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摇》算是最近蛮有感觉的片子。
好几天前看的,忙着考试所以拖到现在才写。
由于中间隔了太长时间,和刚看完的时候比,感觉或许有点走样。
不过,好电影本就该花一段时间来沉淀情绪,一个收集和思考的过程。
剧情什么的不想说,这片子有它的悬念在里面。
我看介绍,说是灵感来源于那位编剧兼导演西川和美同志的一个梦。
这点我相信,因为对于“梦”这种东西的潜力有过切身体会。
(笑)除动漫外,日本电影看得不多。
仅有的几部往往也是故作高深,卖弄玄虚。
(就不举例说明了,做人要低调,免得挨砖头)这部《动摇》却很舒服。
看起来并不复杂,可是暗藏了玄机。
画面中规中矩。
演员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小田切让和香川照之这两个名字完全有理由被记住。
就像影片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动摇,怀疑,摇摆不定的经历。
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够相信,而是对于选择“相信”之后的结果和将要付出的代价,实在难以权衡。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孑然一身了无牵挂的人,自然摆脱不了迷惘和犹豫。
猛和稔之间有着太多牵连,不只是兄弟亲情,应该还有更复杂的东西。
他们彼此都把对方视作另一个自己,自己难以成为的那个理想。
由于有对方的存在,两个人才能随时参照出自己的人生。
可是当这种平衡被智恵子打破,稔的动摇已是无法避免。
莲美河上,导演选择悬空摇摆的吊桥作为冲突的爆发地,也是颇具巧心。
之后是猛的摇摆不定,他一直要保护的,其实只是自己内心的平衡。
事情发展到后面,稔变了,动摇让他变得像一个陌生人,而这也是猛最害怕的。
尽管猛一直在逃避,逃到东京,逃离家乡,亲人,逃离忠诚和责任,成为了现在的玩世不恭。
可是只要有善良温和,忠诚孝顺的稔在,他也就是完整的。
所以,“因为我想找回真正的哥哥”,最后猛在法庭上说出了这句话。
表面上看,猛的盲目让他把无辜的稔送进了监狱,可细想一下,这却是维持两人平衡,不再动摇的最好办法。
7年以后,稔还是稔,而一直心怀愧疚的猛,也从母亲遗留的旧录影带里找到答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半圆弧。
最后一幕,彼此停伫于街的两边,泪流满面的猛和稔一闪而过的笑容,宣告了动摇的终结。
说不清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结局有一点点悲凉。
细节。
对立面。
复杂心境。
不定性。
哥哥和弟弟。
隐忍和放纵,停留在家乡经营一个加油站和游荡在城市当一个摄影师,在家帮父亲洗衣做饭忍受其古怪脾气和怨气和有一个女朋友照顾出门前恋恋不舍吻别还递上洗好的装好的几件衣服。
一个温顺好看的女人,和哥哥日夜相处,和弟弟余情未了,成了兄弟间问题的契机,亲情和爱情,竟也互相暗暗较劲,表面隐瞒。
人性是什么样的?
有对哥哥沉闷生活的怜悯,有对情人的占有欲,有本身的敏感和随性,有逃避,也有摇摆不定的态度。
而哥哥则有对现状的不满,有对所有忍让之后的无所得的绝望和虚无感,习惯性的退让和难以压抑的怨怼。
都没那么无私,却又有强大的社会体系需要我们作出无私的样子。
帮弟弟对爸爸说好话,跪着狼狈的擦去父亲因对弟弟发火而打翻的桌子和酒,而翻倒的酒瓶一滴滴的滴在他的裤子上。
其实父亲和叔叔也是相同的例子,一个无能脾气坏,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律师,就算没有发生后来的事,兄弟间可能也如他们一般在饭桌上争吵,一个满是不甘一个抬脚就要走。
记忆的影像,随一次一次不停有转折点的开庭一点点展开,到底哥哥有没有推那个女人下去,其实可能是弟弟的记忆盲点了,不然怎么可能忽然在法庭上指正哥哥,到七年后的一天记忆里的哥哥是想拉住那个女人的。
但兄弟间小时候的亲密无间是真的,父亲也曾轻松愉快的和他们玩闹,还有个温柔的母亲悉心照料软化着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
那些埋怨,猜忌,争夺,后来化作时过境迁后,弟弟声嘶力竭的对哥哥的呼唤和泪眼,和哥哥从马路对面忽然转头后一点一点化开的笑容。
PS:哎哟喂,复杂的电影还是有点难懂啊。。。
就在最近几天,经常刷B站的我,关注了一位UP主,刷到了她以往的一期视频,里面提到了《摇摆》这本小说,我就想起了自己几年前在优酷上曾点击过这部电影,不过就只是看了一个开头,从此就被搁置了。
于是我就将《摇摆》这部电影看完了,写一点自己的小感触。
幸好在B站有免费的资源,可我不得不说那“机翻的字幕”真的是很让人抓狂,弹幕上也一直有人在吐槽,它已经不只是翻译上有偏差了,完全就是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体验感极差。
顺便再吐槽一波,电影简介里明明写的是,弟弟的名字叫早川猛,可字幕里从头到尾都是高石武,看得我真是怀疑人生!
