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出色,故事精彩,演员漂亮,棒。
但是两个小时的片子基本上都是快节奏,摇滚乐,靓丽色彩的狂轰滥炸,看下来头就很有那么一点疼。
有张没有驰。
我看多很多的好莱坞大片,总的来说,印象深的也无非那几部,不然是触景伤情类总觉得主角和女主的感情真是感人啊感人,要么就是那些探讨战争的可行性,你知道,女孩子看片子无非就图那么些个乐子,不然去看看情人节的都市爱情喜剧都能省下不少钱。
说到《守日人》,其实我先看的书,那会还上高中,月月都有九九读书人的目录,闲来无聊会送几本试读,我还记得那会送的就是《守日人》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全班的女生都着迷于后一本,只有我一个人,在看了守日人的前几页后就被迷得神魂颠倒。
自然,黑暗与光明的论题总是比爱情来得更深,而通常而言我迷恋于一切欧洲的文化虽然也不外乎没见过。
可俄罗斯,怎么说呢,我以前一直以为那里都是冰封万里的诡异平原,大概会有狼出没,也没能有深刻设想莫斯科的冬天是不是也和我现在呆的北美中部有一样大的雪。
不然自然是有的,至少我在电影中见到了。
《守日人》就像是我想象中这部小说改变成影像的样子。
虽然大部分群众纷纷表示他们都是先看的电影才看到的小说,所以小说的魅力自然是比电影的要差了一截,可我正好相反,我多年来对小说的念念不忘在看了电影后却还是有一点惆怅,而且还得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的确是将那个故事忘得差不多,只是偶尔会想起安东和那些在莫斯科街头的酒鬼们,也许还会有斯维塔,哦我记得了,安东爱上了一个注定会成为大法师的小姑娘,到最后他吸取了很多很多的生命力来审判地见她。
不过我所推崇与好莱坞正好相反,爱情是不能拯救一切的,英雄救美Happy ending这样的故事只能骗骗小姑娘。
所以在最后的最后看到安东还是和斯维塔相遇的我不是一点的惆怅,这两人……我还不如去看谢格尔和扎乌龙呢。
不过虽然其实我早就忘记了叶戈尔该不该是安东的儿子,但在模糊的小说印象里似乎阿丽莎爱的就是叶戈尔,而安东不过是个瘦瘦长长刚出场那会还带了一个小MP3的未婚小青年。
所以在看到电影安东和斯维塔出场的时候我心情复杂了一番,你知道……当你对主人公的样貌不那么追求讲究的时候,出来一个高于水平线以上的家伙自然会让你又惊又喜又惆怅一番,因为安东的确是很还有魅力,而斯维塔长的又真是太标准的俄国美女了,看他们两个谈恋爱除了感叹真是般配外还能说什么呢?
再举个例子就是扎乌龙,这个从一开场就跳探戈的帅老头有点儿马兰白龙度的味道,而且我真是喜欢他跳的探戈,和他黑暗使者该有的神经质,比如他杀科斯塔那段,两个人从高楼中跳下去,碎了玻璃,死了小吸血鬼,阿丽莎割掉了自己的手指,却连用粉笔都不能挽回爱人的姓名。
还是说俄罗斯电影都有这样迷人又绝不雷同的场景么。
虽然按照对哈利波特小说改编电影的标准,我对守日人这个故事倒也不是特别期待,可是回归现实,虽然不可能所有的黑暗使者都能像斯莱特林那帮家伙们那样迷人的,但是能有个迷人的老大和可爱正太的叶戈尔也就够了。
更何况电影更是在水准线以上。
说真的,我觉得安东蛮惨,这家伙注定是不黑不白被吊着的了,有个未来的大法师女朋友,进入黑暗的儿子,连他自己也快要进入黑暗的时候,那两个引发世界末日的他的关系户就开始争夺他……真是狗血八点档家庭伦理剧啊,所以姑娘们……千万不要爱上一个有家世的男人。
看了电影后有点奇怪的就是我得疯狂迷恋俄国文化了,本来就是喜欢毛子家像童话一样的屋顶建筑,也喜欢毛子家的俊男美女们,但是通过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大概只有我这样的浪漫主义者才可以了吧。
这部电影的萌点有很多,我是无法像专业人士一般来解读符号了,所以只说萌点。
先是特效很棒,这部电影的特效不比好莱坞每年量产的动作片差多少,而且好多明星我不认识,可是他们的魅力真的不必一线大牌低。
二是暧昧,好莱坞很少有主角不花心的戏,可是美国人似乎就是拍不出俄国人那种暧昧戏,我还记得《烈日灼身》中小间谍弹的钢琴曲,那些曲目舞蹈里的传情除了少数文艺片,别指望好莱坞会给你量产,可是那种心痒痒的感觉真的是好棒好棒啊。
比如在《守日人》里,科斯特和阿丽莎在车上的那一段戏,我真想咬着帕子尖叫哇哇哇,这种情欲戏也只有俄罗斯人才拍的出来了吧,像是在大学的屋顶里踢足球,眉目传情,连开车都可以性感起来,反正我在典型的大片里是没见过这样的场景的。
再是所有的吸血鬼都是那么可爱的么?
