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看香港电影,总是浮想联翩。
你总会在叙事的间隙或情绪涌动间,窥见导演的秘密。
尽管有时分不清那究竟是导演的潜意识流露,还只是你个人的臆想。
但无论哪种,都无所谓。
毕竟电影是一种接受美学。
在当下的大银幕,香港电影无疑是我们可以看见的尺度最大的那类电影。
《神探大战》中,暴力、阴谋、枪战、血浆、骸骨……几乎俯拾皆是。
它用目不暇接的节奏,铺陈都市之乱;用狠绝的姿态,展现极端之恶。
若说《智齿》中的香港是个垃圾场,那么《神探大战》中的香港则是乱葬岗。
从大类型上来讲,这是一部犯罪片、动作片,或更直白说,是一部爽片。
单纯这么看,也完全没问题。
但我在看的时候,却一直“走神”。
我更在意影片的旁枝末节,或者说,更在意导演逗漏出的隐隐的结构。
对于一部影片来讲,血肉总是最迷人的部分,但真相往往在骨架上。
02韦家辉,以及大部分银河系创作者,都具有同一特质。
他们的表达欲,总是大大盖过讲故事的欲望。
这在某些时候,可能会造成“问题”。
特别是当表达欲过于旺盛,到了非此不可的地步时,情节往往会因为迁就表达而失于自然。
《神探大战》中,当我们复盘反派动机,会发现,他接连犯下的屠夫案、魔警案、神探案,实际并不是同一体系下的犯罪。
反派因童年创伤,造成心理扭曲,成为变态杀人狂,犯下一连串针对女性的罪行,即所谓屠夫案。
这在逻辑上是容易理解的。
但他此后“假扮”警察杀警察(魔警案),以及煽动蒙冤者的后代们团结起来,以暴制暴(神探案),则是另一回事。
但正如我前面所说,为了凸显表达的精确,有时不得不牺牲情节的连贯。
韦家辉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要完成一种结构,即“屠夫、魔警、神探”的三位一体。
这是全片最核心的表达。
它实际在探讨,是什么将这三种截然不同的身份,混为一谈?
是什么模糊了正义与邪恶的边界?
03故事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一件事,就是刘青云饰演的李俊被警队开除。
他是昔日的神探,曾经坐到O记总督察的位置,却因为“精神问题”被迫离开。
自他走后,香港变得一团乱,恶性事件接连爆发,屠夫案、魔警案、雨夜杀人魔案、旺角烹尸案、油麻地飞尸案……不仅搞得整个社会人心惶惶,更把警界闹得鸡飞狗跳。
而少了神探李俊,O记又根本无力破案。
他们一次次错杀好人。
终于,这些蒙冤者的子女们组成了“神探组织”,绕过法律,以私刑处置落网的真凶。
整部影片由此展开。
它实际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人们不再相信公义的世界。
那将是一个彻底向暴力臣服的世界。
正因警局这一合法垄断暴力的组织,无法再保护普通人的安全,他们只好拿起枪,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惩治罪人。
警局是何时堕落的?
恰恰始自李俊离开。
在一次缉凶过程中,李俊率领警队冲进一个幽闭的房间,那里的地板上躺满了死尸,血流成河。
李俊突然看见房间的一角正趴着一只怪物,那怪物长着三只血红的眼睛,满嘴獠牙,还有一对蝙蝠般的翅膀。
李俊大喊着冲上去,朝怪物射击,但他身边的警员们却无动于衷,因为没人看见怪物的存在。
这是一个过于明显的隐喻——房间里的怪物,只有李俊看得见。
那一巨大、显眼到不可能被忽视的真相,却被所有人一再忽视。
也正因如此,李俊这个唯一还清醒的人,被所有人视作疯子。
他遭到搭档黄欣(李若彤饰演)的举报,被开除警队。
而黄欣则顶替他的位置,做了O记的总督察。
片中这一暗写的逻辑链条,才是关键所在。
它实际给我们看的是劣币如何驱逐良币的过程,是一个乌烟瘴气的组织如何把最后一个“好人”也揪出、清除的过程。
自此,那个最会探案的人走了,留下的是黄欣这样的“只会到现场摆Pose”的无能官员,社会又怎能不乱。
所以,只有看懂这个大前提,后面的故事才顺理成章。
这部影片看似惨绝,实际又留下希望。
它其实讲述的是良知如何回归的故事。
最终,在破获了一系列案件,使众人沉冤得雪后,李俊重新回到警局,接受所有人的致敬。
而他回归的关键,又不仅在于破案立功,更在于此刻,清醒的人已不止他一个。
在最后的决战现场,李俊指着飞走的怪物问:“你看到了吗?
