眾的心頭,一定會的,電影所能給的啟發,不建築在畫面音樂上,不和它們糾纏無間,便會失落。

 6 ) 玛丽皇后

我们克斯汀邓斯特那青春甜蜜的脸庞啊。

影评说得对,这是一部没有“人”的电影,索菲亚科波拉这一次并没有在内心发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迷失东京的那份精致还在,却空披了华丽的外衣和宏大的排场,玛丽安东尼奥尼在里面如同一个玩偶,行尸走肉。

没有台词,没有独白,从一个清纯小女孩堕落成法兰西的亡国之后的过程没有任何起伏高潮,克斯汀再卖力也只能从那青春洋溢的嘴角和眼神演出一点点皇后的风度,却没有皇后的灵魂。

那个灵魂本来应该是孤独而高傲的,一个十八世纪的奥地利公主游荡在法兰西起伏的庄园和城堡之间,她的爱与哀愁本来是一千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任人评说和猜测的吧。

她有多少秘密我们可以畅想?

 7 ) 很失望~

节奏很慢~到了最后一个小时才讲玛丽登上了皇后宝座~所以在有限的一个小时里,要讲的内容显得多而杂乱~从开始的不停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生活到回归大自然再到遇见了那个“大情圣”,夫妻俩各自偷情,到法国人民从压抑到反抗~到最后的不知所云的“我要向我的宫殿告别”~至于我最想看的情节路易十六玛丽皇后被送上吊头台却没有!

饰演玛丽的这位女演员并不适合演《绝代艳后》,她的外表并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相反,我认为比较小家碧玉~布景的确很奢华,但是配乐我认为还是太美国化、现代化了,不太适用于此电影~对这部片子,我觉得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编剧、剪辑、选角(说的就是女主角,有人说皇后的女伴也比皇后漂亮)、导演……

 8 ) 绝代艳后――导演心中的女人

懂权谋的巩俐败给了不懂政治的邓斯特,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我们观影的观众来说。

影片讲述了玛丽王后从14岁嫁入法国宫廷到大革命身首异处这个阶段的故事,其实与政治无关,主要讲述了这个女人的短暂的一生。

自古以来,女人就有祸国殃民之说,玛丽王后的奢侈似乎也不能摆脱这个命运,但作为同为女性的导演科波拉来说,这个结论似乎并不是那么入耳,于是她以安东尼娅•弗雷泽2001年出版的传记小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旅程》作为改编对象,而非史蒂芬•茨威格撰写的经典传记:《断头王后:革命与婚姻的双重悲剧》因为后者对玛丽皇后的刻画角度更偏重于政治和历史,而前者则更具有人物触感。

由此可见,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仅此而已。

玛丽十四岁嫁入了法国皇室,但十分不幸的是,丈夫是一个无能,而作为一场政治婚姻的交易品,玛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丈夫无能令她根本无法养育未来的殿下,而另一方面,身在家乡的母亲却催着她一定要产子以求达到奥地利政治上的目的。

当然,宫中的小道议论也令玛丽无法释怀。

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来说,这个压力的确是太重了,她所能够采取的做法就是逃避,也只有逃避能够令她得到片刻的安宁。

其实,生子这件事还不是她逃避的唯一原因,还有法国宫廷中的种种教条规矩。

玛丽在驿站的时候便已经领略到这种规矩的可怕,当身上所有的衣服被脱光的时候,赤条条的穿上法国服饰,这个细节表明玛丽已经开始了被束缚的日子,就连她那只小狗也因为只是流着奥地利血统而不得不遣返回家。

除了这个身体以外,玛丽要完全融进法国宫廷的规则之中。

这还包括起床时的更衣,早餐时的无语等等问题。

规矩,人说候门深似海,法国宫廷看来也是如此,没有乐趣没有情爱,剩下的只有利益,何时生子,与谁交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玛丽王后选择了奢华的享受。

其实,这种享受是必然的,作为一名王后,她的少女心劲已经被剥夺了,童心在规矩下变得苍白,所以物质便成了对其精神上的一种补偿。

当然,丈夫路易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玛丽在奢华方面极尽所能。

但毕竟是女人,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于是偷出凡尔赛参加了假面舞会,于是为以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英俊的瑞典军官将造就了玛丽王后的完整性。

购物狂多为女性,恐怕玛丽王后也是这样的人,于是她被物质所控制了,尤其丈夫成为了真正的君主之后,而且玛丽终于也产下了殿下之后,这个看似得到了满足的玛丽其实更陷入了一种空虚之中,孩子不能自己完全地照顾,丈夫国事太忙,于是,玛丽用文艺用花卉用服饰来满足自己的心灵,直到那个瑞典军官的再次出现。