有的野生字幕君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好心地将正确翻译打在来了弹幕上,可也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电影里的哥哥有着那种老好人的性格,隐忍、善良、靠得住、让人信任等很多优秀品质。
而弟弟相对来说就更任性一些,他那向往自由的性格使他选择去了东京,成为了一名摄影师。
这次因为要参加母亲的葬礼,所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安静的小镇子。
由于哥哥无意中与自己交谈,他便知晓了自己的前女友即将成为哥哥的妻子,在送前女友回家的路上坦白了自己很嫉妒哥哥,便与她发生了关系,他当晚并没有在前女友家留宿,开着车回到了家,简单地和哥哥交谈了一下后,哥哥就已经知道弟弟做了“横刀夺爱”的事了。
(就这个鬼翻译,我都不知道他哥哥是怎么知道了这件事的,是有人在影片结尾处通过弹幕告知的)哥哥趁着弟弟回老家这段期间,于是就组织了这趟“三人行”(哥哥、弟弟、哥哥的未婚妻,即弟弟的前女友)。
三人到了河边,哥哥欢快地下河里去抓鱼,留弟弟和未婚妻两人闲谈,而弟弟却有意逃避似地去山上摄影了。
可能是那一晚她和弟弟的亲密接触使其唤醒了对他昔日的爱意,想抛下哥哥跟着弟弟去东京。
本就恐高的哥哥突然在桥上抓住了她,哥哥一时间只是想要阻止她去找弟弟,在拉扯中还对她起了杀意。
可在哥哥看见了摔倒的未婚妻,脑子瞬间清醒过来,于是就把手递给她想要将其扶起来,可是她如同惊弓之鸟,不慎掉落桥下,命丧于这条河里了。
弟弟也看到了这一幕,山上和桥上离得太远,听不见他们的对话,他只能根据画面去猜测。
弟弟看到之后,飞奔到哥哥的面前,选择相信哥哥,甚至自己掏钱给作为的律师的伯伯,只希望哥哥能平安无事地归来。
他最初是这样无条件地支持着哥哥,可却在这个案件的审判接近尾声时,他说出了相反的话,说自己看见哥哥将她推了下去。
他这样做,好多网评给出解释:说是诉讼官太过于明察秋毫了,看到了检验报告中的某一页:她的身体里残留着男人的精液,却不是作为未婚夫的哥哥的。
弟弟害怕事情对自己不利,所以才会这样做。
反而是哥哥,尽管知道弟弟“横刀夺爱”,却没有对弟弟问出一句质疑的话,面对步步紧逼的诉讼官,依然守口如瓶。
七年过后,哥哥出狱了。
摄影师的弟弟翻出了儿时的兄弟两人在河边玩耍的录像带,瞬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弟弟从蜻蜓点水般地落泪到放声大哭。
看到这时,我还是很懵,不是很懂这股情感的由来。
弹幕出来解释:弟弟看到了这个录像带,记忆被哥哥的温柔唤醒了,他了解到是自己被怀疑的情绪欺骗了,从而扭曲了真实的记忆,错怪了哥哥。
影片的结尾处弟弟隔着车来车往的横道,大声地喊着:“哥哥,哥哥,我们回家吧!
