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反复通关doom系列作品的同时观摩了洪尚秀的大部分电影后发现:洪尚秀电影与毁灭战士是一种类似的视听娱乐形式。
宏观结构上看:1.受众明确。
洪尚秀的电影有人分析的头头是道,有人觉得拍的无比沉闷纯属凑时间。
毁灭战士有人觉得疯狂射爆太爽啦,有人认为主角飞来跳去晃得头晕。
2.风格强烈。
洪尚秀的电影在影坛独具一格,他的风格甚至被称作洪氏,毁灭战士在有自己的风格别具一格,以至于有 类doom游戏 这个说法。
3.剧情内涵丰富但晦涩。
洪尚秀的作品不用多说,大部分时间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干啥,但接着看就完事了,玩毁灭战士大部分时间也不知道为啥打起来了,但打烂每个会动的就行了。
掉换角度,从二者的具体内容上看:4.固定的元素。
洪尚秀的电影离不开烤肉喝酒和男女之情,毁灭战士离不开霰弹链锯和bfg。
下面5.对白简洁洗练。
洪尚秀的电影对白较少,摄影机对准主角的生活,doom slayer直到dlc2才开口说了一句话。
6.演出阵容固定。
洪尚秀一拍片大家一看,嚯,金敏喜权海骁申锡镐这都老熟人了,毁灭战士大伙一玩,嘿,巨脑魔亡魂肥球,又来送人头啦。
从某些角度看,我们甚至发现,毁灭战士是洪氏片的威力加强版。
1.洪尚秀的电影往往没有配乐,虽然较好的营造了自然日常的氛围,但在烘托情感方面略显不足,毁灭战士得益于Mick gordon的配乐,将每一场战斗的氛围都带向高潮。
2.洪尚秀的选角难有突破,自从金敏喜加入后便更加固定,虽然保证了观众审美体验的一致,但难免有些呆板了,但doom的主人公在保证连贯性的同时变化极大,从doom guy到doom slayer还是原汁原味的体验,大伙玩了都说好。
3.虽然有点难为情,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洪尚秀指导电影和毁灭战士历代的豆瓣评分,可以发现毁灭战士还是跟为人民群众喜爱的。
综上所述,毁灭战士和洪氏电影本质上是同一艺术形式,结合某些内容和评分数据我们可以认为,毁灭战士是洪尚秀的完全形态。
私人记录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凑字数
“如果你做了个美梦,到中午12点之前都不能说哦”。
看不见的短片,不了解的美梦,以前不喜欢,现在却爱花,一句“最美不过大自然”拉住了模糊的此刻。
未来,过去,通通抛弃,永远是爱当下的主题,偶尔也对死亡的叹息,却依旧会自我说服自己“无论如何都是幸福的”。
亲缘关系的陌生性,外人却可以敞开心扉。
往事感伤,沉重的旧日时光,提到了不会、学了一点儿搁置了的吉他,却又在不经意间把握主权,吉他声也随之完整地响起(悲鸣曲说来就来,时日无多,还要继续生活,还要安慰外人,好难,好难…),而其中气场的全面压制性却也在不可控的哈哈笑声里融化。
人生没那么多针锋相对,到头来尽剩下真诚与纯粹。
生活一团糟,我们能做什么。
喝到至死方休,竟然这么合适,突然也就释怀了,只要万物一切完整。
喜欢下雨的场景。
而结尾的“反复鞭尸”,也是笑到了泪流满面。
这一部老洪满是叛逆。
终于有机会在家好好看看电影,倒不是平时连看电影机会都没有而是看电影的心态这次终于等到了. 影片一开始就缓慢的铺陈,近乎让我察觉不了剧情变化的节奏让我极度舒适,妹妹睡觉旁边的粉色(发带?
)极为突兀但莫名自洽,女主的上衣也是粉色,画面的色彩感觉就是日常任何人都拍的出来的色彩,这种“拙”对于我的大脑来说极为舒适,再慢慢听她们讲自己的故事,慢慢的接受每个人物的变化,女主去故居的那个花园!
镜头给了很久,我挺感动的,可能是过分真实的感觉而感动吧。
有一个设计镜头我挺疑惑的,就是桥下抽烟,可能是因为美吧,我倒是觉得这个是导演中途唯一提醒我:“喂,我可也是很有风格和脾气的!
