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八年,电视剧:检察官公主,搞笑一家人,秘密花园。
学校2013。
听见你的声音。
Doctor异乡人。
匹诺曹。
W。
当你沉睡时。
死之咏赞,目前正在安静拍摄的浪漫附录别册。
电影,返回基地,no breathing,观相,热血青春,VIP。
我在做什么[笑cry]实际上我不是在如数家珍,其实是在单纯的进行业务统计。
如果粗略算来,这么多作品占据李演员八年光阴的比例少说也有五分之一吧。
刨去这粗粗略略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
某一瞬间忽然想起,太久太久,李演员偶尔掠过人群的身影,总是一件从头到脚很长很长的大衣包到脚,一边大步流星走着路,手里还端着摄影机,眼睛紧紧盯着镜头。
再凝神贯注检查自己的表演。
有时候过着马路。
有时候安安静静倚靠在墙角。
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
从一开始出道延续至今。
也就是说他花多少时间在演戏上,就花了同等时间在检查自己演技上。
又五分之一。
每次他演的电视剧直播,他总会认认真真的看。
哪怕人群喧嚣,哪怕四周人声鼎沸,他却一直安静的看着。
投过他沉静的目光,他沉浸其中。
哪怕一点点瑕疵也逃不过他敏感锐利的感觉。
于是越来越少,从他作品里观众可以挑剔出哪怕细微的表达错误或者失误的地方。
一个作品,十几本的台本,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硬背出来。
李演员是有背台词的习惯的,到现在他都能大段大段默写他喜欢的狼和狗的时间里面的台词。
除了背台词,他还喜欢在脑海里不断默想,构想剧情。
每段台词背后的场景,人物的情感,表情,他总会在脑海里勾勒设想一千遍,一万次。
直到某一天把他放在场景里,他已经完全融合在里头,真实的自己也消失在人物的身体和血肉里,生生不能剥离。
又是一个五分之一。
只是人物的构想吗,不。
我们眼睛所能看到感知到的,就已经这么多了。
可我们视觉看不到的背后,李演员还做了些什么呢。
拍VIP时候,他不是大主角,却逮着大前辈们,虚心请教了很多问题。
他让大前辈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演员身上保留的无比宝贵珍惜的表演的热情和热血。
他让大前辈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年轻演员作为演员的赤诚和禀赋。
每部剧的主人翁都有之前他扮演角色截然不同的职业和千差万别的人生。
而他用他的努力让自己活出了形形色色职业人生的角色应该有的样子。
至今,我没有从屏幕看到比他更专业更利落的外科医生。
至今我没有在后来的电视剧里发现比他更纯真更澄澈的少年形象。
就连饰演坏人都那么成功。
我们的少年即使残忍着也那么残酷中带着凄迷的艳丽,即使喋血也是惊鸿一瞥的,冷酷里带着无解的迷人。
看着他的成长我真正领略到一个优秀的演员真正的努力其实更在戏外。
戏外,他会为了塑造人物而学习如何消毒手,如何像外科大夫一样去做手术。
会为了人物学习南韩以及北韩的方言,会为了人物仔细琢磨主人公说话的语气,口吻,说话方式,语调,韵律。
丝丝入扣的去揣摩人物的表情,声线,姿势。
丝丝入扣的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惟妙惟肖的再现人物细微的眼神变化和每一个阶段细微的感情表演层次。
扮演历史真实的人物,他会查找大量历史资料,了解人物当年的背景和人物原型。
他不会让人关了书,看着电视机,看了他的表演,被他带偏以为那就是我们不知道的金作家。
