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姚晨监制主演的文艺片《送我上青云》上映8天仅取得1828万的票房,首日2%的上座率,可以说一上映就和观众绝缘了。
虽然豆瓣上7.3分的口碑评论,在同期的电影中格外扎眼,然而一上映,被同期上映的5.8分《沉默的证人》抛到了千里之外,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了。
无独有偶,8月23日,周迅,吴镇宇等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领衔主演的悬疑文艺片《保持沉默》上映,上映首日排片率虽然保持在9.5%左右,比《送我上青云》要多。
然而,仅2%的票房占比和6%的上座率让这部电影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拉开了千里差距,在强势的攻击对比下,毫无疑问的哑火了。
01,观众望而却步的高冷文艺片在笔者的印象中,国产文艺片似乎从来都是以“高冷”为主,单看名字,《保持沉默》电影的本命为《黑色曼陀罗》。
在自然界中,黑色曼陀罗代表的是颠沛流离的爱和不可预知的死亡,属于一种不祥之花,让人在花语中窥探出爱而不得的失落。
可能是片方基于市场的考量,改为《黑色曼陀罗》当然有其考量。
然而,不管是《黑色曼陀罗》还是《送我上青云》,这些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似乎难以集中观众的观影情绪,难以产生爆款话题,难以空降热搜,自然得不到观众的回应。
“如果有来生,我也想做别人的天使。
”如同《保持沉默》一样,每一部文艺片都有很多能够触动人心灵的语句和台词。
在戛纳先声夺人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保持着传统文艺片的风格,却陷入到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争议中;姚晨《送我上青云》以女性的视角大胆的阐述了当代青年孤独内心的自我治愈之路,然而却只能依靠导演发千字长文,主演监制姚晨微博呼吁“求排片”!
当今社会,观众的碎片化时间较少,每一个人都在高速的利用和分配,而情绪表达为主,“不痛不痒”的文艺片很难让观众提起兴趣。
不管是包裹在悬疑之下的文艺片,还是直抒胸臆式的片子,过于意识化的情绪表达,即使观看,也会被“云里雾里”的观影体验占据上风。
所以,我们在影评网站上总是能够发现,关于文艺片的评分数量过少,甚至不及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烂片。
商业烂片被骂至少说明还有“热度”,而没有热度的文艺片给人的感觉总是悄然上映,悄然下架。
02,文艺片到底“难”到了哪里?
很多的文艺片拍摄成本较低,预期的票房也不高,在内容上,显得瞻前顾后,顾此失彼。
试想,一个只追求高深莫测的文艺片,连评委和专业人士都看不到,怎样取悦观众?
一个只会跟风取悦观众的文艺片,连思想内涵都没有,怎样拿到高分评价?
既要取悦观众,又想要表现出一定的“高度”和内涵,这就让国产文艺片“很难做人”。
商业片只注重它的传播效果和票房成绩,即使是评分略低,也影响不大,毕竟他们追求的是快节奏的观影效果。
比如正在上映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6.2分评论,烂番茄67% 的新鲜度,仍然不能阻止首日2.8的票房好成绩;而文艺片从起点开始,就比一般的商业片要难,成本限制,演员限制,还要拍出有深度,有内涵,能够有票房成绩的片子,实属不易。
即使是赚得30亿票房,备受好评的《我不是药神》,也不敢只打“文艺片”的噱头,他们的宣传也是“商业片中的文艺片”。
03,心灵鸡汤变票房毒药《百鸟朝凤》号称是“中国电影教父吴天明的个人精神自传”,曾经被东京国际电影节称为“最有骨气的中国电影”。
电影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着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
这样一部名满国际的作品,却面临着排片和票房的双重尴尬。
首映票房30万,被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以1.74亿的好成绩甩到了千里之外。
年逾花甲的出品人方励不惜放下尊严,挥泪一跪恳求排片,不想让好的作品就此埋没。