”总之这部片子的故事内容信息量可以很大,但不用太在意,那个女人传达出那种慢悠悠的神秘,有一点孤独和悲怆,又没有退缩的样子,真的很棒:)
<在你面前>洪尚秀 死亡来临之前,将一段又一段关系的终结,以具象影像的方式呈现,而这样的物质具象,又被片中时间与空间的跳跃给拆解,这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在片中的女子经年回国,跨过的几年几千公里的隔离,重新捡起的具体情感的确定,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她只是被死亡逼近必须作出的结语:当有人意识到需要描述自己潜在的“爱”的对象与她/他之间的关系,她必然需要以具体的行为印证她描述的真实性,而当对方的回应并不以她的想象来对应,这种焦虑不安感,在一次次交谈的内容,周围的环境,焦急的拥抱,冷漠的语言中反复地或确认或怀疑或推翻,而只到这里——确切的死亡让我们的告别终结。
在这空隙之间,“我”能看到什么,还能给你什么。
与影迷在过曝的花园里分开,与胜元在冷清的街头匆匆拥抱,都仿若背后有东西追赶似的短暂,即使与在元在<小说家>里长长占据电影三分之一的篇幅,以为开启新旅程的企望,以一句残忍的酒后失言亦结束匆忙,再听一遍,也不过微微延长几秒,似窗外的雨绵绵不绝响。
这样个体与个体的会面,与其说是女子与其他个体之间关系的综合,不如说是女子个体的感情记忆以及记忆以外的想象,一个人的电影,所有孤独的影像,既是导演对友人的怀念,也是个体对死亡的想象。
洪尚秀的风格十分鲜明,画面不像电影像电视,场景比较单调,人物对白很多。
影片讲述了女主角一天的经历,一开始给人一种节奏缓慢的纪实感,情节非常平淡,但女主与妹妹的对话将故事背景拼凑起来:女主很早离开了韩国去了美国,在美国开店为生,此次回国见亲戚兼怀旧。
接着,女主和妹妹去见开年糕店的侄子,观众渐渐知道女主曾经是个明星,妹妹对女主并不是很了解,比如不知道她有恐高症。
女主与导演见面之前去了梨泰院的旧宅,寻找过去的回忆。
与导演见面后,导演表达对女主年轻时参演电影中的形象的爱慕,想与她一起拍片,但女主告诉他,她将不久于人世,导演在悲伤激动之际说要给女主拍短片,明天就开始,并承认自己像睡她。
然而第二天,导演退缩了,打手机取消了酒后的承诺,女主不由哈哈大笑。
从女主开始与导演见面开始,情节开始渐渐吸引人起来,观众为女主的遭遇而嘘唏,为导演的执着和坦率而心生好感,然而第二天的手机留言又让人回到了现实,原来生活还是那么操蛋,承诺还是那么一文不值,也许只有女主妹妹的美梦才能安慰人心、治疗心灵的伤痛。
洪尚秀导演的风格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尤其是喜欢看剧情发展的影迷,属于小众类的。
本片的主题涉及较多,讨论了死亡、亲情、人生观及爱情观。
总的基调缓慢、平淡,依靠对话来表现,难免让人产生“闷片”的感受,但缓缓的对话中会突然出现令人震动的情节,一些“金句”也算亮点,给人以启迪。
尤其男配角“导演”,表现出来的退缩,讽刺了一些言行不一的“文艺中年”。
整剧制作的艺术水平一够,摄影和服装、环境设计,个人认为也就是电视剧的水准,色彩、构图也一般,有时主人公角度十分感叹的影色,观众却感受不到。
推荐指数70/100,不怕“闷片”的文艺小青新们可以一看。
恩赐庇佑宽慰释怀“你在做梦吗?
”“我会在这段时间里保持快乐,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不会去医院的,我要在家里继续我的生活。
如果有工作,我回去做,我会出门。
如果以后感觉痛,我会吃止痛药。
我会忍着。。。
然后死去。
这也是我来见你的原因。
”“要再喝一点吗?
”“让我们喝到死吧!
”“我有一种很奇怪的信仰,我相信天堂是隐藏在我们面前的。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决定要去死,那个时候有其他的理由,我出门去寻死,然后路过了首尔站,我突然发现,商场里的人们的脸一下子都变得很好看,我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有多么美,有一个路人走过去,脸上很脏,而且全是油,但我发现那张脸是那么的好看,秀色可餐到我甚至想去舔一下,真的!
