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吐不快。
这个男的就是我爸本人,太像了,一举一动:每次出轨后的辩解,每次犯错后的仿佛无辜,自动化PUA,自尊自大,纠缠不休,对孩子的溺爱…他生活中仿佛有用不完的活力和幽默,仿佛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爱的人也要是天上最亮的星星,然而在细节中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无尽伤害,百般忽视;爱的时候仿佛倾其所有,要不计后果把最好的都给对方,其实所有人根本在他的内心深处一文不值,他的付出局限于一时冲动;曾经和自己在一起过的女人绝不允许其他男的染指,搬出孩子来给对方上道德枷锁;有暴力倾向,冲动的时候可以毁灭一切(尤其是开车的时候),平静下来又似乎自我厌恶不停认错,磕头保证改过自新;一辈子都像孩子,一辈子都自私至极,只有对他毫无感情的人才能在他的魅力和折磨中幸免于难。
看到女主在这样的折磨中逐渐崩溃,就仿佛看到了我妈,曾经那一切仿佛精神病一样的行为。
有一句话说的太好,“有瘾的是他,而吃药的是她”这片子里女主的原罪就是曾经原谅和忍耐过。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忍耐这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不及时止损?
为什么这么傻?
因为有爱的能力,因为不那么自私,因为相信人性本善。
农夫为什么要救蛇?
没有给五星是因为不觉得审美上非常戳我。
但这样讲故事的方式不错,足够克制。
爱情和婚姻都不是坟墓,真正有毒的是人。
1. 《我的国王》简介《我的国王》(Mon Roi,英译My King,港译《恋上错的人》,台译《我心深爱的国王》)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法国电影。
它以女主角Tony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呈现了一对有不同背景和个性的伴侣,从相互吸引、热恋、怀孕、闪婚,到吵架、离婚、离婚后的爱恨纠缠,再到最终分开的情爱经历。
女主角Tony是一位严谨认真、工作出色的律师,男主角Georgio是一位浪漫温柔、阔绰迷人的餐厅老板。
电影交错呈现女主角独自在疗养院的疗伤过程和她过去起伏不断的感情经历,从热恋时的干茶烈火,到婚姻中的忌恨争执,再到当下在彻底分开后女主角的独自神伤,电影只有短短两小时,但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
2. 从「爱情三角理论」看电影里的情爱关系对情爱关系的系统化研究和理论在不断发展。
Erich Fromm(1956)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个别性的情况下与他人的结合」,成熟的爱具备五大特征: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Ira Reiss(1960)提出「爱情发展车轮理论」,把爱情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形成契合、自我揭露、相互依赖以及性格上亲密需求的满足,这四阶段循序渐进,当车轮顺时针旋转时,爱情正向发展,当关系遇到阻碍、车轮逆时针旋转时,爱情负向发展,可能导致分手(Reiss,1960)。
Robert Sternberg(1986)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的三个重要元素为亲密、激情和承诺,不同类型或阶段的爱可被视为这三个元素的不同组合,每个元素的相对重要占比会随时间而变化,而一段基于单个元素的关系的维系时间不及基于两个或三个元素的关系的维系时间长。
本部分将主要以「爱情三角理论」为框架来分析《我的国王》里的情爱关系。
「爱情三角理论」中的「激情」,指因某人产生的浪漫感觉及性吸引力(Sternberg,1986)。
《我的国王》的男女主角在相处的十年间一直保持激情。
关系刚开始时的激情体现在女主角Tony在夜店被男主角Georgio吸引并主动搭讪;也体现在Georgio在第二次和Tony见面时便带她参加婚礼,过后双方发生性关系,在床上Georgio就对Tony说了「我爱你」。
即使离婚后双方仍激情不减,Georgio不断找机会与Tony做爱、旅行、吃饭;Tony虽然在理性驱使下主动结束了和Georgio十年的纠葛,但当她和Georgio在儿子学校的家长会面重遇时,镜头仿真Tony的视角一次次观察Georgio的外型、仪态、谈吐,表示Tony在感性上仍被Georgio吸引。
