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高铁的时候与母亲一起又重温了一遍剧院魅影(准确地说是我第N+1遍,她是第一遍),脑海中音乐盘旋,遂决定用我仅有的墨水来写写感受。
子爵还是魅影?
对于C来说,子爵和魅影的选择是及其困难的。
子爵代表了世俗观念中成功的爱情:①子爵与C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就有深厚的友谊(子爵十四岁就为了救C的围巾(?
)而跳入水中)②子爵高大英俊帅气。
剧版魅影也很帅气,这里特别提出这一点是针对原著的设定。
原著中魅影有这样一段话(魅影的名字是埃利克):“您害怕……但您爱我吗?
……如果埃利克是个帅哥,克里斯蒂娜,您会爱我吗?
”对于魅影的外貌也有一些描写:可怜又不幸的埃利克!
应该同情他呢,还是应该诅咒他?
他只不过要求成为一个像普通人那样的人!
可是,他长得实在太丑了!
他只得埋没自己的才华,要是他拥有一张普通人的脸,那他早已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以四处走走了!
剧版拉面帅气的外形确实为魅影增加了不少。
PS:其实剧版也有表现这一点。
比如魅影第一次将C带到地宫中,他一看到C向自己看来,身体就远离她。
这时魅影正在唱夜之乐章,很温柔。
看出来魅影其实是很紧张的(我认为)。
这样的紧张的确可以理解为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C+向C坦白自己的身份(音乐天使就是魅影),但如果只有以上两个原因的话他为什么要紧张的退开?
这个时候的魅影也不是什么可爱的人,他已经在剧院搞过不少事情了。
如果魅影本身是一个因为外貌而无比自卑的人,即使是有面具的遮挡,他也不够帅气(或者他认为自己注定比不上子爵那样帅气),他的后退才是合理的。
魅影后退③子爵是子爵(废话)。
相较于整日徘徊于地宫的魅影来说,子爵作为欧洲贵族,无疑是风光的。
不仅如此,子爵作为剧院的投资人,对于C的事业上升也有帮助。
但是这些并没有真正打动C。
C与魅影的情感关系无疑是复杂的。
最开始,C认为魅影是音乐天使,是父亲派来的。
她对魅影更多是一种敬爱。
这也是魅影与C的第一层关系:师生/父女。
C坚定地认为魅影就是父亲派来地音乐天使魅影对于C的爱也很深沉,是有父爱的意味在里面的。
他本人也有唱过:
她在完成了think of me之后,与吉瑞夫人有一小段对话(应该是这个译名吧🤔):
明显知道内情的吉瑞夫人。
注意此时C的表情:
这个拍摄角度显得C好小少女的喜悦,眼睛闪闪的,充满希望。
与闺蜜聊天时(这一段二重也好听),她依然沉浸在被音乐天使肯定的喜悦里。
不得不说鱼演得太好了,这一段是和梅格的二重,但是C的心中一直是被音乐天使肯定的欢喜,C心中可能在幻想音乐天使会怎样夸赞我,所以她们几乎没有眼神上的交流,鱼一直在看着远方,畅想着关于音乐天使的一切。
后来她发现自己的音乐天使居然就是魅影,她惊惧交加。
此时她认为自己是被魅影欺骗和掌控的。
欺骗很好理解,C肯定在此之前肯定不可能想到自己的音乐天使就是歌剧院的幽灵。
掌控又怎么理解呢?
①C被魅影带到了地宫中,这是一种肉体上的掌控(或者说囚禁)。
她此时可能不认为自己能够再出去,因为她所了解的魅影是杀人不眨眼的,她内心是很绝望的。
②声音上的掌控,或者说精神上的掌控。
抽陀螺那一段的高音确实听的很爽,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在这一段高潮结束后C有这样一个动作:
眼神中有不敢相信,手抚摸上了自己的脖子。
联系到刚刚完成的高音,可能是对于自己的唱功的惊讶。
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这个动作是为了确定自己的脑袋还在脖子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理解能力确实不够(也不能说完全是错误的吧,毕竟C肯定是有担心过魅影要杀掉自己的)。
最近为了写这篇评论重新看这一段,才意识到C实际上是在震惊自己刚才完成的高音。
为什么呢?