”“但这不是我在死亡面前变得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但在那之后,我就忘了那种感受了。
””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这种感觉终于又出现了,多么幸运。
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我面前的事物,我就会变得什么都不怕了,真的!
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总之,我释怀了,从出现这种感觉的一瞬间。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感到更加自由。
”“你是被保佑的人,你的心这么纯净,是被庇佑了。
”“你想跟我上床,对吧?
”“是的,如果你可以的话。
”“谢谢你。
”“也要谢谢你。
”“我是宋载沅,我不知道我们昨天的约定是不是真实的,或者只是酒后乱言。
请原谅我,我昨天承诺你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谢谢你昨天对我敞开心扉。
我衷心地,祝你快乐!
”“贞玉,你在做梦吗?
”
一对姐妹久别重逢,互相诉说各自的人生。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
经过风风雨雨,世事变迁,内心恢复为平静的一杯水,变得纯澈自然。
风景变得淡然明快,心情变得波澜不惊。
影片情绪如同潺潺流水,低吟浅唱。
曾经做过演员的女子,和自己的妹妹在家乡散步,和陌生人聊天,去过去的家的附近探寻,听到的,遇到的,是故乡的事,还有热情好客的乡亲。
炎热的季节里,女子就这样徜徉着,回忆着。
故乡的街道变了,小院的风景变了,她也变了。
但,记忆里的一切都没有变,还是孩子时的模样。
和导演见面的时候,导演诉说了当年女子在大银幕中的惊艳时刻,但他丝毫不知道,女子如今在美国的生活是多么琐碎和平庸。
一面是当年的高光时刻,一面是如今的步履艰难,女子的内心可想而知。
如此的人生反差造成的戏剧张力,令人动容,令人唏嘘。
影片从童年平静的小溪渐渐变成了成人波涛汹涌的暗河。
对导演来说,昔日的偶像和女神就近在眼前,可时光却将她塑造成沧桑和陌生的样子,这多么像自己的青春一去不返,在时光的凄风冷雨中渐渐枯萎,渐渐凋零。
而眼前的女子依旧散发着一丝迷人的感伤的香气。
导演信心满怀,期待和女子的合作,但女子却告诉他自己已来日无多。
蓦然间,导演的事业和心情都遭到打击,他只能灌上两杯烈酒,痛骂一句:生活真操蛋。
望着导演斑白的双鬓和流泪的面孔,女子只能默默地安慰着他。
他的梦想和雄心,如今都变成了泡影。
女子于是卸下成人的伪装,展开自己的内心:当世界完整而美丽的显现在我的面前,死就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死亡令我们留恋生命,但生命并非以我们孤独存在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世界那无比美丽的本质显现。
因此,死亡,不过是将自己融入这种无垠永恒的美丽之中而已。
一切都是那么完美,那么从容。
导演折服于女子内心的美丽,他俩萍水相逢,相见恨晚。
一位看到了心中的偶像,更臣服于她的灵魂。
一位虽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却也得到了一个蓝颜知己。
悲哀固然悲哀,但那又怎么样?
导演决定为女子拍一部短片,描绘她面对死亡那份自由和从容,这不是最好的告别,最深刻的电影吗?