尽管Tony和Georgio激情不灭,但他们最终还是走向分离,这与爱情三角中「亲密」和「承诺」元素的减弱脱不了关系。
「亲密」指伴侣闲的彼此依恋,需要双方愿意分享感受、打开自己以及为对方提供情绪支持;「承诺」指有意识地选择坚守对彼此的忠诚(Sternberg,1986)。
在电影中 Georgio是拥有更丰富情爱经历且更强势的一方,所以他在亲密和承诺的选择和表现对关系的维持更加重要。
在关系伊始,Georgio 主动向Tony表现了亲密和承诺:他坦露自己在长期照顾一个有情绪困扰的前女友Agnès;他坦白自己年轻时选择不断和年轻貌美的姑娘厮混来获得安心感,但表白说自己现在只想要Tony;他很快就对Tony说「我想和你生个孩子,我是认真的……我不是心血来潮,是真的想要而且需要一个孩子」。
作为感情和生活都相对平淡的一方,Georgio的情爱经历和态度对Tony来说并不容易接受,但感受到Georgio认真诚恳的自我揭露,听到他说希望和自己生孩子——一个对未来共度余生、共同对另一个生命负责的承诺,加之有干柴烈火一拍即合的激情,爱情的三角已经齐备,所以Tony选择了接纳、相信并付出自己的爱,所以很快热恋、怀孕、闪婚。
然而,婚后不久爱情三角就不再稳固。
一方面,前女友Agnès在得知Tony怀孕后企图自杀,让Georgio重新把许多精力放在照顾Agnès上,这让他对Tony和儿子的关注减少,他与Tony互相依恋、支持,敞开心扉沟通的亲密状态也被破坏。
另一方面,Georgio纵情社交、不够顾家等个性逐渐表露,Tony更逐渐了解到Georgio对她有不少隐瞒,如吸毒、债务、疑似出轨等,因此Tony对Georgio做过的承诺的信心不断下降,她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难以继续和Georgio建立互相信赖、支持的亲密感。
Tony的情绪问题促使Georgio更加选择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分居、独自在圣诞节旅行、吸毒等来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但因为仍有激情,Georgio一直不愿对Tony放手。
Georgio以为自己处理好情绪,只呈现关系中的激情元素,就能留住Tony,殊不知Tony所需的亲密和承诺元素Georgio一直无法给出,因此两人最终走向了分离。
因为一篇影评,也因为这个电影名字去看的这部电影,看完以后又去豆瓣上搜了所有影评,发现没有一个跟我的观点是契合的,于是来说一说我的感受。
电影本来就是从一个女性视角讲述的,所以可能女生更加容易理解汤尼的感受,也因此看完电影以后大家更加痛恨男主乔吉奥,怨声载道,说他是渣男,所有的逻辑都是渣男逻辑。
当我最初想要看就是因为影评里面说看这渣男是怎样的渣男逻辑,就算不看电影只看名字《我的国王》就可以感受得到女主强烈的爱和自备,感受到男主的偏执强悍以及高高在上。
我只是在好奇,这段爱情要怎样拉扯,会怎样结局。
简单点说,我就是来看戏的。
因为本来对乔吉奥的地位就是渣男,所以一直在想他会怎样渣着还让汤尼爱的死去活来。
果然,爱情的初见都是美好,平凡的汤尼却被乔吉奥当做公主一样对待,只是前提是他是国王,这个爱情国度里,他是有绝对的支配权,他也强烈要求保持自己的支配权。
当然,他的优雅,他的成熟,他的智慧,他的浪漫,所有的一切一切,足够给他这个底气去强悍,有过荒诞不羁的从前,曾经只追求模特,觉得这样才显得自己很牛。
但是突然遇到了平凡的汤尼,平凡中却又有着独特的味道,有着自己的敏感和情绪。
往往敏感的人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悲伤,当然还要包括快乐。
所以乔吉奥所做的一切的浪漫的事都让汤尼受宠若惊,一步步沦陷,觉得是真爱,这种感觉对于乔吉奥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他自己能感受得到他渐渐地就可以支配汤尼了,包括生孩子,包括谈论的话题,包括对待前女友的态度,一切的一切都是,也必须是由他说了算。
于是他们有孩子了,结婚了,开始进入彼此的生活。
这才是故事冲突开始的地方。
生活不是只有谈情说爱,婚后他的错不是变了而是没有做任何改变,依然放荡不羁爱自由,依然照顾着前女友,依然晚归。
前女友也是为了这个国王精神抑郁,甚至自杀,当自杀的那一刻他终于醒悟,这都是他造成的恶果,于是想要弥补,于是随叫随到,关心备至。
可是忘了他自己已经是有妻子有孩子的人了,忘了前女友自杀是因为知道他的妻子怀孕了。
他并不是渣到了任意伤害,各种不负责任,相反,正如他最后所说的“我没有对你家暴过!
