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巨俗,未婚夫变心这种老套故事,看几分钟就知道最终她会跟他在一起。
《非常完美》没法比,《爱出色》也没法比。
整部片子,毫无亮点可言。
怎么可以这么烂?
越来越不喜欢姚晨……110227上外公家
国产片里鄢导算是一个奇葩,中国电影届里姚晨算是一个奇葩。
看这一演一导的共产作品,只能让我感叹一声,奇葩的叠加永远都等于奇葩二。
对于姚晨一直无感,烂俗的剧情更是让我把这部电影当成了每日午餐五分钟的配音+配乐,看了长达一个月,看完了它。
如同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这奇葩二有很多平实中的亮点的,也就让我有了说话的冲动。
感谢这片子里的所有配角,他们演的如此之尽心尽力,只是没有那么一个好本子。
感谢姚晨,她的自然流露和表演技巧,让我不由自主地对由欣赏到了喜欢。
我以为片子最大的亮点就是GC的描写,美食与性的隐喻性表述,让我一瞬间对编剧有了那么一点点的仰望。
只不过,我以为,这精彩完全可以独立成章,成为与摇摆或婚约完全无感的一部分。
即使 在深夜三点 味觉也不会停息 城市 刚刚尘埃落定静的好像在等待一根针的坠落 滋味 就是品尝时 滋滋的味道 是稀软的土豆泥和坚挺的牛肉 它们翻滚 喘息 整个城市就是床 就是餐桌 用丝质的床单覆盖住 舌尖滚烫 让我放纵味觉城市在我们身体下面 此时 香山散发着香气 后海溢满过石桥 环线上的车流变成液体 随着 二环 三环 四环 扩散开去 就算扩散到 五环 六环 扩散到我的发梢 我的喉咙 和我的耳根 也到不了终点
上一次看鄢泼拍的电影,还是那部据说票房不佳的【阿司匹林】。
病怏怏的梅婷打着厚重的烟熏妆,念着文邹邹的句子,在钢铁森林里恣意的游走。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没有断奶的文艺女青年,被电影里不着四六的感情彻底的打动了。
以至于现在还能默背出那句,电影不是济世灵药,它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当然,引用自法国的吕克贝松。
过了四年多,再次看他的电影。
除了喜欢姚晨这个原因之外,就是因为那场闹的沸沸扬扬的挨打事件。
背后的故事越牵越多,情感也是错综复杂,报纸上天天跟踪报道。
大有比电影还要热闹的架势。
如果不是当事人付出的代价太过于庞大的话,我可能也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回,说是蓄意炒作。
八卦新闻虽然走到现在也已经淡了许多,可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却还难免戴着有色眼镜。
我在想这么个情史丰富的导演来拍爱情片,到底会浪漫深沉到何种程度?
是不是能拍出个类似情圣的角色,再不然也得说些警示恒言吧。
果不其然,我再次在国产片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观影后的失望。
以前看过一篇写胡兰成的文章,大意是说他在大马路上走着,突然想起些忧国忧民的事,眼泪就能刷刷的流下来。
说是他这样的男人有才是有才,但是嫁不得。
能这样被人咬牙切齿的提起的男人,我印象中除了胡兰成就只有窦唯了。
但是我并不想把鄢泼加到这里面来,倒不是因为跟了他的女人之后过的好像还不错。
而是我根本不承认他有才华这件事。
因为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郭晓冬演的那个抛弃未婚妻的男二号。
明明长了一脸麻子,还把自己当情圣。
更要命的是,周围的人还一溜的配合他。
说您真帅,您真有钱,您跟女朋友掰了都不能叫分手得叫抛弃,您最摇摆。
不带这样给观众吃粗粮的。
好在姚晨演的够卖力,虽然她身上总是很展现出时尚小白领的感觉。
不论是之前短暂出镜的【非常完美】,还是和老公一起演的电视剧【和空姐一起的日子】。
不过也可能是性格使然,总有股大大咧咧的气质从骨子里透出来,抹也抹不掉。
朱雨辰也够原生态,虽然莫名其妙就爱上了朋友之妻,莫名其妙的就跟赌气的人结了婚,莫名其妙的就从风餐露宿到了自己开店当老板只用了区区一年的时间。
虽然角色扁扁平平的,但看起来还算无伤大雅。
可惜两位演员卖力演出的大屏幕处女座也难掩影片本身的平庸。
转场的尴尬程度直逼PPT,片尾还出现了李宇春的现场演唱,搞不清楚的还以为是个加长版的MV。
就连让片中姚晨扮演的角色一炮而红的文章也不过是一般文艺小青年的文笔。
读起来肉麻不堪,仿佛北京的三环四环五环都一起变成麻绳扭在我的脖子上,甚至六环七环也蓄势待发。
反正生活就是这样,就算要结婚也指不定被谁放鸽子。
想好好生生看部电影,也得不到导演的真心实意。
那么就请继续摇摆吧,谁不都是别人眼里的小丑,自己眼里的情圣?
