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06年拍的,现在看起来仍感觉很新。
看完全剧,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当一个人成为皇帝之后,他就已经不是人了,而是国家机器。
为了国家,必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杀不想杀的人,而这一切完成之后,留给自己的竟然只有孤独。
如此多的处心积虑为了江山基业,所有的刺都被拔掉,不但不能保千秋万世,甚至促进了王朝的灭亡。
个人觉得,拔刺也不能全拔,留几根刺可能会延续得更久点,当然,最终还是逃离不了灭亡的。
朱元璋身上的草莽感和当了皇帝的杀伐果断,让胡军体现的淋漓尽致!
没成功前表现出的兄弟情谊,快成功时的防范猜忌,乃至成功后的狠辣果断,完美展现出朱元璋的帝王本色,可以说仁慈爱民是朱元璋,仗义秉公是朱元璋,残暴无情是朱元璋,阴险毒辣是朱元璋,重情无情都是朱元璋,胡军演得非常传神,堪称最好的朱元璋!
我早就想了解朱元璋的一生,终于有机会在寒假看完这部剧,整部剧的剧情很连贯,大部分符合历史,胡军的演技也很在线,好评好评,下面主要谈一下基于看完这部剧我的一些感受。
朱元璋多次自比于刘邦,其实,他的军事能力远远拉开刘邦一大截,第一次让我感到朱元璋这个人不一般的时候,就是他做行僧时为元军抓住的义军超度,真的很难想象,别人用刀指着他的脖子,他却毫不畏惧,只为了一个刚发生的对陌生人的承诺,就毅然向前,他那时候才刚开始啊,如果被杀就什么都没有了,或许这就是他,讲义气,勇敢刚毅,也正是这件事,让马皇后对他心生青睐,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打动我的那一刻是郭天叙被元军骗,朱元璋直接出兵,但是他兵分两路,一路去打探金陵城的情况,可谓是奇兵,这是这样,让他成功抓到机会,拿下金陵,为他的成功奠定基础。
对待人才,朱元璋非常尊重,他看人很准,直言,咱这双眼睛能看透世间的忠奸善恶!
李善长,刘伯温都被他折服,由开始的试试看到后来坚信朱元璋定能成功,他们两个多次表明这是一个圣君呐,他聪明着呢!
对朱元璋是又佩服又害怕,朱元璋也和刘邦一样认为驭人,其乐无穷,他用刘伯温牵制李善长 用李善长牵制刘伯温,两大能让被玩弄于股长之中。
朱元璋的领袖才能和君主之气第一次震撼到我是在陈友谅攻打洪都的时候,那是他第一次感到害怕,他要杀我,他要我死!
六十万大军对二十万,怎么想都害怕,而且陈友谅狠辣无比,首站即决战,一战定乾坤,他不是来打仗,而是来拼命。
朱元璋躺在地上,瞪大双眼,大汗淋漓,他谁都不见,这就是一个领袖一个人的承担,一个人的抉择,他出来了,他心里有数了,但在这之前,他偷偷藏在门后,将众人的议论记下来,最危险的时候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忠奸,这个抉择好像那么意料之外,要打,要主动出击,可是又那么在情理之中 不打败敌人,怎么能统一称帝呢?
杨宪一事让朱元璋丢脸了,他看错人了,第一次因为看错人哭了出来,再厉害的人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太自信,但是朱元璋经过这个事,可是吸取了教训,他开始秘密筹建锦衣卫,他要知道文臣武将的所有事!
他再也不会那么相信一个人了。
后期的朱元璋更是发了狠一样,毫不留情,他要把一个干干净净的江山交给朱标,他要做好一切,所以宁错杀,不放过,朝廷上下都惧怕朱元璋,可能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他要震慑这帮人,让他们永远不敢行奸佞之事。
一路走来,只有马皇后最了解他,以后没有人再叫我重八了,马皇后去世的那一幕,看的我泪如雨下,既是朱元璋的初恋,又是他的知己,马皇后仁慈贤惠,实为妻之典范,后之楷模,朱元璋在他五十四岁这年嚎啕大哭,悲悯不已,一代开国圣君,为了他的爱妻,他的马皇后,哭的像个孩子,只有他心里知道,那个马皇后藏在衣服里的大饼才是世间最美的美味!
