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过去几个月,自己不只一次和别人说过这话。
想来总是有些不可思议,曾经日夜颠倒、放纵沉溺其间,而这种短暂的疯狂终于在不经意中就被自己丢弃。
再一次听到这话,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剧场前》严智媛饰演的崔英实在唱歌前提起的一句话,虽然场合各异、心境不一,但依然仿佛被什么东西扎了下,有点颤抖。
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
细腻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某个场景被触动,继而在影片接近现实的刹那,产生某种难以理解的亲切。
一首无关痛痒的情歌,因为真情流露的演唱,突然爆发出一种令自己难以承受的悲哀,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确切说,我想起了在与电影相伴的那些日子里,电影带给自己的莫大欢乐,当意识到离开也许是将来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我进而产生更多离奇的想法,但都是一闪而过。
在电影与生活之间,也许它们依然要结伴前行。
于是乎,很庆幸看到了洪尚秀的《剧场前》,以前对导演作品并无太多关注:即使他的片子在戛纳电影节上被打出过尴尬的低分,听闻过与他有关的韩国电影“三人三色”。
当然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他是韩国最具有实验精神的导演,只是对于经受了太多搞笑爱情韩片的国人而言,不论李沧东或是洪尚秀,总会隐约觉得他们的作者电影实在显得底气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人对韩片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这些都是后话。
了解韩片也无非是几年间的事情,2004年韩国电影的风光无限自然与洪尚秀无缘,这一年是光彩夺目的金基德和朴赞旭。
其实影片吸引我的原因并非是对日韩片的几分偏好,而是电影海报上一对陌生的男女。
扫了几眼介绍后,影片的“戏中戏”显然让自己对它多了几分额外好奇。
看完之后,又懊恼着轻信了不负责任的介绍。
《剧场前》并非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与电影院也并无太多瓜葛,非要强加个概括,它是关于电影与现实的思考。
《剧场前》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电影中的电影,后一部分由这个故事所引发而出,一男一女被安排在了虚拟与现实场景中前后出现。
和洪尚秀以往风格一样,画面平淡中夹杂着不厌其烦的对白,看似依然在熟悉的无聊小事上作些文章。
电影里的音乐有些怪异,电影里的故事结束时竟是轻快小调,而东秀街上追随英实时又是慷慨激昂。
惟独两处情歌响起,微有了伤感的迹象。
影片时间跨度只有两天,东秀那身衣服甚至都没换过。
导演把很大篇幅都用在了对话、吃饭、交谈的琐碎凌乱,极尽生活困乏中的无聊。
曾有人说洪尚秀的《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是最贴近韩国现实社会的男女,老实说我不喜欢这个有点执拗的片名,于内容本身并不怀疑。
因而作为导演最为擅长或者说最着力去表现的东西,贴近现实在《剧场前》里一样得到体现和发挥。
当然《剧场前》依然少不了情爱场面,有人说这一类场面是累赘,完全可以隐去。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暴露的情色场面已然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噱头,或者对于韩国电影而言,类似东西让不少人已经深恶痛绝。
非要坦言,洪尚秀电影里的情欲并不故作缠绵亲热,相反总是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冷漠,这也可用来理解电影里的男女,偎依取暖却总要面对分离,床戏用以取悦观众的理由并不充分。
不少忠于洪尚秀的影迷指出《剧场前》故事相当随意,并且抱怨节奏太慢。
前半部分将近40分钟——电影里的故事,年轻大学生和昔日同窗在街边久别重逢,随后俩人愉快地约会见面,吃饭散步,突然心灰意冷决定一起服药自杀。
随意的地方出现了,至少在两个年轻人身上,我们尚难以察觉他们厌世轻生的迹象,只好相信这不过是情侣间善意的玩笑。
耐人寻味的是洪尚秀在自杀前后扯带出的一大堆缘由:年轻大学生几次畏缩逃避到最后一刻终于吞服下药片,而甘心追随的女孩逃离了生死约定。
年轻人对于生死不谓轻重,最后落了个无奈好笑的收场。
“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消极颓废在现实层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在40分钟故事里,主角的思想转变和心理冲突缺乏必要的逻辑,有点难以置信。
而随后,电影告诉我们,那只是一部电影,我们陪主人公看了一场电影。