①演出之前的试唱能够看出来,C并不自信。
试唱时,C害怕地看向吉瑞夫人。
她本来甚至想要放弃,是在吉瑞夫人的威逼(?
)之下才继续的。
虽然后面的曲目都完成的很完美,但是从剧情上来说,她这一场演出结束就被魅影带到了地宫,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人不可能有一个很大的性格转变。
但在抽陀螺这一段,在魅影的引导下,C有了突破,她是很惊喜的。
②她此时已经没有最开始那样震惊和害怕了。
魅影将她带到了地宫,她本以为自己知道了魅影的秘密是必死无疑的,但是魅影不但没有对她下手,反而还对她如往常一般进行了音乐上的指导。
此时魅影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是更接近于音乐天使的。
所以,此时她回味着自己刚才完成的高音,思考着魅影/音乐天使给她的指导,沉醉于音乐的魅力之中。
这时已经体现出了C和魅影的第二层关系:soulmate。
两人在音乐上达到了和谐。
这层关系在后面三人合唱的部分也有体现:
第三层关系自然是爱情关系。
魅影的小黄歌中的欲望:
我好喜欢鱼这里的眼神告白:
此时魅影已经将自己的戒指戴在C手上了,是在求婚了。
最后的告白,也是告别。
第四层关系,也是最后一层关系,堕落者与拯救者(好中二的名字……我想不出什么好听的了……)在魅影想C求婚的那一段,他的唱词中明确提到save me:
在魅影将C带到地宫时,他在路上将自己以前的遭遇告诉了C:
等等悲惨遭遇。
虽然最后大叫着leave me,他心里其实是想要C留下来陪着他,拯救他。
这么复杂的关系,难怪无数同人太太纷纷产粮(●ˇ∀ˇ●)在分析完C与魅影、子爵的关系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C不论选择哪一位,都注定遗憾。
所以在最后C做选择的时候,她明明身体走向子爵,却频频回头。
她心里必然有她音乐天使的一席之地。
选择子爵,她能够获得世俗的幸福,社会地位的提升;选择魅影,她能够拥有灵魂的伴侣,艺术造诣的提升。
(写到这里回看了一下,发现我把爱情模式分析写成了几个人关系的分析,,ԾㅂԾ,,)。
人物分析人物分析主要是根据剧版(毕竟我小说也看了很久了,记不住)子爵为大家盘点子爵的品德:自觉:在C和魅影见面前主动离开,连C都留不住他。
他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了。
礼貌:在墓园碰见C被魅影蛊惑的情况下依然一口一个“先生”
墓园独唱结束后。
富裕:赞助了这个剧院。
深情:恋爱脑的高情商表达(?
)。
他几乎所有的词都和C有关,在我们听不见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思念着C。
自我:要求C演出并执意在魅影出场时杀死他。
PS:其实在我妈妈看这场之前,我看了中魅影之后因为太兴奋睡不着其实给她讲了一遍大概的剧情(没办法,LLF还是把我唱哭了)。
当时我讲到C做出选择之前特意停下,问妈妈,如果她是C她会选择谁。
她说这很难选,毕竟两个人都这样深爱着C(我们三个人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在看完之后她觉得子爵对C没有魅影对C那样深沉🤣
总之子爵是一个相对扁平的形象:天降富二代竹马,深情但刚愎自用。
他在很多方面和魅影形成了对比:外形、身世、才华(对不起子爵,但是魅影实在是太天才了)、性格……有时会感叹:如果魅影有子爵那样的条件,他肯定不需要再躲躲藏藏了;但真的拥有之后,他或许也不会这样有才华,这样沉醉于音乐了。
克里斯汀子爵和魅影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男主可能还有争议,但C是绝对的、唯一的女主。
作为女主人公,她不仅有高光唱段:
think of me
著名的抽陀螺
我的最爱,墓园告别曲还有最完整的人物成长历程。
从最开始的纯真少女:
此时的C不仅对于音乐天使没有任何的怀疑(准确的说,她对于这位神秘的老师还在孺慕阶段),对于自己的唱功也没有自信。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面试中,她甚至需要吉瑞夫人的“帮助”:
对不起截到了糊糊的鱼在被吉瑞夫人“警告”后还瞟了她两眼才鼓足勇气继续唱下去:
这两个眼神特别慌乱,特别有少女的感觉。