”哥哥看到他,脸上挂着微笑,影片结束。
最后哥哥是选择从此离开这个小城镇,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还是选择原谅弟弟,回归于家庭的温暖,无人知晓,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遐想。
关于影片的名字“摇摆”,我认为在哥哥和弟弟身上都有所体现。
弟弟在对信任哥哥与不信任哥哥之间摇摆不定,哥哥在对弟弟劈腿自己未婚妻这件事上,在质问与沉默之间摇摆不定。
然而两人最终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弟弟选择了怀疑哥哥,哥哥选择了隐忍,让事情随时间淡出记忆。
我看到网友给这部影片定义为“隔阂”和“人性”这两大基本主题,我个人更偏向于“隔阂”吧,用“人性”去揣测弟弟的行为真的太“阴谋论”了!
儿时的兄弟两人亲密无间,互相信任。
长大后,各自都因使命或是理想选择了不同的路,彼此的信任随着时间和距离的拉长而慢慢褪色,也就产生了隔阂。
“隔阂”在我们长大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吧,毕竟时间在流动,人也是在变的嘛。
就算很久以后我们彼此都变成对方不认识的样子,于某一天不经意地触发回忆的机关,能与曾经的伙伴在记忆里相遇,足矣。
此外,我看到弹幕里说懂事、谦让、隐忍这类品质基本上是每一个长子所必备的东西,影片里面的哥哥在小镇子继承家业更是长子的宿命!
因为自己是独生子,不了解作为长子的心情,所以很难去下定论!
可是本片给出了这样一个线索——继承家业的父亲和在东京以律师为职业的伯伯不也是兄弟嘛,并不是长子的父亲就继承了家里的加油站啊!
我最后吐槽一次,因为自己也看了上百部的日剧和日影了,就感觉有时候字幕组翻译称呼是比较随缘的。
比如「おじさん」,翻译成中文可以是叔叔、伯伯、舅舅,但是大部分时候都翻译成“叔叔”,这部日本电影里也是这样,直到影片接近尾声时,我才看到父亲对“所谓的叔叔”叫了一声「兄さん」,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并不是长子,所以说长子就一定怎样怎样的言论直接被推翻!
可能是我国称呼习惯的影响,导致我看到这种随缘的称呼就很别扭,好像在英语里也是本着不差辈的原则来以示尊重,其他语言我就不太清楚了,像我国在称呼上这么严谨的国家好像并不多吧!
综上,我觉得还是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吧,长子在家庭里虽然担负得责任更大,但如果你不想做,别人真就没办法逼着你,有那个时间不如交给更值得信赖的、靠得住的人去做!
虽然哥哥的性格非常好,让人可以安心地依靠。
但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的烂好人才是最容易“表明平静,内心崩溃”的。
弹幕一直强调里说老实人发起飙来可是相当可怕的,这就是因为“物极必反”,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最严重的就是那根弦崩坏了之后,人格上有可能会呈现出“反噬”。
虽然哥哥直到最后留给观众的还是那么一个美好的存在,我真心希望他活得不要那么累,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相反比起快乐的时刻,那些负面的情绪会占用我们更多的生命,学会释放、排解、倾诉才是人生必要的课题!
这就是我看完这部日本电影《摇摆》的全部感受了。
怀疑的情绪影响着记忆,慢慢地完成了自我催眠,最终记忆被改写成另外一个样子,这是本部影片给出的解释。
不知道是自己阅历不够还是经历太少,我是真的理解不上去。
也许,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生活或人生可能会给我上这么一课,到那时它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回溯,可能领悟后的自己会瞬间豁然开朗吧!
