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人很容易,而让那个人也像自己爱她一样爱自己谈何容易。
Chole爱Catherine,她故意创造:有和她说话的机会,有和她见面的理由,有和她亲密接触的时机。。。。。。
尽管Catherine是个已婚的中年女人,尽管Chole是个把酒言欢的公关小姐。
外在永远抵挡不了内在所要的,Chole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对自己所爱的渴求,锲而不舍,尽其所能地表达自己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的诉求,为什么?
对于爱情,我们无可厚非地向往憧憬,对于爱人,我们不求回报地奉献自己,对于自己,我们往往忽略了。
Chole的每个表情都在暴露对Catherine的爱恋,我很羡慕Catherine,若没有Chole爱她,她只是一个事业成功的中年女人,生活一如既往地如死水,Chole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她的生活,还有她的家庭状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Chole是Catherine的第二春。
当Chole含泪对Catherine说我想要你吻我。
我被彻底感动了,这个吻字更像是爱字,我想要你爱我!
好凄美。
人的一辈子,可以遇到很多很多人的诱惑,但谁又能像Catherine这样幸运可以遇到Chole,Catherine怀恋她,因为她知道Chole是唯一的!
Chioe冲Oscar失败了。
也许小成本和美国独立电影制作并不能引起它的兴趣。
不过没什么可惜的,因为就算是好莱坞也不能用奖评定一部电影的好坏。
首先,我知道这是一部改编自电影的电影。
再次,我很喜欢Julianne Moore,她是老戏骨了,拍出来的东西都很不错。
然后我很喜欢,演技自然,浑然一体。
在此之后,我爱上了Amanda Seyfried。
可能跟这个角色本身也有关系,但是这姑娘长的不是非常漂亮,但是其转变,让人惊艳的咂舌。
上一次看电影非常喜欢的女演员,已经是前年的痴迷法国的阿佳妮和苏菲。
原本看妈妈咪呀的时候,只把重点放在斯特里普身上,没想到,几年后,阿曼达的成长也让人无法无视。
她的气质,她的金发,她的碧眼。
显然过于甜美,可是她的演技,给这个美国甜心在今后成长的路上抚平的道路。
再看《Jennifer's Body》的时候,我老友认为她长的巨难看,我没敢说什么,确实也跟造型有关联。
但是后来,看了她和Magen Fox一起做的采访才发现,这女人比Magen有内涵,有思想,更是比Magen聪明。
面对记者刁钻的问题,在Magen无措的时候,轻松招架。
也许跟早年的Lindsay Lohan 相比,她要逊色的多。
但是显然现在,她更成熟,更懂得游戏规则。
也在后林赛时代展露头角,名利场在拍摄新一代好莱坞小女花旦的时候,有她更有Kristen Stewart 和其他几人。
也许在未来十年里,Amanda就能达到她想要的高度。
再回来说说Chloe这个角色,不多不少,这个电影我看了4遍。
其实从异性恋和主流的角度切入,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圆满的。
因为中年男女在一起了,并且维持了岌岌可危的婚姻。
可是从女主角的角度切入视角,就会明白女主角的情感是如此的微妙,我发现能理解Chloe感情的观众多数都有些恋母的情愫夹在其中。
其实多少有些恋母情结是很正常的人类行为,因为人类首先发现的爱就是对母亲的爱。
或多或少,或纠结或坦荡,或爱或恨,但都是根据成长经历掺杂其中并且复杂的。
说起Chloe对Katherine的感情,其实就本片最大的亮点。
这种感情也确实存在于现实当中。
当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因为如果我身为一个同性恋也有恋母情结,那么这种感情便不会再难以理解。
这是一种源于灵魂本身的,是对爱情的渴望,是对爱人的渴望,是对母亲的渴望。
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直至灵魂。
她渴望的只有她,爱到情难自禁,爱到极端占有。
哪怕是她儿子眼中的点点相同。
想起了《无极》中谢霆锋对张柏芝的爱,如此偏激,如此的爱。
她戳破自己手心和Katherine的脖子,想要与她血脉相容。
她爱到为了一个注定得不到的人,宁愿欺骗她那么深爱的人。
她爱到为了接近她从另一方面得到她,哪怕是她的儿子她都要爱。
送出她最珍爱的头饰,看着她的高跟鞋高潮,用死来换取她以后人生永难磨灭的记忆,只是因为她知道“不,你并不感到抱歉”“我要你吻我”。
如此烈的女子,只为你此生再也忘记不了我。
Katherine爱不爱Chloe是此片最大的争议。
爱么?