我也是为这份爱,这段婚姻努力过的,努力并不是呐喊,歇斯底里,流血”,他只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他觉得应该负责的事。
他认为他搬出家是为了让两个人更好的相处,他认为嗑药这件事关乎他男人的尊严,所以不能让汤尼知道,他认为在朋友面前的样子最重要,他认为优雅高于一切。
同样汤尼的回复也让他无言以对“没有家暴又怎样!
精神虐待就不需要负责吗!
你造成的伤害远远比家暴还要严重的多!
”记得还看过一部法国电影,《爱》,是一对老夫妻的故事,丈夫绝望而无奈地亲手结束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的生命,再追随妻子的灵魂而去。
法国电影感情细腻的让你心痛真的是感觉痛的呼吸不过来,难过难过到说不出话。
除了细腻以外最大的特点是,从不去完美化一个人,没有十恶不赦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没有单单一方的错。
而且如果你真的体会到影片里的无奈,你会发现谁都没有错,谁都有自己的苦衷。
只是最后就是个悲剧。
所以乔吉奥在离婚以后幡然醒悟了,离婚以后的十年他更爱汤尼。
正如汤尼在训斥他为何坚持要去照顾前女友时所说的“你总是为你之前的错误买单!
”,当发现真正失去了他的王国,他才发现自己这个国王毫无意义。
于是离婚后他花了十年时间去讨好汤尼,去爱汤尼,爱他们的儿子,苦苦的等待。
因为毕竟他还是自己的王,在一次次让汤尼继续迷恋中更加自信。
虽然他也发现他们之间有分歧,比如说作为汤尼居然为一个对待妻子很恶劣的富豪去辩护,还自豪于能接这么大个案子。
他强烈反对,你怎么可以为一个混蛋是辩护!
汤尼说这是我的事业,你不可能再去像以前一样要求我!
我们早就不再是夫妻了!
可能这一场面又让乔尼奥想起当年欠债家里的家具被强行搬走抵债,汤尼很生气,直到他又花钱把家具赎回来,汤尼很感动。
但是他还是屈服了,他在这场爱情中终于低下了头认输,不再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他去律师事务所找汤尼,说“不要再逃避了,我知道以前都是我的错,我已经改了,都改了,前女友也不管了,正如父亲说的‘你拯救不了自我放弃的人’,我也不嗑药了,我也不晚归了,我甚至都不迷恋酒精了,我觉得咖啡很好,我知道你逃避只是因为你爱我。
能不能停止相互折磨,重归于好。
”浪子回头了,可是,汤尼不相信。
十年的时间让她越来越觉得这个男人,这个她的国王,骄傲如此,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如果相信就会在乎,如果在乎又失去了自我,于是旧事重演,又是一场伤。
但是国王还是不理解,乔吉奥问道“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如果爱,我已经全都改了,你还想要怎样?
你是不是爱上其他人了!
”在他心里,只有这么一个理由可以拒绝自己了,可偏偏这个理由刺痛了汤尼,如果可以爱上另外一个男人,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还是没有摆脱掉这个男人!