AS 导演 西川美和主持 朱君翻译 中山大树 余梦娇 第一次中国放映《摇摆》。
关于从《蛇草莓》到《摇摆》~我不是在学校学电影的,一开始也不想当导演,先写剧本,当编剧。
是枝裕和导演让我拍,我就拍了第一部作品。
第一部拍完后,朋友问会不会拍第二部。
做了个梦,两个人性爱关系有变化,后来他们的立场有很大变化。
我把两个人的关系变成兄弟,有了这个故事。
关于从梦到电影~我做的梦是我的一个男性朋友把喜欢的女孩子推倒了瀑布口,我看到了这样的行为。
我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怎么改,能让更多人理解这个故事。
男女关系太复杂,改成兄弟可能更好。
从梦改编到电影,花了一年半时间。
关于选角~香川照之的话,是因为看了《鬼子来了》,觉得这个演员很不错,所以决定用他。
小田切让是跟我同一年代的,2000年代代表日本的电影明星吧,所以想跟他合作。
合作起来两个人性格很不一样。
香川照之他说这个角色跟自己非常像,所以他对演这部戏是非常热情的。
比如说两个人在看守所见面,隔着玻璃谈话,他也练打拳,做他的状态。
小田切让是非常酷的人,他对角色的评价也是,“你写的这个人物真的很坏啊”,但是开机的时候可以很快进入状态。
两个人反差很大。
关于对犯罪类型片的独到见解~虽然我用的是这种悬疑的方式,但是我更想表达的是这两个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们内心内藏的东西往外出来,两个人的关系就反转了。
我用的形式是法庭或悬疑的关系,是吸引观众的手段,想让观众走进他们的心理。
关于是枝裕和导演的建议~忘记了。
因为我们经常互相这样提出来自己的意见。
比如是枝裕和写完剧本、剪辑完也会给我看,给他写长长的邮件。
《摇摆》并不是特别的,所以我也不记得了。
当时是枝裕和导演想把这个故事更明确化,到底哥哥有没有做,需不需要证据,他是提了这样的建议。
但是我是不一样的。
我不想把这个哥哥他的意图明确化,到底他是不是有恶意的做了这样的事。
我看了是枝裕和导演写的建议以后,发现现在的剪辑,看的人是会想这样的问题的。
我应该改一个方向,做另外的剪辑的结果、故事。
可能是枝裕和的建议对我有这样的影响。
关于同名小说~小说是我拍完电影以后写的。
做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但是我准备的时候会写很多,这些人物都背景啊,他们家庭的历史啊,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写在笔记本上。
可能很多导演都会这样做,有很多这样的笔记本。
电影里表达的只是一部分,我觉得有点可惜。
就像是用冰箱里剩下的食材做一道菜这样的感觉,我写了这本小说。
可能电影和小说最大的区别是,在小说里可以写更多的看不见的他们内心的东西,用文字很丰富地表达。
因为我写这个小说是很久以前了,我也记得没有那么清楚。
好像小说里有一部分是女孩从桥上掉下来以后,她的讲述。
已经死的人说话,这是小说才能表达的吧。
对我来说,拍电影过程中要考虑预算啊,几十、几百名工作人员要怎样用啊,是非常烦恼的。
小说可以更自由、更轻松。
观众提问 关于和中国演员的合作~黄轩。
看了娄烨《推拿》。
《地久天长》主演王景春,斯密马赛,没记住他的名字。
关于为什么选择弟弟视角~也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的这样的方式吧。
其实我一开始写故事大纲的时候给是枝裕和导演看了,是枝裕和说这个故事原来是《罗生门》啊。
《罗生门》是三个视角嘛,我想以别的方式,一个视角来进行这样的故事。
可能自己的记忆,以前自己相信的东西,各种信息有变化,不能相信之前的记忆的时候,可能人是有恐惧的。
主人公以前一直相信自己,没有怀疑过,通过这次事件,不能相信自己了,可能是很恐怖的故事。
可能写这样的人物比较合适。
关于吃饭的戏~我去年看《坠落的审判》的时候也觉得很像。
吃饭的戏,那个女孩子死了之后,父亲和兄弟三个人吃饭,父亲愤怒,这个戏我经常看,我特别喜欢。
没有女人的三个男人,默默地吃东西,这是没有颜色的,像黑白的,冷冷的镜头。
像是枝裕和那样拍很美好的吃饭的镜头也是很好的,可能我下次会尝试吧。
关于最后弟弟对哥哥的指控~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回答了你的问题。
弟弟在审判过程中那样说,他应该是说了他的心里话的。
因为通过这个事件对自己的哥哥有了一种怀疑,他觉得这是哥哥对我的某种阴谋、生气,如果他说起来这样的话,那哥哥要去监狱,他也知道。
但是他这样说是他想找回他哥哥原有的他们之间的信赖和爱。
所以他为了找回这样的以前的哥哥,他说了这些。
这是弟弟对哥哥的一种爱的告白吧。