只不过,你摇摆不如我摇摆。
摇摆吧,还会有什么呢,继续纠结,难以抉择,只是我在想建外SOHO下的旋转木马转起来原来是这样的啊。
没注意到过来。
《摇摆的婚约》是在该片上映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部爱情片,又一部很难说算得上成绩上佳的国产影片,只能定位其在四平八稳的高度,这在给国产片打分角度看来已经很不错了,至少看片过后骂声和赞声差的太离谱。
整体来看,影片《摇摆的婚约》还是靠一种讲述都市男人女人之间的感情来铺张剧情的,都市男女的种种总有千丝万缕的情缘可道,注意,不是村姑村姑父之间的,毕竟抬眼望城市高楼的感觉总是要比低头看乡间牛粪来的强,电影的追求就像大多数人一样,都是追求一种视为非为的高尚,很难定义这是一种真实,但也不能全归于一种虚假,这就是影片带出的一种看是平凡的感情,却深埋着一种隐约可见的一种逼迫感的追求。
影片的大部分谈恋爱的剧情是围绕着“朋友妻不客气”的这一观念展开的,可能说的有些不人道,但影片的故事框架就是这般的流程,只不过添加了一些诸如假结婚的辅助效应来丰富剧情罢了。
其实影片折射的现实感还是比较明显的,男人和女人过活,男人厌倦了于是出去找小三,最后男人抛弃女人投怀小三,男人的朋友天落陨石般出现,于是也算是一名五成熟的小三跟女人谈起了恋爱,故事最后皆大欢喜。
这就是影片故事的中心提要,影片剧情虽说不闷但也没有让人太多心动的地方,马马虎虎的编排并没有影响影片的整体延展,反而有几分小温情的色彩像彩带般给影片划出了几道亮点。
影片中的假结婚这一剧情甚是有点像美国影片《假结婚》,只不过一个是为工作一个是为面子,就像歌曲一样,这样的剧情充其量也只算是翻唱,不能说是山寨,因为影片至始至终还是翻出了自己的一种色调。
美食感觉总是不离不弃的连着爱情这一元素在电影中呈现,这出和之前一部很不错的香港爱情片《全城热恋》中一段美食情缘略有几分相似,我们也无法说这是山寨,毕竟影片的美食发情不是画板上的主色调,但看过之后总感觉有几丝别扭,尤其那几句独白抒发感情甚是有点做作。
当然这也只个人看法及感受,自我圆场只是想说这般的伪情怀最好还是不要在电影中受到重用,完全与影片本身呈现的是两条平行线延伸开去,美食给了你感性,抒发情感喷涌而出,如果是喜剧片,一碗叉烧饭可以吃到流泪,但在这种中规中矩的爱情片中真的比较假。
这一出的美食觅情甚是不能同《少林足球》那一个苦涩馒头引发的爱情相比。
影片刚开始的女人牵驴以及女人上司踩到驴粪可以算的上是很不错的剧情编排。
不过与影片所要呈现表面上干净的大都市爱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能此处另有蹊跷,如果是带着讽刺味编排的这一出剧情,那么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经典之作。
上有高楼林立,一身高贵,下有驴粪一堆,一身高贵踏在驴粪上,倒有几分讽刺傲气的票子族。
当然,如果是为了凸显一种喜剧感,那这一出就大可不必留了。
这出于个人想到的有点多,衡量一下,自己的立场还是偏于前一种,毕竟,对影片有容乃大,也算是一种鼓励,一份支持,终究还是希望国产影片能迈开那又大又好的步伐往前走,尽管是披金斩刺,破釜沉舟,但那样最终突破成功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影片前后呼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粗制滥造,开片之处算是吊起了几分兴趣,可影片最后意料之中的圆满甚是毫无曲折感可言,估计大多数人看完之后的反应就是“就这般的玩完了”,但显然影片制作尽力了,个人认为,电影就像写东西一样,开头总是很棘手,不但要写的引人入胜,还得为下文开个好头,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倘若影片开头像上边说的有种讽刺感,那么与接下去的讽刺情感问题相呼应也多少算是一种很好的衔接效果,这般看来不但不影响影片整体,反而还凸出自己的一种风格。
