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时光洙录Running Man的时候就剪了头发,欲美录完尹食堂回来聚餐时也剪了短发,他们都在为新剧做准备说实话看完第一集真的很有感触,毕业找不到工作,性别歧视。
进了一家公司做实习生,结果公司还是传销组织。
家庭也很艰难,不能帮助自己多少,迫不得已,就去当警察吧,毕竟公务员只靠考试就能入选努力两年,好不容易考上警察,以为一切都会不同了的时候,被拉去警校训练,每天忍受着被劝退的风险努力着。
命令说不许反抗,哪怕许多人群起而攻之也要咬牙忍住。
从警校出来,以为真的不一样了,结果每天还要面对醉鬼,面对不良少年,忍受辱骂巴掌还有呕吐物,这糟糕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
然后碰上大案子,女人在家中被刺死,血流了满地,整个人都懵掉,还要咬着牙看着尸体,告诉自己振作起来,要收集证物保护现场。
开始质疑自己,明明当初就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为什么变成了今天这样,没有使命感的自己还要继续下去么?
然后继续跟大案子,连环强奸犯,连环杀人案,每日每日都沉浸在案子中。
也被人瞧不起,国民有一种优越感,我交的税钱是你的工资,你凭什么这么对我。
那种无理,让警察无可奈何,你的确做错了事情,你还要我怎样对你?
也想过结束这样的生活,组织的不信任,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让我们的努力功亏一篑,被停职,被调查,要不,就不当警察了好不好,当亲眼看到在岗位上三十多年的老警察被人一枪爆头,前所未有的恐惧袭来,我会不会今天就死在这里,有这样的想法。
但生活还要继续啊。
也从一些案子中获得力量,获得勇气,当受害者亲口道谢的时候,当抓到犯人避免让别人受到伤害的时候,当把一个孩子从生死边缘抢救回来的时候,使命感慢慢的就有了,无形中,使命感让人更努力,更用力了。
想要努力下去,想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保护国民,想做一个好警察。
再难也想要继续下去,这就是生活不是么。
1 蛮早就看到说光洙和郑裕美要演新剧了。
我印象中,光洙的角色大多都有着这样的特质:带着年轻人独有的偏执和热血,还有嘴碎,以及一点点综艺加持来的倒霉和欠打。
郑裕美小小姐就总演的是,长得精致,并且总是有着坚韧不拔品格的这样一类人。
韩剧的名字一般都起的特别朴实。
剧名叫live。
这部剧之前的介绍也很简单,“描述派出所警察们生活”,听起来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
大概播完第一周之后,看到一句这样的介绍,“第一集就几笔带出韩国整个年轻一代的就业之痛,不愧是卢编。
”好的, 我决定入坑。
2 光洙演的廉尚秀和郑裕美演的韩静吴都是20代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为了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在很努力的生活。
印象中韩国很多20代的年轻人为了考公务员啊,律师证之类的,会离家住在专门的考试院学习。
无挑做记忆中的橡皮擦那一期的时候把大神的摊位就设在了考试院那条路上。
看孝利家民宿的时候,也有25、6岁左右的一群小姐妹也不好意思的说最近一直在求职,还因为第二天有面试要赶早班飞机飞回首尔。
live里,熬夜去兼职,第二天跑异地的招聘会,衬衫被熨坏,在面试前的洗手间里被咖啡弄脏了正装。
为了能够转正把母亲和哥哥的全部积蓄拿来买公司股份,却没想到是非法集资。
相恋多年的女友终于和相亲遇上的更好条件的人在一起了。
不过是想在社会里有一个容身之处,女性要遭受性别的歧视而求不来一个机会均等,而男性为了生活,也不容易吧。
live vi.生存静吴妈妈在电话里吼着:“别人都能找到工作而你为什么不能?
”“你希望我说我自己没用然后一蹶不振吗?