”警队未来的希望——陈仪(蔡卓妍饰演)回答他:“我看到了。
”那一刻,李俊露出了释然的笑。
终于,他不再孤独。
这是良知正在回归的信号。
04《神探大战》在表层的追凶故事下,藏了一个潜在文本,关于房间里的怪物如何被众人无视、默许,进而不断膨胀,最终使所有人丧失生存空间。
这是故事的一面。
那么另一面,则是李俊不停叨念的那句话:“与怪物搏斗,小心自己也变成怪物!
”这句话我们听了太多类似的版本,如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或屠龙少年,终成恶龙……那么《神探大战》的另一层叙事,就是在讲要如何抵御深渊的诱惑。
那么关于这一层,影片实际保留了一定的暧昧性。
我们可以说,李俊最终抵御住了诱惑,因为女儿的那一句“老爸,我以你为荣。
”为此,他甘愿继续做一个“好人”。
这是情感的胜利,是温暖融化了欲望。
但另一种可能,始终都存在。
特别是当李俊重回警队后,站在众人面前,仿佛“正能量上身”一般,大谈警察的责任,敬业的重要……那一幕,看似搞笑,却也令人不安,甚至不寒而栗。
我不禁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一切都是李俊的算计呢?
是他为了重回警队布下的局?
看上去,是真凶在利用他,实际是他在利用真凶,利用所有人,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为此,他在大街上写下所有凶案的线索,引人入局;他将计就计,步入凶手的圈套,实际也在暗中接近真凶;他为自己打造神探的形象,虏获了一大群追随者。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他在警界已经孤立无援,要想翻身,就必须通过非常手段,比如煽动民粹,为自己造势。
于是黄色雨衣,改造后的警车以及地上的涂鸦,都成了“神探”这一品牌的icon。
最终,他成功了,他回到梦寐以求的地方,享受所有人的敬礼,如同重获一张张选票。
如此看下来,这将是一个无比黑暗的故事。
那么影片最后的镜头,也不再是故弄玄虚,而是一个明确的印证。
玻璃中,李俊和真凶意味深长地对视。
至此,深渊,凝视了深渊;少年,终成了恶龙。
或者说,我们共同见证了,恶龙再次假扮成了无辜的少年。
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理会这种暧昧,只记住一场代价巨大的胜利。
但无论我们怎么想,它注定是一场暂时的胜利。
至暗之处的诱惑仍然存在,恶龙与少年也总会换个模样,上演新的故事,唯有深渊之前的对峙是永恒的。
对于个体来说,是否坠落是一种选择,但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来说,几乎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取舍机会。
那么,房间里的怪物,你看见了吗?
这是韦家辉对银幕前的观看者毫不遮掩的一记直问,也是我们需要时刻送给自己的一句提醒。
二刷发现诸多亮点同咗槽点。
亮点在于银河味道的“大邪若正,大恶若善”依旧犀利,正反角模糊化的塑造颇有点《神探》的味道;怪兽意象的运用更是神乎其神;文戏武戏搭配也非常恰当;枪战飞车紧接刘青云分饰三角的笑点颇有点当年《冲锋队》吴镇宇惨死接陈小春讲解冚家铲的老港片风范。
槽点在于学好莱坞用爆炸式的密集对白和飞快的节奏掩盖剧作的粗糙;演员除了刘青云依旧好到可怕之外都表现欠佳,林峯演戏全靠吼(交俾谭凯都可啊),姑姑演戏全靠高速走路,后生仔演戏全靠瞪眼舔舌头,只有阿sa偶尔能接的上刘先生的戏;以及枪战戏量虽大但缺乏《毒战》《PTU》级别的精彩调度,主角光环也过于亮眼,里头开枪的都应该练练枪法再出门闯荡。
PS:粤语版字幕冇眼睇,讲乜嘢哇
晚上七点十四分1.普通话配音太出戏2.孕妇也要出现场?
在为后面铺垫吧3.拿个无人机探查呗 还要站在高处看“神探”4.刘青云在天桥下乱涂乱画 城管都不管管?
还用dv看纪录片,太无语了5.惊喜 第二个人“惨了惨了 我死了”6.这些o记的衣服崭新7.“是打雷和下大雨”这么明显的提示吗?
8.打怪物 每次查案当走过程 9.“救人渣”10.一直在咆哮 喉咙不累吗11.她打了多少枪?