当然这也只是作为一名路人甲的片面之词。
影片伊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段看似曲折实际上很平淡的都市男女爱情故事,不过平淡中这份爱情多少给了一些小温情。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部《摇摆的婚约》不难发现,影片揭示的现实中情感问题的面纱确实是难得,前面有说开片讽刺,接着男人情感出轨这在现实里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影片的这般剧情编排,又让人想起专门为出轨这一现象量身定做的国产影片《手机》,可以说,如果从揭示的角度来说,这两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两部影片所要表现最后出轨的男人都是一种心思。
这么看来,这样一种平凡美好爱情下的揭示人性也算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了。
都市情感的DV机里,爱情这么个玩意儿总是摇摇晃晃的,你说它是在舞蹈,其实它是在抽搐。
影片《摇摆的婚约》,不忍心同《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归于一类。
只因其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国产爱情片。
,还是那一句,给一份支持。
小清新的画面,对付我足够了电影里不乏模仿的痕迹,不乏相似的笑料不过比之那些所谓的大片,至少算是有诚意的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演员,简单的叙事像我这种情商低下的能看的懂 哈哈我很欣慰不过 那个只能一年喝一次的土酒的笑料,真没听懂谁来解释一下ps:最后突然出现的春哥 真是挑战了一下我的接受能力。。。
听过《突如其来的爱情》,旋律经典,记忆犹新,伴随那顿然乍起的激动音符,脑际仍会不禁浮现出莉香爽朗的笑容,一个纷繁纠葛的东京爱情故事,已然成为我这一代难以忘却的情感印象。
也正因如此,我默默承认,有时爱情真的会突如其来,突然而去,纵然其中是非一言难尽,却也意犹未尽,感慨万千。
然而,时光轮转至今,当婚恋都能被我们儿戏于股掌之间,感情也成了彼此推搡的摇摆玩偶,那份曾经触动人心的突然竟不禁沦为无厘头式的突兀通告,来去匆匆,甚至由不得当局者喘息片刻,就连旁观者也只能在一头雾水中接受似是蓄谋已久的定局。
《摇摆的婚约》,这朦胧的片名让我莫名而好奇,可当目睹这李宇春故作伤感地哼唱完最后一句“陪你到天明”时,一切莫名依然,这理应苦痛悲伤,分合重聚的情感故事,居然在不痛不痒之间走到了幸福的终点?!
轻描淡写得实在太过蜻蜓点水,让原本符合逻辑的情节发展缺少了令人信服的元素。
徘徊脑际的只剩下“突兀”二字,我甚至清楚地看到了那个臆想中漫画版的自己——张嘴呆滞,滴汗无语。
“摇摆”的故事似乎自始至终都在竭尽所能地诠释者“突兀”的丰富含义:一开场那头斑马造型的毛驴,那个临近婚期竟还为情彷徨的背叛男人吴巨源,那位全剧里走马观花式到近乎毫无台词的任性第三者,那个满心伤痛,从天而降,却又顺水推舟,先婚后恋的厨师张俊浩……最为惊艳的还是这位充满喜感,婚约主角的女主人公王顺佳。
影片在历经90分钟的叙事之后,依然像是一个故事的梗概,我丝毫寻觅不到一点堪称深刻,值得回味的细腻情感。
时尚的靓丽外衣还是无法掩盖电影挖掘情愫的苍白。
就连那段全球艺术总监与顺佳同事的婚恋插曲亦难逃令人“突兀”的尴尬印象(之前这总监不是向顺佳示好吗?