人生如戏,一部大戏演完了,朱元璋的一生也结束了,看完后心里空空的,又感觉好像满满的,有很多想法,一代领袖,开国皇帝,他得到了天下,也失去了很多,人这一生重要的就是要多经历一些事,要珍惜相遇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才是老了之后的回忆。
这才是晚年的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想的事!
1.前半段稍显无聊,后半截直接雄起,看的我茶饭不思,一口气到大结局,主演和主要配角演技很好,至少极其符合我的口味,是我幻想中的朱元璋的形象,与胡军相比陈宝国的就略逊一筹了。
2.但必须指出的是这并非历史纪录片,也不是所谓的历史正剧。
认真的讲这是一部历史演义,可以将它看成是对那段历史和主要人物,事件进行了改编和再创造的影视娱乐作品。
3.既有大的历史框架和基本的逻辑,也有一些野史杂闻的添加,如果是历史爱好者和影视爱好者,这是属于你的饕餮盛宴,如果你是找茬人,和“正剧”爱好者,这对你来说是毒药砒霜。
这部剧将朱元璋和明朝初期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民间奇谭编织而成的一部恢弘灿烂的历史传奇,也呈现了一台啧啧称奇,精彩异常的封建帝王君臣的政治权谋表演。
4个人认为瑕不掩瑜,找准定位,别鸡蛋挑骨头,把它当作经过改编再创的影视作品来欣赏,而非苛求其为“历史正剧”你会收获远超预期的愉悦;把它看作是权谋斗争,君臣博弈的影视作品而非历史作品,你会赞叹剧中的各个角色互相博弈斗智的快感;把它看作是民间历史传奇的演绎而非一板一眼的历史记述,你的偏见会改观许多。
5.另外,仔细琢磨,你会毫不质疑的发现许多角色,事件是巧妙编排,有意设计,似乎在“含沙射影”。
导演和编剧肯定是“阴阳人”。
这些彩蛋虽然不是准确清晰地表明什么观点,抒发什么立场,得出什么结论,但细细品味或者猛地会想起,很有意思,会不禁道出“哦!
原来是这样,我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比如:a朱元璋的那几个亲密战友有没有很像谁?
b朱元璋农家出身,农民起义,喜爱游泳是否令你想起某位伟人呢,哈哈?
c洪武大帝的主要死对头陈友谅的发型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摆着在说这就是常凯申了吧?
d还有就是明朝开科取士第一届的进士朱元璋打破常例,让他们下基层历练实干这是在说什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
e另外,杨宪,急功近利,贪名冒进,为了迎合朱元璋的厚望和期许欺瞒君上,大放微信,这在说什么,自不待言?
f另外我自己发现的一点,可能比较隐蔽,如果你对现代史上教员的背景,经历熟悉的话,也不难发现。
就是朱元璋,本淮西布衣,身份寒微,学识浅陋(其实聪明绝顶,能力超流,胆识过人,善于学习);也许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阴暗面和心里创伤,他对自己早年的出身还是会有些许自卑,对自己学识浅薄既感遗憾,同时对饱学之士,诗书大儒始终又爱又恨。
既尊重仰望,也痛恨如仇敌,觉得他们都是顽固不开化的酸臭腐儒,百无一用是书生,只会空谈,却脱离实际,不沾地气儿。
与刀尖滚来,血中杀去的山野武夫不同,甚至与读书人相比较,认为武人更质朴单纯,而后者则更为心机狡黠,同时也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不亲近,始终尿不到一个壶,不是一路人的感觉。
所以对于那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有一种异常执着的轻蔑和鄙夷,最典型明显的情节就是朱元璋与刘伯温(只谈剧中的影视形象而非历史)这条故事脉络,刘伯温在剧中是朱元璋麾下最为聪明智慧的臣子,朱与他一直爱恨纠葛,相互折磨,刘对朱总是有敬仰钦佩,却也十分惧怕帝王天威;而朱对刘呢,则也是亦有敬仰之情,也不乏憎恶轻蔑之意,朱对他的评价和印象是:过分聪明,总能猜透朕。
孤高自赏,自命清高。
老是仡老归乡,想远离咱,既是惧怕我,也是看不起我。
所以,朱总是捉弄,威吓刘,激烈反感其数次乞骸骨,究其原因,就是心中自卑,对刘这种典型的读书人中的人杰精英,对其才智嫉妒,对其所谓自命不凡的态度鄙夷,这种情绪,从而在朱一统华夏,问鼎中原之后,成为人极帝王后愈发不可收拾,此前的不满加上现在取得的权力,致使朱更加想要征服这些桀骜不驯的读书人,想要使他们不仅在表面上称臣,而且必须从心里由衷的拜服。
必须完全地,根本地通过玩弄,威吓,贬低等诸多方式最终击溃其虚伪无用的气节和自尊,令其完全心悦臣服的忠诚于我,从而收获无上权力带来的征服欲望和驭人快感。
那么最后这个我自认是彩蛋的彩蛋,你们发现了吗?