也许,是这样的行动感动了影院和观众,周末黄金场增加了排片,也赢得了很多明星如徐峥,韩寒等人的力挺,然而在商业大片的强势攻击下,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回天无力。
近几年来,能够在院线票房口碑成功的所谓文艺片,大多也只是摸清了观众的口味,做到针对性有的放矢的伪文艺快消费作品。
陈可辛曾经说过:“商业电影最大的方法,就是把大多数的观众集中在同一种情绪同一个判断中,而文艺片恰恰相反,文艺片是给你自己以思考。
”这句话说得没有问题,但是,只给自己思考,就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难以产生爆款话题和票房成绩。
04,也许,你是那个懂它的人......有一句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己想要赚取票房的话就需要接地气,别玩观众看不懂的逼格和高深道理。
导演们的心性笔者是理解的,每一个想做好文艺片的导演大多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艺人,不愿意随波追流,只想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着自己的一份特立独行。
《阳台上》的导演掌盟说:“这部电影(《阳台上》)讲的是弱者无力地去捅向另外一个弱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东西。
”
也许,这样的情怀是不被理解的,现实中一记又一记响亮的票房耳光,让严肃工作的文艺创作者备受苦恼。
曲高和众寡,沉浸在自己的圈子中,而没有去深入了解市场,当然不能够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响应。
久而久之,当文艺片成为了编剧和导演私人订制式的作品成果时,“导演费心,观众不看”这样的死循环将会越来越严重。
不管是高冷还是矫情,希望文艺片遇到能够懂它的人!
故事从明星被杀案开始的,很快控辩双方律师就在法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哎,等一等,一个吴镇宇,一个周迅,这男女主角之间,不发生点什么,那怎么行呢。
很快,这两位在法庭上各种耍酷的律师就在私底下见面了。
哦,原来,这俩是曾经的情侣。
这时候,谁还关心那“花边”的凶杀案啊,吴镇宇和周迅之间的“纠葛”不应该好好狗血一下吗?
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两位当年分开还是很有理由的:周迅因为“个人原因”要回北京,而吴镇宇觉得北京很冷,不愿意跟周迅回去。
结果,俩人崩了。
而周迅更为纠结的是,当年自己回北京,吴镇宇竟然连原因问都不问,这样的男友和热水袋还有什么区别?
好吧,俩人的小情绪暂且放到一边,回到案子上。
这案子的当事人和周迅应该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吧,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剧组特别缺钱,还是周迅的片酬实在太高,所以这俩风马牛不相及的角色,被周迅一个人包圆了。
随着案情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反转也接踵而至。
你说它生硬吧,还有点自然,你说它自然吧,还有那么点生硬。
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锅半生不熟的夹生饭,膈应你,没商量。
而处在“案件漩涡”中的另一位当事人,其自身的经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而其从遥远的他国回到香港,这动机实在是令人相当的“想不通”。
或许,导演要的,只是一个不停反转的情节吧。
个人觉得不好看,原以为是悬疑剧,但是看完并没有觉得。
反倒觉得逻辑有很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
这部影片和孙红雷的《全民目击》差不多,但《全民目击》好看太多了。
这部戏讲的是母亲维护儿子的(虽然剧中真正的凶手不是儿子,但是是和儿子有关系的,孙红雷的《全民目击》讲的是父亲维护女儿)。
全民目击看上去律师更加专业,情节也一环紧扣一环,看的时候更加吸引人,而这部戏律师给人感觉没有多专业,案件也是不符合逻辑,比如是不是万的文芳的儿子,法庭只靠听别人说吗,不会DNA鉴定吗?