他还是不懂自己。
于是汤尼嘴硬道“是的,我就是有爱的男人了”。
国王彻底溃败,然后坚持“你不能让那个人碰我的儿子,那是我的儿子,我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不能来玷污我的儿子。
”这个骄傲的男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骄傲,于是两个人分道扬镳。
直到汤尼腿受伤,在医院里康复的阶段这个男人也没出现过。
在医院里一帧帧地回忆着过往的画面,电话里面对儿子的质疑和迷惑,哽咽的回答道“我和你爸爸并不是不相爱才离婚的,绝对不是,我们曾经很爱,为彼此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我们只是性格不合,相处的不太好才分开的。
”在这场回忆里,汤尼肯定也发现自己的歇斯底里并没有让这段感情变好,反而是恶化了,直到自己抑郁到自杀,直到离婚后十年的纠缠,她从没能摆脱,也没能够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其实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改变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后果,最后两个人都伤痕累累不过是都想让对方改变,都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
当儿子学校老师约了乔吉奥和汤尼谈话的时候,刚从医院康复回来的汤尼,刚从所有的伤痛回忆中反思过的汤尼,在乔吉奥一出场就深深的又迷恋上了,看着这个男人优雅的笑,看着他骄傲的说儿子的优秀是继承了他母亲的优点,当然也有我这个父亲的。
我的父亲也是个非常优雅的人。
然后眼神扫过汤尼手上戴的几年前自己送的手表,仿佛在那一瞬间释然了。
或许他终于明白汤尼所说的“如果你爱我,应该希望我幸福,而不是再去把我拉回到你那不堪重负的爱情里。
”所以当他看到汤尼的时候就说“你变了,变得平静很多,更平和了。
”,当他看到汤尼还戴着那块手表,终于理解了汤尼,所以选择放手,说了再见,转身就走。
留下汤尼一个人惊愕,一个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明明在刚才的时候还在想原谅,还在想再迷恋期中,可是这个骄傲的优雅的国王就说了再见然后再见了。
所幸的是,终于,汤尼也学会了在国王离开的时候继续平静地应付一切。
所以就是这样,谁都没有错。
我们爱上一些人是因为这个人的某些特质,而当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又发现最可恨的也是这些特质。
于是又想方设法地去改变。
于是相遇很美好,只愿爱如初见,于是相处很多磨难,甚至两两相厌。
于是,开始去想,相忘于江湖也好过两两相厌。
可是爱并不意味着注定是遗憾,所有的爱情都不可能完美,但只要两个人都努力,只要有一个人愿意退让,就可以坚持的下去。
所谓做国王还是做王后,如果没有那个你爱的人也爱你的人,这个国王王后的掌控权还有意义吗?
最适合相处的模式应该是我是公主,你是王子,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像致橡树里所说的,根独立而枝叶却紧紧相依。
没有绝对的错,没有一方的错,相互承担,才有了家庭,而不仅仅是爱的国度里孤傲的王和卑微的王后,或者相反。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幸存者必看电影女主本是一个独立自主,乐观向上的女律师。
直到遇到渣男。
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女主如何被爱轰炸,然后被快速绑定。
男主运用各种心理操纵手段,投射,煤气灯,语言乱炖,卖惨等,男主吸毒,出轨,一直用前女友三角测量女主,并且前女友也是受害者,为男主自杀。
女主被一次次伤害 ,经常情绪爆发变成一个大家眼里的“精神病” ,并将攻击性向内,自虐,自杀,自我洗脑,自我pua,抑郁,最后陷入习得性无助。
并且无法走出来。
男主将一个自私,巨婴,毫无责任心npd诠释的淋漓尽致。
爱情过山车,情绪暴力,控制,威胁,在离婚阶段,男主瞬间暴露出真面目。
遇见渣男在爱轰炸阶段很难不心动,哪怕是女主这样的女性。
但是女主有无数次机会走出来。
希望每一个幸存者都珍惜今天,你能离开npd最早的一天。
今天聊一聊法国电影 《Mon roi》:中文名《我的国王》。
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女律师汤妮(艾玛纽尔饰)滑雪受伤疗养时,回忆起她曾经历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爱情。
故事随着回忆展开,好处是观众不必太揪心,至少知道女主角最后还活着。
女主角一亮相就让我索然无味,如此路人的长相怎担此大任?
可事实证明,颜值这玩意在独立电影中真的很次要(这一次奥斯卡的众多提名电影中,女主角没几个年轻漂亮的,最后拿了小金人的弗朗西斯已经不能用不漂亮来形容了,可是在毛怪眼中,她光芒四射,魅力无穷),一个艾玛纽尔可以秒杀十个范冰冰。
爱上浪子,注定万劫不复。
可是热恋时的快乐也无与伦比。
长相、身材都极普通的女律师汤妮,爱上了风流倜傥、自由不羁的餐厅经理乔治欧。
她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就知道他就是她想要的人,他风趣浪漫、成熟包容、关键是懂得艾玛的灵魂,彼时艾玛眼中的光芒连作为观众的我都眩晕了。
十分明亮十分动人。
无论尚还年轻,或颓然老矣,爱情都是战争,输赢早已注定。
汤妮爱乔治欧,乔治欧也爱汤妮,他们的爱是真诚的热烈的。
所以很自然的,因为爱,所以他们结婚,所以他们生孩子,所以他们计划共度余生。
我们都是被童话耽误的孩子,小时候我们听到的故事统统都到这里结束,可是成人的电影却往往是从这里开始。
一切都似乎是美妙生活的开端,可是那个如此默契如此热情如此温存的爱人怎么会突然照顾前女友、突然搬离家、突然冷淡疏离?