虽然人说毛子家的美人都是有时限的,时限一过在美都得秃顶这个定律我也不想否认……可是小吸血鬼科斯特真是太萌了,就算被杀死那段也萌!
俄罗斯电影GJ!
你都让我爱上小正太们了。
大概是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棒的非典型性大片了,所以有些语无伦次,不过魔法师真是好,连换了身体这种Les意味十足的场景都不会让人看出有一点点的迹象,演员的魅力是真的,特效是真的,好的故事是真的,虽然还是有点改编过头的嫌疑,但是无可否认,俄罗斯电影,非典型大片真是让我过足了一场视觉盛宴的瘾。
看完这部电影,有两个发现:一是俄罗斯人如果玩起轻佻来,比美国人还不知要炫上几百倍;二是有些文娱消费品并非完全务虚,其中的一些隐喻还是非常有实用性和借鉴价值的。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手风琴音质般的佻达流丽,从始至终镜头都在快速切换,画面性格极为华丽张扬,魔幻感十足,背景的手风琴(记得好像通篇伴着手风琴)的旋律也与之配合默契。
在看电影的同时可以令人想起“骇客帝国”系列的某些手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安东去光明实验室为儿子偷帽子时那个看守员的表现。
让我着实重新认识了一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以前我所了解的,是田园牧歌的民谣中的俄罗斯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人笔下的俄罗斯。
那是一片清浅银灰色调的大地,清新、静穆、优雅、忧郁。
这是一部有关末日世界的电影,但其实要表现的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要从泥土中长出花来的现实生活吧。
可以说编剧以及导演都是分外机智的顽童,但骨子里还是有成年人的那份心中装进了责任的庄重感,因此在娱乐大众眼球的同时,还没忘了通过一些隐喻来向我们表达另外想说的东西。
片中的黑暗成员用针管袭击人类,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吸取被害者的生命力,而被害者只要因疼痛倒地,生命力便会在几分钟内被榨取尽净,面目瞬间苍老。
但只要你保持镇定,站着不倒,那加害者就无法得逞,你就有打败他的可能。
其实这是在影射我们在生命中所遇到的伤害吧。
不失为一种体贴的警醒。
另外,这部电影除了让我想到《黑客帝国》,还让我想到了一部小说,同样是俄罗斯人的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
这是一部可以令人深思的影片,无论从叙述的手法,还是从影片背后探讨的所谓人性的问题,都让人不停的反省自身。
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人,并且一直都在学习中。
这部影片中的第二空间,给我们以平行世界的概念,但又不同与物理学中的平等世界。
在物理学中第二维度平等世界是反世界,我们永远都不可以到达的地方。
就像照镜子一样,那个世界在镜子里,有点像逆世界中的场景吧。
而第三平行世界是一个个泡泡,就是不光有我们的宇宙,还有很多个跟我们世界相同的世界,它们都像是一个个气泡,不停的漂浮在更广阔的空间中。
至于那个更大的空间叫什么?
现在科学家也不知道,就不要问我了!
那么第三维度的平行世界是什么呢?
