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台剧,派爷一直不大喜。
最早浮现脑子的大多是霸道总裁爱上我。
不过近一两年,人家倒是进步了不少。
好几部脱俗的剧深得我心。
比如《荼蘼》、《滚石爱情故事》和《天黑请闭眼》。
还有今天,爷要介绍的——《通灵少女》
通灵少女,一看剧名就知道说的是「灵异」的事儿。
这么敏感的题材,估计大陆都难以播放。
但你们懂得,有派爷在,什么好片捞不着?
这是一个6集迷你剧,注意右下角那个小字:HBO
这是第一个由美国HBO投资拍摄的华语剧。
就是那个推出《权利的游戏》、《欲望都市》等黄暴神剧的媒体公司。
《通灵少女》一经播出,就成了台湾的大热门。
要知道该剧除了主演是童颜巨乳少女郭书瑶之外,其他演员大多是新人。
能突破平均收视和广受好评,派爷想成功秘诀有三。
改编自真人真事,灵感源自一篇关于灵媒的人物专访。
主人公是台湾很有名的灵媒索菲亚。
专访里谈着索菲亚的经历和各种荒谬。
比如提到曾有一个信徒带着小孩去找灵媒索菲亚,跟她说小孩隔天要考试,希望灵媒帮他加持一下。
但当时的索菲亚还是个学生,明天也要参加考试,快被学校急哭了。
导演陈和榆觉得这经历特有趣,便将其改编成了剧本。
展开灵媒在青春时期的人生故事。
描绘她初任仙姑的各种酸甜苦辣。
每集都设有不同的故事主角,仙姑在这些寻求通灵的客人身上一点一滴成长。
宫庙议题与妙龄少女结合,本身就蛮有故事感的。
这次郭书瑶主演,每个做法动作都经由索菲亚指导。
真实感更强。
16岁的仙姑,日常不是逛街看电影。
而是翘课帮人驱魔通灵。
和动画片主角夏目一样,通灵一次就累得半死。
所以,白天在学校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到了晚上,她便成了宫庙里的仙姑。
按照庙里师父的话,她生来是自带天命,要济世救人的。
她的客户各种各样,有偷了别人灵堂的手尾钱被鬼附身的。
有未婚堕胎,体内住着婴灵,结不了婚的女人。
更有无厘头来求姻缘的。
除了改编自真人真事,内容十分接地气。
仙姑有通灵的本事,但是她从不装模作样。
于是她经常被师父训话。
表情不够夸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钱都亏进去了。
事实上,通灵就是一个职业。
那些围绕宫庙而生的各种角色,不全然建立在迷信之上。
一定程度上,它掺杂了假。
但这个灰色地带,不是一句「假的」就能推翻的。
庙里的工作人员实实在在地依附在这中间讨生活。
该剧能深入剖析宫庙的个中不易,很难得。
但在这部剧里,神鬼、法事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人情世故才是它们想凸显的核心。
刚开始,仙姑并不明白这种「济世救人」的意义。
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后来,她才明白做仙姑,除了解决神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懂人心。
因为很多通灵的背后,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牵绊。
比如,第一集的主角是一个有名的歌手。
她在演唱会和录音时,发生了各种不顺的事。
经纪人把她领来了庙里求助。
仙姑通灵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歌手有个亲密的女性朋友去世了。
这成了歌手解不开的心结。
再如,第二集的主角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
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秘兮兮,被鬼附身的样子。
最后,虚弱的身体真的惹鬼上身了。
一家人都很着急地把他送来庙里求助。
仙姑得知,小男孩把自己身体搞垮是有原因的。
小男孩的父母关系不好,他想借此引起关注。
仙姑借神灵之力帮助人们解开心结,正是她的职责。
不过她不是万能的,也有解决不了的事。
在台湾,在宫庙内供奉神灵一直是人们传承下来的原生文化。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
对于一些人来说,利益才是第一位。
神明解决不了钱的问题也百搭。
剧里出现的到宫庙内砸场子催债的黑帮们和唯利是图的议员。
正给该剧增添了不少精彩。
在故事里,陈和榆透过少女的眼睛,带出了围绕着宫庙的复杂性。
宫庙有它世俗名利的一面,也有它真诚信仰的一面。
徘徊于灰色地带的他们,生活同样步步为营。
当然,作为一部台剧少不了小清新的元素。
高中校园爱情套路还是有的。
不过也正因为题材新颖,这种另类的感情线显得尤为新鲜。
想想一个16岁的仙姑和男生互生情愫。
设定是不是很过瘾?
