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去的男人

Mies vailla menneisyyttä,扑头前失魂后,The Man Without a Past

主演:马库·佩尔托拉,卡蒂·奥廷宁,尤哈尼·涅梅莱,凯雅·帕卡里南,萨卡里·库斯曼嫩,Annikki Tähti,Anneli Sauli,叶琳娜·萨罗,欧提·马纳帕,埃斯科·尼卡里,佩尔蒂·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德国,法国语言:芬兰语年份:2002

《没有过去的男人》剧照

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2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3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4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5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6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3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4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5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6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7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8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19没有过去的男人 剧照 NO.20

《没有过去的男人》剧情介绍

没有过去的男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个男人M(马库·佩尔托拉 Markku Peltola饰)是一个失忆的流浪汉,没有名字,亦没有过去。因为失忆,他无法拥有合理的身份证明,无法找到住处和工作。一个精明的治安员把废弃的集装箱出租给流浪人士作为居所,收取租金,男人也住了进去。在这里,各种同样苦难却心地善良 的人们,为男人的生活投射进来一缕温暖的阳光。男人更是得到了救助站姑娘厄玛(卡蒂·奥廷宁 Kati Outinen饰)的热心帮助,两人的爱情也在苦难的日子中悄然萌芽。 男人似乎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却意外牵涉进一桩银行劫案。警察的追查不但让男人陷入了麻烦的境地,还让他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及自己曾经拥有的家庭。男人找到自己的妻子,却不知如何在本来已经消逝的过去和眼前的现实之间做出抉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霹雳第一季爱在屋檐下不存在的瑞秋僵尸之地纳纳克的信仰之旅亚历克斯·克洛斯远方的山楂树森林疗养怨失魂的森林大雨将至来自京都的信记忆猎人森林恶鬼风中的诺言母亲/机器人异界群敌代码重组心如铁床事不过三满江红我的淘气王子大王之梦碧蓝之海与你在世界终结之日第二季生死连来福大酒店乐坛毒舌嗡嗡鸡第九季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安妮愤怒不义之财:十年不晚第一季

《没有过去的男人》长篇影评

 1 ) 當周星馳遇上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man without a past,郭利斯馬基芬蘭三部曲的中章(前有《浮雲世事》後有《薄暮之光》),喜歡港譯名字《扑頭前失魂後》,講述一男子遇襲後失憶,忘了名字又失去身份,唯有在城市邊陲重啟生活。

郭利斯馬基自述受小津和布烈松的極簡風格影響,作品從運鏡、表演到劇情都幾乎讓人有呆板的錯覺,妙在郭導鍾情色彩光暗鮮明對比的Edward Hopper式攝影構圖和陳年搖滾樂,還有獨門「慢半拍」幽默(笑位在after taste裡,短促精煉,點到即止),加起來倒成了只此一家的化學作用(特別是《扑》這精緻傑作,故事的韻律在極簡風格處理下,隱隱透著寓言的味道)郭導的電影有許多反覆出現的元素:喝酒、樂隊、搶鏡的狗,更顯眼的是低下階層的好人好事。

如這部《扑》和新作《心靈港灣》,落難主人公總與一班個性鮮明卻樂天知命的小人物萍水相逢,他們每每適時對落難人伸出援手,讓他離奇「順利」地逢兇化吉。

觀眾不禁質問世情豈會如斯美好?