不爱么?
她对C的是羡慕,嫉妒...那,还有什么?
不爱么?
不爱怎么会忘情的吻她?
甚至推开她?
因为在她心里知道,如果不爱,只是做戏而已,就不必在儿子面前那么大的反应。
而这反应,真实反应了她的内心。
早已不是嫉妒她鲜活的身体和容颜,还有对她爱。
虽然这爱盖不过她对家庭的责任,但是她确实存在过。
所以,她的死,并不代表她输给了家庭和那男人。
她的死,只是输给她自己,太爱Katherine,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
而这输,无不可以视为另一种赢。
因为她的爱插在了她爱人的头发上。
最后,最忘不了的就是Katherine的儿子最后在家中看着一切的眼神,这个打击对孩子来说,就是艰难的成长。
爱上这样一种姑娘,让我想起中国的张柏芝,外国的Lindsay Lohan,世界是因为这种姑娘更美好的。
谨记。
2010.6.1.
炎热的中午,坐在空调屋的白沙发上看完这部电影。
影片写满了中产阶级符号,BoConcept风格的HOUSE和家具、Ralph.Lauren式的衣着、医生和教授的职业、金发的学音乐的儿子、镜头语言是干净节制的、甚至男女主角都一贯以中产阶级男女戏路见长,结尾也是中产阶级道德观。
阿曼达在影片中真是美若精灵,把一只误闯进白色玻璃屋的迷途小鹿演得勾人心魄。
反而朱丽安.摩尔和利姆.尼森因演了太多类似角色让人有点审美疲劳。
影片的中段发展有小小的出人意料,但结尾我就觉得太仓促了,把影片打回了西德尼·谢尔顿故事的层次。
但真的好久没看到一部画面这么讲究,取镜这么有心计的影片了。
警告:严重剧透 如果您没看这部电影,却还想看这部电影,那我高度不推荐您在看电影之前阅读此文。
如果您不想看电影却想知道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我高度推荐您阅读此文。
还有弘扬这部片凸显了一个腹黑小罗莉的炙烈百合情的那些个同志们就别往下看了,我们不是一个精神世界的,省得您添堵。
试想对一个刚刚步入更年期,每分每秒都觉得自己正在变老的女人来说,什么是最能让她感到宽慰愉悦的?
那就是丈夫的绝对忠诚。
因为不论在事业上多么成功,内心多么充实的女人,茶余饭后闺密谈话的主题永远是摆脱剩女地位和灭小三。
是,我们也谈文学哲学艺术时事什么的,但真正让一群女人神采飞扬的话题永远是男人。
女人牢牢拴住一个男人的欲望,同男人尽力播撒基因的欲望一样强烈。
所以男人同女人的关系永远是最亲密的敌人。
不同的是在这个依然男权至上的社会里,男人输了,顶多失落,却得到妻子全心全意的爱;女人输了,则常常孑然一身,落个绝望下场。
而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中年女人正处在这场战争中最劣势的位置,此时的男人正处于人生的巅峰,阅历,成熟的魅力加上金钱和地位,这一年龄的男人不仅是技能娴熟的狩猎者,同样是诱人的猎物。
而此时女人不仅失去美貌,连用岁月换来的优雅都因为失调的荷尔蒙而扭曲。
在这种语境下,时年46岁,同样身为中年妇女的编剧Erin Wilson为广大内心无比挣扎的同龄女同胞们送上了名为Chloe的美妙梦境。
OK,丈夫忠诚是每个女人的美梦,但故事仅仅如此难免平淡无奇。
好莱坞大片不能寡的跟山楂树一个水平。
如何凸显一个丈夫绝对忠诚的故事?