近年来,关于灵异题材的电视剧不少。
婊婊们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主君的太阳》。
披着鬼魂的外衣,讲述生活的意义。
好的剧就是把一个个小故事,拍出人生大格局。
而《通灵少女》看似是娱乐片,也在传递着正能量。
宫庙所形成的灰色空间,包覆了信仰、欲望和能被这空间所吸纳而赖以为生的人们。
无知的少女和全知的灵媒这样矛盾的组合。
让爷想到小说《推拿》里写道——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而仙姑,这个「看得见」的女主角。
心知肚明什么才是真,但这份真却不一定抚平受伤的人,甚至更伤人。
到最后,仙姑费尽心思的往往不是神鬼的事,而是人的事。
就像她经历了一切后说的——正真的超能力,并不是通灵驱魔,超渡祭改,而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无常,还能够坦然地微笑。
对啊!
无论你能预知多少,听过多少道理。
最终还是要坦然地面对人生。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我觉得大家写的观后感,要比剧本身好看多了。
因为一直以来对郭书瑶童颜巨乳的印象,所以看剧的时候一直盯着胸看,穿的是背心。
看了三集,对宫庙文化没有很好的描述,对鬼的故事没有很好的描述,仙姑施法就是打坐闭眼睛和按脑袋。
觉得男主很作,据剧透,最后男主死了 。
我觉得这个剧本身就是青春偶像剧,主要讲女主的成长和爱情,没有一丝惊悚,我之前期待的因素一点都没有,好吧,我弃了,就算有蔡英文推荐和HBO加持,那又怎样?
被暱称为“瑶瑶”的郭书瑶,前一段总是在Instagram上剖自己穿着高中校服的照片。
通常走性感路线的她,当然不是要返璞归真进学校“回炉”,而是正在拍摄《通灵少女2》。
看到剧照,真的是让人充满了期待。
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台湾公共电视2017年拍摄的《通灵少女》是近年来岛内最好的电视剧。
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部片子应该不太可能在大陆的电视台播放。
但其实呢,这部看起来在说“封建迷信”的台剧,说的未必是鬼神,却是人性,主旨甚至还有一点奉劝大家“做人不要太迷信”的意思。
瑶瑶扮演的谢雅真,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
在学校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成绩平平貌不惊人,上课迟到也会被锁在校门外,考试不好也会被老师批评,有贪吃的零食,有要好的闺蜜,也有暗暗喜欢的男生。
但下了课的她,走进宫庙,换上道服,戴上念珠,就成了受人敬仰的“仙姑”。
这两重身份叠加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身上,有些荒谬,有些沉重,也有些搞笑。
在剧情设定里,确实是以郭书瑶真的具备了这些看得见鬼的超能力为前提的。
去一位刚过世的老人家里,她可以找出逝者的私房钱藏在哪里,生前爱吃的零食还有多少没吃完,又被丢在哪个角落里。
甚至于她平时都不需要闹钟,因为到了该起床的时候,镜头里看不见的阿嬷(奶奶)就会吹动床头的风铃唤醒她。
《通灵少女》很短,只不过六集,都不需要一个晚上就可以刷完,基本上每一集都有一个谢雅真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助人为乐的故事。
有一集是说她闯进了自己学校里一个被锁了很久的鬼屋,有一位善良却脸上长了一大块胎记的女老师曾经在此自缢。
严厉的教官(相当于我们的政教主任之类)同样心地善良,也对那位女老师有着爱意,却无法在她有生之年当面表达。
结果雅真帮着教官解开了心结,也超度了怨魂。
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集,一个浑身抽搐的小男孩被奶奶送到公庙里,以他的“症状”来看,显然是卡到阴(鬼上身)了,于是紧急求助于仙姑。
鬼灵精怪的谢雅真对大家说,这个情况有点棘手,需要屏退所有人。
等大人们都走出去了之后,郭书瑶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告诉小男孩:好了,不要闹了,我知道你是装的,以后不要再装了,否则有的鬼真的会乘虚而入。
不出意外的是,不久后那个小男孩再次被送进公庙,这次是真的“卡到阴”了。
你的第一反应也许会觉得,这个孩子也太调皮了吧?
