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的几个月,是我看书最集中的一段时间,但在东野圭吾的加贺系列中的《新参者》,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焦虑不安,我处于一种紧张的恐惧中,追问自己“阅读有什么意义呢?
”想起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并且林奕含在视频里曾质问“会不会,艺术从来都只是巧言令色?
”当时我在火车上看完这本书和视频,周围的人群喧闹声好像逐一褪去——我所看重的文学,被一个学中文的女作家所质疑,并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网络时代,我似乎并不热衷时事热点,我更愿意去考古散落在过往时光的书籍、电影和电视剧。
今天看完了《你好,对方辩友》,玛丽苏的剧情,不过其中的辩论观点在青春电视剧里尤为珍贵。
下面是《你好,对方辩友》最后一场辩论的部分台词:——意义是人赋予的。
当我们不再为辩论赋予意义时,辩论本身就没有了意义。
——“人是活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中。
”意义为我们继续走下去提供了动力。
寻找意义,正是人类自我合理化的过程,从而完成自我构建。
——但辩论的精神不正是质疑与反思,不正是摒弃一切自我欺骗和自我定义吗?
辩论精神是质疑,是反思,是不顾一切地追寻真理。
当我们赋予了辩论意义,恰恰是把辩论当作自我价值的点缀而已,为辩论赋予意义与辩论精神的本质是相悖的。
我们达到了两点共识:一,辩论的目的是通往精神独立自由。
二,意义本身是自我消解构建的独立自由。
——辩论精神有那么高尚吗?
那辩论精神又给了我们什么呢?
所谓的勇气独立自由,不就是越活越任性吗?
——在自我建构中,西方人强调自我与他人的差异,而东方人则强调自我与他人的联系。
在这一点上,没有谁的价值更高。
“当辩论被赋予意义,我们要么拔高它,要么贬低它,总之被扭曲了,不真实。
它们彼此消解。
”“那也不一定。
没有扭曲,何来真实呢?
那是不是清者越清,浊者越浊呢?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呢?……到底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还是说,我们的世界都是被扭曲过的。
”“扭曲并不可怕。
”“其实,我们无须介怀。
”“对,一味强调我们想要的样子,也许,恰恰活不出我们想要的样子。
”“所以,热爱就够了。
”摘自《你好,对方辩友》阅读写作亦如此。
文学是不是巧言令色呢?
相同的文字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解读,那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呢?
——热爱就够了。
林奕含在书里说“是文学辜负了她”,她的老师爱上了对她说爱那一刻的质感韵律,文学让爱上文学的人变得敏感柔情,为此哪怕到最后房思琪心中还存着浪漫柔情……有的人认为阅读写作让自己变得更敏感脆弱,有的人认为阅读写作曾带来自己人生的高光点,尤其在思考人类对世间事的追求后,即一份有偏执感的梦想,都在静默地改变着人,从而使人类无限接近于它,因此我们不必特殊和悲观地看待热爱文学这一特质。
我这人有些糟糕,但想要过好日后的生活,热爱就够了。
尽管用的都是新人演员或者素人校园辩手演员,更不用说什么流量明星,但也不妨碍这部剧小范围内的口碑爆炸。
因为此剧的编剧曾经是辩手,才能写出几乎真实还原校园辩手的剧本来。
看完了你好对方辩友,我文盲我说不出现在是什么感受😂,但真的拍的太好了,豆瓣8.0的评分不是盖的,曾是辩手的能在这部剧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像我一样不是辩手的,也能从他们的剧情中看到燃烧的执着和青春的美好。
很遗憾我的大学时光跟辩论几乎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是从看了几期奇葩说以后我觉得辩论根本不是有些人说的抬杠和逞口舌之快,像最后一集决赛辩辩论是否有意义时说的那样,它是从古至今人类追求真理的缩影,体现着从苏格拉底关于真理的启发式质询,到儒释道三流合并,再到科学观与民主深入人心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先贤的求真与探索。
里面还出现了武汉大学自由辩论现场推进技术,金钱辩(我好歹看过,貌似是马来亚大学和武汉大学辩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法学院余磊获得最佳辩手,我一百度发现人家现在是天风证券董事长666)等等对于辩手来说是彩蛋的内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能想象得曾为辩手的观众看到后是多么得有共鸣,我只想说编剧实在是良心。
在武大四年都没有听过名嘴周玄毅老师的课,也没有看过金秋辩论赛舌战群院的精彩场面,只和同学讨论过新生辩论赛奇葩队名的老学姐真的想重回大一,说啥都要试试辩论队啊!