出场的主人公金东秀是个对生活无甚渴念的失意人,唯一让他有所眷念的是电影本身。
他对老同学导演的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认为对方有意的利用了自己经历。
当东秀遇见了电影故事里的女演员崔英实,他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
虚幻与真实交汇的那一刻,恐怕也是很多人所幻想的,他不可避免地寻求角色代入。
在其他场合,东秀与周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编织寻找的借口也是苍白无力,和朋友碰面后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
同学会上,他遭到了冷嘲热讽,人际交往糟糕不堪。
对老同学病情无甚挂念,对旧交故友的处境漠不关心——如此一个颓废沮丧的男子,却在电影里寻求着莫大的安慰,用以填补面对现实世界时的无力困乏。
剧情也顺水推舟,让他和英实交谈、喝酒、住进小旅馆。
只是影片用英实的一句话来回答了东秀:你好象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洪尚秀依然在《剧场前》放置了男女关系的话题,只是故事里的男女主角截然相反。
如果说东秀的消极因为终日沉湎于虚幻猜想,他的冷漠是因为遭遇到了是非不公,那么以整个影片来看,在大致清楚了东秀的性格背景后,回头去看他“自己的故事”,自杀终于不会显得那么牵强了。
但故事本身真是他的真实经历,这点还是难以琢磨。
当英实在东秀老同学的聚会上,带着哭腔地唱起了电影里的歌曲,她的情真意切更多是在感谢导演的知遇之恩。
毕竟她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她的身份不过是一个演员,故事的设定、离奇的情节,对她而言只是一次偶遇。
离开电影她依然是现实中的女人,现实与电影的界限被她划得很清楚。
这跟她在故事里作为“东秀”多年前的情人一样,权衡过生死轻重后选择了离去,理性而独立,难怪有人说英实这个角色是电影里最耐人寻味的。
对那名惟利是图的导演(东秀的老同学),她颇有怨言,又因为感恩动容。
故事里的英实从年少无知、未谙世事的冲动到适时的抽身离开,而现实里作为演员的英实独立自主,伤心买醉却断然拒绝了东秀的纠缠。
电影阐释的因由不能拿来解决现实里的复杂,电影里的男女尚且惧怕死亡,而恍惚迷糊中的东秀为眼前景象困惑,冒出的痴人梦语只是个天真笑话。
病入膏肓的导演害怕死去在床上失声痛哭,而戏外的英实在床上无非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女人罢。
电影里延续下来的情绪让东秀得到了满足,但最后现实却不忘抽他一记耳光。
最后,东秀也在老友的痛哭声中深省,生活又将带给他什么发现,是否他还继续着电影里的情绪与冲动,这些不得而知。
【2005 09/15】
本片描述一位男人看了前辈的电影后走出电影院时,在剧场前,偶遇电影中的女主角而追着这位女主角的一天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韩国首都首尔,讲述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由于对电影院的热爱而结识又分开的经历。
一个想自杀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她决定跟随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Tongsu是个平庸的电影制片人,他走出电影院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人,并且认出那就是他刚 看的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这个年轻人动荡哀伤的生活与先前想自杀的学生产生了奇怪的回应。
作为洪尚秀的影迷,看他的每部电影我都带着极其主观的色彩和浓厚的兴趣:突然的拉近远焦镜头,把话筒故意放在画面的角落里晃来晃去,梦境和现实的直接切换,还有让人始料未及的做爱镜头等等等,让我叹为观止,无不佩服洪尚秀独立而坚持的品质。
我认为洪尚秀是一个极其尊重观众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作品里,长镜头的运用,演员生活化的表现,以及导演刻意的拉焦指示,不仅让观众融入剧情,而且能让观众清醒地知晓这只是电影,不可以轻易站在哪个角色的立场上来感同身受,在《江原道之力》里毛茸茸的话筒调皮地在画面的角落里晃来晃去正应证了如此。
《剧场前》与洪尚秀经常在影片里反映男女关系的主题显然不同。
这部电影则瞄准了猥琐文艺男子的独角戏,其他都沦为配衬,连和她上床的女主角也只是生活的一个过客,他进行感受和思考的一个棋子而已。
所以说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互动,只有体验。
没有互动的体验却是最痛苦最孤独的,因此导演只好在前四十分钟用一个“片中的电影”来铺垫男主人公的情绪,这着实把观众都忽悠了一把,我想,一般观影的观众谁愿意把“片中的电影”男主角的情感体验转接到真正的男主角身上呢?