每天我都对自己说几十遍几百遍,我可以做到,我只要努力就能做到,我绝对不是没用的,我只是没有机会。
”这一集的标题叫做“不曾放弃 不奢求支持和鼓励 但求不讥讽——歌曲《求职学概论》”有很多家长都挺爱说这种话的。
深入去分析的话,大概是家长希望给你压力,甚至给你动力,让你知羞耻而奋进。
但我觉得,说出这种话,最最直接的动机还是泄愤吧。
就像这种话的表面意思一样,只是一种简单的抨击和抱怨而已。
用在至少70%的人身上,还是挺伤人的吧。
我前几天在手账本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给自己,“我在自己20代的这些日子里,要认清自己的内心,认真的表达,然后不再因为别人的质疑、抱怨和抨击而怀疑自己,而动摇。
希望我能铭记,并且坚定的去执行。
”3 然后主角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决定卧薪尝胆去考警察了。
吴杨寸是他们在警察学校遇上的变态教官。
学员们因为警察学校的严格、变态的严格觉得不合理,放弃之后在离开的时候遇上了吴杨寸。
出警察学校前,被派去群众占领示威的地方镇压。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挨打,不能还手,只能顾自己,不能去救受伤摔跤的同期。
去对付在校长室门口静坐的大学生们。
不得已的去揪那些学生的头发。
这不合理。
成为实习生后,一天到晚遇到的事情都是醉酒、帮忙管制停车、帮迷路的老奶奶回家。
实习生们想遇上大案子,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价值的真正重案。
身为警察,下海救醉酒的市民,却导致自己即将退休的警察师傅被淹死,还被警察局高层对外污蔑为醉酒,抹去救人一事。
这也不合理。
要因为不合理而辞去辛苦考上的警察吗?
什么都不要做。
因为没有大案发生是意味着市民们没有受到伤害。
因为这世界上哪里都有不合理。
你在这里遭受了不合理,只要你还在这里,你就有机会去改变,或者去合理的对待别人。
而你离开了,就没有机会了。
因为生活真的,很难啊。
4吴杨寸的妻子也是警察。
要和吴杨寸离婚。
吴杨寸几十年如一日的扑在工作上,丈人和丈母娘去世的时候和他的警察师傅溺水同时,他没有陪伴在家里身边,甚至连一句“他们走的痛苦还是平和”都没有问。
儿女因为父亲的归家觉得不自在。
他在家庭里角色缺失的太厉害了。
—儿子和姐姐说,“我其实不太想爸妈离婚”—姐姐说,“你想成为爸爸的样子吗?
”—“不想”—“那你希望姐姐和爸爸这样的人结婚吗 ?
“—“更加不想”—“那妈妈为什么就得跟爸爸过这样的日子。
”吴杨寸在派出所里成了尚秀的师傅。
尚秀因为抓了嚣张跋扈醉酒的国会议员连累所长都挨打而被骂。
因为对醉酒闹事的醉汉太温柔被骂。
因为急着救人而把犯罪现场弄的一团糟而被骂。
初生牛犊的实习警察,连错了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拧着脖子觉得自己没错。
吴杨寸不知道身为丈夫和爸爸的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廉尚秀不知道身为保护市民安全的警察的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一集的标题叫做,有不明白的必须问清楚,有分歧的地方一定要去争辩。
我觉得在忍耐或者接受一个结果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忍住了当下这一刻,是否能够憋住这股气,这一刻的忍耐和接受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持续的负面情绪。
否则,失去当下回击或者应对的机会,就只能努力的将遭遇内化了。
5 编剧卢熙京执笔的其他剧我看过两部,《没关系,是爱情啊》和《我亲爱的朋友》,都是我心里的top级韩剧了。
我觉得走的是很清淡的治愈系,相比前两部,live在故事架构上可看性应该更多。
前两部的人物不算少了,Dear my friends里塑造的人物就很多,这一部也不会少。
韩剧比较吸引人的一点是,他的配角们都很出色。
演技严重超标,人物戏份也不少,角色塑造很丰满。
live里吴杨寸父亲是李顺载演的,好像是韩国现存的演员中一大山脉了。
还有就是,韩国的价值观,不太普世。
国内很多剧的价值观其实很普世,努力就会成功,傻白甜一定有好报,绝境一定会逢生。
而韩剧其实很纠葛,我喜欢看着墨在人性纠葛上的剧。
虽然时常抱怨生而为人真的很痛苦,但是我对人实在又很感兴趣。
剧中的人物在生活中磕磕绊绊,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让我会反思我自己的为人和生活。
才演到第四集哦,我觉得应该不会烂尾。
吴杨寸和妻子就像是中年的廉尚秀和韩静吴,两对警察couple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吧。
毕竟两对都有三角关系呀。
既然已经进了派出所,之后借案件展现出来的,肯定会有各种人性的碰撞了。
善和恶,圆滑和耿直,聪明和愚钝。
还有一个观后感是,派出所的门真的要很抗摔才行啊。
这一次看光洙,跳戏到RM的时候少了挺多,而郑裕美的颜值和演技一直在线。
总之我还挺喜欢Live的,希望你也能喜欢啊。
光洙,噢!