我真的要拉着小波波再看一遍了,重新体会大学的那份热血,浪漫和美好。
生活需要辩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世界多元不仅因为我们更加包容,更因为我们的不同与坚守,努力说出自己的看法,辩论不是要说服所有人认同自己是对的,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为自己的持方据理力争,寻找着有共鸣的人,听到不同的看法,不断更新自我认知。
成长,以为是在慢慢中进行,有时就是某一瞬突然成长,措手不及不愿接受却也不得不 。
错误与正确本就是心中的执念,有时将他人说服,有时她人将自己说服,我们的认知从出生一点点建立,每个人都有偏执与任性,有人藏在心中,留给自己消受,有人不顾一切,想要改变。
念想是一时的灵光一现,有人让它流逝,有人执着于此,成了执念,执念是动力、是勇气,我们不满他人不了解下的随意贬低,我们不愿因自己的弱点导致失败而放弃,我们不甘平庸去过那种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
梦想与许多人而言真的有吗?
我知道许多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但我更能经常遇到与我有相同困惑的人,觉得自己孤独,觉得有点小颓丧,那种认识到自己错误和无法坚持完成一件事的矛盾,好不容易坚持了却又觉得太过刻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告诉自己一日一月一年不该只是岁月,那些我们经历的日子该是实实在在的印记,印证着我们的成长,印证的我们的得失,印证着我们的等待与冲动。
想来一场与自己的辩论,把所有“我愿”“我希望”“也许吧”“但愿吧”通通了结掉,想做一件事,那就去做,做了,那就坚持下去,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顾虑太多,青春一点点消逝,念想慢慢积攒成了不可能,看似越淡然越不淡定,看似越不在乎越看重,怕做不到所以一直徘徊,怕令人失望最后失望透顶的只会是自己。
许多人心中都会有心结,恐惧怕面对,所以一直躲闪,可能会伴随很多年,心结是一种我们害怕但只要克服之后舍弃之后就会感激的东西,害怕让我们卑微,勇敢让我们懂得得与失自在人心,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不同身份看法会不同,最终我们定会感激那一切已经发生的,因为无法改变那些,我们学会接受。
一次次 ,悟 ,醒了,又一次次,迷茫了,看似在死循环中,其实这是个不断上升的螺旋。
其实看了这部剧感觉题材真的非常好,而且在每一次辩论赛中的选题真的非常好,每一次辩论的题目,都非常有意义,一些地方真的非常贴合校园,非常真实有代入感,但是女主的人设真的是有点看不懂,有一些理解不了女主的行为,尤其是前几集,真的感觉女主矫情,还莫名其妙的毒舌,而且我也看不出来女主的定位是什么,一会文静一会小气又毒舌,可以理解后期的行为但是无法理解前期的行为,在他们第一次参加辩论大赛时,刚开始女主没有被选择,女主就开始不开心,这个可以理解,自己努力了很长时间没有被选上伤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应该继续努力吗,这个女主一直纠结为什么不是她,难道别人就没有努力,就不该被选择,只有你努力应该被选吗,不应该是公平竞争吗,那个男主的操作更迷,直接就带着女主去找团队鸣不平,难道必须是女主吗,你的兄弟得到机会比当时身为你朋友的女主得到机会让你很不满吗?