够子弹吗12.有冲锋枪不早用?
13.这个追击战有点像儿戏14.无语 这是他女儿15.为什么要交枪?
16.很粗糙 这片子真的很粗糙 阿sa在大巴上笑什么???
17.这个女的妆容这么明显 还要冒充大巴车司机 生气18.车上其他乘客好心累啊 为什么警察不疏散其他无辜乘客?
19.阿sa在演什么?
你车祸耶 你是大肚子但好像才从桑拿里出来扭扭头按按肩膀 这么easy?
20.受害者联盟子女来报复 力量这么强大?
21.审问室里刘青云的眼睛好像恶魔 有点震撼力22.听着好累啊 一个吼得比一个声音大 我嗓子好累 脑瓜子嗡嗡的23.又是尼采的“” 24.林峰狠狠摔手机 为什么这些演员学不会收敛着演 我的情绪都被搞得很烦躁25. “他不是这样绑鞋带的” 再配上前面给大肚阿sa系鞋带的画面 唉 这么生硬26.女的就一定要脱衣服?
内衣内裤咋个颜色款式和之前被绑的时候都一样啊?
好了 我看清楚了一个细带一个粗的色调一致。
27.东村和西村 扭转180度 唉 我真的无力吐槽 情节塑造的无美感28.这群神探像一个个爆米花 说话都必须大声砰砰砰29.子弹跟不要钱一样 啪啪啪 啪啪啪 30.果然 最后又要进入船舱内 和前面呼应31.刻意 太刻意了 林峰演不出来那种腹黑阴险的人32.“他是我们的大佬” 这台词 也太中二了33.逻辑不严密 故事太单薄 神探的人设根本立不起来 34.我后悔 还有40分钟完的时候我没走!
今年第一次走进影院,完全是因为韦家辉导演与刘青云的组合 ,看完有些激动与恍神,港片确实未让我失望。
《神探大战》中集结了多年来香港的罪案,重现了当年的犯罪过程,尤其是屠夫案,和《神探》中涉及的魔警案,让一直钟情于“香港奇案”系列的我大呼痛快。
警方、李俊与“神探”团伙之间藉由每次罪案的对抗都火花四溅异常激烈,市场里的巷战、桥下涂鸦、大雨中涌身跳入沟渠、犹如末世般地一片火海跳海炸船,这些精彩的片段都令人印象深刻,片子也充满了一股“邪气”,“神探”们不惜与警方对抗也要完成自己“惩恶扬善”的目的,这种以恶制恶已经等同于恶,而神探的面具之下,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是女儿,可以是黑客,甚至可以是执法者,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罪恶与杀戮,这正是“神探”们的可怕之处,不放过仇怨,也直面自己内心的恶。
影片就在这样的暴虐与分裂中展开,阴郁昏暗的色调也仿佛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象。
每位演员也贡献了精彩的演技,蔡卓妍扮演的陈仪是近年来少有的强悍女性形象,摧残折磨勇逃魔窟,挺着孕肚跳楼落梯,刚生完孩子就坠海枪战,不断面对身边人的背叛,可是她一次次从不相信到接受,一次次从生死边缘挺过来,她称得上李俊的知己,她看得见“怪物”,这个角色可圈可点。
刘青云的演技已入化境,了无痕迹,他与导演韦家辉15年后再联手依然有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个十足癫狂的角色简直可以提前预定金像奖奖杯。
杨照在《推理之门由此进》一书中讲到侦探类型,有一种是如福尔摩斯全知全能俯视视角走科学路线的侦探,还有如马洛一般沉入人群中不会大惊小怪的“硬汉侦探”,我想韦家辉在《神探大战》中塑造出了另外一种侦探类型——疯探。
刘青云扮演的李俊就是这样一位疯探,他为了揭露真相不惜持枪大闹警察发布会,被因此革职后用十七年时间探究上百个案件的凶手,紧跟罪犯步伐,与“神探”团伙斗智斗勇,他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城市中,常常陷入“癫狂”状态之中,他真正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而刘青云用出神入化的演技,成功刻画了这样一位“癫佬神探”。
这样的疯癫与李俊的办案方式有关,钱德勒笔下的马洛是“地对地”,完全融入普通人中,也融入到罪犯的世界中去,而李俊的方式则更加“地对地”,因为他完全进入罪犯的角色去感知对方的心理,他与死去的罪犯对骂,他与未见面的女儿对峙,他与所有事件中的人交流。
如此强的同理心注定了他的悲剧特质,他要不断与所见的恶对抗,他看见了别人所看不见的怪物,别人认定他精神分裂,可是这怪物也许是他为了感知罪犯心理而在内心中残留的恶,每次案件侦破,他努力把精神上产生的恶具象化成可怕的怪物,再用枪消灭掉恶,可是谁知道这恶真的消灭了吗?