那就是要制造一个对女主绝对没有威胁的世界。
怎样叫没有威胁?
那就是连中年妇女的天敌——年轻美貌小三都疯狂的爱上她。
女人想象中最漂亮的胜利不是斗个天昏地暗才打倒情敌,而是让情敌跟自己相比自惭形秽恨不得跪倒在自己面前。
优秀的编剧所要做的就是将观众内心的幻想发展成极致的故事,让你震惊,又让你舒坦。
于是乎我们这次的设定是这样的——让大妈天敌变成为大妈裙下败将,这样的人生是何等的让人恣意欢畅啊!
帮人造美梦的故事要讲好,首先是营造带入感,让所有的大妈从Catherine身上看到自我。
老公的朋友领个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嫩妞;自己风流倜傥的结发丈夫疑似出轨;自己青春期的儿子不仅拒绝和自己交流并且开始乱搞;虽然自己依然精致优雅,但日益干瘪的肉体与丈夫那些年轻学生比起来,简直是可悲。
所有的中年女性都逃不出以上4个特征。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算命的和尚道士只要对到一定年纪的女性说两句话,一是“你命中犯小人”,二是“你婚姻有危机”。
大妈们就浑身一哆嗦,像被扣住了脉门一般乖乖交钱。
营造带入感的另一个关键是对Catherine的性格苍白化。
处于中年危机的她除了负责罗列自己经历的危机之外没有展现任何个性。
很普通的怀疑老公,很必然的偷窥测试老公,很大众化的对自己叛逆期儿子束手无策。
(如果有大妈强悍到没有以上特征,那不是大妈是仙女,而且本不会为这种电影掏出一分半毛)连Chloe对她的爱,都是基于迷恋她的母性——是个正常的女人都有的特征。
就算她经历了Chloe这样一个独特的人,有这样一段独特的感情。
个别重口味的大妈可以想象自己有了一段异色恋情。
对更广泛的那些承受能力不高的大妈,这个故事也留下了平庸版的解释:跟Chloe做爱是想从Chloe身上感受到自己的老公。
跟Chloe接吻是因为Chloe拿凶器威胁自己。
综上所述,Catherine这个角色简直没有什么特点,可以是全球范围内一夫一妻体制下的任何大妈。
芸芸众大妈们可以毫无困难的把Catherine想象成自己,感受用魅力虐死小三的快感。
带入感营造好了,电影就开始向大妈们极尽谄媚之能,为大妈们造梦了。
这影片拍大妈马屁拍到什么地步?
每一个重要角色都被赋予了拍若干种马屁的任务。
连里面出现的闺密茶会路人甲乙丙丁,都不是像我们常见的八卦闺密那样幸灾乐祸女主老公出轨,而是很奉承的说女主有婚外情了。
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献媚功夫简直登峰造极!
乱搞的儿子终究因为不听老妈话被小姑娘甩了,伤心的直掉眼泪(大妈曰活该)。
这个儿子虽然乱搞,但不仅帅气而且年纪轻轻就弹的一手好琴,可以说极其优秀。
连Chloe对自己宝贝儿子的评价都是“能够让我开始约会的好男孩”。
儿子虽然不跟老妈交流,但是极其仰慕老妈和老爸的爱情故事,跟老爸谈起老妈永远是“她是你见过的最美的女人”。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
还有儿子为什么这么优秀?
