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部电影,冲名字(the good nurse)和演员(小雀斑Eddie Redmayne和劳模姐Jessica Chastain),中译良心护士看前很期待到底多良心,进入故事发现是男护偷药杀人,直到心病女护发现并找到证据,在男护正去第十一家医院工作路上把他截下,以供需求应方式逼出男护认罪,共承认杀29人,不完全涉及约400多人。
以上是剧情,光剧情就很性奋(我自己以后可能会是男护士),看男护聪明巧妙用药杀人又给尸体擦身子的病态,女护心梗,男护emo killer……冲演员演技不在话下,影帝影后,影后段男护的逼问怒吼可以冲奥斯卡,女护全剧的情绪转换也冲。
真实事件改编,剧情杀人动机说是因为没人阻止自己,实际上并没有说,挺可怜也挺可怕。
后面其他不友好的不说了,想看自去看。
劳模姐饰演的护士艾米,我见犹怜。
高强度的工作,天天夜班,令她的心脏不堪重负。
而自己又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没工作就没保险,没保险就无法治病,因此,艾米只好硬挺着上班。
她遇见一个新来的男护士查理,对她很好,帮她隐瞒病情,充满温情的照顾她。
就在这时他俩照料的一个病人去世了,死的有些蹊跷。
警方介入,但在复杂的病情和药物名称之间,警方似乎无所作为。
何况,死者早已火化。
医院名义上协助警方调查,而实际上,这是医院和警方的较量。
医院为了名声而企图掩盖死亡的真相。
检察官也站在医院的一方,要求警方调查医院员工时,院方代表必须在场。
警方刚获得了一丝线索,就再次遇到隐私保护的障碍。
艾米长期夜班的结果,就是与两个女儿的关系日渐疏离,而查理刚好填补了这一亲情的空白。
在医院中,又有一位病人因注射胰岛素而逝去,和前一个死者的状况一样。
警方终于开始怀疑有人内部作案。
艾米发现了查理就是那个杀人护士的真相,她配合警方拿到了关键证据。
而院方也丢车保帅,解雇了查理。
但和查理之前待过的9家医院一样,即便怀疑有如此重大的犯罪行为,院方也只会开除查理,而不会将他移交警方而暴露自己重大的失职行为。
查理依然会在新的医院继续杀人。
充满良知的艾米协助警方揭露查理的犯罪,但查理根本不会承认罪行。
他被艾米的善良和温柔所吸引,只想和她继续交往。
本片没有提到查理的杀人动机,他为人阴郁,有时也变得很温暖很善良。
他帮助艾米隐瞒的病情,也照顾艾米的女儿。
他的身世和内心始终是一个谜。
接下来就是审讯,警方想让查理认罪未果。
艾米来到查理身边,以朋友的身份,在以心交心的谈话中,查理终于承认犯罪的事实。
其实大多数医院都怀疑过查理,但没有任何一家医院举报他。
也从未有人对造成病人蹊跷死亡的医院提起过诉讼,他们都没有阻止查理。
失去了医院和警方的守护,查理的罪行依然继续。
没有良心的发现,恶行依然在某个角落里横行无忌。
良心不是报警器,不会因为恶的存在而尖叫。
良心更像是融化冰雪的美丽阳光,在心灵深处维系对善的坚守,对恶的警觉。
艾米并没有真正探明查理的黑暗内心,但她春风化雨的温暖足以使查理意识到自己的罪行。
如果,艾米的同事们,医院的高层,检方,都有艾米这样一颗充满良知的美丽心灵的话,那么就会有许多人发现和阻止查理的恶行,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就不会逝去了。
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基调是压抑的,灰暗的,悲悯的。
但正如冰雪覆盖的严寒世界中,有一条依然温暖的小溪在涓涓流淌。
这个电影在去年2022.11.01看完,想试着写下影评,刚看了一下豆瓣上的影评,更加觉得自己脑袋空空 😟。
好吧,那就试着记录一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电影的节奏很缓慢,色调也偏深沉,很容易思绪就飘走。
在这个故事中,护士艾米的为人恰如其分的印证了良心护士的名字,当她发现自己新来的同事在偷偷给生理盐水里注射胰岛素以及高西地时,整个人都很震惊,也看得出来有点害怕,但是她丝毫没有迟疑帮助调查人员搜集证据,把这个杀人恶魔绳之以法。
最后,她对查理温情的劝告,其实查理一直以来都在帮助艾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艾米对查理展现出了温暖的一面,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看起来充满善意的人会是急诊室里的杀人狂。
终于查理说出了实情,至此案子终于真相大白。
看完之后,我自己感觉困惑的就是,你不知道生活或者工作中会遇上什么样的变态的人,但是要我们为了防止受到伤害就要推开所有可能潜在的朋友吗?