谁又懂这样不断与恶相伴的代价?
影片中多次闪现出李俊与年幼儿女的视频镜头,他在用德语教女儿:“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成为怪物。
”这句尼采名言的后一句更为人所知——“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可是怪物这句当然更加切题。
片中的李俊就被称为神探,但是大家似乎更多地将他看成怪物。
可他真的是怪物吗?
即使与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为伍,他却从来不允许自己堕落,或许他是在不断用教女儿的视频来警醒自己不要沦为怪物,即使知道自己飞身去救的是十恶不赦的恶徒,他说是人渣我也要救,他不会因为私人恩怨而滥杀无辜,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会。
如此看来,他不仅不怪,仿佛有了一丝神性。
可是这位仿佛有神性的神探这次却跌下神坛,他有了更贴近人的那一面,痛苦的一面,一时清醒判断,又迅疾陷入癫狂。
他痴迷于工作,妻子自杀,女儿叛逆,因为持枪大闹发布会被革职,他失去了普通人在世间的所有依凭,他被迫看着最爱的人在眼前死去,他痛苦大吼“大家都变成怪物,为什么我不可以变怪物?
”他问陈仪“你看见怪物了吗?
”“看见了。
”那一刻眼中的泪水,都令人动容,这个角色展现出了冷硬、狂暴、疯癫之下的内心软弱,也描画出他与心中怪物每时每刻对抗的痛苦,可是他始终不放弃与恶的对抗,即使这个过程孤独也残酷。
这些都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这些痛苦也让观众更感同身受。
影片结尾,仿佛有了一个光明的结局,可是在镜面中,映照出的到底是真正的李俊,还是怪物的碎片?
或许神探与怪物的争斗永远没有终结,而他是神探还是怪物,也在一线间。
楼主很喜欢这部剧,今天进行了二刷,有些之前困惑的点,今天自己看明白了,在此做一个分享文笔不太好,多多包涵。
有逻辑漏洞的地方,欢迎提出——————————————————————————————————————————1、李俊老婆的死是否有李俊的阴谋?
并没有,确实是抑郁自杀。
但确实也与李俊有关。
李俊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警察,但他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忽略家庭(参考李俊复职后对大家说的那番话:我们不能拍拖、不能打麻将、不能回家….),所以我推测这是导致李俊老婆患上抑郁症并自杀的重要因素。
2、李俊为何会看见怪兽?
直接原因是他患上了“急性妄想症”。
更深层次的原因大概有:老婆自杀的打击、女儿的不认可、真相的不被认可(屠夫案他坚持是冤案,但无人相信),自我的怀疑、信条的暗示等因素3、李俊曾经成为过"怪兽"吗?
李俊从未成为过怪兽参考方礼信和李俊在船上最后决战时刻的对话(记不住原台词了):方礼信问李俊:你难道就没有不想报仇吗?
李俊在纠结要不要杀死孩子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对话是: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成为怪兽,你不可以?
由此可见,这些年李俊从未成为过怪兽。
4、李俊未来会黑化吗?
玻璃上的方礼信影子意味着什么?
不会黑化。
最后复职,在玻璃里面出现方礼信身影之前的台词是: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回想一下?
什么没有杀死他?
是怪兽呀!
他与怪兽的对抗,从未失败。
所以我的理解是:他战胜了心魔,并且未来也会更加强大,更加不会让心魔怪兽有吞噬他的机会而玻璃里面的方礼信,就象征那个想要吞噬李俊的怪兽(又是船上的对话,方礼信试图给李俊洗脑教唆,想让他杀死自己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怪兽,但李俊抵抗住了)5、方礼信为什么会组织“复仇者联盟”?
一是为了栽赃嫁祸李俊一直悬而未破的【屠夫案】和【魔警案】(别忘了栽赃嫁祸是方礼信一贯作风)二大概是满足自己某种变态的心理需求利用其他冤案做铺垫,再利用李俊对欧阳的不信任,让【屠夫案】和【魔警案】栽赃嫁祸显得更顺理成章和不容置疑。
6、方礼信既然已经将【屠夫案】证据嫁祸给欧阳剑,为何还要在案发地留下雪茄,计划陷害李俊?