Chloe可以作证:因为儿子长得像妈,儿子眼里闪烁着妈的优点。
说完儿子我们说老公,老公英俊,儒雅,风度翩翩,事业成功又极得学生喜爱。
这么优秀的男人年轻的时候跟自己爱的死去活来,性福美满。
人到中年夫妻关系淡下来了不是因为老公对自己的厌倦,而是自己自惭形秽闹小矛盾。
自己出次小轨,英俊的老公嫉妒的借酒消愁,彻夜不睡。
连自己做出收买妓女勾引老公这种不怎么道德的勾当来,老公都完全不生气,不计较,还立即跟她老夫老妻当街拥吻搞浪漫。
然后再讲我们的主线,Chloe对女主完美的,疯狂的爱恋。
初次见面Chloe就对女主一见钟情,要送定情信物。
每次见面必定用勾魂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看她,因为“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Chloe记得跟女主相处的每一个小细节,拿花去医院看女主,跟女主两人完美的做爱。
面对女主老公和儿子这一老一嫩两个完美男性不仅不为所动,而且完全把他们俩当做追求女主的工具,只为女主疯狂。
最后Chloe为得不到爱情,绝望自杀,干干净净不留一点后患。
这些设定都只是激烈的爱情,美归美,不够火候。
那完美的爱情是什么?
完美的爱情是永恒的爱情,要能够抚平人在极度幸福之中产生的害怕失去爱情的那种危机感。
具体的例子是,有钱的怕情人爱钱,有貌的怕情人爱貌。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情人“真正”爱自己,其实是为了让情人“永远”爱自己。
所以Chloe对女主的爱不是建立在金钱,外表,魅力等等可以随着岁月消失或者改变的特质上。
Chloe爱女主的母性,女主是女的,永远有母性,那结果是什么?
Chloe爱女主爱到死。
这是一场多么甜蜜又让人有绝对安全感的恋爱啊。
篡改一句名言,一个扯淡的故事,讲的越是细节丰富,观众就越是相信它,产生的带入感就越强。
为了让大妈们真切感受到性感小三苦恋中年大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电影给我们留了好多心理分析的线索。
Chloe为什么偏偏爱Catherine。
Chloe这么美,红颜祸水,之前一定有很多不好的经历。
生命中只有Chloe妈对她是真的好。
可惜Chloe妈离开人世。
Chloe靠卖淫艰难生存,内心中对生活最美好的幻想就是再次得到母爱。
Catherine恰好就表现出这一点,在她自己最难过的时候,都不忘问候厕所隔间的Chloe是否需要帮助。
总是对Chloe嘘寒问暖,就算Chloe背叛自己,也还是会默默为Chloe包扎伤口。
就好像妈妈对不听话出来淘气的孩子,骂归骂,管还是要管的。
但只是像妈还不足以让Carherine如此特别。
Catherine赢在还没有见到Chloe惊人的美貌,就愿意隔着一道薄墙关心她。
Chloe这样美的人,之前一定不会没有人真心对她好,但她不能够确定那些人是爱她还是爱她的美貌。
而Carherine赢得美人心得关键就在与Chloe在厕所隔间的偶遇,让Chloe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在最巧妙的地点,遇到了她最渴望的人。
这样的机遇让她怎能不陷入对Catherine的疯狂爱恋。
而Catherine对Chloe的拒绝和否认,让Chloe产生阻抗效应,更是在Chloe的熊熊爱火上浇了一勺油,导致了后来的种种疯狂行为。
这样的安排让一个小三恋大妈的故事有理有据,可圈可点,可信度飙升,带入感极强,可谓煞费苦心。
综上所述,Erin Wilson这个尤物大妈真是把自己关于更年期妇女终极幻想故事编的有血有肉,句句点到大妈们的痛处,然后再处处搔到大妈们的痒处。
如果你觉得你看了部血色惊悚Les片,那对不起,你的热情被大妈们给消费了。
你还真相信小三会爱大妈么!