偷情也好,通奸也罢,玛丽王后终于摆脱了那个为权力而产子的形象工程,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这也是玛丽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体显。

但这个过程是短暂的,虽然很美好,却只能存在于回忆中,王妃,这是不可毁灭的称谓。

这个时候,由于玛丽的奢侈在平民间已经积成了怨气,但很明显,导演并不想一味地突出这种怨气,于是加入了路易国王在对美政策上的失误,这是影片中唯一提到政治的地方,其目的不在于政治本身,而是为玛丽的无辜增加一些筹码。

看不到暴民,只见到那阳光大道最后的隐没,玛丽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导演对这个女人所持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纵观整部影片,除了对美政策一笔以外,没有提到法国宫廷任何的政治问题,玛丽王后的母亲也只是一味的寻求在法国的势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表现。

而导演的镜头更多地是放在了玛丽的生活细节上。

吃饭穿衣自然是对奢华的最大表现,尤其是对布景的铺陈,我们就可以看出影片高于《黄金甲》的所在。

首先是对服饰的考究,从修花点缀等便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所有宫廷人员的衣服样式以及宫廷内装修都极具色彩和奢华的景象。

其次是服饰对人物内心的反映,当空虚的王妃沉溺于对服饰的选择时,那些服饰的色彩显得十分地艳丽,甚至有些夸张,但当最后王室将面临人民的审判时,玛丽王后的服饰显然是素净了许多。

而黄金甲中一味的金黄色彩只是对权力的一种突现,并没有对人物内心有所体显。

虽然两片立意不同,但过份单一是黄金甲失败的主要原因。

影片中给人最大的惊喜却不在于服饰的成功以及对玛丽王后的重新审视,而是音乐。

一部古典色彩极为浓重的影片却运用了现代的音乐形象,摇滚乐中显出一种荒诞与戏谑,许多镜头一音乐的牵引下剪切的快速而有力,这是一种颇为新奇的尝试。

也正是如此,虽然戏剧色彩浓重,但其中所引发出的荒谬更加令人瞩目。

这种戏谑是玛丽这桩婚姻本身的暗示,同时也是对这个人物所要承受的祸国殃民罪责的一种反讽。

导演的立意也便在这种音乐的配合下得到了更有力的彰显。

一个与政治无关的女人却被政治送上了断头台,一个充满了少女情怀的女性却被宫廷中的规矩权力争夺而逼上了购物狂的嗜好中,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极其可悲的。

2007-2-28于通州韩兮

 9 ) 陨落的玫瑰

索菲亚科波兰是我喜爱的女导演之一,看过她的《处女自杀》、《迷失东京》,钟爱她细腻又带迷幻的叙事手法。

然而看《绝代艳后》的过程对我来说却是一次失望的煎熬,索菲亚说她拍摄时没有参照茨威格关于玛丽安东尼特的传记,也许是因为茨威格的观点仍是站在男性立场,多少带点红颜祸水的观感。

看影片时,我不断回想、对比着《凡尔塞玫瑰》中的画面,原谅我是个纯粹的《凡尔塞玫瑰》迷,一直以来把它奉为最经典的日本漫画之一,在我心中也只有《双星记》和《火王》能与之相媲美。

玛丽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见到来接她的法国皇室众人,还记得《凡》中描绘的那时的玛丽无比的清纯、无邪的天真,如带露初绽的玫瑰,令路易十六惊为天人,将那群老公主们震得又惊又妒,可是影片中我看到的玛丽完全是一个羞羞怯怯的乡下女孩,毫无应有的高贵和典雅。

玛丽因为年轻气盛,拒绝与受到路易十四宠爱的出身卑贱的庞巴特夫人说话,却最终不得在奥法两国的政治利益面前妥协,还记得《凡》中描绘的玛丽对庞巴特夫人说话时那份高傲,那份隐忍,那股压在暂时屈服背后的决然,那股初生牛牧犊不怕虎的劲头,而在影片中邓斯特演得像个任性而不懂重的小女孩,最后那句“我永远也不会和这个女人再说一句话”也显得轻描淡写。

玛丽在巴黎的化妆舞会上与瑞典伯爵相遇,一见钟情陷入爱河,《凡》中描绘的汉斯儒雅英挺、风度翩翩,又博学多才,充满正义感,那一夜他不知她是法国的太子妃,不知她是整个凡尔塞宫最高贵的女性,只倾倒于她的美丽,她明白自已的身份,但路易十六的冷淡已让她灰心丧气,当这样一个男子出现在她面前,如太阳般让她的生活刹时明亮,她忘情地与他狂舞,只因隔着面具,只因在巴黎。

而影片中汉斯变成了一个带着痞痞笑容的登徒子,活脱脱一个以勾引女人依赖贵妇而生的小白脸,而邓斯特也如在Party上寻乐的美国女孩,放肆地对他抛着媚眼。

这是那场令双方的人生陡然改变,终身难以忘怀的爱情吗?