因为方礼信最终想嫁祸并灭掉的人,正是李俊。
第一、李俊在早年调查方礼信母亲和哥哥死因的时候,就怀疑了方礼信。
所以李俊的存在是对方礼信早晚暴露的一种威胁第二、在剧中李俊和方礼信象征了两个对立面,从最后船上的对话可以看出,方礼信想取代李俊成为正义的一面,让李俊成为怪兽第三、即便是将证物栽赃给欧阳剑,但是命案的调查不会止步于证物,而是要找到尸骨。
所以西村的作案地点早晚会被发现,提前安排好雪茄,就可以将【屠夫案】演绎为:李俊是主犯,所以他一直坚持之前的佘强是冤枉的。
并且由于和欧阳剑有矛盾,所以李俊栽赃嫁祸给欧阳剑。
所以最后的结果还是灭掉李俊。
而欧阳剑只是个炮灰(注意方礼信曾对黄欣说过一句话:欧阳也可以是被栽赃,可见方礼信最终想栽赃的人不是欧阳,而是李俊)7、李俊对欧阳办案的不信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从方礼信母亲和哥哥的命案开始的。
后面的【屠夫案】、【魔警案】不断加重了李俊对欧阳办案水准的怀疑。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得知:李俊早年也调查过方的母亲和哥哥的死因,并且怀疑过方,但那个时候不知道背后的家暴因素,无法推测动机,所以不能对未成年的方进行确凿的犯罪判断。
并且但是负责此案的人实际上是欧阳剑。
在欧阳剑后面被救之后,他自己也亲口说:现在回想起以前的案子是有奇怪的地方。
8、为什么楼主认为李俊当年只是怀疑方礼信是杀害母亲哥哥的凶手?
因为李俊当年不能确认方的作案动机,并且当年方还是未成年人。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得知:李俊是通过陈仪才知道方礼信身上也有被家暴的伤疤和被家暴的故事。
李俊也对陈仪说过家暴的痕迹被衣服遮挡住看不出来之类的话。
所以我推测当年李俊是因为不了解方礼信被家暴,所以才没有推测出方礼信的作案动机为家暴复仇。
9、【魔警案】及相关抢劫案方礼信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方礼信是变态是疯子,不要试图理解疯子的动机10、“复仇者联盟”为啥不悄悄作案,而要大张旗鼓预告下一个案件?
他们是傻子吗?
他们不是傻子,但是他们被方礼信这个pua大师严重洗脑了。
而方礼信的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帮助大家复仇,而是实现他栽赃嫁祸李俊的根本目的。
这个细节肯定是方礼信要求的。
这个变态一来是想对警局和李俊进行挑衅,并且一步步达到他栽赃嫁祸洗白自己的目的、二来大概也是某种犯罪的仪式感吧。
11、为啥陈仪挺着大肚婆还在一线?
我认为她也被方礼信洗脑了,他可是洗脑大师。
加上陈仪可能因为早年的经历,抓坏人这件事也几乎成了她的信仰(还记得她逃跑出来的时候说过:我一定要抓住他)。
而且方礼信根本不爱她,自然也不会在乎她和胎儿的安危。
不然正常人谁会允许自己的老婆战斗在一线呢?
12、陈仪生孩子的剧情是否夸张了?
确实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高中前面那位男生就是他妈妈上厕所崩出来的….以及跳海这件事,可能就是极端环境激发潜力吧如有新的再更新
倒是没想到神探大战说的故事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李俊这个神探一出场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就这么个闹法,即没有把他抓起来,也没有被送去精神病医院,香港有那么宽松了吗?