关于小说写的上一辈的恩怨~因为电影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两个小时,影院放映次数少了,观众少了,票房少了,回收不了成本了,这是制片人非常强调的一点,所以时长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如果可以拍四个小时的电影的话,也可以描述这样的内容的。
电影是艺术也是生意,要剪掉很多的内容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写小说的时候写了这些。
最后我想加一句,因为我拍完这部影片已经很久了,你们是刚刚看到,印象比较深刻,我可能回答不了你们的问题,有点不好意思。
可能很多导演都一样,如果要拍下一部片子都话,需要忘记以前的作品。
如果一直想着以前的片子的爱呀、感情的话,这样的力量是到不了下一部作品的。
所以要忘记。
现在在筹备下一部作品,希望你们看了给我感想。
谢谢。
这是部名字很玄妙的电影。
没有汉字,ゆれる读起来的感觉就有些摇曳的感觉。
我向来不是艺术的人,电影若没有跌宕起伏,那么至少也得有些吸引我的名头——我喜欢小田切让,所以我看这部电影。
此片貌似还有个名字叫《吊桥上的秘密》,虽然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强了点,仔细想想,还有那么些味道。
守住的和遗失的,就是在那摇摆之前失去了界限。
早川猛是离开家去东京闯荡的人,早川稔则是留在家中守候的人。
对比造成了天平上的失重感,就像那个摇晃的吊桥,承载着的是动荡的灵魂,于是即使是老实的温柔的大哥也会出现情感失控的时间。
整个片子慢慢的清清的,每一个人都在挣扎,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在摇摆。
如果有所谓的是非,似乎不到最后的时间都无法判断。
猛说从不记得跟爸爸一起去过那个河边。
他忘记了。
不管记忆本身是否可靠,人还是会在某些时间内试图忘记和试图编造...那瞬间的失落与获得这部电影貌似有个光明的结局。
稔的那一抹微笑。
也许七年的牢狱对他来说也是种救赎。
(话说这怎么也是故意杀人罪,就七年?
)小田切让还有活色生香的某些镜头,我喜欢……有小田切的电影,除非惨不忍睹,我决定都给五星。
影评这东西,又如何能客观呢
看电影有时边看边感想是会造成很大偏差的。
看这部片子之前我没有看过任何介绍,我喜欢不知情的状态下去看任何一部电影。
看了介绍思绪就会被介绍所牵引。
这里的感想也是随着影片的开始而慢慢发生着改变不富裕的家庭如果散发的都是负面的情绪,你说能有好事发生吗?
(看完整部片子后,这一观点明显有很大的偏差,但个人比较讨厌自卑又自怜的人所以才有此偏激的感想)被告哥哥一直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看着可怜,实则挺可恨的,同时也牵连于他的弟弟。
自卑的被告因为自卑,所以自怜,转而面对所有人撒谎,包括他自己,同时把所有的责任错误全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来体现自己的无辜。
这样的人很敏感,会发现别人自己也没察觉到的情绪。
这里,他就觉得弟弟并不相信自己清白,当弟弟发现被哥哥说中的时候变的不安,暴躁。
也许在看的过程中,一直都是跟着弟弟的感觉去走的,所以把哥哥就放在了对立面,真的以为一开始是想保护哥哥。
可我们不知道所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的记忆也都会有偏差,这部片子就很好的体现了所谓的偏差,导致的影响有多大。
越到结尾才越接近真相,我承认我是整个被影片的思绪所带着走,才发现当初的记忆是错误的。
可是我们所说的话已经产生了作用,那么唯有的只能去弥补。
早川稔和早川猛是一对兄弟。
稔的女友智惠子也是猛的青梅竹马,她后悔当初没有和猛在一起,于是在稔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猛和智惠子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三人观光旅游。
稔和智惠子在桥上发生冲突,智惠子不让稔扶她,在一瞬间智惠子从桥上坠落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
对于哥哥稔来说,他不会伤害智惠子,但是比自由和真相更重要的,是尊严和父亲以及弟弟的接纳,他虽然对莫须有的罪过矢口否认,但是缺乏坚定的洗罪决心。
而弟弟出于内疚,很渴望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救出哥哥,四处奔走,力图证明这只是一场意外。