还有明明有精神病,却没有检查出来。
另外老田给人的感觉也不是说一直坚守维护凶手,剧中想表示的是他内心始终想维护,但是看的时候总是感觉给别人漏洞让别人看出他只是为了维护凶手而这样做,而《全民目击》没有这种感觉,自始至终都给人一种都是一个凶手真正的做法,而不是为了维护谁谁谁,故意做出来的,让别人误以为女儿真不是凶手。
还有剧中端木兰去找凶手的时候,没有一点警惕吗,都知道他不是正常人了。
这部电影以我个人的认知来看,是想表达那些被抛弃被遗弃的孩子在童年遭受的委屈痛苦,对他的成长极其不利,会使他成为精神病患者,危害他人,造成其不幸的一生。
对于此,我相信不幸的童年,不幸的原生家庭确实是会影响人的一生,影响程度和遭遇的痛苦与个人心里承受能力者有关,但是真希望,那些知道自己被童年影响的而又成长了的人,可以认清自己,好好改变自己,而不要什么都怪原生家庭,既然原生家庭和童年无法改变,那我们只能改变现在改变未来,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或者沉迷在当年的痛苦中走不出来。
豆瓣评分不高豆瓣评分不高,其实我还是能够理解的。
影片放到一半的时候判定凶手是老田的时候,那时候我以为放完了。
之前看过很多阿加莎的书,是不可能的人其实就是凶手,所以觉得凶手是老田也不意外。
显然这次还不够“不可能”,谁能想到张小杰和万思成的缘分这么深。
张小杰偷拿了万思成的天使挂坠,张小杰也看到过万成芳唱歌,甚至万成芳送万思成进慈济院的时候,张小杰也看见了,所以张小杰才说出“你妈妈好漂亮”。
其实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张小杰放的,应该是吧。
看着他听到养父母被自己杀掉的时候那惊恐的样子,我都怀疑证据是否正确了,但事实就是事实,张小杰做事做绝,想要达到目的不次手段。
但是影片似乎讲了很清楚为什么张小杰那么做,我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他们不是好朋友们吗,不是互相帮助吗?
而且他们都是被遗弃的呀!
他不应该找自己的父母吗,为什么找到万成芳?
羡慕别人的父母?
还是说从他拿到那块天使挂坠的时候他下意识以为自己就是万思成了?
还有我想说端木兰去找张小杰,张小杰那房子是个豪宅吧!
他有钱住豪宅没钱打官司?
就是说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看电影没有看仔细,理解不够深还是电影的问题。
还有一个点,也是最让我震惊的一个点。
当张小杰将要杀死端木兰的时候,端木兰仅用一句“我怀孕了,我想让他看看这个世界”这样的话就让他死里逃生,我真的很怀疑这句话的杀伤力。
或许真的是因为张小杰他明白一个孩子被遗弃的痛苦,所以他不忍心伤害端木兰。
我作为观众看来,张小杰几乎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还能因为这样的一句话放过端木兰,我真的觉得是主角光环。
当然了“彼之蜜糖,汝之砒霜”,什么样的声音在不同的人听来都不一样。
再说说拍摄手法吧!
因为之前我看过一部英剧叫《皇家律师》,所以我看到他们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时候我马上就想到这部剧了。
(主要是我看政法剧片子比较少)。
其实我在想是不是所有悬疑剧都要一次次模拟案发情况,复盘过去的所有,最后一次性放出物料,或许是需要这样的安排!
看《记忆大师》,看《看不见的客人》……都是这样。
可能这样更容易理解和共情吧!
嗯……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在想是不是借这个案子让端木兰和正为旧情复燃,重拾旧爱了。
是不是有太多调情的地方了?
大律师谈恋爱,真是必有重案啊!
最后,吴镇宇和周公子的演技都在线,就是这剧本嘛!