後又再不禁反問自己世情為什麼不能如此美好。

既有無厘頭攪怪,也有溫心好事,郭利斯馬基其實冷冽得很親切,我喚他「當周星馳遇上天水圍的日與夜」。

 2 ) 对生命最美好的想象

这是对生命最美好的想象如果你已倦怠了此生那天我头缠绷带倒在冷冷的水边也就在这里苏醒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有马铃薯、艾尔玛、汉尼拔和音乐会的世界

 3 ) SIFF2010 6.16 13:30 星美正大4厅

上座率:五成去晚了,迟到一刻钟,怕打扰大家自觉坐到前排。

总体来说是部很轻松愉快的电影,失忆这么狗血的题材被郭利马斯基处理的充满庶民的温情,不愧是芬兰的小津。

主角Kati Outinen长的酷似Bill Murray,整体表演风格也近似,不苟言笑的幽默,笑点都在留白中,越看下去感觉越像在看贾木许的电影。

 4 ) 生造的存在主义反而舒适

影片生造出一个“不能被定义”的新浪潮式的人物,他因为创伤丧失了全部记忆,随后他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定义自己。

最后发现自己的现在与失忆前的过去是如此不同。

影片在剧本上对存在主义的刻意生造。

反而让存在主义没那么主义了。

观众从剧情上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没有过去的人”而并不是在接受一种“人不能被定义”的主义的输出。

这实在是新浪潮末世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影片语言尴尴尬尬,抱抱朴朴。

所有的人物冷冷漠漠,可可爱爱。

芬兰人疏离和亲切,残酷与温暖都平平淡淡地表达了出来。

芬兰人好像太原人

 5 ) 2022-6-14,没有过去的男人,第19部电影

腾讯视频,97分钟,2002年上映,豆瓣8.5分“失忆”这样梗,本来都已经被韩剧、穿越剧用烂了。

但是,用在这部片子里面,竟然一点都不违和,哈哈,好神奇,可能因为男主是被打失忆的吧。

片子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没有一处多余的,故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有2个情节设计非常棒:一是男主和前妻碰面,前妻的男友突然出现,这两个男人竟然没有发生任何争执和不愉快,就简短交流了一下,然后就愉快讨论出了结果——“你对我前妻好就行,我去开始新生活了”。

这才是情绪冷静、处事稳妥的成年男性在处理感情时,最棒的态度了。

二是男主和前妻碰面结束后,男主跟前妻的男友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你送我去车站吧”,哈哈,没钱是真的没钱,直接让人载他了。

爱现女友,也是真的爱,处理完前妻的事情,就只想见到现女友。

 6 ) 过去、名字都不重要,接受生活,享受生活也挺好。

开头一个中年男子坐上火车,看着没什么精神 ,但是发型梳得很讲究。

这男的遇到的那些人也太好了,虽然穷困潦倒,但是一点也没有认为自己很惨,仍然好好生活,现在中国很多落后的村里,山里也都是这样,虽然比起大城市什么都没有,但是你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幸福,对生活的知足,不像大城市的人焦虑,烦躁。。

拉切尼,好像他的名字是叫拉切尼,虽然他全片基本没有名字,但这好像不那么重要。

这个电影真是全新的一种风格,感觉第一次看这样的电影,并没有刻意把剧情弄得多离奇古怪,抢劫银行,被劫匪打成失忆都只是简单的描述出来,虽然和其他电影不一样,但给我一种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感觉,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离奇复杂,都是人心太复杂。

最孤独的国家,芬兰,女主看起来很大年纪了才遇到她的初恋,并且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感觉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不管是不是一个人,都去享受那个状态。

说话的方式也好好玩,就是枯燥无味,没什么表情和肢体语言,但是又很有吸引力,还有点洗脑,导演太厉害了。

有人说要去芬兰体验什么是孤独,我感觉是体验不来的,这是一种心态。

还有人说要学芬兰人享受孤独,我感觉应该是享受生活。

 7 ) 被异化的人

简单的情节,缓慢的节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失去了自己还能找回自己,并和他人建立良好的联系,靠的是未失本心。

我们身边,有很多被各种各样欲望异化的人,失去本心,陷入魔怔。

想起身边一个被权力异化的人,在得到权力之前,虽然权力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渴望,但缺少把渴望变现的契机,这种渴望还是潜藏在内心的魔盒,并未被打开。