男主的人设就是莫名毒舌,莫名自信,他真的是什么时候都是莫名自信,而且女主的演技也让我有点欣赏不了,她辩论的语速太慢,一点都没有辩论的感觉,像是一个没有背下来台词,还必须要表演的机器,还有其他的戏份,要不就是过于夸张,要不就是没有表情,真的无法理解。
但抛掉女主人设,就题材来看和每一个辩论的论点来看还是非常好的,还有的里面的心灵鸡汤也挺在点子上的,非常真实有代入感,就是人设不太好。
(仅个人观点,且不针对演员)
国产剧定律:熬过第一集,后面的都会好看。
(本来就不好看的剧熬过第一集也没用)对方辩友这部剧,第一反应看着太尬了,开头男女主辩论,我连辩论题目都没搞懂就结束了......两个人穿的还是诡异的正装。
但是后面的辩论突然就击中了我的心。
关于辩论每一场辩论的题目都挺好玩的,贴合现实生活Eg:《网络让我们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女性优先是不是一种歧视》《真爱是不是一定是天长地久的》
官方表示这场辩论是直男的最大危机看双方辩论简直就像是在看神仙打架,台词里面一句接一句的亮点,节奏由慢渐快,看着特别舒服。
但是每一次辩论并不是老师心血来潮选的题目,这都是编剧精挑细选选出来的题目。
每一个题目,代表的都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网络的选题对应着想打电竞的室友,真爱的题目暗示着男女主感情的发展。
成长和辩论融为一体,既不会让人对大道理厌烦,也不会让人觉得辩论与现实脱节,打了一手亲民的好牌。
超喜欢指导老师(潘潘怎么又是你,不当教导主任改行当指导老师了啊)每次的扇子都不一样,潮流走一波。
不用说话,该说的都在扇子里了。
但是潘潘该点拨的时候点拨的还是很到位的,对比政法的指导老师,潘潘不知高了几个层次。
记着潘潘给小组布置了一个给一二三四辩下定义的作业,他说:“长大,其实是给这个世界不断地下定义,而成熟呢,是不断的放弃这些定义。
”
这句话真的放之四海皆准,眼下我还没找到能反驳这句话的说法。
从我们接触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在用类比的思想去认识事物。
很多人讨厌给自己给别人贴标签,可是,我们从小到大,不都是在给别的事物贴标签吗。
但是没有后半句话的话,这句话并不算得上出彩。
我们是在给别人贴标签,但谁知道日后对这个人的看法会不会不同,这个人是否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成熟,便是放弃标签,让自己,让别人,成为纯粹的自我,而非简简单单,可以用检索搜到的镜像。
贴标签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漫长的时光里,我们自以为看懂了这个世界,却被世界的眼花缭乱迷失了自我,就好像《千与千寻》里的白龙,为了学习魔法,割舍掉了自己的名字,直到千寻的到来,才让他找回了琥珀川的名字。
关于感情
不撩白不撩!!!
男女主互怼怼出了新境地,成功把互怼发展成了日常训练,美名其曰提升能力。
但是两个人的感情线有点墨迹,毫无理由两个人都很犹豫这段感情,每次都是哈哈哈过去。
论家庭,论三观,论理想,其实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阻碍。
因而墨迹,便成了说不过去的事。
反观清北和师姐,他们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目标,一个铁了心的要考美院,一个暗恋了多年要追到师姐。
有清晰的目标,两个人又都是行动派,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两个人日常的状态很自然,给荷包蛋倒醋,不经意牵起的手,辩论时无需言表的默契。
(男女主你们可学学人家吧)
是姚崇小可爱啊最后一对是姚崇和领队小可爱。
追剧的时候好多人就已经在喊了:“姚崇这种在辩论场上叱咤风云,但是面对爱情时呆萌的设定把我吃的死死的。
”剧里有提到他的过往,关于他的初恋,还没有开始就结束的初恋,这才导致了姚崇对领队小可爱的态度,宛若一块怎么甩都甩不掉的狗皮膏药。
他在辩论场上机警而灵敏,但面对她,他褪掉所有的光环,敛尽一身风华,只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
“懂事的小孩不是一生下来就懂事的。
”忘了是剧里面谁说的了,杨华夏?
易小晴?
不管了不管了(这对在一起了诶,老甜了)
重要的不是这话谁说的,重要的是这话一针见血,似乎剧里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收尾。
初入社时,他们都是稚气的孩子,急着把自己的心剖给别人看;等到打完一整轮比赛,他们的锋芒仍在,人却不是那个人了,每一个人,都是一把未出鞘的利剑,看着华美没有杀伤力,但出鞘即可征战四方,闯出一片天地。
不知道是不是剧情需要的原因,一辩的稿子看起来都像在灌鸡汤,没有什么论点,听一辩的稿子像是四辩的稿子,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发言的时候,不分辩位全是四辩,我感觉这样子打比赛有一定的误导性,专业的评委评分不会看你鸡汤灌的有多好,只打感情牌,没有真正的论点,论据的话,人家是听得出来的。
但是自由辩和对面打得还是挺好的,听起来蛮爽,打辩论就是要有互动,一来一回。
所以剧里的人如果有互动的话,听起来就会比较爽。
不过国内出这个类型的剧,我觉得值得鼓励。
这部剧虽然有些straight,人物性格不那么丰富。
但我觉得很多地方还是有可取之处。
比如加入一个社团后确实和其他室友会有间隙,且这种间隙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大。
比如我也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似乎永远笼罩在义务教育的阴影中,希望everything arranged,但是发现本来与自己同行的人竟然早有了选择。
但那又如何呢?