此时,剧情把“仙姑”推进到了男孩的生活,原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平时又很忙,没有时间陪他,只能由奶奶领着。
他只是以这样的方式,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因为只有每次装作“卡到阴”,父母才会很紧张地赶回来看他。
所以我会说,《通灵少女》真的不是一部神神叨叨的讲怪力乱神的剧,其实更关注的是人,比如离异家庭的孩子。
而这种关注的着力点,更在于女主角谢雅真身上。
一方面,身为“通灵者”,她很不屑宫庙里那些为了创收赚取信众钱财的手段。
另一方面,身为“少女”,她又常常要帮那些比自己年长得多的求助者解惑,这难道不是有点太沉重了吗?
未能免俗的是,《通灵少女》之中也有安排谢雅真的感情戏。
但最后一集,她的暧昧对象意外死亡却是让人很难接受,也是很多观众对这部剧吐槽最多的地方。
感情戏的部分,个人更推的是《通灵少女》的前身——2013年“公视学生影展”上首播的一部半个小时的短剧《神算》。
主角同样是一位被奉为“仙姑”的女学生,在学校里对男生产生了朦胧的喜欢,但为了给信徒解惑,她无法和喜欢的男生约会,眼睁睁看着他成为了别人的男朋友。
而这两部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型——在台湾算是蛮有名的真正的“通灵少女”,1979年出生,原名刘柏君,后来因为信奉伊斯兰教,改名叫索非亚。
她还写过三本书,名字都叫《灵界的译者》。
我看过第一本,对照影片和书里的讲述可以发现,诸如发现老人的遗物、揭穿装神弄鬼的孩子等等,都是根据她“通灵生涯”中发生过的故事改编的。
但有趣的是,索非亚最喜欢说的却是劝人不要太迷信,生病了就应该去医院看病,求诸鬼神只会白白耽误病情。
她也在书里写了许多“通灵人”的同行之间如何互相功伐的故事,虽然未必百分百可信,但也是十分有趣。
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在遍地宫庙、笃信者众多的台湾,做“仙姑”真的很好赚,但索非亚最终放弃了这份“好工作”,而选择追求自己的生活,连研究所(硕士)都念了两个。
单就这点也可以看出,台剧《通灵少女》确实忠实于它的原型——就算真的能通灵,那也只是一份工作,她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一颗与同龄人无异的少女心。
说话,看了这部片子之后,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为此还专门采访了一位台北的“通灵阿嬷”。
不过接触了大半天下来,大致觉得阿嬷基本是靠自己的“江湖决”在走天下。
她带我见了一位自己的客人,那位男士说自己常年在南京工作,但是一到那里就觉得不舒服。
对此阿嬷给他的解释是,你有一辈子是日本人,在南京干过不少坏事,所以现在会遇到状况。
但我觉得这个可能也就是水土不服。
然后“通灵阿嬷”说我:“你有一辈子是恐龙。
”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自嘲难怪自己喜欢吃肉,她还顺口就回答:“这种可能是会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好吧,无论真真假假,听完这些应该会很期待今年上映的《通灵少女2》吧?
那还是要记得,先补一下第一部的前面那六集喔!