偏巧上层漏掉的那些劝力被他拾走,赋予了不该有的威风,享受着一人之下他人之上的快感,那些曾因得到权力而丧失的人格也从别人的吹捧中找了回来,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人膨胀了,内心越膨胀人格越丧失,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直至最后整个人被权力异化。

但是,他自己又有什么错呢,这是时代赋予他的理想,环境寄予他的奢望,他在最早把权力当作人生追求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自己,也不准备再有自己。

而相对应的,一个人在一个追求权力的圈子里,不被权力异化,保持“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有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就是在不被欲望异化的情况之下,重新定义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没有过去的男人 (2002)8.52002 / 芬兰 德国 法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 阿基·考里斯马基 / 马库·佩尔托拉 卡蒂·奥廷宁

 8 ) 一些小影评

1.剧本上:叙事真实质朴,注重角色塑造和情感描绘。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对话展示了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男主失去记忆后开始重新生活,男主跟周围人物互动和对自身身份的反思,呈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2.镜头上:镜头语言冷静、凝重,多运用静态的长镜头创造出宁静而观察性的氛围,通过对男主在自然环境中的出现和人物之间对话的拍摄,营造出一种近乎纪实的感觉。

3.视听上:注重环境声音的运用,以及简约动人欢快的音乐来营造情绪和氛围,与男主重新开始生活的情节相呼应。

作品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对人性问题的深思,无一不体现导演的融入里面的人道主义精神。

 9 ) 过去的已经过去

原文链接【影/《一个没有过去的男人》: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开始看到名字,以为是一部悲剧,会讲述一个充满沧桑的故事。

然而看到最后,反而觉得有一些轻松。

电影的配乐特别好,角色的表演十分克制,故事的节奏也比较戏剧化。

看完才知道,导演阿基·考里斯麦基(1957—)是波兰人,一位有点小众,但非常出名的导演。

他的电影风格就是极简的,常常讲述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但鲜有赤裸的控诉和批判,而是透过独特的冷幽默去“化解”人生的艰辛。

当知道了这部电影出自一位很有风格的著名导演之手,再去写它,似乎就成了一件有点困难的事情。

因为一旦碰到行家里手的影迷,总不免暴露自己的无知。

不过,出于对电影本身的喜爱,讲一讲这个故事,再谈一点感想,很多时候跟导演是不是有名,并没有直接关系。

导演著名不等于故事好看,故事好看也不等于人人喜欢。

////电影的开篇,一个男人在火车上点燃一支烟,漫无目的地看向窗外。

当列车员说检票时,他从抽烟区回到座位,递上车票。

观众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当火车进站的时候,他下了车。

他似乎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就在路边的椅子上靠着自己的行李箱睡着了。

三个坏人前来抢劫,一下子把他打倒在地,拿走了仅有的一点钱,还有一台音乐播放机。

他头破血流,趔趔趄趄地走到车站的厕所,结果又立刻倒下,被拉去医院。

医生觉得他没有生还的希望,打算把他送去太平间。

结果他竟然站了起来,又跑到一条河边倒下。

两个小朋友发现了他,把他带回家中,他活了过来。

小朋友的家其实是一个集装箱,他们的父母靠着微薄的收入度日,等待申请政府的救济房。

他们的邻居也都是住着集装箱的穷人。

电影镜头后面会交代,有的人连集装箱都没有,直接睡在路边;而有的人睡在垃圾箱里。

男主后来也租了一个集装箱,因为前面住的那个人冬天被冻死了。

在第一次领救济餐的那天,男主和负责分餐的女工作人员对视了几秒。

就是这几秒开启了一段内敛又浪漫的爱情。

男主去找工作,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社会保险号等信息,他没有办法填表,于是没能得到工作。

他去找女主(即前面负责分餐的女工作人员),女主出于一贯的工作尽责——当然也夹杂着对他的复杂情感——而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

