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看过古惑仔系列,《飞砂风中转》这首歌听发哥唱过,好象是《我在黑社会的日子》的主题歌,片中义和盛成员集体被捕时的合唱,确实有点雷人。
不过,罗大佑的作曲还真是不错啊。
郑伊健说过他不演古惑仔了,片中燕子文出狱后,一心想上香港大学学习经济学,也算没有食言。
陈小春演的火腩,早转了正行,饮食连锁开了几十家。
这些,都是当年古惑仔的现实香港生活的写照。
人如像风砂倦也须兜转,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
所有的故事,都是因为火水哥(方中信)为了找个可靠的人接班,帮他补亏空的故事展开,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不过真的要看黑帮打斗的,这片可能让人要失望了。
故事编排还算紧凑,有些拿以前的黑帮片,以及卧底片来搞笑的桥段,也不算太过份。
还算是今年港片里面值得一看的电影,方中信的演技很好,陈小春的表演也更老道了。
演燕子文老妈鸭梨姐的余安安,真是异常的出彩,这位女演员在《我是演员》里面演潘家辉(刘青云)的前女友。
注意她,说不定以后有机会拿奖的。
总的说来,在港片不景气的今天,这片还能看,个人觉得比《窃听风云》、《撕票风云》、《枪王之王》之类炒冷饭毫无新意的片子强。
附主题歌词:人在风暴中无奈的打转如像风砂倦也须兜转无奈的疾冲无奈的刁转曾热的面孔渐缺少温暖嘿呦哼嘿呦飞砂风中转嘿呦哼嘿呦飞砂风中转情在风暴中难预早打算人被风浪冲聚也许苦短其实风是空无奈斩不断埋没几段恩剩了几多怨嘿呦哼嘿呦飞砂风中转嘿呦哼嘿呦飞砂风中转年月消逝中才悟风中转全为贪顺风没作主挑选如今逆风豪迈的奔远重拾内心真撞碎风千串嘿呦哼嘿呦风吹我吹不断嘿呦哼嘿呦风吹我不打转人在风暴中难预早打算人被风浪冲聚也许苦短其实风是空无奈斩不断埋没几段恩剩了几多怨嘿呦哼嘿呦飞砂风中转嘿呦哼嘿呦飞砂风中转风吹我不打转
致敬古惑仔时代的喜剧片。
电影主线是两个龙头接班人因为不想接班而闹出的一场场闹剧。
片中的江湖气息比重下降,戏弄成一场场闹剧,「致敬」无间道梁朝伟的跛手,龙头棍的弄巧成拙等等。
让上一辈的江湖义气在主线故事时代变得不入流,成了故事剧情矛盾的源头。
而上一辈江湖气息和龙头接班人志向的冲突,似乎也在暗示着古惑仔时代/古惑仔电影时代的落幕。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部分是,怀旧。
虽然剧情不算出彩,但是无论演员还是造型、台词等细节,都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化的,再还原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色彩。
和现在很多新拍的黑帮片不一样,它既没有残酷的黑暗色彩,也没有媚俗的色情内容。
有的只是,最贴近我们记忆中的,那个香港蛊惑仔年代。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无论是拍摄的器材,还是编剧人员,都已经不是当年那一批了。
怀旧很多人都喜欢拍,但是一个不好,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然后,我喜欢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重点是,它比以前的古惑仔,更突出了那个不要混黑的主题。
其实当年古惑仔的核心,也应该不是诱导年轻人混黑的,只是因为年轻人将江湖义气,和一些虚荣混在一起。
以为现实中,混黑的,就和电影里一样的风光,一样的有情有义。
但是这部电影,却更现实的展示了,混黑的一时风光又如何,最终还是会归于平淡。
哪怕当年风光如燕子文,出狱后不也只是希望做一个普通人。
所以,无论是香港黑帮片,还是香港的黑帮,都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时代在改变,片中的角色,又或者是片外的演员,他们的生活都不再像以前。
风里来,雨里去,不是人走茶凉,只是,终不似少年游。
我很不理解痛骂这部电影的一些人,人家明明不是一部严肃的帮派片,更不是砍砍杀杀的古惑仔片,到底是在吐槽个什么劲?