作为一个天选综艺人,真的不要再拍剧了!
倒不是能联想到他的综艺形象,而是他演技真的不行啊!
190的身高却因此而不自信,整天驼着背,脸部表情怎么都整不好,还勉强必须要有感情戏?
OMG!
谁做的选角?
有没有试镜?
他的演技真的严重影响到观剧体验!
在没有光洙的夹缝看剧,其实是能了解编剧想表达很多,但因为她强行凑对,把所有都毁了!
光洙人设也毫无高光(或许有,是被他的演技掩盖了),为什么要为了显得女主正常非得要凑对?
不是因为遭遇性暴行,而单纯就是忽然不喜欢所以把同学甩了不行吗?
又帅又有能力的上司,单纯按偶像来喜欢不行吗?
还有对光洙,单纯很亲近的同僚,职业关系不行吗?
一边痛斥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一边仍旧规规矩矩地按照雄性霸权逻辑安排剧情,啧啧😏
排除剧情安排不合理,郑裕美很称职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
不愧是更多女性喜欢的演员。
韩国一个调查,查找郑裕美名字的68%是女性,32%是男性。
(看来韩国还没完全和美帝看齐,只有2个性别,而不是90个)
作为一个从学校愣头青愤青的毕业后,陆续干了几份职业,再到派出所协警正式干警几个不同警种都干过的过来人中老年人,没想到却在多年不看的韩剧里看到了几乎是基层警察的真实写照。
对比国内那些警察剧,这部剧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好的刻画了基层警察的日常,不是说完全等同,毕竟剧情里那些重大凶杀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四线小县城基层警察可能并未碰到过,而是那种日常的内核,举个例子,曾经就碰到过一晚上连续出5、6次警都是处理打架的,那天晚上也很邪门,一起连着一起,都是打架,这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一小块辖区里是难得一见的;还有报警说小狗掉井盖下面的;有夫妻吵架结果过去又不要我们管的;有说马上要跳楼的小姐姐求安慰的等等。
当然这部剧也不仅仅是刻画一线警察有多苦笔,也塑造了害群之马的败类警察,有想调到轻松科室的念头(这个一线的兄弟们都懂,很真实),有私心的警察,这些我敢肯定导演和编剧肯定事先大量的搜集了一线警察的生活材料,不然不可能拍得出来。
顺带一提,韩剧完整看完之前只有《蓝色生死恋》,后来十多年便没有再看过,无论炒得多红火,《LIVE》之后还看过《王国》第一季第二季,国剧完整看完这些年只有《白夜追凶》《沉默的真相》
因為大家狂推這部韓劇《live》,更用2018神劇來形容,所以昨天就開看。
第一集我覺得不差也沒有好到令我大愛。
今天看第二集(尤其是在看完我捲福今年的新劇後),更覺得整個節奏的拖沓,以及過度完美詮釋警察形象,讓我一度想放棄,所幸最後五分鐘救回一些,決定明天再看第三集。
對職場深刻描述,以及鬆馳有度的戲劇張力表現,我還是大推《未生》,不但故事完整,導演敍事能力強,演員水平一致,最重要是整體舖陳有節奏,好看。
這部嚴格說起來,只是持平之作。
前言:我们那么努力,那么平凡。
韩剧live是以男女主的成长作为主线,然后以警察的视角勾勒了一幅众生相。
每个人都那么努力,那么平凡,那么心酸。
可能因为恰逢毕业季,所以一集集看下来,更加有感触,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没有那么多壮志豪情,只想简简单单有尊严地生活,都是那么难。
1、找工作女主在工作中因为性别碰壁,男主拼命想转正却是一头空,这在现实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所有人都默认了这种事情的合理性,然后咬咬牙,去找别的出路。
当然中国的环境还是要比韩国好很多,毕竟地方大公司多,但中间有多少苦,也是只有自己知道。
2、琐碎的工作所有的电视剧里,警察都是正义而神勇的。
他们都在最重要的一刻如同天神般出现,不早不晚正好结束整个故事。
然而在live里,他们忙着打扫卫生、忙着搀扶醉鬼、忙着开罚单,他们被打,被骂,被告诉政府不会站在他们一边。
谁家的孩子不是人,不心疼?