这样会不会失去了做人的轻松与温情。
反之,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免于来自类似这样口蜜腹剑的人的伤害呢?
这个答案可能仍然需要探索……
2003年6月15日早上,新泽西索莫斯特医疗中心药房的工作人员,正在核验前一晚该院药物的使用情况。
很快,他们就在记录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的订单:当晚有人调取了一批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地高辛(Digoxin),没一会儿这笔订单就被取消,但库存显示药品已被取走。
地高辛是一种中效强心苷类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在治疗时,对心脏的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
适用于低输出量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洋地黄类药物中,地高辛排泄较快而且蓄积性较小,口服吸收不完全不规则。
另外,地高辛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成年人大概一天只需要1.25mg,只要患者血药浓度达2.73~3.9nmol/L就会中毒,10mg此药物就能让一个成年人死亡。
由于它的危险性和局限性,医院一般会严格管控此类药物,只有在主治医师的监督下才会使用。
第二天,该院的一位癌症病人突发心脏痉挛,血检显示病人体内地高辛含量严重超标,这令主治医生十分惊讶。
该病人的病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地高辛反应不良,为什么还会有人给病人使用地高辛?
幸好医生及时为其注入解毒剂,病人才勉强脱险。
《良心护士》剧照十多天后,一位68岁的牧师在该医院去世,医院为其进行了尸检,也在其体内检测到了地高辛。
和上一位病患不同的是,死者确实患有心脏病,为其使用地高辛合情合理,但是他体内的该药物含量却远远超出了规定的用量,这导致其中毒身亡。
院方为此事向监管部门递交报告,并开始在医院内部展开调查。
他们通过值班记录得知,病人去世当晚值班的是护士查尔斯•卡伦,那个为死者申请地高辛的人也是他。
虽然卡伦在取药后取消了订单,但这些记录在档案中不会被删除。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患者体内残留的剂量,卡伦当次领取的药物还有剩余,没想到医院并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只是给了卡伦一个处分,将患者死亡一事定性为医疗事故并就此了事。
最离谱的是,他们甚至没有追查那些失踪的药物去了哪里。
接下来的几个月,这所医院又出现多起病人体内某种管制药物含量超标的情况。
监管部门提醒院方,这其中至少有4起“事故”极有可能是内部员工主动造成的。
医院第一时间将目标锁定到了卡伦的身上,但这次他们没能从和卡伦相关的纪录中找到任何证据,因此迟迟没能采取行动。
直到10月末,又有两起类似的事件发生,医院才下定了决心,以“在求职申请中撒谎”的名义将其开除。
尽管他已经离开了医疗中心,但对于他的调查并没有就此结束。
索莫斯特医疗中心频繁的医疗事故引起了当地检察官韦恩•弗里斯特的注意,他随即对卡伦进行了立案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韦恩发现,这几起医疗事故只是卡伦黑暗故事的冰山一角。
此人拥有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两地的护士执照,工作过的医疗机构更是多得惊人——他曾数次涉及病患意外死亡而被开除,但一直没有受过任何指控。
卡伦震惊的情绪给了韦恩继续调查下去的动力,为了将卡伦的犯罪事实全部调查清楚,他决定从头了解这名罪犯。
1960年2月22日,查尔斯·艾德穆德·卡伦出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工薪家庭,是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在其他孩子还沉浸在幸福的童年中时,卡伦已经需要面对甚至习惯“死亡”这件事。
在他7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从小缺乏父爱的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在学校没有几个朋友,还总是成为霸凌的受害者。
久而久之,卡伦有了明显的抑郁症状和自杀倾向,9岁时,他在课堂上忽然吞下了一种化学物质,万幸及时被送到了医院进行抢救,保住了性命。