稔说自己不怎么受女人欢迎,可以从他对智惠子的把控不力看出,其实他如弟弟猛所说,是个十分善良真挚的人,也许只是偶尔的失控,对于女友的性命又怎会轻忽。
哥哥觉得弟弟的奔走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杀人犯的亲人,导致了猛的反转,他明明目睹了桥上所发生的一切却又在法庭上说,自己并未见到桥上发生的情景。
稔被判牢狱七年,七年后他和弟弟猛重遇,微微一笑泯恩仇。
对于稔而言,剥离生活的本质和真相并不是最重要,他看重的是兄弟间的感情,在他的认知系统中父亲和弟弟就是他的一切,猛会处处敌视顽固不化的父亲,而稔却顺从父亲。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养成了稔某种情绪化的内在性格,外在和顺却也无法掩藏内心的虚空。
对于猛而言,他可以萍水相逢,做一夜的花花公子占有智惠子,却也因稔的态度而埋没了真心。
他有他的欲望,也有他的桎梏,他相比温厚的哥哥更多的是任性和恣意,倥偬之间的一晌贪恋化作乌有。
猛的摇摆和顾左右而言他伤害了稔。
稔在电影末尾的那个微笑才是他的本质,他的所有的热力和欲望都在生活的蚕食倾轧下毁损,有些不幸的人耽溺于舔舐伤口,有些人也会拖沓了前行的步伐。
而稔其实更为心平气和,他的舍得以及自由与否都不是人生的难题,他只希望猛和父亲能感知他的情,他的依赖。
猛是一名摄影师,七年后在杂乱的影像中——发现小时候同游吊桥时哥哥的温柔,自然的本心渐渐复苏,而不是沉沦在记忆的懊恼和悔恨之中,热泪盈眶就是情感和力度的证明,荆荆棘棘统统斩去,名制之后的真淳开始进行统一之前杂乱纷扰的自己,再也不让情绪将自己碾压侵逼。
这是一部真挚到不留盲点的影片,导演编剧颇为真实的刻画,使得此片有了某种诗化现实主义的特色。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猛,心念高蹈愤世,纵逸任情;也可能是稔,坚忍无奈之中也要以温和的方式求取心的共鸣,只有在这样的人格统一体中才能渐渐参悟人生的本质。
但愿灵魂不再孤凄。
文章内容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裴三说电影更多内容敬请垂阅关注公众号 日本导演西川美和2006年的片子,这部电影令我第一时间想到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2011年的那部《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这两部片子相同的地方主要在于都是利用精巧的剪辑造成剧情关键场景的缺失从而引发观众对故事本身的多重解读。
但这两部片子显然还是有所区别的,《一次别离》最后告诉了我们事件那缺失的一幕从而展示了故事的真相,而这部《摇摆》最终却并没有告诉我们那缺失的一幕,所以事件的真相就只能让观众自己去解读。
不少电影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这部电影却别具一格的在剧情关键点上用一个开放式的悬疑设置来让观众自行解读。
早年外出发展现已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弟弟(小田切让饰)因为母亲的离世回老家参加葬礼,他有一个哥哥(香川照之饰),哥哥一直呆在家乡小镇帮父亲一起经营一个加油站。
相比于哥哥和父亲间融洽的关系,外出闯荡的弟弟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明显紧张了许多。
初回小镇的弟弟很快发现自己早年的女友(女人当年似乎是不想跟他一起外出发展从而导致两人分开)在父亲安排之下就在他们家的加油站工作,而且他随后得知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想撮合哥哥与自己当年的女友在一起。
某日,兄弟俩带着女人一起到他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个山脚下的溪边游玩,那里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吊桥。
到那里没多久后,弟弟就一个人走过吊桥到对面树林里去拍照,对弟弟旧情复燃的女人随即跟过来上了吊桥,放心不下的哥哥跟着也尾随女人上了吊桥。
在吊桥上女人最终向哥哥表态说对他并无好感,大受刺激的哥哥随即在吊桥上与女人起了一番争执,争执之下女人从桥上坠落而死。
影片从这里开始转入一个意想不到的叙述视角,这不由得令人想到今年的那部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
女人的死因同样成了一个谜,她的坠落到底是个意外还是哥哥一手造成的?
而当时身处对岸树林中的弟弟究竟有没有完全目睹这一幕的全过程?