就跟吃一只美味的叫花鸡,你可以吃鸡腿啃鸡翅膀,没人非要逼你去吃鸡屁股,自己找罪。
最不济的情况说了,还真有人喜欢吃鸡屁股,只是尔等无法体会领略。
《飞砂风中转》烂的地方确实很烂,但也有好的地方,我几次完全大笑出来,笑点埋得非常好,并非那种故意挠你的,反倒有几分贱意。
影片更有打一些隐语,需要仔细体会,它完全就是后九七时代的原味港片。
2010年的港片迎来了小阳春,出乎众人意料,其中就有《飞砂风中转》。
这部电影的出现是有迹可循,它所颠覆、解构再重组的影片包括了九七以后的三大系列,分明是《古惑仔》、《无间道》和《黑社会》。
换言之,《飞砂风中转》跟周星驰拿好莱坞电影开涮、一些劣质电影抄大片的动机有所区别,它是一个内部消化反刍的过程,好比以前有人拿王家卫作品当杂耍(港片的原创性?!
)。
况且庄文强等人本就擅长拍警匪片,他们现在是站在了对立的位置来组织一部电影。
以前牛气冲天的叫杀口号,现在成了一首吆喝歌曲。
威风凛凛的大佬,现在也会成为帮会的大蛀虫。
所有貌似正经的东西都被打破了,转而进行赤裸裸的嘲讽,像那些见风使舵的叔公们,根本就是一群怪有腔调的喜剧演员。
这部电影看似还在沿用浩南哥加山鸡的友情岁月组合,结果看到一半,许多人估计在想,这郑伊健根本就没个影,编导到底是吃什么的?
其实不急,《飞砂风中转》属于典型的想一出是一出,它的出发点是如何让三大系列逐一解体,然后再进行重新编排。
好比剪刀伟的一条线就完全是冲着《无间道》来的,属于嫁接上去的,可以说显得比较生硬。
相反,像开头火水对小弟训话,他说得越严肃认真,喜剧效果就来得越强烈。
火腩同手下商议要事,一伙人讲着讲着就要跑题,开说到什么油盐酱醋海参鲍鱼去了,这哪是什么黑社会,分明还是精明入骨的生意人。
再到诉求上面,剪刀伟一线虽然弱智过头,不过借傻瓜老大和白痴卧底之口,影片说了许多深沉的话,比例代表制选举、公民意识薄弱、民主万岁还政于民之类,可以说完全是喊出来的,喊给谁听?
你真以为是那些早早辍学的阿飞太妹啊。
两个不想打大佬的人被迫走上了争当大佬的位置,他们厌倦了帮派的一切却无法逃脱,最后只能用一场闹剧来骗过,得利的反倒成了警察。
如果跟《买凶拍人》等讲述时代不景气的港片联系起来,《飞砂风中转》所处的环境显然也不会太好。
《古惑仔》时代,人人都以为提两把刀就能踏平一切,什么银行警察,统统就不存在,黑道同样可以一手遮天。
进入《黑社会》时代,帮派已经平民化,他们也有一套内部规则,需要过问下日常生活,不再是以前那种选择性失明,拍得义薄云天,好似加入黑社会的广告宣传片一样。
《飞砂风中转》的存在会造成一种事实,这是一个没有古惑仔的年代,当年的古惑仔都老了,想着全身而退。
由此跟以往的黑社会更加靠拢接近,即便揭开衣服是黑的,他们希望外面有白的身份。
我还一直纳闷,为什么《古惑仔》是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不是更加兴盛繁荣的80年代也不是更加疲惫萧条的00年代,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更深的原因。
如果从纯电影制作角度来说,《古惑仔》采用了极低的成本,拍摄周期也是个把月了事,当时的港片已经不允许80年代的浪漫主义拍法,烧不起场子也砸不起车。
如果从政治环境来考虑,《古惑仔》那种不受拘束、无所畏惧的破坏欲似乎在进行某种游戏,脑子一阵发热,劈完砍完,一切也就过去了。
不过对《飞砂风中转》来说,这个可能一点都不重要,片子好笑,这就足够了。
【北京青年报】
故事情节就不说了。
谈谈感受。
这部片子是实在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
看完之后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片中很多嘲讽,帮会选举,帮众公民意识。
帮会选举制度,帮会领导人贪污,都是一些敏感话题。
更让我难以想象的是我浩南对知识的渴望。
疯疯癫癫的鸭梨姐竟然也能想到帮会成员精英化。
厨子出身的山鸡哥满脑子生意经。
傻傻的剪刀伟让人有些同情。
无限放大了阿仁的警察使命感。
债台高筑的过气老大方中信。
这些人物种种的荒诞行为也许是在影射古惑仔生存的现状。
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8分。
一分给了惊艳,一分给了它的黑色幽默,剩下六分都给陪我度过青春的古惑仔电影。
[0012] 飞砂风中转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很不同的感觉。
当然,同一个江湖,过了很多年来看,也会很不同。
电影总是这样,完全创新的类型非常不容易找,如果不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演绎,编剧们都得去自杀。
扯远一点:一场二战,不同的国家拍了无数部电影,也不乏佳作。
用电影记载的历史对其他的国家进行文化的侵略,也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常用手段。
中国的电影人们,你们有能力迎战吗?