没有那么的……尽人意罢了。
影片在一开始就埋下了悬念。
著名歌手万文芳赴香港演出,演出期间,在自己的化妆室里面遇害。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起密室杀人案。
除了万文芳以外,案发现场叫做吉米的年轻男子则成为了头号嫌疑人,被警方逮捕,故事因此而展开。
周迅在本片当中,一人分饰两角,除了出演被刺杀的歌星万文芳,她还饰演了律师端木兰——作为吉米的辩护律师,要为他做无罪辩护。
非常兴奋的是看到了周迅和吴镇宇在法庭上的激烈辩论,看到一个生活中结巴的周迅,作为演员是多么具有天分。
导演说,两个角色虽然不相关,但她们同作为母亲,冥冥之中像是有连结。
而周迅说,一个象征着理性,一个象征着感性,人的性格都是多面性的,我认为她抓住的人物特性非常准,这也是她的敏锐力和她无可挑剔的演技所在。
这部96分钟的片子里包含的东西很多,法庭戏,悬疑反转,感情线,亲情线,还有心理问题等等,所以有的地方没有来得及深入挖掘,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首先是因为影片的存在不在于取悦大众,它一心一意在传达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是一部走心的电影,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导演和周迅都是因为看到了弑母的新闻有所感触,想拍一部电影来说说这个问题,这是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即使是三年后的现在才上映,依然非常难得。
其次是因为影片具备了优秀电影的条件,精彩的剧情,优秀的演员表演,以及配乐等等。
我之前说的一些地方没有深度挖掘,但并不能说,这个故事有问题,这个框架不完整,只能说,影片留给观众的空间很大,能够去主动理解的人看得很过瘾,没有自行填补的观众可能会疑惑,但这绝不是逻辑有问题和剧情漏洞,很多东西只要稍微多脑补一点点就可以完全说得通的~而且,该有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都是清晰的,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并且,整个电影看下来节奏很快,没有拖沓,观影感受很好。
再说一遍,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还有,演员表演非常丰富,不单一。
每一条线都是短小精悍的,演员很优秀,所以在短短的几场戏,就把人物关系交代非常清楚。
比如,万文芳虽然戏偏少,但每一场都不可或缺,她抛弃孩子,愧疚自责,对突如其来的吉米的震惊,喜悦,再到知道吉米身世后的绝望和懊悔,再到受伤后,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保护,交代得非常清楚。
而端木兰,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了法庭辩护,追查真相,但她人物的完整性依然没被耽误。
从一开始的作为理性的律师对于吉米的保护,再到逐渐走进吉米的内心世界,变得怀疑,惊奇,夹杂一点恐惧,她也作为一个母亲的煎熬,她曾经离开香港的故事等等,几场戏就交代得清清楚楚。
看起来真的非常过瘾,周迅很赞。
其他演员暂不列举。
最后,这个影片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确实存在不足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真的值得一看。
我真的认为,这部影片绝对不止这个分数,低分的人是认真的吗……
当一部电影的宣传只剩主演光环,就已经处于同流量明星电影共命运的悬崖了。
这部16年就该上映的电影,此次出现增添了光线传媒随意清仓的嫌疑。
这无疑是周迅个人做了一场大型慈善公益,保持沉默的标题大概留给票房最为合适。
电影的问题之一是无法“归档”。
悬疑缺少基本氛围,推理没有递进节奏,情感又补不全人设的完整性,大概就只有原生家庭和儿童心理成长这一条主旨在正片结束后的一段内容中得以正名。
那请拍一支广告就好,因为本片一点都没点题的感觉。