此后,面对竹马子爵兼剧院股东的示好、闺蜜的好奇与担忧时,对于音乐的虔诚、对于音乐天使的信赖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这一段对于观众来说,可能只是揭露魅影身份的高潮之前的一段普通剧情。
实际上,这一段异常重要:它初步交代了剧中重要人物的关系与性格:贪婪的剧院经理(对于C的演唱没有任何表现,但十分满意这场演出满座)、似乎知道真相的吉瑞夫人(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她在后期会有更重要的剧情)、钞能力且对于C有明显好感的子爵、关心自家小姐妹的梅格,最重要的是点出了C受到身为小提琴家的父亲的深刻影响和自身对于音乐的追求。
音乐上,C与梅格的二重是我听过的女声二重里面最惊艳的。
想象一下,魅影神秘、低沉、撩人的声音在剧院某处响起,在两声呼唤尚未完全消弭在剧院幕后时,两位少女灵动的声音跳跃着进入了观众的耳朵。
而随着曲目的演唱,梅格发现了C的不对劲:苍白的脸色、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仿佛两位的肉体尚在剧院的后台,但是C的魂灵已经被幽灵俘获,正在抽离。
这一段在两人的互动中完美的塑造了C对音乐的渴求,烘托出剧院的神秘与诡异。
观众们此时隐隐意识到:这位音乐天使似乎没有C眼中那样纯洁。
缘更了,最近三次元生活过于忙碌。
我突然意识到 克里斯汀是给过魅影机会的“say you wi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如果这番话真的是说给子爵 那克里斯汀的人设才是完全崩塌。
她是最温柔的天使,即使是在命悬一线时,也会说出“Angel of music ,you deceived me,i gave my mind bindly. God give me courage to show you,you are not alone.”这样的真心话。
又怎么会在魅影孤苦无依时和刚刚脱险的子爵秀恩爱?
更何况她也失去了一位灵魂知己和恩师,我想她内心的痛苦不亚于魅影。
魅影只是心死如灰,克里斯汀却要在爱人和知己中痛苦抉择,并眼见着灵魂知己心死如灰还无能为力。
此时此刻的克里斯汀 ,又如何能从容的与子爵海誓山盟你侬我侬?
所以这句话就是唱给魅影的呀,“说吧,说你想和我,两个人,在一起,一生一世”可是魅影太懦弱太自卑,他不相信会有人不介意他的外貌,他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克里斯汀的爱。
他的爱,从一开始就是绝望的,不奢求回应的。
所以他敢引诱她,欺骗她,伤害她。
却不敢相信她,追求她,挽留她。
连最后心死的时候也只敢嘶吼一声“go now ,and leave me!
”真是个口是心非的魅影。
最终 ,魅影还是没有勇气唱出那句“say the word ,and i will follow you ”子爵接过了下一句歌词,也握住了克里斯汀的手,也结束了魅影和克里斯汀最后那一丝渺茫的可能。
魅影绝望的爱 ,注定就是一个悲剧 。
当初在NYC的时候就去了百老汇看了歌剧版的歌剧魅影,剧情其实非常平庸,就是一百多年前的男作家写出来的哥特式爱情故事,但是呢可能由于那个年代对于女性的思想限制吧,从我这个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剧情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处理实在不敢苟同。
说实话,大家不要在美妙的歌声中一味地去惋惜和意难平魅影跟Christine的爱情故事。
在我看来,这个才华横溢却丑陋残缺的年长男性表面教育着实际上心理操控着一个单纯脆弱的美少女。
剧本毫无疑问地写出了这位美少女需要另一个男性的勇敢和爱的力量将她拯救于囹圄,而这也将魅影和Christine的故事推向高潮。
转而又塑造了圣母般美好化身的女主角,用强大的爱感化了杀人犯男主角。
每次看到这里都让我感觉到很不适和惋惜,似乎在视听上如此丰富的美丽歌声却只能搭配如此戏剧深层的空洞了,人们总爱把爱情写得如此魔性和毁灭。
并且音乐剧版本明显更加偏爱于魅影,不仅把它塑造得魁梧魅力,还让Christine在他离去前流露真情,用余生来怀念他。
这其实就是一段不太对等的强加于人的爱情,而且在Christine意识到魅影的丑陋与残暴后就更加蓬勃发展和显现张力了。