那么体贴温柔的人为什么嗑药成瘾,汤妮深陷爱情又深陷绝望,情绪数度崩溃,艾玛演得极有张力,初为人母后的滂沱狂喜,愤怒时用拳头击碎玻璃,在大雨中如野兽般嘶吼,靠百忧解存活,见到故友时的惊惶,最后了无生趣吞下一堆药。
我曾经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一个人孤独终老。
其实不是,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是深陷执念的泥潭,在无价值感中迷失方向而不自知。
她选择了离婚,可是她的内心没有选择离开,离婚十年,她还是没有摆脱他对她情绪的主宰,她还会失控,伤害自己,她依然和他保持亲密关系,她依然视他为国王,她被脆弱复活,被欲望屠戮。
她一直生活在炼狱中。
最后在滑雪时,故意摔断腿,是对自己的惩罚,也是对痛苦的转移。
可是受伤的腿尚还跛着,又甘心拥抱迎面而来的你。
这是她摔断腿后在康复中心训练的图片,神色宁静,目光柔和。
而也是那段时间,乔治欧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的心理和生理同时进行着康复训练。
她在电话里哽咽的对儿子说道“我和你爸爸并不是不相爱才离婚的,绝对不是,我们曾经很爱,为彼此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我们只是性格不合,相处的不太好才分开的。
”这是难得的自省,女性很难从一段关系的破碎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因为把责任归结于对方,自己当受害者,实在是一件省心又省力的事。
那意味着自己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记得她曾勇士般的在庭上说:那个已经被我们毁掉的已经破灭的幻想,正是我们的自由。
想要真正的热爱自己的灵魂就必须抛弃一些,想要纵身一跃就必须战胜那害怕高度的心理。
你们一定活过,你们也一定失去过。
法式电影的深刻和思辨在这里显山露水。
影片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们不知道这对相爱相杀的夫妻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其实在不在一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重获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李宗盛唱:“若我们的爱是个错误,愿你我不会白白受苦。
”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总该自己承担人生,这是每个人的功课。
每一个人都应该尝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即便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有没有可能过好这一生?
试想一下有这样一个男人,他自由,浪漫,多情,性感,他会在酒吧门口好像还带着点恳求的说“来我家吃早饭吧”,会问你想不想要他的电话号码,紧接着把自己的手机抛给你,会在晚上紧张的要起来熨衣服,只是因为想要一个孩子。
如果有这样一个男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谁能有抵抗之力?
女主托尼也同样没有,她是个律师,象征着绝对理性的力量,她自信又快乐,她会在酒吧看到曾经见过的乔治就主动和他搭讪,会禁不住去他的家,会不顾一切的进入他的生活。
乔治爱这样的她,所以他说“我眼里的你一点都不普通”。
就是这样一个浪漫的人和渴望浪漫的人,他们在一起,会毫无顾忌的大笑,会随时随地亲吻,会躺在床上玩幼稚的游戏。
爱的时候有多美好,不爱的时候也就有多痛苦。
自从艾格妮丝的存在让怀孕的托尼感到痛苦后,她就开始游走在崩溃边缘,她不再自信,不再游刃有余,曾经让乔治爱上她的那些个性,她如今所剩无几。
她变得更敏感,更多疑,更歇斯底里,经常发脾气,经常哭泣。
所以乔治离开她,似乎也不太愿意看她。
其实我觉得乔治在爱里,是很严格的,他不允许爱人出错,不允许对方变成他不喜欢的样子,一旦不是他喜欢的样子,他就不再钟情于对方,甚至会伤害对方。
托尼要离婚的时候,我震惊的是明明看起来是乔治伤害托尼更多,但他似乎并不自知,他永远有本事说出“托尼,我不能按照你想要的样子活”这样的话,还让人无法埋怨他。
而后他们离婚,但关系却变得更亲密起来,因为托尼又变的快乐,自信,成功,这又深深的吸引着乔治。
但他们却不能再在一起,因为托尼深知乔治不适合自己,真正适合在一起的人,应该是包容对方的一切,而绝不是只有在对方展现出优点的时候才愿意趋之若鹜的人。
电影只从托尼的角度来进行讲述,毕竟名字是“我的”国王。
所以我们无从知道更多乔治的过去,他在独居的时候有没有别的女人?
他和艾格妮丝的关系到底是怎样?
他怎么会欠那么多钱?