这种被霸凌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卡伦上高中,1977年,他的母亲也因为一场车祸去世,这让他的处境雪上加霜,并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卡伦第一次下毒就是在高中时期,他悄悄潜入了一个由平常霸凌他的人组织的派对,并在饮料里掺了一些老鼠药,万幸当时没有人因此丧命。
1978年4月,18岁的卡伦决定辍学并加入了美国海军,成为了一名弹道导弹技师。
可惜的是,在这里霸凌和嘲笑依旧没有消失,卡伦因为其过分苍白的肤色被队友们称作“鱼肚白”,他的一名室友曾这样评价卡伦:“这个人没有朋友,他只跟自己玩,还逢人就说想要当个护士,因为他喜欢帮助别人。
”有一天,卡伦被潜艇上的工作人员发现身穿从潜艇医药柜里偷来的绿色手术服、戴着手术面具和橡胶手套出现在弹道控制室里,他也因为这个奇怪的行为被调离了潜水艇。
随后的几年里,卡伦几次尝试自杀,每次都会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一段时间。
1984年,再也不想忍受他的海军将卡伦开除。
离开海军后,卡伦进入了蒙特克雷尔市的一所卫校,并于1987年获得了护理专业学位,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护士生涯。
这一年,他还同当时的女友结了婚,后者很快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卡伦也在当地的圣巴斯纳斯医疗中心的烧伤科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的生活似乎就要好转了,但命运依然没有要放过他的意思。
就在两人结婚后不久,卡伦就得知了自己兄弟去世的消息,这似乎成了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棵稻草,从此他的身心开始被“恶魔”接管。
1988年,他犯下了第一起杀人案。
这年的6月10日,一位72岁的严重晒伤患者住进了卡伦所在的烧伤科,并在6月11日迅速去世。
医院给出的死因是斯蒂文-约翰逊综合症(一种罕见的过敏反应),实际上这位病人曾经接受过卡伦的照料,他为其注射了一种名叫利多卡因的药物,这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用以镇痛,但注射过量会导致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
有了这次的经验,卡伦对病人的谋杀开始频繁了起来,在他为圣巴斯纳斯医疗中心工作的4年里,先后有十几位病人在接受过他的“照顾”后离世。
1992年,医院终于决定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很快辞退了卡伦。
离开圣巴斯纳斯一个月后,他在另一家医院找到了工作,又在那里用过量注射地高辛的方法杀死了三个人。
他在这家医院的最后一位受害者是名患癌症的老妇人,她曾清楚地对负责自己的护士表示,有个鬼鬼祟祟的男护士在她睡着的时候给她做过注射,第二天她就去世了。
老妇人的儿子向医院抗议称自己的母亲是非自然死亡,医院对于此事相关的人员都进行了测谎,卡伦也在其中,并顺利通过,再次逃过了制裁。
除了在医院里对病人进行谋杀,卡伦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并虐待自己的家人。
卡伦会在给妻子准备的酒里面掺入打火机油,曾经把女儿丢给保姆一周多不闻不问,还经常将家中的两只小狗塞进保龄球袋子中,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让它们出来。
1993年,无法忍受下去的妻子向法院提出离婚。
离婚后的卡伦行为更加不受控制,这一年的3月,他趁着夜色闯进了一名女同事的家中又偷偷溜走。
之后这个女同事每天都会接到卡伦无数的短信、电话轰炸,不管走到哪都会被尾随。
最终不堪其扰的她向法院提起诉讼,卡伦因骚扰被捕,判处缓刑。
在被捕后的第二天,他在狱中试图自杀,之后的两个月他住进精神病院治疗抑郁症。
在那年末,他又尝试了两次自杀,均未成功。
1994年,卡伦来到了第三所医院,并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三年。
单是1996这一年,他就用过量注射地高辛的方法杀害了5人。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辗转去了多家医院工作,也因为抑郁加重反复进出精神病院。