大概是导演没吃透剧本吧。
导演的功力明显不成熟,许多镜头语言在我看来就是浪费资源。
全片仅台词的部分是及格的,但这一部分又归功于演员演技在线。
场景呈现使用了过多的地域刻板,演员较好的细节演绎几乎没给特写,剧情的推进失去了叙事性和冲突感,不知是话剧导演的习惯还是失误。
电影选择上映的时间的确容易让人多有联想。
北京好冷啊这种台词在香港的土地上说出,多出来的意味是别时上映不会拥有的,但即无揶揄的趣味,也无剧情的帮助。
这个片子的整体质量,若是放在几年前可能需要打跨界与女性身份的宣传才可求得不亏的票房,可惜这两张牌失去热度很久了。
如今权当光线在做买一送一的活动吧。
选择周迅或被周迅选择,这个话题已经和电影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片子在我看来唯一的社会助力反而不是原生家庭的主旨。
《保持沉默》和同期的《送我上青云》一道,倒是贡献了关于女性电影人困境的现象级小品。
困境的本身还是关于内容生产的沉默,市场利益的追逐战场哪里还剩一片净土留给热爱和认真的人。
最后的最后,5.5分,如果没有周迅,可能只是4.5而已。
更多的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 willyi_
【剧透】最近看了两部关于香港的犯罪题材电影,第一部是由杨紫主演的《沉默的证人》,讲述了身为法医的主角师徒二人在验尸房被持枪歹徒劫持后,如何机智勇敢拼死逃脱的故事,节奏紧凑,扣人心弦。
第二部是由周迅主演的《保持沉默》,讲述了昔日情人作为控辩双方唇枪舌剑的故事……不,看到后面就知道,重点是讲述了一个犯罪少年黑暗又心酸的成长故事。
“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太冷了。
”这是一个悖论,如果律师不找寻真相,也许这个孩子就不会跳楼自杀。
但是,如果律师隐瞒真相,这个孩子将一直活在自我欺骗中,受害者将不止一个人。
这部电影,也间接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感情问题。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单的岛屿,等着别人来靠近。
主角光环的律师,有一位昔日情人默默等待;被谋杀的女歌手,身边也有一位知己静静守候。
只可惜,被抛弃到孤儿院的真儿子,被无情的大火烧死了;冒充真儿子的犯罪少年,渴望得到爱却一次次失望,最终自杀了。
人的命运,就像曼陀罗花一样,具有两面性。
时而像天使那样美好,时而又代表着复仇和死亡。
当天使吹响号角,复仇的表演拉开序幕,死神悄然而至。
我为《保持沉默》中的犯罪少年,流了一滴泪。
更希望,自己能像《沉默的证人》里面顽强的女主角,面对歹徒毫不畏惧,被玻璃刺得鲜血淋漓还能继续逃命和搏斗。
当一个人,嫉妒别人幸福的时候,会想死去;当一个人,面对危险经历生死考验的时候,就会突然很想活着。
且看这颗心是选择生还是死。
该片讲述了律政女强人端木兰与检控官吴正为因一场案件在庭审上相遇,并为寻找真相展开了争锋相对的法庭辩论的故事[事发香港。
当红著名歌星万文芳在密闭的化妆间遇刺,在场的只有18岁、持美国护照的吉米·托马斯一人。
他被当做首要嫌疑人起诉。
来自北京的端木兰律师被聘为吉米的辩护律师,准备为他做无罪辩护。
她在法庭上与该案的检控官吴正为,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而恰巧,端木兰与吴正为曾是情侣,几年前,端木兰回北京发展,两人分手。
电影通过万文芳经纪人田景程、吉米等人的视角,慢慢拼贴出案件的过程。
随后,又有知情人称,嫌疑人吉米正是万文芳曾经遗弃的私生子,这个爆料也让案件的性质变成了“弑母”大案。
真相愈加扑朔迷离。
年轻的万文芳热爱唱歌,但生活困顿。
唱片公司提出的一个签约条件是,她必须舍弃私生子。
万文芳渴望摆脱眼下糟糕的生活,渴望成功,在北方慈济院门口,她遗弃了儿子万思成。
儿子以为妈妈是在跟自己玩游戏,他躲在树后,蒙住眼睛,数到一百后睁开眼,妈妈已经不在了。
吉米其实是孤儿院里的另一个孩子张小杰,他是万思成在孤儿院里的伙伴。