然而,结局却无比悲凉,导演退缩了,他的温情感动终不过是逢场作戏。
也许,一个人在洞悉了另一个人的内心后,便会产生某种畏惧和退缩。
因为那颗真实的心必定会唤醒自己的心,作为成人,我们带了太久的面具,做了太多的伪装,连自己都无法面对和承受内心那份真实和自由。
我们无法过于谴责导演的懦弱,因为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风景,那世界的纯澈和美丽,那宇宙的鲜明和璀璨。
也许,只有孩子才能够理解,才能够共鸣。
最后,女子呼唤着沉睡中的妹妹,悄悄的问她究竟做了一个什么美梦。
也许,只有在梦中的那个美丽虚幻的世界中,人们才能够真正的连接彼此,像孩子那样不再装模作样,不再惺惺作态,不再彼此隔阂。
成人的世界,即便是生离死别,也无法令我们真正的展现内心,看清彼此。
因为在很早很小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世界中迷失。
我们渴求着彼此,但也许只是肉体而非灵魂。
在你面前,我们却再也触碰不到彼此那颗无比孤独冷漠的内心了。
韩国导演洪常秀经历了“低产”的一年后,2021年再次回复活跃的状态,两部新片问世,前有《引见》拿下柏林最佳剧本奖,后有《在你面前》入围戛纳首映单元。
这部《在你面前》出人意料地没有让缪斯金敏喜出演角色,洪导找来一位退隐多年的90年代知名女星李慧英担任女主角。
坦白说,这次的选角相当精准,金敏喜无论如何也演绎不了这个角色的沧桑感,不单是年龄的关系,浸淫娱乐圈多年的经历全在这位前辈云淡风轻的表演里娓娓道出,充满吸引力之余还相当耐人寻味。
很有可能洪常秀在写这个角色时参考过李慧英本人的真实经历,片中有不少情节反应出这种创作思路(比如在公园拍照被路人认出的一幕)。
当然,我和很多观众一样从没看过这位资深女演员昔日的作品,却丝毫不妨碍我们轻易就对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一名过气女星放下演艺事业移民海外多年,突然回到韩国,探访妹妹和家人,还与素未谋面的导演商谈拍摄计划。
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显然是女星因婚姻失败失去收入来源,不得不借助昔日名气重出江湖。
▲退隐多年的女星李慧英担任女主角然而,影片并没有沿着这种庸俗的套路展开叙事。
洪常秀此次探讨一个人如何面对死亡的来临、看透生活的本质,从而自信轻松地把握当下。
导演以往作品一向乐于探讨男欢女爱、忠诚与背叛,对死亡话题甚少触及,上一次出现是在《江边旅馆》。
虽说此次探讨的话题如此沉重,但在导演的剧本里却演绎出轻松欢快的气氛。
洪常秀依然以双人谈话的场景来构建叙事,和过去的故事结构相差无几:吃早餐、喝咖啡、逛公园、自拍、重访旧居、饮酒谈心,在稀松平常的情节里透露出两姐妹对彼此并不了解,并埋下悬念:女主角回国的真正用意为何?
想不到在后半段,女主角与导演在餐桌上酒后吐真言,将秘密倾诉给这个陌生人。
秘密揭开之时让人颇为感触,也呼应解开前半段她种种行为的动机(故意转移话题、专门造访旧居)。
当然,也不浪费机会大胆自嘲,戳穿某些导演道貌岸然的假面具,并讽刺地指出男性对死亡无法共情的笨拙情感智商。
▲餐桌上最精彩的一幕然而,这回洪常秀不再如以往般玩弄实验的结构,而采用极简主义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在日常生活流里捕捉诗意的韵味,如女主角在桥底下抽烟,在旧居里与小女孩对话,这些徘徊于真实与梦幻的画面情节值得玩味;同时也放弃了以往餐桌上聒噪争辩的戏剧性场面,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当下的实录,甚至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倾听,感同身受地进入到人物的内心。
再者,运用舒缓的音乐和沉默的对视取代以往喋喋不休的台词,洪常秀越来越懂得少即是多的黄金法则。
最明显的莫过于女主角在餐桌上弹吉他的一幕,巧妙道出其面对死亡时乐观豁达的心态,也有效掩盖了男主角得知秘密后的尴尬不适。
两人餐厅外抽烟,及其后雨中两人打伞走入小巷的一幕更是经典,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背影来营造出暧昧的氛围感,颇有王家卫的暧昧感。
▲前后出现女主角的睡梦情景开头和结尾的梦境嵌套,到底女主角是在做梦还是身处现实?