这是一份慈善性质的工作,工资收入并不多,但足以负担他的房租,更重要的是,他也算和女主成了同事。

之后的爱情戏份就增加了。

男主提出要送女主回家,还偷偷亲了她。

后来女主也答应了他的邀约,去家里吃饭、听音乐。

其实女主跟男主有着同样的音乐品味。

电影在前面有一段描述了女主下班回家后,打开音乐播放器,伴着音乐入睡。

所以他们二人的相爱,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男主在穷困潦倒时遇到了“救星”,以及她在一把年纪里还没体验过爱情。

他们之相爱,是有灵魂的契合的。

这一点不仅表现于音乐,也表现在对人、对人世的宽容上。

有了工作,也有了恋人后,男主那隐隐地想要改变“世界”的念头也开始生发。

他提出要改革乐队,希望乐队能够表演一些节奏感更强的音乐。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乐队的欢迎,也得到了救助站女领导的同意。

乐队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虽然大家的表演依然很“庄重”,但更加欢快的音乐还是让人感到更多的自由,很多听众也不禁跳起舞来。

这些听众,不过是领取救济的人,或许别样的音乐,正在给他们的心里埋下要去努力争取美好生活的种子。

生活依然波澜不惊。

有一天男主看到附近有人在焊接,忍不住过去想要试一试。

结果他竟然做得很好。

如果回想到片头的场景,劫匪从箱子里拿出一个面具,最后又盖在他脸上,此时就突然明白,原来那个面具是做焊接用的。

所以,他曾经的工作应该就是焊接工。

男主出色的焊接工艺让他得到了一份新工作。

但是他需要去银行开账户。

这又难到了他。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实在没有办法开户。

业务“拉扯”间,一位抢劫银行的人堂而皇之地走进银行,让营业员取出自己被冻结的账户余额。

之后有一段插曲。

男主因有共同作案的嫌疑而被警察拘留,律师帮他无罪辩护后,抢劫银行的人一路跟随男主到酒吧,告诉他自己抢银行的原因。

他向男主提出一个有偿帮助,他把从银行取出的钱分别装进不同的信封,让男主按姓名、地址分发出去。

交代完他就自杀了。

男主处理完“劫匪”的遗言后,当地的警察又联系到他,说已经明确他的身份了。

警察通过男主的妻子知道了他的姓名、住址和曾经的工作(正是焊接工厂的工人)。

得知“身世”的男主并不兴奋,反而是充满了惆怅。

他告诉了女主突如其来的消息。

女主也很惆怅,但依然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告诉他应该回家。

男主的妻子见到他并没有喜极而泣。

他简单询问了他们的婚姻情况。

原来男主曾经滴酒不沾,但赌博,并输光了所有的唱片。

他们经常打架,后来就离了婚。

办完离婚手续后,妻子一直联系不上他,就没有把材料寄给他。

而且,妻子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恋人。

男主自然是如释重负的。

离开前妻后,又坐上了返程的列车。

片头的开始,男主也是坐着列车,漫无目的。

但这一次,他的心里已经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下了火车,男主又遇到那三个劫匪,然而这次的劫匪不仅没有得逞,反而被一群人捉住。

这也预示着,一切都要不一样了。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

不过男主依然没有恢复过去的记忆。

但对于此时的他而言,过去之于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电影十分工整,工整得像克制的节奏一样显得有点严肃。

电影中既有相呼应的反向对比,比如男主在片头漫无目的地坐火车,在片尾怀揣希望地坐火车;也有前后的铺垫与解答,比如片头丢失的音乐播放器,埋伏了男主的热爱音乐,又如片头的面具,埋伏了男主的焊接工作。

电影虽然总体看上去是温馨的,人们也是善良的。

但一些细节处,还是揭示了人性以及社会的恶。

比如,当男主躺在河边的时候,有个老人不仅没有想去救他,反而把他的皮靴换下来;男主要租集装箱的时候,当地的治安员不仅不同情他的遭遇,反而故意多加钱;那个抢劫银行而后自杀的人,是因为银行不守信用,突然停了他的贷款。