这段纠结的love hate relationship,就是强势方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对弱势方的操控,却口口声声地把对方称为缪斯和天使,以卑微的姿态祈求对方的爱同时又暴力地夺取,更可怕的是,这种关系依然对弱势方极具诱惑力,并且还被世人歌颂为伟大的真爱。
在现实社会中,强势方不一定是男性,只是目前的社会结构导致男性通常扮演强势方。
如果是我,我或许会为魅影的才华所折服,会爱慕他的音乐世界,但实在无法喜欢上这个人本身,特别是到了后期,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天堂还是地狱。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Christine就不该有所期盼,就应该永远保持墙壁的距离。
对于爱情,我一直都有一种坚定的认知,那就是真正的爱情应该让人感受到精神的、智性的爱,而不应该天然地暴露在强弱关系的腐蚀中。
因为心血来潮买了门票,担心会有听不懂于是下载了。
结果发现每一句都会背,当初04年的电影版刷了3、4次,当时的惊艳到起鸡皮的感觉突然又记得了。
而回想起高二时语文周的舞台剧,突然觉得自己真的是活在一群牛人当中……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看电影版的,那种到底是该专心听歌呢还是研究超华丽布景呢好纠结啊的心情真是太幸福了。
当初初发现一种完全没接触过的美好事物,那种难以自拔的沉醉与荡漾,能与之相对的,也只有那种一次又一次重复时,发现新的小细节和再次回顾个人最爱的惊喜与感动。
好的作品总是这样,持久弥新地打动观众。
当然,这和机缘也有关系、和个人兴趣得关系就更大了。
这版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尾声,Phantom看到C为救L宁愿违心说爱自己,终于带着绝望的无奈成全他们,这里真是禁不住哽咽了。
Phantom极度自负又自卑,两种人格极端拉扯导致他扭曲地表现和倾泻自己的情感,与其说爱C,其实Phantom是在欣赏自己,倾尽才华打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品。
他在幽暗的地下,C在明亮的舞台上,仿佛做了他的眼睛。
而C爱那个带着面具的才华的Phantom,却厌恶那个扭曲又自卑的Phantom。
Phantom用自己病态的理解,表达对K的庇护和偏爱,却令C感到恐惧。
每一次被C揭下面具后的歇斯底里,都把内心的病态刻画到了极致。
对这样一种悲剧的爱情,能共情那种无奈,太爱又不被爱的无奈,忍不住付出又知道注定没有回应的无奈。
这世界从来都是悲剧更加震撼人心,喜剧终会在欢喜过后成为烟云。
从克里斯汀第一次跟随魅影进入黑暗的世界,沉醉在歌声中,我便知道,她其实是爱他的。
她不知道,是因为她甚至不能分辨这歌声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在最初她其实是极享受这直击心灵的音乐交流的,并不在乎音乐天使是否真实存在,也并不关心这男人是美是丑。
即使在好奇心驱使下,她揭开他的面具,看到那骇人的面孔,惊吓她的其实是他暴怒的诅咒。
在最后一幕,克里斯汀说我盲目地把心交给了你。
让我觉得恐惧的不是你的脸,而是你随时准备杀死无辜的人。
屋顶上克里斯汀和罗尔唱着爱的誓言,宣誓相爱相守,而躲在暗处的魅影痛苦不堪,即使他捂住耳朵,爱人和别的男人的歌声依旧响在脑海中。
这是我第一次哭了,大概是歌剧中的魅影虽然也做了丑陋的面容,但另一半完好的脸依旧英俊,所以难免怜悯的心情超越了恐惧。
每一次克里斯汀被魅影的歌声吸引,罗尔不合时宜地出现,感觉是一段灵魂伴侣为世俗所阻拦,不能相守的虐恋故事。
在化妆舞会之后,剧院里关于克里斯汀出演唐璜有一场争论,他们关心剧院的收益,关心自己歌后的地位,罗尔甚至想要以克里斯汀作为诱饵,抓住魅影,却没有人关心克里斯汀内心的挣扎与疼苦。
一方面她对魅影感到恐惧,她害怕他会抓走她。
另一方面她也不愿意用演出诱捕魅影,他教导她唱歌,带给她天使的歌声。
在这一幕里罗尔的表现完全暴露了他自私的本性,即使不是诱捕这样卑鄙的手段,至少他要在乎克里斯汀可能面临的危险,至少他要抚慰她未婚妻的恐惧。
他想要的只是彻底摆脱魅影的纠缠,好和美女永远相守。
也许在他心中,他其实是明白的,魅影和克里斯汀因歌声结缘,灵魂相惜,这样的精神依恋是比他的花言巧语更加可靠的。
最后一幕魅影用罗尔的生命威胁克里斯汀,不,这不是威胁,就如同在黑暗的梦中魅影呐喊着唱吧!