他如此真实的,如此尊重的,将一个被黑暗窒息时代埋葬的才华横溢的人一点一滴的再现出来,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令人扼腕也引人叹息。
看了死之咏赞,耳边总是有他低低的念诗的声音。
如此清亮,低沉,磁性,像山涧汩汩的一溪清泉。
像正午暖暖的一抹阳光。
像喧闹过后平静的湛蓝的大海。
像清晨在花瓣和叶面上跳舞的露珠。
每当听着他的声音,不知不觉会变得宁静,变得安宁。
每当听到他的声音,不知不觉会变得沉静,变得喜悦安乐。
而他从未因为他获得的成功而停止自己的学习。
哪怕对着一些新人演员,他也会放弃自己之前获得的表演知识,而试图去崭新的目光去发现他失去的,正在被消磨的,和后辈相比不一样的东西。
或许又是他生命里无比宝贵的五分之一。
而现在的李演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分拨出来,用在后辈演员身上。
倾听。
分享。
像朋友一样给予他们建议。
像朋友一样给予他们精神指引。
像老师一样去指导,去发现。
在他们身上如获至宝找到某一天会成为无可替代演员的美好质素。
像大人一样去帮助,给人倚靠。
像朋友一样去玩耍,给人扶持。
他好的同时总是希望身边的人,世界的人比他更幸福,比他更快乐,拥有更多。
单纯而美好的人,始终不吝于把他珍惜的时间花在别人身上。
哪怕他的时间是按分,秒来计算,也依然会腾出大量时间,和同龄人沟通,和后辈们探讨。
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五分之一。
我还记得光耀2013里,最后一个采访者就是我们家钟硕。
当记者姐姐说,让他把自己愿望写下来,过十年后再来看。
当时他就笑场了。
因为那时候他不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多久,自己能走多远。
可短短五年,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和自己的理想型姐姐正拍着戏,外面的世界里,听音正准备翻拍,而所有人都说,修夏不可复制。
以日治时期朝鲜为背景的电影,还是真实人物事件,就有了想要看的欲望。
男女主都是非常隐忍、深沉、内敛的角色,莫名很喜欢这种性格。
不晓得殉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感觉这两个人只是相约赴死而已,逼死他们的不是不能在一起,而是不能写作和要为日本人唱歌。
与其说他们之间有多爱,不如说精神、人生没有出口时找到的一个出口罢了,这就是所谓的爱吗?
怎么觉得更是相依为命的无奈(或者说无法选择)更多一些。
凄美是凄美的。
我把这短剧连起来当作电影看,表演上总觉得人物活泛劲儿就很现代韩国人,时代感差强人意。
而且总觉得男主女主,特别是男主应该总是有一丝悲伤贯穿始终的,即使是笑也最好是有悲伤的情绪在。
但钟硕有时候笑得太天真烂漫了会有点出戏(笑出二硕感)噗。
“天真”应该不属于男主和女主。
-- 偶然在韩国的网站(나무위키)上看到了李钟硕名字的中文其实应该是李钟奭(shi四声),为什么明明有正确的汉字不用翻译直接可以用,却用了“硕”呢,音也不一样,是因为“奭”太生僻了吗?
评论中有人说本剧名字的翻译问题,确实是“死的赞美”不用翻译直接用,那奭奭要不要改回本名呢?
噗 另外,二硕的各个剧妆发都不带变的,单看剧照完全不晓得是哪个剧,得看女主是谁,本色出演吗?
关于一起赴死的合意是如何形成的?
这部剧当然角色都被逼到了极限,一蹴而就。
但真的殉情了的人对殉情这件事的合意是如何形成的还挺好奇。
是不是也要经过各种试探?
就跟确定恋爱关系前的试探一样,因为没法把握另一个人到底怎么想的,投入程度如何?