就是世界所有构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个每个原子都有可能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得到不同的世界。
说得复杂了大家听不懂,简单说就是,你今天早上出门,像左走,或是向右走,你都会进入不同的世界。
那么你的人生将走上两个不同世界。
这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
在第一次选择的时候,他选错了该选的,所以不光他的人生,他将世界都带到了一个毁灭的结果。
而那只神奇的粉笔可以改变世界的命运。
听起来很可笑,但我们现在真的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支那样神奇的粉笔。
那么就可以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从来一次。
可是世界不会给你这么好的眷顾,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从来 一次,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是我们最能够把握的人生。
06年我就看过这两部片了,第一部叫守夜人,这部叫守日人,真的是我看过最好的人生教科书。
一直都在等第三部上影,等了10年也没等到。
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还能等到那一天。
但是看过这个片之后,我的人生和对人的态度确实变得不一样了。
我不再随意乱说话,我不想因为我的一句话,随变的改变别人的一生。
所以我总是谨言慎行,希望不要给别人的人生带质的改变。
也许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但是我现在才发现,每个人的观点都是观点,不用认同,接受才是大自然的方式。
要说守日
2004年,俄罗斯迎来自己的商业大片守夜,一举创下票房新高。
故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Light Others和Dark Others对抗的故事。
由于他们旗鼓相当,害怕战争会毁灭彼此,于是订下千年协议,在这个协议下和平共处。
主角Anton原本是一个普通人,由于年轻时受女巫诱惑犯下一个大错,之后他加入Light Others,成为守夜人。
第一集的最后,黑暗头头经过重重圈套终将拥有强大潜力的Yegor(Anton的儿子)诱入黑暗势力,光与暗的平衡遥遥欲坠……守夜的制作成本仅仅420万美刀,最终全球票房3000多万,商业上极为成功。
它的魔幻风格和超酷的镜头和快速剪辑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情节却使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这个是现代版的吸血鬼在莫斯科故事,但它没有像指环王那样的群众基础,在缺乏足够的世界设定和背景知识且故事还未完整的情况下,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确实有点难把握整个脉络。
今年新出的守日完整得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一样的成本,一样的酷(= = 缺点也一样)。
开头的战斗画面绝对一流,不敢说能和指环王比,远胜国内的一些所谓的大制作商业大片。
真希望国内有志作商业片的大导们好好学学人家的镜头咋运动的,画面咋作的,钱又是怎么样花在刀刃上,别再用大宣传骗了钱还弄出馒头事件。
守日一开始讲到了一支奇妙的命运粉笔,用它把后悔的事情写下,时间便能倒流。
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关键。
同第一部相比,守日加了一点爱情元素,光明一遍有,黑暗一边也有。
守夜里最酷的镜头当属黑暗头头拔出自己的脊柱化成一把骨剑,而这一次最大的亮点是一辆红色跑车。
它开在摩天大厦的侧面(支撑+离心力),再转入室内,最后从车上走下一ppmm,呼呼,赞。
除了这辆,还有许多车戏,如果你是Michael Bay的饭丝,估计你看得会比我更High。
此外还有很好玩的一幕,Anton在一次逃跑中跳穿了一幅电影海报,正是05年破了守夜纪录的票房新高第九纵队,导演玩这一手不知是恶搞,还是痛下决心再破一次记录。
我老实承认看过之后还有一些细节仍不能联一块。
不过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当一切仿佛都圆满的时候,第三集Dust Watch怎么讲下去呢?