而也正是这种非主流的转接,也恰恰说明了片中都市人物游离状态。
男主角似乎一直在游离,从被朋友嫌弃,想勾搭妹纸,参加同学会,和妹纸上床,和妹纸诉苦、控诉李导演想并和妹纸一起自杀,妹纸不鸟男主角,最后男主角对着李导演痛哭流涕。
这一切发生完,又改变不了什么,妹纸还狠狠地告诉他:“我看你没看懂这部电影。
”这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吗,怎么会没看懂呢。
喔,也许他真的没看懂。
我们每个人能体验到的自己的快乐悲伤忧愁烦恼,并陷入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我们认为我们很懂自己,而别人看我们的情感体验时,会这样认为吗?
当然,这是一个辩证的命题了。
这个电影我认为是洪尚秀叙事较为薄弱的一部,当然,如果他只是想去讲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心境,我们大可不必怪罪。
也许,洪导演当时正处于一个孤独而焦灼的状态呢。
他拍了一部电影,想告诉感同身受的人们,你们应该好好思考下自己最近的行为了。
既然没有自杀,那就好好活着。
在第一段的戏中戏里,男人与街边偶遇的曾经女同学坠入爱河。
事实是男人早就爱上了女人,可当时女人有男友,所以这份迟到的爱如今才来,但他们却在游戏般的吃药自杀同归于尽行动中闹出笑话。
男人从医院打着吊瓶打车回家的画面叫人忍俊不禁,而回到家面对母亲的严厉指责和哥哥的耳光似乎让男人再次有了自杀冲动,拔出针头,扬长而去。
此刻,戏中戏嘎然而止,真正的男主金东秀出场,原来刚才的戏中戏是金东秀在影院看的一部电影,电影导演是金过去的一个朋友,而金也是一个导演,不过是一个失意颓废的导演。
而电影里的自杀戏码正是金曾经真实干过的事情,所以他怀疑朋友窃取了他的“知识产权”。
而后金偶遇了朋友电影里的主演,也就是电影里和男人一起吞药自杀的女主崔英实,这里不由让我想到了同是金相庆主演的《生活的发现》,同样是跟踪,同样是有关同归于尽的话语,只是本片里金更加猥琐........洪尚秀作品里的男人跋山涉水、千言万语最后都会融化于那一炮中。
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在金与老同学以及同学聚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冷,金把自己的围巾送给同学的女儿戴,可是在下车离开时,又强行将送给别人的围巾要了回来,惹得老同学让他赶紧关车门离开,这样的分别场景与他们刚见面时的状态大相径庭。
而在晚上的聚餐上,曾经的同学再三强调他不要喝醉了,结果金就刻意摆出一副喝醉酒耍无赖的样子让一桌子人难堪……他就像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甚至故意挑衅常规的局外人,唯一想做的就是和女演员崔英实来一炮。
金和崔在吃饭时,金表示她主演的电影故事的原型来自于自己,但催表示很多人看电影都会觉得影片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最在乎自己,尤其一个忧郁的人,更容易也更喜欢寻找共鸣,而电影里的角色往往就成为了另一个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催会对金说你并没有看懂那部电影。
两人的炮战如期而至,金最在意的却是为何催的身上没有别人传言的伤疤。
当然,有没有伤疤只是炮战的附加节目,最重要的还是射精的那几秒。
洪尚秀的电影里,女人经常扮演了更加理性和善于跳脱出来的角色,比如一夜情就是一夜情,过后好聚好散,不多打扰,而男人则成为了跟屁虫。
就像做爱时,金不断说着我爱你,而崔则一个劲的说慢点.......