偏偏他们就不是。
实习的时候,做得最多的就是打印、当前台、端茶倒水。
知识什么的基本没学到什么。
在学校我们是天之骄子,在社会我们是廉价劳动力,他们要求着最高的学位,安排着最琐碎的工作,给着最低的工资,然后告诉你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别人眼里的风光,自己工作的苦逼,两者一反差,觉得自己活得像神经病。
3、不停地犯错新人会犯错、老人会犯错,大家都在犯错,然后不停地被骂,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打碎自己重建自己。
我们还好,错了还能改改,警察错了,通常不是出人命就是被舆论抨击。
可是哪有人不犯错啊,没有打靶的练习却要求你是神枪手,没有工作的补贴却要求你服务周到处处贴钱,没有人会在犯错后问为什么,问体制是不是出了问题,他们只会说你不行,你有错,你淘汰。
4、我那么努力,为什么却那么痛苦(吴良村)在电视剧中,吴良村的戏份最重,也最丧。
认认真真做警察,结果身为同僚的妻子要和 他 离婚 ,子女不好好念书还和他没感情,连累了射手牺牲却被上册诬陷、被下级被叛,心爱的徒弟变成了利用公职组织卖淫的混蛋,父亲想杀死长年卧病的母亲。
站在吴良村的角度,经常忍不住想问:为什么都这么努力了,却得不到幸福?
这便是生活写照,年轻人在外辛苦工作,爱人抱怨没有情感交流,孩子抱怨父母不陪自己,老人抱怨孩子不孝顺,自己则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抱怨老人拖累生活。
而那些独自承担家庭的爱人,那些懂得父母不易、独自成长的孩子,那些不愿意麻烦孩子、忍受孤独的老人,又何尝不让人心疼呢?
生活如同搅在一起锁链,你以为只要努力就能解开,但它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越绞越紧,直到把你自己也牢牢锁住,动弹不得。
当吴良村面对妻子抱头痛哭,面对背叛的同僚强忍愤怒,面对没有求生欲的父亲痛恨悲伤,我只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并不是努力就能掌握生活,这世上有些人活得幸运,有些人真的就是惨而已。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除了前行,我们没有任何办法。
一定要坚持看完才写影评,这是看过第一集时候立下的flag,说到做到了,为自己点赞。
这剧刚出到一二集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警察届的《未生》,但是作为以剧集质量为口碑的tvn怎么舍得重复自己?
看过之后,果然,这哪里是警察版的《未生》?
这分明是所有人的人生啊。
作为在剧集方面努力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tvn,去年的《秘密森林》我曾坚定不二地说过,那部剧是年度最好的韩剧,没有之一。
这部《live》其实也想这样说,但是真的鉴于今年尚未过半,真的鉴于惊艳不断的tvn,暂且保留一下,这剧无疑是上半年度最好的韩剧。
一群年轻人,因为职场隐密公开的规则,即使优秀却依然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尽管全力以赴的工作依然被骗;或者因着热血青春投身到警察这个行业。
他们放弃所有全力以赴艰难万险地考进警察学校,以为人生终于圆满,却没想到碰到了魔鬼导师,更没想到,好莱坞大片里的警察不但没戏,反而成为盾牌,成为路障,成为一切不需要证明存在的存在,在各种需要的场合里作为不被提及的背景,本来就是尽本分,却也仍旧会被谩骂被指责。
辛苦吗?