我们还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辩论是什么呢,是发泄 是表达 是论证还是分析它既要考验语言的专业性 思想的跳跃性 逻辑的缜密性 知识的广泛性,或许更多…正能量爆棚的剧 甜到齁的剧不得不羡慕可以在一流大学遇到顶端人才的交流,有可能也会遇到一个学霸谈一场学校恋爱也不错,参加各种喜欢的活动,与老师探讨学术问题,只想说这部剧上映的有点晚呢,要是在我高考前一年让我领略一流大学的风光和生活,或许我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其实想说 可以通过影视剧,向不同人去呈现不同职业 不同性格 不同男女 或许会帮助迷茫的人找到方向 亦或许帮助知识匮乏的人通过另一种途径去获取信息 这部剧不仅让我知道辩论、了解南通、还有那些论点都值得去深思,比如“执念的好坏”“网络的利弊”等其实不管站在论点的优势方还是劣势方,我认为重要的是主观上的认识,更重要是对这个世界探索与研究。
辩论就是没有意义,就像一切都没有意义一样,但这不妨碍我永远喜欢辩论,真心的。
但我错了,我不应该为了想看辩论而看这部剧,我还不如去看奇葩说,真正的辩手和演出来的辩手是有壁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最后的辩手介绍还算是有心。
爆燃鸡血什么的已经对我不管用了,我只觉得尴尬。
这剧本真愁人,剪辑节奏和故事逻辑节奏都乱七八糟,像剪接拼贴起来的一样,用好多故事凑起来的,不真实,老套,缺少生活化,没必要又无聊的情节太多,强加的一样,又中二。
剧情还有服化道都太刻意了,人为设置难关和紧张情节的感觉很重,并且很多关键情节断的莫名其妙的,还有演员们,人均全妆睡觉就罢了,去看白宇爸的白宇妈,咱这口红非涂不可吗,咱儿子的发胶也是非喷不可吗,看得我眉头紧锁。
当然了,最主要的败笔还是在女主,女主人设圣母加情绪怪,自由辩写散文的主,完全没有说服力,背出来的词罢了,观感上跟爽子异曲同工,反感女主反感到她说的每一个论点我都想反驳,情商低,玻璃心,在宿舍别人睡觉他发语音,比赛里婆婆妈妈耽误时间,还抢队友说话,且演员本人表演痕迹过重,这也是剧里女演员的通病,女生他们每个人都能看出很努力在演,但太假了,小恩尤其假,还有孙晴,表达生气就只有白眼,不是说爱豆不能演戏,你倒是用点心啊。
男主根本就不是在辩论,他就是怼天怼地怼空气,不过笑起来倒是挺可爱的,尤其是抱猫的时候。
姚申这个人设还是很不错的,面对喜欢的人憨憨的,还结巴,面对其他人就锋芒毕露,而且对感情也够直白,锲而不舍,这是演员里面演的最好的一个辩手了。
那个艺术学院的学长有点意思,追人方法花里胡哨的。
清北看婷姐模仿其他几个人反应的时候,眼神都亮了,笑得格外宠溺,不过后期甜得太刻意。
放假回家几个家庭过春节倒是挺有意思,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烦恼,快乐,和幸福。
辩题内容做的凑合,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种经典辩论都搬出来了,还是有点东西的,下了点功夫,但过程不专业至极,连燃点都不对,为了烘托主角光环,把对手都写的太次了,实际上对手才是重量级。
每次辩论都听的不完整,都是片段式的,不舒服,而且你们谈恋爱或者吵架都可以,别在辩论场上...这就是你们说的爱辩论?