一切显然成了巨大的谜团,事件开始不断反转。
先是哥哥主动在警局承认女人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接着在法庭上他又否认说那只是一个意外。
作为当时唯一目击者的弟弟在一开始一心想替哥哥开脱罪名,但到了最后一刻他却又站出来指证说哥哥当时的行为完全是蓄意为之。
影片的叙述重心由此完全出人意料地一下子从对这起死亡事件的真相探寻转而变成探讨兄弟两人间的复杂关系。
不难判断的是,事发时的真相除了哥哥本人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另外的人会知道,就算弟弟当时站在对面的树丛中完整看到了这一幕,但他也拿不出绝对的证据证明事发过程的真相。
女人是自己失足跌倒的还是被哥哥推倒的、女人跌倒后哥哥那伸出去的手是想拉住女人还是试图进一步想把女人推下去?
这些站在对面的弟弟也许都能看清,但当最后一刻哥哥伸出去的手拉住身体已经完全掉落的女人的手后所发生的事情,以弟弟当时身处的距离显然不可能看清。
那一刻是哥哥故意松开了手还是女人主动挣脱让自己掉了下去,这是哪怕再近的距离都不一定能看出来的。
一切显然成了一个谜,一个只有哥哥本人才知道的谜。
所以弟弟最后的指证就明显让人疑惑,按照正常的逻辑和兄弟间的感情,弟弟这时候应该作证为哥哥脱罪才是人之常情。
但出人意料的是,弟弟却在根本不可能了解事件真相的情况下甘愿冒上兄弟反目成仇的风险最终反戈一击指证哥哥从而令他担上了可能并不一定存在的罪名。
弟弟如此反常之举的用意何在呢?
这显然是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
正如电影的片名一样,摇摆这两个字实际上既包括了事件真相的摇摆,也包括了兄弟间感情的摇摆。
影片的真正意图显然不在于前者,事件真相在这里只不过是个楔子而已,兄弟间的感情关系和各自的人生境况显然才是这部影片聚焦的重点。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兄弟关系显然还包括父亲与叔叔间的关系。
两代兄弟间的关系在这部影片里就像是一种对照,早年外出闯荡的叔叔事业有成当起了大律师而父亲却是守着小镇上的一个加油站一辈子碌碌无为,同样外出闯荡的弟弟成了一个自由潇洒的摄影师而哥哥则只能与父亲一起守着那个小加油站人生像是永远被困在了这个小镇一样,而且对哥哥来说打击更大的是自己爱慕的女人却明显更加心仪自己的弟弟甚至还是他早年的恋人。
对于哥哥而言,这样的人生只能用憋屈来形容,他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但却又不得不过这样的生活。
鲜明的对比之下,身为兄长的他那长期压抑的心态显然早已扭曲崩溃,所以在探监室里原本温厚老实的哥哥却一反常态地隔着玻璃向弟弟一脸鄙夷地吐口水自然成了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所以哥哥当时的行为是不是蓄意谋杀显然已经不再重要,对于哥哥来说当时的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起事件本身就已经成了架在他心头的枷锁。
而最后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弟弟显然是想帮哥哥卸下心头的这个枷锁,所以他在出人意料地指证哥哥之后才会说出“想要找回原来的那个哥哥”这样的话来。
而从一旁的哥哥那一脸的平静甚至是欣慰的表情来看,这显然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对他而言,事实上的有罪还是无罪其实早已不重要,能不能卸下心中的这个枷锁才是他的人生是否可以重回正轨的关键。
显然这是兄弟两人之间真正的彼此了解和互信,也是这部电影独特视角之下的精彩之处。
剧情其实是一个老故事,从暴力的父亲、隐忍的稔和 稔在猛晚上从东京回来后对他的试探,不难猜出他其实是一个潜在犯罪者。
最后一段,猛回忆起稔的伤疤,有点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意思。
拍摄手法上说,过吊桥的晃动、水流的急、稔和智惠子起冲突时消失的声音,拍的很好。
最后一幕的留白也拍的尤其好,开放式结局。
人物上说,智惠子作为社会与家庭的边缘人物,在片中不是导演关注的重点。
没有一个人真的在意她,想听到她的心声。