当然。
不平吗?
当然。
放弃吗?
可能吧。
但是如果简单的认为这就是不公平,那人生未免也过于简单和容易。
就如同吴杨存教官说得那样,即使不在这里受着这份不公平,也一样会在别的地方遭遇更加的不公平。
先不用急着哧鼻,所谓活着就是妥协或者反抗然后妥协的过程,谁也不能幸免。
当规则并不是由你制定的时候,留给你的选项只能是遵守。
所以后来吴杨存前辈才会对选择出国留学的韩静吴说,将来你成为更有能力的人然后来改变现在你认为不公平的规则吧。
因为在没有改变规则的能力和职位的时候,即使如同吴杨存这样的魔鬼教官、出色的刑警又怎样,一样也会被甩锅,被踢到派出所做最基层的片警,面对所有的不公正只能顺受。
不仅仅是吴杨存,包括安蔷薇包括奇所长包括殷科长,这些身处在这样一个组织中的人,尽管或大或小,但是一样不同程度的遭到不公平不理解的境遇,仿佛生活着就是无尽的烦恼与烦恼。
但是就此放弃生活吗?
当然不会。
即使如同崔明虎前辈那样遭受了人生重大打击曾经一蹶不振的人,最终仍旧选择回归生活,继续努力着过好每一天。
因为生活着,唯有生活着,努力着,去面对所有的艰难,然后或许才有机会在生活的每一个间隙享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需要以及被感激的那些甜蜜和幸福。
如果随随便便就放弃的人生,哪里又有机会一去体会那些快乐啊。
这部剧集从警察的角度来说一个关于生存生活的话题是多么的贴切,因为这些人在常人看来拥有着权力,武器,甚至力量,所以他们理应是强者,而各种警察的规则也把他们塑造成强者的形象。
但是啊,但是这些即使经过严格训练又被各种规则各种条款要求着的群体首先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为人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有着为人的情绪和烦恼,所以他们会害怕,也会愤怒,会哭着笑,更会笑着哭。
警察又怎样?
,他们首先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前辈、后辈,然后才是警察这个职业。
是的,警察只是他们众多身份中一个职业的符号,然而,因着这个职业他们被赋予了责任、使命这样的要求。
于是变得不一样,于是被要求不一样。
韩静吴一直说,她无法做到如同前辈们同僚们那样作为一个警察的使命感,但是吴杨存告诉他,即使从警这么久他依然不知道什么是作为警察的使命感,他只是觉得既然拿了这份薪资,那就要对得起这份钱。
这多么像我们每一个人,总是试图从工作中寻求自身的意义,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首选要做到的不过就是好好工作对得起拿到的那份薪资而已。
如果最简单的这点都做不到,所谓的那些使命感什么的宏图伟业又从哪里说起呢?
所谓的使命感,所谓生命里生活里那些宏大的命题,说到底,无非就是好好的活着,努力的生活着,即使收到了挫折、愤怒、不公平、甚至那些致命的伤害,也要努力地认真地活着以及生活着。
每一个生命在漫长且短暂的存在里,没有谁会有特别额外的奖励,说到底,无非也是听由天命,然而却要尽力人事。
然后,期待着或许会在某一个时刻觉得生活于自己也是美好的,生命是让人珍惜的,而这人世间的一切也值得。
那首歌怎么唱得来着?
“然而横冲直撞,被误解被骗,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是的,世界原本就残缺的且残酷。
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不会那么容易,为什么不认真且真诚地生活呢?