写这篇文章是给即将步入生理年龄Bi-Bi岁的自己一个警醒,不要YY都YY到小三身上去了。
壮年老公,青春期小崽子,妙龄小三是每个女人一辈子所要面临的三个对EQ的重大挑战。
如何平稳渡过这三个危机,那是拍多少斤化妆品在脸上都不能解决的。
只能内修一口气,步步为营,精心经营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Amanda Seyfried无愧为目前好莱坞的当红炸子鸡。
此妞先是在[Mean Girls]里扮演胸大无脑的花瓶陪衬Lindsey Lohan;然后跑进[Mama Mia]里又跳又唱和老戏骨梅姑飚音乐剧;再来与另一只当红炸子鸡Megan Fox小姐在[Jennifer's Body]里血腥斗法,大玩暧昧亲亲;之后马上化身成[Dear John]里的纯爱女主角展开两地恋赚人热泪。
伊其实算不上传统美女脸,但胜在可塑性强,能伸能缩。
眉眼绽开笑颜烂漫就是清纯派,眼神凌厉卷发吊带袜就变身魅惑女,亦正亦邪之间游走得不费吹灰之力。
加之魔鬼身材,演技可圈可点,又很会选戏, 短短几年便交出亮眼成绩单,迅速上位成新生代抢手女星。
这回,她叫[Chloe]。
故事一开始很简单,大学教授David(Liam Neeson饰)和妇科医生Katherine(Julianne Moore饰)是一对典型的中产阶级夫妇。
事业有成,品味优良,儿子已经到了偷偷把女友带回家过夜的年纪。
两人的婚姻生活正如他们居住的极简风白色调大宅,透过一面面光洁的落地玻璃墙,看上去一览无遗毫无瑕疵的家,其实蒙着随手可触的灰尘。
于是中年危机准时来临,Katherine发现成熟魅力十足的老公可能与女学生有染。
作为一名有自控力的职业女性,Katherine显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棋出险招,找来娇艳魅惑的高级伴陪女郎Chloe,请其色诱老公,企图挑战老公的自制力,抓住把柄。
Chloe很干脆地立刻投入角色,似乎与David一拍即合,每次都会在幽会后把香艳细节主动回报Katherine。
这个时候,故事跳出典型小三儿套路,观众们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
Katherine开始沉迷于Chloe一次又一次的口头汇报,嫉妒痛苦之情混杂着异样的兴奋悸动,欲罢不能,只为了“这样感觉和丈夫更接近”。
然后真相揭露,原来Chloe真正痴迷的人是Katherine,和David的激情色诱故事纯属幌子,只为了可以进一步接近Katherine。
夫妻俩大吵一架交了心,发现看似花心的老公其实并没越轨,而寂寞情动的老婆却和自己雇用的年轻女孩上了床。
故事的结尾为情所困执迷不悟的Chloe潜入大宅与Katherine作最后的纠缠,意外跌落窗外(谁叫墙都是玻璃的),从此完美跌出夫妻俩的生活。
一家三口重回正轨,好莱坞式的大团圆。
作为一个非典型出轨故事,电影完全是两个女人的对手戏。
男主角丈夫看似为一切的诱因,却始终为一抹背景色。
得知老公可能和年轻学生出轨,妻子直接跳入不信任的心理状态,并未查核事实,而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丈夫的不忠,从而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定下自我否定信心缺失的基调,即你肯定对我没兴趣了,因为我不再年轻。
之后年轻女孩Chloe加入,其实是把妻子的自我人格一分为二,形成天平的两端。
一端是”现实的我”,一端是“曾经的我/我想变成的样子”。
Katherine一方面挫败于Chloe动动手指头男人就俯首称臣的蛊惑力,一方面又挣扎着辩护她与丈夫曾经多么如胶似漆。
而Chloe和David所谓的关系,仅限于语言的叙述。
潜台词即这些激情时刻Chloe可能与之发生但其实未发生的,同样也可理解为Katherine想与之发生却无法达到的。
妻子与丈夫的亲密瞬间只存在于另一个女人的语言之中,而生活中和丈夫的互动却是冷淡而克制的。
一个女人的欲望,从另一个女人的口中吐出。
在这些叙述中,男人的实体是缺席的,Chloe成为Katherine自我发掘及自我袒露的媒介。
而Chloe对Katherine的迷恋,也不是全无来处。