《守日人》是让我最着迷的电影,不过却是二见钟情。
第一次看完感觉云里雾里,只把主干情节看懂了个大概(看过《守夜人》,剧情还接得上),只觉得有几个特效场面做得很有感觉,其他的就渐渐全忘了。
直到差不多一年以后,不知哪根神经冲动,突然想起这部片子,就记着里面的那几个场面很有味道。
于是下载播放,然后就傻了,认认真真再看一遍,看完,大吼一声:真是绝了。
看评论,毁誉参半。
其实正常,这部片子确实很难一次看明白。
一个原因,它是一部魔幻电影,而且还是续集。
影片没有对这个魔幻世界的设定进行交代(其实第一部《守夜人》也是语焉不详),剧情又紧承上部,没看过《守夜人》的话难免摸不着头脑。
先说说“守夜人”的世界吧,设定得挺有意思。
在人群中生活着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人(原著小说中称其为“他者”,中文字幕多译为“异类”),能够读心下咒、变形吸血、预测未来,五花八门。
不过他们跟普通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可以进入一个被称为“黄昏界”的空间中。
黄昏界可说是更深层的真实世界:不妨把世界比喻成一条河,普通人接触和认识到的是最表面一层,而他者可以潜入深处,即所谓的黄昏界,在这里日常世界的许多障碍不复存在(可以穿墙而过),物理规则也有不同(比如时间流动缓慢),法力高强的他者还可以进入更深的第二层黄昏界(《守日人》开始斯维塔追踪叶戈尔就进入了第二层)。
成为一个他者在日常生活中蛮有好处,比如可以租酒店不给钱,坐飞机不买票什么的。
不过也有一个不爽的地方,就是必须得选择一个阵营,光明或者黑暗,所以他者的世界非黑即白,不是战友,便是敌人。
一千年前,光暗双方曾大打出手,结果势均力敌,为免同归于尽,最终光明首领格谢尔与黑暗老大扎乌龙达成停战和约,并且各自成立巡查队,即守夜人和守日人,监督对方。
从此黑暗一方不能随意作恶、残害人类,必须取得守夜人许可,而守夜人也不得无故杀害黑暗成员。
电影主人公安东是一名守夜人,在第一集中帮助一个女孩斯维塔解除了诅咒,却阴差阳错间将自己的儿子叶戈尔推向了黑暗。
与两年后的续集相比,《守夜人》更像是一次对题材的探索,对观众的试探,对后续故事的铺垫。
第一部收获了一个票房口碑双收的美好结果,于是导演在第二部《守日人》中更加大胆,风格凌厉依旧,在剧情表现上却玩了一个平行推进的花样。
《守夜人》的线索简单明了,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安东的故事;《守日人》则设计了两条线索,安东和科斯加,而且每个人物都安排了爱情与亲情两份感情,两条线索交错展开,齐头并进。
我觉得这是导演的一场豪赌:如果观众能够接受,就会得到一种微妙平衡的观影体验;但如果理不清其中头绪就会被彻底打懵,觉得情节混乱不堪。
而且导演处理电影的方式也容易把观众带到迷魂阵里。
电影中场景变化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画面咔嚓一下切过来,三五秒钟之后这场戏的主要情节已经展开了。
如果影片在这些地方稍作铺垫的话,可能观众还可以理一理上一段的剧情,对下一段建立一点心理预期和准备;但是剪接如此生猛,可能等大脑反应过来,一场戏的主要内容已经过去一半了。
影片的节奏起伏大,转换又快,观众跟不上,就会觉得片子好像很癫狂。
另一个问题是影片中近景特写的镜头超多,这样人物动作稍大镜头就得跟着移动,另一个人物开口说话画面就得切换。
这样做当然有好处,可以把观影的注意力引到人物上来;但是缺点也明显,观众把握不住全景,只觉镜头晃得厉害。
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影片中有些地方交代得不够,所以有些情节逻辑不足,观众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怎么来的?
如此一来,片中的人物更显得莫名其妙。
不过如果看过《守夜人》,仔细琢磨一下(有些得参考原著),这些情节还是讲得通的。
下面我说一说电影中不太好理解的几个地方。
1.安东如何落入守日人的圈套?
由于叶戈尔违约害人,遭到安东和斯维塔的追捕,虽然逃脱但丢掉了帽子。
于是扎乌龙责令叶戈尔的老师伽丽娜从守夜人档案室中偷回帽子,伽丽娜无奈只得找安东要他帮忙。
而安定潜入档案室偷走帽子同时,伽丽娜遇害。
安东不能说明案发时他在哪,又是最后和伽丽娜见面的人(科斯加是目击证人),因此嫌疑最大。
第二次被陷害,他是餐厅中最先发现黑暗成员尸体的人,由此坐实嫌疑,这逼得安东只好去寻找粉笔。
2.双方老大怎么有预知事态的能力?