一个出生自带天眼技能的台湾女孩小真,因为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灵魂,从小被父母送进宫庙修行,并帮助传达两个世界的信息。
处于青春期的小真,不能像普通女孩那样享受校园生活。
一边要应对宫庙诸多社会背景的信众的求助,一边要在校园内,隐藏技能的同时,尽量正常的生活。
但终究为了解决校内鬼屋传言,让自己的身份被学校同学所知。
之后跟一个叫阿乐的男孩有感情线,但阿乐遇到车祸,最后还是阴阳两隔,最后小真选择微笑的面对人生。
电视的基调是温暖的,玄学的外表下,仍描述的是人性。
近几年的台剧市场真可以说暗淡无光,烂片太多,到处是套着青春片外壳却连剧情都说不通的次品,不然就是仗着珠玉在前的优势,不断出续集捞钱的手段(比如《终极一班2》、《终极一班3》、《终极一班4》)。
遥想在我年少时,台剧的流行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式的,什么《王子变青蛙》、《天国的嫁衣》、《恶作剧之吻》等等还有本人最钟爱的终极系列(《终极一班》、《终极一家》),可以说当年就是飞轮海四个人撑起了终极系列。
当年的他们真是四只让人着迷的大男生,可惜现在也是分道扬镳。
从这一点上来看,台剧的发展像极了类似飞轮海的偶像团体,顺应时代的潮流出现,独树一帜的风格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淘汰。
2005年前后的台湾,亚洲四小龙的威名响彻亚洲,经济上甩大陆好几条街,传统文化上,继承了民国之风,温良恭俭让。
在娱乐产业发展上,那时的台湾的偶像剧,综艺模式已经很成熟了。
而那时的大陆还在拼命搞经济,搞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卖劳动力,真没有太多闲功夫重视文化,重视娱乐产业。
那时候的台湾,可以说是一手开创了大陆对于偶像剧的认知。
大概还在我玩泥巴的时候,那时候的初中高中生,谁不知道《陪你去看流星雨》,估计是要被人笑话的。
然而随着大陆之后在各方面的发愤图强,经济上开始超越,文化上开始复兴,连娱乐产业,现在大陆也是办得风生水起,可以参照近几年的综艺,泛滥成灾。
台湾开始进入失落期,甚至是,全面的失落期。
其中,就有台剧的失落。
大量的两岸合拍剧开始出现。
中国的市场那么庞大,人们会发现,当初的台剧模式,已经吃不开了,观众不买账了。
传统台剧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突围,难度很大。
但这不代表就没有希望。
即使在恶劣的市场预期下,台剧还是能够出现堪称神剧的存在,比如说“大仁哥”陈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会爱你》,豆瓣评分8.9,看哭无数人,不怕笑话,我看了整整三遍,不快进。
台剧或许已经没有那种大军压境的那种蓬勃气势,但依然会时不时给我们一些小惊喜。
就像今天要说的这部剧。
《通灵少女》老实说,这部剧着实有点“挂羊头卖狗肉”。
《通灵少女》这个剧名能够吸引很多恐怖元素爱好者。
那些脑子里期待着刺激的抓鬼情节的观众,也许会失望之极。
因为这部剧,鬼很少,人很多。
恶意很少,温暖很多。
故事讲的是一个16岁高中少女的日常。
这个叫谢雅真的少女,从小就有超能力,她能看到鬼,有通灵的能力,爸爸在她出生前就去世了,妈妈从小就将她交付给庙里当仙姑,让她积阴德,又说因为她的能力,当仙姑是天命。
故事开始的时候,就能很快把人带进那个情境中——庙里来了一个中邪的“病人”,伙计和庙里的掌事心急如焚,镜头一切,一身校服穿着的女生踩着脚踏车疯狂往回赶。
画面越来越紧张就快到极限的时候,少女在庙门口扔下自行车,小小的身板嗖的一下挡在“病人”面前,露出一张严肃的娃娃脸。
这个画面,不知道为什么,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
大概是郭书瑶的演技真的进步很大,大概是剧中那个蝉鸣的午后勾起了我在台湾的回忆,大概是那些个蝉鸣的午后,承载了自己的青春。
但排除这些主观因素,这段开头的确能够很快将观众带入剧中的情境,而之后通灵少女的设定也就顺理成章了。
之后的剧情,围绕16岁高中女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她“仙姑”的身份开始了不紧不慢的叙述。
总体上,与夏目友人帐一集故事相似,每一集,小真(女主角)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与鬼怪相关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只是这一点上相似,我是不敢说这是一部夏目友人帐式的台剧的。
在我看来,之所以把这两者用来类比,是因为《通灵少女》的暖心。
这种暖心,也是人生哲理式的,通过配乐,演员,场景,剧情,一丝丝散发这种温暖。
是不是和夏目友人帐有点像呢?
