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声
Vox Lux,黑天后(港),逆光天后(台),光音
导演:布拉迪·科贝特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裘德·洛,斯塔西·马汀,詹妮弗·艾莉,拉菲·卡西迪,克里斯托弗·阿波特,Logan Riley Bruner,玛丽亚·迪齐亚,梅格·吉普森,丹尼尔·伦敦,萨赫·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VOX LUX begins in 1999 when teenage sisters Celeste (Raffey Cassidy) and Eleanor (Stacy Martin) survive a seismic, violent tragedy. The sisters compose and p..详细 >
前后完全分裂的结构印象很深/Willem Dafoe旁边音可以/Natalie夸张的表演挺自然/最近三部音乐人成长片,比Queen不足比鳖有余的/基于是部音乐类的作品 真的不太对味(Sia?)
前半段真的很出色,政治议题和社会情绪把握得很好。但随着911的戛然而止和娜塔莉波特曼的出现,一切有种难以言喻的割裂感。虽然好像时间过了十几年,我们也不太能理解这个世界了。顺便一提,后面那段我时刻感觉波特曼扭头是要变身黑天鹅……
娜塔莉波特曼和裘德洛难道比尼古拉斯爷爷还差钱?!然而据说北美票房还不足百万。。。
前半段满分,旁白营造的氛围有点像神枪手之死,后半段风格突变,直白突进,成了现实的描摹。
3.5。被低估的片。比起某些平庸保守到不行,卻自以為安全上壘的無聊電影。Vox Lux雖然優缺點都十分明顯,但至少很有意思,即使是失敗的嘗試。Brady Corbet雖年輕,但影像調度頗成熟,構思富野心。試圖以流行文化與恐攻的隱喻去描繪近代美國。但到後半感覺有心無力了,尚不足以支撐這樣大的企圖心。Natalie Portman演的其實挺好。只是到了演唱會需要全程歌舞時...就拖了後腿...
【3】本片选取了两段割裂的故事还是蛮新奇,但结果也略灾难,前十分钟基本上作者的野心已显露无遗。视听层面固然不错,然而在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绎之下,最后成功尴尬到了极点。
形式大过内容
Celeste坚定认为她是新的信仰(new faith),是站立于时间隧道中能随意穿梭、任意牵连引发人们情感触点的傲者,于是不管是身处虚无主义转向的某段历史,亦或是只需想象力便可成功的现实,她始终都向恐怖分子、甚至是上帝宣战,努力将自身切入整个国家的符号系统之中,但以最后演唱会部分的标准衡量是可笑的,从夸张怪异的妆容,到尴尬的现场表演,Celeste“无需思考,只要感觉良好”的流行音乐理念全面溃败于某种隐形的大众文化,也即从效果上说,大众从始至终都没有过将谁供上神坛的准备——Celeste对时代变化的迟钝嗅觉注定了她只是一个牺牲品,而已。
★★★☆
割裂的两个部分,后面接不上前面呈现的恐袭。旁白的比重和片尾十分钟的音乐一样可怕。(IFFR 2019)
前一半强于后一半,更强于高潮的演出场景,低成本大野心,看着让人心酸。letterboxd网友说的一点特别准,这样一个白人巨星真正成长之后不可能保留那么浓的口音,这样的一些细节缺失也显得创作者没能抓准“二十一世纪肖像”的内核。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 悲剧中的幸运儿 旁白有趣
不好看也不好听
深井冰一样的剧情使得达福爷爷的旁白都听起来索然无味。有时间拍那么多空镜头不如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剧情吧(x
6/10.风格走的欧洲范,虽然娜塔莉波特曼演得很好,但我仍没弄懂到底在讲些什么。女儿的扮演者还出演了女主的少女时期,即第一部分的主角,这个就和张子枫在《你好,之华》中扮演的两个角色关系是一样的。
这片毁在了这张海报!
恐袭与娱乐消费竟奇怪地在Celeste身上达成“和解”并“结盟”,随着波特曼的出场,影像变得诡异,空间也逐渐封闭起来,观者也被牵着甘之若饴地对Celeste进行着二次消费。
说视听…这不就是演唱会加花絮那些行活吗。NP真的靠努力把Craftsmanship发展相当了,Jackie之后还能进步竟然。有了Auto-tune她真是无敌!没啥好挑剔的,现在谁不靠满满auto-tune。就是这个写配乐的对于Sia几首歌动机和主题的理解让人无语,剥皮瞎用真是累了,小提琴有什么错你这么跟小提琴干上了。威尼斯选片是不是就为了让这部吊打asib...(补:有【鉴赏短板】的人不要说sia不好听,比谁就差了。无知。
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难道是对流行歌手的讽刺吗?剧情太空洞,重点都用旁白这点是我最受不了的,不会讲故事就先别当导演了。我女神最近几年真是接了好多口碑扑街的文艺片,最后的现场也是乏善可陈...
sorry,前半段真的值得怒敲五星,但是后面逐渐归于平庸的形式,再脱颖也是无力,仅看娜塔莉·波特曼的台风了