咋就爱上她同事了来??
)。
春春的歌声固然悦耳,可当情感波澜不惊,淡而无味,那仅凭华丽的造型又怎能唤起观众的共鸣与感动呢?
相反换来的是匆眼而过的不屑与遗忘。
电影还令我深刻的便是对于“时尚”的刻意打造,只是若标榜着“生活态度”的时尚标签其内核尽是些“突兀”风格的情感快餐,那么到头来只会让自己游离在床头马桶边的几页纸张,所谓经典,怕是只有渐行渐远!
超弱的剧本,没有新意、像白开水一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莫名其妙、多余的细节。
要命的是叙事上有些混乱,剪辑方面似乎有些随意,总之是详略不当。
这么次的剧本让颇具实力的主要演员没有丝毫发挥余地,也不能怪他们表现平平了。
我居然为了一部烂片写了影评!
指望其营养丰富的同志们就不要去了,指望其揭示当下摆婚族状态的同志们也不要去了,指望重温一遍《穿普拉达的恶魔》中眼花缭乱名牌的同志们也不要去了,咱去就是为了看姚晨咧着大嘴耍宝,看这个中国少有的类型演员扮演另一个郭芙蓉。
姚晨长得真是不美,尤其影片开头的几个面部特写。
但是人靠的就不是美貌,是那一股豁得出去的劲儿,即使狠狠地撒一把娇也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可爱至极。
且看她带着潜水镜夸张地西红柿炒鸡蛋,傻呵地问光年有多久,猜拳还不忘自己嘴大,让人不觉以为误入同福客栈。
剥去那一身光鲜的衣裳,姚晨还是那个郭芙蓉!
就让她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傻大姐吧,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可爱得很!
除姚晨之外,其他演员即使有演技也没有发挥之地。
朱雨辰、蒋小涵无功无过。
郭晓冬显得木讷,那个发型实在不太适合他。
吴辰君作为一个花瓶,真纯粹,鲜有台词,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个表情就好。
关于广告,之前没有看过《杜拉拉》,没有心理准备,没想到现如今电影里的植入广告这么赤裸裸、直愣愣和理直气壮,简直是直接把广告剪进了电影,破坏了影片自身的流畅,时时出现提醒观众,这是广告哟,你在看电影哟。
广告存在感太强了。
为什么一样主打时尚,《穿普拉达的恶魔》就可以表现对资本主义的生活产生无限向往,而国内做出的片子直让人觉得时尚不足广告有余,有种掏钱看广告的错觉。
不过,俺就是冲着姚晨去的,本片让人大笑的地方挺多,而且不装不做作,咱就是图个乐,这个乐图得还不错。
影片一开场是主旋律基情伦理片。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尚杂志受气小编王顺佳秉承并不时尚的和谐婚恋观和未婚夫共居一屋分睡两房在少女般的小鹿乱撞中等待洞房花烛夜的到来。
不料准新郎突然连日状态不佳,面带倦容,欲言又止,未有婚姻之实,先露冷淡之兆。
准新郎的同性好友适时的从天而降,随身携带的巴黎欧莱雅护肤系列一字排开,俨然比女主人的藏品更为壮观。
至此,跌宕起伏的知音小剧场已经缓缓拉开帷幕,北京小情歌似乎就要唱响。
可惜以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剧中剧,很快,剧情一百八十度摇摆,准新郎廊桥遗梦,旧梦变现;非常无厘头地将顺佳和俊浩丢在同一屋檐之下。
一向大大咧咧的姚晨根据剧情安排开始加入眼神放空俱乐部,并在跆拳道训练馆颇有刘若英结婚狂遗风地喊出“我、要、结、婚”四个大字,一时间悲从中来,粉红女郎恨嫁的怨气久久回荡在高高的气窗之间。