举个例子。
男主角的爸爸是无国界医生,在中东失踪很多年了。
男主带小真去游戏室打电动,给小真看游戏记录,第一名是男主,第二名是他爸爸。
男主说,以前我和爸爸经常来这里打电动,以前的记录一直都是爸爸领先的,爸爸不见以后,我经常来,可惜爸爸的记录再也没有变过了。
16岁的小真就开始拼命打电动,能够让男主看到爸爸的记录超过他,结果最接近破纪录的一次,游戏机死机了。
16岁的少女特别懊恼,却发现,老板可以修改记录……16岁的我们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上,傻傻地绕了一大圈,只为了某个人。
但笑得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自己。
台湾是一个宗教特别混杂的地区,宗教的信仰一直被学者们认为是稳定社会的积极因素,甚至在社会学领域里,原始的神圣的宗教之后才演变出了文化,演变出了文化的多种形式。
我更愿意相信宗教是来自于社会本身的,正是基于社会的需要,早期的社会将自身与自然相适应,自然秩序投射到人类社会关系上,产生了宗教的文化方式。
很巧,这部剧从宗教出发,但最后却做出了消解宗教至上看法的尝试。
人死天注定,但不要试图让神灵解决一切。
患癌症濒死的妻子,最需要的不是烧香请神,最需要的是丈夫陪在她身边,度过最后一段日子。
剧中传达出的那种豁达,自然的观点,汇合成一句话就是:“我终于理解,真正的超能力,并不是通灵驱魔,超渡祭改,而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无常,还能够坦然地微笑”。
这也许才是宗教之于我们最大的礼物,抛却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最核心的,是让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还能够真心地微笑。
所以,正如我在豆瓣上短评的那样,这部神鬼剧,包装了宗教民俗的外壳,本质却是在说人性。
剥离那些神秘色彩的东西以后,剩下的,是能让我们温暖的人性。
而且,它只有短短的6集,又是和HBO合作的戏剧,有口碑基础,又不耗时间。
所以,你准备好,去看《通灵少女》了吗
這部劇講的是一個16歲少女的日常,上學遲到,上課打瞌睡、考試、談戀愛,還有最重要的通靈。
宮廟文化很接地氣,宮廟三人組超可愛,女主前期演得有點用力過猛而顯得刻意做作,但最後一集再見阿樂那段很感人,讓人在美容院的我不顧羞恥的看哭了。
看到有個評論寫到台灣科研因為這部戲要完,我只想說不管是起乩做法還是上香收驚,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只是尋求一種心理安慰與療癒,或是讓潛意識裡的想法透過'神明'的指引與力量讓自己能勇敢與堅持,與科研發展沒啥關係吧!
少女情懷結合通靈的立意很不錯,但看過原版後,更喜歡原版的接地氣,少女最後暗戀沒成功的那種淡淡哀愁也與故事本身的氣質更相容,劇版的偶像劇味還是太濃了點。
从没想过通灵鬼神这样的题材可以大大方方的走上大荧幕,而且以一种这么积极友好的方式温暖人心。
其实每传达一种价值观都是危险且困难的,希望尽可能普世,为大家所接受;更希望可以不只是普世,可以引发人们不一样的思考。
如果以此为标准,我真的对《通灵少女》这部湾湾的小剧,情有独钟。
1. 对于未知而陌生的事物,我们总是首先找到害怕它的理由。
敬畏神明,或是惧怕鬼神,可能只是惧怕我们的内心。
虽然自己即将步入而立,兜兜转转也游遍了小半个地球,却仍旧发觉所知所学,仍不够让自己的人生自给自足。
剧中其实有很多处都感觉隐隐刺中内心,可能就是自己所缺少的某块重要的拼图吧!
我们迷信鬼神、迷信社会法则、迷信更多感觉超越自己的力量,其实最糟糕的情况是因此把自己给深深禁锢,而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如果这诚然是一个问题,这里不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爱的解答——试着把它看成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接纳和相处,比如那一句“别闹了,阿嫲” 2. 烂好人式的愚钝和善良或许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人生意义。
很开心编剧没有为了丰满小乐的人物形象给强行安上学霸的头衔;同时小真的人设很可能也不是资优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喜爱。
小真总是呆呆傻傻,很多时候被金老师莫名其妙的“诓住”去帮忙,错过社团的表演、甚至因此间接导致了小乐的车祸;这种烂好人式的做法有的时候甚至让人生气!
但因为我们家的某只湾湾出品也是如此的“同款”,所以更加感觉熟悉而动人。
如出一辙的人傻钱多,让我惊讶这种人格属性莫非是湾湾特产?