欢迎关注个人公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10 ) 《没有过去的人》——大力神在十字路口

  “这里,又一次,记忆压着我的嘴唇,我无与伦比,却又与你相似。

/我就是那紧张的敏感:一个灵魂。

我固执地接近欢乐,也固执地偏爱痛苦。

我已渡过重洋。

/我踏上过许多块土地;见过一个女人和两三个男人。

我爱过一位高傲的白人姑娘,她有着西班牙的宁静。

/我看到过一望无际的郊野,那里落日未完成的永恒已经完成。

我看到过一些田野,那里,吉他,粗糙的肉体充满痛苦。

/我调用过数不清的词汇。

我深信那就是一切,而我也将在看到在做不出任何新鲜的事情。

我相信我贫困和富足中的日夜与上帝和所有人的日夜相等。

” ——博尔赫斯《我的一生》  面对名利声色与道义美德的十字路口,大力神海格力斯选择了重重磨难、沉重的责任,那十二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故事为后来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留下了无限的阐释空间。

当这样的经历映射到人间,它震撼人心的程度不逊于此。

  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在02年拍过一部影片叫“没有过去的人”(L´HOMME SANSPASSÉ),是继“浮云”之后当代芬兰三部曲的第二部,继承了他黑色古怪,同时又充满了现实主义批判的风格。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到赫尔辛基找工作,没想到刚一到那里就被当地的小混混殴打致“死”,在他奇迹般地又活过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记不起一切。

当地一些善良的人和慈善机构帮助了他,让他有了重新生活了下去的动力。

影片的最后,男人虽然找回了以前的家庭,但是他仍旧没有记起什么,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那一切已经是另外一个人的过往了,他又回到了赫尔辛基,回到了他真正的家——那里有他全新的生活和他爱的人。

  影片中的男人原本是一个电焊工,极其嗜赌,输掉了很多钱;与妻子感情不和,经常吵架。

对生活的绝望让他离开了家庭。

失掉记忆后,他却可以积极地生活着,即使经历了没钱交房租、遭遇抢劫、被警察关押等许多困境,他却总是能看到希望,不断奋斗。

并且,他还以最诚挚的心爱着着那个帮助他的女人。

  同一个人,只不过失去了记忆,却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与生活。

人们总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人们很多时候并不是靠本性来判断是非对错的。

杀戮、弱肉强食都不过是自然界的规律,动物可以为了捕食而不择手段,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任何伦理道德而言的。

人也是动物进化而来的,不同的只是多了心智和伦理道德来压制自己的本性。

  毕竟,做崇高的人太累了,要有太多的束缚与取舍,担负太多的责任、失去太多的乐趣,很多时候崇高的人更多的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活在一个充满伦理道德的世界中。

所以有些人说,做一个卑微的人更加容易做自己。

这里所说的自己是不加任何限制的本性,包括自私、残忍、懒惰。

在我看来,影片中的男人原本的生活更加贴近他的本性。

他只是个普通的电焊工,他不用以身作则、不用担负任何表率作用,所以他可以放任自流。

以一般人的道德标准来看,嗜赌绝对是堕落的行为,但是赌博确实可以让人从中得到刺激的乐趣,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沉溺其中,可是这种毫无节制的本性的放纵与肉体的享乐又常常让人厌恶生活。

因为人的本性是阴暗的,所以当人们用阴暗的双眼来看、用阴郁的神经来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就都是肮脏而喧哗、没有梦想与希望的,即使快乐也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快感。

  如果说人生是场无休止的激烈搏斗,那么那个男人的前半生就是输了这场战争。

与其说是那次殴打使他失去了记忆,毋宁说是他毁灭了自己。

面对那次殴打他没有任何反击的力量,也没有机会反击。

既然他背弃了生活,生活就从背后无情的给了他致命的一击。

  当他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被生活抛弃在了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他再一次面临了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都会面临的问题,即“我来这世上做什么”。