从刚出道的古惑仔到一个字头的坐馆,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将”是“虾酱的酱”,也从来都不容易。
但是到了做坐馆的年纪,稍稍有点智慧的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无论是开餐厅买LV给老婆,还是去港大读经济,谁能说不都是远大的理想呢)就占了上风。
言归正传,这是部非常不错的搞笑片。
无论是剪刀伟的无间道故事,还是那些很搞的对白。
开场各位小屁孩加入黑社会的那场戏,叔父说的誓词非常市井,以至于普通话字幕的翻译完全无法传神。
剪刀伟和卧底的故事,用严肃的态度去拍的话,或许会和《无间道》匹敌。
做卧底,最难的应该不是怎样获取信任和情报,而是在心理上怎样去分裂,怎样去坚持。
所有的古惑仔齐声高唱《飞砂风中转》的那种傲气,再有正义感的人又岂能不受影响?
错看了方中信了,偶尔演演搞笑片的表现还不错。
建议他也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的职业生涯。
余安安,即使是年轻20年也不是美女,但是芳华不再的时候能有这样突破地表演实属不易。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本片在讲什么。
本片可以看作是港人在回归十三年后对那个“话事人”的回应。
本片看似一个套着《古惑仔》外衣的《黑社会》,里面还掺杂着些许对《无间道》的戏仿(本片导演庄文强就是《无间道》的导演之一,里面刘浩龙饰演的那个警察角色显然就是无间道里的梁朝伟,进监狱拍照时他手里拿着的那个牌子可以清楚的看到写的是“陈永仁”的港式拼音)。
但其实本片要说的并不只这么多,它把这十几年来香港社会格局的改变,经济环境的起伏,政治环境的重新洗牌跟港人心态的转变都通过这个选举“话事人”的故事体现了出来。
其中的很多情节,很多对白都暗有所指,引人浮想联翩,特别是平时比较关注香港新闻的人。
当刘子聪饰演的“剪刀强”喊出“民斜杠主万岁,还斜杠政于民!
”的口号时,不知大家心中是何滋味?
临近回归前的港片里经常表现港人对大陆的那种未知,好奇跟恐惧感。
后来这种情况慢慢也少了,毕竟大家相安无事(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而且大陆又为港片带来了特大市场,引得香港电影人纷纷进军内地圈钱,也顾不得什么理想,什么诉求了。
记得我有一次在一个首映礼上曾向本片导演庄文强提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看现在港片在内地收到的无情删改跟阉割?
你觉得这样经过阉割的电影在内地上映还有意义么?
”当时他的回答很简单“还是向前看吧”。
我曾经觉得他说的是“向钱看”多一点,现在看来,只要不用考虑大陆市场,香港电影人还是能够不失自己的特色,拍出原汁原味的港式佳片。
杜琪峰,彭浩翔,庄文强,你们一定要守住啊!