唱吧!
这是鼓励,鼓励克里斯汀冲破心理的桎梏,那最后的一吻,不是妥协,是遵从,遵从内心最直白的渴望。
她亲吻了他,不是勉强不是敷衍,这一刻,她是真的决心放手爱他的。
从改编的情节来看,编剧应该是更看好克里斯汀和魅影的。
罗尔的感情太过突兀,只能肤浅地理解为贵族公子为歌剧演员的美丽和天籁之声所吸引,并没有更多心灵的交流。
最后谢幕的时候发糖,魅影被众人从后台推了出来,而克里斯汀跑出来从背后抱住了他,两人公主抱退场。
因为歌剧太震撼所以去看了小说。
小说是以侦探笔记的形式撰写的,更倾向于营造成惊悚悬疑的气氛。
整片的细节对白都挺枯燥的,但是对克里斯汀和罗尔的感情基础描写完整了,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经历了童年共同的回忆,后来也见过面情窦初开。
在歌剧院再次相逢时,罗尔关心克里斯汀的心理精神和身体状况,克里斯汀关心罗尔的安全和体面,这才是两个相爱的人应有的状态。
魅影的面庞变得更加丑陋,历史也更加黑暗。
克里斯汀对他的恐惧更加真实,同时带着怜悯。
她是个善良的姑娘,所以他为了爱人的安全可以假装完全冷落他。
她恐惧又同情魅影,所以她对他有妥协。
最后的结局是通过魅影到波斯人的家里自述揭示的,他讲述在关押夏尼子爵之后,克里斯汀接受了他亲吻她的额头,没有寻死,没有逃避,就像一个真正的未婚妻,这个其实什么也没有做的举动让魅影感动地痛哭流涕,他匍匐在克里斯汀脚下,亲吻她的脚。
而克里斯汀的怜悯之心让她放弃挣扎,她扑在他身上哭泣,这悲悯的泪水让魅影最终成全了相爱的男女,带着克里斯汀曾经爱过他的幻象走完他的生命。
即使是在书里,这段情节依旧让我动容,但却并不觉得这是悲剧。
克里斯汀离开他,不是因为魅影恐怖丑陋的面容,而是她真正爱的是夏尼子爵,夏尼子爵也为了她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歌剧院的地下,落入魅影的刑室。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魅影也终于得到了这世上终有一人愿意接受他的爱慕的结果,心满意足地离开。
回到开头关于喜剧与悲剧的论调,改编成歌剧的剧院魅影明显更加的成功,因为他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故事改编成了爱情不能被成全的悲剧。
记第一次写影评因为选修课论文需要来看了这部音乐剧,看完之后已经上头了好几天,去补了电影版,剧里的原声音乐反复听。
魅影和克莉丝汀应该算是be美学吧,怎么说呢我这个人对悲剧有种特殊的偏爱,相比于美好的结局,好像悲剧结局更能让我沉浸、难忘爱情里的面目全非更沁入骨髓,我爱你但我和我的爱都不堪直视,我向往美好纯净的你但我是畸形的克莉丝汀是魅影的光和救赎,是冰冷烂泥里的温暖,可是克莉丝汀也向往光和温暖,他们的向往是相同的,所以他们是对立的
那些说女主丑,说这只是一个一般的爱情故事,说主要是剧院烘托氛围的人,还是不要看歌剧看音乐剧了。
我没看过歌剧魅影的电影版也不打算去看。
这部剧的动人之处在于音乐,在于演员的演唱功底和舞台表现力。
如果那些唱出来的对白让演员直接念出来,不会有这样的震撼力。
歌剧魅影看完以后真正忘不掉的是荡气回肠的歌曲,是all i ask of you,是music of the night。
旋律绕着耳朵许多天,让人一直沉浸在故事的悲伤和喜悦里。
歌剧是一种直白的表达形式,很强烈,甚至夸张。
但如果演员的表演和歌唱够真挚,它给观众的代入感也是最有力的。
我看的25周年纪念版,后来把莎拉布莱曼版的都听了一遍,个人更喜欢sierra版。
莎拉布莱曼是第一任Christine,但是她的声音好像少了一点少女的感觉,没有那种迷茫,天真的感觉,也不够清。
sierra的演技也了得。
真的看过许多遍,剧里面的每段音乐我都很熟了,一直在反复听。
好想好想以后能有机会去大剧院看一场歌剧魅影,不知道那是怎么样的感觉。
向大师致敬。
向整部剧所有的、不计其数的工作人员和演员致敬。
如果说《音乐之声》是一首清新亲切的歌谣,那么《歌剧魅影》便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乐章。
气势磅礴的音乐带给观众艺术的享受,也启迪人们对“爱”产生深深的思考。
“梦中他对我唱,向我走来;那声音入我心,呼唤我名。
难道梦境已成真?