斗胆对比一下与教员心路相似之处:1.教员的早年经历: 尽管当时在湖南已经小有名气,而且是新民学会的领导者之一。
但到了人才济济、精英聚集的北京,特别是北京大学之后,就大有小佛见大佛的感觉了。
因为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外地青年,没有人会注意到他。
多年之后,他曾以一种略带自嘲的语气回忆这段在北大的经历:由于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愿同我来往……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头面人物的名字,我对他们极有兴趣。
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土话。
2.教员后期对于知识分子异常偏执的鄙薄和轻蔑,改造知识分子的诸多大运动可窥一点教员的内心世界
在看这部剧前半部分时,我只觉得朱元璋情义分明,是个当领导的料子,看到后面大明开国后,渐渐发现后面的事仿佛似曾相识,好像就是几十年以前的事吧,不一样的是朱元璋杀人杀疯了,为了子孙更好的继承大明直接搞大清洗。
而他更仁慈些,希望tz们更好,也揽下思想运动和革命的一切罪名,不要四个伟大,只留一个teacher。
这两年对产学媒的声讨浪潮愈发高涨,人们在呼唤他的归来,其实不必等,我们就是他。
奈何这几年不会再有这般好的历史剧了,《颜真卿》《李清照》都过不了审,反而“迪丽热巴”之流大肆圈钱。
《朱元璋》的剧情、和人物都拍的大部分符合历史,当然也有一些不符合。
可能是为了整个电视剧的进展而做了局部修正,但是大体和历史还算接近。
《朱元璋》里面的故事和人物特点,很符合人的本质、真实面目。
就拿朱元璋本人来说,他有私心、野心、经常刚愎自用、为了一时泄愤,痛下杀手,杀人如麻,甚至错杀无辜,很多不合理不合情的决断都在他看来是正确的。
这部电视剧,不像有的电视剧好人坏人分界明显,有的电视剧把好人演的天衣无缝,没有半点污渍缺点,把皇上演的都是那么兢兢业业、与臣与民同心同德,其实呢?
真实情况有多少是?
《朱元璋》这部电视剧拍的很接地气,里面没有明显的坏人和好人,朱元璋时好时坏,这个就看我们怎么定义好与坏的意义了。
李善长、胡惟庸、杨宪就坏吗?
他们也是勤政的代表,心里时刻是为国家着想,还经常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出良策。
他们唯一的缺点就是功利心重吧,都想官越当越大。
再说他们也是派系纷争而产生争斗,甚至想借皇上的手置对手于死地。
刘伯温就是好吗?
他明哲保身,不出来做官,想撂挑子回归故乡,对于国家来说,这是自私,对于自己来说这是明哲保身。
这部电视剧里面演的很符合现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里面没有明显坏人与好人。
里面感情戏很少,剧情故事线也显得无聊,因为很多剧情贴近历史,历史嘛,本身就这样是干燥无味的。
只有现在一些穿越剧、宫廷剧他们可以把一个故事演绎的出神入化、也演绎的南辕北辙,失去了历史剧的意味。
很坏很坏的人没得,我觉得电视剧里面没得反面角色,像赵高、魏忠贤这种祸国殃民、麻痹皇上、让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大臣没得。
他们都是一心为皇上,只是派系斗争才产生了很多不同意见,皇上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平衡朝廷里面的权力和权利,以达到平衡!