  善与恶在他的意识里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世界观与人生观也得到了重塑。

当他身无分文的时候,一个当地人帮助他接通了电线,修理了机器,当他问需要为此付多少钱时,那个人只是淡淡地说:“如果我哪天掉进了沟里就拉我起来吧”;当他因为记不起自己的名字而被警察欲以违抗警察执行公务罪关押时,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律师以高超的业务技巧使他得到了释放,当他问是谁请他来时,律师只是说:“慈善机构”,然后转身就走了;当他对生活已经绝望的时候,一个女人适时地出现并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爱情再一次充当了拯救灵魂的角色,她让他从绝望中又看到了生活的曙光,有了想要重新生活下去的希望,他想要为她变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柏拉图的“人性论”。

他认定人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

灵魂来自天界,而肉体来自地界,由此肯定了人那种“顶天立地”的性格。

他那著名的理想国的计划,就是要把天界的真善美落实到尘世中来。

人的使命在他眼中就是在“代天行道”,这是人的“个别性”的定位;至于人的“群体性”,柏拉图认为“人”在天界本来是唯一的个体,在灵魂降临到尘世与肉体结合时,就被剖成了两半,一半成男,另一半成女,而这两半会终其一生的不断“追求另一半”。

  于是,所有的事都被归到一个单纯的元素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它自身的存在中找到元素,即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它自身的存在中找到的元素——爱的能力。

这个元素在灵魂中成长,成长成为决定人一生生活意义最重要的原因。

  男人的肉体在那次殴打中死去了,所谓死亡在生理的意义上讲就是他的心跳停止了,我们也可以说他的灵魂也死去了。

按理说,死亡是时间的标志,人往往都会经历的有两种死亡:出生之前和生命结束以后。

而圣保罗说:“我天天死亡。

”是的,如果真的把灵与肉分开讲的话,那么,一个人总在死亡。

在博尔赫斯看来,每一次我们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发现,而只能机械地重复什么的时候,就是死亡的时刻。

如果单独拿某一天看看,就会发现这一天里有许多次死亡。

当然了,与死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便是诞生。

我认为任何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就像花开是为了凋谢,果实的成熟是为了坠落与腐烂,出生也是为了死亡。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在有生之年一直寻求死的方法,这样就太过悲观了,这也决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我只是想,既然死亡是生存的终点站,自然就当它是出生的目的地了,可我们的问题不在于为了什么,而是在于如何完美的完成这次的旅程。

  在我看来,最好的死亡,是当你死的时候可以无怨无悔,而不会在中途就被某种乱人心智的力量引得走向堕落和毁灭的歧途。

自然,我们也可以说死亡是为了诞生,这样似乎显得更有希望。

  如何才能生活的充满希望呢?

当我们因为分离而黯然神伤不知如何将生活继续下去时,那么就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而活;当我们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抬不起头时,就让我们为了梦中那些漂泊在云上的日子而活;当我们终于承受不了心中巨大的痛苦时,就让我们为了心中所爱人的微笑而活。

这样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有些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理由就能产生惊人的动力。

  我一直认为,只要人们心中有爱,无论多么巨大的苦痛都可以承受。

就像那个失去记忆的男人一样,他的灵魂在那一次流浪中终于觉醒了,感受到了他对爱的需要,知道了如何付出他的爱,听到了生命中的美好对他的召唤。

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还成为了当地的公众人物,所以对于他来说那个他找到爱的地方才是他真正的“家”。

这种爱就像那照亮黑暗的一点烛光一样,只是那一点点的光亮却会散发出最深邃、最神秘、最丰富的光芒,而这种看似微弱的光芒却往往最不容易熄灭,因为它已经永远闪耀在了人们的心中。