邻居们说,卡伦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他会在半夜在马路上边追着猫跑边自言自语,还会无缘无故对着行人做鬼脸。
他和在一起工作的女护士约会过一次之后就拿出了求婚戒指,被拒绝后又不断地骚扰跟踪对方。
每当卡伦的生活恶化,他就会对医院里的病人下手,杀人居然成了他抒发压力的工具。
在他工作过的圣卢克医院,就有护士集体向上级反映,卡伦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量只占20%,可有三分之二的死亡病例都是在他当班时发生的。
不过当时的美国,专业护士还属于稀缺人员,加上用人单位担心员工的不良表现会牵连自己医院的声誉,雇员的真实的工作表现记录很少能够在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
此后11年里,卡伦毫不费力地换了9个工作地点。
他喜欢待在心脏病重症监护室,也经常在特护和烧伤病房出现,他乐意加班——尤其喜欢夜班,这个时段鲜有监督,并且随时有人可能去世。
更荒谬的是,卡伦在他被捕前的所有时间里尝试过20次自杀,没有一次成功,而杀人没有一次失手。
2000年,他在被捕前最后一次尝试自杀,却被邻居报警挽救。
而2002年,疯狂的他一共杀害了13人,甚至都没有遭到过怀疑。
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卡伦于2003年10月被开除后,同院的一名护士将他的随意支取管制药物以及和患者死亡的密切关系告知了警方,这才引起了韦恩检察官对前者的调查。
了解完卡伦此前的经历后,警方很快就对其进行了监视,并派出调查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拜访,用设计好的话术引导他讲出案情。
可惜的是,此案的时间跨度太大,又因为其案发地点特殊,很多物证都已经无法使用或找到,警方也只能尽力收集人证。
终于在2003年12月12日,准备就绪的警方在一家餐馆将卡伦逮捕,并也很快以谋杀和谋杀未遂罪将其送上了法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居然还敢在法庭上狡辩,称自己并不是在杀人,而是在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警方迅速将其打脸——数据显示,在被卡伦谋杀的人中,有不少正处在康复阶段,甚至他们得的病根本就不致命。
他的说法完全就是再给自己的杀人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死者家属听到卡伦的发言后也群情激奋,不少人当庭破口大骂。
被审判的卡伦
卡伦案的部分受害者家属虽然卡伦杀人的事实板上钉钉,但法律终究要讲究证据,最终控方还是和卡伦达成了认罪协议,他用承认所有的罪行偷来了自己的一条性命。
到宣判前,卡伦共承认了40起某杀,其中的29起可以收集到有效证据,但据警方估计,死在他手中的患者可能超过400人。
2006年3月2日,卡伦被判处了11个无期徒刑,直到2403年他才有资格获得假释,如今他依然在监狱中服刑。
在卡伦案的推动下,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和其他 35 个州通过了新的法律,鼓励雇主对工人的工作表现进行诚实的评估,并为报告医疗差错提供法律保护。
情绪激动的被害者家属注:因为个人对事件原型感兴趣,因而转载了网络上的事件原型相关资料,转载自网易作者号:猛儿实录馆原帖链接:https://3g.163.com/dy/article/HL1NNJA105532RA3.html?clickfrom=subscribe侵删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既不专业也不客观!
这片男女主都是当红大牌,演技完全没问题,小雀斑我觉得就适合演这种看似正常实则变态的角色,因为他要是那种带泪的笑太瘆人了就是个变态本态!
但是剧情实在是平淡无味一点也不激烈,一个变态杀人魔的故事竟然能写的如此寡淡编剧也是很厉害👍,我毫不介意真实事件不改编因为我一向觉得有很多真实事件的离奇程度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个故事很平淡需要增加戏剧冲突反而不改编了不理解导演是怎么想?
就感觉是一个普通的下毒案被发现然后牵出了一个变态凶手而已,对于前面纵容犯罪的其他医院也并没有过多的谴责,说实话是编剧浪费了演员的好演技!
在烂编剧的拖累下这部电影只能拿到6.5分!
16年来,他服务过的所有医院都对他产生过怀疑,但从来没有人阻止过他继续到下一间医院去杀人。
400人已经是很保守的数字了!
邪恶,只会去做邪恶能够做的所有事情!
而在官僚和利益相互纠缠交织成的层层帷幕的掩护之下所持续发生着的邪恶,其破坏力难以估量!
那么反过来要问,什么才是真实的邪恶呢?