但当小真真诚的替Alice解开心结、偷偷的把装病的弟弟叫到房间“单独处理”、仗义的深夜潜入学校给邱老师超渡,以及最后使出奇招镇住议员闹场的局面,又为她惊人的能量所动容——聪明和成功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漂亮糖纸,而善良和有趣是更值得追寻的价值。
知易行难,但引以为戒。
3. 爱你,用上我细小而真诚的力量。
不同的故事里描述着各自不同的爱情,难得的是分外的喜欢Alice和婧文,以及男女主角的爱情,不时就又被其中细枝末节而打倒。
爱情里的钻营取巧可能只是在命运面前的自作聪明,而惜取眼前人也许是大智若愚的最好诠释。
“想当初你爱着我,那有多温柔”,仿佛懂得了歌词中的一二。
2023.11.02 算三刷了,还是很好哭,真的真的很喜欢何允乐,真的真的不懂为什么要写死何允乐,原著就是这样的吗,大学生写作业会把人写死吗😭通灵副线不想评价了,主要评价主线部分吧。
我看到第四季小真和阿乐亲亲我就泪崩了,因为我知道下一集阿乐就要死了😅在回家的必经之路隧道里亲亲,特别有台感,很喜欢😭阿乐的死其实算是小真间接造成的,但是没有人怪小真,没有人提起过这个,大家都挺好的,阿乐也是让小真勇敢地活下去🥹主线位置我是主要有3个很喜欢的泪点位置。
首先是小真迟到骑脚踏车去演唱会路过车祸现场,让我有种“一不小心我们就此永远错过了”的感觉,很唯美也很悲伤。
然后是小真从葬礼冲出去在大街上喊阿乐的名字,想要找到阿乐的灵魂再见一面的场景有种无能为力的伤感。
最后是快结尾处话剧社演完《罗密欧与朱丽叶》,阿乐站在观众席中间鼓掌,小真从舞台上飞奔拥抱阿乐。
拥抱、亲亲,之后便阿乐便后退、挥手再见、再也不见。
这里也是在重刷前我印象最深刻的剧情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真的那么多年了都还是那么喜欢。
真的真的很喜欢何允乐的人设,这个角色太高光了,这个角色的唯一败点就是把他写死了!
🔥先新看的第二季,再重刷的第一季,所以找到了不少呼应的地方。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季阿乐和爸爸打电话说,“新交的女朋友有超能力”,第二季里阿乐让宇轩帮忙转告给小真的话“守则五,相信自己的超能力”。
😭第一二季一共看了一天,哭了一天,眼睛都给我哭痛有点肿了😭
HBO加持,号称十万一集的台剧就这?
隔壁网飞的《模仿犯》赢麻了好吗。
刷了豆瓣才知道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电视剧如果不会改变可以不改,就仅针对电视剧而言,是真的难看。
剧情类型说是悬疑 玄幻 灵异剧,灵异在哪里?
玄幻在哪里?
顶个仙姑头衔就叫灵异了?
灵异含量比兰州牛肉拉面的牛肉还低!
这就是一部非常纯粹的青春偶像剧,但关键就算是青春偶像剧也真的很尬,论偶像剧我甚至觉得比不过2000年的《流星花园》。
论灵异剧,能被同为台剧的《灵异街11号》打爆,论青春剧比不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都是台剧,差别怎么就那么大。
我是真的很难共情这个结局,男主死于车祸,强行悲剧,然后一堆人舞台尬演召唤男主,最后深情相拥 阴阳两隔。
上个世纪的狗血了,这个世纪还这样撒?
其次真的烦这个女主,这个女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自闭叛逆少女,郭书瑶的对青春期少女的演绎就是面无表情和尬笑?
还有真的很烦她最后在街头大叫,就召唤纯粹靠声控?