洪尚秀的这部刚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力作一改前几部影片的叙事方式,通过“片中片”的形式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出三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剧场前》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电影院的故事。
男主角是《生活的发现》的金相庆,他饰演的金东秀一天在电影院里看了自己同学拍摄的一部电影,当他走出影院时,看到片中女演员崔英实(严智媛饰)也在剧院前走过,对电影剧情有深刻感受的东秀于是开始追求英实,而另一边,他的同学即他所看影片的导演得了重痛有可能离开人世......影片的情感描写延续了洪尚秀一贯的风格,冷静而不失尖锐,主人公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彼此孤独的人总会走到一起,喝酒,聊天,然后发生关系,性爱场景里看不到性感,只有真实,洪似乎把他的各种人生体验都投进了电影里。
影片中的东秀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什么渴求的人,所以当看到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买安眼药自杀的场景时就联想到自己,甚至觉得电影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是啊,生活中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每当我们被一部电影打动时往往就认为影片讲的就是自己的的故事,甚至当电影结束那种情绪还会围绕着左右,只不过我们没有东秀那样投入,他甚至听电影里的歌曲,迷上了电影里的女主角,令他没有料到的电影毕竟是电影,电影里的男女可以不顾一切自杀,而现实中的导演自己得了病都害怕离开这个世界,女主角在电影里不习惯男人在性爱方面粗鲁的行为而在现实中却希望男人勇猛一些......电影毕竟是电影,而不是生活,也许我们在影片最后也有和东秀一样的困惑,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最近的行为。
洪尚秀在韩国电影里算是一个另类,也很具有开拓精神,他的电影有着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游离感,却又不像金基德那样极端,他的电影里的男女彼此都渴望发生关系却又不会考虑到责任,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我看到了真实,一种现代人之间的真实感情关系。
这部电影用了一半的时间讲了另一个电影,又用了剩下的一半时间讲了现实和那部电影的联系。
喜欢金相庆饰演的小导演,演的真是太瘪了。
在电影的电影里,他主动和她说要一起去死。
吃安眠药前,旁白说想过一个人把药全吃了,而他没有;时间往前推移,他推着她进了出租屋,而她问他,为什么做这么多次;在更早些的时候,他抛下她一个人去赴死,旁白里说一起去死对她太不公平了——实际上,是他内心里并不愿去赴死——后来康复了,竟然说捡了一条命,很开心;看着漂亮的护士,又想着康复后会和这样美的人谈恋爱——所以爱是什么呢?
不过是原始的冲动。
爱,不过是想做爱罢了;会有一同赴死的爱吗?
会有——不过那必定不是本心——本心,不过是做爱罢了——这是短剧里虚构的导演的想法吧?
在电影里,他跟着她,死缠烂打地拽着她进了出租屋,他说他爱她,还问她会不会再来——可是爱不过是做爱罢了,所以,他一定没有看懂那部电影,却又对自己模仿短剧导演这件事都不敢承认——更何况像临终之人说出“我不想死”呢——又怎么会真的付出什么,甚至为爱赴死呢?
“你喜欢我什么呢?
”一起做爱吧——这是导演洪常秀的想法吧。
这是近二十年前的电影了,一个半小时,与现在的电影比,节奏很慢,却讲了很多东西,角色也塑造的很成功。
真的很喜欢女主呢,像一个朋友——一个可能再也没机会见面的朋友。
当东秀和饰演电影前半段李导演短片的女演员崔英实ons后,英实穿好衣服准备离开,东秀一再挽留,并提议像电影里那样真的死掉好不好?
英实却说:够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东秀希望英实留下些什么,英实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你好像没看明白那部电影。
——相元 戏中戏李导演短片中的男主。
大学生相元和女孩一时兴起的自杀像一场荒诞游戏,自杀未遂得救后坐在出租车里回家的路上,相元感到一种重生、“捡便宜”的感觉。
回到家后果然遭到了妈妈劈头盖脸的责骂,相元辩解自杀的理由正是这19年来和母亲的难以沟通。
他气呼呼地拔掉点滴,冲上天台,却发现没人追上来,于是对着远方呼喊“妈妈!
妈妈!