年初的时候我忘记从哪收到小道消息,然后我给朋友们奔走相告,大家弹冠相庆:10几年后陈浩南跟山鸡又回来了,古惑仔重新聚首。
刀光剑影,乱世巨星,战无不胜,友情岁月,甘心替代你KTV里这么多年,这些歌基本上成了我为数不多的能像样子的粤语歌我想很多人也一样看着古惑仔漫画跟电影成长起来的少年就跟欧美自小浸淫星球大战电影小说,东瀛玩着一代又一代最终幻想的孩子一样,这个东西是记忆中的一个符号。
你可能知道它一代比一代烂,一集比一集没看头,但是你还是会看会玩。
就像这部电影,我一边看一边大骂太傻逼了吧一边却笑了很多。
不错的喜剧片,却是烂到渣的黑帮片。
今年炒冷饭的片子从年初开始便格外多,相对来说,这部算是不错的。
与其看着都成为人夫的山鸡再去跟着略显老态的浩南血拼湾仔,不如给古惑仔系列画上句号。
让陈跟郑开始一个全新的故事,少年们也在一片嘻嘻哈哈中,向刘伟强致敬,不失为明智之举。
而在看着古惑仔系列的少年的心中,陈浩南,山鸡,大B,十三妹,包皮,耀扬乌鸦甚至恐龙生番的形象便成了永远的经典。
影片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笑点自然是阿仁了,山寨的黑皮衣与衬衫还有小胡茬,还有最后的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着实为影片增色不少。
为数不多能让我记住的台词是影片的最后郑伊健说,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陈问,你想吃肉还是吃屎郑答,我想做个人飞砂风中转,转走了曾经的刀光剑影与热血情肠。
这不是个古惑仔的故事,像电影的英文名一样,Once a Gangster,你知道的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这部时隔13年之后陈小春和郑伊健再次合作由庄文强执导的《飞砂风中转》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古惑仔系列,倒是与之前马楚成的《九龙冰室》有些类似,两者都是相较于之前的古惑仔系列更加具有温情和真实感的黑帮片,只不过在《飞砂风中转》中添加了更多的喜剧成分,片中郑伊健和陈小春展现给我们观众的不再是当年砍砍杀杀耍酷的黑社会,而是更加具有真实感的普普通通的大众中的一员,而至于片中安排的那位模仿梁朝伟的卧底,对于观众来说则是一个大大意外和笑料。
如果曾经看过《古惑仔》系列,建议接着看看《飞砂风中转》,会让你更有感慨。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个问题偶尔会在脑海里蹦出来,当年那些站在校门口染着黄毛、绿毛的古惑仔们最后都怎么样了?
《飞砂风中转》就很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帮派老大任期将止却财务破产,看似威风八面的帮派龙头日常却是“一三五差馆、二四六殡仪馆”;最能打的两个头马打死不肯做老大,一个要继续做厨子,一个要去香港大学学炒股。
方中信的罗圈腿、郑伊健后退的发际线、陈小春隆起的啤酒肚,都极大缓解了中年男人的身材样貌焦虑,真是良心好片!
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当年看似嚣张酷炫的古惑仔和非主流们,随着岁月流逝最终也只成为一道时代的划痕。
黑帮片,音乐剧,喜剧片,励志片
很KUSO很和谐的搞笑片。
多鼓励。求原声
这个算是古惑仔的恶搞版吧
虽然未免有点傻,但是傻得挺可爱
哈哈
导演对自己和经典港片的解构和反讽,某些桥段过之。
为几处笑点
为了古惑仔给个三星吧。。。
嗲额嗲!
山鸡卖鸡了··浩南信耶稣了···幻灭啊··幻灭啊··
这个阿仁比前一个阿仁演技差多了
不得不说这事香港近些来好的黑色电影之一笑点与亮点并重ps:弗里德曼是亮点
真TM与时俱进的黑社会!
两颗星算是客气了
挺无聊的
从第一分钟吐槽到最后一分钟 每一个桥段都隐隐约约地在向前辈们致敬 现在的小孩儿是看不懂吧 呵呵
这片子应该贺岁档上映,俨然一部喜剧么~
妈,我冷
如果不是波米的推荐,肯定因为低分错过这部难得的电影了。这部庄文强的导演处女作,在10世代的开端,通过解构包括《古惑仔》《无间道》《黑社会》在内的所有黑帮片巅峰时期作品,为逝去的港片时代谱了一曲带有黑色幽默的挽歌。从前腥风血雨抢龙头棍争老大,如今无所不用其极躲避当龙头的责任。曾经呼风唤雨刀枪不惧的陈近南和山鸡,一个信了弗里德曼和上帝只想念港大;一个卖着烧鸡激娃上名校。唯一想当老大的是个傻子,连警校毕业生都没了做陈永仁的觉悟。“回归以后大不相同啦,大家都忙着赚钱,连保护费都没处收了。谁还抢龙头棍?早就改交会费啦。”黑社会选举也要讲基本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