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5】卡拉克斯真是铁血戈达尔粉,终其一生的学习如今抵达影像之书的门前,但卡似乎可以更坦诚地面对自己,袒露方法、自我调侃,与世界所交融。彩蛋看得太感动了,一次来自电影史的回响。 w/c
喜欢戈达尔电影里自由随性的那部分,不喜欢只致敬哲思的那部分,变得闷闷(不过赞同后面那段现代影像繁多让人们不能眨眼变得盲目;和安妮特的坏血奔跑
每个创作者到了一定阶段都会产出总结性的作品,这是创作潜意识的诉求,也是时代和环境使然——在这个媒介多元的年代,唱衰电影的言论从不曾消失,而卡拉克斯的反驳方式是以戈达尔式拼贴为体裁,纵游影史,在文档和影像中打捞独属自己的电影体验史。
画面的表现力很强,喜欢混剪的部分,叙事是零碎的,但每个片段的主旨都比较明确(除了开头it's not me的部分我觉得比较晦涩)。有些场景的创意略显欠缺,刚看一下布置就能猜到后续。整体来说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是有趣的尝试但并没有成功表达真正深刻的东西。如果作品本身带有政治倾向是不是也成为了带着伪装的工具了呢?
以戏谑奇谲的风格回溯了世界影史,像是看完了一场艺术PPT报告
hkiff kg 带导演大师班 / 影像论文,有一些有意思的段落,比如弹琴配雷暴,最后的大卫鲍伊配木偶戏让人想起《成为约翰·xxxxx》,以及对之前几部经典作品的官方混剪。一闪而过的某位大人直接全场大笑。大师班主持人准备充分,但可惜大师显得非常衰老,几乎全场神游梦呓,不知道是不是抽烟太多。听说二阳之后已经不再看电影了,感觉颇为可惜,还是希望有机会能看到更多的作品。
卡拉克斯用戈达尔的拼贴方式总结自我、电影和当下心境。卡拉克斯也在奔跑,《风流一代》就比较僵硬了。
多部影片的集萃,支离破碎,呓呓梦语。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907年在《创造进化论》中提出“生命冲力”这个概念。
2.5;我复读嘚思:“戈达尔电影的感官有真正的断裂性,那种彻底的不协调、彻底的断裂,而在卡拉克斯那里就完全没有。虽然看起来有点像,但卡拉克斯的断裂实际上只是连续节奏的一部分。”所以,这部电影的形式似乎意在强调这种自为的断裂,很多时候只能是令人费解的。也许还是应该多拍结尾MV这样的东西。
看了几秒就迫不及待先来打个5星了
卡拉克斯的拼贴电影继承了戈达尔的跳跃意识,同时又有独属于他自己的浪漫,当德尼·拉旺在奔跑时,勾连出的是观众对于卡拉克斯电影的记忆。当影像记录变得越来越随意后,如何保留那份神邸的凝视?我想一个对于24帧影像抱有敬意的导演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2.5。我感觉的话应该就是很多以前的作品,一种思考,一种安慰,一种联想感受。幸好是短片啊否则肯定很惹人厌。死了死了这部是啥感觉挺好看的
充满情绪发泄的混剪在我这属于很low的等级
一个短片表达了导演太多对现实的批判感受到现实已经太残酷.这是电影制造的焦虑也是大放的自由表达.
历史性地回顾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受编织的影像
武汉柏林电影周
Manifesto
Leos is out of his fucking mind (in a good way)So much thought-provoking, self-reflection, and humor in it, with texts, sound, images, and shitposting.Modern Love with little Annette running to it is so fucking cute I love it!!!#SGIFF35
名词解释:戈核。卡拉克斯:戈达尔大弟子,对戈氏影像着迷到现在还没走出来,抬手就来,一言不合就致敬,98%戈核;黑泽清:戈达尔首席门徒,后期疲软,手上无戈,心中半戈,脑中硬戈,全身流戈,99%戈核。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