在阿利莎将伽丽娜的死讯告诉扎乌龙时,扎乌龙立即暗示她是安东所为,要她去寻找证据;当阿利莎得到科斯加作证后给扎乌龙打电话,扎乌龙却已经知道目击证人是谁;安东变成女人和斯维塔出去吃饭,第二次遭到陷害,出门就碰到扎乌龙带领的守日人,说明他早已被认出。
同样光明领袖格谢尔知道是谁在非法害人,知道安东凌晨去了哪里。
似乎双方的老大对一切无所不知。
对此,我觉得只能理解为老大的特权了,不过在《守夜人》中对这种预知能力有过展现,安东的同事谢苗开车时预见到发电厂的爆炸,扎乌龙在电子游戏中模拟未发生的决战。
小说中的解释是法力高强的他者可以进入深层的黄昏界,观察其中残留的痕迹以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3.安东交换身体到底有没有意义?
安东和奥丽伽换体是为了躲开守日人,但从后面情节看好像根本没起到作用。
这个问题在小说中交代得比较清楚,斯维塔的家受到魔法保护,在里面是绝对安全的;在电影中则只有格谢尔的一句台词暗示了一下(他说你们是不应该出门的),这里应该算电影不周到的一个地方,加几句台词就能解释清楚。
4.粉笔在哪?
安东一开始认为粉笔在铁木耳的坟墓中,在守夜人档案馆发现坟墓在撒马尔罕,后来在飞往撒马尔罕的飞机上奥丽伽告诉安东她曾打开坟墓,但没有粉笔,由此安东领悟到粉笔是由赵尔保管的。
5.最后的晚会上为何格谢尔会在场?
这个问题在电影中没有交代,不过在小说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一方有大行动,另一方会派遣一个观察员到其指挥部监督。
在《守夜人》中有这样的情节:光明一方在解除斯维塔诅咒的行动中,扎乌龙也在场(给了安东一个护身符)。
不过在《守日人》中,扎乌龙拒绝邀请格谢尔,可能因为当时他已经决定撕毁和约。
6.当安东在晚会上打算告诉叶戈尔真相时,被扎乌龙下毒,后来怎样了?
安东后来坐在了一个巫婆桌上(就是《守夜人》开头的那个巫婆),这时巫婆替他解了毒,并提醒安东拿回粉笔。
当时巫婆已经猜到了安东的意图,为了让他能改变历史好让自己免受惩罚而帮助了安东。
7.安东如何知道科斯加的老爹是凶手?
我觉得这是影片中剧情最为薄弱的地方,安东只是看到老爹就猜到他是凶手,没有证据通过套话让老爹露出马脚,过于牵强了。
至于说老爹为何希望推迟科斯加获得吸血许可证的时间呢?
影片里有个细节,科斯加其实并不是天生的吸血鬼,他小时候得了重病,老爹为了让他活下去咬了他,把他变成了吸血鬼。
电影中的吸血鬼似乎很受黑白双方的歧视,于是个个都想变成普通人。
剧透线-虽然《守日人》有它的不足,但绝不是部粗制滥造的作品;如果因为导演演绎影片的方式不合一般商业片的套路就说这是烂片也是不公正的。
任何电影都是一件半成品,需要观众自己去完成。
对于这部电影,付出多一点努力,绝对能收获不同一般的体验。
下面我说一下我看到的《守日人》,事先声明,有剧透,阅前三思。
首先影片的主题和剧情极富寓意、张力十足。
正邪大战是一个连动画片都会用的超级大俗套,爱情和亲情的纠葛更是肥皂剧里乐此不疲的主题。
一般来说,两个大俗套凑在一块只会变成一个更大的俗套。
可是看看它们在《守日人》中仿佛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般,耳目一新的大对决,动人心魄的爱与悔,它们共同表达出一个让人深思长叹的主题。
看一看故事最后时间停止前的一刻:情人和儿子同时拉住安东,他们的争夺却要把安东连同脚下的大地一起撕成两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爱吗,为何爱会如此致命?
为何安东回到12年前见到共事经年的战友时却选择默默的走开,是不是因为他不愿再进入那个黑白分明,非敌即友的世界。
再看看导演怎么讲故事的。
他把一个个故事剪开,然后把它们交错编织在一起,走钢丝般前进,平衡微妙。
当酒馆中安东与斯维塔互诉衷肠的时候,车里的阿利莎与科斯加同样风光旖旎;当安东以为用粉笔唤回儿子而兴高采烈的时候,相依为命的科斯加父子之间不也一样幸福吗,当这幸福像肥皂泡一样破灭时,两个父亲脸上的痛苦与失落可有不同?