毕竟你来这人世间的这一趟,原本也是回不去的啊。
最后的最后,送上一份剧中的鸡汤,愿能温暖你些许就好。
以及
下次见。
整体确实很好,没有宏大叙事,把基层派出所警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娓娓道来~美中不足(或者正面形象的需要),整体有些理想化和童话化。
首先,不是一个好剧不能理想化或者成人童话,比如最近看的韩剧《至上之法》和《非常律师》。
这种剧设置很明显存在脱离现实的理想化,定位既是如此,就不会再令人质疑。
但live的故事相对真实,更希望展现基层警察的工作日常,在这种情况下加入一些理想化,会让人觉得有些不适,分不清理想与真实!
为什么说它理想化?
以最后一集为例,塑造了一副中上层警察都卑鄙、底层派出所警察都正直的形象,这是极度不合理的。
如果上层大都这样,底层有少数抗争可能,但必然也会有很多人依附。
至少从各种韩剧里看韩国文化和社会,感觉异常诡异,各行各业下层善良勇敢甚至有信念感,上层都是卑鄙无耻…这种社会中正直勇敢形象应该参见《秘密森林》中的男主,包括最后结局也理应如此—作为上层的斗争工具,挥之即来,没用就闲置
本剧应该叫《派出所的故事》更为贴切,看到最后,暂时没有烧脑疑案,有一些凶杀伤害组织卖淫案件,更多的是贴罚单管醉汉抓打架斗殴这些小事。
可是派出所的工作不就是这样琐碎而又重要么?
剧里的警察会算计,会抱怨,会疲倦,会骂人,也会犯错,会失误,会受伤,甚至会牺牲,不像很多影片中刻画的英雄那样一身正气刀枪不入完美无瑕。
片中很多人之间有矛盾,同事间闹别扭,夫妻间要离婚,父女互不相认,父子没话可说,母子天天拌嘴,有情人不能眷属。
看了先会觉得咋这么多糟心事?
再一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只是在剧里被集中化了而已。
所以本剧尽管剧情上并不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演员颜值也普遍邻家,但是看了又看就是停不下来,因为接地气啊。
剧里四个主演,一个大叔,一个大婶,一个美女,一个大长腿欧巴,个个有演技。
一群配角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刻画得很成功,人物虽然多但都记得住。
明明说要警察老带新,可实际上是两代警察一同成长,爱情亲情友情警民关系警匪关系男女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家人关系面面俱到,亦面面有深挖,面面有看点。
另外,本剧充分展现了韩国人“能吵吵就别好好说话”,“先动手再讲道理”的性格特点,一言不合就吵吵,看人不爽就上拳脚。
但是吵吵归吵吵,干架归干架,风雨过后,相逢一笑泯恩仇,兄弟依旧在,夫妻夕阳红(对后面的展望),好一个有情有义幸福美满的警察集体!
光是活着就耗尽了所有力气,向TVN的大佬们低头!
《LIVE》官宣这是一部草根民警的暖心故事,几集看下来却是快要溢出屏幕的小确丧。
看到第四集,可以说是历尽苦难的男主李光洙,终于当上了一名小巡警,却没有踏上“公务员”的花路。
反应慢半拍的头脑,不大活络的脑筋,奇差无比的运气,以至于看李光洙吃饭,观众都替他提心吊胆,怕他挨打
李光洙 起初,光洙觉得是魔鬼上司在针对他观众也觉得是,谁让他背后讲上司坏话还被当事人听到了呢:)犯了错还一副不知错的样子,直到上司吴良村让同期入职的女主指出他的错误,他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之前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忿忿不平又满腹委屈,起码还是有一丝要翻盘的斗志;愤怒的矛头指向能力不足的自己时,只剩一腔不知所措又无处发泄的怨气。
电台节目 搜索 电影罐头 可以说是我做这个节目,写公众号时 心理活动的常态了 : ) 忍着坚持听我们节目的小伙伴们,可能经常听到我说, 这是“求生欲很强“的一期了, 其实我们前面录了几次都崩了 都是真的!