这里要说明一下,看《朱元璋》学习管理,也学会看透每个人都有私心。
这部电视剧很值得看,值得学习,贴近生活、接地气的电视剧少了,洗脑传销式的电视剧看起没意思,如同爵没水分的甘蔗,无味也,也浪费时间。
力荐!
一直对豆瓣评分8.4的朱元璋很好奇、于是潜下心好好的看了看、差点被第一集劝退、因为粗糙的画面、简陋的服装、以及开头幼年徐达以及常遇春跪在朱元璋面前、都让我觉着有种戏说的感觉。
没有尊重史诗、但是越往后看尤其是下半部分之后高潮迭起、将政治斗争以及人性的描写展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可以算是半部神作、看完后发现冯小宁是导演。
这就比较合理了。
其实如果说预算再多一些能够把服化道解决掉、配角和群众演员如果还能选的更好一些。
一些细节上更尊重历史、这部电视剧就绝对封神配得上五颗星。
首先来说从朱元璋的出身、剧中描述是因为马皇后才加入的郭子兴、其实是幼时同伴汤和已经在义军中做到千总的位置,然后写信给朱元璋拉他入伙。
但是朱元璋不想去还把信烧了、只是最后被人告密、被逼无奈才去投的郭子兴。
在濠州的日子是朱元璋很关键的时期、不但娶了郭子兴义女马姑娘。
并且在义军内乱中救了郭子兴、于是提拔的很快。
但是郭子兴却不能容他。
于是他带兵出去打仗来换取生机、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招揽了二十四人、这二十四人成为了大明的开国根基、当然还有一些亲戚、这很符合传销的架构。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信命、朱元璋的身边围绕的全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不管是周德兴、徐达、冯国用、冯胜、汤和、李善长、朱文正、李文忠等等、很难让朱元璋不成事。
前半部分最精华的地方其实就是朱元璋的战略眼光、当你手下有众多谋士和猛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判断和选择的时候、如何从中间选择最优的那条路才是一个领导者的格局、当如何选择先开战人选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弱一点的张士诚、只有朱元璋最终选择了陈友谅、因为张士诚有钱懦弱、不会选择支援陈友谅、反之必定是同时与两方交战、必败无疑。
但是朱元璋在此时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是去救韩林儿和刘福通、作为红巾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这个时刻被张士诚干掉就最优选择。
而且这时候朱元璋旁边还有陈友谅在虎视眈眈、但朱元璋还是不顾刘伯温的劝阻、执意去救。
最后还是拿到了韩林儿这个烫手山芋。
并且他还执意要攻打庐州、给了陈友谅可乘之机率军60万进攻洪都、幸好洪都死守了三个月。
但是剧中死守洪都的是蓝玉、但其实洪都的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立了头功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假谦虚了一下。
朱元璋信以为真以为真的大度、结果没有封赏导致朱文正后面背叛与张士诚勾结。
幸好被朱元璋发现及时把朱文正下狱才没能酿成大祸。
当朱元璋顺利解决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后顺利登基、但是韩林儿这个名义上的皇帝还是得解决、于是他派廖永忠去解决的、剧中又虚拟了一个大虎侍卫出来。
还受胡惟庸的指示。
所有的战事结束了就开始建国了。
重头戏也就来了、剧中是以两拨人作为对立面来诠释的。
一部分是以李善长和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党,这是朱元璋的立足根本,没有这些人朱元璋做不了皇帝、但是一旦建国、那么眼光就不能仅局限于淮西一地、并且全国如果就一股势力那皇帝就属于傀儡一样了。
于是朱元璋开始重用刘伯温和杨宪的浙东党、扶持他们对抗淮西党。
但是在剧中好像把刘伯温塑造成一种不理世事、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回青田养老的圣人、但其实身处权力漩涡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
剧中把李善长弄成了一个只会争风吃醋、好色、做事拖沓的老头子的形象、可是实际上大明建国六大公爵为首的就是李善长。
可以称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是心眼小。
可他与刘伯温之间也是争斗频频。
不像剧中描述的所有人都在针对刘伯温一样。
刘伯温自己没有出面争什么。
可是依旧派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杨宪跟淮西党斗争、剧中印象最深的朱元璋问刘伯温谁适合做宰相、前面都是符合史实的、唯独说到自己的时候。
剧中刘伯温说自己想要退休。
而史实说的:是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
那么嫉恶是皇帝么?