更妙的是两个段落不仅因人物的情感而相互平行,又被同一个线头连接在一块。
安东之所以能与斯维塔在一起是因为受到了陷害,阿利莎本是要为这场陷害寻找证据才遇到了科斯加,而真正的凶手,科斯加的父亲却正躲在黄昏界中准备着下一次的谋杀;让两位父亲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是同一个人,斯维塔,而她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爱人。
当我们默默观看这一切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的思索光明与黑暗到底有何不同,是否有更强大的力量能超越他们之间的对立。
还有一些段落不仅情节上互相补充,情绪上也相互激发,产生奇异的共鸣。
当格谢尔想教给斯维塔一个教训时,他沉静地讲述了一个忧伤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正在告诉安东她曾经犯过的一个错,希望这个错误不再发生。
当斯维塔与叶戈尔面对面对峙时;莫斯科大街上同样有两辆卡车正在决一死战,从此揭开最终大战的序幕,也预示了一个无比惨烈的结局。
当窗外高塔轰然倒地的时候,有个姑娘也决绝的切下了戴上错误钻戒的无名指。
当两位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来到一起时,却不得不把对方送上死路。
当爱人与儿子站在一起时,世界注定被他们毁灭。
当镜子般的平衡被打破,一切终于碰撞在一起的时候,结局为何要这样悲怆。
我特别着迷于电影最后的十五分钟,喜欢其中时而飞扬,时而低沉,潮水般起落的节奏。
确实,第一次看时简直要被这潮水淹死。
可是静下心来,当你不再为情节困扰,愿意融入到电影当中,让自己的情感成为这潮水一部分的时候……窗外,莫斯科已成一片残垣断壁,凄冷黑暗;屋内,千年前的古战场重又出现,不知大厅中的人们究竟是在跳舞还是在杀戮,狂欢嘈杂。
而我们的安东终于从这一片混乱中逃了出来,他要去找回能改变一切的粉笔,就在走廊的尽头。
转过弯,阿利莎正拿着笔一遍又一遍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刚刚癫狂一下子成为遇到大海的火山岩浆,变成冷冰冰的石头沉入海底。
对一个心头满是悔恨但却无辜的女人还能说什么呢,只有默默的接过粉笔,去修正一切错误。
可是当我们还在刚才的忧伤中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安东突然被两双手拉住,一边是爱人,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光明,一边是黑暗,他们为爱争夺同一个人,为爱让世界毁灭,为爱把自己爱的人杀死,大地裂开口子,一片足以把安东切成两半的玻璃呼啸落下,瞬间生死一线,紧张的神经绷到极限。
突然一道光明闪过,伟大的格谢尔让一切停止,刚刚还在拼命撕扯的两个人变成了两尊雕像,世界一片空明,然后格谢尔淡淡的跟安东道了别。
现在只剩下安东自己了,奔跑在苍凉的废墟中,坚定却又有点茫然。
终于到了,到了犯过错误的地方,到了命运曾永远改变的地方:现在他要在这为12年前的自己留下一道口信,说“不”吧。
雄浑的音乐响起,时间翻回到过去,仿佛只是做了一场神奇而又阴郁的梦,睁开眼睛,窗外阳光明媚。
信息量很大每句话都有点意思翻译太差劲了,可恨没学好英语啊看《守日人》要先看了《守夜人》,情节问题,里面人物关系也不是很复杂只是影片的重点好像没有放在人物关系上,所以不看第一部直接看第二部会有些吃力。
有点像《蝶影重重》不同的时该篇更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很不错,塑造的人物张力都是很饱满的,细节表现的很好音乐配音也恰到好处,当安东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也卡尔(他儿子)时,也卡尔真的出现在窗外清楚的钢琴音起、伤感、思念、惊喜扑面而来充满感情。
整片都是给人,紧凑、前进的感觉。