也许真的是对影片太高的期望,才会如此的失望,可爱的索菲亚真有点江郎才尽,希望这只是她暂时的失蹄,毕竟再优秀的导演也会拍出烂片!

 10 ) 空心皇后。

這齣片,這個瑪麗,說得言重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忘年戀還能觸動人心,十字街頭的竊竊私語,說再會之後每位觀眾也定必替他們安好一個位置,誰也不想繼續Alone in Kyoto。

雖然慘淡,但會留戀。

政治戀,沒有好結果,破爛的房間算甚麼,妳跟大道忍著淚說goodbye後,我不回味也沒回憶,祇記得當《I Want Candy》響起時出現了一對粉紫色converse,故意要玩這個嗎?

不說歷史,平鋪直敘未見張力,唯有新鮮的搖滾樂可撐撐。

還是妳一心祇想來個童話式的愛情,那就對了,把路易十四的駕崩,王子死去等都輕輕帶過,萬幸妳沒有搞到法國大革命、女權主義、洛高高。

不過荒淫的皇后不應祇有一片青草地那麼少,而不用華而不實來填補還有甚麼辦法。

除了空心,更可悲可憐。

我在soundtrack裡還找到很多睱想。

浪費。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_22.html

《绝代艳后》短评

除了电影本身,都挺好看

5分钟前
  • 咕噜咕噜
  • 还行

SO SO啦,同时证明奥斯卡还是有点眼光的,看个衣服就好了,科波拉就这点本事了

6分钟前
  • SSEN
  • 还行

审美疲劳。

10分钟前
  • 脑米秦
  • 还行

服装漂亮!

13分钟前
  • Puff
  • 还行

噱头全在皇宫奢华的生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首饰和衣服

17分钟前
  • bureaucracy
  • 还行

鄧斯特的裙子隨便拿一條來給我吧。索菲亞拿著別人的銀子來滿足自己童年的華麗公主夢。唉,可怕的科波拉家族。

21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较差

一段时间内的洛可可审美疲劳

23分钟前
  • Yinsu
  • 还行

除了奢华的凡尔赛宫也没什么别的

27分钟前
  • AdultChild°
  • 较差

居然

32分钟前
  • 敛财童子mo
  • 还行

真是够无聊了~~

34分钟前
  • 挖鼻屎的年轻人
  • 较差

剧情太苍白了

37分钟前
  • 大魔王
  • 很差

欧洲奢华的宫廷生活,推荐

40分钟前
  • 星空
  • 推荐

服装非常棒,配乐非常糟。有钱做服装却没钱做原创OST,各种不兼容,仿佛一件不合身的衣服。香奈儿说过:一件衣服如果做不到舒适,那就没有任何奢华可言。女主角的处境也是一样,连一点隐私和自我都没有,被当做两国的友谊小姐,作为女性还沦为生育工具,结局也悲惨

41分钟前
  • 傲娇凛冽雷大山
  • 推荐

这部想表达什么?那女的是都躲王朝里的简西摩啊

45分钟前
  • 萧萧
  • 较差

超爱里面的场景,镜头的运用~

49分钟前
  • 猫薄荷K
  • 推荐

看,她就像个孩子。

50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还行

忘标

5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看看衣服得了

59分钟前
  • butterswong
  • 较差

电影还是挺好看的,主要是因为电影里眼花缭乱的宫廷服饰,真的是很漂亮。但是电影最大的不足也许是对历史的颠覆。在查看了玛丽皇后的资料以后,终于发现,把她当作一个患难妻子,好女人来塑造无疑是要我们中国人相信秦侩是个忠臣那么荒谬。她是很聪明,但却又无知,至少对于政治来说是如此。最终也是他的无知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如果她能够用另一种方法来排解自己的寂寞,如果他能尽一国之母的职责,体恤人民,也许波旁王朝的结局不会那么凄惨,他的儿女不会不得善终~~~一切都只在一念之间啊……

1小时前
  • jacqie
  • 还行

我也想要好多鞋子。

1小时前
  • 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