”对应了他之前为了等待女孩打发时间闲逛时看的那場戳中他心事的戏剧《母亲》那样的呼嚎。
尽管和母亲的疏离依然存在,但他心里已经消减了对继父的隔阂,也不再想自杀了。
——崔英实 就像在电影中那个和男主角相元说一起自杀就自杀,自杀未遂后又独自离去的女孩,在电影里感性起来不要命,事过境迁回归理性。
作为演员的崔英实在筹款会上唱歌到泣不成声看起来对李导演非常感恩戴德情深意重,去医院探望李导演听说今晚是个危险期又一次痛哭,可是之后在饭间聊天时得知李导演曾无赖地找她要过2千万,从此不再相见。
把这些情感隐藏心中,和东秀逢场作戏,却保持清醒。
英实是个抽离电影活得现实的人。
——东秀 这个人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电影没有交代,从他到处蹭吃、在提到朋友夸老婆的醤排骨后突然变了脸色、以及突然摘下之前系在朋友女儿自己的围巾、还有同辈们在酒桌上提醒他别发酒疯等情节推断,他是个导演事业混的极其一般却又喜欢虚荣自傲、和自己的母亲有着难解的情结,以前酗酒成性,一直个性古怪不怎么合群的人。
作为李导演的后辈,对于为了给前辈住院费筹款的聚会感到“无聊”,并没有确定去参加。
只是因为遇到英实着了魔似得想追随她才去了那个聚会。
朋友说他和李导演有相似的地方:爱耍酷,喜欢女人,准备拍的电影也相似。
他也将自己和电影中的角色对号入座,和英实重复了很多和电影里一样的桥段情节,进而越发沉迷其中。
虽然不知道他之前的人生发生了些什么,但这种性格和生活态度久了便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惯性,东秀的生活处在一种虚无的状态,想要找些什么东西,来弥补自己的空虚,女人也好,自杀也好,总之想要一种刺激来改变自己,只是终究还是回归虚无。
东秀说起李导演的电影是从自己这儿借鉴的,例如觉得为了自杀要安眠药,自杀前下雪,想抽万宝路买不到……但英实认为:身边人好像都那么想,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会说那是自己的事,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自己是最重要的。
那现在,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东秀说我爱你,英实说瞎扯。
本来人生就活得惨淡的东秀在和英实ml后提议自杀,但是荒谬可笑的是他说:“如果真的想死,再过个半年,半年后死如何,那就可以真的相爱了。
”英实无情地拒绝他。
在医院再次遇到英实的东秀提出邀约,英实却决绝地表达了到此为止的意思。
东秀来到医院看望李导演,李导演以强烈求生欲地痛哭表示:“好辛苦,不想死,想活下去。
”死亡不是儿戏,真实人生和电影的巨大落差让东秀感到迷茫,他独自漫步在街头,点燃一根万宝路后扔掉烟盒,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的思考是否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不得而知,但至少是开始从自身出发而不是试图依靠外力来改变一切。
在优酷继续看洪尚秀。
83分钟。
看了四十分钟后才告诉观众这之前和男主在一起看电影。
这个电影是男主同学拍的,他现在病入膏肓躺在医院里。
之后男主还对走到现实中的影片女主角说那是他的故事。
与久别重逢的女生相约自杀,他要抽红色万宝路,他们要干净的死。。。
什么是现实?
什么是虚构?
真想说假作真时真亦假。。。
电影一贯的对韩国男人充满鄙视,哈哈。
导演够高。
普遍的中国男人和韩国男人一丘之貉,只有比他们更糟。
那些那人聚在一起表面温良恭俭让,背后也是刻薄八卦捕风捉影。
这个男主也是讨嫌的,他的男主角是不是都是这种颓唐的无用的文艺男?
导演自黑?
女主角虽然只有两身衣服,在剧中电影里一套衣服,在电影里一套衣服,而且头发只随便抓起来,但看起来很舒服,白净干净很有主见清醒的样子。
这还是一场电影,消磨一段时光。
早就买了洪尚秀的《猪堕井的那天》,一直没看,在我放碟的抽屉里逐渐沉没下去,象一艘失事潜艇。
这次淘到这张碟,心想趁早看了,不然不好意思了。
洪尚秀被誉为目前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
他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
1996年,他凭《猪堕井的那天》一鸣惊人,其后又拍摄了《江原道之力》。
2000年的《哦!