我竟看到,这神秘歌剧魅影就这样,在我眼前。
”随着克里斯汀天籁般的歌声,我们来到了魅影的世界。
那是不见天日的地窖,幽幽的烛光中透着几分恐怖,却难掩这里的优雅。
这,就是魅影的家,和老鼠有什么两样!
这个家的主人脸上一个白的冷漠的面具似乎暗示我们,也许就是因为这张神秘的面具,魅影,才命中注定要守在阴冷的地下。
初闻歌声,对魅影三分惧七分恨。
我认为他根本不配爱克里斯汀也不配得到克里斯汀的爱情。
不禁想起圣母院中可怜的卡西莫多,一样令人目不忍视的脸庞,却爱上宛若天使的姑娘。
然而,我们可爱的卡西莫多化爱为奉献:他救了吉卜赛姑娘的命,而当得知姑娘心中另有所属时并没有歇斯底里。
卡西莫多到军官马前苦苦为姑娘请求的一幕深深印在我心底。
然而,这鬼一般的魅影呢,“他杀人不眨眼!
”他用他那可怖的绳索吊死了欲揭开他秘密的剧务大叔,他为达到向克里斯汀表白的目的杀死了首席男高音,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他竟将死亡之索套在了克里斯汀恋人的脖子上对姑娘进行感情勒索!
那一刻,“我同情的泪水凝结,化作愤恨的泪!
”我真正感到,“扭曲的不是面容,而是灵魂!
”再观佳作,为魅影摇头叹息。
魅影,你不该变成这样。
当年,用歌声带给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安慰,为她排解难熬的孤独并最终带给她歌唱事业的飞黄腾达,那时的你,是令人信赖的兄长。
是什么让你变成了恐怖的魅影?
是什么让克里斯汀对你哭喊出:“我盲目地把真心赋予你!
”?
是心中那似火的爱吗?
不,我认为你根本不懂爱。
若懂,你不会将爱变为强烈的占有欲。
你被“爱”毁了!
你唇上留下一个被逼无奈的吻,却依然要目送一对紧紧相拥的恋人远去的背影。
三识魅影,魅影,我终于读懂了你面具下的悲凉!
面具,对参加假面舞会狂欢的人们来说是无限的乐趣,而对你,却是怎样的创伤!
面具,是这个无情的世界给你的第一件冷酷的衣裳。
你变成魅影,这怎能怪你!
外面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可他们对待你却没有表现出人的慈悲。
难道你不该怨恨吗?
你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享受一点点人间的温暖!
可是,因为丑陋,你连这点权利都被剥夺了。
如果你有一张普通的脸,你早就成了备受尊崇的艺术大师!
然而,事实却是,你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过着蝼蚁一般的生活。
你唯一的陪伴,那只八音盒上的小猴子,总是那么呆滞地笑着,和你分担孤独却永远不了解你的悲伤。
你给世界留下了爱,尽管爱得畸形,却也是火一般热烈的爱情!
“人人有权享真爱”,难道你不在“人”的范畴中么!
你一定不明白,为什么因自私被惩罚的野兽能得到美女的芳心,而无辜得到可怖脸庞的你为什么只有遭受命运不公待遇的宿命!