所以现实中就会有些殉情只有一个人挂了的情况。
这就很尴尬了。
这部剧很短,是非典型韩剧,唯美而悲怆,同时又非常克制,很少大哭大闹和大喊大叫。
几个重要演员外形都很出众,演得也相当克制,常常眼中含泪却不发一言。
如此表演符合人物个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纵使金祐镇万般不愿意,还是不得不按照父亲的安排过父亲想要的生活。
所幸他遇见了尹心德,一个活泼可爱关心他理解他热爱他又美丽富有才情的女人。
他起初是拒绝对方的情意的,即使被打动也努力拒对方与千里之外,无奈爱情的魅力太大,他终于还是缴械投降,为对方所吸引。。
他差一点吻上对方,终究还是克制了。
看很多评论说金是渣男,恕我不能苟同,看待一个人物需要结合对方所处的环境和教育背景。
金从小受到的就是儒教孝的教育,那个时代离开发妻追求爱情的新新人类也处处可见,如果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和眼光去衡量一百年前的人,恐怕很多名人伟人都难逃其纠。
况且当心德正是向金祐镇伸出手时,他选择了一种迂回的方式拒绝了对方,他请她和剧团一起到家中做客,丝毫不避讳自己已婚的身份,这对彼此都是莫大的打击。
看着心德踉跄离去,金祐镇心里何尝不在滴血,但是他只有含着泪水端坐着眼看对方离去,一言不发。
再见面两人也是非常克制,不需要说出来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直到五年后金祐镇遵守诺言去剧院看心德表演,热情迸发的心德穿着长长的演出裙裾就从台上追下来,两人终于开始偷偷见面。
最后因为金祐镇父亲的阻挠和心德所受到的家庭经济压力,两人面临分手,心德在海边哭这请求对方挽留自己,金祐镇依然一言不发,只是眼里有泪花,他知道自己什么都给不了对方,除了钱,而这正是心德所拒绝的,因为她不能让这份感情被污染。
分手后的金祐镇拼命写作,白天按照父亲的意愿打理父亲的生意,晚上就伏案写作。
因为心德鼓励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为心德想看他写的东西。
虽然不能在一起,起码文字可以被对方看见。
也是鼓励一个人追求理想是容易的,但这后面的代价也只有当事者能明白,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灿烂,宛如昙花。
申惠善心德五年前的活泼可爱又率真年轻和五年后的成熟沧桑和悲哀隐忍都表现得很到位。
李钟硕也展现了金祐镇的热情又克制悲哀的一面。
直到后来心德忍不住对他的思念给他打电话,虽然一言不发,也让他心里起了波澜,不惜要背叛家庭和父亲和她在一起。
当心德被误解被传闻所困时,金祐镇毫不犹豫地相信她,他的信一定给了困境中的心德极大的安慰。
当两人在日本再次相见时,金祐镇面临父亲以死相逼的困境,心德也是陷于两难之中,如果为朝奸政府歌唱,“我的灵魂就死了“,如果不去,“我的父母恐怕就活不了。
“两人都深陷极大的痛苦之中,难以抉择,最终决定不如归去。
第一次两人可以在一起快乐地渡过彼此人生的终点。
死,是为了更好的活,是为了活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出卖灵魂,让自己活着痛苦之中。
上船时,他们都用了自己为自己选的名字,金水山和尹水仙。
在最后一支舞,两人深情相吻,魂归大海,从此不再分离。
于金佑镇,痛苦是人的志向不得满足,思想不得倾诉,满腔热情不得施展,爱而不得,束缚在身为人子、人夫的义务下,大背景的政治正确之下。
于尹心悳,痛苦是爱人有家室,被蜚言缠身,仕途被阻,两难处境-回到朝鲜成为签约歌手,死去的是灵魂。
而若不回去,死去的是家人。
压抑的不只是金佑镇和尹心悳的压抑,而是一代人的压抑,是世俗先前世世代代积累百年下的愤懑。
当一个歌者要唱侵略者的歌、为生活所迫、流言所陷害,当一个作家再也不能书写自己的思想,忍受心中违背人伦的痛苦、失去人格地活着。
也许是懦弱的,毕竟多少岁月中,无数生活更艰苦的人,忍着忍着一辈子也就过去。
疲惫、想休息。
但有时,比起放弃,坚持更需要勇气。
可是这是为了活下去啊,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选择的死亡啊。
怎么看啊?
他 我咋进了豆瓣之后,不知道从哪里看的呀?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从哪里看,这个我特别想看,可是我一直不知道从哪里看。
大家快帮帮我,哪里可以看李钟硕演的这个死的赞美从哪里可以看呀,我好想看,这都2021年了我还看不了。
拜托了,拜托了,大家帮帮忙,拜托了,拜托了,怎么看怎么看在哪里看?