因为不管是母亲形象的投射也好(影片中这部分交待很有限)还是别的原因,对Chloe而言,Katherine也是她天平的另一端,是她渴望得到的目标。
当丈夫和妻子终于敞开心扉大和解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隔膜只因彼此都以为是对方冷淡自己,其实完全是缺少沟通的结果。
Katherine此刻的天平慢慢开始趋于平衡。
而到影片的结尾,Chloe消失,好似从来都不曾存在过,唯一的痕迹只是Katherine别在发上的那根银发钗。
影片中对于Chloe一角的背景交待着墨不多。
我们只知道她应该是对男人手到擒来的魅惑女子(这是Katherine认为的),其次她把母亲的银发钗两度送给Katherine。
据说英文剧本中有更详细的背景交待,使其人物的行为动机更合理化。
影片最终这么表现,不知是否为刻意留白。
Julianne Moore真不愧是资深女伶。
面对Seyfried咄咄逼人的亮眼青春美色,她将谨慎正统的妻子压抑克制又时刻被撩动的心态表现得入木三分,情绪层层叠加,丝毫不逊色。
新生代与中生代两大美女的大尺度床戏也拍得很唯美,实在敬业。
有趣的是,Moore和Seyfried的生日是同一天,能有机会一较高下,是命运也是巧合吧。
与93年的原著相比,真的很喜欢《克洛伊》。
不是因为对法国电影不感冒,而是觉得《克洛伊》无论从画面,角色设计,再到整个思路和观念姿态都比较亲民、低调和诚实。
当你阅尽无数的电影作品之后你会发觉,那种沉闷的,欲言又止的,晦涩的,明明就是人类原始冲动的那点儿事儿却要故作高雅深沉含蓄甚至扑朔迷离的剧情片真是让人反感和抵触。
把一件事用什么顺序和方法叙述给观众听,将其中最关键的情节情愫和人表达的淋漓尽致并且引人入胜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改编过后的《克洛伊》正如其导演和编剧所言,找到了阿曼达便找到了整部作品的灵魂。
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从阿曼达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脸庞和眼神中移开,盯着她的脸时便会不自觉的产生许多幻想,进入另外一个遐想的时空。
而阿曼达和朱丽安的搭配组合简直让人称道,这让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冲突道德底线无法自控得以更加丰满和真实,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凯瑟琳一步步走向克洛伊的身边,无论是不是被引诱是不是情愿,那种好像被什么巨大能量吸引的感觉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我们跟着凯瑟琳一点一点的爱上了克洛伊,当“错误”发生之后,有一方想要全身而退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尤其牵扯到这样的感情。
于是两个女人在处处展开的追逐报复和拒绝挽留都在最后克洛伊自我毁灭的那一刻结束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的动摇和猜疑会让我们采取行动来试探对那件事情的信任感,而在这个行动之前,其实我们已经走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
自私的利用他人,尤其是他人的感情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牵扯到罪恶的深渊中,并且只有执行亲手毁灭才能终止这一切。
(芷宁写于2010年5月7日)尽管法国女导演安妮·芳汀自己不满意她03年的作品《娜塔莉(Nathalie)》,并对艾琳·克雷斯达·威尔森编剧、阿托姆·伊戈扬执导的翻拍版《克洛伊(Chloe)》充满了期待,但有影迷已先入为主地认为还是旧版好。