辩论不是吵架,更不是怼人。
说起来也勉强可以让人回忆一下辩论生活,什么破题会呀,上价值呀,攻辩呀,立论呀,拆点呀,校赛呀,复盘呀...真的太熟悉了。
没有一个辩手能看见黄执中他们的名字不激动。
马薇薇说的一句话是对的,辩论的精彩,往往靠对手成就,这也是辩论的魅力之一。
最后辩论的意义打呲了,在我看来法政要强得多,从立论开始,孙晴立论稿一个论点都没说明白,是辩论的意义,不是辩论对我的意义,全篇完全是自我感动,法政一辩一句话就拆光了。
然后易小曦又开始以对我而言开头,看得我都生理式反感了,台下一无脑鼓掌和赞同我就更反感了。
姚申的主观赋予意义是扭曲事物本身这个论点好绝,用茶杯文物最终成为了文物而不再是茶杯来举例,真的很强,而且是法政层层递进的。
甘璐薇的强行给辩论赋予意义,与辩论的反思质疑本质相悖,又升级了,这样一来,有意义就是没有意义,而没有意义才是最有意义的,逻辑环自洽了。
主角团一直在被牵着鼻子走,最后居然达成了和解然后文学院赢了我真的吐了,就这...第二季还是算了吧,别扯上辩论了,光谈恋爱去吧,太丢人了。
想想辩论对我来说是什么呢,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不重要,我心里的理越辩越明才重要。
辩论让我见人见心,见天见地,他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同立场之间碰撞的有趣,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真正实在性的改变了我的三观,让我在看待每一个问题时都能更包容,破题的时候挖到一个论点或者构建一个逻辑线有一种做出了巨难数学或者物理题的奇妙兴奋感,不同的是,数学物理需要自己做,而辩题是四个人一起破的,打三辩的时候我能够在一条逻辑线上问出无穷无尽的问题,我觉得我在做驳论和盘问的时候整个人都发着光,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缺点,我永远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能临场长篇大论去总结,可在比赛里我还是愿意去表达,那时候我会紧张但不会害怕,因为就算再难打的持方也会有余地,我喜欢这种感觉,辩论是会上瘾的,在辩论规则的束缚下我反而更加自由地表达,因为我说出的内容让我欣喜,不管正方还是反方,都是我认同的,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和应该要有的样子,跟现在枯燥无聊又违背我三观的工作相比,那段时间太珍贵了...所以我永远怀念那句谨代表化学化工学院问候在场各位,怀念那时候的时光。
Ps.最后呢还是摘了一些比较好的句子长大,其实是给这个世界不断地下定义,而成熟呢,是不断地放弃这些定义。
人生哪有哪一条路是都可以都对的,都是错的,在不同的地方错而已。
所以啊,只要你愿意在每一个抉择的关口,能够停下来,自己跟自己辩论一番,你能找出来的论点越棒,之后他能给你的帮助,就越多。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自己不再思考。
这部剧和以往的青春爱情故事不同的是不在一味的学霸学渣,校草校花,而且一帮年轻人通过辩论相互成长相互学习,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与此同时多场激烈的辩论赛也让人看的有滋有味,甚至是不厌其烦的反复看,我觉得这种青春剧的类型应该多一些,不需要多大牌的明星,只要你努力,剧情吸引观众,照样会有很多人看,故事也不雷人
前几集真的很想扇男主
想到了当年我参加辩论赛的日子。
尬片。
蛮可爱的哎。
唯一让我怀念起西政的校园故事,怀念最佳二辩,和没进辩论队的遗憾。
演技太差了
真是惊喜,被男女主颜值吸引随便点进去的,没想到一口气看下来,完全停不下来!!对辩论有点儿兴趣的不要错过,非常认真严谨地在讲如何打辩论
故事情节没什么新意,看不下去易小曦的演技
男一男二演技都太尬
女主太像爽子了!
如果大学除了辩论别无其它 真的挺没意义的
跟开玩笑一样的剧情
还是能看出想要认认真真打辩论的~
一部哭笑不得的剧情。看辩论,知识剧,看剧情,沙雕剧。
对不起我还是看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演技好像给小朋友看的打怪兽的那种剧啊
特别特别棒!剧本,演员,音乐都特别棒。谁说大陆没有好的原创剧本,没有不用配音的好演员,没有好的原创音乐。这个题材也是国产剧特别少见,虽然也有国产剧通用的干啥都爱谈恋爱的老毛病,但是剧里每一对一点都不油腻,挺惊讶的男编剧居然能写出那么舒服的感情线,还有男编剧对男女平等方面的思考,这两点之前只有在女编剧身上能看到的闪光点居然在男编剧身上看到了。最后真的喜欢像剧中结尾说的TBC,我想看他们大二的故事。
还是没追完整部剧,就情节来说,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只不过是在校园爱情剧里加入了辩论的情节而已,如果没有辩论,这就是个一星的剧了
觉得挺好看的,年纪大了就想看些热血正能量的剧。
我觉得女主很可爱啊,辩论也看得出来却是花了心思,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