在哪里看在哪里看谁能告诉我帮帮我,非常感谢。
看完之后其实有点不会评分了,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看的过程。
那我就说说我对几个人物的看法吧。
金佑镇的妻子: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是一个传统女性,就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一直做好自己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儿媳该做的事,非常听公公的话,完全就是公婆想要的儿媳样,她也做的很到位,完全就是公公的左膀右臂。
同时她的身上也有悲剧色彩在,嫁给了一个不会产生爱情的丈夫,在夫家这么过完一生也挺惨的。
金佑镇:很善良,也有分寸,即使已经爱上女主,也能控制住自己不越已为人夫的线,虽然后来也和女主表明心迹,但我还是觉得可以理解。
尹心德:不能否认他父母是好的,但我的认知一直是既然没有能力养孩子那就别生或者别生那么多个,可能他的父母为了家庭要她嫁个有钱人也是无奈之举,但对她本人是真的太不公平,而且后来她的弟妹还不信任她,对她说出那种话,我是真觉得一颗真心喂了狗,白白的付出了很多还不被理解。
如果是我我真宁愿别生下我。
男女主的死亡我觉得是很正常合理的,因为如果我是他们其中一个,我想我也会选择自杀。
首先感情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他们只是有了很深的爱情,而且出轨我觉得他们也算不上。
如果后来不是女主无奈要选择嫁人,再加上传闻的恶劣影响,还有总督府的逼迫,男主那边呢,既要放弃自己的爱情,又被父亲发现,一如既往的被生生逼迫做不喜欢的事,我想还不至于会坚定他们想死的心。
反正最后这样的结果我觉得是“内因外患”的双重原因导致,死亡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剧看完了,有点伤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对于尹心德和金佑镇所遇到的人生问题,剧中给他们的解答是一起走向无忧的死亡。
说实话,换作是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妥协,但这样的人生可能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
挺为两位主人公惋惜的,但是这个结局可能也是我现在的阅历所能想到的。
也许成长到一定阶段会有不一样的解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不对爱情存有期待,看完这部短剧以后,这种向死而生的爱情是否又唤醒了一些美好的愿望呢?
现实往往是压倒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人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选择面包,剧中这样纯粹的爱情又有多少呢?
男女主无疑是受时代迫害的一对苦命人,男主的妻子也很可怜,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放到今天,是否又会不一样呢?
所以,在可以选择的时候,选择你所爱吧!
这是我看过剧集最短,却是最好看的。
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他们只有死,才能才能在一起,找到真正的爱情不容易,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没有和对方说过我爱你,可是他们对对方注入了全部的感情,最后一吻,弥补了五年前那没做完的事,最后男主牵着女主,一起走向了永久。
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愿你我都能找到一个让我们无惧死亡的人。
男女主身在那种情况下,想爱而不敢爱,进退两难。
最后双双殉情,简直是意难平啊。
一开始没有哭,直到男主把女主带回家,让女主知道他有个妻子的时候。
天啊,实在没忍住,泪崩。
演技实在让人心疼。
最后两人分明就是要去死,而句句不提“死”字,那种纯碎的爱情。
时代背景下的无奈。
现在一想起来都感觉难过。
当你沉睡时剧组团建,好多熟悉的面孔。看见女主就出戏,悲伤不起来。所有人物和情节扁平化为男女主服务突出他俩的悲惨,但这本质上还是个讴歌出轨男和小三爱情的故事。惨还是原配惨吧,嫁给不爱的人眼睁睁看着对方出轨然后抛弃家业跟着出轨对象殉情,硬了,拳头硬了。
男主看起来好木,眼神完全没戏。有点同情女主被父母逼着嫁人,又被流言害的没了工作。但是男主要什么有什么,还一副天下人皆负我的样子,总觉得他像个白眼狼。明明有妻子,不提还欺骗女主感情,对老婆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他老婆嫁给他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真的要抗日就行动起来,跳海自杀有什么用?空有口号没有行动,百无一用是文人。