安东与他儿子 吸血鬼父子 歌手与吸血鬼 歌手于黑暗统领 大法师与安东 等等 在绚丽或朴实的故事 都离不开人与人间微妙的关系 难道真的无法打破这张错综复杂的网 无法独立于自己的世界 把人之间关系的错与对 借助魔幻的手法扩大化 在你无法承受的情况下 又用神话的魔法粉笔带你回来了 因为你最初做了错误的选择 所以一路黑暗都占上风 可最后他又给了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不由又让我想起 自己选择的那条路 觉得错了是因为对失败的害怕 对于选择的正确的质疑 这黑与白究竟该怎么界定
昨晚看了部电影 十分喜欢 名字叫守日人 连同上周末看的守夜人 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片子的拍摄手法很有趣 保持着前苏联人一贯的诙谐 而电影的主题明明又是那么的沉重:一次错误的决定扭曲了他的人生 也把他周围的人和他所处的世界牵扯进去 他内心的痛苦随着第一部结尾处的那声揪心的嘶吼而爆发 第二部里被思念折磨着的他睁着迷离的双眼拖着醉步生活在人群之中 行使着守夜人的天职 ‘我的儿子去当了守日人 而我的女朋友是位比我天赋更高的魔法师 有比这些更糟的吗’他能笑着和别人开玩笑 可又有谁知晓他内心的痛苦呢影片最后那段随着他回首而响起的钢琴曲 是段明快轻松的曲调 看着小雨中开心跳跃着的他 我笑了 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阴郁了2个小时后故事以这种方式结尾 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吧科幻 悬疑 惊悚 动作 喜剧 这部电影都有 非常不错
俨然是惊声尖笑八呀!
最明显的,值班看球内家伙一激动亲照片儿一下儿,照片儿上内帅哥赶紧抹抹嘴,想起一片儿来了吧?
还有内衣上老别个衣夹子内哥们的儿子一出门儿扣上帽子呀呼一声怪叫,又想起一巨星了吧?
这片儿看着,总觉得有股子亲切劲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事先知道了是俄罗斯片子的缘故。
我有一习惯,就是久而久之就爱把人家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比如,我有时候就觉得办公室的故事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拍的;啊,朋友再见!
这多半是一新疆民歌儿,军博人民大会堂,越瞅越革命,越革命越中国。
回到正题,这片儿第一部没看过,碰巧买的二,也不知道讲的是个啥,刚开始有点儿稀里糊涂,心想看看俄罗斯大片儿啥样儿,毕竟人家那么辉煌过,直到故事切入现代,内女人面向镜头嘴一瘪假装要哭的时候才真正投入进去,哈,爱滴就是正经不了几分钟这劲儿啊!
如果没有先看第一集《守夜人》的话,那么你会感到有些情节搞不清楚,建议没有看过《守夜人》的朋友先看这集。
一般都说是改编自sergei lukyanenko的魔幻三部曲,ms原著有四部。
看了前两部电影,觉得很赶,每部2个多小时跳跃性比较大,看得怪累的,投资才几百万美元,不可能长篇大论。
我想知道更清楚的来龙去脉和更多细节,我想看原著……话说主演小胖儿konstantin khabensky演过counsellor,我绞尽脑汁儿才想起来。
决定看电影之前是比较排斥的,因为跟我一贯看的俄罗斯电影不太一样,不是很有兴趣,虽然我对hp和ring都很着魔。
为了下决心看,特意看了一些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挺俄的是优点,有人觉得学hollywood是缺点;有人觉得第一部太沉闷不成熟,有人觉得第二部太商业失去味道。
我最大的感觉是幽默,如果你不觉得它是喜剧,那我只能耸耸肩,虽然这是个很bc的动作。
俄式幽默,可能有点儿糙(我坚持认为19世纪是他们最细腻的时期……),但是我很舒心。
不由得想起lenin,当时看完我直觉得它不得oscar谁得,德国电影有时也觉得糙,但是那部很讨巧,简直流畅得无懈可击。
可是近年看得俄罗斯电影,每每我感叹即使战争题材也渗透着一种不同于前苏联经典老片儿的调侃式幽默,却无奈你总能感到粗糙在刺激眼睛。
放是放开了,但是没有及时收回来,明显喝酒喝爽了的状态。
平时咱看看没事儿,要说拿到国际评奖,人家就会嫌你酒鬼轻浮,不过这是功利话题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第一部,ms系列作品第一部比较难,有时候还不够交代背景的呢,要么就是长话不能短说,要么就是更多成为一个引子的功能。