所以说他想当官只是由于太聪明、嘴巴可比较刻薄。
所以不讨皇帝喜欢和信任。
而剧中是刘伯温一直想退休、皇帝不许、而历史上洪武三年刘伯温就被强制退休了。
杨宪也不是治理扬州的事爆发才被干掉、而是刘伯温不在很轻松的就被胡惟庸处理了。
当然刘伯温最后还是死在了胡惟庸的药下、虽然剧中朱元璋很生气、甚至感觉刘伯温之死才是朱元璋要处理胡惟庸的主因、莫名的搞出了朱刘CP出来。
其实处理胡惟庸很简单。
甚至兵不刃血就能解决、但朱元璋是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剧中宋濂说的话很到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基本就是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那么其实就是董事长和CEO的斗争一样。
谁强势一些权力就像谁倾斜。
那么对于朱元璋这个创始人来说、他是工作狂、而且他也喜欢大权在握的感觉、所以他不可能找一个丞相过来分掉自己手中的权力。
于是乎做了个局、轰走李善长之后、让胡惟庸做了7年的宰相、其在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多过分他都视若无睹、等待的就是真正下手的时机、那么占城国来使胡惟庸自己接见就是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稻草、最终胡惟庸案爆发、杀死接近一万五千人、朱元璋也顺利的把宰相这个职位撤销了、直接由皇帝对接六部。
当然宰相只是名义中取消了、他自己和朱棣都是工作狂皇帝、可是后面的皇帝就不是这样了。
于是乎内阁大学士出台了。
往往首辅要比宰相的权力更大。
处理完胡惟庸、就该轮到淮西权贵了、这些都是当年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们、普遍将军们都是属于桀骜不驯一类的、尤其是开国将领、他们感觉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并且战争时期大权在握、执掌生杀大权、这个时候皇帝为了安抚将领就会百般容忍、但是仗打完了、将领的价值就小了、这个时候如果会做人做事把兵权一交、当个富家翁安度晚年还不错、但很多人已经尝到了权利的甜头。
自然是不会放手的、刚好又遇到了一个杀伐果断的皇帝、于是蓝玉案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朱元璋铲除淮西权贵的手段、那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把文臣武将清理了一遍。
也算是为朱允炆上位操碎了心、可惜朝廷核心力量的削弱给了藩王机会、于是乎朱棣才能成功谋朝篡位。
朱元璋可以称的上爱民如子、但是对于手下的官员就没有那么多的善心了、究其本、他小的时候家里穷的吃不上饭,原因都是贪官污吏造成的,所以他对贪官非常痛恨、所以他非常讨厌这些官员、但是他又不得不让这些官员帮他做事、所以极其容易对他们不信任。
也就造成了动辄就大批的官员入狱杀头、就以四大案来说、杀头的官员应该也得有10万人左右。
但就说他杀了这么多人。
依旧没有阻止大家贪污受贿、原因是制度的问题、明朝俸禄太低、剧中体现刘伯温已经做到二品大员了、却依旧经常为吃饭发愁、最后停薪之后家里都掀不开锅了。
其实能看到导演和编剧在影射很多东西、甚至不惜改编历史、包括进士下乡、三年扬州计划、以及封爵和大清洗、虽然很多不太符合现在的主流观点。
但是影视剧本身也能做到警醒的程度吧。
所以我还是抱有宽容的态度的。
演员方面、胡军绝对是一个人撑起了这部戏、从开始的愣头兵、到后面杀伐果断的皇帝、有的时候让人觉着很鲁莽、却又透出一股子机灵劲。
演技真的绝了。
尤其是最后抱着马皇后痛苦的戏使人潸然泪下、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杨宪等主要演员都演得很好。
马皇后也把史上有名的贤后诠释的非常到位、包括吕昶、宋濂等配角也都不错。
就是一些次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真的不行。
非常容易让人出戏。