毫无疑问地,你是音乐天使,然而天使面具的背后,是那么无边无际的悲凉。
当你独自嗫嚅着“野兽的内心却在悄悄思念美丽的姑娘,悄悄地,悄悄地......”我已红了眼眶:当你恶恨恨地挤出“你以为我会伤害她?
不,我为什么要把你们的罪过栽到她头上?
”,我竟理解了你的狠心下的悲与伤;当你怒吼出“这世界对我丝毫未表现出一点同情!
”,我的泪水奔涌而出;当你终于得到那个梦寐以求的吻后解下劳尔脖子上的麻绳,在一对爱人“爱我,那是我唯一的请求”的歌声中绝望地亲吻着姑娘戴过的婚纱时,我已是和你一样,泪水,流满脸庞!
“上帝赐予我力量让我对你讲,你不是孤身一人在唱!
”她毅然决然地扑进你的怀抱,有善良的怜悯,有心碎的无奈。
可这一切就是你想要的吗?
这一切是我愿意看到的吗?
也许,这就是你口中,那无法回归的不归点吧。
魅影,谁能拯救你于孤寂的黑暗之中,谁能助你继续谱写那黑夜的乐章?
上帝赐予我力量让我对你讲,你不是孤身一人在唱!
八音盒中传出轻巧的乐曲,小猴子依然茫然地敲着小小的铙钹。
乐声中,传出一个无解的谜,一段不了的情,一道深深的伤!
“凡见过你容颜,都惊恐万分......我歌声你灵魂,合二为一......”歌声中,我看到那带着面具的歌剧魅影,竟那么理解了,那面具背后,无尽的悲凉。
曲终,幕落。
和那黑夜之乐一同静寂了的,是爱,是哀。
发生在歌剧院的人鬼情未了,故事好人又美,还有吊炸天焰火秀。
作为想入音乐剧大门的我,再合适不过。
--- 比起《猫》,《剧院魅影》更合我的口味。
当Carlotta开口唱出“Think of me”,我就知道,这戏不可能不火 。
就拿第一句说,韦伯将平日里说话的音调节奏近乎完整地覆盖在旋律上,轻轻的呼唤,一个切分加八度大跳,所有的故事都交代了(韦伯果然是大师,这不就是是400年前歌剧创始之初那群佛罗伦萨文青们的理想吗?
)。
换Daaé唱,格调变了,但音乐依旧入耳即化三日不绝。
女主的咏叹调之后,在Erik的地宫,男主唱出了他的“Think of me”。
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摇篮曲旋律,只用到Do、Re、Mi、Fa、Suo这五个音,第三句加上La,还有一个淡淡的离调,我觉得,没有女孩生不会被这温柔的神秘汉子迷倒。
我也是,被音乐。
说说Raoul和Daaé在剧院屋顶的那首“No more talk of darkness”对唱,最初两句我几乎要笑喷,像极了《太阳最红,毛主maozhuxi席最亲》(请自行虾米),旋律轮廓一样一样的(谁抄谁呀?
)。
但是,但是,往后听,色彩逐渐多起来了,一个奇特的降七级和弦进行到属,女声连续两个大跳(九度加七度,韦伯好有勇气),听起来很有好莱坞老派浪漫爱情片的感觉(我倒是觉得,这俩人配对比魅影Daaé更合适,可能是Raoul太帅了)。
到此,上半场结束。
下半场依旧有几首好听的旋律,我还要这样一首首讲么好累的。
干脆,诸位自己去体会吧美吧。
除了这么多漂亮的咏叹调,韦伯还用各种音乐手段渲染了各种气氛,比如片头字幕那一大段序曲,有没有点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悲剧色彩?
我还听到了管风琴(这个音乐厅确实有管风琴)和用管风琴奏出的下行减七和弦分解,这可是巴赫啊!
再比如几场群众戏,《汉尼拔》选段、《哑仆》选段,不管是模仿《阿依达》的充满异域色彩的舞蹈音乐,还是巴洛克时期典型的花腔和宣叙调,韦伯大师都写的有模有样写出了时代精神写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另外,还有几个动机一再出现贯穿全剧不得不提,比如大二度音程模进下行(全音阶效果),比如魅影读信和《哑仆》唱段的调性不明确。
其实韦伯音乐的风格很好把握,简单直接,《猫》也是这个套路。
说点别的吧。
作为小白级别的观剧者,除了音乐,我还能说点啥?