随着这股怨气慢慢累积发酵,影片逐渐由台式八点档小三正室对抗赛转为日式家庭情景恐怖片。
宇宙如此烟波浩渺,地球只是一粒细沙。
不知是谁规定被老公抛弃后就该面对电视枯坐到屏幕布满雪花点,却没料到稍不留神发丝微乱一转头一回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贞子。
再搭配上失心疯般挥刀怒砍西瓜、机械爬回床上的场景,导演完全可以走向一出探索情感伤害的心理悬疑片。
可是料理鼠王却在这样的惊悚时分收起了所有的刀具,进而在接下去的剧情中奉上美味的土豆泥和牛排,唤醒傻大妞味觉的同时也唤醒了对情对爱的觉醒,一下笔即是一连串限制级的成人比喻,城市在我们身下翻滚,剧情在编剧手中摇摆,美味情缘敌不过欲望都市,东方carrie在穿京丝依布鞋的女魔头麾下再度归来。
关于王顺佳闺蜜嫁时尚界大佬的副线,则是同样时髦的非诚勿扰式的呈现和拷问,不提也罢。
最后当然是几多误会几多欢喜,一对俏冤家注定终成眷属。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汤姆饼,类似于巧克力之于浓情巧克力,那块看起来似乎就是果酱cookie的东西几乎就是本片最为重要的感情线索。
可是这样的东西也太不特别了,导演你说你要是弄个驴打滚儿,好歹也颇具北京特色,而不是像现在影片看起来的那样:前一秒姚晨招了京B牌照的出租车离开,下一秒车窗外晃过的建筑却是上海博物馆。
影片中的王顺佳是北京的王顺佳也可以是纽约的王顺佳,来历不明的高端越野车可以是奥迪Q7也可以是宝马X6。
在这个时代,流行文化就像7-11里面贩售的炸酱风味通心粉,混搭和嫁接,得来全不费功夫。
可是在饱腹的同时,却也那么苍白和黯淡,等不到天亮就让人彻底忘记。
没有拍出什么新意爱情小鸡电影,不过不得不承认,国内目前此类影片的水准已经及格了,呵呵~~
我这么喜欢爱情喜剧,这么喜欢姚大嘴的,也就给这片拍个两星,大陆能不能就是认认真真地拍个片讲个故事啊…
我同事问:“你在看韩剧么?”
看,这生活多么平庸,让没有传奇的爱情只剩下细节,却是成全。
看完突然想结婚 ==!
。。。
乡土版《非常完美》吧,就算姚晨再清纯一倍也不给力。
很普通很普通的言情片。看来大嘴姚晨也不是仙丹,不足以把电影都变得活色生香。
"你想让我哭是吗?陪你伤感一下,然后你心满意足的明天去结婚"确实有人渣会在劈了腿之后回来恶心人一下。
一个叫做非常完美的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觉得顺势而生的上映了许多画面时尚的时尚小片,最成功的还是杜拉拉升职记,当然还有这个!不过,这个电影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朱雨辰,在剧中,郭晓冬变花了,姚晨变白领了。不得不说,李宇春唱的片尾曲还真不错!
两分给姚晨,一分给朱雨辰,还有一分……给李宇春吧……囧
一般,广告植入跟杜拉拉差不多,不过比起徐大妈,我更喜欢姚大姐。
姚晨有戏
11 July 2010。为什么差评那么多。个人觉得还是蛮好看不仅仅因为姚晨还有故事。
找个会做饭的男人多幸福啊。
除去剧本煽情的酸葡萄,姚晨和朱雨辰的演技还是不错滴~比嘴大让我笑喷了。。。蒋小涵在片子里比主持好看。
姚晨后面内造型真丑。
姚大嘴啊还是演八婆比较哏儿,这种嗲精偶像剧就算了吧,蒋小涵这个跟班太土了
前面惊喜不断,最后半小时就开始落入俗套,也许大多数爱情都是这样吧。
比较喜欢王顺佳这种个性,坚强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