只是不同于万思成曾在妈妈的关爱下成长,并且坚信不疑妈妈会来找他,张小杰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遗弃、被践踏的环境里。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当端木兰问吉米,他到底是叫吉米、万思成还是张小杰时,吉米回答,都不是,他从小听得最多的,是“野种”。
他跟着奶奶捡酒瓶子过活,奶奶说他这种人就不该出生,害人害己;送到孤儿院后,他又遭到其他孩子的霸凌……
张小杰被遗弃、被霸凌,他羡慕万思成拥有的母爱,因此,当张小杰发现万思成拥有母爱,他无比羡慕,他渴望分享这份爱,甚至取而代之占有。
在离开孤儿院被领养时,他偷偷拿走了万文芳留给万思成的天使项链。
被美国夫妇领养后,张小杰遭遇了养父的虐待。
13年后,张小杰涉嫌设计害死养父母,之后回国,拿着天使项链找到万文芳,想以万思成的身份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母爱。
万文芳打算在慈善演唱会上宣告她与吉米的关系。
功成名就的她不想再一次遗弃自己的孩子。
就在这时,田景程把一张亲子鉴定书放在她的面前,她与吉米有血缘关系的可能性只有0.004%,也就是说,吉米根本不是她的孩子。
万文芳的信念瞬间坍塌。
万文芳的悲痛与无措,激起了吉米的恐惧与愤怒——他把自己当成了万思成,他愤怒于母亲再一次“抛弃”自己,恐惧于他将又一次失去母爱,他举起刀捅向万文芳。
昏迷之前,万文芳请求田景程保护吉米。
真相浮出水面,吉米突然持刀挟持端木,正为大喊不要,危急关头端木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我怀孕了”这句话却击溃了吉米,吉米放开了端木,跳楼自杀。
保持沉默第一天上映就迫不及待去看了,这是近几个月难得通过预告就期待的国产电影。
本片的导演是电影新人周可,之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此前没有过大的制作,据说周迅是看中了片子关于亲情的部分才愿意加盟。
看完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看的,但我只给打了三星,原因不是不好看,而是还说不上多么出色,只能说还行。
这个题材主打悬疑,但是悬疑色彩不够。
片子后面讲到人性,但是又涉及不深,给人不上不下的感觉。
当然这几个主演我都挺喜欢的,尤其周迅,祖峰也不错。
不过吴镇宇在戏中演了一个有些搞笑的角色,还是不太适应。
说一下影片好的地方:法庭戏我认为所有精彩的部分都在法庭戏上,检方和辩方律师的互动很是好看,法庭上一个个回合交手营造了刺激的氛围,休庭时的镜头交叉又让人有紧张的感觉。
包括双方在庭下取证的过程,也都很精彩。
不好的地方:人物动机略牵强。
吉米托马斯从小跟着姥姥过苦日子,姥姥嫌弃,后来被遗弃到孤儿院,接着被美国夫妇收养,然后有被虐待的经历,最后养父母神秘死亡。
这段人生下来,电影里就塑造了一个习惯性昏厥以及反社会的人格症状。
这个设定在我看来,是有些牵强和俗套的。
被虐待后的病态人格通常能在犯罪类型的电影里充当犯罪动机,不过必须要靠电影戏份的烘托,而且动机的强度要合理。
像是沉默羔羊里面的变态医生,演员功底深,刻画地活灵活现。
本片也许是戏份的原因,我看到吉米这个角色,总觉得他不应该做出前面那么多事。
或许导演考虑到如果给吉米这个角色更多戏份,他会不太能撑起这部戏。
这样我们看到的变态的角色,就有些不太站得住。
另外故事中一个牵强的地方是,当年万文芳遗弃孩子到孤儿院,她就没别的选择吗?
我在想,把孩子放到老田名分下不行吗?
给自己的家人也行啊,甚至送人都可以。
反正我是理解不了直接扔到孤儿院这样的设定,唱片公司也不会做这么没人性的事。
还有一个让我疑惑的因素就是,为什么要设置女律师和女明星一样的容貌都由周迅来演呢?
看到底也没看出容貌一样涉及到了哪些剧情,难道是因为请不起第二个女明星了?
还是说暗示端木律师也有和万文芳相似的心境,所以更有动机寻求真相。
万文芳基本上躺在病床上没有戏份,是不是借由一样面孔的律师来寻找真相,最后达到为自己的受害寻求真相的效果?
这点在我看来也是比较牵强。
整部电影作为一个新手作品,还是有可观性的,至少这两个月,剧情片我就没见过比这个还好的。
虽然有失望的地方,但是至少这个影片的格调是起来了,有一些精巧的设计,后面的结局不太自然,但是是那种可以去电影院看看的影片。
期待更多法律探案题材的出现吧。
周迅在干嘛?