其实全片我最想问的也是一个why,去查了一下才发现没想到真的是“They didn't stop”,虽然他心理肯定是有问题,不管是从事迹还是Eddie的演绎,但什么问题就完全不得而知了,但这样看完确实是感觉很憋屈。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也真的很恐怖,其实从女主做了个心电图和问诊要980🔪的时候我就感觉天塌了,这也太尼玛贵了。。
意识到就开除去嚯嚯下家更是(,我甚至想过是不是医院pay money让他减少医疗资源消耗或者收保险钱之类的,没想到完全真的就是逃避责任(。
不过整个电影关于这方面感觉也拍的隐隐约约的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再雕琢一下。
tbh剧中很多次我的心情其实是Eddie Redmayne禁止再留这个发型,忒吓人了有点,完全暗黑杀手,角色演绎加成下哪怕是温柔的时候我都怕你突然来一刀()话叕说回来了,也就只有此男能在这种砂仁犯造型下还能哭的无敌脆弱感让人只想抱抱不想枪毙了。。。
就像无间道里的黑与白,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这名护士能持续那么多年下手,不被人发觉,也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在所有人面前伪装的非常好,在法律面前也毫无破绽。
直接证据,间接证据都不能证明他的罪过,所有的一切,错的只能是病人本身,疾病本身。
疾病对于病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漏洞,身体出现的漏洞,除了弥补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在高危漏洞面前,人命很脆弱,随时都能因为各种身体原因而离世,各种意外而离世,护士的罪行自然不能被察觉。
人们从来没有反思过,人的死亡究竟是源于什么,只知道,死是理所当然,自然也就不存在细细追究,也没办法细究。
这种情况下的一切,都被阴霾笼罩,在暗箱操作下,生命被掌控,这个生命依托于身体,在于实体,这个身体的各种漏洞,病人不能完全了解,也没办法凭借粗陋浅薄的学识去掌握,所能骐骥的只有医学仪器、医生护士。
中国古代有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可是当命不由己的时候,可能这个天就会变为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医生,可能是护士,可能是家人。
当成为自己的天时,才能掌握命运,健康就弥足珍贵。
艾米是帕克菲尔德医院的护士,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所以不敢告诉医院自己的疾病以免被辞退。
艾米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查理在2003年来到了这家医院,和艾米成了同事,慢慢地成为最好的朋友。
他帮艾米向医院隐瞒病情,帮助艾米照顾孩子,陪同艾米一起向孩子们诉说自己的病情。
可是,查理其实一直在偷偷地犯罪。
他利用自动取药柜的漏洞(选择取药再选择取消后,时隔一分钟后药柜依然会打开),偷拿胰岛素和地高辛,并将这两种药物提前注射到放在储藏室的生理盐水袋里。
病人使用这种生理盐水几个小时后便会身亡。
勇敢的艾米,冒着生命危险,找来查理以前的同事证实,并从电脑里打印出查理的取药记录交给警方。
即使在警方的逼问下,查理也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最终还是在面对艾米时承认都是自己干的。
艾米问他原因,他只说了一句:“他们没有阻止我。
”为了避免死刑,查理最终承认了29起谋杀,但实际上预计会有400多起。
查理先后服务过16家医院,尽管很多医院都对他怀疑过,但却从未有人去阻止他,也没有死者家属对这些医院提出过刑事诉讼。
艾米如期做了心脏手术,和女儿孙子们一直生活在佛罗里达州。
点开才发现主演是小雀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总是能够吸引我的注意。
直到影片中段部分我都在纳闷为啥片名叫做good nurse,是反讽嘛,看完明白了,这个good nurse指的是Amy吧,但本片的主角到底是谁呢?
电影多采用黑色色调、背光效果和惊悚片的音效来营造诡异压抑的氛围,重症监护室的铃声响起,医生护士们紧急抢救病人,Charlie一个人躲在阴影里,冷眼旁观,知道自己又得逞一个。
因为知道Charlie的所作所为,所以每次看到他帮助Amy、和Amy两个女儿玩耍的时候,心里总是很紧张,怕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最后Amy问Charlie为什么,Charlie回答“Because they don't stop me”,我第一反应是病人,我想不对啊,病人都已经病入膏肓了,怎么阻止,转念一想,明白了,他说的是医院吧。
16年,9家医院,超过400个人遇害,每家医院都对Charlie产生过怀疑,但是没有一家医院阻止过Charlie,也没有一位病人对医院提起过诉讼,细思极恐啊,罪行是Charlie犯下的,但医院是帮凶。
这个也是影片中让我非常费解的地方,为什么Charlie先前的医院都对Charlie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信息,是怕查到自己头上,自己有失职,怕病人家属来闹吗?
就因如此,Charlie一直逍遥法外,他手法一致,其实很好查,可16年都没有查出来。
另外,影片没有讲清楚的还有那为什么警察突然开始查安娜的死因了呢?
什么契机让他们查起来的?
为什么最后Amy的一番话能让Charlie开口,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只要一承认,哪怕不是死刑,也一定会把牢坐穿,永无出头之日?
影片最后结尾的字幕说Charlie一直没有说自己的动机,我觉得可能就真的没有动机,就像他自己所说的he just did. 单纯的恶、没有缘由的恶最可怕、最残酷。
是一个需要让大众知道的故事,演员的表演是到位的,但我觉得有很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所以6.9分也许不冤,不过就冲着演员的表演和这个故事本身,我觉得7分还是可以上的吧?