水晶》获得2000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2年的《生活的发现》被韩国电影界认为“提升了韩国电影的价值”,韩国权威电影周刊《Cine21》在评选90年代韩国十大电影事件时,更提出“三人三色的作家主义导演洪尚秀、李沧东、李光模”这一说法。
因为李沧东是我很推崇的,所以对洪尚秀也一直很好奇。
加上今年韩国以本片出击嘎纳电影节,获金棕榈提名,虽然最终空手而回,不过也算颇获肯定了。
本片看下来的感觉是稍平淡了些。
冬日的汉城,萧瑟的阳光,人们没来由地悲伤和沮丧。
我曾经分析过韩国电影近年全面超越日本的原因,在这部影片里也可以找到答案:韩国电影不刻意的人文气息,还没有被商业社会完全污染。
日本自小津和黑泽以降,电影其实是在走下坡路。
深刻的失去了,细腻的也快不见了。
只是靠北野和岩井寥寥数人,迟早要被中,韩灭掉。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大东亚共荣战,日本真的胜算无几了。
看完洪尚秀,更加怀念李沧东,徐秦豪。
韩国我还是最喜欢这两个导演。
谣传李沧东买了余华的卖血记,想想李沧东电影里的人物,还真是和许三观如出一辙,没准,就是这个韩国导演,比我们任何中国导演更适合拍卖血记呢,呵呵。
推拉之后,洪尚秀变得更随意,也更加远离了原来的水准。与前几部相比,无论对结构的实验,男女的刻画,所涵盖的容量明显变少,趣味是更多了,比方说跳楼时俏皮的配乐,跟踪时响起的古典乐,都让人觉得是绝对的洪尚秀,但戏里戏外,探讨得不够美妙,也不够实验。
先播放一个电影短片,然后有个人走出来说这个电影的导演拍他的故事,在现实中想着去当男主角和女主角xx。然后装X说 要思考 不过那一段不断循环的音乐有点氛围
乱套
就挺简陋的
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戏中戏看得有点莫名其妙啊,不是结构和故事的问题,是那些对白和行为。为什么要去死?为什么还要一起死?没有爱的铺垫,没有为什么要去死的原因,一切都让人莫名其妙。现实中的桥段一样令人觉得可笑,特别是男主的行为举止很让人生厌,但凡是个女人都不会喜欢的。而女主已经很有涵养和礼貌了。没懂导演的意图。还是我笨?
勃起的现实萎掉的梦。
身边的人们好像都会那么想,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会说那是自己的故事,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自己是最重要的。
最喜欢的一部。戏中戏,现实与戏剧的关系和错位,有趣极了,洪尚秀对男人这种动物真是骨子里的嘲讽,乐此不疲,反而很多女性角色叫人喜爱怜惜和欣赏。
7.5分。怀才不遇的导演,感情麻木的演员,酒后的传教士,这集我见过。两个故事单独看都很单薄,但合起来就有了一种电影与现实对照的趣味。想来观众也和东洙一样,时常将自己代入到艺术作品中去,结果发现只是在梦呓。
后半段没看完睡着了...每场戏上来都要推镜头,在两个人间推来拉去,对话也慢慢吞吞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就上床了,莫名其妙就双双自杀,莫名其妙又都活过来了。时不时一两句画外音跟小城之春似的。可能后面揭示戏中戏会有趣点。洪尚秀我看得不多,还没熟悉他那神奇的思维,抱歉了。
初見城市裡的橄欖樹下情人
没什么好说的。
金相庆的角色还是觉得太诡异了。。。
就算蠻喜歡金相慶也不喜歡這個電影,從根本上我本來就不喜歡洪常秀的風格,非常粗糙的技法和無聊的男女對話,這部電影更是如此。感覺到一種垂死的掙扎,但男人啊,就算要死還是要拉著女人上床再一起死,本質上還是沒膽且懦弱,看不出來思考拯救了他什麼,只是顧影自憐
怪怪的戏中戏,仔细想想也是没看懂。上半部看的时候想文青是危险,自尽还要搞成殉情拉着人一起,但是又虚得很奇怪,吞了这么多药也没急救这都没死成,让人想提醒电影不要误导青少年。上下部的死亡焦虑一直都在,想死、像赚了一命再到周围人面临的死亡焦虑。下半部的男主属实空洞,看不懂他,也没看懂下半部。互文得精妙又不同。最后让人想起阮玲玉《神女》的“我要活”就更奇怪了。配乐有点过于抢眼,快速推镜头也是。
配着片尾曲思考思考,还挺莫名其妙也挺奇幻的,内容是没戳到我的点
威风堂堂的进行曲,玉熙的电影前奏曲
极其无聊
死亡与爱情,哪个都不像戏里那么简单
洪尚秀 给失误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