Daaé的扮演者Sierra Boggess很漂亮,跟我想象中的Daaé差不多,比起04电影版的Daaé,她更能压住台,表演也更老练更多塑造力(《哑仆》中那个男扮女装者)。
Raoul太帅了不提。
不行还得提,影版的Raoul木了吧唧首先在形象上就输了(就是今年《冰血暴第二季》男主,木吧!
)。
魅影也不错,很爷们儿,谢最后一次幕时把Daaé公主抱很过瘾。
其他演员和舞蹈们也都很出色,大家辛苦啦!
还有舞美,乐队被放在了主舞台的上后方,表演空间一下子扩大了(如果发生在歌剧中,指挥大人估计会被气吐血)。
用大屏幕完成诸如开合大幕和场景转换的动作,既方便又酷炫,还解决了阿尔伯特大厅作为音乐厅没有大幕的问题,因为它确实没有。
虽然我不太懂戏剧,但是这部剧在结构上还是被我感觉出了瑕疵。
我在短评中已经说过,下半场第四场《排练》的设置有问题,不舒服,跟前后戏在关系上不很搭,删掉都可以(其实电影版已经这么做了)。
听说呀,最近天桥艺术中心在上演《歌剧魅影》,主演可都是美国百老汇来的喔。
作为一个舞台工作者,我很想看看号称中国唯一的音乐剧专业舞台要如何呈现这么一台视听盛宴。
其实这场真还不是这个阵容最好的表现,而且阿尔伯特皇家音乐厅的设计竟然不能还原吊灯的归位和掉落,光这一条就打了大折扣。不过最后Michael爷爷出来时真的快飙泪了,可惜第一代幽灵没有开嗓
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9.7分太高了吧。一星是为了拉平均
55555555555555555 肉排为什么这么美的同时还这么酷炫!!!!!!!!这合适吗!!!!!!(扯睫毛 【想看Ramin现场卸妆啊喂!!!!感觉头套已经开胶了!!!!(够 【这版唱的太棒了555555555555555555555发鸡腿
舞美、演员阵容太过奢华,虽然在百老汇一个小剧场看过现场,觉得跟这个都是两个剧目了。我倒是倾向于简单版本,更专注于演唱。
一个学期,听着听着就腻烦了。对我来说是禁不住一些冲刷的音乐,但初听还是很喜欢。以及VA剧院演的和其他真的天壤之别,太精美了
谢幕最好看
1故事性一般。不懂音乐,但觉得好听。2再见西区伉俪。又多了人鱼。冉·阿让的扮演者也出现了。
🤢
作者是有多爱唯一男主角。。。以为是女主角是我的错。音乐不错哦,加一句,很登味的剧本。男主角是典型的男。。
未看
现场看也许更好
西区伉俪
四首曲子撑不起两个半小时的音乐剧叙述的段落真的是一拍脑袋写出来的,根本没法听
有一些多重唱的部分挺有意思,现场可能感受更好,耳机听不很清显得有点吵。剧院好豪华,剧情一般,最后大变活人留下个面具挺好。
在死去的很多年里,他终日与尘埃为伍。可能也曾叹息过自己少年时的牢笼和令人神往的天赋技艺。那所有失落在剧院里的歌声都足以令他想起岁月的怅惘和悲哀。他的人生连同英俊的容颜都在那场大火里被烧毁,直到某一日他看见了克莉丝汀。她是魅影孤独的幽暗岁月里小小的艳阳天,她是他的学生,朋友,爱人,梦里的缪斯女神。他为她写下《唐璜的胜利》,寄寓心事,可尚未唱完就被她扯下了自己的面具。多情的浪荡子最终失败了。他喊着离开我,忘了我,他跪坐在地上捧着一生挚爱遗留下的头纱,克莉丝汀回来时他向她致以最深情的告白,教堂的白鸽已经亲吻过乌鸦了,此生了无遗憾。我想,哪怕重来一万次,魅影还是会愿意放克莉丝汀走的。他自知自己是配不上她的吧…他终是化成一缕孤魂了吧… 这是个令人神伤的故事,如果克莉丝汀爱的人是魅影该多好啊😭
大概是哥特黑色的,美则美已~
舞台效果超级震撼~~
3.5剧情蛮空洞的,舞台华丽但值得琢磨的地方不多,歌好听但是我真的很想快进。
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