当你深入了解朱元璋这个人物的时候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属于毁誉参半的人。
他的功劳是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还是少数从南打到北统一全国的、他勤政爱民、打抱不平、尤其恨以权压人之辈、而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出身贫贱、导致自身不够自信、权利欲望又非常大、控制欲也很强、还擅猜忌、不信任任何人。
动不动就知道杀人、制定的国策都有局限性、导致后期无法运转。
先吐槽一下雷点。
这剧粗看还可以,写意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主角刻画的也还不错;但是近看细节忒不讲究,很多配角的造型和演技令人不敢恭维,一些对史实的改编也别扭。
比如陈友谅的大光头(真的不是影射什么吗),徐达成了莽夫,蓝玉的事迹移花接木,又比如一些奇葩台词,什么“大人太浪漫了”、“扬州三年复兴计划"(真的不是又在影射什么吗),古代的帝王将相时不时的蹦出几句现代党政报告的语言,简直穿越。
哭笑不得之余百度一查,编剧朱苏进……新三国的编剧……也就见怪不怪了。
吐槽完毕进入正题。
胡军是个好演员,演得非常有层次,剧中的朱元璋,年轻时候文韬武略,知人善任,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质朴可爱的一面,有时候耍耍驭下的手腕,嘴一撅狡黠一笑,冲淡了帝王权术的寒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基业的建立,百业复兴,可爱的义军首领朱重八渐渐成为了专断多疑的大明天子朱洪武,夫妻,父子,亲戚,朋友,同乡,这些人伦都被君臣二字压过去了。
剧末苍老孤独的朱元璋建起了皇权最稳固的帝国,也失去了最爱的发妻和最倚重的长子,失去了当年白手起家的老战友们。
夫妻的爱情,父子的亲情,朋友乡邻战友的友谊和义气,这些都是人的感情。
富有四海的朱元璋,是一个皇帝,是明帝国的至高独裁者,是一个政治机构,是权力的符号,唯独不是人。
正常人当不了独裁者,独裁者都不是正常人。
百官觳觫,百姓就真的能安居乐业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和蒙元异族、元末乱世比烂,那是耍流氓。
再说刘伯温,郑晓宁演的刘基,不是民间传说里的神棍刘伯温,而是被理想信念(或者说名垂青史为帝王师的欲望)绑上权力战车的可怜儒家知识分子,他是个智者,并不全知全能的、有缺陷的智者,早早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可奈何,挣扎着想抽身自保,却依然一步一步陷入泥沼。
开头那位意气风发、清高倨傲的高山名士,被朱八八连哄带吓唬折腾了三十多集,虐成了病弱小媳妇,有病不治只求一死。
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也看到所有人的结局。
他看到了朱元璋是可怕的,伴君如伴虎,可是作为一个古人,他也跳不出君臣的圈子。
绝对权力是可怕的,剧里一个个围绕权力营营汲汲的文臣武将不论忠奸贤愚最后都逃不过白刃加颈,不死也得丢掉半条命。
刘基死了,解脱了,儿子没逃过去,那是后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想”藏之名山‘的遗稿,到头来还是要给皇帝的。
电视剧里,编导让刘基临死前想的还是朱元璋、马皇后的知遇之恩,殊为可怜。
古人也就只能这样了,希望后人可以不至于此。
PS:大爱郑晓宁老师,老帅哥,嗓音迷人,自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气场,穿上士人的袍服,太像想象中的古代高级文官,苏苏苏苏苏。
李善长演的也好棒,老演员演技就是好,长得虽然不是帅爷爷,但让人挪不开眼,演起来非常有层次感。
剧里的李善长,跟刘伯温是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互为对照。
他们明争暗斗了一辈子,谁赢了?