郭書瑤在劇中飾演一位具有通靈能力的不凡女子「謝雅真」,白天她與一般學生一樣到學校上課,晚上卻和一般愉快享受下課時光的學生大不相同,她是宮廟中當替人辦事、解惑的「仙姑」。
正值花樣年華,年僅16歲的她,因為在宮廟中看盡人世間悲歡離合,對人間百態早已了然於心。
這樣奇異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真有其人,此劇以靈媒「索菲亞」為原型進行改編,劇組特別邀請已退休的索菲亞擔任文化顧問,指導劇中所有儀式、法器與擺設,她還大讚劇組認真,導演不斷和她討論並且她回憶當初「辦事」時手勢怎麼比,藉此才發現有許多儀式中的小細節她過去都未曾注意到。
也因為真實呈現引起共鳴,觸動人心。
劇中索非亞自含著奶嘴時就已經在聽神問鬼,6歲就會報明牌、15歲開道場成為學生靈媒,幫人問事看風水、為亡者傳達遺願;19歲更巧遇懂中醫的靈醫保生大帝,開始幫人問診看病,自此香火鼎盛,將事業推向高峰,卻在20多歲毅然退出靈媒這個行業。
她雖「帶天命」而從小接觸靈媒工作,卻從沒正式學過法術符咒,反而熱愛棒球、空手道和音樂,憑著樂觀搞笑的天性,即使從小面對光怪陸離的靈媒生涯也不致偏失。
大學唸社工系、現正攻讀政大宗教研究所與體大體育研究所。
並憑著過人毅力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全國賽主審及國際棒球裁判,同時也是棒協翻譯,卓越的翻譯能力,連紐約洋基隊、澳洲國家代表隊等國外球隊都十分賞識。
27歲時又因緣際會讓她成為穆斯林,曲折離奇的人生際遇令人忍不住驚呼:「不可思議!
」索非亞近日擔任電視劇《通靈少女》的文化顧問,指導劇中所有儀式、法器與擺設,她也是劇本故事原型,片場身兼郭書瑤的「教練」,訓練她仙姑該有的架式。
一般大眾對靈媒與神鬼之事的瞭解多來自於「聽說......」,所充斥的觀念混合道教、佛教、民間信仰,各種名稱混用、觀念似是而非,讓作者從小見多各種以訛傳訛所造成的亂象。
現在,請一起「聽說」一位學生靈媒的親身經歷,以她的「親眼所見」解開世人對神鬼之事的各種疑問!!
原以为是灵能百分百那种 没想到是少女心 艹 戳到我了
乏味无聊至极,许久不看台湾片,突然觉得台湾话好土。
HBO亚洲第一次聚焦台湾。讲述鬼神与年轻人爱情的故事,爱情讲的确实有点白目,但是剧情不至于两分,所以三分吧
青春加上通灵,至少看得挺舒服。
看的HBO亚洲版本的,第一集最后爱丽丝的演唱很好听,动情。片尾曲也不错。
全片最值得吐槽的就是郭书瑶的头套。对仙姑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男主说死就死编剧也真是下得去手。
看了个cut 真的是浪费时间 郭书瑶 哎 一言难尽
期待高,却看不下去的台剧,当初是听说这部剧是近年来制作费用最高的台剧之一才找来看的,(一集70万人民币)。也就那样了。电视电影综艺,台湾这些人落后的可怜到不敢直视了……
最后一集男主领盒饭领的猝不及防……唉,怎么说呢,世事无常。
解开了心结什么都解决了
一颗星给郭书瑶 不是说真人真事嘛 哎
太可惜了,题材很有意思,灵异中重要的是人心和人情,好几次被感动,但是烂尾了,五六集到底什么鬼?前面埋的伏笔完全没拍出什么。最后,演技最让人出戏的就是女主。
每一次鬼魂出现的时候都会泪目,说明什么?鬼魂一点都不可怕……
以为是灵异片 其实是青春片 还挺清纯温情的 不喜欢那个结尾 阳光少年长得很像我十六岁的初恋……
剧情太空洞,男女主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被譏為玩弄死人的匿名把戲,碰巧一靈驗後就成了醫心善舉?男主角的心態是如此投機,讓他與看似惡役的氣粗議員與眾多求道人別無二致。或許這才是通靈者的真正難題,一道讓短片版女主角想對著夜空空揮球棒去反抗、電視版女主角想靠高校生活去掩蓋的、戲劇批判或不批判都無益改善的現實難題。
青春的肥皂泡泡,治愈系。
仙姑,也有爱情
很感动很治愈的电视剧,剧情没有夸张乱写,而是尽可能的接近现实。没有如韩剧的过度的煽情,让人哭得死去活来,而是温情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那么短暂,我们要珍惜身边爱的人。虽然阿乐的离去看是悲剧,可是重要的是伙伴们都很坚强乐观的去面对,尽管带有伤痛,但是治愈人心。
阿乐好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