无论如何,抛开其中不少不合理之处,包活李俊到底是不是个神汉。
方礼信也算是个完美犯罪分子了,脑瓜聪明,设计一流,鼓动性强,有号召力,而他这变态的心理路程也是确实够变态,简直是变态中的极品,伪装能力太好了,他让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这要不是有李俊这么个奇葩,应该是能完好逍遥法外的。
好久没这么畅快淋漓看一部电影了。
《神探大战》绝对是今年最好看的港片。
感谢导演/编剧韦家辉,看到久违的“银河映像”风格电影,最开心的是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扎实剧本带来的电影魅力。
整部电影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虽然片长仅100分钟,但电影节奏很紧凑,很生猛很爽,由剧情递进带来观影快感,叙事干净利落,但信息量满满,让人看得很过瘾。
从片名的“大战”可以看出,《神探大战》与2007年同是韦家辉导演/编剧的《神探》气质截然不同,《神探大战》更侧重大战,大场面更多动作场面到位,剧情更刺激,尽数了香港这些年的奇案,值得反复推敲,很适合大银幕观看。
两部电影有一个相同人物设定:多重人格的神探。
不同的是,《神探》里的“神探”有窥见他人内心阴暗面的天赋,这些阴暗面被韦家辉变成一个个具象的心魔;《神探大战》里的“神探”,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单一层面的意思,是一个人内心执念产生的多面。
《神探》强调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鬼,而《神探大战》说的是“与恶龙缠斗过久,终将变成恶龙”。
《神探大战》致敬多部韦家辉自己的经典作品。
开头就拿出“魔警案”的换枪情节致敬《神探》,影射“警魔徐步高事件”;中间部分剧情有串联起《盲探》的伤心少女失踪案相关情节;结尾林峰和刘青云的对话“你成了我,我成了你”,疯子与神探,更是让人想起《一个字头的诞生》一段台词:“这两年我卖花圈,看见不少人死,有的人死地风风光光,整条街都摆满了花圈,有的人死了,连问都没有人问一声,连个小花蓝都没有。
” 主演刘青云素来和韦家辉合作无间,从tvb时期的《大时代》就开始合作,这次十几年后再次联手,依然有出彩的化学反应。
刘青云的演技当然不用质疑,长年累月的默契让他饰演韦家辉笔下那种意想不到的角色设定很恰当,这次饰演“李俊”这个疯癫神探,游走于疯子与神探的边缘,演绎很有难度,刘青云做到既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同时也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办案很厉害的神探,做到这点真不容易。
在韦家辉创作的影视作品里,双雄格局非常常见,透过双雄的对立营造张力,刘青云更是御用的执行者,无论是《大时代》与郑少秋股场大斗法,还是《暗花》与梁朝伟在镜阵枪战,抑或是《真心英雄》与黎明惺惺相惜。
韦家辉擅长用这种双雄关系去推进剧情,彼此去影响双方命运,从而产生化学作用。
这次《神探大战》双雄是刘青云/林峰,看之前老实说为林峰捏一把汗,看之后我们多虑了,他与刘青云对戏表现很好,可以说的势均力敌,把角色演绎得很有说服有层次感。
另外,众所周知在香港犯罪动作电影里,女主角一般是花瓶存在,但这次阿sa蔡卓妍不算是。
她在电影里戏份不少,角色也很适合她,有发挥空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她在水库脱衣服露出伤痕以及后期知道真相的戏,挺触动人。
韦家辉的影视作品除了奇思妙想以及巧妙的细节设定,也有一定的时代性与现实意味。
记得他在采访里说过“当时我写到恒指一万九千几点,已作大了很多倍,谁知到了今天,昨日的天马行空原来很保守,上帝的力量超乎人的想像,当时的离谱,已变了今天的常态,一天上落一千点,在我创作《大时代》时,已经叫做大奇蹟日。
”他还有更过疯狂的想法,曾构思拍一部电影,写恐怖分子在九龙城用火箭炮射击飞机,引发大灾难,结果电影拍不成,没想到美国几年后发生九一一事件。
《神探大战》里探讨的不是精神病,而是这个大大时代里的小小暗涌,人们由执念产生的仇恨,由仇恨演变成怪物。
电影最后说得很好,我们不是神,我们需要做到“探”就可以。
青云大佬的表现这次刷没有重点关注 因为一刷的时候就很在意 一般饰演psychopath(精神病患)很能秀演技 在延续15年前神探的一些设定的基础上有所增减 觉得这样的偏差也给《神探》的电影迷制造了新鲜感阿sa对于很多情感细节的处理可圈可点 印象很深且不涉及剧透的一个点就是bus那段 madam陈看到方sir上车之后凝重表情瞬间缓和 表现出对自己老公的依赖特意关注了阿峯的国语配音,我觉得情感把控很到位,在细微处的起伏细节拉满(昨天晚上还补了一半11版的白蛇传说 阿峯从那个时候就是原声)一直觉得阿峯的眼神戏很出彩(有个点真的很想说但是涉及剧透所以打算等下映前最后一刷repo再细说说)点映一刷看了粤语版 因为略略可以听懂粤语所以直接忽略字幕了 一些译制上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为了后续审核问题 还有一些是文化差异 比如很少看港剧的人未必懂赤柱=监狱 冇得睇戏=不能看电影关于德文谚语的设计 特地去查了一下原文:Wer mit Ungeheuern kmpft, mag zusehen, dass er nicht dabei zum Ungeheuer wird. (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变成怪物。