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
通篇看下来,剧中的两对师徒,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杨宪,可以说是两两对照。
权力欲弱的刘伯温,没能全身而退,权力欲强的李善长,逃不过权力反噬。
杨宪,胡惟庸,更是下场极惨。
刻画杨宪,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
历史上的杨宪是有争议的,案子是不是冤案,这是历史学家的事,我只说电视剧里的杨宪,亮相无比主旋律,儒生肩挑重担,胼手砥足,重振扬州(复兴扬州的三年规划超额完成这个设定不能细想,越想越觉得是影射),帮助老师刘伯温对抗胡惟庸射来的明枪暗箭,怎么看都是个正面人物。
但随着剧情一步步推进,他的真面目也显露出来,一个可怕的酷吏,而他被惩治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酷吏,是因为他搞面子工程欺骗皇帝。
他死了,被胡惟庸奉旨处死了,这不叫伏法,叫死于政治问题。
胡惟庸也一样,我们都知道他是奸臣传上的人物,演员长得也着实不像好人,开头貌似忠厚可靠,其实笑里藏刀,处处针对被观众预设为好人的刘伯温,怎么看都是板上钉钉的奸臣。
但电视剧里胡惟庸死得比杨宪像样,倒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佞臣(。。。。
),颇有一点生不得五鼎食死当五鼎烹的劲头。
演员演得其实不错,但长得,一看就是反派好吗……多眼拙才会认为他忠厚……最后胡惟庸也死了,死得很惨,可他这也不叫伏法。
剧里没人是伏法而死,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法。
马皇后演得也非常好。
对剧雪的印象是蔡文姬,好美好端庄。
剧中的马皇后,代表了朱元璋的人性。
马皇后死了,朱元璋身上也就没有什么人类的东西了,只剩下皇帝这个残酷无情的政府职能机构。
可惜,可怜,可叹。
汤和的演员,是小时候看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庞涓,帅大叔上将军哪儿去了,这个胖大叔是谁啊,泪奔。
徐达的人设不吐槽了,这个赳赳武夫是谁啊?
说好的儒将呢?
剧里采用了朱元璋送烧鹅的设定,真真假假就这么一看吧。
我看着这演员就想起耶律洪基,这儿跟萧峰再续前缘了,当年耶律洪基逼得萧峰自尽,如今徐达被朱八八送了烧鹅,真是冥冥之中的轮回(呸)。
想起金庸小说里,也不知是原创还是哪儿找出来的曲词:无官方是一身轻,伴君伴虎自古云。
归家便是三生幸,鸟尽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
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谁及徐将军?
神机妙算刘伯温,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
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
恨不能,得便处投河跳井。
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
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最后借用一句评论金瓶梅的话评论这一版《朱元璋》: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希望,也仅仅是希望,这段儿充满了即视感的历史,永远只是历史。
这部电视剧看过很多遍了,粗制滥造的方面有很多,不过在人物的塑造上非常饱满有力。
马皇后的精明正直,李善长的外宽内忌,刘基的智慧与放纵,还有一堆检校的尽忠职守,都表现的非常到位。
不过,最到位的还是对朱元璋作为一个成功的开国皇帝在做事素质和心理气质方面的表达。
先说做事素质。
选取发现殿试大殿的场景为例。
朱踩坏了一块方砖,看起来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周围的下属大臣都说可能是偶有疏漏,而朱就能够透过现象立刻直达本质,就是要揪住这一点点的小事不放,顺藤摸瓜,全然没有维护帝王形象等等考虑,气急败坏大喊大叫,用最残忍的手段处理掉犯罪的人。
这是一个缩小版的空印案,也是一个毛泽谭被当街揍的翻版。
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素质是要把事情做扎实,不留一点纰漏。
不仅如此,还要驱动下属也要这样做。
所以开国帝王往往是苛刻的,冷酷的,因为他们知道对错误零容忍。
第二个是心理气质。
选取刘基见到的朱写的纸条:“孬种,咱白养了你”。
作为一个领导人,要驱动手下人去做事情,一方面精神上要和大家融为一体,能够体会成员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调动成员去认真工作;另外一方面,又要有一点把人物化资本化的能力。
如果不资本化物化,感情上移情过度,就会被别人的感情消耗太多的感情能力,从而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
典型的如张士诚,太爱护手下,不愿意为了更长远的将来让手下牺牲,最终结果是和手下一起玩儿完。
第五集:那一刻,我欢喜,我快乐,我甚至有些感激他,我是多么盼望着和他成为真正的兄弟,但是我后来明白了,每当这种人说出最甜蜜的话语时,也就是最可怕的时候到了。
第六集:兄弟,要论分餐露宿,你可没我在行,当行僧那一会儿,我每天都露宿野外,一觉醒来,全身都埋在雪里。
第七集:陈野,他是为银子打仗,谁给的银子多,谁就是他的主子。
咋不是神,咋只是觉得,那个人的味不对,说起话来,甜得发腻。
你怎么知道陈野不可信任呢。
先生,咋元璋最擅长的,可能不是打仗,是观察人心。
你感觉到没有,咋大哥比以前能多了,也厉害多了。
以前,他的性情和咱俩一样,实在。
可现在呢,他也学会了杀伐决断,恩威并用。
真中有假,假中又有真。
先生,都看到了吧,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进城之后,很多官兵都得意忘形,军纪越来越涣散了,如果再不严加整治的话,日后定出大事。
上位真是见微知著,义军的弟兄们多数来自山林草莽,他们不守规矩,也讨厌规矩,可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前面的战争戏一塌糊涂,群众演员忒不敬业了·······里面胡惟庸倒是亮点
主戏还可以 支线太次...