比较新旧版后,感觉各有优势,只是所代表的人物心性不同,且新版在探讨两个女人的关系方面做得更大胆一些,如果把《克洛伊》当作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会发觉这是一部整体成色不错的影片,结构清晰,节奏流畅,画面质感,运镜细腻,仿佛每个滑过人物面部的镜头都带有深情的审视,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颇有现代感,两个女主角的对手戏也很有看头。
很凑巧,近期看了两部朱莉安·摩尔的影片,一部《单身男人》、一部《克洛伊》,出演的都是失落的中年妇人,而且一个比一个神经质,当然《克洛伊》的表演空间和塑造余地更大,更适合演技派摩尔发挥。
近期也看了两部阿曼达·塞弗里德出演的影片,一部《分手信》,一部《克洛伊》,就表演提升度而言,自然是《克洛伊》,何况机会难得,和摩尔飚对手戏,如果接的住招的话,便可大大的磨练并提升演技。
朱莉安·摩尔很适合出演那类受到折磨又自我折磨的神经质女人,她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渐变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文艺片常客,摩尔总以投入而饱满的内心戏、写满潜台词的举止演绎着一个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女性,哪怕是落寞的背影也能突显人物特质,如《木兰花》、《不羁夜》,《时时刻刻》等,此次,她出演的绝望女人凯瑟琳,内心戏依旧丰富,每个表情都值得玩味。
不似旧版中芳妮·阿尔当饰演的强势妻子,摩尔的凯瑟琳很脆弱,而她那看上去成功美满的中产家庭也很脆弱,很容易就被打破和睦的平衡——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丈夫和儿子,这两个她生活的支柱近来都在疏远她,一个花心在飘,一个正当叛逆,凯瑟琳对自身对婚姻对家庭失去了把握,她迷失又迷离,得不到和家人沟通的机会,她选择用一个极端的方式去干预这种失衡。
事实上,新版的凯瑟琳心境更趋复杂,也更真实,对丈夫、对儿子、对她雇来的克洛伊,都充满了复杂多变的心态,猜疑妒忌、失落失意、茫然无助、不甘纠结,特别是对年轻漂亮新鲜娇嫩的克洛伊,不经意的艳羡、对青春美好的留恋、潜意识里的好感……这一切让凯瑟琳渐渐混乱,让她感到筋疲力尽。
而作为一个爱着家庭的女人,新版的凯瑟琳更接近现实中的那些以家为人生目标的女人,那段和丈夫戴维(连姆·尼森饰演)的最终沟通,发自肺腑,声泪俱下,很容易引起现实中有潜在中年危机的女性观众的共鸣。
有人诟病凯瑟琳的痛哭流涕,认为此刻的她像个乞求怜悯的弃妇,然而,那是一个“美人迟暮”的女人、被家人忽视的女人的恐惧、无奈、诉说和力争,这段戏,编剧太有生活了,话说再自信的女人在岁月面前也抵不过它横扫的镰刀。
不同于艾曼纽·贝阿饰演的那个看上去喜怒不行于色的娜塔莉,阿曼达·塞弗里德的克洛伊眼神纯真,对喜爱的人和事有着简单的执念,虽然游走于高级欢场,但她的内心是清澈的,更是执拗的,强烈渴望着爱与被爱。
有场戏,克洛伊摔伤了膝盖,凯瑟琳给清理伤口,克洛伊看向对方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小女孩般天真的迷恋,而旋即嘴角微微的上提,则显示出她内心的诱惑和此刻的情绪波动,作为演艺界的新力量,塞弗里德以这样瞬息流露微妙而繁复心境的演技表明她很有未来。
可以说,该片是一部女人戏,男主角连姆·尼森的出场也仿佛是为了给两个女人搭桥铺路,推动剧情。
片中的两个女人,一个工作生活在有着大玻璃窗的房子里,她的一切仿佛一个标本展示,而另一个,只有职业特征,对其家庭出身都采取了缺省状态,仿佛那类生活在背阴处的娇艳花朵。
一直只用胶片拍片的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手法很细致委婉,影片呈现得很有质感,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当然也有惊悚情色的成分,仿佛在触碰女人的极微妙世界。
影片大量采用了镜子、玻璃作为道具,让本体和镜像相互反射、折射或透视,从而引带出多重的镜头语汇,延展了人物心绪,让形象更立体丰满。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9570826_d.html