)Und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你。
)个人认为das Ungeheuer和das Monster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本土词和外来词,das Ungeheuer多了不确定性,对应了李俊作为psychopath精神的不稳定,并且真实存在。
(附德语助手的查词结果)以及尼采原文使用du(你)而非Sie(您),减少了委婉劝诫更多警告韵味。
(后续分析省略,真的好怕自己剧透)
无聊的索隐派观众,刷了两遍,找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东西。
有可能是我的牵强附会,只当是博您一笑吧。
1、方某包的是右手,李俊包的是左手。
2、李俊在桥下写大字报,方某曲解了大字报的含义,并用大字报煽动那些受害者做神探。
影片字母特地用了“神探”与神探区别,表示“神探”并非神探。
3、方某小时候被母亲用刀伤害,被哥哥用锤子伤害。
刀,锤子。
虐待人用锤子挺奇怪的。
4、在路边棚的战斗,也就是三虎那一段剧情,有两个陆续出现的四位车牌号,从中恰好能找出另外的某个四位数。
5、船坞大战,一些年轻人被鼓动拼命,另一边诞生了方某和其受害者的孩子。
6、最后揭秘:原来屠夫的老巢在西村,但是屠夫把蒙着脸的受害者转了180度,栽赃了东村的“佘”强。
一东一西,风车,多少级楼梯,很小的果子。
7、沉冤昭雪以后,李俊成为了没有实权的“顾问”,坐在角落里。
再次声明,我只是联想到了一些元素,但是未必这就是创作者的想法,更有可能是对于巧合的牵强附会。
杠精勿入,内含剧透,介意勿进。
提前声明,首先这是一部商业类型片,不能抱着想看人性高度或者哲学思考的心态来看。
并且进入影院首先要做的就是愿意放下内心的防备去相信创作者做的一场梦,如果一直抽离出来在抠这不合理那不正常的地方,就没必要看下去了,可以直接关闭这个页面。
等你愿意相信这场梦,并愿意投身其中,便可以接着看下去了。
昨晚看的点映,现在就想到哪说哪。
故事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能是“一群悬案受害者的遗孤联手开始复仇,民间的疯神探在警方怀疑的层层阻力中,艰难找到幕后真凶并与之展开疯子对决的故事。
从故事层面来说,这是一部十分成熟与商业的犯罪动作类型片,故事可以笼统的分为阻止犯罪(起)-预判犯罪展开对决(承)-挽救错误真凶浮现(转)-船厂对决(合)这样四个大的部分。
开场用几件悬案迅速抓人眼球,并交代神探落魄原因。
而后进入故事真正的时间线,用犯罪分子杀人预告的挑衅进一步调动观众兴趣。
随后男主神探出场,没有用烂俗的台词交代,而是用画面与行动直接将一个已经疯癫分裂的落魄神探呈现出来,迅速调动起观众的好奇与同情,并用能否找到尸体下半截作为钩子继续迅速推动剧情,使神探与警方正式接触,并展开之后的剧情。
节奏作为一部商业片能否成功的核心十分关键,而刚才所说的剧情基本都是在前十来分钟讲完的,剧情节奏可见一斑。
于是便在这样的强情节推动下,前五十分钟基本上都是牢牢把观众按在座位上,基本上是查一下案就大战一番,让观众应接不暇受到密集的事件冲击,彻底入沉浸故事之中,而后才展开节奏稍显缓慢的线索,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笑点多了起来,保持着节奏不掉下去、不枯燥。
并且等前面猜真凶的悬念给的差不多了,创作者这个时候应该预判到观众已经猜到了幕后黑手,便索性直给细节,加强观众的猜测,悬念转为看主角如何与幕后黑手对决,让观众自觉高明的时候,在最后翻出来这都是幕后黑手的刻意为之(比观众更高了一层),这种对技巧与节奏的把控,完全是在拎着观众走,太成熟了。
然后从人物角度来说,强情节的类型片嘛,人物设置基本上都是比较常规的,疯癫偏执的男主与同样疯癫偏执却身居高位的反派,两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似又不同。
其他就是一些标签化的人物,摆pose的长官、无能的莽夫、坚强的受害者女主、自以为正义的炮灰喽啰等等,你都觉得似曾相识,也没什么亮点,但在这个故事里都很适合,不会让人产生违和感,不影响故事的推进,这对于一个主要目的是赚钱的商业片来说其实就够了。
当然你说想做出《勇闯夺命岛》将军那种牛逼的人设,也可以,这就是更高的追求了,但这要看创作者的创作目的与如何取舍。
现在既然人家已经把精致的大餐端上来了,就没必要追问人家为啥不上满汉全席了,他们有自己的考量,没吃上下回再说,总有人能做出来。
最后说一下细节,它既重要也不重要,如果真的投身故事之中,就不用在意太多细节。
我看到一些评论说不真实,废青们怎么打得过飞虎队……你要真抠细节,就会发现创作者给了,幕后黑手(创作者)补过一句培养你们对抗飞虎队很久之类的台词。
诸如此类的有很多,但其实没意义,都是为了堵杠精的嘴。
这就是一个动作大片,想明白它的类型,它就是让你感受一场刺激的梦,你抠什么真实逻辑啊?