梦境太过美好,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
女主角在年轻之时幸运地获得感召或禅悟,从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由此她学会把握当下,因为每一天都是“恩典”,渐渐懂得放下种种包袱与淡泊名利。
这种生活哲学理念不仅能够解释她当年放弃事业,选择和爱人远赴大洋彼岸双宿双栖,即使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也在所不惜,还能解释她在餐厅弄脏衣服不再折回去更换的心思,而最后对着导演的语音留言舒心大笑更是顺理成章。
在她看来,生活没有什么过去和将来,生活就在你面前,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她得知自己死期将至时,能轻易地看破生死,不再惧怕。
这种“把握当下”的顿悟同样出现在法国导演杜蒙今年的新片《法兰西》里,那是一位患上抑郁症的新闻女主播,她长期曝光于媒体镜头前,在虚假的生活里难以控制情感和把握未来。
近年电影里这种生存理念的涌现相信与席卷全球的疫情有关,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令无数人陷入困境,家破人亡、经济危机……人们不再看到未来的希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因为每一天都是上天给你的恩典,这相信也是“后疫情时代电影”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一渣男
琐碎日常,冗长对白,风止雨歇,打磨出了人性。
「天堂就隐藏在你的面前。」更简洁也更绝望的洪常秀继续探讨死,「小说」是电影的重要空间,也仿佛就是电影本身。电影结尾李慧英收到短信(还听了两遍)后的笑设置得最巧妙。
既无聊也不深刻,且远称不上探讨生死老病的vlog 。最后还是回到洪尚秀最熟悉的赛道——离谱男女之间,添了点恶趣味。 结尾两人背影那段我都信了我甚至愤怒他都要拍一个即将死去的女人了,仍旧只有那点蝇营狗苟,他们的生命原本不止于此
一共就3-5个镜头,一直在叭叭叭说话,这尽然是大师作品,我都可以拍电影了
欣赏不来,坚持一半就快进...
面前是一整个世界的荒芜,随后你笑出了声。
还是挺不错的,3.5
《北村方向》不知不觉已经上映十年了 久到我都不太记得片中有个叫小说的酒吧 而那个饰演老板的演员已经去世 洪尚秀的电影带给我的愉悦感大概也就在那部《北村方向》之后戛然而止了
洪常秀是发达电影语境下的思考派。学生别看,普众别看,学院派更别看。骚粉更不要用他来标榜文艺青年。有些时候,不好辨别丫是不是在投机!视听语言用熟了,就成街边的素描人像混混了。
2.5 难怪没放进主竞赛,大段无聊的对话加一层最简单的梦的嵌套,可以和《草叶集》竞争生涯最差,倒是在《江边旅馆》后又一次讨论到死亡。
洪金组合走入了更狭小的空间。类似的场景,小金学徒的镜头景深不再伸缩。换上有些年纪的女主,亲昵的肢体碰触没了,只剩下酒话嘴炮的暧昧气场。
2.5 继《克莱尔的相机》里提到和《江边旅馆》里展示死亡之后再次讨论死亡的话题。但是这次实在是太苦了太苦了(观感也很苦),就好像洪拍了这么多幸福美满/背叛刺激之后,突然想起了平行宇宙里还有个被忘记的主角,对应片名中的“你”,整部片子都像是一种像无形对象的救赎。(《逃走的女人》里的室友/同性伴侣组合是唯数不多的亮光。)
跟妹妹喝咖啡逛公园,独自回到以前的老房子,跟导演在酒吧里谈到了生死和感悟。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桌上还有半瓶酒,这到底是生活的玩笑,还是梦中的奇遇。如果你能透彻地看清世间万物,你会觉得天堂就藏在我们面前。你无所畏惧,你也更加自由。
实在是太难看。活像一部av的开头的引入剧情
不好看
真的非常喜欢这个至淡又情感极其强烈的小片儿。中老年女性面对死亡,面对人生中的荒谬,只有笑和温柔可以对待了。
Cleo from 5 to 7
#ICA 长评-一个又一个梦。依然是风格化作品,内容上表达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梦境还是电影看完后依然萦绕在内心,这部是由“此”创作的短篇小说,还是一切皆为一晚的梦境,亦或者本身小说就是梦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这个空间下的今天,这部作品就跟《北村方向》中展现了无尽轮回中的孤独类似,电影中的“Novel”也同样是出现在《北村》这部电影中,似乎也是相同的呈现。电影以独白开场,仿佛就是“在观众面前”,之后就说她们昨天见过,所以空间是固定的,流动的依然是时间,如果电影作为影片中的承诺,这部作品结尾处女主游荡在熟睡人旁的身影则像是同一空间的无限次闪回,如不同的短篇小说,也像是每日不同的梦境,梦境中有逝去的时光,有曾经的辉煌,有对于亲情的渴望,有对死亡的恐惧,今天又做梦了,只是不是美梦罢了。
一贯的互文,一贯的酒精与香烟,一贯的男人与女人。从明到暗,庄生晓梦。旧日生活、亲人、曾经的观众、故地在一天的翻转里浮光掠影。敏感又痛苦,疏离又倦于表达,在男人虚伪的言语下还是抑制不住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到头来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