但即使没有这些,我们也不觉情节发展的很突兀,因为整部电影只聚焦到托尼和乔治两个人的情感纠葛,只聚焦托尼爱着乔治过程中的快乐与煎熬,其他的,我们通通可以不计较。
其实我觉得乔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永远有本事带给人快乐,永远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
他会在沙滩上牵来两头小马,会在餐厅为了给儿子过生日假装出糗。
他有这样的本事,只是在于他想不想展现。
他自由散漫,但又富有风情,你前一秒恨着他牙痒痒,后一秒又疯狂的爱他。
我觉得任何一个和他在一起纠缠长时间的人,都没法依然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
所以托尼和前女友那些极端的反应,都反应出乔治有多大的魔力。
题外话:文森特.卡索是我见过最性感的男人,他不是典型意义的帅,但他浑身散发着一股斯文败类的气息,所以看他饰演电影中的乔治,觉得就是他本色出演。
最后放一张他的帅照结束
#影# 2015《我的國王》《Mon roi》8/10“膝蓋意味著放開手的能力,意味著讓步,甚至後退……這是一個只能向後彎曲的關節……”很少在電影開頭3分鐘就被一擊即中,疼得不能自已:一方面看到女主那受傷畸形的膝蓋,稍微碰碰就倒吸冷氣的疼,另一方面聽完醫生這段話,心墜入黑洞的疼……這是個關於愛情SM的故事,男的不壞女的不愛,作天作地互相折磨,兩隻刺猬擁抱在一起既溫暖又互相刺傷,但分開後卻發現結疤的傷口離不開對方……一開始我都還站在女主這邊譴責渣男,但最後女主和一群男病友瘋癲的時候,終於明白這類自作孽不可活的事情,其實沒啥好同情的:女主看似受害者,但從頭到尾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在SM的關係中,主導者看似是施虐者,但真正的掌權人一直都是受虐者。
愛了又恨,離了又合,真的是需要那種疼痛來刺激無趣的人生嗎?
兩個主演演技無法挑剔,唯一可惜就是歲數大了,演十年前浪子玩女,皺紋實在讓人很難裝嫩。
男主撩妹技巧高超,法國壞男人那種雅痞讓人臣服,特別是一開始問“我可以給你手機嗎?
”女主以為是手機號碼,想不到他一下子把手機拋給女主,隔著車子把手機密碼喊出來,帥到爆,大寫的“服”!
可惜角色有點單薄,像個紙片人,在和父親與前女友的展開環節沒有把握好豐滿角色的機會。
女主就不一樣,笑得撕心裂肺,哭的稀里嘩啦,說流淚就流淚,而且還是毫無美感的鼻涕眼淚一把,這角色豐滿得讓人糾結——恨不得一把刮醒她,但又想抱緊她讓她哭個夠。
Emmanuelle Bercot演技杠杠的,2015年戛納影展最佳女主角實至名歸。
沒有比片裡女主結案陳詞的原話更好概括她這段膝蓋斷裂的虐愛:“一切都会被毁掉吗?
就好像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就好像这是第一个清晨一般?
就好像仍在黎明破晓之际?
真相已经被毁掉造就我们幻想破灭的是我们的自由你必须一无所有才能全心全意的爱你必须超越眩晕的高度才能鼓起勇气扎入水里你必须经历帝国的沦陷和最肆虐的暴风雨才能在那个瞬间相约同行你必须切身体验你必须先毁灭过无数次才能真正和你在一起当爱是崭新的 干净的 纯粹的时它一无所有暴风雨前的爱不是选择而是命令当大事件 事故或机遇来临待在那儿 站着寻找语言 动作和表情是的我的爱人在那个瞬间相信我我不会消失在那一瞬间我会在那儿”是的,愛情從來都不是選擇,而是命令。
圖片:豆瓣
1. 女人和男人在一段关系中的思维模式真的太不同了 女人看感觉 男人看结果 2. 男人身上那些让女人fall in love的特质 到了婚姻中竟成为了让女人憎恨的特质 但也千万别忘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你才会爱上他的啊3. 对于女人来说 尤其对于一个有着独立的思考和经济能力的女人来说 似乎爱情 婚姻 要么就是一边倒的妥协 要么就是全然放手 她没法与普通的男人相处 没办法真正享受普通的日常 因为她本身就比普通男人强大 她想要新鲜刺激 但这些总会随着普通的日常而消散 她尝试去跟年轻男人打成一片 也许在此过程中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前夫始终跟一帮狐朋狗友厮混在一起 因为其实大家都追求新鲜和刺激 但婚姻却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的 24h/7d的婚姻太难了 比上班还难 4. 也许女人需要修炼的就是如何不被男人完全掌控的能力 能够一边爱着 臣服着 又能够一边让他感受到提心吊胆 让他时时刻刻想拉紧一点风筝的线