天哪,睡着了3次,错过了细节每次醒来都是祖峰软绵绵的声音双方律师辩论,就一个套路这样这样,不,有可能还有第三人是吧木兰和文芳长的一模一样大家竟然一点都不惊讶祖峰的造型太奇怪了,那胡子不贴脸型,假发质量太差美国长大的孩子,京片子太溜配音和口型对不上,太出戏了角色年纪的变化,也没有拍出来死掉的养父母肯定也有问题被烧的孤儿院也有问题周迅作为木兰和吴镇宇对手戏精彩
两星不能再多了。枉费我以前那么喜欢看周迅的片子,唉,世风日下
周迅的演技和颜值都在线。其他的看完就忘了。好羡慕电影里的年轻男演员。记不住名字记不住样子。但是却能跟周迅和吴镇宇一起拍电影。好羡慕。
太俗套了,反转有些刻意
一度以为是低配版《控方证人》,结果证明我高估/想多了。……“其实我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你跟我妈长得很像。”就为了这么一句台词,所以让周迅一人分饰两角?成片的效果还不如让两个演员来饰演,可能会好一些?歌手万文芳不仅造型有些糟糕,配音也听着别扭……吴镇宇的普通话台词采用配音,粤语台词则用原音,两个声线不一致,听着也怪怪的。
我看了前排的差评评论之后,只想保持沉默。剧情反转之后再反转,但剧情绝对容易理解。可惜了,因为豆瓣评分而没有进到影院看这片,总体上是一部没有特别好,但是绝对也不差的国产悬疑片,尤其两位主演的演技十分在线,值得观看。最后呼唤请对每一条生命负责,当你做出了抉择的那一刻。不要让他们在浓浓烈焰中或是在漫天雪花里消陨。
剪辑太混乱了!周迅演什么不像什么!声音出戏严重
这片儿简直是“菲姐往事知多少”?连专辑封皮都在cos寓言吗??祖峰老师实力cos长发窦唯/高峰/阿杜…小朋友在北京的山间有独栋别墅真厉害…最后school实力出镜,不愧是北京新一代网红打卡地了。至于电影演的什么,对不起,走出影厅10分钟我已经忘了。
这个国粤双语自由切换真让人头大,周迅姐姐的演技和台词功底被谁偷了
表现过程要是再深刻点就好了
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周迅和吴镇宇关于感情的对话了,一个不说,另一个就不问吗?他们之间的粤语对话很好玩。另一个周迅做得脸好假。
你猜怎么着 早上刚看完了《一级恐惧》,再看到这剧的律师不让说话、左撇子、死者线索下留下了一句话之类的雷同剧情就决定给了两星。
我真的是从2016年期待到现在,总算是上映了,倒不是对于电影的期待,而是对于周迅的期待,我觉得这部电影里周迅的表演还是合格的,对我来说能在电影院听周迅讲台词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当然比不上巅峰时期的那几部,毕竟这是一部典型的反转型商业犯罪片,能给演员施展的空间其实很小,电影本身中规中矩,没有多好也谈不上差,对于母爱的渴求造就的偏差,其实这类电影的结局也很好猜,一开始几乎就已经给了结局,所有关于第三人的设想都是幌子,就看导演如何自圆其说了。
让周迅特效化妆后分饰两角,可能是最大败笔。比剧情散乱、重点不明、bug重重还要致命。整个剧本都是空中楼阁,像是平行世界发生的故事,与我们无关。周迅和吴镇宇那段粤语国语的拌嘴,是最好看的部分。
剧本摄影都太差了。能把密室杀人悬疑片拍这么难看也不容易。
周迅一人分饰两角,演得太好了。
很不错的电影周迅演技值得认可
还不错的一部片啊,故事有些亮点
除了一次法庭辩论还有些张力,其他都显得故作矫情。#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