所有人的行动逻辑都是在神探提出的破案真相里的,真要考虑那么多应该是去跟神探较真你推理的不对,掰扯这个,那这片还拍吗?
就算能拍也是另一种类型的片。
科学家当时给《流浪地球》做顾问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推进器不可行,人家不照样避开这个逻辑拍了吗?
创作者一直在加事件推着你走就是为了不让你去考虑,而是让你去感受,去爽!
完了再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神探大战》一定会拯救现在的市场,这些充满商业元素的优质类型电影才是人们该在电影院中看到的,电影院也就是需要这样的项目才能活,别再一天天拯救人文与艺术电影了,先让影院吃饱肚子活下去,你才能去谈艺术,不是吗?
(为什么没有制片大佬来找我合作动作片啊,我也可以谈,我还很实惠,做个广告拉一把寒冬中的小编剧)
卧槽生平第一次看一个港片看燃了,他叫我加油啊神探!
当一个创作者开始致敬自己,就说明他的创作开始出现疲态了。
我只想吐槽阿sa一个孕妇,飞天遁地生个孩子提起裤子就跑,自由泳游出500米还能掏抢杀个人,真的好牛。
4.5有想哭的那么几刻 在于不知道我之前在电影院都看了些啥。今天早一部隐入尘烟 晚一部神探大战,才觉得影院算真正开画了。破10亿那个,那都啥玩意啊….!
神探哪有女警厉害啊!生完孩子提上裤子就能跑,能游泳,还能开枪杀老公
真的尼玛太垃圾了。
6.5分。国配太差了,刘青云炸裂的演技配上这业余的配音,简直暴殄天物。
有演技不在声高,大佬!
三星给刘青云的演技,林峰的帅气以及因为太多bug给我带来的魔幻又搞笑的感觉哈哈
用快节奏和疯魔掩盖了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不过看刘青云演精分实在爽,对比下来就看得出林峰的精分很单一。人物对白不对嘴的问题很明显,但对于这种尺度的电影,改对白还是能够理解的,只是每个人讲对白都像在不同的时空,这就是混音出了问题。
前中期挺刺激,突然来个生孩子给我整笑了,这部刘青云应该能拿影帝吧
被豆瓣评分骗的最惨的一次 这电影能有5分??
太离谱了这种烂片简直在侮辱我
Ridiculous!!Ridiculous!!!
对此我有以下六点想说。。。。。。
只有剧本密度,没有影像强度。
其实挺失望的,逻辑硬伤太多了。节奏快,内容满到根本没给你喘息和思考的空间,用离场爽感掩盖住不合理的地方,对爱看快短爽的观众很有效。但特效差强人意(看后面字幕发现竟然是TVB做的),各种爆炸大场面仿佛在看邱礼涛的片而不是韦家辉的。除了刘青云独自卖力又贡献出影帝级发挥,尽管前面连角色铺垫都不给他他也能圆着来演(金像奖感觉都可以直接颁奖了),其他人的演技实在是不见进步。大概比反贪5好一点吧,跟怒火比都差远了,别说寒战毒战无双了
看来匪警片还得是香港人来拍,毕竟你们才有滋生叛徒的土壤,韦家辉三十年终于玩到了最大场面调度,刘青云表演确实精神癫狂的中年人真是绝了……分太低了
很像是银河巅峰时期的行货,一样癫狂一样爆戾,虽然算不上精品,放到现在却非常稀缺。一个漏洞百出的香港奇案宇宙,但真的爽到了。
被童年阴影改写的“魔警案”和“屠夫案”。“神探”之神,不再是人格的复杂性,变成了神奇、神迹与变态,而“大战”部分,完全是按“爽片”套路拍的,这很香港电影,但不那么韦家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