所以说,只要你爱过,就不会忘记爱曾赐予你的温暖。

也许这一切也再次验证了那句话:“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没有对生活的挚爱”。

  人们心中有爱便衍生出了伦理道德中的作为善良的准则。

在这里,我比较倾向于亚里士多德的区分。

他将善分为“正善”(Bonum onestum)、“娱善”(Bonum delectabile)和“益善”(Bonum utile)。

“正善”是正直的善良,人们顺着良知去做事,行所当行,避所当避,成为头顶天、脚立地的正人君子。

“娱善”则会引起人们的快感、享受和满足;就像行善之后的欣喜。

而“益善”是讲从善事中获得益处,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尤其使人心安理得。

另一种分类是“主观善”(Bonum subjectivum)和“客观善”(Bonum objectivum),前者是做事的人认为的善;后者则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最后,善的最高层次是“至善”(Bonum supermum),即十全十美,圆满无缺,也称为“绝对善”(Bonum absolutum),与“相对善”(Bonum relativum)相对。

  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知识的探求与获得,可以更好的把握生命中的那些真理;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素养的完善则使人趋向“至善”;心灵对艺术的渴求,则使人用美好的眼光描绘出生命中那些细微的感动与美好的存在;最后,许多人追求的宗教信仰生活,则会使我们摆脱俗气,进入神圣的领域。

  当然,这里的宗教信仰不一定是普遍意义上的那些宗教,它可以就是每一个人心中对于生活信仰。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那种独一无二的信仰就成为了人们自己的宗教。

就像爱也是一种信仰——一种人世间最美丽的宗教。

  对于信仰,许多文学家、思想家都有自己的见解。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若无信仰,人随时会因现时的遭际背弃一切,然后苟且与他曾经诅咒的世界里”。

培根也说过:“真正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在《圣经》(诗篇23章3-4节)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使我的灵魂猛醒,为自己引导我走的路。

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我想,正确、美好的信仰才是激励人们更好生活下去的最好的理由。

在阴沉、忧伤的夜晚,他用微笑为你守候;在堕落的世界中,他用真诚洗刷着罪恶;他灿烂的笑颜将一切虚伪驱逐得荡然无存,在你的灵魂醒觉的时候,他便踏出迷雾,邀你与生命共舞。

  最后,我还想说说影片结尾处的一个场景,尤其让人记忆深刻——那个男人与以前的妻子离婚之后,又回到了赫尔辛基,这一次他又遇到了当初将他打 “死”的那三个人。

这一回他与他们正面而视,没有任何逃避与闪躲,他默默拾起了地上的木棒准备随时还击。

虽然最后不经他动手,就将那三个人抓了起来,但是这个男人拾起木棒与坏人对峙的画面却让人看到了一个灵魂面对生活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两种生活。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最主要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把握、经营。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08416/

《没有过去的男人》短评

北欧电影太神秘了,女主角的棒读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心不在焉?似有若无的冷幽默是导演功力还是舞台事故?完全猜不透。破集装箱里有了音乐就是温暖的家,有几分浪漫。

6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这电影竟然是02年的 看质感我都以为五几年的… 听名字以为是个悬疑片 结果… 这是在干什么?男主的行为奇奇怪怪 大家的行为奇奇怪怪 可能这就是大家口中的魔幻主义吧 反正我欣赏不来… 最后以为要矛盾爆发了 或者是要温情抉择了!结果 em 这就结束啦… ps 那个女歌手的皱纹太可怕了(对不起!)