《我的国王》就像很多“看完这片的情侣都分手”的片子一样,悲伤那么大。
而和很多悲伤的类型不同的是,这里是典型的女主很蠢男主很渣。
女主最蠢的地方在于始终没有掌握两性关系中的主动权,男主那么典型的巧言令色把女主蒙的团团转。
一切都是男主在主动要求,一旦发生矛盾男主会用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把自己包装成唯一的受害者。
女主始终在退让在委曲求全直至自己变得失常失控。
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女主心中始终深爱着男主。
片中很多次在二人交谈时都会把镜头对准女主,女主的神态中写满了对男主最终进行原谅的强烈意愿,影片的最后以女主的视角去仔细审视男主的脸部轮廓细节时也是一样,充满了爱意。
女主始终都唯一的爱着男主,并一生都被囚禁在这份并不幸福的爱情之中。
她获得了事业上的独立,从一定时间和空间上远离了男主,但内心始终都没有获得自由。
所以说她蠢,她不是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而在这份感情和这个男人面前,她完全失去了自我。
想想看这俩人也真是模板式的。
生活中这样的搭配其实真不少。
这种男人就是一生都不会安分,花言巧语的男人就是往往最不安分,因为精力旺盛,因为需求很多。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结婚呢?
因为他们深知控制住这样一个“死心塌地”的蠢女人会使他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后方。
老婆,check。
孩子,check。
有这么一个长期伴侣,意味着和朋友聚会时不会形单影只,想要解决生理需求时随时能找到人。
聪明的女人在男主第一次犯致命性错误的时候就会把他扳回来或是离开他。
之所以男主能一直缠住女主,就是因为她太吃这一套。
总有一些女人一生都会被一个男人在精神上囚禁,因为这个味道实在太对口。
爱一个人可以如张爱玲所说“低到尘埃里”,却不意味着放弃做人的原则,一旦这个原则丧失了,就一辈子悲剧了。
类似的悲剧婚姻爱情故事很多,借他人总结,像《革命之路》、《最完美的离婚》、《消失的爱人》、《45周年》。
而如此因为爱而变得蠢到失去自我,这部是典范。
每年总有那么一两部法国爱情电影深入我心,没想到今年的这一部出现得这么早,《我的国王》,讲述男人与女人间纯粹的故事。
顾城说过,爱是唯一的真实,当它来临时,一切形同虚设。
男人与女人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在短暂相交后有了再一次的会面,此时,女人离异,男人未婚。
爱情的花朵立刻绽放,随之而来的浪漫、矫情、私语统统满足情侣间的一切设定,对他们来说,爱是看着你什么也不干,爱是想跟你生个孩子,爱是牵着手陪你走过各个街角。
只是,像往常一般,男人总有一个抑郁又爱自杀的前女友,于是,电影又让我们看到了怀疑、猜忌和大打出手。
至此,相爱相杀这四个字已可以完美诠释男人与女人间的关系。
在两人离婚以后,才猛然惊觉他们原来结过婚。
这时,影片开始精彩了起来。
女人说,我想要平淡的生活,不想要太大起伏和波动,男人说,生活就像心电图,有起伏才是活着的证明,平淡即是死亡。
看吧,我竟无言以对。
喜欢的是离婚后,剪了短发的女人回到了与男人相识前的模样,自信,爽朗,有活力,当两人再次开始约会偷情时,电影才算是达到了高潮,亦让我想起了伯格曼的《婚姻生活》。
谁又能说他们不相爱呢?
即便他们一直在互相伤害。
没错,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每年生日,男人都会颇费心思地为其庆祝,而后消失,再出现。
女人永远在一旁,安静地等待着什么,也可能什么都没等。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状态永远都是女性导演乐于探讨的话题,影片全程以女性视角叙事,自怨自艾又自忧自怜,永远在后悔,又永远在原谅,男人是女人假想世界的国王,女人只是爱上了幻想中的男人,就像影片结尾深深的讽刺,一长段爱的眼神交替后换来的仅是“再见”两字,而男人到底怎么想?