郑有美小姐姐的女主,熬过前两集运势有点逆转第一集里小姐姐实力演绎了什么叫衰做饭不小心掀了锅,衣服不小心烫糊了,患有恐慌障碍又浑身是刺的妈,对小姐姐求职的冷嘲热讽面试前一秒白衬衫被泼了咖啡,被面试官diss履历,被技不如自己却拿了offer的男同学打趣顺便,也点出了女主小姐姐最大的雷——男女不平等
小姐姐正是求职不顺利,看到警察招募的宣传并且被一句精准的文案“不论男女都有平等晋升的机会“给吸引了随后的警察生活像开了挂一样的“小顺利“笔试过关,操练起来也无硬伤超强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小姐姐在实习期就展露了能破案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背后夸师傅都能被师傅听到这里插播一句,李光洙小哥哥就是在同一场合讲了师傅的坏话被抓包了 : )然而,这些都是暂时的第3周放送的两集,集中在了小姐姐的曲折上楼下的光洙同学和师傅已经有破冰的迹象一向机灵的小姐姐却在慌乱之中,违反规定,向一位即将行凶的孕妇开了电击枪
虽然这个事故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小姐姐内心那一关怕是很难度过了。
从第一次看到尸体,对自己产生了第一次质疑,这次为了搭档甚至全派出所的考量,违心在监察官面前说了谎。
还被前辈DISS了最大的雷区,“因为你是女的,无论怎样都有地方接纳你“很多时候让我们放弃一份工作、一项事业的原因,并不是它有多苦,有多累,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深处受到的打击,和与日俱增的对自身的质疑
按理来讲,正常套路的公众号此刻是要放心灵鸡汤的。
作为无能的作者,只能假装负责任地说,你当下所处的环境,以及你自身的综合因素,任何一个旁观者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
更何况没有两份“小确丧“是完全一致的,既然无法做到定制化出谋划策,亦不敢随意劝大家坚持或放弃。
还有一点能说的,这部《LIVE》的编剧卢熙京正是16年暖心大作《Dear my friends》的小哥。
私心推荐我大爱的《他们生活的世界》(有乔妹和玄彬),从这部剧开始卢编属于有线台的才华得到了完美的露出,然而当年的观众,特别是KBS的观众却无法接受。
他的剧角色大多讨喜,细节生动有趣,感情真实又浓烈,不靠任何博眼球的戏剧冲突和矛盾搞噱头因此,烂尾,不存在的。
表演很好,整体就还行吧,角色塑造和情节构成都很一般,很多时候都挺煎熬的,我只能说这21个小时它从来没拴住甚至靠近我的心
三观不正的爱情观,越看越恶心,女主好像全世界都欠她感情一样,女二跟欠钱了一样一天蹦个臭脸,男主跟个缺根弦一样的恶心,现在韩剧没一个能打的。
为什么要加爱情戏码,为什么要加三角恋....简直多余.难得的一部剧里没有一个喜欢的角色
一个行业的真实写照,就像是自己每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不是我喜欢的犯罪剧
女主那么穷用戴森吹风机???感觉植入广告太明显了……追到第3集的我现在很有危机感…
过誉太啰嗦扣一星,强制感情戏扣一星,光洙,噢!真想打负分!
人物关系递进的很突然 全体尬演
每集插刀,再止血,再愈合,卢编的心越来越狠了
好看……表白bgm 降一星是因为感情线,本来就不明朗,跟男二在一起了一集就跟男一牵手了,而且个人认为感情线不是重要的 表白五羊邨。再降一星是这个结局……emmmm太平淡了
做作式装逼,对这部高分脑残韩剧无感
女主丧得莫名其妙。
颜值是硬道理 以前喜欢郑有美 越来越觉得她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 很无趣
19min,好悬浮,作为做家务的人看前面那段就知道这都是不做家务的人会犯的失误,作为平民阶层看到那个戴森吹风机更感到巨大的荒唐,女主演倒是准确把握住了编剧的虚无,演得像个来我们平民阶层微服受气的暴躁公主。
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
高开低走了
就没人觉得剧情太拖沓???
小姐姐跟男二才有cp感啊 和一光洙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就行了
#工作#
看着着实很无聊 就是那么点事情 翻来覆去 剧情也不吸引我 不过韩剧里 总是有那么好的“转折点和前后呼应” 比如两人组的分配 把每个角色需要成长的 互补的改善的都搭配的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