8分钟前
  • 心在拼命躲
  • 较差

最出色显眼的,感觉是那几个配角

10分钟前
  • 花开落年复年
  • 较差

70分钟出现马蒂佩龙帕照片,烤鸡怀念当年最默契的好基友

14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2021.11.14 大银幕重看,每一步都浪漫

15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八成八等于72,我要像彼得拒绝上帝那样拒绝你,为了海景付三倍价钱,看你样子活不过冬天,你冲凉的时候不准抽烟,你可以上街卖毒品,银行卖给朝鲜了,我们可以一直憋气,树会为落叶伤心吗,别再找法律的麻烦了。。原来绿衣服胖男是丐帮帮主

19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没什么野心,很简单,很让人喜欢。觉得几处对话出奇的好笑,关于一个可以尽享未来的男人。医生宣布他“死亡”的时候,他却拥抱了新生。“火柴厂女工”成了他的曙光,过去的的日子他输得一败涂地,但有恶就也有不经意的善,这次她和其他平凡好心人救了他

23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我竟然一字不落的看完了这部平淡的文艺片。

28分钟前
  • 微醺
  • 较差

在阿基的童话里,人们握手、转身、离开,没有牵挂。

32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失忆奇遇记

37分钟前
  • 全面回忆
  • 还行

突然失去过去是上天的一种恩赐,会让你更关注当下

41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阿基电影世界里的主角总是单纯木讷 无论是叙利亚难民还是本片开头就被暴打失忆的中年男人 财富从不会眷顾他们 继而陷入形式严峻的低潮期。糟糕总会发生的,他们在悲伤境地里生出怀抱希望的犬儒主义 在利禄与遁世中指出一条明路 抵达柔软的彼端。芬兰工人阶级的孤独感在烟和酒精的加持下更显浓烈。幽默感源自悲痛 不是源于伤心念头本身 而是源于一种嘲讽 嘲讽人们居然还能在这个残酷世界生存 笑对缺憾的能力 却可以让我们坚强。物质的贫乏阻挡不了对摇滚乐的美好向往 夜色篝火里的合唱共舞 或许是这样格格不入的荒诞感让破败废墟里生长出来的浪漫主义更为动人。极简主义 油画般的配色 怀念马蒂 着迷的冷酷。“我借鉴并融合了四位我十分欣赏的电影人的风格。他们是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小津安二郎,雅克·塔蒂和查理·卓别林。所以没有考里斯马基风格。”

46分钟前
  • 蝴蝶夫人
  • 力荐

不懂

49分钟前
  • 青山卌蛙小吱喳
  • 还行

不喜欢闷的人看闷片,选择这片是我的错~~

5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微表情很耐人寻味啊。

59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小西天。失败三部曲里相对轻快的一部。失去身份失去名字,在结构化的现代社会里自然意味着失去位置。但回到纯粹人的层面,依旧是重生契机。过去找回来,我们确实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发现,就算找不回来,又如何呢?比爱情更治愈人的,当然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不,不用全世界,身边的就可以。

60分钟前
  • 奥兰少
  • 力荐

@PJ 戲院重溫。〈沒有面孔的眼睛〉和〈他人之顏〉。開場戲的手錶和鐘用來告別過去的「時間」,然後失去身份重生。對體系和官僚的批判,千里送錢的當代武俠片,阿基一直懷念與相信的都是最傳統的道義價值觀。首尾火車戲,中年人的浪漫,駛向甜蜜與愛的未來。最浪漫還是酒吧一場,留一杯酒,獻給最愛已經離開的Matti Pellonpää

1小时前
  • 阿树
  • 还行

一个男人可能是好赌,欠钱,被人打了,脑子打失忆了。重新开始一段生活,过得还不错。有一天,他的老婆发现了他,把以前的生活告诉了他,还告诉他他们已经离婚了。于是男人想回归重新的那段生活。

1小时前
  • sgrl
  • 较差

如果直到最后,男人仍然没有身份,没有过去,那才更好,所有的身份都是与周围建立的关系的产物。

1小时前
  • 月白
  • 还行

Kati Outinen(1961-, 天堂孤影、火柴廠女工、坐穩車,泰欣娜、浮雲世事)

1小时前
  • Kerdi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