千回百转的剧情片,喜欢。
貌似这部是翻拍,有机会看看首拍时是怎样的。
Amanda Seyfried美得相当妖孽,剧中的她只是赚取金钱来实现别人的美梦,但当她第一次认真地去做属于自己的梦时,梦差点儿醒了,所以最后她选择放手,华丽丽地飘去,但至少还在梦中。
美丽的发簪,她说那属于她的母亲,当她第一次在卫生间哭泣时,隔壁女人温柔的问候,也许使她找到了那久违的被母亲疼爱的感觉。
无论她打喷嚏、她骑车跌倒,这个女人总是貌似无法忍心离她而去,永远耐心的对她嘘寒问暖,她也许就是不知不觉迷失在这母爱的温柔乡里吧。
当她以为她真的拥有了一段感情,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送花给她,百合花,她以为她们的爱是纯洁的,但当一束百合换来的是一张支票时,一切都变了。
最后,有梦的人继续做梦,梦醒的人继续生活。
看《克洛伊》满脑子都是想睡朱利安摩尔,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阿曼达也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两个都想睡,睡到哪个都行,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睡不到我要死了,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
"my husband is not your client"听到这句,我脱口而出,“i am your client”。
在影片开头Chloe自述完后的下一个镜头就是从Cathrine视角拍摄的,某种程度上Chloe身上承载了Cathrine的期待,直到Chloe真的走进Cathrine的生活中。
虽然片名叫Chloe,但我觉得Cathrine这个角色是最丰满的,比如在厕所,她拒绝了Chloe的礼物但在座位上却忍不住观察她;她们达成deal后,某次交谈中,Cathrine脱口而出你为什么做这行?
所以我认为Cathrine对Chloe的关注和在意发生在很早以前,应该早到她们真的相识。
明线是丈夫的出轨开启了故事的主线,实际上是Cathrine在家庭生活中的无能为力感和对Chloe的好奇感催发了一切。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她丈夫说的是对的,是你出轨了。
不论她丈夫出轨与否,Cathrine内心的不信任和不作为也表明了Cathrine自己的心,她自己也在这段婚姻中感受不到活力了,她需要爱情,然后故事发生了。
比起Cathrine,Chloe的刻画真的就是刻画出的人物,纯粹,热情,真挚,她的情感以她的职业为背景板,更突画了Chloe的纯,也失去了一些色彩。
狗血伦理故事,阿曼达的肉体应该是最大的看点了,不过她还算新人要靠接大尺度戏提高知名度可以理解,朱丽安可是老演员了,应该不缺戏演才对,连姆·尼森血亏啊,就他没有和阿曼达的肉戏
女人对爱情的自作聪明,往往是才是她的致命愚蠢~
冲突设置的太生硬了,好像一切转折只为露点
剧是好剧,片是好片,却不是我的菜。
???
敢爱敢恨
年度重口味扯淡片TOP3
剧情反转还是很棒的,开始以为是老婆请女主抓小三,后来以为是女主勾引老公,最后发现是女主看上老婆为了勾引老婆制造的一系列谎言,最悲剧的是女主以为老婆真的爱上自己,然而老婆其实是更爱她老公的事实。反转反转再反转,女主付出了真心自作聪明耍心机就是个错误,不然最后也不会发生悲剧。
啧啧,再给演员一星吧。
Amanda Seyfried...
情节真喜庆。。。
sort of disappointed~~cliche~~~
2012-143
为什么她们最后没在一起!
剧情不够饱满 两个女人的情感有些牵强 摄影佳 演技佳 如果观众有情感投射 应该会觉得电影不错 但是我木有
毁在结尾,虽然加起来有4点但是只值2星~~~PS:搞不清楚是loli伺候了一家还是一家伺候了loli~~~~
好好的姑娘,怎么总拍这种电影。。。
荒诞的闹剧,被逼的都能变同性恋了。爱情果真是一场谍战剧么?
故事很好,讲得很差,Amanda全程poker face
Kan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