但是night还好,虽然有些宗教色彩,不过入戏比较快,能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段落。
要么怎么说赶呢,导演挺着急的……我喜欢night很分明地把黑白正邪的不分明展现出来,两部里我都很喜欢吸血鬼父子,属于我青睐的那种比较旁观的角色,父亲唯唯诺诺生怕破坏协议,却为了让儿子变成人暗中为黑暗卖命。
吸血鬼害人是xe的,光明为了行使对黑暗的权利,不惜使用无辜人类做诱饵。
anton当年就是做了回巫婆的诱饵才发现了自己的异类身份,从此过上另一种生活,代表光明的他却仿佛他永远活在黑暗里,跌跌撞撞汗涔涔血淋淋地执行任务,别忘了一开始他是多么抵触杀人。
虽然我本能地偏向光明,也对zavulon对anton设下的圈套感到愤怒,但有那么一会儿,当anton的儿子yegor以为父亲想杀死自己所以选择黑暗时,我有一丝幸灾乐祸,因为那个少年说的也许没错,你们也不是什么好人。
anton的报应。
不过day似乎纠缠在紧张的情节上,少了点儿深沉,而且可以预见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因为有了前面看评论的铺垫,我毫不奇怪在影片中看到一些大片儿的影子。
night开头就像准备将一个当代ring的故事,一些镜头让我想到matrix 1,虽然我只看过1,hp可以举一个明显的例子,鉴于正陷入书7电影5的狂热中——day里,anton去找那支粉笔的资料,几乎就是hp三人组对hogwarts图书馆,特别是禁区难以抵挡的诱惑的再现——好吧,或许没有那么夸张,但当时我我已经跑题了,不由自主了,只差一件隐形斗篷……可是看到最后才想起来,其实这些都不是原型,归根到底还是butterfly。
anton为当初的一个错误决定付出了代价,而粉笔只能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在世界被黑暗毁灭时显然只有反悔那次决定,在墙上写一个大大的het,提醒自己对巫婆说不。
就这样,他仍然是个凡人,并且命中注定地遇到了后来那个能力超凡而不自知的svetlana。
两人擦肩而过,但anton转过身追了上去,于是成了butterfly的n个结局中之一,可惜不是我看的那版、我最喜欢的那个结局。
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3184.entry
特技不错.
终于找回红轿车高楼玻璃飙车童年名场面--风格相比首部更商业更好莱坞主流更稳妥-追加成本烧钱就是爽,开头就是马踏迷宫大场面,悠悠球也是传世经典。一直喜欢正邪邻居住对门的设定,男主安东二季爱情也是唯美阿三化23333完美结局,一切回到第一部起初,男主命中注定的爱情最后竟然很温馨感动2333
蛋疼 北极熊怎么成战斗民族的 表示好奇
这片真是,俄罗斯人说话和行事逻辑完全跟不上啊,敬佩的是生生用小成本拍出一部科幻片,但整个剧情走向都没有跟上,导致故事看的乱七八糟,早知看完1发现没懂就不该追着看2的
正如《守夜人》给我留下诸多疑问一样,该片我同样没有办法完全看明白,倒是影片的制作水准是不错的,不输好莱坞大片。也许是我对影片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又或者是我对这种魔幻题材不太感冒,不是很喜欢。
看来半个多小时,很莫名其妙的电影
#四月观影小记# #守日人# 多年以后重看,觉得片子有里面有好多无比熟悉的东西……吸血鬼小青年挂的那一段真叫人难受……
我都看得打瞌睡了。
烂片无疑。不要轻易尝试看俄罗斯片,因为绝大部分都是烂片。想想看,这么多年来,俄罗斯对外到底输出过什么?
红色跑车很出彩哈~~
很一般的电影。
喵了个咪的,别瞎改好吗?真的看不下去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
比上一部进步不少,但是剧情上稍显混乱
一个结局改变了两部电影,电影很一般,结局太有感觉了
……好長氣。男女對換嗰段好好笑。末尾兩人搶安東,似小孩子打架,真係令我好鬼難接受。世界響一眾成人嚴肅地玩泥沙嘅過程中搖搖欲墜……諗下都好搞笑。
情节有点扯,拍摄手法也扯,比上一部还是好了不少,至少有个女猪了
小正太长得真不错
课上观看。炫技过度。
搞不清是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