下7好像有点苛刻了。
TIFF 2022,四星的剧情,五星的演技,看到最后竟然泪目了
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雀斑,是杀害了多人的凶手……末尾部分的情绪爆发戏挺好看的,但是剧本不是很出彩。
两个演员都很厉害!事实证明1917不需要太强的编剧…,而托比是个比较依赖文本的导演。
比较普通,人物立的不够丰满,本来在编剧创作上可以多一点对案件本人动机的假设和适当戏剧化,不然拍成电影意义又是什么呢。冲着看两位影帝影后飙戏去,看完发现果然最大优点也只有演技了。
作为目前仍不清楚动机的当代serial killer这样一个人物,选取女主的角度是很取巧的,而Jes返璞归真的平实演绎和托拜亚斯清冷却效率极高的视听语言足够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上一次看到老老实实地把节奏做得这么舒服的美国电影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选择展示Cullen“好”的一面也微妙地与题目形成了互文,对人的本质的wonder的探讨是非常有趣的。斑男士被抓之后霍金附体的“I can't” sequence过火到可以称之为scandalous的级别,是影片的最大败笔。
真实事件改编,护士谋杀病人的故事。小雀斑饰演的杀人护士,辗转九家医院,利用药品,杀死了数量惊人的病人。其杀人原因至今不清楚,他所服务的医院虽有所怀疑,亦只是开除了事,对其疑点讳莫如深,用杀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未阻止我。”医护人员杀人于无形,想想真让人恐怖。劳模姐与小雀斑演得都不错,劳模姐尤其敬业出彩。
来看劳模姐
如果带着犯罪电影的期待去看的话,可能会有些失望,毕竟这个镜头语言太低调隐忍了,就像那些默默死去的受害者一样…埃迪的演技好绝…
劳模姐表演不错。
今年一部医院五日 一部这个 至少这部有足够的人做了实事 'They didn't stop me.' NONE STOPPED HIM. 最后如果没有写明 She is still a good nurse.会更好一点
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讲一个看二十分就能猜到剧情并且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起伏任何反转的故事?真正想表达的也就结尾那几行字幕 那你去拍个小视频也有这效果
真实事件远比电影要触目惊心,导演把故事讲得太平淡
如果不知道还试图揭露why he did it的话,是乏力的哦。
想惊悚悬疑,故事达不到;想深刻揭露现实特别是医疗制度的黑暗,只是擦了个边;想留白让观者思索,可是,事件本身就没搞明白。
拍的非常克制,能看出导演给了两位主演很大的发挥空间,雀斑无辜的小眼神和劳模的大眼睛,颁奖季必提名,剧本没有继续深挖,不过如果深挖按照北欧导演的缓慢节奏能拍出来一季剧了,感觉网飞源码这回不太行,噪点糊成一大片
拍得挺好的,演员尤其,但是动机是什么?仍然语焉不详,所以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非常平庸,欧洲导演北极圈极夜范的打光和影调,与曾经编出1917这类成长一根筋故事的编剧加持下,可以想象对背景故事的知否甚至是否身处美国,会对这片产生巨大的观影落差,几乎没有什么风格控制更是看不出什么表达甚至浪费题材,结尾的对峙戏大概可以看一眼,更有价值的,大概也就是交待后事的字幕了,网飞也逐渐肿宣部化,简直搞笑。
不是這兩位主演的話就很難看下去
改编得并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俗套却滑向了平庸。可以看出导演有意让观众不要陷入反转而引起的刺激情绪,试图让观众更加靠近这种平静下的恐惧。两位的演技无法弥补过于单薄的人物,以至于男主从内敛温柔到歇斯底里也无法使这角色立体起来,观众看到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表演,仿佛存在于某堂电影课上,而不是具体哪部电影之中。做为创作者,一味把谜团和反思以及反省扔给观众,显然是一种不负责或者说没劲的行为。说到底还是男主人物没塑造好,以及他与体制的碰撞缺乏深度展现。就这么说吧,即便本片主打反转(目前观众对反转类已经审美疲劳了),也会比本片精彩。导演技法有亮点,比如女主犯病时仍在抢救病人,仿佛在抢救自己的人生一样,这段特写极佳。但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空镜头和一些书本气的运镜,总体上不差。
电影挺好但我恶心这种坏人没有坏报的故事,愿天下恶人都能被处于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