谁知道呢。
迷恋的、幻想的、美好的一切均会失去色彩,取而代之的现实和残酷,我们统称为爱恨交错。
至于影片好在哪里,我想,可能仅仅是因为让我体会到了四个字:执者失之。
女主活该
看到女主被真实逼疯那段 揪心得差点继续不下去了 爱情这么伟大 为何总让人刀割心口般难过 混账东西
有很好的地方,表演、调度、节奏都是松弛而又自然,有如皮亚拉附体。但这个剧本的视角和立意,又过于偏重男女闹剧了,真实生动,但似乎又止于闲聊八卦,换言之,它更像一部扎实的家庭电视剧,即使最后一幕有奋力一挣的努力。
3,5
没有想象中好看,俩个人相爱的莫名其妙。总觉得文森特这种性感男神的形象应该配一个性感神秘女郎,这样他们婚后的拉锯战和彼此的不耐烦也更能说明琐碎和繁琐是如何消磨爱情的。整个片子剧情的进展都太突兀了,忽然就爱了忽然就厌了忽然又好了忽然又释然了....
那些深深吸引你的地方,恰是你的痛苦之源。这种把两个人的痴缠怨斗掰开了揉碎了的叙述方式实在太具有观赏性了,每个人都抱着看别人家笑话的心情,又隐约觉着那仿佛就是某一刻的自己。
什么👻
讲述看透男人,恨透男人,又爱透了男人的一部电影。最后还是无法逃脱,吸引力还是精神控制,真是说不清楚,也许就是一回事儿。
女主角和男主角的经历就是一场宿命。酒吧再次相遇是命,普通的女孩爱上游荡在酒吧夜生活并且自命不凡的男主角是命,男主角光环,自认为泡名模,朋友多,能挣钱,拽的不得了,他不知道真正生活后或者失去后,自己要怎样蜕变。其实婚姻中,女主很不理智,神经质,总之,都是自私。结局温和又富有张力。
如同心电图起起伏伏的感情生活,是男人想要的,女人想要平缓的一条直线,他只觉得如同寂灭。两个人电般激烈的情爱,在死后穿插对比生前,唏嘘自然是唏嘘的,但是那种无法割舍的暗线,蚀入五脏六腑却奉为圭臬,才叫人暗自惊惶。麦温真能捕捉热恋激情在法式浪漫与疯狂中的表达,而且找对了天生带有兽性的卡塞尔做女主的对手。贝克特也很特别,是顺应人设的那种普通,一面卑怯,连下体都担心太大的,又能用十年光景把自己蜕变成另一种发光的皮相。叫Tony的女人打趣用熨斗的男人是钢铁侠,有意思。标了八年,终于趁工作之便看了。
人家是真的爱,也真让爱自由走。
正应了男主亲口戏言Le Roi des connards:以死相逼的前女友、药物滥用、隐瞒债务、平时不着家/遇事离家出走、劈腿、无赖威胁、想要小孩要了又不管,一年一次的惊喜真不稀罕…各种极品齐聚一身,这精神虐待…一条直线还是大起大落?为什么从来都不是女人包揽风头惊喜/男人负责感动及一蔬一饭的琐碎日常?
Maïwenn、Louis Garrel、Isild Le Besco、Emmanuelle Bercot 都是导演+演员,风格也都是相似的不咸不淡。Vincent Cassel 是国王,混账之王。
竟有点伯格曼<婚姻生活>和特吕弗<床笫风云>的质感。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爱情电影”。不是一对男女酸文假醋的谈情说爱,不是单纯讲一个恋爱故事,而是在尝试思考和破解情爱的本质。讲述耐心节制,并不停留于说故事罗列情节的层次,而是在描摹状态、呈现关系。大量带着生活质感的琐碎细节,
🙄 除了婚礼没有我喜欢的地方
有点腻歪
King of Jerks. 坏男人的魅力杀死好女人,“起伏的情绪是心电图,平静的生活那是已经死了。”well,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面對这样“自命不凡”的(男)人,哪来爱情
导演想拍一部完全由情感情绪驱动并与社会现实碰撞的爱情电影,全程用女主角的主观视角叙事,留白了男主角的渣男行为,也让整个故事在社会现实的层面上没能更加深入。但这也是这部电影拍两性关系的特别之处,只站在女人的视角,用女性的逻辑思考看待一切,很适合情侣们一起观看。
3.5 两口子好了掰,掰了好的女性视角电影。不太适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