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够了自己
Syk pike,厌恶自己,病上瘾(港),我恨我自己(台),Sick of Myself
导演:克里斯托弗·博格利
主演:克里斯汀·库亚斯·托普,埃里克·塞瑟,范妮·瓦格尔,莎拉·弗兰西斯卡·布雷恩,弗雷德里克·斯坦伯格·迪特勒夫-西蒙森,斯泰纳尔·克鲁曼·哈勒,英格丽德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语言:挪威语,瑞典语年份:2022
简介:仙娜眼红男友以盗取的设计渐见名气,她不惜狂吞在黑市买来的俄罗斯抗抑郁药,令皮肤出现恐怖红疤,以求引起身边人关注及同情,甚至渴望以受害者的姿态闯出名堂,可惜谎话说到连自己也真假难分,造成的伤害覆水难收。挪威导演克里斯托弗·博格利的黑色喜剧,将网络世代近乎病态的自我迷恋、渴望成名心理活脱呈现,对社会造假文化的嘲讽冷笑..详细 >
救命……满屏的焦虑 🙅🏻♀️
?受够谁 不知道 ,但我是受够不了女主了
创意、故事开头、想象场景都很有意思,但是节奏有点差,探讨的东西可以更辛辣一点,很多场景我都希望导演可以要么更夸张要么更往深走,可惜没有。作为小品不错,但是可以更好。
矫情得叫人害怕
讲实话 拍出了真相 真相就是 nobody cares
讨厌
获得关注药不能停,盗贼艺术家惨遭举报,头套与身体补丁加成的诡异性癖,时尚行业极端政治正确的荒唐闹剧。表演+自毁型人格欲与天公试比高。北欧的优渥语境的催生与实践。没有恐怖标签看到恐影场景还是挺意外。
自残来表演 丑陋来博出位 这样能赚钱 但是会毁了人生。
受够了鲁本风电影
三星半。这真的很难受。一种较平的表达
喝了一点看的,好难过。
这便是戛纳喜欢的东西,虽不及《悲情三角》华丽炫目却不输其深刻。极致BT的北欧视角与故事构思便是全片最大亮点,包裹于「生理摧残」外壳之下的心理惊悚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唏嘘不已。以自毁为代价赢得关注的行为与心理我自是能理解,但执着于极度幻想化的艺术形态无法自拔却始终令人感叹其变态扭曲(《钛》便如是)。我想「正常人」一年看三部挪威电影就够了,太多的话真心吃不消。不过,又忍不住(会上瘾)。
可怕
无聊
很好笑也很讽刺,表演型人格主角为了他人关注而自毁容貌,body horror被融入到喜剧里,这类黑色幽默小品电影做到这样就够了
想起托德海因斯的safe,这部是个异形版本🪅🪅🪅房间里的大象总是无人提及,但如果大象生病倒地了,大家就会迅速地甩锅.. 虚伪,snob,欧洲人注重个体性diversity到疯,距离感说好听点是礼貌其实就是冷漠
3.5,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焦点,对当代的讽刺。虽然成为名模,出书,被万人追捧都是幻想出来的……但起码被拍成了电影,只不过豆瓣评价也一般般罢了,又跟电影中所展现的形成互文。
#pff31 还蛮好的,用一个精巧的attention-seeking+自毁小点子层层递进(感觉这类片子很容易陷进重复推演的无趣之中,但这部观感上虽然不算完美的通透,但还是一直保持有层次感和趣味的!),串起当代艺术、时尚、写作和审美的场域,来讲述一种典型的现代症候:我们无限渴望关注,但却不愿关注任何人或事物。一层一层打开的脑内小剧场真的很绝,谁还没有偷偷幻想过一个作天作地的自己呢!所以就是,小时候翻三联,每期最后一页的*大家都有病*啦。然后虽然它或许也在指向一些都市景观和地点的虚伪性,但奥斯陆的街景真的看不厌啊!可太适合拍这种现代小品了
寄身于凝视的非主体是这样的 但智力平庸的人不许恶毒😡
完成度很高的欢乐讽刺小品。不作不死的极致就是“受够了自己”,然而求关注,上头条,有错吗?有错吗?被凝视令人觉得恶心,不被凝视更令人恶心。“Men get noticed while women get ignored”被凝视的愿望亦是被爱的愿望,痛苦如果能被看见那便不再痛苦了。消极的虚无主义以自我躯体的迫害形式出现,是反抗亦是消磨时光,人生只有两次被看见的机会,出生时的啼哭和葬礼上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