也太悲剧了,但实在唯美。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选择死亡,他们活着。
说实话,有些失望,刷到几秒的短视频,被二硕的颜和背后的故事吸引,遂找到原片观看,但勉强看完。对比之下,二硕的表演疏于表面,令人出戏。当然,这与导演的拍摄能力不无相关,感情推进的过程,没有明显变化,或者说拍摄之初并没有设计好人物层次。故事虽然单薄,但人物并不单薄,一个满怀爱国热情,敢于抵抗的天才作家如何走向殉情,如果处理得当,则别有洞天。人物原型其实是有巨大的反差,但确实是剧作安排没有处理好,情绪点安排不到位。相比之下女主的人物设置则要更为丰满,前后情绪的过渡也较为合理。
音乐很美,画面很美,男主演技不那么美。
据说这是一个韩国人耳熟能详的悲剧爱情故事,本来是可以非常出彩的题材,拍得还是差强人意了。海报和teaser都很有意境,但成片中的光线和高饱和色彩都透着一股浓浓韩国恋爱偶像剧感,很多布景廉价而假,晚上的打光亮到违和。人物从感情塑造到台词都不够饱满,完全体现不出标题中the hymn of death那种悲壮凄美的感觉。据说李钟硕自己评论觉得剧中情感体现不够细腻还被部分观众喷了?人家明明讲了大实话……出彩的地方:音乐很好,有一种如诗般的感觉;以及有几个特写,包括身着复古西服的李钟硕在窗边读诗的镜头,就如同春药一般,果然韩剧在这方面还是无人能及
还行
故事题材还是很吸引人的,有着很不俗套得温暖感,但制作班底真的差强人意,不是很有质感,画面不是很好看,许多感动的瞬间烘托的不到位。
可能是我欣赏不来吧 尤其是男主 又要为国家名族做贡献 又要儿女情长 最后还说不能放弃做人子的义务 然后又被女主几句话说的去殉情 女主也是看到人家有老婆了 一开始手都不握说没有忘不了的思念 后来看见男主连付钱听歌的观众都可以扔下 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男主 以为是两个有民族大义的人的革命情感爱情 结果却是这样 完全感动不到我
那个年代全亚洲都是这个服化道吗?乍一看还以为30年代上海滩。
豆瓣跟抖音评论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局面。
三星半吧,虽然很悲伤但总感觉少点什么,也许是节奏也许是情绪,反正不能很好地融入剧里。二硕服兵役加油,希望回来后选剧本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
非常文艺的片子,情感刻画比较细腻,以至于没有耐心的我一直在拖进度条看完了。是个悲剧的爱情故事,背景设定是被日本占领中的朝鲜。女主和有妇之夫的男主相恋,因为是真实故事更增加了悲剧色彩。生在动荡年代的无奈,以及陷入道德和伦理间的抉择,最后无法改变现实一起投海自尽。整片都是很压抑沉重的基调,两个人在一起的笑容都带着苦涩。可惜李钟硕的演技是怎么了,完全没有一点层次,可以说被演绎成了面无表情了。
二硕独站窗边读诗的感觉棒呆,难怪女主一见钟情。如果要论演技的话感觉女主更胜一筹
全剧没有一句我爱你,却是最深沉的相爱。啊,我等待着死亡,是为了真正的活着。自由,自始自终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我老公读诗的声音,我耳朵要怀孕了。
虽然是个很凄婉的故事,但是也没必要拍的这么温吞拖沓啊,俩人没有CP感不说,拿捏的劲儿也让人受不了。
这种形式第一次看啊 剧情还可以
开始的家国情怀虽然太主角光环,但最起码有意义,后半段纯爱情了好无聊,好死不死连着两天看了两部爱情剧。我同情他们的身世,支持他们的理想,但这段出轨莫名恶心,明明《昼颜》看得我热血沸腾来着,可能是这剧煽情部分用力过猛吧,要不是有开始了就必须看完这坏习惯一定2集弃。
钱钱钱,战争战争战争,爱情爱情爱情,死亡死亡死亡,时代时代时代。真是一堆让人生厌的东西。顺便一提,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在侵华战争中,杀害中国人最多的是日本鬼子,其次是朝鲜鬼子(当时早已日韩合并),然后才是皇协军。这笔历史账,后来因为朝鲜战争和社会主义阵营等原因,一直没算清。到底谁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拿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可我们却只盯着香港。中国史学极其悠久,这笔糊涂账,也极其悠久。看着别人国家对同一段历史的叙述,感触格外多。
类似题材的片子很多,但这部拍摄很精致简洁,女主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还是看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