不得不说胡军演得真绝啊! 各种场合情绪饱满,感情流露自然!一个狠辣多疑的君王形象生动矗立在眼前! 但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又是那么的溺爱孩子和宠妻! 查了剧中各种人物的境遇和身份以及人物性格,相似度颇高,特别是刘伯温,一点都没神话他,天神降落人间,兢兢业业成了诸葛亮! 这竟然是一部历史正剧!
从乞丐和尚到吴王皇帝,可谓千古一帝朱元璋。他有一颗想要征服世人的心,可惜刘伯温从未心服,如果朱标早日即位,那刘伯温是不是可以施展平生所学了?朱元璋拥有伟大的才能,识人的双眼,唯一欠缺的便是自我反省,过于自信,还有点自卑。汉武唐宗的罪己诏,非但不会使他们的威名受到影响,反而让他们成为更伟大的君主,这一点上朱元璋不如。刘伯温如张良,然而朱元璋不是刘邦,可叹可惜。
恩威并施,上意难测
找一个满族人演朱元璋就是最大的侮辱
比《洪武大案》强太多了。胡军演的朱元璋完爆李立群。
配角举手投足表演痕迹很重,场景道具有的瞬间叫人出戏,有的则显得较为草率。但是,但是!剧中主角演绎精彩,有血有肉,剧情设置有更加突出了每个人物的特质,朱元璋,皇后,朱标,刘伯温,李善长,徐达……这一大批的角色让人感觉就站面前,重现了那段大明初创史。
可学之处太多
烂片一部,居然用鞑子演我高皇帝。剧情简直是平行世界,纯纯各路野史大杂烩。另外把大汉英雄陈友谅黑成翔,对朱元璋北伐事迹一带而过,埋没了太祖功业的一个主要方面。
咋这么高分?!都不懂历史我无话可说,但都没看看过电视吗?!有人说只有第一集有点问题,硬忍着看了几集,我想问,哪集没问题?!人物纸片化,为了塑造主角其他角色都是棒槌一样的存在,到处都是表现痕迹,台词恶心幼稚,动画片式的勾心斗角。编剧不懂历史就别瞎写,几乎都在硬凑剧情,幼稚的地方都懒得去说了,连朱元璋名字的意义都不知道,已经懒得吐槽了。那些评高分的,你们是认真的吗?!
所有謳歌帝王的劇都是史
后半部不错!
总体感觉看下来啥感觉呢,感觉剧情太快了。真的是快。还没反应过来都快当皇帝了。感觉马皇后虽然挺不错的,但是做事也确实有的时候并不妥当。朱元璋那一招记纸条太牛批了。真的是无敌了。刘伯温要被他吓死了。在家修养都被拖回来了。李善长也是惨。感觉整个官场也起起伏伏,没人能一直停留在权力中心,除了皇上。朱标死的太早确实遗憾。整个明朝的底子都打好了。感觉他不死也能发展的不错。媳妇儿子一死,朱元璋直接开始连杀了。无敌了。晚年杀了好多人啊。电视机里面没有说的太细。感觉朱元璋开始的时候确实忠义无双,后面也确实独断专行。开国皇帝的功过有点难评啊。不过他喜欢折腾人。真的是残忍。锦衣卫也是够毒的,
感觉比《贞观之治》好看一些,虽然本能地不喜欢朱元璋。在这个片子里,刘伯温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个开明的现代人文主义者,而朱元璋则是处心积虑的威权专制者。马皇后,真的很棒撒~
一直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切片,来看看,还行吧只能说
你就是馋她的身子,你下贱!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般般,虽然群星云集,但是制作一般。
黑料合订版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