稔不可能理解她。
她在河边向猛倾吐心声,也被无视。
影片更关注稔、猛两个人物之间的张力。
猛看似没有推千惠子,但他并不无辜。
另外,这个父亲真是代表了传统父权制的大家长,使用暴力、不做家务、拒绝沟通。
最后,猛说 其实从吊桥上摔下去的是他。
猛和千惠子一样,都想去东京,离开稔。
猛做到了,也与自己的哥哥隔阂、不信任。
是一部很用心的片子,伏笔埋得不错,一步步解谜也挺好看的。
香川照之演技太好了,完全就是稔本人啊…
我完全可以理解弟弟的心境,逃离一成不变的小镇在喧嚣的都市以摄影为生的弟弟,我揣摩,我完全可以理解。
弟弟自我,软弱,不相信任何人,却无法忍受哥哥对自己的不信任,或者这种不信任恰恰点到其心中所想,最终的结局,我猜测哥哥会搭上那辆和回家的路相反方向公交车。
喜欢里面的空镜。
好的电影应该是客观的描述一些事情,引导一个想法,而不是试图解释,批判,赞美任何事物,即便是荒谬的,也比说教好上一千万倍,我个人揣摩。
电影里当父亲说川端小姐不喝酒的时候,弟弟对哥哥的回忆有点多余,应该删掉,保留一个空镜会比较好。
爱情,亲情,善恶,信念,抉择。沉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
我本来是想看看小田切让的,结果我的目光越过他看到了香川照之。。。事情就是这样。
以客观角度记录桥上情况一段时的镜头语言其实不够中立,导致最后十分钟之前的剧情一概能猜到,而且歪曲、冲淡了整个片子的立意。可惜了演员细腻到位的表演。
很喜欢西川美和的故事 这种平静中让人诧异 微妙拨动某根弦 不思议的感觉。 电影的节奏很棒 暗暗积聚能量到最后爆发。啊 爱死了。到最后那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反而模糊了呢。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
一般吧 香川照之的表演還是那樣令人稱道 小田切讓不適合演藝術家
3.5 看得出对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的影响
哥哥的家人都在有罪推定的基础上为之努力。让他心寒的不只是女友甩开的手,还有全家人的不信任。爱情、亲情、友情早就跟吊桥一样摇摇欲坠了。
前面都不错,后半段的核心反转我认为心理上是不成立的。心理上全程处于高位的弟弟有什么理由恨哥哥呢,在我看来他应该只会鄙夷和同情哥哥吧。
因为男主角,勉强看下去..
香川叔把一個邏輯上很混亂的角色靠演技搞定了。小田這個角色邏輯上是順暢的,然而演技好弱。整個片子細節不錯但關鍵點禁不起推敲。
真相常常被我们的情感染色变成幻觉。吊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勇敢面对的人知道。
#西川美和武汉站 逐渐get导演喜用奇情故事剖析复杂家庭关系的套路,但好在拍法非常平衡,没有煽情或刻意的地方。比较喜欢用吊桥的摇摆对应记忆的不稳定&人性挣扎,弟弟回忆时背景音变成潺潺水声,很准。觉得弟弟最后背刺不算突兀,反而是把罪行推给哥哥完全减轻负罪感,这就显得最后痛哭流涕比较虚伪了。对于这个故事并不是很感兴趣,还是更喜欢《蛇草莓》
不知所云,真木JJ波真大。另外这部电影的海报我把小田切看成小七了总之很帅,香川演技不错
开头的事故以及兄弟与家庭关系的写法难以支撑起草率的庭审决断戏剧及其呈现的道德抉择的摇摆,慢放的小田切让的特写以及吊桥的摇摆给出生硬的解读的可能,或许也有些过度了。2.0
有点小闷。我承认我不是看得很懂,人生应该就是这样胶着的。
意外的很赞,西川美和镜头的感觉太好了啊!故事的可解读性超强,每一个设置都很有意思,但是整体又没有说教性。最近已经几乎对情节免疫的我,看着看着还会惊呼What?! 特别一颗星给香川,刚开始觉得叔在演好人也不错我真是太单纯了…太NB的演员衬的小田切弱了点,但好在这是他最适合的那种角色~
挺阴霾的一部作品,上一部『蛇草莓』中讲兄妹关系的时候,似乎篇幅稍短、不太过瘾,这次则是好好地剖析了一整部的兄弟情。很多事情说得太穿、看得太明白,就会深深地对这种洞察感到后悔。
嘘の淵に落ちろ……比前作成熟很多,真相,记忆,情感,一切暧昧模糊摇摆,未来决定过去。结尾不说完全崩了,也是要摇摇欲坠了,有点可惜……小田切让这身材斯哈斯哈
可能是我看的版本翻译实在是太差了
摇摆的是心,真相永远不可知一步一步一步,我们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